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各地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合集下载

山东区域地层表(最新)

山东区域地层表(最新)

⼭东区域地层表(最新)⼭东省区域地层表⼭东省地层,缺失上奥陶系、下⽯炭系及三迭系外,其他均有出露。

基岩出露⾯积约占全省⾯积的五分之三。

地层发育⽐较齐全,从⽼到新有太古界泰⼭群;元古~太古界胶东群、胶南群;元古界粉⼦⼭群、蓬莱群、济宁群及⼟门组;古⽣界寒武系、奥陶系(中、下统)、⽯炭系(中、上统)、⼆迭系;中⽣界侏罗系、⽩垩系;新⽣界第三系、第四系。

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奥陶系上统、⽯炭系下统、三迭系等地层。

地层的分布特征基本上可分为三区。

以沂沐断裂带的昌⾢~⼤店深⼤断裂为界,全省地层分成东西两部分,地层发育情况有很⼤差别。

东部(鲁东地区)发育元古~太古界胶东群、元古界粉⼦⼭群、蓬莱群及中⽣界地层、新⽣界地层不甚发育;西部鲁中南地区除胶东群、、胶南群、粉⼦⼭群、蓬莱群外,其余地层发育较全;鲁西、北地区则发育很厚的新⽣界地层。

按地层时代由⽼⾄新主要岩性概述如下:第⼀节太古界泰⼭群(前称泰⼭杂岩)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及其以西地区,是鲁西地区的结晶基底。

著名的泰⼭、鲁⼭、徂徕⼭、蒙⼭和四海⼭均由此构成。

泰⼭群主要有⿊云母斜长⽚⿇岩、斜长⾓闪岩、⽚岩、变粒岩组成,普遍遭受中⾼级区域变质作⽤,⼤部分地区遭受强烈混合岩化及花岗岩化,形成各种混合岩及混合花岗岩。

出露厚度⼤于12000⽶。

泰⼭群地层区域变质时代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般认为在25亿年左右,⼤致与太⾏⼭区的⾩平群及辽东半岛的鞍⼭群相当。

泰⼭群岩性组合分为四个组。

⾃下⽽上为:万⼭庄组、太平顶组、雁翎关组、⼭草峪组,四个组为连续沉积。

从⽼⾄新叙述如下:⼀、万⼭庄组(Artw):厚度1300-4631m本组地层出露不⼴,主要分布于蒙⼭⼀带,构成蒙⼭倒转背斜的核部。

呈北西南东向延伸。

徂莱⼭地区有零星分布。

岩性以⿊云斜长⽚⿇岩夹斜长⾓闪岩为主,次为⿊云变粒岩、⿊云⾓闪⽚岩、绿泥⽚岩等。

岩⽯普遍遭受强烈混合岩化作⽤,形成各种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

变质岩的地质年代根据万⼭庄附近⿊云斜长⽚⿇岩的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为24.45亿年。

山东省各地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山东省各地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山东省各地土壤类型及其分布总况据山东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统计,全省土壤总面积为121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7.03%。

棕壤,面积170.62万公顷,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4.09%。

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和沭河以东丘陵地区。

陡坡多是林、牧用地,缓坡处适宜种植花生、地瓜等作物。

褐土,主要分布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山麓平原、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

面积177.5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14.66%。

这类土地地势低缓,呈中性或微碱性,保水保肥,土壤生产性能较好,适应性宽,是全省最好的一种土壤类型,也是旱、涝保收的高产区,历来为粮食、棉花、烤烟、蔬菜等作物的重要产地。

潮土,集中分布在鲁西北黄泛平原区,在山丘地区的河谷平原、滨湖洼地也有零星分布。

面积466.58万公顷,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8.53%。

潮土质地适中,潜水埋藏浅,呈中性或微碱性,生产性能良好,适宜性强。

黄泛平原地表坦荡,土层深厚,光、热、水资源丰富,因而省内潮土类土地增产潜力很大。

砂姜黑土,约有53.6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4%。

主要分布在胶莱平原、滨湖和鲁南低洼地带,是洼地长期积水干涸后形成的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丰富,适宜种植小麦、大豆、高粱等作物。

盐碱土,约47.6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平原低洼地带和滨海平原。

土壤含盐量多在0.4%以上,最高可达1.5%,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但内陆黄泛平原的盐碱地,只是表层含盐量较高,经过治理,可以改造为良田。

水稻土,面积很小,仅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约17.27万公顷。

主要分布在南四湖洼地、临郯苍湖沼平原和沿黄涝洼地带。

多系解放后改种水稻而形成的新水稻土。

济南市济南市市中区主体为褐土类,土龄长、层段明显、土层深厚、有覆盖深厚的洪积物,土壤中微生物活动旺盛,易保肥积水,熟化程度高,适宜耕种。

土壤可利用面积占70.72%,其中褐土性土分布在七贤镇太平、土屋、九曲、文庄、双龙、七贤村、杨家庄等山丘陵坡上部,土层浅,结构性差,易受干旱威胁,宜发展林业。

威海土壤报告最新

威海土壤报告最新

威海土壤报告最新1. 引言威海市位于中国山东省的东部,是一个拥有丰富农业资源的地区。

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提供关于威海市土壤状况的最新信息,以便农民和相关农业机构能够更好地了解土壤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产量。

2. 土壤类型威海市的土壤类型主要包括红壤、黄壤和水稻壤。

红壤呈红色或暗红色,呈酸性或中性;黄壤呈黄色或暗黄色,呈酸性或中性;水稻壤主要分布在河流和湖泊附近,呈碱性。

3. 土壤pH值pH值是衡量土壤酸碱性的指标,直接影响着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和养分的有效性。

根据最新的数据,威海市土壤的pH值主要在6.0到7.5之间,大部分土壤呈弱酸性或中性。

但在部分农田中,因为长期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原因,土壤呈现酸化的趋势,pH值偏低。

4. 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是评估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威海市土壤中主要养分的含量如下:•氮:平均含量为1.2克/千克土壤•磷:平均含量为0.5克/千克土壤•钾:平均含量为10克/千克土壤综合来看,威海市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相对较低,需要适量施用化肥来补充不足。

5. 土壤污染情况土壤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农作物的健康和人类的健康都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在威海市的土壤调查中,发现了一些土壤污染的迹象,主要是由于农业使用化肥和农药的过程中,对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主要的土壤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

针对土壤污染问题,威海市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治理,包括强化农业管理措施、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推广有机农业等。

6. 土壤保护和改良措施为了改善威海市土壤的质量和农作物的产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土壤保护和改良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的情况,合理施用化肥来补充不足的养分,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污染和养分的浪费。

•生物措施:采用生物措施来改善土壤,例如种植绿肥作物、利用有机肥料等,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改善土壤结构。

日照土壤类型

日照土壤类型

日照土壤类型日照市位于山东省的东南部,其土壤类型因地形、气候、水文和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而异。

总体来说,日照的土壤类型主要包括棕壤、砂姜黑土、潮土和盐土等。

以下是对这几种土壤类型的详细描述:1、棕壤:棕壤是日照市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

该土壤类型的形成与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生物积累和脱钙化过程有关。

棕壤的pH值通常在6.5到7.0之间,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

由于母质多样,棕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变化较大。

尽管日照市山地棕壤的养分含量不高,但它们富含有机质,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和通气性,适合于发展林业和果业。

2、砂姜黑土: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在东港区和岚山区的一些低洼地区,是典型的半水成土壤。

该土壤类型的形成与黄河、淮河带来的沉积物密切相关。

砂姜黑土的表层质地相对较轻,砂姜层则相对较重。

由于母质中含有的矿物元素不同,砂姜黑土的养分含量和理化性质也有所差异。

这类土壤的pH值通常在6.0到7.0之间,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

在改良利用方面,砂姜黑土需要进一步完善水利设施,加强水土保持,同时采取深耕晒垡、掺砂等方法改良土壤质地。

3、潮土:潮土是日照市仅次于棕壤的第二大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沿海一带的平原地区。

该土壤类型的形成与河流冲积物和海相沉积物密切相关。

潮土的质地多为砂质或砂黏相间的亚类,通透性好,适合于种植多种作物。

同时,潮土的pH值一般在7.0以上,呈碱性反应,这与其成土母质中碳酸钙的积累有关。

针对潮土的改良利用,需要合理施肥,调节土壤酸碱度,同时加强水利建设,防止水土流失。

4、盐土:盐土主要分布在日照市沿海一带,是典型的滨海盐碱土。

该土壤类型的形成与海水浸渍和地下水影响密切相关。

盐土的pH值一般在8.0以上,呈碱性反应。

由于盐分高、养分低、通透性差,作物在这样的土壤上生长受限。

为了改良盐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洗盐、排水、种植耐盐作物等。

除了上述四种主要土壤类型外,日照市还分布有部分其他类型的土壤,如黄棕壤、紫色土等。

山东主要土壤类型分析

山东主要土壤类型分析
第六章 主要土壤类型各论
第一节山东省的主要土壤类型
★1、山东省自然地理地貌概况 山东省位于东径114°36′至122°43′,北纬34°22′ 至38°33′之间,土地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折合 2.3亿亩),我省地域辽阔,所处地理位置较好,故土 壤资源丰实,类型众多,为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 了有利条件。 山东省东部为胶东半岛,系大陆东缘向渤海与黄海的 延伸部分,中部和南部群山崛起,地势最高,西部和北 部地处黄河下游,为泛滥冲积平原。这种面海背陆,中 南崛起的形势,使形成土壤的自然条件发生明显的差异。
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三个自然区:
一、鲁东丘陵区二、鲁中丘陵区三、鲁西北平原区
一、鲁东丘陵区
1、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胶莱河、沭河以东地区占全省面积的
25%,地区起伏和缓,除昆仑山(文登)、牙山(栖霞)、大泽山
(平度)、艾山(胶县)、崂山(青岛)、等海拔在700米以上处,
绝大多数是300米以下的广谷浅丘; 2、岩石 主要是:
(二)成土条件 地形起决定作用,平坦低洼,地下水排泄不畅, 各种湿生和水生型草本植物曾茂盛生长,为黑土层中腐殖质的形 成积累提供了条件,且为湖积母质含较多游离碳酸钙,是地下水 碳酸氢钙的富集区 (三)成土过程 1、草甸潜育化过程 草甸景观生物积累强烈,积累腐殖质,并使 土壤浸染为暗黑色的黑土层。
2、钙化形成结核过程 地下水蒸发浓缩或上层土壤淋洗形成碳酸 钙结核。
三、鲁西北平原区 包括:聊城、德州惠民、菏泽、东营地区及潍坊北部一部分, 济宁西部,系黄河北部冲积平原,占全省面积的41.8%。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黄土高原时挟带大量泥沙,平均每 立方黄河水含泥沙40公斤,最大达490公斤,88年达700多公斤, 黄河自河南孟津流向平原,流速顿减,泥沙淤淀河床,天长日久 便形成地上悬河,一但决口便将泥沙倾泻沉积在所流经地方,形 成黄河冲积平原。 1、地形 黄河历年决口改道,形成沉积物交错分布,地形起伏变 化很大(大平小不平),河床处为岗,岗下微科平原称坡,然后 为洼地。

山东土壤类型

山东土壤类型

山东土壤类型山东省土地广袤,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

2000年底有耕地660.74万公顷。

土地的类型及分布。

山东土壤大体可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盐碱土、水稻土等六大类型。

(一)棕壤又称棕色森林土。

全省约有27715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8.1%。

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及鲁东南丘陵地区,泰山等山体也有存在。

除部分山地外,棕壤大部分已开垦耕种。

根据其成土过程和发育阶段,可分为棕壤性土、棕壤、白浆化棕壤和潮棕壤四大亚类。

其中:潮棕亚类广泛分布于丘陵坡麓边缘的山前平原上,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水分较充足,保肥蓄水能力较强,土壤多呈中性反应,适于栽培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山东省主要的高产稳产农田。

(二)褐土全省约有3607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3.5%,集中分布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及胶济、津浦铁路两线的山麓平原地带,褐土与棕壤土过渡地区的蓬莱、龙口、莱州也有分布。

(三)潮土潮土是全省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一种土壤,约68189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4.1%。

集中分布在鲁西北和鲁西南黄泛平原,在山丘地区的河谷平原、滨海洼地也有分布。

这类土壤质地适中,多含钙、磷、钾等矿质养分,是省内粮、棉重要生产区。

(四)砂姜黑土砂姜黑土全省997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5%。

主要分布在莱西、即墨盆地,胶莱河谷平原,临、郯、苍洼地。

(五)盐渍土盐土、碱土以及各种盐化、碱化土壤统称盐渍土或盐碱土。

全省共476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1%。

主要要分布在鲁西北黄泛平原地势低平地段、河间洼地和滨海地带。

(六)水稻土水稻土主要分布在鱼台、金乡、济南市郊区、临沂、章丘、历城等地。

济南市土壤类型及分布土壤类型依地形、水文、气候、植被、母岩、母质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及人为生产活动的影响,在全市范围内由南到北、从高到底,依次分布着显域性土壤棕壤、褐土,隐域性土壤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风砂土6个土类,13个亚类,27个土属,72个土种。

邹城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邹城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济宁市分为5个土类。

在土壤总面积70.38万公顷中,棕壤14.41万公顷,占20.47%;褐土23.24万公顷,占33.01%;砂姜黑土3.66万公顷,占5.20%;潮土14.2 6万公顷,占29.63%;水稻土8.22万公顷,占11.69%。

棕壤集中分布在邹城市、泗水县、曲阜市的低山丘陵区及山前冲积平原,其中处于山前平原的一种潮棕壤多垦为中高产田。

褐土广泛分布于邹城市、曲阜市、泗水县的低山丘陵区和兖州市、汶上县、微山县、任城区东北部的平原地带,其中分布于中部山前冲积平原的潮褐土,是主要粮棉高产区。

砂姜黑土主要分布于任城区、兖州市、微山县、汶上县、邹城市的浅平洼地和沿湖洼地,是有待继续改良的低产土壤。

潮土主要分布于西部黄泛平原的嘉祥、金乡、鱼台县和任城区、汶上县西部,其中脱潮土是脱离了涝、碱威胁高度熟化的一种潮土,京省驰名的“金谷”就产于金乡县马庙乡的脱潮土。

水稻土主要分布于南四湖两岸的洼地,淹育水稻土适种水稻、小麦、莲藕、蔬菜等多种水、旱生作物,潴育水稻土熟化程度很高,享有盛誉的曲阜香稻就出自这种土壤。

济宁市市中区境内土壤母质多为古河流冲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褐土,为境内土壤的主体,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岗地和部分背河洼地,占耕地面积的82%,土地肥沃,宜种各类蔬菜和粮食作物。

砂礓墨土,分布在东郊、南郊浅平洼地上,占耕地面积的18%,宜种小麦、大豆,改良后亦可种植季节性蔬菜等。

任城区分为褐土、潮土、水稻土和砂姜黑土4大类,10个亚类,20个土属,133个土种。

褐土,13112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4.96%,主要分布在东部、北部山麓倾斜平原,适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瓜菜等。

潮土,9850公顷,占18.75%,分布在西部黄泛平原,适种小麦、水稻等。

水稻土,18334公顷,占34.90%,主要分布于南部沿湖地带,适种小麦、水稻等。

砂姜黑土,11237公顷,占21.39%,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北部碟形洼地,适种棉花、花生、小麦等。

山东土壤类型

山东土壤类型

山东土壤类型山东省土地广袤,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

2000年底有耕地660.74万公顷。

土地的类型及分布。

山东土壤大体可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盐碱土、水稻土等六大类型。

(一)棕壤又称棕色森林土。

全省约有27715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8.1%。

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及鲁东南丘陵地区,泰山等山体也有存在。

除部分山地外,棕壤大部分已开垦耕种。

根据其成土过程和发育阶段,可分为棕壤性土、棕壤、白浆化棕壤和潮棕壤四大亚类。

其中:潮棕亚类广泛分布于丘陵坡麓边缘的山前平原上,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水分较充足,保肥蓄水能力较强,土壤多呈中性反应,适于栽培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山东省主要的高产稳产农田。

(二)褐土全省约有3607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3.5%,集中分布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及胶济、津浦铁路两线的山麓平原地带,褐土与棕壤土过渡地区的蓬莱、龙口、莱州也有分布。

(三)潮土潮土是全省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一种土壤,约68189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4.1%。

集中分布在鲁西北和鲁西南黄泛平原,在山丘地区的河谷平原、滨海洼地也有分布。

这类土壤质地适中,多含钙、磷、钾等矿质养分,是省内粮、棉重要生产区。

(四)砂姜黑土砂姜黑土全省997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5%。

主要分布在莱西、即墨盆地,胶莱河谷平原,临、郯、苍洼地。

(五)盐渍土盐土、碱土以及各种盐化、碱化土壤统称盐渍土或盐碱土。

全省共476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1%。

主要要分布在鲁西北黄泛平原地势低平地段、河间洼地和滨海地带。

(六)水稻土水稻土主要分布在鱼台、金乡、济南市郊区、临沂、章丘、历城等地。

济南市土壤类型及分布土壤类型依地形、水文、气候、植被、母岩、母质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及人为生产活动的影响,在全市范围内由南到北、从高到底,依次分布着显域性土壤棕壤、褐土,隐域性土壤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风砂土6个土类,13个亚类,27个土属,72个土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各地土壤类型及其分布总况据山东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统计,全省土壤总面积为121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7.03%。

棕壤,面积170.62万公顷,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4.09%。

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和沭河以东丘陵地区。

陡坡多是林、牧用地,缓坡处适宜种植花生、地瓜等作物。

褐土,主要分布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山麓平原、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

面积177.5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14.66%。

这类土地地势低缓,呈中性或微碱性,保水保肥,土壤生产性能较好,适应性宽,是全省最好的一种土壤类型,也是旱、涝保收的高产区,历来为粮食、棉花、烤烟、蔬菜等作物的重要产地。

潮土,集中分布在鲁西北黄泛平原区,在山丘地区的河谷平原、滨湖洼地也有零星分布。

面积466.58万公顷,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8.53%。

潮土质地适中,潜水埋藏浅,呈中性或微碱性,生产性能良好,适宜性强。

黄泛平原地表坦荡,土层深厚,光、热、水资源丰富,因而省内潮土类土地增产潜力很大。

砂姜黑土,约有53.6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4%。

主要分布在胶莱平原、滨湖和鲁南低洼地带,是洼地长期积水干涸后形成的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丰富,适宜种植小麦、大豆、高粱等作物。

盐碱土,约47.6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平原低洼地带和滨海平原。

土壤含盐量多在0.4%以上,最高可达1.5%,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但内陆黄泛平原的盐碱地,只是表层含盐量较高,经过治理,可以改造为良田。

水稻土,面积很小,仅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约17.27万公顷。

主要分布在南四湖洼地、临郯苍湖沼平原和沿黄涝洼地带。

多系解放后改种水稻而形成的新水稻土。

济南市济南市市中区主体为褐土类,土龄长、层段明显、土层深厚、有覆盖深厚的洪积物,土壤中微生物活动旺盛,易保肥积水,熟化程度高,适宜耕种。

土壤可利用面积占70.72%,其中褐土性土分布在七贤镇太平、土屋、九曲、文庄、双龙、七贤村、杨家庄等山丘陵坡上部,土层浅,结构性差,易受干旱威胁,宜发展林业。

褐土 (俗称黄土、红土) ,分布在七贤镇后龙窝、井家沟、七贤、杨家庄、双龙、白马山、袁柳等山区村庄和山前平原地带,土层深,适宜种植粮食作物。

淋溶褐土(亦称黄砂土),分布在七贤镇西部平原地带的后龙窝、井家沟、后魏华、韩家庄、红庙、尹家堂、朱家庄等棕壤和褐土交界地带,呈中性,耕层质地适中,通透性好,宜种植地瓜、花生、土豆等作物。

历下区以褐土性土和褐土为主。

褐土性土占土壤面积的24.87%,土层薄、结构差,易受干旱威胁,可发展林、牧业。

褐土占75.13%,土层厚、保水保肥、熟化程度高,为主要产粮区。

土壤表层质地可分为石渣土、轻壤土、中壤土三类。

槐荫区分为褐土、潮土两大类。

褐土(黄土)分布于段店中部平原,土层深厚,土体发育完全,肥力较高。

潮褐土(潮黄土)分布于段店镇北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潮土分布于吴家堡镇和段店镇西北部,土层深厚,土体构造复杂。

盐化潮土,分布于吴家堡镇的黄河大堤以南,物理性状况较差,不易耕种。

历城区有4个土类、10个亚类、16个土属、51个土种。

棕壤发育不完全,呈微酸性,土层浅薄,分布在柳埠、西营、高而等乡镇。

面积9066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7.4%,适宜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大豆及板栗、马尾松等。

褐土土层深厚,土体发育完全,呈中性至微碱性,质地适中,保肥保水,熟化程度高,耕性较好,分布在小清河以南的山区、丘陵、平原广大地区,面积91060公顷,占74.3%,宜种小麦、玉米、花生、大豆及侧柏、阔叶乔木等。

潮土土层深厚,土体构型复杂,耕层质地多为轻壤,耕性和通透性良好,保肥保水性弱,分布在董家、唐王、遥墙、桑梓店、大桥5镇及靳家乡。

面积22080公顷,占18%,宜种稻、麦及柳等。

砂姜黑土潜在养分含量较高,保水保肥性较强,分布在唐王镇和白云湖一带,面积368公顷,占0.3%,宜种稻、麦及柳、槐等。

章丘市分4个土类、11个亚类、20个土属、87个土种。

棕壤,2326.67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1.9%,主要集中在垛庄镇官营一带,养分较贫乏,易流失。

褐土,8.83万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70.2%,分布在中南部,为境内主要土类,大部分土体深厚,构型好,保水肥性强。

水稻土,374.07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0.3%,集中于明水泉北地带,水源充足,土体深厚,构型好,养分含量高,为境内最优土壤。

潮土,3.48万公顷(含盐碱土9006.67公顷) ,占可利用面积的27.6%,集中于北部沿黄沿清地带,土体深厚,埋水浅,结构差,养分含量低,水、肥、气、热不协调,多系低产土壤。

长清县从县境东南到西北依次分布着棕壤、褐土、潮土和风沙土4个土类,8个亚类,11个土属,68个土种。

棕壤分布于万德、双泉、马山、五峰山、张夏等乡镇,面积2.8万公顷。

主要土类褐土,全县11个乡镇均有分布,面积7.4万公顷。

潮土分布在平安店、长清、归德、孝里4镇沿黄冲积平原上,面积1.1万公顷。

风沙土分布于沿黄决口处的高地上,面积0.2万余公顷。

平阴县有褐土、潮土、砂姜黑土3个土类,褐土性土、褐土、潮褐土、潮土、褐土化潮土、盐化潮土、砂姜黑土7个亚类。

褐土主要分布在平原及山下平地,为黄土母质所形成,适宜种植小麦、玉米,面积54180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86.95%。

潮土主要分布在沿黄黄泛缓平原洼地上,有机质含量少,易漏水漏肥,适宜种植小麦、玉米、高梁、大豆,面积7393.33公顷,占11.3%。

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在孝直镇东和东南部的沿汇一带扇间洼地上,土质粘重透水差,不利于作物生长,面积733.33公顷,占1.17%。

济阳县有3个土类,5个亚类,9个土属,84个土种。

潮土占土壤面积的99.41%,盐土占0.30%,风沙土占0.29%。

土壤分布自西南向东北依次是沙质土、壤质土、粘质土、壤质土、沙质土。

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谷子、高梁等粮食作物和棉花、花生、芝麻、麻类、烟草等经济作物。

也适宜蔬菜和瓜果类的种植。

商河县分为三个土类、6个亚类、12个土属、93个土种。

潮土类,占土壤总面积的97.25%,呈中性或酸性,为全县农业的主要利用土壤,分4个亚类:褐土化潮土,分布怀仁、胡集、玉皇庙、杨庄铺等乡镇,适宜粮棉作物生长;典型潮土,遍布全县,对各种农作物生长都有一定影响;盐化潮土,全县各地均有,主要分布韩庙、常庄、沙河、赵奎元、龙桑寺、贾庄、牛铺等乡镇,影响农作物出苗、生长;湿潮土,主要分布大面积洼地。

盐土类,占2.52%,地表或接近地表含有大量可溶性盐类,表层质地以轻壤为主,主要分布牛铺、沙河、常庄、韩庙、胡集、展家、贾庄、郑路、怀仁、商河等乡镇,农作物缺苗一般在3~5成以上。

风沙土占0.23%,表层质地为沙壤,主要分布在沙河、胡集、怀仁等乡镇,农作物不易获全苗,宜种棉花、花生、西瓜等。

青岛市分为6类、13个亚类、24个土属。

棕壤所占比重最大,约占全市可利用面积的58.5%,广泛分布于山地丘陵区,多数已辟为农田。

砂姜黑土占22%,主要分布在莱西、即墨盆地和胶莱河谷。

潮土占16.7%,广泛分布于大小河流两侧的冲积平原。

褐土面积较少,仅占0.98%,分布在胶南市北部和平度市一些石灰岩出露的残丘坡地上。

其他土类面积较少。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多为棕壤和潮土。

棕壤占绝大部分,主要分布在荒坡岭和坡麓梯田上。

潮土主要分布在辛安前、后河的中下游两岸,薛家岛、黄岛较短的河沟下游也有零星分布。

崂山区成土母岩主要是中生代花岗岩酸性岩类及喷发熔岩基性岩类,其母质有现代残积物、洪积冲积物、河流冲积物、河海相沉积物5大类。

有棕壤、潮土、砂姜黑土、盐土4个土类,其下分8个亚类、13个土属、29个土种。

城阳区棕壤及棕壤性土在东部山区,面积约81.6平方公里,惜福镇、夏庄以东分布较广。

棕壤土多集中在中部丘陵,河套镇及红岛镇的部分山麓和岭根地带,面积约88.9平方公里,肥力中等,宜种小麦、玉米、地瓜、大豆等。

潮棕壤集中在流亭、城阳中西部平原地区,属高产土壤类型。

潮土、盐化潮土、砂姜黑土多分布于上马、河套、棘洪滩等镇局部地带,易发季节性碱渍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盐土类主要分布在棘洪滩,上马、河套、流亭、红岛局部地带,含盐约0.085%至2.98%。

胶州市分为棕壤、潮土、盐碱土、水稻土和砂姜黑土五大类。

棕壤占可利用面积的56.17%,主要分布在南部丘陵和胶北局部高地,厚度随地形起伏变化,一般30~150厘米,质地粗松,通气性强,但水土易流失,肥力低,宜种植花生、地瓜等耐瘠薄作物。

潮土占17.46%,主要分布在大沽河、胶莱河沿岸和洋河、胶河、墨水河等河谷区,厚度150厘米以上,质地疏松,透气透水性良好,供水保水能力强,为小麦、玉米、蔬菜的主要产区。

盐碱土占3.34%,主要分布在营房镇东部滨海区。

水稻土占1.1%,主要分布在大沽河近下游东岸,为幼年土壤,适种水稻。

砂姜墨土占21.93%,主要分布在北部平洼区及里岔、张家屯两乡局部地区,厚度100~150厘米,质地紧密粒重,透气性差,易涝易旱,耕作困难,但肥水性好,且多平原,适于机械作业。

胶州土壤肥力,大部属五级,其次是四级及六级,均属中下等。

总的情况是有机质不足,普遍缺氮、缺磷,而且氮、磷、钾比例失调。

即墨市分为棕壤、沙姜黑土、潮土和盐土4个类型、7个亚类、14个土属、58个土种。

农田以棕壤、沙姜黑土和潮土为主,分别占耕地面积的60%、31.3%和8.3%。

棕壤主要分布东部低山丘陵区,沙姜黑土分布西部平原洼地,潮土分布河流两岸及入海处的滨海地带。

面积较少(347.8公顷)的盐土,分布于沿海低地。

平度市分为5个大类、11个亚类、14个土属、49个土种,主要是砂姜黑土、棕壤、潮土三个大类。

砂姜黑土中性至微碱性,偏粘,易旱易涝,但养分含量较高,适种小麦、棉花、玉米、高粱、大豆,主要分布西南洼地和东南平原。

棕壤多含粗砂砾石,养分含量低,适种花生、地瓜和果树,主要分布东北山地和西北丘陵。

潮土亦称河淤土,为冲积母质,土层深厚,表层质地沙面较大,有机质含量较高,适种小麦、棉花、玉米,主要分布城区以南8条中长河谷两岸。

胶南市分4个土类、7个亚类、9个土属、29个土种和52个变种。

棕壤,是主体土类,主要分布在山丘地区,表土质地粗,通透性良好,耕层土壤肥力低,心土层粘重,宜种地瓜、花生、玉米、小麦,面积112101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77.37%。

潮土土类,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的冲积平地上,土层深厚,质地较细,通气性良好,保肥保水,宜种各类作物,面积24650.13公顷,占17.02%。

盐土土类,分布在沿海一带,含盐量较高,农业利用受到限制,面积710.67公顷,占0.49%。

褐土土类,面积112.87公顷,主要分布在柏乡一带。

莱西市共6个土类、10个亚类、15个土属、81个土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