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环境工程化工原理泵的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流体综合实验报告(DOC)

化工原理流体综合实验报告(DOC)

流体综合实验实验目的1)能进行光滑管、粗糙管、闸阀局部阻力测定实验,测出湍流区阻力系数与雷诺数关系曲线图;2)能进行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测出扬程与流量、功率与流量以及离心泵效率与流量的关系曲线图;3)学习工业上流量、功率、转速、压力和温度等参数的测量方法,使学生了解涡轮流量计、电动调节阀以及相关仪表的原理和操作;离心泵特性测定实验一、基本原理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选择和使用离心泵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特性曲线是在恒定转速下泵的扬程H、轴功率N及效率η与泵的流量Q之间的关系曲线,它是流体在泵内流动规律的宏观表现形式。

由于泵内部流动情况复杂,不能用理论方法推导出泵的特性关系曲线,只能依靠实验测定。

1.扬程H的测定与计算取离心泵进口真空表和出口压力表处为1、2两截面,列机械能衡算方程:(1-1)由于两截面间的管子较短,通常可忽略阻力项fhΣ,速度平方差也很小,故也可忽略,则有(1-2)式中:H=Z2-Z1,表示泵出口和进口间的位差,m;ρ——流体密度,kg/m3 ;g——重力加速度m/s2;p 1、p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真空度和表压,Pa;H1、H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真空度和表压对应的压头,m;u 1、u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流速,m/s;z 1、z2——分别为真空表、压力表的安装高度,m。

由上式可知,只要直接读出真空表和压力表上的数值,及两表的安装高度差,就可计算出泵的扬程。

2.轴功率N的测量与计算N=N电×k (W)(1-3)其中,N电为电功率表显示值,k代表电机传动效率,可取k=0.953.效率η的计算泵的效率η是泵的有效功率Ne与轴功率N的比值。

有效功率Ne是单位时间内流体经过泵时所获得的实际功率,轴功率N是单位时间内泵轴从电机得到的功,两者差异反映了水力损失、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的大小。

泵的有效功率Ne可用下式计算:N e=HQρg (1-4)故泵效率为(1-5)四、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一)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1)实验用水准备:清洗水箱,并加装实验用水。

化工原理含实验报告(3篇)

化工原理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化工原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3. 熟悉化工原理实验装置的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4. 学会运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分为三个部分:流体流动阻力实验、精馏实验和流化床干燥实验。

1. 流体流动阻力实验实验目的:测定流体在圆直等径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与雷诺数Re的关系,将测得的~Re曲线与由经验公式描出的曲线比较;测定流体在不同流量流经全开闸阀时的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原理: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由于摩擦作用,会产生阻力损失。

阻力损失的大小与流体的雷诺数Re、管道的粗糙度、管道直径等因素有关。

实验中通过测量不同流量下的压差,计算出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步骤:1. 将水从高位水槽引入光滑管,调节流量,记录压差。

2. 将水从高位水槽引入粗糙管,调节流量,记录压差。

3. 改变流量,重复步骤1和2,得到一系列数据。

4. 根据数据计算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绘制~Re曲线和局部阻力系数曲线,与理论公式进行比较,验证了流体流动阻力实验原理的正确性。

2. 精馏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2. 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汽-液接触状况。

3. 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4. 测定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

5. 测定全塔的浓度分布。

6. 测定塔釜再沸器的沸腾给热系数。

实验原理:精馏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通过加热使混合物汽化,然后冷凝分离各组分的方法。

精馏塔是精馏操作的核心设备,其结构对精馏效率有很大影响。

实验步骤:1. 将混合物加入精馏塔,开启加热器,调节回流比。

2. 记录塔顶、塔釜及各层塔板的液相和气相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

3. 根据数据计算理论塔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等指标。

4. 绘制浓度分布曲线。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了理论塔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等指标,并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

关于化工原理实训总结报告

关于化工原理实训总结报告

一、前言化工原理作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工程意识,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展了化工原理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以实验操作和仿真操作为主要内容,旨在使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以下是对本次化工原理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内容与目标1. 实训内容本次实训分为三个部分: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单元仿真操作实训、大型生产仿真操作实训。

(1)化工原理实验:主要包括离心泵综合性能实验、板式塔流体力学性能测定实验、化工物料输送操作与控制实训等。

(2)化工单元仿真操作实训:主要包括离心泵仿真操作、板式塔仿真操作、真空抽料原理仿真操作等。

(3)大型生产仿真操作实训:主要包括化工生产过程仿真操作、化工设备操作与维护等。

2. 实训目标(1)使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使学生了解化工生产过程,提高对化工行业的认识。

三、实训过程与收获1. 实训过程(1)实验操作: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2)仿真操作:学生在计算机上运行仿真软件,模拟化工生产过程,掌握仿真操作技能。

(3)大型生产仿真操作:学生通过仿真软件,模拟化工生产现场,了解生产过程,掌握设备操作与维护技能。

2. 实训收获(1)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操作和仿真操作,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化工原理的理解。

(2)提高动手能力: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和仿真操作技能,提高了动手能力。

(3)增强工程意识:实训使学生了解化工生产过程,培养工程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1. 存在问题(1)实验设备不足:部分实验设备老化,不能满足实验需求。

(2)实验内容单一:实验内容较为固定,缺乏创新性。

D663-化工原理-离心泵

D663-化工原理-离心泵

嘉应学院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报告学生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课程名称 实验指导老师 实验时间实验题目:离心泵特性测定实验 一、基本原理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选择和使用离心泵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特性曲线是在恒定转速下泵的扬程H 、轴功率N 及效率η与泵的流量Q 之间的关系曲线,它是流体在泵内流动规律的宏观表现形式。

由于泵内部流动情况复杂,不能用理论方法推导出泵的特性关系曲线,只能依靠实验测定。

1.扬程H 的测定与计算取离心泵进口真空表和出口压力表处为1、2两截面,列机械能衡算方程:f h gug p z H g u g p z ∑+++=+++2222222111ρρ (1-1)由于两截面间的管长较短,通常可忽略阻力项f h ∑,速度平方差也很小故可忽略,则有 (=H gp p z z ρ1212)-+- 210(H H H ++=表值)(1-2) 式中: H 0=z 2-z 1:表示泵出口和进口间的位差,m ; ρ:流体密度,kg/m 3 ; g :重力加速度 m/s 2;p 1、p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真空度和表压,Pa ;H 1、H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真空度和表压对应的压头,m ; u 1、u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流速,m/s ; z 1、z 2:分别为真空表、压力表的安装高度,m 。

由上式可知,只要直接读出真空表和压力表上的数值,及两表的安装高度差,就可计算出泵的扬程。

二、实验装置与流程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装置流程图如下:1-水箱;2-离心泵;3—进口压力表;4-双金属温度计;5-灌泵漏斗;6-出口压力表;7-玻璃转子流量计;8—电气控制箱;9-离心泵的管路(利用光滑管充当);10—光滑管管路球阀f2;11-出口流量调节闸阀V2;图2-2 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 四、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实验步骤: (1)清理水箱中的杂质,然后加装实验用水。

通过灌泵漏斗给离心泵灌水,直到排出泵内气体。

(2)检查各阀门开度和仪表自检情况,试开状态下检查电机和离心泵是否正常运转。

泵性能试验报告范文

泵性能试验报告范文

泵性能试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评估泵的性能,包括流量、扬程和功率等指标。

二、实验设备1.流量计:用于测量泵的流量。

2.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泵的出口压力。

3.功率计:用于测量泵的输入功率。

4.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泵的启停以及调节转速等。

三、实验步骤1.将泵与流量计、压力传感器和功率计连接好。

2.在控制系统中设定合适的泵起始转速。

3.打开泵和流量计,并记录相应的流量和压力值。

4.逐步增加泵的转速,每个转速下记录对应的流量和压力值,并计算出对应的功率值。

5.完成所有转速点后,关闭泵和流量计,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步骤记录的数据,我们得到了如下的实验结果:转速(rpm),流量(m3/h),压力(bar),功率(kW)----------,------------,-----------,----------100,0.5,1.2,0.3200,1.0,1.8,0.7300,1.5,2.4,1.1400,2.0,2.9,1.4500,2.4,3.4,1.8600,2.8,3.9,2.2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流量与转速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流量-转速图形,可以看出流量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加。

可通过拟合曲线得到其线性方程为:Q=0.005N+0.2,其中N为转速,Q为流量。

2.扬程与转速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扬程-转速图形,可以看出扬程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加。

可通过拟合曲线得到其线性方程为:H=0.007N+0.8,其中N为转速,H为扬程。

3.功率与转速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功率-转速图形,可以看出功率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加。

可通过拟合曲线得到其二次方程为:P=0.001N^2+0.2N,其中N为转速,P为功率。

六、结论通过本次试验,我们评估了泵的性能指标,并得到了泵的流量、扬程和功率与转速之间的关系曲线。

根据得到的曲线方程,我们可以了解到泵在不同转速下的性能表现。

本次试验的结果对于泵的使用和维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精选范文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精选范文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化工原理实验报告精选范文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测定流体在圆直等径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的关系,将测得的λ~Re曲线与由经验公式描出的曲线比较;2 测定流体在不同流量流经全开闸阀时的局部阻力系数ξ3 掌握流体流经直管和阀门时阻力损失的测定方法,通过实验了解流体流动中能量损失的变化规律4 学会倒U形差压计 1151差压传感器 Pt温度传感器和转子流量计的使用方法5 观察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阀门,并了解其作用。

6 掌握化工原理实验软件库的使用二、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及实验流程简述来自高位水槽的.水从进水阀1首先流经光滑管11上游的均压环,均压环分别与光滑管的倒U形压差计和1151压差传感器15的一端相连,光滑管11下游的均压环也分别与倒U形压差计和1151压差传感器的另一端相连。

当球阀3关闭且球阀2开启时,光滑管的水进入粗糙管12,粗糙管上下游的均压环分别同时与粗糙管的倒U形压差计和1151压差传感器的两端相连。

当球阀5关闭时,从粗糙管下来的水流经铂电阻温度传感器18,然后经流量调节阀6及流量计16后,排入地沟。

当球阀2关闭且球阀3打开时,从光滑管来的水就流入装有闸阀4的不锈钢管13,闸阀两端的均压环分别与一倒U形压差计的两端相连,最后水流经流量计,再排入地沟。

三、简述实验操作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步骤(1)排管路中的气泡。

打开阀1、2、3、6,排除管路中的气泡,直至流量计中的水不含气泡为至,然后关闭阀6。

(2)1151压差传感器排气及调零。

排除两个1151压差传感器内气泡时,只要打开压差传感器下面的考克7、8、9、10,当软管内水无气泡时,排气结束,此过程可反复多次,直至无气泡为至。

压差传感器排气结束后,用螺丝刀调节压差传感器背后Z旋扭,使相应的仪表数字显示在0左右,压差传感器即可进入实验状态。

(3)U形压差计内及它们连接管内的气泡的排除。

关闭倒U形压差计上方的放空阀,打开U形压差计下方的排水考克,再打开U形压差计下方与软管相连的左右阀,关闭左右阀中间的平衡阀,直到玻璃管中水不出现气泡,然后关闭U形压差计下方与软管相连的左右阀,打开上方的放空阀和下方的排水考克,令玻璃管内水位下降到适当高度,再打开左右阀中间的平衡阀,倒U形压差计两玻璃管内的水位会相平,否则重复上过排汽过程,直至两玻璃管内的水位相平。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泵性能测试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泵性能测试

Re 0 11618 15817 21273 24966 31783 38389 43679 50574 55486
C0 0 0.7140 0.7108 0.7731 0.6880 0.6979 0.7053 0.6912 0.6979 0.6857
以第 2 组数据为例,计算过程如下: T 为 T1、T2 的平均值: T
化工原理实验
实验二 离心泵性能实验
课程名称: 班 级: 同 组 人: 化工原理实验 化工 1001 李泽州、杨政鸿 实验日期: 2012.11.16 姓 名: 陈双全 学 号:2010011018
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1、了解离心泵的构造,掌握期操作和调节方法。 2、测定离心泵在恒定转速下的特性曲线,并确定泵的最佳工作范围。 3、熟悉孔板流量计的构造、性能及安装方法。 4、测定孔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 5、测定管路特性曲线。
表 2:管路特性曲线测定原始记录表 在此此测量过程中 T=17.3℃,近似不变。
f
Hz 20 26 32 38 44 50
Δp
kPa 0.4 0.9 1.5 2.3 3.1 4
组1 P 压力
MPa 0.018 0.042 0.061 0.092 0.121 0.16
组2
组3
P 真空 MPa 0.003 0.004 0.005 0.005 0.006 0.006 Δp kPa 1.2 2.7 4.5 6.6 9.2 12 P 压力 MPa 0.021 0.032 0.051 0.071 0.095 0.12 P 真空 MPa 0.003 0.004 0.004 0.005 0.009 0.018
T1 T2 17.4 0 C ; 2
μ=1.005 mPa.s T 水=20℃,查表得ρ=998.2 kg.m-3 -3 T 水=10℃, 查表得ρ=999.7 kg.m μ=1.305 mPa.s -3 T=17.4℃时 : ρ=998.33 kg.m μ=1.083 mPa.s 用内插法计算:当温度为 T 时的ρ=(30-T)*998.2/10-(20-T)*999.7/10 μ= (30-T)*1.005/10-(20-T)*1.305/10 流量: Vs

泵性能试验报告

泵性能试验报告

泵性能实验报告实验人员:曾骥敏03009427王玺03009423赵佳骏03009430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2012年6月目录标题页码一实验目的 2 二实验主要内容 2 三实验过程与步骤 2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3 五实验思考题 7一、实验目的(1)帮助学生建立对泵及其基础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2)熟悉离心泵的运行操作;(3)掌握泵主要性能参数的测量,泵性能参数的修正,性能曲线的绘制等;(4)为将来使用泵、进行泵性能研究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二、实验主要内容(1)泵的一般性能实验-包括在电机工频(50H Z)状态下,泵的流量、扬程、功率、效率、转速的测量、计算与修正,绘制额定转速下的扬程性能曲线、功率性能曲线、效率性能曲线。

(2)泵变速性能实验-通过调节各台泵的变频器,控制泵在不同转速下运行,测试各台泵在不同转速下的性能曲线,绘制泵的通用性能曲线,验证相似定律特例-比例定律的准确性。

(3)管路特性实验-测试各泵调节阀门在一定开度下的总管路特性,绘制相应的管路特性曲线。

(4)泵并联性能实验-测试#1、2泵并联运行时的性能,绘制泵并联运行性能曲线。

三、实验过程与步骤以下过程在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后由实验学生进行,如发现问题实验学生应首先及时通报指导教师。

(1)听实验指导教师讲解,熟悉实验现场、设备、表计(重点是实验泵、变频器调节器、调节阀门、参数显示表计)等,记录所实验泵及其电机的铭牌参数。

(2)将#3、#4泵的变频器调节旋钮缓慢、顺时针旋转(不可快速旋转到底),使电动机电源频率逐渐增大到50Hz,此时两台泵将以最大出力泵送水流,使泵出口管路、回水管路等快速排气、充水。

一段时间后,当听到水箱有较大水声时,表明水流开始大量回至水箱,再稳定2分钟左右,开始进行工况1测试,各工况参数记录在“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中。

(3)工况1结束后,将工况1的流量分为5等份,并在“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中登记后续实验工况(工况2~6)的预调流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4 0.24 0.248 0.247 0.246 0.242 0.248 0.251 0.247 0.248 0.252 0.26 0.252 0.25 0.129 0.129 0.125 0.128 0.141 0.138 0.142 0.141 0.148 0.151 0.15 0.151 0.151 0.155 0.155 0.154 0.16 0.153 0.156 0.16 0.156 0.157 0.159 0.162 0.075 0.075 0.081 0.077 0.082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实验步骤
以下过程在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后由实验学生进行, 如发现问题实验学生应首 先及时通报指导教师。 (1) 听实验指导教师讲解,熟悉实验现场、设备、表计(重点是实验泵、变 频器调节器、调节阀门、参数显示表计)等,记录所实验泵及其电机的铭 牌参数。 (2) 将#3、 #4 泵的变频器调节旋钮缓慢、 顺时针旋转 (不可快速旋转到底) , 使电动机电源频率逐渐增大到 50Hz,此时两台泵将以最大出力泵送水流, 使泵出口管路、回水管路等快速排气、充水。一段时间后,当听到水箱有 较大水声时,表明水流开始大量回至水箱,再稳定 2 分钟左右,开始进行 工况 1 测试,各工况参数记录在“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中。 (3) 工况 1 结束后,将工况 1 的流量分为 5 等份,并在“实验原始数据记录 表格”中登记后续实验工况(工况 2~6)的预调流量。 (4) 逐渐关小泵出口阀门 k3、k4 至流量达到工况 2 的预调流量左右(与预调 流量的偏差控制在 1m3/h 以下) , 稳定 1~2 分钟后, 进行工况 2 参数记录。
小磊
泵 性 能 实 验 报 告
1
小磊
1 目的
(1) (2) (3) (4) 帮助学生建立对泵及其基础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 熟悉离心泵的运行操作; 掌握泵主要性能参数的测量,泵性能参数的修正,性能曲线的绘制等; 为将来使用泵、进行泵性能研究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2 实验内容
(1) 泵的一般性能实验-包括在电机工频(50HZ)状态下,泵的流量、扬程、 功率、 效率、 转速的测量、 计算与修正, 绘制额定转速下的扬程性能曲线、 功率性能曲线、效率性能曲线。 (2) 泵变速性能实验-通过调节各台泵的变频器,控制泵在不同转速下运行, 测试各台泵在不同转速下的性能曲线,绘制泵的通用性能曲线,验证相似 定律特例-比例定律的准确性。 (3) 管路特性实验-测试各泵调节阀门在一定开度下的总管路特性,绘制相应 的管路特性曲线。 (4) 泵并联性能实验-测试#1、2 泵并联运行时的性能,绘制泵并联运行性能 曲线。 注:由于实验平台尚未完全竣工,部分仪表、设备的调试没有结束,暂只能 利用#3、#4 泵进行上述(1) 、 (2)两项内容。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30 30 30 30 30
6 6 4 4 4 4 2 2 2 2 0 0 0 0 10 10 10 10 8 8 8 8 6 6 6 6 4 4 4 4 2 2 2 2 0 0 0 0 10 10 10 10 8
2
小磊
(5) 如此顺序地进行工况 3、工况 4、工况 5、工况 6 测试。在流量调节过程 中应注意: 由于泵出口调节阀门 k3、 k4 的线性度较差, 流量越小的工况 (如 工况 5) ,其流量越难以调整到位。工况 6 是零流量工况,不应长时间在此 状态下运行,工况 6 结束后,逐渐开启 k3、k4 阀门至全开。 (6) 将变频器调整至 40Hz, 顺序进行工况 7~工况 12, 调节与测试过程同上。 (7) 将变频器调整至 30Hz,顺序进行工况 13~工况 18,调节与测试过程同 上。 (8) 工况 18 结束后,则将变频器调整至 0Hz,本组次的实验结束,实验数据 请指导教师审核。 (9) 当天全部实验结束后,最后一组学生应协作指导教师整理实验现场与设 备,关断所有电源、水箱放水、关好实验室门窗等。
3
小磊
-2.11 -2.11 -0.74 -0.97 -0.71 -0.82 1.13 1.01 1.09 1.49 2.75 2.81 2.7 2.87 -2.33 -2.25 -2.29 -2.31 -2.16 -2.31 -2.31 -2.33 -1.23 -1.27 -1.27 -1.2 -0.43 -0.49 -0.41 -0.27 0.77 0.86 0.91 0.89 1.93 2.15 1.99 1.96 -2.2 -2.22 -2.25 -2.16 -2.05
0.083 0.082 0.082 0.087 0.088 0.089 0.088 0.089 0.089 0.089 0.091 0.092 0.092 0.091 0.091 0.093 0.093 0.093 0.092
28.5239 28.9296 28.5415 16.9344 16.7933 17.1814 17.0932 10.7428 10.8839 10.7075 11.0074 4.69224 5.15088 4.69224 4.78044 -1.09368 -0.881999 -0.758519 -0.723239
4
2974 2973 2977 2977 2976 2976 2980 2980 2979 2979 2982 2982 2982 2982 2384 2384 2385 2384 2386 2386 2386 2387 2388 2389 2388 2389 2389 2390 2390 2389 2390 2390 2391 2391 2391 2391 2391 2392 1790 1790 1790 1790 1790
6.08 6.08 5.58 5.58 5.58 5.58 5.06 5.06 5.06 5.06 4.65 4.65 4.65 4.65 6.86 6.86 6.86 6.46 6.46 6.46 6.46 6.46 6.08 6.08 6.08 6.08 5.5 5.5 5.5 5.5 5.28 5.28 5.28 5.28 4.99 4.99 4.99 4.99 4.89 4.89 4.89 4.89 4.7
28.4383 28.1622 28.2124 17.2186 17.1684 16.9174 17.1433 11.3954 11.0942 11.044 11.2699 5.271 5.271 4.9447 5.271 -0.2008 -0.2259 -0.2259 -0.2008
1791 1792 1791 1792 1793 1793 1793 1791 1793 1793 1792 1793 1794 1793 1793 1794 1793 1794 1794
14 14 14 15 15 15 15 16 16 16 16 17 17 17 17 18 18 18 18
5 实验数据处理
(1)对各实验参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抛弃误差较大的读数,计算平均值。 进口压 力(KPa) -2.21 -2.30 -2.09 -0.81 1.18 2.78 -2.30 -2.28 -1.24 -0.40 出口压 力(Mpa) 0.214 0.226 0.241 0.246 0.249 0.254 0.128 0.141 0.150 0.154 标准流 量 (m³/h) 61.9605 48.5806 29.5294 19.6598 9.3448 -0.5424 52.3908 39.5357 22.7688 15.2542 平均值 被校流 转速 量 (rpm (m³ ) /h ) 60.27 2964 47.41 29.38 19.63 9.54 0.08 51.37 38.85 22.73 15.36
3 3 4 4 4 4 5 5 5 5 6 6 6 6 7 7 7 7 8 8 8 8 9 9 9 9 10 10 10 10 11 11 11 11 12 12 12 12 13 13 13 13 14
小磊
-2.1 -2.17 -2.06 -0.56 -0.55 -0.56 -0.59 -0.06 -0.05 -0.12 -0.01 0.62 0.72 0.76 0.93 1.53 1.43 1.46 1.58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
3213738 高磊 实验号 535 进口 出口压 标准流量 被校流量 转速 功率 频率 阀门 工 压力 力 (m³/h) (m³/h) (rpm) (KW) (Hz) 开度 况 (KPa) (Mpa) -2.15 0.214 61.7224 60.3153 2964 7.72 50 10 1 -2.23 0.215 62.1457 60.3404 2964 7.72 50 10 1 -2.27 0.211 61.8635 60.3404 2964 7.72 50 10 1 -2.17 0.214 62.1104 60.0894 2964 7.72 50 10 1 -2.28 0.225 48.6158 47.5143 2968 7.04 50 8 2 -2.3 0.226 48.6864 47.3135 2969 7.04 50 8 2 -2.26 0.228 48.4218 47.2633 2968 7.04 50 8 2 -2.35 0.224 48.5982 47.5394 2969 7.04 50 8 2 -2.12 0.24 29.4941 29.3921 2973 6.08 50 6 3 -2.01 0.242 29.4941 29.3419 2973 6.08 50 6 3
29.4941 29.6352 19.4216 19.5275 19.845 19.845 9.49032 9.33156 9.20808 9.3492 -0.458639 -0.335159 -0.635039 -0.740879 52.0027 52.1262 52.3202 53.114 39.5489 39.5665 39.6724 39.3548 22.8262 22.7027 22.5086 23.0378 15.1351 15.3292 15.2586 15.2939 7.53228 7.1442 7.09128 7.39116 -0.758519 -0.846719 -0.793799 -0.952559 39.6547 39.6547 39.6371 39.5665 28.80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