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与控制措施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与控制措施周转房项目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与控制措施以下是周转房项目中主要工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1.挖掘机、推土机工作人员: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驾驶室内的密闭空间、高温、全身振动、粉尘和噪声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设置空调、减振处理、使用耳器、防尘口罩和热辐射防护服,同时进行简易体检和入场教育。
2.护机、铲运机工作人员: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高温和全身振动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耳器、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和防尘口罩,同时进行简易体检和入场教育。
3.安清槽工、护耳器、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全帽、防震动手套、入场教育。
4.安修、护坡工、护耳器、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全帽、防震动手套、入场教育。
5.土石方工程人员: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耳器、防尘口罩、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6.降尘、清扫工: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7.安打桩工: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噪声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8.安降水工: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9.降水工程人员: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绝缘手套、绝缘鞋、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10.砌筑工程人员: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高温和高处作业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11.石工: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噪声和高温等。
主要防护措施是使用防尘口罩、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和入场教育。
12.混凝土制品工人:可能引起的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噪声和高温等。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

02
危害因素辨识方法
Chapter
工程分析法
定义:工程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生产工艺、设备、操作过 程、生产环境等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以辨识职业健康危 害因素的方法。
具体步骤
1. 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详细了解,包括原料投入、化学 反应、产品产出等环节。
2. 对使用的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检查,了解其运行过程 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长期接触有害溶剂会导致 皮肤损伤、中毒等症状。
生物因素
1 2
细菌
长期接触某些细菌会导致感染、传染病等疾病。
病毒
长期接触某些病毒会导致感染、传染病等疾病。
3
寄生虫
长期接触某些寄生虫会导致感染、寄生虫病等疾 病。
心理因素
工作压力
长期承受工作压力会导致 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 。
人际关系
长期处于紧张的人际关系 会导致心理压力、抑郁等 症状。
背景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职业健康危害问 题日益突出。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需要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科学、准确的辨识。
定义和术语
定义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 存在的、可能对员工健康产生不利影 响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
术语
职业病、职业性损害、职业性致癌物 、有害物质等。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危害因素辨识方法 •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类 • 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 职业健康监护与应急处理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01
引言
Chapter
目的和背景
目的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是为了识别和评估工作环境 中可能对员工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从而采取 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员工的健康权益。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是指对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障职工的健康与安全。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是指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辨别,包括物理危害因素(如噪音、震动、辐射)、化学危害因素(如有害气体、粉尘、毒物)、生物危害因素(如病原体、致病生物)、人因危害因素(如劳动强度、工时、工作制度)等。
通过对这些危害因素的辨识,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职工受到的危害。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是根据前述辨识的结果,对危害因素的强度、频次、时间和范围等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这可以通过采集样本、测量、监测等手段,获取对危害因素的准确信息,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价结果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职业病的发生危害程度,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和防范措施提供依据。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的建立与实施,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特点,确保其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监测,随时调整和改进制度,确保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控制和管理达到预期效果。
第 1 页共 1 页。
2023年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最新版)

2023年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最新版)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最新版。
该目录将有助于职业健康监测和风险评估,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1. 背景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是为了全面了解和管理工作场所中的危害因素而被制定的。
根据最新的研究和行业发展,我们将在2023年进行一次更新,以确保目录的精确性和实用性。
2. 分类目录以下是2023年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最新版本:2.1 化学物质类- 2.1.1 致癌物质- 2.1.2 引起中毒的物质- 2.1.3 气味和刺激性物质- 2.1.4 粉尘和纤维物质- 2.1.5 过敏原2.2 物理因素类- 2.2.1 噪音- 2.2.2 振动- 2.2.3 光照强度- 2.2.4 标准大气压- 2.2.5 电离辐射2.3 生物因素类- 2.3.1 病原微生物- 2.3.2 虫媒传染病- 2.3.3 可吸入有机灰尘- 2.3.4 嗜热性真菌2.4 心理因素类- 2.4.1 高强度工作- 2.4.2 工作压力- 2.4.3 人际关系紧张- 2.4.4 过度劳累3. 使用说明本分类目录旨在为职业卫生专业人员、雇主和雇员提供方便。
选择适当的分类以识别和评估工作场所中的危害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以确保职业健康和安全。
4. 注意事项- 本分类目录旨在提供参考,不能替代职业卫生专业人员的咨询。
- 受特定行业和工作环境的影响,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可能会有所不同。
- 在实施控制措施时,请遵守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规和指南。
5. 结论通过使用2023年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和控制工作场所中的危害因素,从而保护雇员的健康和安全。
这将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健康、更安全的工作环境。
请注意,本文档仅为参考用途,具体情况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修订。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告知书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告知书尊敬的员工:根据相关法规,我们有义务向您告知与您所从事的工作相关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请在阅读完此告知书后签字确认,以表示您已理解并接受相关信息。
1.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定义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或危害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物理危害因素:如噪声、震动、辐射等;- 化学危害因素:如有害化学品、毒物等;- 生物危害因素:如细菌、病原体等;- 生产工艺危害因素:如高温、高压、尘土等。
2. 与您工作相关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根据您的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我们将列出与您工作相关的主要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请您仔细阅读,并咨询您的直属领导或安全管理员以获取更多详细信息。
以下为示例:- 化学危害因素:您工作场所可能存在有害化学品,如溶剂、酸碱物质等。
请务必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守相关操作规程,以确保您的安全。
- 物理危害因素:您的工作可能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
请佩戴适当的耳塞或耳罩,减少噪音对您耳朵的影响。
- 生产工艺危害因素:您可能需要在高温环境下操作或接触高温物体。
请特别注意火灾和烫伤等风险,并正确使用防护设备。
3. 职业健康危害的影响长期暴露在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之下可能导致各种不良的身体健康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肺部疾病、皮肤问题、中毒等。
请您重视工作环境中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护自己的健康。
4. 相关管理措施为了保证您的职业健康安全,我们将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等;-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及解决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组织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请您配合公司的管理措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随时关注工作环境中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谢谢您的合作。
此告知书仅作为信息告知之用,不构成任何法律文件。
员工签字: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

05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估
监测内容及方法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监测
包括有害气体、粉尘、放射性物质等。监测方法包括采样、样品 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步骤。
噪音和振动的监测
工作场所的噪音和振动会对员工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对其 监测和评价。
半定量评价法
采用指数评价法等半定量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风险控制措施
消除危害因素
通过改革工艺流程、改 进设备设施等方法消除 危害因素。
降低危害程度
采用工程控制、个体防 护等措施降低危害程度 。
隔离危害因素
通过隔离墙、隔离栏杆 等措施将危害因素与作 业人员隔离。
检查与维护设 备设施
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 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 运转。
电磁辐射的监测
长时间接触电磁辐射的员工需要对其暴露水平进行监测,以评估 对健康的影响。
评估方法和标准
基于阈值的评估方法
根据国家或地区法规、标准或行业指南,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评估。
基于暴露的评估方法
根据监测数据,评估员工在不同时间段的暴露水平,计算暴露剂量,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
基于效应的评估方法
原材料和半成品
生产设备
如化学物质、燃料、金属、矿物质等。
如机械设备、电器设备、自动化设备等。
作业环境
劳动组织和管理
如车间、仓库、办公楼等场所的环境条件。
如工作时间安排、防护设施配备、个人防护 用品配备等。
02
危害因素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
1 2
能量和有害物质
识别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能量和有害物质,如机 械、电器、化学、噪声等。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职业病的概述及其对职场健康的影响,我们将深入介绍不同类型的职业健康 危害因素以及预防和管理这些危害的措施。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介绍
了解各种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噪音、辐射)、化学因素(有 毒化学物质)、生物因素(细菌、病毒)以及心理和社会因素。
职业健康危害分类
物理因素
职场噪音、震动和辐射等不可忽视的危害。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例如面具和手套。
4
教育和培训
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并提供必要的测技术来识别职业 健康风险。
评估标准
采用国际标准对职场危害进行评 估和比较。
体检措施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早期发 现问题并及时干预。
职业健康危害管理
1 政策制定
建立有效的职业健康政策和标准。
生物因素
病原体和生物物质的接触如何威胁职业健康。
化学因素
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所带来的危害及其潜在健康 影响。
心理和社会因素
职业压力、工作不平衡以及恶劣的工作环境对 心理健康的影响。
职业健康危害预防控制措施
1
风险评估
分析工作场所的危害,确定可能的风险。
2
工程控制
通过设计和改进工作环境来减少危害。
3
个体防护
3 应急响应
制定紧急响应计划,处理职业健康危机。
2 风险沟通
与员工共享职业健康风险信息,确保他们的 参与。
4 绩效管理
跟踪危害管理计划的绩效并进行适时调整。
总结和建议
通过认识和预防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健康、安全和积极的工作环境。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识别清单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识别清单在工作环境中,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指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来自于工作场所的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方面,对员工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及早识别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保障员工的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识别清单,帮助雇主和员工识别潜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1. 物理因素:噪音,高噪音环境可能损害听力,引起耳鸣等问题。
振动,长期接触振动可能导致手臂震颤综合症等问题。
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辐射对皮肤和眼睛有害。
2. 化学因素:有害化学品,如有机溶剂、重金属、农药等可能对呼吸系统、皮肤、内脏器官造成损害。
毒性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对呼吸系统有害。
尘埃,如粉尘、石棉等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3. 生物因素: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可能导致传染病。
寄生虫,如螨虫、寄生虫可能引起皮肤病、过敏等问题。
4. 心理因素:长时间的高压工作环境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工作强度过大、工作压力过大可能导致身心疲惫。
5. 其他因素:高温、低温环境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高空作业、密闭空间作业等特殊工作环境可能对员工的身体造成危害。
识别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保障员工健康的第一步。
雇主应该对工作环境进行全面的危害因素评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改善工作环境、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加强员工健康监护等,以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员工也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减少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对自身健康的影响。
通过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使员工能够在良好的工作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
有的为原料,有的为中间产品,有的为产品。
常见的
有氯、氨等刺激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氢等窒息性气体。
较长时间飘在空气中的各种粉尘,如滑石粉、石棉尘、电焊烟尘等。
2.物理性因素:包括各种异常气象条件:如夏天进入油罐车或油槽车内进行高温作业等;低温:如石蜡
成型的冷酷;生产性机械声:如球磨机、粉碎机等发出机械噪声;振动:如锻锤,风锤等;非电离辐射:如高频电磁场、电焊等产生的紫外线;电离辐射:如工业探伤用的X射线。
3.生物性因素:主要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等能引起的与职业有关的疾病的生物性有害因素。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如劳动时间过长。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试运行生产不正常时,所产生的紧张心理。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4.身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光线不足使视力紧张。
5.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头部受长时间太阳辐射而发生中暑。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车间布置不当、厂房矮小、狭窄;设计时没有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
如通风、换气或照明等。
3.环境污染因素:如氯碱厂泄露氯气,处于下风侧的无毒生产岗位的工人,吸入了氯气等。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危害与预防
一、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预防
1.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
粉尘进入肺泡后,肺泡内的巨噬细胞视粉尘为异
物将其吞噬,导致一系列复杂的肌体反映,促使肺组织纤维化,使受影响的肺泡逐渐失去换气功能而“死亡”,当有大量肺泡“死亡”时,最终导致尘肺病,人将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尤其是二氧化硅能引起严重的尘肺。
2.工业防尘有两套方法,即以湿式作业为主的防尘措施方法和以干法生产条件下采取的密闭、通风、除
尘措施办法。
3.另外还有一些辅助性防尘措施,入风巷道,回风巷道设水幕,同时接触粉尘的工人必须配用防尘口罩。
二、生产性毒物的危害及预防
1.生产性毒物主要经过吸入,由呼吸道进入肺循环;经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经口腔进入血液循环。
2.毒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出汗、腹痛、腹泻、头晕、流涎等症状,甚至出现呼吸
困难、心动过缓、昏迷等严重症状。
3.工业防毒主要通过工艺改革,密闭通风净化系统;局部排气罩;以及排除的气体需要净化达到降低毒
物的危害。
4.个人防毒主要有:穿防护服、防护鞋、戴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基本防护措施,同时可以配
戴防毒面具、防护口罩。
1.长时间地接触噪声导致听力阔值升高,造成不可逆性的噪声性耳聋。
长时间接触振动,造成振动病,
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2.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电离辐射等各种射线对人体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坏,导致辐射病、白血
病时有发生,对家庭造成严重影响。
3.工业防辐射主要是控制辐射源。
主要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用夹有细金属丝和涂银的织品做屏蔽
窗帘、帷幔、工作服、风帽等“可塑性”的屏蔽。
个人防护主要有:穿防护服、防护鞋、戴防护镜等措施。
四、异常气象条件对职业健康的危害及预防
1.高温、高湿、高寒、高气压、高风速等等都属于异常气象条件。
高温、高湿,所产生的条件会使人大量排汗,电解质失去平衡,体内聚集的热量无法及时排除,体温过高,对人体的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低温使人易患感冒、肺炎、肾炎、肌痛、关节炎等。
2.对于异常气象条件的防护主要是防暑降温。
具体方法有隔热、通风和个体防护。
可以穿防护服、戴防护手套等。
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警示标识
一、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警示标识的设置
1.在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的显著位置,应设置“当心中毒”“穿防护服”“注意通风”等标识。
在维护
或设备故障时,设置“禁止启动”或“禁止入内”等标识。
2.在使用高毒物品作业岗位醒目位置设“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健康危害告知卡”,“告知卡”是由图形
标识和文字组合成的针对某一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告知劳动者危害后果及其防护措施的提示卡。
3.在高毒物品场所设置红色警示线。
在一般有毒作业场所设置黄色警示线。
警示线应设在有毒作业场所
边缘不少于30cm处。
二、其他警示标识,警示线的设置
1.设备警示标识:在可能产生职业健康危害的设备上或前方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
2.产品包装警示标识:可能产生职业健康危害的化学品或材料,产品包装上要设置醒目的标识和简明中
文警示标识。
3.储存场所警示标识:储存可能产生职业健康危害物质的场所,在入口和存放处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和
简明中文警示说明。
4.职业健康危害事故现场警示线: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设置红色、绿色和黄色临时警示线,划分出不同
的功能区。
脑力劳动型职工的职业危害
一、脑力劳动的危害因素
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力密集的“办公室”型脑力劳动将取代传统的体力密集型劳动。
充分运用信
息技术来组织和操纵生产过程;存在职业病危害较大的作业甚至可以采用遥控进行生产,为改善职业卫生状况提供了许多有利作业条件。
但高度机械化生产和先进的流水作业,也带来了快节奏和工作单调、对技术素质的要求高形成精神高度紧张、职业心理负荷大、脑力疲劳等问题。
2.办公室久坐,能引起腰骶部负担过重,臀部肌肉、血管、神经,受压迫可导致腰痛、肢体麻木、血压
升高、便秘、痔疮等疾病。
3.由于办公室密闭,加上大量电子办公设备及装修材料产生污染物,使室内空气质量恶劣,易引起“不
良大楼综合症”。
用脑过度、精神紧张、体力劳累,还能引起人体机能减退,并发失眠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专家分析具体原因,认为脑力劳动者的作业属静态作业,能量消耗水平不高,却容易疲劳,不易恢复;高的脑力负荷导致心理紧张,长期的不良情绪可诱发肌肉骨骼疾病。
二、如何避免办公室职业疾病
1.首先,多做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
散散步,举举手做做伸展运动,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其次,改善办公室工作环境,可以避免长时间固定体位所导致的不良影响。
如椅子的高度要适宜,当
你坐在椅子上敲击键盘时,肘部和键盘的连线应与地面平行,过高或过低都会带来额外的负担。
3.再次,显示器要比视线低一点,可以避免脖子上扬,导致颈部疼痛。
职业卫生应急与救援
一、作业场所现场应急设施
1.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该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
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2.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
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3.用人单位应当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通讯报警装置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不得擅自
拆除或者停止运行。
4.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通讯报警装置处于不正常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有毒物品作业;
恢复正常状态后,方可重新作业。
5.有毒作业场所应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可能突然泄露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
必须设计自动的报警装置、事故通风设施,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每小时。
事故排风装置的排出口,应避免对居民和行人的影响;高毒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泄险区。
6.生产或使用剧毒物质的高风险度工业企业,必须在工作地点附近设置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
7.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的有害物质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作业场所,可能发生化
学性的灼伤及经皮肤呼吸引起急性中毒的工作地点或车间,应设事故淋浴,并应设置不断水的供水设备。
8.在工作过程中,会沾染病原体或易经皮肤吸收的剧毒物质和污染严重的工作场所必须设专用洗衣室。
二、应急救援预案
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包括救援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应急措施、人员撤离路线疏散方法、事故报告途径和方式、预警设施、应急防护用品及使用指南、医疗救护等内容)并进行演练。
三、救援预案的基本内容包括
1.基本情况。
2.职业病危害源头目标。
3.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组成、职责、分工。
4.救援队伍的组成和分工。
5.报警信号。
6.职业危害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7.有关规定和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