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GB25461-2010淀粉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5461-2010淀粉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5461-2010淀粉⼯业⽔污染物排放标准5.4企业产品产量的核定,以法定报表为依据。

5.5对企业排放⽔污染物浓度的测定采⽤表4所列的⽅法标准。

表4⽔污染物浓度测定⽅法标准序号污染物项⽬⽅法标准名称⽅法标准编号1pH值⽔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T6920-19862悬浮物⽔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1901-19893五⽇⽣化需氧量⽔质五⽇⽣化需氧量(BOD)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HJ505-20095⽔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T11914-19894化学需氧量⽔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HJ/T399-2007⽔质氨氮的测定纳⽒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5-2009⽔质氨氮的测定⽔杨酸分光光度法HJ536-20095氨氮⽔质氨氮的测定蒸馏-中和滴定法HJ537-2009⽔质氨氮的测定⽓相分⼦吸收光谱法HJ/T195-2005⽔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T11894-19896总氮⽔质总氮的测定⽓相分⼦吸收光谱法HJ/T199-20057总磷⽔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11893-19898总氰化物⽔质氰化物的测定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HJ484-20095.6企业须按照有关法律和《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对排污状况进⾏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6实施与监督6.1本标准由县级以上⼈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6.2在任何情况下,淀粉⽣产企业均应遵守本标准的⽔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

各级环保部门在对企业进⾏监督性检查时,可以现场即时采样或监测的结果,作为判定排污⾏为是否符合排放标准以及实施相关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的依据。

在发现企业耗⽔或排⽔量有异常变化的情况下,应核定企业的实际产品产量和排⽔量,按本标准规定,换算⽔污染物基准⽔量排放浓度。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味精行业现场环境监察指南(试行)》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味精行业现场环境监察指南(试行)》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味精行业现场环境监察指南(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0.10.25•【文号】环办[2010]147号•【施行日期】2010.10.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监察正文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味精行业现场环境监察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2010]1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副省级城市环境保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为规范味精生产企业的现场环境监察工作,实现味精行业现场环境监管的精细化和高效化,我部组织编制了《味精行业现场环境监察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作为现场环境监察参考依据。

电子版可通过我部网站http://或12369环保热线网站http://下载。

附件:味精行业现场环境监察指南(试行)二○一○年十月二十五日附件:味精行业现场环境监察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二○一○年十月前言本指南介绍了味精行业主要生产工艺、产污节点和治污工艺,分析了现场环境监察的要点,给出了定性检查和定量测算方法,供环境监察人员现场执法参考使用,不具强制性。

各环境监察机构在定期全面检查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可选择本指南中部分或全部监察要点,自行制定《现场监察方案》和《检查清单》,实施现场环境监察。

本指南所列参考数据为各地区统计数据汇总而成,代表行业一般技术水平,个别地区由于地域、经济、技术等因素,可能会与本指南所列参考数据略有出入。

指南中“3.监察工作依据”所列政策、标准更新后,以其最新版本为准。

本指南适用于全国各级环境监察机构对味精生产企业实施的现场环境监察工作。

本指南为首次发布。

本指南起草单位为河南省环境监察总队、河南工业大学、河南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组织制订。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目录1.适用范围2.术语和定义2.1味精2.2味精生产企业2.3等电离交工艺和离交尾液2.4树脂洗涤水2.5浓缩等电工艺和分离尾液2.6谷氨酸提取收率3.监察工作依据3.1政策3.2标准4.现场监察程序4.1监察准备4.2制定方案4.3现场检查4.4视情处理4.5总结归档5.现场监察方法5.1资料检查5.2现场检查5.3现场测算5.4现场访谈6.建设项目现场监察要点6.1选址6.2环评制度执行6.3“三同时”制度执行6.4试生产管理7.污染源现场监察要点7.1产业政策7.2生产现场7.3污染防治设施7.4环境应急建设7.5综合性环境管理制度8.环境监察报告8.1监察对象的基本信息8.2现场监察情况8.3 处理建议附件一:现场环境监察单1.建设项目现场环境监察单2.污染源现场环境监察单附件二:行业概况、生产工艺和产污节点1.行业概况2.生产工艺和产污节点2.1水解糖制备2.2谷氨酸发酵与提取1.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监察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辖区内味精生产企业履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各项政策及标准的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和处理的活动。

《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化学合成类》编制说明

《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化学合成类》编制说明
说明
(征求意见稿)
《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化学合成类》编制组 二〇〇七年九月
目录
1 任务来源和主要工作过程 ...................................... 4
1.1 任务来源 .................................................................................................................................................. 4 1.2 标准制定的原则 ...................................................................................................................................... 4 1.3 标准制定的技术依据 .............................................................................................................................. 5 1.3.1 标准制定方法....................................................................................................................................... 5 1.3.2 标准制定的技术路线 ........................................................................................................................... 6 1.4 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 7 1.5 标准制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 8 1.5.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8 1.5.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8 1.6 主要工作过程 .......................................................................................................................................... 8

《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生物工程类》 编制说明

《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生物工程类》 编制说明
2004 年 10 月至 2005 年 4 月课题研究开题论证 制定排放标准的重点工作是污染源调查和分析,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资料研究:尽可能收集了有关生物工程类制药污染控制的学术文献,环评报告书,世界卫生 组织、美国等组织和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以及国内外有关资料和数据。 ——问卷调查:由于上海张江药谷为生物制药产业集中区,而作为新兴产业,其产品的生产工艺 技术水平在国内地区差异性很小,所以调研范围以上海地区为主进行重点企业调研,同时辐射国内典 型的,向典型生物制药企业发放了调查表,同时通过收集其他多种途径收集企业的排污情况,最终共 收到20家企业关于工艺、污染物排放特点及治理技术和初步的参考标准等数据和资料。 ——专家咨询:向生物工程制药业内与环境工程领域的近十名专家和环境监测站、环境科学研究 院等有关人士进行了咨询。 根据工艺调查、企业初步调查和专家咨询的结果完成了开题报告,并于2005年4月26日通过了国 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专家进行的评审。 2005 年 4 月至 2006 年 2 月课题研究 ----现场调研:2005 年 4 月至 2006 年 2 月,对重点企业的生产污染排放和治理情况现场考察,进 一步掌握、验证当前的工艺及发展情况。 ----企业补充调查和重点例证:在以上基础对企业进行了补充调查,主要目的在于全国范围内进 行调研,调查了 18 家单位的实际排污情况。与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等有 关同志进行了座谈,讨论了标准的编制工作。由于上海市在生物工程类制药方面以张江药谷为中心, 所以选择了基因工程药物、疫苗两大类的重点企业进行了重点企业分析。
总体上看,生物工程类制药企业的总体特征是:投资虽大但绝对产量都很小,研发型企业或者研 发—生产一体化的企业较多;部分企业与传统的制药(化学合成、发酵等)混合生产。

通辽环保处水、气、声、渣污染执行标准

通辽环保处水、气、声、渣污染执行标准

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水、气、声、渣污染排放执行标准
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水、气、声、渣污染执行以下标准:
一、味精企业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应执行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与GB19431—2004《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表4二级标准。

二、有机肥车间热风炉的尾气采取使用清洁燃料沼气+洗气塔+15m排气筒排放,排放浓度及强度须达GB9078—1996《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表2二级标准及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表2二级标准。

三、供热站的烟尘经静电除尘器处理后排放,排放浓度及强度须达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二类区,Ⅱ时段标准。

四、污水处理车间外排废水达GB19431—2004《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表1标准,并同时满足GB5084—1996《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表1中二类(旱作)标准要求。

五、厂界噪声排放执行GB 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

厂区西侧执行Ⅳ类,供热站执行Ⅲ类,其它执行Ⅱ类。

六、固体废弃物:
一般工业污染物执行GB 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执行《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危险废弃物执行《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发酵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思路

《发酵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思路

2 制订《 酵 工业 水污 染 物排 放 标 准》 发 的
必 要 性 2 1 配 合 “ 五 环 境 保 护 规 划 ” 作 的 实 . 十 工
施 , 新 时 期 环 境 保 护 管 理服 务 为
国家 “ 十五 环 境 保 护 规 划 ” 的具 体 目标 之 一 是 :到 20 “ 05年 , 二氧 化 硫 、 ( 尘 及 工业 粉 尘 ) 尘 烟 和化学需 氧 量 、 业 固体 废物 等 主要 污 染物 排 放 工
据资料统计 . 国发酵 工业产 品产量逐年提 我 高 , 国的味精生产和消费居世界第一位 , 我 柠檬酸
的生 产和 出 生 物液 体发 酵提取 精 制 得到 的 . 生产 过 程 中剩 余 下 来 的废 液 属 高浓 度
有机 废水 , 是发 酵 工业 的主要 污 染源 。 目前 , 发酵
质 量标 准 。 ”
3 发酵 工 业 现 状
发酵工业主要包括 味精 、 柠檬酸 、 酵母 、 酶制 剂 、 粉 和淀粉 糖等产 品 。其 中味精 、 淀 柠檬 酸污 染
严 重 , 水 排 放 量 大 , 我 国控 制 的 重 点 污 染 行 废 是
业。1 8 9 年发酵工业 主要 产品生产废 水排放量 9
行业 的高浓 度 有机 废 水排 放 量 居 造 纸业 之 后 , 位
居第二位 , 对水环境危害相当大 . 中味精 、 其 柠檬
酸 行业 污染最 为严 重 。 2. 污水综 合标 准 不能满 足 管理 的需要 3
由于我 国发 酵 工业 走 的 是 粗放 型 发 展 的道
路. 重复建设, 资源浪费严重 , 环境污染严重 , 产品
及 C D排放量 见 表 1 O 。
发 酵工 业是 C D排放 大 户 , O 制定 发酵 工 业 水

味精企业清洁生产与审核

味精企业清洁生产与审核

味精企业清洁生产与审核秦人伟(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北京100102)摘要:介绍了味精企业清洁生产与审核的主要标准与要求,以及实施清洁生产可采用的高中费方案。

提出清洁生产审核重点应是汽耗,拟推广应用节能的热泵,大幅度降低综合能耗。

关键词:清洁生产;综合能耗;二次蒸汽再压缩目前,味精行业正通过清洁生产推进产品绿色化进程,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废水与废物产生量与排放量最小化,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1味精清洁生产基本情况味精生产主要采用以发酵为主的各种单元操作,这些操作将大量地使用原材料与耗能,并产生大量的冷却水、二次蒸汽、洗涤水,同时,生产工艺中有些工序有废弃物、废水排出。

大力提高味精生产资源与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搞好综合利用和废水治理正是清洁生产与审核应迫切解决的问题。

“发酵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显示,2006年到2010年,生产一吨味精的水耗从105吨下降到85吨(先进企业为50吨)、综合能耗从1.9吨下降到1.69吨标煤(先进企业为1.55吨),分别下降了19%、12%。

这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其下降充分说明,先进生产企业与一般生产企业有很大差距,一般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潜力很大,而先进企业也有一定潜力。

2清洁生产主要的评审标准与依据味精企业清洁生产主要包括节水、节电、节能,节约原材料,搞好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废水治理,加强生产组织与管理。

清洁生产和审核要将企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同比国家有关标准与要求,以找出差距与目标。

目前,国家发布与制订的与味精行业清洁生产有关的标准与要求主要有五个,可以作为企业清洁生产的依据。

一个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发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2007年41号公告),该指标体系提出了味精行业被评估各项指标的权重值和基准值(见表1),通过计算与评分,即能得出考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绩效;一个是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味精行业清洁生产标准”(i-i j444—2008),该标准将指标要求分为三个级别指标(国际先进、国内先进、国内基本),数据见表1;另一个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聚氯乙烯等17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工信部节[2010] 104号)中味精行业部分,提出到2012年该行业主要消耗指标(单位产品耗粮、取水、耗电、耗标煤、废水量)应达到的指标(见表1);再一个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味精行业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指南”(工信部联节[2012]434号),该技术指南将主要消耗指标分为国内准人、国内一般(即国内基本)、国内先进、国际先进四档(见表1)。

食品加工制造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食品加工制造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食品加工制造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随着食品加工制造业产量的增加和食品行业流程的变化,废水污染也越来越突出。

水质日益恶化,严重影响到企业形象,也更加重视水资源保护,因此,在食品加工制造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食品加工制造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影响甚少,尽量低于规定的污染物标准,避免环境水质受到污染。

在排放标准方面,应遵守《排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8978-1996)和《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GB18918-2002) 标准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即总悬浮物排放浓度<100毫克/升;化学需氧量排放浓度< 25毫克/升;五日生化需氧量排放浓度<15毫克/升; 氨氮排放浓度<5毫克/升; 氰化物排放量<0.1毫克/升;曲霉毒素排放量<0.2微克/升。

此外,还需要严格控制其他性质的水污染物,特别是高有机碳类食品加工部门。

在食品加工部门,保持良好的工艺技术控制,限制产品在过程中生产产生的排放,同时采用有效的废水处理技术,如活性炭、好氧活性污泥法、植物油沙发泡等,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水资源和环境。

总之,食品加工制造业面临着提高不断的污水标准的要求,企业应当积极配合,坚持合规,不断改进治污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实现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e of food processing and manufacturing output and the changes of food industry process, the water pollu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he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corporate image, and has also paid more attention tothe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food processing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set water pollution emission standard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味精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味精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组二○○八年四月目 录1.任务来源 (1)2.标准修订的必要性 (1)2.1 国家提出污染物减排的具体目标 (1)2.2 适应味精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2.3 现行标准存在的问题 (3)3.修订原则及总体思路 (4)3.1 修订原则 (4)3.2 总体思路 (4)3.3 制定方法 (4)3.4 技术路线 (5)4.行业基本情况 (5)5.生产工艺 (7)6.废水治理工艺分析 (8)6.1 废水来源和特点 (8)6.2 废水治理工艺分析 (10)7.控制项目设置及排放限值的确定 (13)7.1 时间分段 (13)7.2 控制项目设置 (13)7.3 排放限值的确定 (13)7.4 特别排放限值 (14)7.5 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 (14)7.6 环境监测要求 (15)8.与国内外排放标准的比较 (15)8.1 新标准与国外相关标准对比 (15)8.2 与GB19431-2004的对比 (16)9.标准实施的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17)1.任务来源《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431-2004的实施,对控制味精工业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和推动味精工业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GB19431-2004颁布实施之后,国家制订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划、技术政策,对“十一五”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期间,我国味精工业污染防治技术也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味精工业作为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行业,对实现国家环境保护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GB19431-2004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

2008年1月9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下达了《关于下达太湖等环境敏感地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订项目计划》(环办函〔2008〕14号),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参加开展《味精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修订工作。

2.标准修订的必要性2.1国家提出污染物减排的具体目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对按规定应予淘汰的落后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产能(包括:落后企业、落生产线、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装置),采取措施促其淘汰。

2005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限制使用传统工艺、技术的味精生产线。

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综合各地提报和行业产能布局情況,《2006~2010年各地淘汰落后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产能计划》要求味精行业主要淘汰年产3万吨以下生产企业。

其总体目标任务为“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造纸产能650万吨,落后酒精产能160万吨,落后味精产能20万吨,落后柠檬酸产能8万吨;实现减排化学需氧量(COD)124.2万吨。

2003年2月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一批)中列出了“味精发酵液除菌体生产高蛋白质饲料,浓缩等电点提取谷氨酸,浓缩废母液生产有机复合肥技术”。

技术主要内容为“避免菌体及其破裂后的残片释放的胶蛋白、核蛋白和核糖核酸影响谷氨酸的提取与精制;发酵液除菌体与浓缩均能提高谷氨酸提取率与精制得率;发酵液提取谷氨酸后废母液COD高达100000mg/L,有利于进一步生产复合有机肥料而消除污染”。

节能减排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2.2适应味精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2006年,我国的味精产量达170万吨,2007年1~12月份产量达到191万吨,位居世界第一位。

但是味精工业发展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比较严重,尤其是味精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高浓废水问题,生产1吨味精要产生15~20吨高浓废水,其pH值为1.8~2.0,COD浓度达30000~70000mg/L,SS浓度达12000~20000mg/L,NH3-N 浓度达5000~7000mg/L。

此外,味精生产过程中洗涤水、冷凝水等中浓废水的pH为3.5~4.5,COD浓度达1000~2000mg/L,SS浓度达150~250mg/L。

根据《2005年环境统计年报》,我国2005年食品制造业废水排放量及COD排放量分别位居第16位和第7位,见表1、图1和图2。

表1 2005年我国工业行业COD产生状况排序行业COD排放量(吨/年)份额(%)累计(%)1 造纸及纸制品业1596590 28.78 28.782 农副食品加工业677240 12.21 40.983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569256 10.26 51.25%4 纺织业298628 5.38 56.63%5 饮料制造业187804 3.39 60.01%6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76376 3.18 63.19%7 食品制造业154963 2.79 65.99%8 医药制造业132654 2.39 68.38%9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32159 2.38 70.76%10 化学纤维制造业104171 1.88 72.64%11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83343 1.50 74.14%12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75153 1.35 75.49%13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60280 1.09 76.58%14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57388 1.03 77.61%15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2844 0.95 78.57%16 其他行业1189151 21.43 100%合计5548000 100% 100%图1 2005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状况图2 2005年我国工业COD排放量状况2.3现行标准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发布了一系列与味精工业发展有关的产业政策,通过这些产业政策的引导,以及味精工业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味精工业的生产工艺技术和废水综合利用治理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431-2004)已经不适应行业的发展。

在《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431-2004)中规定:2003年12月31日之前建设的项目废水排放量的要求为250m3/t产品,2004年1月1日起建设的项目废水排放量的要求为150m3/t产品。

而根据2007年味精行业产排污系数核算研究结果,各种味精工艺的排水量在62.05~95.90m3/t之间;此外,产排系数核算中COD、氨氮等污染物的排放浓度也明显低于《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431-2004)中的限值。

此外,在《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431-2004)中除了规定水污染物的排放要求,还规定了大气污染物和厂界噪声的要求。

但是大气污染物排放要求实际上直接引用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而对恶臭污染物的排放要求也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完全相同,对于噪声的要求也是直接引用《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中的相关要求。

不符合环保总局公告《加强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2007〕17号)的精神。

因此,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污染,促进味精工业的发展,淘汰高污染及落后的生产工艺,采用无污染、低污染的先进生产工艺及先进的污染治理措施,从而使我国味精工业走上高效、低污染的发展轨道,需要对《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431-2004)进行相应的修订。

3.修订原则及总体思路3.1修订原则(1)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味精工业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与我国现行有关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协调配套,与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相一致;(4)力求使标准做到科学合理、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具有可操作性;(5)促进味精工业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

3.2总体思路(1)加强新建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控制,努力减少新增污染物排放量;(2)削减现有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实现总量削减;(3)推动味精工业采用高效污染治理设施;(4)通过新标准的实施,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3.3制定方法通过现场调研和发放调查表的方式,了解对味精工业不同原料、生产工艺、生产规模、污染物的特点和污染物处理方法。

通过收集有关味精业污染控制的最新研究成果、建设项目环评报告及国内外相关环保法规和标准等资料和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调研和调查反馈的内容,对我国味精工业生产和污染治理现状进行经济、技术评估,参考国内外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最后确定味精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控制项目、标准限值和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

3.4技术路线标准制定的技术路线见图3。

4.行业基本情况味精是我国发酵工业的主要行业之一,目前我国味精工业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

2007年1~11月份,味精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共有94家,工业总产值20,568,017千元。

(1)味精的总产量实现快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1~12月份全国味精产量达到191万吨,比2006年的170万吨增加12.35%。

其中生产量排名前三位的省份是山东省472486吨、河南省474543吨、河北省167017吨。

增长幅度排名前三位的省份是宁夏101.1%、四川81.14%、河南65.69%。

负增长排名前三位的省份是安徽-75.46%、新疆-23.44%、广西福建分别为-21.7%、-21.45%。

在21个生产味精的省份中,有11个省份的增长量达到两位数增长,有7个省份的增长量达到20%以上,有7个省份的增长量达到30%以上。

2007年是近十年以来我国味精产量第二个快速增长年份(2006年第一),民营和股份制企业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图3 标准制订的技术路线(2) 味精主要生产省份占全国味精总产量比例,见表2和图4。

表2 2007年我国味精主要生产省份及味精占全国总产量比例 序号地区 占全国总产量比例(%) 1山东省 24.80 2河南省 23.30 3河北省8.88 4江苏省 7.92 5浙江省 6.61 6广东省 5.71 7四川省 5.40 8宁夏自治区 3.42 9福建省 3.27 10辽宁省 2.48 11其它 8.21图4 2007年我国味精主要生产省份及味精占全国总产量比例(3) 味精行业生产集中度显著提高2007年味精行业统计的19家生产企业中,生产量超过两万吨的厂家共计15家,占行业总产量的90%以上;10万吨以上有5家,占行业总产量的60%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