景观生态学

合集下载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问答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问答

定义:由生态系统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复杂网络,用于描述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
组成:包括生态系统、群落、种群等层次,各层次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相 互影响。
作用:生态网络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应用:生态网络在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城市规划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空间异质性可以通过空间格局、空间关联和空间动态等方面来研究,对于生态保护、生态恢复 和生态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异质性的形成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植被、人类 活动等。
定义:景观稳定性是指景观在面对干扰或变化时保持结构和功能 相对稳定的能力。
意义:景观稳定性在景观生态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生态系统 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保持景观的稳定性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减少自 然灾害的发生,并为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定义:指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系统,具有物 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功能。
组成: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等组成。
类型:生态系统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等。
重要性: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容之一。
应用:景观单元在 生态保护、城市规 划、土地利用等方 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价值,有助于实现 生态、经济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定义:生态流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 质、能量和信息流动,是生态系统 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重要性:生态流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 征之一,它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 性有着重要影响。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概述
景观生态学
• 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 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 作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强调 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 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景观生态学 研究的核心所在。
•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多学 科之间交叉的学科,其主体是
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
景观的含义
1、景观的含义
• 景观的对比度也存在季节上的差异,尤其在季节分明的 地区。
• 景观对比度高低只是描述景观外貌特征的一个指标,其 高低大小无绝对的优劣之分。
四、景观连通性和连接度
• 景观连通性是指景观元素在空间结构上的联系, • 景观连接度是景观中各元素在功能上和生态过程上的联
系。
具有相同面积但不同结构景观连通性的差异(引自Farina, 1998) 从(a)到(d)依次降低
廊道
• 廊道(corridor)是指线性的景观单元,景观中的廊
道通常具有通道与阻隔的双重作用, 一方面几乎所 有的景观都会由廊道分割,另一方面景观要素又被廊 道连接在一起,成为功能 的整体。
一、廊道的作用与起源
―廊道的作用:通道(运输)的作用和阻隔(资源保
护)的作用。
―廊道起着运输、保护资源和观赏的作用。 ―廊道的起源 廊道的起源和形成与斑块的形成相似。
基底的判定方法:
1. 在一个景观中占的相对面积最大; 2. 连通性最大,并把其它景观要素包围; 3. 对景观动态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4. 相对面积、连通性、控制程度三者结合
• 孔隙度(porosity)是景观中所含斑块密度的量度, 与斑块大小无关,即包括在基质内的单 位面积的 闭合边界(不接触所研究空间或景观的周界)的数目, 与研究对象的尺度和分辨率有 关。具有闭合边界 的斑块数量越多,基质的孔隙度越高。

景 观 生 态 学(Blackstorm)

景 观 生 态 学(Blackstorm)

景观生态学2011年01月01日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和发展1❀景观(狭义):是指在几平方千米到数百平凡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以某种空间组合方式组成的异质性地理空间单元。

景观的基本特征:❀景观是一种生态系统;❀景观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景观是异质性生态系统的镶嵌体;❀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景观是一种风景。

2❀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其结构、功能、变化及其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景观生态学的特点:❀整体观和系统观;❀异质性和尺度性;❀综合性和宏观性;❀目的性和实践性。

3❀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景观结构、景观功能、景观动态、景观规划与管理4❀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流派和特征主要流派:北美系统学派(Forman&特纳)和欧洲应用学派(温克&哈伯)特征:北美注重自然,关注结构、功能和动态;欧洲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类经营的生态系统。

6❀格局:一般指空间格局,是指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形式。

7❀尺度:在观察或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时间和空间单位,同时也可以指某一现象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分别称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

包含幅度(范围)和粒度(分辨率)。

8❀干扰:是指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上,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的物理作用或事件。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1❀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中物种数量与岛屿面积之间的关系表达为:S=cA z 式中 S---岛屿的生物物种数;A---岛屿面积;c---与单位面积平均物种数有关的常数;z---待定参数,它与岛屿的地理位置、隔离度和邻域状况等有关。

景观中生境斑块的面积大小、形状、数目以及空间位置关系,对生物多样性和各种生态学过程的影响。

物种丰富度=f(生境多样性,干扰,斑块面积,演替阶段,本底特征,斑块隔离程度)最大贡献:是把生境的斑块的空间特征和物种数量联系在了一起。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生物学和地理学两个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生物体与其生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过程和机理。

景观生态学通过对地表区域空间格局和结构、生态过程和功能的研究,揭示自然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和原理:景观是指地表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范围内的空间格局和结构。

而生态系统是一组生物体和其生存环境的整体。

景观生态学关注的是生物体在其生境中的空间分布,以及生态系统内部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原理有以下几个:1. 空间尺度:景观生态学在地表区域的不同空间尺度上研究生物体和其生境之间的关系。

从点尺度到面尺度,再到区域尺度,不同空间尺度上的研究可以揭示出不同尺度上的生态过程和功能。

2. 边缘效应:边缘效应是指生态系统边缘与内部之间的过渡地带。

边缘效应能够影响生物体的分布、迁移和生态过程。

研究边缘效应对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3. 斑块动态变化:景观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内的斑块(即各种生境的区域)之间的尺度、形状和分布的变化过程。

斑块的动态变化可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以下是景观生态学的几个应用方面:1. 生态恢复和修复:研究景观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设计和实施生态恢复和修复计划。

通过改善斑块的连通性和提高边缘生境的质量,可以促进物种迁移和适应。

2. 优化土地利用规划: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

3. 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研究生物体的分布和迁移,可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指导。

保留和恢复物种的栖息地和移动通道,可以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稳定。

4. 生态系统服务:景观生态学可以评估和量化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服务价值,如提供食物和水源、调节气候和洪水、提供休闲和文化价值等。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第一章一、什么是景观?狭义的景观是指一般在几平方千米到数百平方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以某种空间组织方式组成的异质性地理空间单元。

二、景观有哪些基本特征?1.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系统;2.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3.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4.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

如何理解景观要素和景观结构成分?景观要素:景观是由异质生态系统组成的陆地空间镶嵌体,这些相互作用的、性质不同的生态系统称为景观要素。

景观结构成分:景观结构成分是生态学性质和自然地理学中性质各异,而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相似的景观要素,是对景观要素从空间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考察时的重新划分。

三、什么是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其主要研究内容有哪几方面?1、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2、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3、景观动态(即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4、景观规划与管理(即根据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及其相互制约和影响机制,制定景观恢复、保护、建设和管理的计划和规划,确定相应的目标、措施和对策)。

四、景观生态学有哪些特点?1.整体观和系统观;2.异质性和尺度性;3.综合性和宏观性;4.目的性和实践性第二章一、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1.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2.等级系统理论3.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4.时空尺度5.空间镶嵌与生态交错带6.景观连接度与渗透理论7.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8.复合种群理论与源——汇模型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系统内部不断增加的熵达到并维持这种新的远离热力学平衡态,故称这种新的稳定结构为耗散结构,它是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出现的有序结构,它的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因而被看作是一个自组织过程。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景观:是由一组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2、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3、斑块:是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具有相对同质性,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

4、内源比:板块的内部面积和外部面积之比。

5、漏斗效应:斑块的狭长形状外延部分成为半岛,在景观内可起到物种迁移通道的作用,在半岛的前端,动物迁移路径的密度较高,这一现象叫漏斗效应。

6、本底:本底是景观中范围最大,连通性最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的景观要素。

7、生态交错带:也叫生态过渡带,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质能量体系、结构功能之间形成的界面。

8、边际效应:也叫边缘相应。

指景观单元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中心部分显著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9、景观格局:是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方式,是景观结构与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10、景观破碎化:是景观变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呢形式,更多的用来描述自然植被景观的变化和作为大型生物生境景观的变化。

11、尺度推绎:是指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它尺度上的特征,也称尺度外推。

12、敏感性:是用来衡量公众对某一风景关注程度的一个概念.13、孔隙率:指单位面积本底中的板块数目,即斑块密度。

二、简答和填空。

1、景观的基本特征:(1)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系统(2)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3)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4)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

2、景观生态学的特点:(1)整体观和系统观(2)异质性和尺度性(3)综合性和宏观性(4)目的性和实践性3、景观的形成因素有: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干扰5方面的因素。

4、廊道的起源类型分为4种:干扰型、残留型、环境资源型和人为引入型。

第三节 景观生态学理论

第三节 景观生态学理论

2、历史遗迹保护与适度开发相结合原则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泱泱大国,为滨 水景观设计留下了很多文化元素,历史遗迹有很强的 地域特色,是一个城市文明的象征,是人类智慧的结 晶 然而在现代工业高度发展的时代,城市规模不断 扩大,加上现代简约设计思潮的流行,导致许多城市 的历史遗迹不断被拆除与改造 这种割断历史文脉的 做法不可取滨水地带作为人类繁衍生息的发源地,不 仅具有丰富多彩的景观资源,还沉淀了许多悠久的历 史文化.

1983年林超在《地理译报》的第1期、第3 期上发表了两篇景观生态学的译文, 1986 年《地理学报》第1期发表了景贵和《土地 生态评价与土地生态设计》,这是国内景 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第一篇文献;1988年 《生态学进展》第1期发表了李哈滨《景观 生态学-生态学领域里的新概念构架》一 文, 同年的《生态学杂志》第4、6期分别 发表了金维根的《土地资源研究与景观生 态学》和肖笃宁等的《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与应用》;

广州珠江滨水景观中的林则徐纪念公园大量地运用主题性 雕塑来表达景观主题,游人在游玩嬉戏的同时能了解林则 徐的生平事迹,为优美的滨水环境注入了人文因素

广州越秀公园的五羊雕像,是广州市的一个 地标性雕塑,是展现艺术美的雕塑造型景观, 它提高了城市的艺术品位,增加了公园景观 的历史人文内涵,有一定的场所认定感, 突出了公园的主题性,给人以环境美的享受 总之,不论是具体人物雕塑还是抽象概念性 雕塑都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反作用于人们对 城市与环境的认识
广州越秀公园 五羊雕像
2、植物造景

追求自然生态效应,体现生态设计理念,是现代滨 水景观设计的一种新取向。植物在维持与改善滨水 景观的生态环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滨水景 观带植物物种的选择须考虑到植物的个体生长情况 及群落的稳定性,应选择那些经过长期进化和自然 遴选保留下来的适宜本区域环境条件,抗逆性强 生 长强健 抗病虫害具有最大自然生态功能,并为当地 民众喜闻乐见的地带性植物树种,地带性植物树种 的应用不仅能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树种,还能为滨水 景观注入地域文化特色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1.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与发展在19世纪中期由Haeckel提出生态学一词,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学已成为一个既古老而又现代的学科,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生物或生物群体与其环境的关系,而通常我们又将它分为几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而景观是比生态系统更高一层次的生物层次。

景观生态学自1939年由特罗尔提出后,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生态学一重要分支,并且已形成一套自己的理论,为生态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

那么什么是景观生态学呢?1.1 景观“景观”的三种理解:1.视觉美学在欧洲,“景观”一词最早来源于《圣经》中,用来描述耶路撒冷城美丽的景画。

与“风景”同意。

例“黄山”、“泰山”、“苏州园林”。

2.地理学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类似于生物群落。

3.景观生态学空间上相邻、功能上相关、发生上有一定特点的生态系统的聚合。

1.2 景观的定义和特征1.2.1 定义景观:是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

(1986,Forman & Godron) 例:“秦岭”景观生态学:研究相关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空间组织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研究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地表的结构、功能和动态。

其他定义:1 Troll(1983) 德国景观是控制某一地区不同空间单元的自然与生物的关系。

2 Zonneveld 荷兰景观是地球表面空间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水、空气、植物、动物以及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系统的复合体,并通过其外貌构成一个可识别的实体。

3 Vink 荷兰景观是连同其所有现象(地形、土壤、植被、人为影响)的陆地表面;是具有特有的地形、土壤、植被的陆地表面的一个区域;是相互有关的几片土地的天然配置。

1.2.2 特征1 生态系统的聚合。

2 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和相互影响。

3 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

4 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相对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生态学》复习重点一、景观生态基本概念:景观:美国景观生态学家Forman认为: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就叫景观。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相关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空间组织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研究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地表的结构、功能和动态。

尺度效应:是一种客观存在而用尺度表示的限度效应,只讲逻辑而不管尺度无条件推理和无限度外延。

实质是不同的的尺度水平具有不同的约束体系,属于某一尺度的景观生态过程和性质受制于该尺度特殊的约束体系。

(不确定)景观多样性:通常是指景观单元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反映景观的复杂程度。

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

景观异质性:指在一个景观区域中,景观元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是景观区别于其他生命层次的最显著特征。

景观格局:一般是指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特征。

斑块:(patch)是一个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基质:(matrix)也称本底。

是指范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是景观中的背景地域。

景观网络:1由廊道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状结构2包含斑块面积极度扩大,高度孔隙化的形状特化了的本底。

(与本底一样具有高度连接度)景观结构:是不同层次水平或者相同层次水平景观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依次更替和组合,直观的显示景观生态系统纵向横向的镶嵌组合规律。

包括景观的空间特征和非空间特征两部分内容。

景观单元:也称景观元素,是地面上相对均质的生态要素或单元。

景观类型:景观变化:也称景观动态。

是指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

景观稳定性:是景观的各种参数的长期变化呈现水平状态,或是在水平线上下摆动的幅度和周期性具有统计特征。

景观指数:是指能够高浓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

景观规划与设计:景观生态规划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案和对策及建议。

景观功能:景观功能是指景观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能量流、养分流和物种流从一种景观元素迁移到另外一个景观元素。

通过大量的“流”,一种景观元素可以对另外一种景观元素施加控制作用。

二、简单答①斑块类型及特点干扰斑块(disturbance patch):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持续时间最短、消失最快的斑块类型。

残存斑块(remnant patch):与干扰斑块类似,具有较高的周转率,消失较快环境资源斑块(environmental patch):存留时间长、周转率低引进斑块(introduced patch):分为:种植斑块:人维护、存留时间长。

聚居地:受人干扰的景观中最显著并无处不在的景观成分之一②景观多样性生态意义及指标意义:1、只有多种生态系统的共存,才能保证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2、只有多种生态系统的共存,并与异质的立地条件相适应,才能使景观的总体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

3、只有多种生态系统共存,才能保证景观功能的正常发挥,并使景观的稳定性达到一定水平。

指标:1、丰富度:指的是一个景观中生态系统类别数,以绝对值表示。

相对丰富度是指一定景观内出现的生态系统类别数占一地区全部可能出现的生态系统类别数的百分比。

2、Simpson 多样性指数:D-Simpson 多样性指数,S-生态系统总数,Pi-每一生态系统所占面积百分比。

3、均匀性:E=H’/H’(max)E-均匀性, H’-现实景观多样性,H’(max)-完全均匀情况下的景观多样性4、优势度:优势度=1-均匀度。

说明一个景观中某一生态系统占优势的程度5、相对分块性:P-分块性,N-相邻生态系统边界数,Di-相邻生态系统相异性指数③斑块面积及形状生态学意义(网上搜的)1 面积:斑块面积的大小不仅影响物种的分布和生产力水平,而且影响能量和养分的分布。

一般来讲,斑块中能量和矿质养分的总量与其面积成正比,物种的多样性和生产力水平也随面积的增加而增加。

由于物种多样性与斑块面积显著相关,在自然保护区设计时,对保护稀有种和濒危种以及维持稳定的生态系统,保护区面积是主要因素,而斑块的隔离程度、年龄和形状等其它因素则是次要因素∑=-=s i i P D 12)(12 形状:1斑块的形状对生物的扩散和动物的觅食以及物质和能量的迁移具有重要的影响。

2不同的斑块形状对径流的过程和营养物质的截留都有不同的影响。

3斑块形状的最重要生态学特征是边缘效应。

调查斑块的内部面积与边缘面积的比率对了解物种多样性有重要意义④斑块构型主要指标斑块构型是指斑块在景观中的空间排布情况,它们的空间分布对能量、物种的流动有重要影响。

它的指标包括相关性指标和破碎化指标。

其中相关性的指标包括:隔离度、可及度、相互作用、总隔离度。

破碎化指标包括: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加权形状指数、内部面积破碎化指标。

⑤廊道作用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本底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作用:具有将景观分离、将景观连接的双重作用。

具体表现在:1.运输:如:公路、铁路、运河、输电线等2.保护:如:长城、围墙、林带等3.资源:如:走廊地带野生动物丰富、植物种类较多4.观赏:如:古代曲径通幽、颐和园的长廊、西湖的苏堤⑥两种廊道主要特点廊道有三种基本类型:线状廊道、带状廊道和河流廊道。

(任选2个)线状廊道:很窄,主要由边缘种组成。

一般有7种:道路、铁路、堤堰、沟渠、输电线、草本或灌丝带、树篱带状廊道:比较宽,其宽度是可以造成一个内部环境,其中心地带有比较丰富的内部种,每个侧面都存在边缘效应。

河流廊道:沿河流分布,与周围本底不同的植被带,可以调节水和物质从周围土地向河流的运输。

⑦基质主要特征基质是范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是景观中的背景地域。

特征:1 面积大,一般采用相对面积作为定义基质的第一条标准:通常基质的面积超过现存的任何其他景观要素类型的总面积。

相对面积是指本底面积占景观总面积的比例。

相对面积大小决定本底对整个景观的控制程度。

2 连通性高,连通性是指单位面积景观被分割的块数,是确认基质的第二个标准。

决定本底中物种迁移受其它景观要素的影响程度。

间接影响本底对景观的控制程度。

3 对景观动态的控制程度较其他景观要素类型大。

⑧景观整体结构景观的总体结构包括:1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研究生态系统类型的异质性2景观的结构类型:研究景观要素的构成状态3空间格局:一个景观中各种景观要素的分布规律及彼此间的空间关系。

⑨简述影响景观功能三种流主要特征(特征找不到,呵呵,不好意思哈)景观功能中的三种流指的是:能量流、养分流、物种流能量流:如热能、生物能养分流:如无机物质、有机物质、水物种流:如各种类型的动植物以及遗传基因。

10、景观变化及研究意义景观变化也称景观动态。

是指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

研究意义:1只有了解过去才能规划未来。

2对一个地区的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规律作出分析,研究其发展趋势以及多生产力和环境效益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更能符合人类长远利益要求的发展道路。

11、景观变化主要作用力1 人力,比如:采伐、造林、灌溉等2自然力:包括物理力(比如:地震、洪水、台风)和生物力(比如:病害、虫害)3力按照作用的强度分为四级:极度、强度、中度和弱度。

依次可以产生景观替代、建立新平衡、恢复和波动四种结果。

12、人类对景观主要影响及结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类活动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森林和其它天然植被减少、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

同时破坏了许多自然景观。

2、人类活动对不同地区景观的干扰程度不一样,按照人为干扰状况将景观分为五种类型:天然景观、管理景观、农田景观、城郊景观、城市景观3、对景观类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斑块结构的影响:(1)斑块类型:干扰斑块类型相对块数变化的趋势是:环境资源斑块和干扰斑块逐步让位于引入斑块和残余斑块。

(2)斑块的大小:随人类干扰程度加大,平均斑块大小和方差均趋于降低。

(3)斑块形状:在自然景观中,以环境资源斑块和干扰斑块为主,其形状多不规则,在农田与城市景观中,多为人为控制,以引入和残余斑块为主,形状规则。

(4)斑块密度:在自然景观中,斑块密度中等,随着农业化与城市化,斑块密度加大。

13、景观生态规划步骤1确定规划范围与规则目标2景观生态调查3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4景观生态分类和制图5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6景观功能区划分7景观生态规划方案评价及实施三、论述题14、叙述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及目前的研究重点。

15、试比较美国景观生态学派与西欧景观生态学派的工作特点。

16、为什么要研究景观格局?研究景观格局的主要方法有哪些?17、3S技术在景观生态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18、以你所掌握知识,举例说明区域生态环境基本问题,对其进行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叙述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及目前的研究重点。

●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1) 景观生态系统要素分析,是对景观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特征及其在系统形成中作用的研究,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植被、水文及人类构筑物等。

2) 景观生态分类,是景观调查综合方向,是根据区域内景观生态系统的整体特征,主要是生态功能对个体单元空间范围的界定及群体单元的类型归并。

3) 景观空间结构研究,既是对个体单元空间形态及内部异质性的分析,也包括对群体单元空间组合形式的研究。

4) 景观生态过程研究,是研究景观空间结构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它是景观生态评价和规划的基础。

5)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及景观生态管理,是学科应用研究的中心。

近年来,景观生态学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持续利用、资源管理和全球变化。

● 景观生态学中的十大研究论题:1) 异质景观中的能量、物质和生物流过程2) 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的起因、过程和效应3) 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科学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4) 尺度推绎5) 景观生态学方法论的创新6) 将景观指数与生态过程相结合,并发展能反映生态和社会经济过程的综合景观指数格局指数已在景观生态学中广泛应用,但它们本身对不同景观特征和分析尺度的反应及其生态学意义尚不是很清楚7) 把人类和人类活动整合到景观生态学中8) 景观格局的优化9) 景观水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10) 景观数据的获得和准确度评价3、为什么要研究景观格局?研究景观格局的主要方法有哪些?景观格局多指空间格局,即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和组合。

它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体现。

格局与过程相互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