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
中国古代花鸟画托物言志

中国古代花鸟画托物言志
中国古代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门类之一,它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特色。
在古代,花鸟画往往是托物言志的重要载体,不仅体现了画家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更表达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
在中国古代花鸟画中,常常借助各种昆虫、鸟类、花卉等形象,来表达画家的内心情感和思想理念。
例如,唐代画家李思训的《青绿山水图》中,用青绿的色彩和严谨的构图,表现了皇家的威严和气势;宋代画家赵佶的《芙蓉锦鸡图》中,用生动的造型和艳丽的色彩,表现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敬畏。
除了表现画家的情感和思想,中国古代花鸟画还具有浓厚的文化象征意义。
例如,在明代画家徐渭的《墨花图》中,用各种花卉和笔墨技巧,表现了画家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同时也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精神。
在中国古代花鸟画中,还有许多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代表作品。
例如,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中,用简约而富有变化的笔墨,表现了自然和人生的美好和沧桑;清代画家吴昌硕的《花卉册页》中,用浓重的笔墨和奔放的构图,表现了画家对自然和生命的热情和力量。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花鸟画不仅是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托物言志的重要载体。
通过它,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情趣、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苏少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美术上册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

松龄鹤寿图(中国画)现代 陈之佛
陈之佛先生创作的这幅巨幅工笔花鸟画,采用中国传统文化中 象征美好的题材,用喜气洋洋而又充满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以及 严谨的构图、精致的笔墨,精心描绘了十只仙鹤在青松之间自由自 在活动的神态。画家借这个题材,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献 礼,抒发了艺术家对祖国美好未来的祝福。
一只黄褐色的兔子停在草 坡上,仿佛听到什么声音,受 惊后回头,却看见株枯枝上有 两只鸟正鸣叫着飞下来。
仔细看,兔子的皮毛是用笔尖簇点层层积染而 画成的,毛茸茸的质感跃然纸上。请试着画一画。
胸有成竹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画家并不是像黄筌、崔白那样的 宫廷画家,而是能诗善文的文人画家。文同就是宋代的 位文人画家。 宋代的文人画家认为墨色里有很多变化,墨色的浓 淡、干湿在纸上会有不同的效果,能够和其他色彩一样 表现出丰富的情景,这பைடு நூலகம்叫做墨分五彩。
写生珍禽图(中国画)五代 黄筌
《写生珍禽图》是黄筌的代表作之一,上有黄筌的署 名及题记,题记注明此画是为其子黄居宝所作。黄居宝也 是一名优秀的花鸟画家,只可惜英年早逝。黄筌的另一个 儿子黄居寀继承了黄家一派的绘画风格,并将此风格带到 宫廷中,成为著名的宫廷画家。而曾经名噪一时的徐熙可 惜没有作品传世。
墨竹图(中国画)宋代 文同
竹叶四面张开,浓淡相间。绢 本上只画了一枝竹子,向下倒长, 弯曲,到末梢再向上生长,看起来 充满了张力和韧劲。画家喜爱竹子, 因此平时就十分注意观察竹子的姿 态,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画 的时候就可以运笔成画,一气呵成, 真可谓胸有成竹。
画如其人
中国的花鸟画到了明代又发展出以徐渭为代表的写意派 更强调借物抒情,他们的花鸟画因此只有一定的象征性。 八大山人朱耷的花鸟画画得很简练,常常只用一两笔画 出一条鱼、一只鸟,姿态都十分怪诞,有的还翻着白眼,常 常使人觉得动物有了人的表情,好像孤独愤怒的人在冷眼看 着这个世界。
1用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

设色 浓丽 晕染 细致
崔白(约1004—1088年),中国北宋画家。
《双喜图》
《墨葡萄图》
半身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笑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明代 徐渭 《墨葡萄图》
朱耷 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 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一生 字、号、别号极多,尤以“八 大山人”最为知名。
观察与发现
观察与发现
作品 名称
作品基 本信息
绢本设色 立轴, 纵81.5cm, 横53.6cm。 北宋徽宗 赵佶绘, 故宫博物 院藏
绘画 内容
构图
用 笔
用 色
绘 画 特 点
自创 瘦金 体。 用笔 瘦劲 犀利, 独具 一格。
《 芙 蓉 锦 鸡 图 》
描绘金 秋景色 的花鸟 画作。
画幅左侧 芙蓉、锦 鸡,与右 双钩 上轻盈飞 笔法 舞的蝴蝶 遥相呼应, 线条 布局密中 细劲 见疏。
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 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
猜一猜
你知道哪一张是工笔画,哪一张是写意画吗?
工笔画造型工整,描绘细腻,设色精 致典雅,浓淡相宜,注重动植物生命 特征的表现。
写意画笔墨恣意奔放,造型简约 洒脱,以意传神,托物言志。
你能分辨课本中哪些作品是工
笔画,哪些作品是写意画吗?
写生珍禽图
41.5cm × 70cm
五代
黄筌
宋徽宗
秋劲拒霜盛, 峨冠锦羽鸡。 已知全五德, 安逸胜凫鹥。 右下书款“宣和殿御制并书”, 和“天下一人”的签名花押。
赵佶
芙蓉锦鸡图 81.5cm X 53.6cm
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
公开课 抒情与写意—中国

动静
• 《海棠蛱蝶 图》
• 宋 佚名
戏剧性
• 《疏荷沙鸟 图》
• 宋 马兴祖
• 此图原载 《四朝选藻 册》(见 《石渠宝笈 续编》)。 签题马兴祖 作
• 《红寥 水禽图》
• 宋 徐崇 矩 纨扇 设色
• 《碧桃 图》
•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纵24.8厘 米 横27厘 米 北京故 宫博物院 藏
• 此图绘碧 桃两枝, 枝上的碧 桃花有的 吐露盛开, 有的含苞 待放
• 《出水芙 蓉图》
• 宋 佚名 绢 本设色 高 23.8厘米 长 25.1厘米 北 京故宫博物 院藏
• 《绿橘 图》
• 宋 马麟
•
人物
山水
花鸟
中国画大致分成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三大画科。在其长期的历史演绎进程中,花鸟 画出现最早,然而趋于成熟却最晚。
一、中国花鸟画萌芽
• 鹳鸟衔鱼图 •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旧石器到新石器 彩陶纹饰(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
二、花鸟画成熟期
• 一般说花鸟画在唐代独立成科
重视写生;
细笔淡墨勾勒轮廓,双钩 赋彩;设色华丽浓艳;用 笔精细;不见墨迹。
追求花鸟的自然情趣; 薄施丹粉; 不用线勾勒; 用笔清秀; 落墨较重,用墨色随意点染。
绘画技法 勾填法 社会评价 黄家富贵 后代名家 崔白、赵佶等
没骨法 徐熙野逸 梁楷、徐渭等
三、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高峰
宋代《宣和画谱》所载北宋宫廷收藏中, 有三十位花鸟画家近二千件作品,所画花卉 品种达二万余种。
四、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的高峰
美术课件 绘画 选修 3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

一十八等”,简称十八描,摘录如下:
高古游丝描:如周举类
铁 线 描:如张叔厚
马 蝗 描:马和之 顾兴裔类 一名兰叶描
钉头鼠尾描:武洞清
混
描:多描
撅 头 描:秃笔也 马远 夏圭
曹 衣 描:魏 曹不兴
折 芦 描:如梁楷尖笔 细长撇捺也
橄 榄 描:江西颜辉
枣 核 描:尖大笔
柳 叶 描:似吴边观音笔
竹 叶 描:笔肥短撇捺
第一步,起稿:
先把你要临摹的底稿铺在宣纸的下面,底下要 衬一张白纸。然后用铅笔轻轻的拷贝到熟宣纸 上。
布地:就是打底色。为了使画面效果更加丰富 多彩,可以运用各种色彩进行布地。先把颜色 调好,用排刷朝一个方向均匀地平刷在画稿上, 忌来回涂抹。布地可以一开始“布”,也可画 到中间过程时“布”,最后再根据画面需要进 行一些局部的调整。“作旧”既是其中一种。
(三)·收笔——收笔要留 书法笔画线条要求收笔时要“回锋”,也就是要将笔锋回过来藏到线条之中。
在进行国画线条练习时也要注意“藏锋”,但没有必要象书法那样“回锋”。 “留”就是将笔锋留于线条之中,切不可将线条尾巴随意地拖到线条的外面。在 画线条时只要将笔适时停住,不要下意识地拖带即可。
(四)·顺、逆锋 在绘画过程中,人们往往习惯于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地运笔,这种习惯的运
战笔水纹描:
减 笔 描:马远、梁楷之类
柴 笔 描:粗人减笔
蚯 蚓 描:
执笔方法:
古人把执笔方法归纳为擫、押、钩、格、抵五 个字。
“擫”是用大母指肚紧贴笔管的内侧。“押” 是用食指第一节贴住笔骨外侧和大指内外配合。 “钩”是用中指第一、第二节弯曲如钩地钩住笔 的外侧。“格”是无名指第一、二节之间的骨节 紧贴笔管用力把中指向内的笔管挡住并向外推。 “抵”是用小指托在无名指下面抵住中指的钩。 执笔一定要“指实掌虚”才能使指法灵活而有力, 手握住笔管的上下位置要视作画大小而定,大画 握上些、小画握下些。
教学课件《画外之意——中国花鸟画》

《宋芙蓉锦鸡图》,宋徽宗,绢本 设代色,纵81.5厘米,横53.6厘米。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全图设色 艳花丽,绘芙蓉及菊花,芙蓉枝头 微鸟微下垂,枝上立一五彩锦鸡, 扭画首顾望花丛上的双蝶,比较生 动进地描写了锦鸡的动态。这种表 现入形式,在宋代花鸟画中很是流 行成。五彩锦鸡、芙蓉、蝴蝶虽然 均不加线细熟阶段。为同以条致华于双工入丽一勾细微的般笔沉。题装力着锦材饰挺鸡;渲,,拔、染但而,花填如充色鸟色此满调、薄构了秀飞艳图活雅蝶娇便趣,,嫩。,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中国花鸟画
什么是花鸟画
在中国画中,以花鸟,竹 石,鱼虫,兽畜为题材的 作品,都属于花鸟画的范 畴,它是以动植物为主要 描绘对象的传统画科。
艺术特点
来源生活,加以艺术表现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的艺术传统
花鸟画分类
写意:大写意、小写意 工笔花鸟画:白描、淡彩、重彩
花鸟画分类
兰 花 幽 谷 长 风
宁 静 致 远
竹 子 高 风 亮 节 坚 韧 不 拔
菊 花 洁 身 自 好 寒 芳 自 赏
工 笔 牡 丹 的 画 法
工 笔 牡 丹 的 画 法
工 笔 牡 丹 的 画 法
工 笔 牡 丹 的 画 法
工 笔 牡 丹 的 画 法
1、用笔方法:
中锋
侧锋
2、墨分五色:
逆锋
博茅树厘 本南
物竹叶米 ,宋
院杂色。 设李
。草染笔 色迪
用青力 ,,
双黄挺 纵《
189
勾,健 枫
填 色 。 现 藏
翎 毛 精 细 逼
结 实 , 苍 劲
厘 米 , 横
鹰 雉 鸡 图 》
209.5
故真有 。
宫,力 绢
第一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二课时)

• 工笔画特点:勾线,填色,染色为主,造 型严谨,工整艳丽 • 写意特点:重水墨,重意境,超脱淡逸 • 没骨法特点:直接用彩色作画,不用墨笔 立骨的技法叫没骨法。特点:清新飘逸, 洁静淡雅
没骨法是介于工 笔和写意之间的 一种表现技法。 在南朝和北宋时 已出现,真正开 始的是清代的恽 寿平。直接用彩 笔取代墨笔,从 而产生了一种全 新的风格
抒 情 与 中写 国意 花 鸟 画 —
• 色彩:整幅画色彩艳丽,典 雅高贵。 • 构图:锦鸡形体斜穿画面, 成为画面的主体。锦鸡的视 线又把我们引向了右上角的 蝴蝶。左下角斜出几枝菊花, 妙趣横生,既破了左下角空 白,又渲染出金秋的气氛, 还可作为芙蓉花的参照,点 出其高下位置,使它的出现 不致显得突兀。 • 寓意:赵佶将自己比作“五 德”俱全的锦鸡,想要安逸 太平,却怎知会有“靖康之 难”!
唐宋——工笔
明清——写意
小结和思考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适应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以 写生为基础,以工笔和写意为主的花鸟 画传统。在摹刻客观对象的过程中,画 家们移注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所 以,花鸟画便成了拟人化的观照,审美 化的再现,而花鸟画也有了象征寓意、 遣兴抒怀的功能。
纸本 132.8厘米× 58.5厘米
中国古代花鸟画——群峰竞秀
泼墨晕渗——壳的质感
《螃蟹》 明 徐渭
廖廖几笔——毛茸茸爪子
中国古代花鸟画——群峰竞秀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墨葡萄图》 明 徐渭
中国古代花鸟画——群峰竞秀
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表现手法别出 心裁,水墨酣畅。风格疏放,不求形似但无处不 神似,代表徐渭大写意花鸟的风格。 《墨葡萄图》 明 徐渭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教案名称:《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介绍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特点、技法和艺术表达,通过欣赏和学习经典的花鸟画作品,培养学生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创作,提高他们的审美和创作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2.掌握中国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3.学习欣赏名家的花鸟画作品,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欣赏能力;4.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5.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第一课:中国花鸟画的历史渊源和特点1.欣赏中国古代花鸟画经典作品,介绍中国花鸟画的起源和发展;2.分析中国花鸟画的特点:取材广泛、形象逼真、用色鲜明、重视意境;3.学习用毛笔勾勒和填充的基本技法。
第二课:中国花鸟画的写意表现1.欣赏中国花鸟画中的写意作品,介绍写意画的创作思想和表现手法;2.分析写意花鸟画的特点:形象简练、笔墨自由、意境抽象;3.学习用大胆的笔触和墨色表现花鸟的技法。
第三课:欣赏中国花鸟画名家作品1.欣赏中国花鸟画名家的作品,了解他们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2.分析名家作品中的构图、用色和笔墨运用;3.学习欣赏和品味中国花鸟画的审美特点。
第四课:学生主题创作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花鸟题材;2.分组开展主题创作,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技法和表现手法;3.学生展示和评议,分享彼此的作品和创作心得。
教学步骤:第一课:中国花鸟画的历史渊源和特点1.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经典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介绍中国花鸟画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其在文人画中的地位和意义。
3.分析中国花鸟画的特点,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并进行讨论,了解其取材、形象、色彩和意境等方面的表现手法。
4.针对花鸟画的基本技法,进行示范和练习,如用毛笔勾勒和填充。
第二课:中国花鸟画的写意表现1.欣赏中国花鸟画中的写意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写意画的创作思想和表现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
Hale Waihona Puke 笔黄筌《写生珍禽图》
归纳与总结
写
意
朱耷
《游鱼》
艺术特色
造型工整、描绘细腻、 笔意恣意奔放,造型洒脱简
设色精致素雅
约,不拘一格,笔简意赅
归纳与总结
画 家 代表作品
赏析要点
赏析方法
朱 耷 《游鱼》
作品相关背景
探究
赵
佶
《芙蓉锦鸡图》
绘画内容,构图,用笔, 用色、落款
黄 筌 《写生珍禽图》 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
设色 浓丽
晕染 细致
自创 瘦金 体。 用笔 瘦劲 犀利, 独具 一格。
思考与探究
思考与探究
守见敌足头鸡
夜食在搏戴有
不相前距冠五
韩 诗
失呼,者者德 者者敢,,:
外 传
,,斗武文 信仁者也也
也也,;;
。;勇
也
;
不一样的身份,不一样的取材
观察与发现 写生珍禽图 41.5cm × 70cm 五代 黄筌
苏少版中学美术配套教学课件 七年级上册
抒情与写意
——中国花鸟画
中国画,简称“国画”,国画一词起源 于汉代,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 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
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 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的绘 画。
中国画的分类: 从内容上可分为:山水、花鸟、人物 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工笔和写意
写意
工笔
工笔画与写意画的区别
工笔画注重细节,用笔细腻, 描绘的真实逼真
写意画注重意境,用笔用墨 简洁,一气呵成
人物
花
山
鸟
水
花鸟画只是画花和鸟吗?
植物、动物、昆虫等
中国花鸟画是以植物、动物、 昆虫等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为 题材的一种绘画形式。
花鸟画的发展演变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殷周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汉代 的画像砖、画像石,以及古代大量的工艺美术上。魏晋 南北朝和初唐时期,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带有较 多装饰性,主要表现人物的生活环境。
观察 比较
齐白石 《虾》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感受
思考与探究
朱耷 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
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一 生字、号、别号极多,尤以 “八大山人”最为知名。
思考与探究
画家为什么要这么画?他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思考与探究
留横山墨
得流河点
文乱仍无
林世是多
朱 耷
细 揣 摹
杈 椰 树
旧 山 河
泪 点 多
。,。,
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心境。 不一样的身份,不一样的绘画。
思考与探究
《雪竹图》描绘的是竹林积 雪的场景。一竿竿细竹拔地 而起,倾斜直上,打破环境 的平板单调,在平逸安静中 产生了动感。竹竿和枝叶都 各具姿态,穿插有致,层次 分明。 此图描写江南雪后严寒中的 枯树竹石。以墨色奠定基调, 运笔粗细结合,遒劲有力, 用墨更是浓淡兼施、华腴滋 润。积雪不用白粉,都用墨 色留白渲染出。一切围绕雪 来作文章。构图新颖,画法 别致,富有变化,层次井然。 整幅画工整精微而写实。
观察与发现
观察与发现
作品 作品基 绘画 名称 本信息 内容
构图
用 笔
用 色
落 款
《 芙 蓉 锦 鸡 图 》
绢本设色 立轴,
纵81.5cm, 描绘金 横53.6cm。 秋景色 北宋徽宗 的花鸟 赵佶绘, 画作。
故宫博物 院藏
画幅左侧 芙蓉、锦 鸡,与右 双钩 上轻盈飞 笔法 舞的蝴蝶 遥相呼应, 线条 布局密中 细劲 见疏。
徐熙 雪竹图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理解
课堂实践
临摹《写生珍禽图》中的一只 鸟或者一只昆虫,乌龟等。
崔白的绘画
崔 白
不是简单的
写形和求真,
《 双
而是通过对
喜 形象的细微
图 》
刻画,创造
出了独特的
意境。
观察与发现
仔细观察这些作品, 说说你的初步印象。
观察与发现
观察与发现
观察与发现
观察与发现
蟹篓图 33cm × 39cm 现代 齐白石
齐白石
(1864一1957) 汉族, 湖南湘潭人, 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 世界文化名人。 我国20世纪著名的书画大师 和书法篆刻巨匠。
不一样的情感,不一样的表达
观察与发现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朱耷 赵佶 黄筌 齐白石
表现手法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唐中晚期,花鸟画逐渐独立,成为专门的画科。唐 朝有史可查的花鸟画画家就有数十人。花鸟画,人 物画,山水画三分天下,形成鼎足之势。
五代时期,花鸟画分为两派。“黄筌派”和“徐熙派”。
南宋——文人画,使花鸟画更臻完善。
明清以来直至近百年,花鸟画成为中国绘画发展史上 的一个新高峰
宋徽宗 赵佶
芙蓉锦鸡图 81.5cm X 53.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