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18年分省市水资源统计数据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内蒙古水资源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

内蒙古水资源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序言内蒙古水资源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从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人均水资源量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内蒙古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趋势变化。
内蒙古水资源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内蒙古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
内蒙古水资源基本情况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
内蒙古水资源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内蒙古水资源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机构和个人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第一节内蒙古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概况 (1)第二节内蒙古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 (3)一、内蒙古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二、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三、内蒙古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 (3)四、内蒙古水资源总量(2015-2017)统计分析 (4)五、内蒙古水资源总量(2016-2017)变动分析 (4)六、全国水资源总量(2015-2017)统计分析 (5)七、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7)变动分析 (5)八、内蒙古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7)一、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7)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2015-2017)统计分析 (8)五、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7)变动分析 (8)六、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5-2017)统计分析 (9)七、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7)变动分析 (9)八、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11)一、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11)二、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11)三、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11)四、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2015-2017)统计分析 (12)五、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7)变动分析 (12)六、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5-2017)统计分析 (13)七、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7)变动分析 (13)八、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同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14)第五节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指标分析 (15)一、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现状统计 (15)二、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现状统计 (15)三、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占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比重统计 (15)四、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5-2017)统计分析 (16)五、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7)变动分析 (16)六、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5-2017)统计分析 (17)七、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7)变动分析 (17)八、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同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18)第六节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19)一、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19)二、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19)三、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比重统计 (19)四、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2015-2017)统计分析 (20)五、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2016-2017)变动分析 (20)六、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015-2017)统计分析 (21)七、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016-2017)变动分析 (21)八、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同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22)图表目录表1:内蒙古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内蒙古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表 (3)表4:内蒙古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表 (3)表5:内蒙古水资源总量(2015-2017)统计表 (4)表6:内蒙古水资源总量(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水资源总量(2015-2017)统计表 (5)表8: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内蒙古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7)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2015-2017)统计表 (8)表14: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5-2017)统计表 (9)表16: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7)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7)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比重统计表 (11)表21: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2015-2017)统计表 (12)表22: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7)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5-2017)统计表 (13)表24: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7)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内蒙古地下水资源量同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7)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8: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占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比重统计表..15 表29: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5-2017)统计表 (16)表30: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5-2017)统计表 (17)表32: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内蒙古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同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7)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表34: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19)表35: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19)表36: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比重统计表 (19)表37: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2015-2017)统计表 (20)表38: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0)表39: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015-2017)统计表 (21)表40: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016-2017)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1)表41: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同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016-2017)变动对比统计表 (22)。
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北部 灌区
供水合计 4319 4634 4840 4380 6252 12935 18853 22813 11963 5198 4667 5060 需水合计 428 428 428 3210 7735 17023 23626 12275 1778 15466 2072 428 供需平衡 3891 4206 4411 1170 -1483 -4088 -4773 10537 10185 -10268 2595 4632
[5] 刘振燕.佳县农田水利建设资源供需平衡分析[J].陕西水 利,2018,(4):180-182.
(3)从总体上看,山西省各地级市各年水资源承载力综
合评价结果对于中等级别 V2 和最低级别 V3 的隶属度较大,
说明山西省总体的水资源承载力属于中等偏低的不安全水
平。在山西腹部盆地高开发区,集中用水量大,水资源承载
力偏低,在山西东南部山地区,包括晋城、长治,虽然水资
源已有一定程度开发,但仍具有一定开发潜力。
态势不容乐观,应积极采取措施提升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水平,推动水资源、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对策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1)02-0100-02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 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山 西省加大了对水利建设的投资规模,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 制 度 , 相 继 出 台 了 “ 山 西 大 水 网 ” 工 程 、《 国 家 节 水 行 动 山西方案》等措施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在此背景下,探 讨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关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 发展动态,为山西省水资源合理调配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 依据。
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诸多不足,...

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诸多不足,...在整个地球的大循环系统之中,水资源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动植物最为基础的需求之一,由此可见水系统在地球中的重要性。
我国是全世界水资源第四大国,水资源总量约占全球水资源量的6%。
受季风气候以及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源分布呈现地区和时程变化两大特征。
1)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2)降水量的时间分布也不均衡。
根据水利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7462.5亿m3,水资源总量比2017年同期减少4.5%。
其中,2018年我国地表水资源量26323.2亿m3,地下水资源量8246.5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39.3亿m3。
2008-2018年我国水资源总量走势图资料来源:水利部、智研咨询整理2007-2018年我国地表水资源量及地下水资源量统计:亿m3资料来源:水利部、智研咨询整理纵观中国水资源蕴藏情况,虽然总量上极为庞大,但中国是世界主要人口大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并不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同时,中国水资源的分布还存在十分显著的区域不均衡现象,一些地区水资源储量丰富,甚至过剩,而部分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难以保证。
此外,中国现有的可利用的水资源无法有效支撑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实现水资源的高效、科学利用意义重大。
2018年我国供水总量6015.5亿m3,占2018年水资源总量的21.9%。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为4952.7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为976.4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为86.4亿m3。
2007-2018年我国供水总量统计图资料来源:水利部、智研咨询整理2007-2018年我国地表水、地下水及其他水供应量统计表资料来源:水利部、智研咨询整理2018年我国用水总量6015.5亿m3。
其中2018年我国生活用水量为859.9亿m3,工业用水1261.6亿m3,农业用水3693.1亿m3,人工生态环境补水200.9亿m3。
水资源的重要性

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之一。
对于任何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来说,水资源的短缺都是一个致命的问题。
宁波市作为中国的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城市的供水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根据世界上其他的发达国家的资源利用情况,可以看出当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对于水资源的需求已经从对水量的需求转换成对水质的需求。
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评判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就包括城市供水状况,所以对于一个城市的快速发展必须要保障城市的供水安全。
过于注重发展经济,导致生态环境也越来越股恶劣。
生态文明在我国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我国水利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建设生态文明的号召,制定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政策体系,从多方面入手,根据各地区的环境差异制定了适用于不同地区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方式,于 2012 年开始投入了第一批全国试点,这些试点都是以每个城市的市政府作为主导,然后城市水利局具体实施整合吸纳社会资源。
同时调动整合财政资金,巧妙利用市场,拓宽资金渠道,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资金链基础。
宁波市依山傍海,河流众多,是一座因水而兴的江南水城,这些先天的自然条件加上宁波市扎实的工程建设,对整个城市经济的良好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也对整个宁波市的水资源的保护及高效的利用有了更加严苛的要求。
基于这样的大环境下,对于加强宁波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相关的硬件设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次研究根据水资源的相关准则,设定了对宁波市水生态文明的考核指标体系,然后利用标准的方式对宁波市在2012年到2016年间的生态文明进行了评判。
对于不足之处2016年水生态文明程度进行评价。
在此基础上,分析宁波市在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提出了部分应对举措,为其他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
1.1.2研究意义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渗透在自然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2018年中国各省市水资源总量排行榜

中国各省市水资源总量排行榜,哪里最缺水?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來说,用水是十分方便的,只要打开水龙头,便会有干净的水流淌出来,这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
但是,中国的水资源真的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丰富吗?中国官方层面给出了答案一中国其实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
中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不足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 (而中国人口占比全球超过18%),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需列世界第四位。
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然而,中国乂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
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 倍。
目前全世界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 5%,其中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6%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
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o目前,全世界有1/6的人口、约10亿多人缺水。
专家估计,到2025年世界缺水人口将超过25亿。
西藏、四川水资源最多,宁夏天津最少那么具体到全国个省级行政区,各自的水资源总量情况乂如何呢?按照国家水利部先前发布的《201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总量排名全国前三的,依次是西藏、四川、广西,均处于中国的西南方向。
而同期全国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总量排名全国末三位的,依次是宁夏、天津、北京。
不过由于天津和北京均为直辖市,在土地面积上明显少于一般省级行政区较多。
所以如果在排除直辖市的前提下,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最少的三个省份,则分别是宁夏、山西、河北,均为北方省份,尤其集中于华北地区。
中国多省份处于“极度缺水”区间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境内山高谷深、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水资源十分丰富,素有“亚洲水塔”之称。
2018关于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

2018关于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一、综述1、黄河河源区日益受到社会关注随着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黄河水资源的主要****之一—黄河源区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黄河源区的生态环境、水资源状况,近几年也渐趋恶化,使得关于黄河源区的报道逐渐增多,如:XX年1月《人民日报》以“黄河源区缘何断流?”为题,报道了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关于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地质实地调查的结果,认为水环境变异、气候变异与荒漠化加剧是黄河源区黄河断流的三大“罪魁祸首”。
XX年08月新华社以“黄河第一弯,打响生态保卫战”为题作了如下报道:近年来,xx县的草场退化、沙化问题日趋严重。
全县已有67万亩草场出现干旱和退化问题,2.6万人、34万头牲畜出现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黄河两岸已出现长达117公里的沙化带,保护黄河首曲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
XX年09月《兰州晨报》以“母亲河源头的忧患--黄河首曲荒漠化严重”为题报道说:“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的转暖,风蚀作用的加剧,草原鼠害以及过度放牧的影响,不同程度的沙化现象已经在首曲两岸显现,牧民的天然草场正在被风沙一点一点的侵蚀,而更重要的是,黄河首曲的沙化给黄河中下游带来的生态危机是不可估量的。
”2、调查的目的意义面对如此多的报道,作为黄河的主管部门对此如何认识呢?不能无动于衷,应该深入调查研究,了解黄河源区生态、水资源变化情况。
黄河水文部门有责任对黄河源区的生态和水资源变化进行研究,弄清河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径流减少的真正原因,提出治理对策,为水资源的管理开发服务。
现有的水文观测,无论从站网分布到观测要素均无法回答黄河源区的生态及水资源变化原因。
河源区由于受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水文测报水平较底,职工生产、生活问题较多,为促进这一地区的水文现代化建设,彻底改善水文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测验方案。
为此,水文局及委机关有关部门组织了黄河河源区水文水资源情势、生态环境现状以及河源区水文测报方案研究的实地科学调查。
山丹县水资源利用现状及优化策略

山丹县水资源利用现状及优化策略尹 芳(山丹县马营河流域管理处,甘肃山丹 734100)[摘 要] 通过了解甘肃省山丹县的基本情况与水资源利用现状,提出优化水资源利用效果的对策,如发展节水农业、普及工业与生活节水设施、完善外流域调水线路等,以期有助于挖掘水资源利用潜力,助力山丹县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节水农业;节水设施;外流域调水[中图分类号] TV21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3-143-30 引言甘肃省山丹县山岭险峻、植被覆盖率低、自然生态系统脆弱,随着自然演化与人畜活动,导致流域内的水资源承载力及涵养水平较低,水资源储备量贫乏,供需严重失衡。
所以,加强保护并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自然生态保护水平,是推进山丹县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路径。
1山丹县基本情况山丹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属于张掖市管辖区域,南侧与祁连山衔接,北部则有龙首山。
山丹县总面积5 402 km2,包括6个镇与2个乡。
2018年,山丹县人口超过20万人,工业领域增加值达4.83亿元,县区内水资源有1.235 6亿m3,地表水占比为64.42%左右,人均占有量为616 m3(仅为甘肃省人均占有量的47.2%、全国人均占有量的30.7%)。
山丹县是水资源极为紧缺的县区。
山丹县有效灌溉面积超过4.4万hm2,实际灌溉面积仅占55.15%左右。
县域内的河流水系主要有祁连山系、大黄山诸河流及西大河,农业灌溉区主要有5大块,即马营河灌区、霍城灌区、寺沟灌区、老军灌区和山丹马场,其中马营河灌区可细化为3片,即上三坝片、马营河李桥片、清泉片[1]。
2山丹县水资源利用现状2.1 山丹县水资源总体情况据有关部门统计,2021年山丹县地表水水量约为7 960万m3,入境水量约为15 800万m3,出境水量约为15 400万m3;由历史数据及当前数据可知,多年平均及频率P=50%的地表水量约为7 587万m3,P=75%的地表水量约为6 347万m3。
西部大开发二十年基础设施建设效果评估

邓翔 能 源 动 力 设 施 、道 路 交 通 设 施 、邮 电 通 讯 设 施 、水 资 源 设 施 、生 态 环 境 设 施 和 文 化 医 疗 基 础 设
施 六 个 角 度 构 建 了 西 部 地 区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采 用 熵 权 法 评 估 了 西 部 大 开 发 战 略 实 施 以 来 的 西 部
2. 能源动力基础设施。该一级指标包括城市 燃 气 普 及 率 和 天 然 气 供 气 总 量 两 个 二 级 指 标 。能 源 基 础 设 施 也 是 人 们 生 存 的 基 本 物 资 ,城市燃气 普及率高低反映了城市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水 平 ,天然气供气总量从能源保障能力方面反映了 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1 4 2 《西 南 民 族 大 学 学 报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 2 0 2 1 年 第 6 期
涛 2006;[⑷刘瑞明,2〇15[15])。三是从 产 业 结 构
调整升级的视角进行评估,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 施 ,西 部 地 区 由 于 政 策 倾 斜 、区 位 优 势 等 因 素 ,产 业 环 境 得 到 一 定 的 改 善 ,产 业 升 级 水 平 加 快 (周艳 明 等 ,2019)[16],短期内政策对西部地区的产业结 构合理化的推动作用较为显著,但随后政策的推 动作用逐步减弱(袁 航 、朱承 亮 ,2018)[17]。
仅 有 助 于 客 观 认 识 西 部 大 开 发 战 略 实 施 成 效 ,而 且 有 助 于 新 一 轮 西 部 大 开 发 规 划 、政 策 的 调 整 。
一 、文献综述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2 0 年以来,学者们从不同 角度评估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效果。主要可以 分为三类,一是从经济增长的视角进行评估,认为在 中央政府财政倾斜和有关优惠政策的驱使下(陆张维 等 ,2013)[7],西部地区重点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重点 突破、优先发展重要资源富集区等做法使得西部地区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陈栋生,2010;[8〕田双全、黄 应 绘 , 2〇1〇[9]) ,重点地区和重点产业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 提高(李国平等,2〇11)[5]。同 时 ,西部大开发的实 施有效加快了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周 端 明 等 , 2 0 1 4 ) ,且政策效果随时间呈倒U 型 变 化 (邓翔 等 ,2020)[1|]。二 是 从 区 域 均 衡发展的视角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