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修改专题讲解:文章不厌百回改

合集下载

文章不厌百回改——引导学生自主修改作文“三步曲”

文章不厌百回改——引导学生自主修改作文“三步曲”

材 料是 否 有 感 染 力 等 。 读 的 过 中 . 进 一 步 发 现 问题 . 并 思 考 自己作 高 。学 生独 立 修 改 作 文 时 . 教 师 一 定 简 洁 :
要 强调 读 的重 要 性 . 因为 只 有 通 过 读 程 中 .要 将 发 现 的 问题 做 上 记 号 . 并 文 的不 足 在 这个 过 程 中 . 学生 既获 才 知 道 语 句 是 否 通 顺 .说 理 是 否 清 认 真 思 考 和 标 注
好文章, 百遍 改 . 勤 动笔 , 善 琢 磨, 多练习 , 佳 作来 。 学 生 具 备 了 修改 作 文 的 能 力 .养 成 了修 改 作 文 的 习
读第一遍 . 主要 找 出最 简 单 的错
误。 如. 是 否 有标 题 , 标 题 是 否 在 首 行
有 了前 面 两步 做 铺 垫 . 再动笔 自
正中 : 是 否有 遗漏 字 、 重复 字 、 错 别
主修 改 就 不 是难 事 了 修改前 . 教 师 惯 . 对 于他 们 语 文 素 养 的 全 面提 升大
有裨 益
字: 是否 有标点错 误 . 包 括 标 点 的 位 要 对 修 改 格式 做 出 明确 要 求 比如 .
I 言文 亍 远I 实践
俗话说“ 文章不厌百回改” 修 改
是 写 作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要 提 高 学 生
的作文能力. 教 师 必须 重视 对 修 改 的 指 导 在 教 学 实践 中 . 笔 者通 过 “ i步 曲” 指 导 学 生 自主 修 改 作 文 . 效 果 较
得 了 学 习 的成 就感 . 又 增 强 了 发 现 问
晰 一 般 来 讲 . 作 文写 完 后 至 少 要 读

文章不厌百回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传统作文教学只强调教师对学生写作技巧的精心指导,对作文的精批细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收效甚微。

俄国小说家契科夫曾说:“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什么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

”可见,修改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

一、让学生明确修改的重要意义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

很多国内外的大文学家,其流传于世的著名作品都是经过了多次修改而成的。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以这样的理念指导我们的作文教学,更应该加强对学生修改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动笔则求疵,见疵则思改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让学生掌握修改的方法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过程是一个通过文本与自我对话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分析、自我批判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更是让学生学会自我发现、自我欣赏、自我提高的过程。

1、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

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是:增、换、调、删、改。

增,就是增加、充实必要的内容,对重点段落写得不具体、细节描写写得不到位的文章,要让学生充实重点段落的内容、扩写重点段,增加一些新的内容,以突出主题的需要;换,就是去掉文章中的错别字,误用的词语以及病句和不正确的标点,而换成正确的字、词、句和标点,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删,就是去掉多余的与中心无关的或表达累赘的语句,特别对那些没有围绕中心安排材料、详略不当的文章,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并删除,使文章结构严谨、中心明确;调,就是调整作文中某些词语、句子或段落,使文章更有调理;改,就是改正文章中错误的语句或不得体的内容。

2、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和要领,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改文。

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思路,采用“读读、看看、改改”的方法修改作文。

首先通读全篇,整体感知:一看主题是否符合作文要求,是否有积极健康的教育意义,是否鲜明突出;二看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是否详略得当;三看段落结构是否合理、分明,调理是否清晰、明白。

文章不厌百回改_谈谈文章修改的问题

文章不厌百回改_谈谈文章修改的问题

前人说,文章不厌百回改。

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重要工序。

作者通过对文章进行润色和“雕饰”,使文章的思想更加严谨周密,语言的组织表达更加准确凝练。

可以说,熟练掌握文章修改的方法,这是文字工作者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功。

一、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提升文章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之所以要对文章进行反复修改,我认为,主要是基于如下几点考虑:首先,只有通过不断修改,才能更加符合领导的意图。

机关文稿如同命题作文,多为奉命之作。

领导如果时间充裕,或者对这项工作有思考、有见解的话,他可能会主动与文字秘书进行沟通,交代写作意图,但是这种情形毕竟是少数。

越是高层的领导,工作越是繁忙,难以抽出时间与你沟通交流,更多地要靠我们平时去搜集领导的思想和观点,从中领会他的意图。

所以,领导在下达写作任务时,往往也就是定个方向,给个简单的思路,有时候甚至连基本的思路也没交代,就是一句话:要开某个会议,你给我准备个讲稿,写出来后我看看再说。

“再说”两字,言下之意便是写出来后如果与领导的想法有出入,那么就要按照领导的意图进行修改完善。

由于机关文稿写作的被动性特征,注定了机关文稿的写作将是一个边修改、边完善的过程。

如果你服务的领导风格是开拓型的,他可能会时常提出一些新的思路、新的点子,那么你起草的材料就不是一稿二稿能敲定的,需要数易其稿才行。

可见,只有反复修改,才能使文稿更加符合领导的意图。

其次,只有通过不断修改,才能让文稿完美无暇。

固然,历史上文人墨客在兴头上才情勃发、一挥而就写下未经修改的原创佳作比比皆是。

最典型的例子当数才华横溢、文采斐然的王勃。

《新唐书·文艺传》记载:“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透过这段文字,我们不难想像当年的王勃可谓意气风发,挥毫泼墨之际,一篇旷世佳作便成。

文章不厌百回改1

文章不厌百回改1

文章修改在读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但现实生活中,许多同学却还没有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往往一次性完成,然后大笔一丢,大功告成,让老师改去吧!对于老师的精批细改,学生并不在意,只关注等级,看一看评语,以至于这一次作文中的毛病,下一次作文中又会重犯,作文批改实属劳而无功。

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作文能力呢?我认为必须教会学生自主修改作文才行。

下面谈谈本学期我的一些做法:一、引导学生认识修改作文的重要性“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在作文课上,我经常给学生讲一些著名作家不断修改自己文章的故事来教育学生。

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贾岛“僧推月下门”及“僧敲月下门”中的“推敲”二字,鲁迅散文《藤野先生》修改160多处,俄国托尔斯泰创作《战争与和平》前后修改多达七遍,这些古今中外名家修改文章的典型事例,使学生认识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二、指导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学生虽然意识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但修改时仍会觉得无从下手,因为发现不到作文中的问题,面对学生的困境,我想到了名作家老舍先生修改文章的秘诀——“再读、再读、再读”。

我能否也采用“以读为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并加以修改?为此,我尝试以自读、互读、集体议读等方式,分层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一)在“读”中改得文通字顺一开始,我要求学生先小声地读自己的作文,复查一下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打错标点,特别是下引号有没有忘掉?有没有读不通或重复啰啰的语句?有没有好词好句?学生因为“改”有目标,所以读得认真,经常会出现拾漏补遗的成就感,常听到学生报告:“老师,我真粗心,把‘应该’写成‘因该’了,幸亏现在发现了!”“老师,我修改了好几处病句呢!”虽然学生改得认真,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窄,或只是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往往会出现“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文中有些问题自己看不出来。

于是,我就让学生之间互换互读,这时的学生最兴奋,好奇地读着,一旦发现问题马上指出,有时意见不统一,为了一个字,会急忙搬出字典;为了一个句子修改,会争得面红耳赤;或为想到一个好词,一起欢呼雀跃。

习作3作文讲评课文章不厌百回改MicrosoftWord文档

习作3作文讲评课文章不厌百回改MicrosoftWord文档

文章不厌百回改——“学写新闻报道”习作评改课评讲内容:苏教版第十册语文习作3“学写新闻报道”评讲方式:点评、引导、自主、合作。

评讲目的:根据新闻报道的要求,使学生能用简洁、恰当的语言实行报道。

评讲准备:划分学习小组,明确学习小组长;打印小组互阅记录表。

评讲过程:一、习作要求回顾。

师:同学们,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而且光改一次不行,要多次反复地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这节课,我们就来班次讲、修改作文“学写新闻报道”。

回忆一下,新闻报道有哪几局部组成?生述:(1)标题(2)导语(3)主体(4)结尾是的,这是结构上的特点,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简洁、恰当,不需要对细节实行描写和刻画。

二、小组互评。

1、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小组内的几篇习作,从“结构”和“语言”两方面分析分析,并推荐1篇佳作,填好互阅记录表。

2、小组互阅。

三、全班反馈。

(分析写作情况,推荐佳作。

)1、小组反馈。

2、老师反馈。

(1)榜上有名。

师:课前,老师也把每位同学的作文认认真真看了几遍,觉得这些同学榜上有名,现在张榜表扬:佳作榜:孙海龙、赵童馨、陈希、陆昊、陈莹、夏姝、罗其正。

书写榜:杨洁、贡依凡、张志宇。

(2)佳作亮相。

师:大家看,这位同学的作文不但能按要求写,而且字迹清楚、工整、不错。

(3)出示“丑小鸭”习作。

小结:经过老师统计,全班30名同学,有24位同学的习作结构是完整的,能按四局部来写,达到仿写的要求,总体看,在语言上也能与平时的记叙文有所区别,这是共同的优点。

不过,新闻报道的语言比较独特,怎样根据新闻的要求,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来报道呢?这就是这节评讲课的学习重点。

四、失误会诊。

(咬文嚼字,改写修名)(一)评改标题。

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尤其是新闻报道的标题,作用最大,所以最重要。

全班有20位同学的标题表述清楚,符合要求,有10位同学还不合要求。

1、出示病作。

2、学生指出毛病。

3、小结标题的表达形式:朗读比赛结束获得冠军4、学生快速修改标题。

文章不厌百回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如何引导学生修改作文写作是一件苦差事,而对于作文的修改的引导,亦是作文教学中的难题。

但学生总有一个心理和习惯,那就是“写完作文,万事大吉” 。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作文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由此可见,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不仅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要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兴趣和习惯。

“文章不厌百回改”,在作文课,多为学生讲一些著名作家不断修改自已文章的故事,激起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句里的“绿”字,是历经多次的反复修改才定的,终于成了千古绝句。

我国唐代诗人贾岛,相传他初到京师时,一次,在驴背上得到两句好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后来,他又想把“敲”字改成“推”字,正琢磨不定时,撞上迎面而来的韩愈的马车。

韩愈问明情况后,不但没有责怪,倒帮他斟酌起字句来,说:“敲字好!”这就是“推敲”的由来。

据说,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曾经修改了七次,对《复活》修改过二十多次。

通过这些例子,学生就会相信修改是写好作文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

对于如何引导他们修改作文,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更新,我的做法总结如下,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指正。

一、教师示范评改,教会修改方法老师指导批改的方法,领着学生批改。

教师选取合适的习作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修改。

可以提示学生注意修改的方方面面,如大到选材和谋篇,小到标点符号的修改。

长久以后,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改了。

之后,就可以在作文上标记号,作必要的提示,让学生自己修改。

二、学生自改自评或互评互改。

学生对自己的习作往往不能较好的进行修改,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此,我采取了小组研究的方法,同学们把自己的作文拿到小组上共同修改,就很快找出毛病。

在这双边活动进行当中,学生的修改能力潜移默化中便得到提高。

对自己的作文有了清醒的认识,知道了自己的软肋之后,学生在进行自评自改,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更能自主的进行修改习作,也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文章不厌百回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作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思维的的重要渠道。

要写出好文章就要会修改,所以修改和作文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

它们之间既有很大的联系,又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修改和作文所要完成的任务量不同。

修改所要完成的任务量远远小于一开始作文时的任务量。

这样,小学生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关注提取过程。

这个提取过程是一个回忆、分析、筛选的过程。

这个回忆的过程,也就是脑子里再现的表象和已经写进文章的那些表象进行对照、比较的过程。

记忆的心理规律说明,这种回忆不是对旧有知识的简单重复。

因为在回忆的过程中,他要动员个体全部的有关经验积极的参与,这种回忆实际上是一种暂时神经联系的重建活动,富有一定的创造性。

也就是说,这时候的回忆范围可能比在作文前的回忆更广泛。

而接下来的分析呢,由于已经对他们所要表达的观念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他们能够更好的对这些回忆进行抽象、概括,然后将有用的知识区分出来,这样也就完成了筛选。

对这个提取过程的反复练习,无疑是可以提高他们的有效提取记忆的能力的。

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关键就是提高这种提取记忆的能力。

通过反复修改来发展这种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作文批改的方法很多,如“全批全改”、“精批细改”、“符号批改”等等。

但这些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来讲,效果是微乎其微的,甚至是劳而无功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的发言中曾说过:“‘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

所以我想,作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叶老先生的这段话极有见地的提出了作文批改的设想,言简意赅地指明了学生自改作文的深远意义。

学生的修改主要是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脉络、文章语言文字的修改。

小学生的思想认识处于幼稚阶段,对于一些现象往往缺乏清醒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或者有一定的认识与理解,但要么肤浅,要么偏颇。

这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这些现象的思考不够。

在修改的时候,学生在对现象原有理解的基础上,调动记忆中与之相关的更多的信息,进行抽象、概括,修正和澄清原先的不足。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修改美文来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修改美文来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修改美文来——浅谈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很重视指导学生写作,却忽视了如何引导学生修改作文。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修改作文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会修改作文,提高写作能力。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浅薄之见。

一、激起学生的修改作文的欲望在学生的眼里,写作文是件“苦差役”,修改作文就更无从下手了。

要改变学生对作文的“灰色印象”,我们需从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欲望着手。

(一)强调修改作文的重要性明确“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让学生明白任何一篇作文都要经历准备、写作和修改三个阶段,且修改作文是形成佳作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

权衡了修改作文的重要性,自然会让大部分同学对作文的修改产生一种欲望的“萌动”。

(二)树立修改作文的信心“喊破喉咙,不如作出样子”,明确修改作文重要性之后,我们可以列出以往同学们在作文修改中的“成绩”进行展示,把他们修改前后的作文进行对比。

让学生们体会到修改好一篇作文并非难事,只要努力,我们同样也可以做到。

二、授以修改作文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过去在作文修改时,我们常使用评判性而非指导性的批语,如“中心不明确”、“记叙笼统”等批语。

使学生不明白具体问题所在,无法着手修改。

因此授予学生具体的修改方法更有实效性。

(一)明确修改的内容及策略1、修改标题标题是作文的眼睛,好的标题能点亮全文。

在话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时,拟题和补题一定要准、新、简、巧。

如2012年广东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作文——自拟一个含有"最美"这个词语标题写一篇文章。

有同学命题为“微笑最美”,“最美的瞬间”……非常精简且醒目。

但也有不少同学直接以“最美”为题,明显主题不够精巧,缺乏新意。

我们要指导学生无论是写作还是修改作文一定要深入思考,切中题旨,以免补题不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修改专题讲解: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写出来的,好文章也是修改出来的。

我们不会修改文章,就如同会穿衣却不会系扣子。

如果一个人衣服的扣子以及身上的装饰品系的乱七八糟,那岂不是很滑稽。

我们的作文也一样,如果过只知道把他写出,却不会修改其中的问题。

那么这样一篇作品都不算是好作品。

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有时候精力不集中,或者由于自己的书写习惯不正确,经常出现错字、漏字的现象,这样就造成了词不达意、意思表达不准确的问题。

在该停顿的时候没有停顿,一句话该结束的时候没有结束,或者通篇都是一种标点符号。

这种问题也是我们的文章会比他人文章逊色不少。

所以我们在写完文章后,其实我们的工作远远没有结束。

我们还需要认真的检查我们的作品。

查漏补缺,使我们的文章更加精彩。

要想到我们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也是经过千辛万苦的修应该才得来的。

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得《红楼》一篇。

成语“一字千金”的来历吗?据《史记》记载,《吕氏春秋》编成以后,吕不韦把它放在咸阳的城门上,张榜宣布:谁能给这部书增删一个字,就将得到千金的赏赐。

修改文章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王安石的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也在修改多次才得来的。

所以好文章要不厌百回改。

怎么修改我们的作文呢?,我们作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写作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写文章的时候自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修改:1、看看作文的格式是否正确。

那么现在要求的格式有哪些呢:标题正中间;段首空两格……2、卷面是否整洁。

即我们的作文有没有大面积的涂改的情况;字迹是否工整清晰;修改符号要使用正确。

3、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短暂停顿用顿号,长时停顿用逗号,一句话结束用句号,多句并列的分句用分号;有疑问的时候用问号,发表感叹的时候有叹号,内容省略有省略,解释说明有破折号,说话引述用引号,说话总结引起冒号,。

4、要求无错别字。

对于学过的字尽量不要出现错字。

5、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这一项是我们在修改作文重要的一项,也是我们反思总结文章写得好与不好的依据。

6、当我们写得内容有转折的时候,要注意过渡。

过渡要求贴切自然。

7、要注意我们分的段落要使我们的文章的意思要清晰。

简言之,层次是否清晰。

附标点符号的用法及作用:(一)逗号[用,表示]用来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例: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二)句号[用。

表示]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

它一般用在陈述句和不带明显的命令口气的祈使句的末尾,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例1:刘胡兰是一位闻名全国的女英雄。

例2:请递给我一杯水。

(祈使句)(三)顿号[用、表示]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较小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句子中并列成分,比较小的停顿用顿号,而较长的停顿用逗号,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停顿的长短。

例:总攻开始了,军号声、枪声、炮声、喊杀声,立刻混成一片,震动着山谷。

(四)问号[用?表示]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问号,问号占一格,点在格的中间。

不论是疑句,还是设问、反问,当问句的意思表示完了,就用问号表示停顿。

例:①你叫什么名字?(疑问)②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反问)③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的劳动群众。

(设问)(五)感叹号[用!表示]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完了之后的停顿,用感叹号。

感叹号一般用在感叹句和祈使句的末尾,占一格,点在格的中间。

凡是感情色彩比较浓的句子,诸如喜爱、赞美、悲伤、怀念、请求、命令、愤怒、惊讶等,在一句话说完后,应该用感叹号表示停顿。

例:①您就让我再试一试吧!(请求)②我的“小咪咪”多可爱啊!(喜爱)③什么,“迷糊”也考了一百分!(惊奇)④你们坐在敌人只要一发炮弹就能送你们升天的地方,还在忙什么别的事!乱弹琴!(气愤)⑤他白了我一眼,说:“别动!”(命令)(六)冒号[用:表示]主要用于句子中表示提示、总结之后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1)冒号用于引述语之前,表示后面是所要说的话或引用别人的话。

例: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2)冒号用于提示语或总结语之后,表示后面还有话说。

例:商店里什么都有:服装、布匹、文具、食品……(3)冒号还用于书信的称呼之后,其作用也是表示提示。

例1、敬爱的解放军叔叔:2、颜黎民君:(4)用在解释性的分句之前,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

如: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5)用在总提与分述之间,使两者眉目清楚。

如:我决心做到以下几点:一、每天按时做好作业;二、看一些儿童读物……(6)用在动词谓语和较长的宾语之间,便于阅读理解。

如:我知道:越是在艰苦的时候,战士们越关心自己的领导。

(七)引号:引号表示文中的引用部分,就形式而言,分为双引号[用“”表示]和单引号[‘ ’]两种。

一般说,单独使用引号用双引号,而引用的话中还需要用引号时,外面用双引号,里面用单引号。

例:赵大叔拍了拍牛头说:“累不累,‘独角龙’?”小学阶段引号的用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引用别人的话或者表示直接说出来的话。

例:我要牢记毛主席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需要标出的成语、谚语、俗语或表示声响的词语,专用词语,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

例1,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例2,北风“呼呼”地吹个不停。

例3,大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

(3)表示讽刺的意味或反语。

例1,他嘲笑着说:“你的手太‘巧’了!”例2,这就是鼓吹资产阶段自由化的精英们所谓的“民主”。

(4)要注意的是:在写一个人的直接语言时,在提示语后面,除引语部分用引号外,还要加上另一种标点,表示这句话是谁说的。

引号与其他标点连用有以下三种:①第一种: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后面用冒号。

如:小李淡淡地一笑:“不,不能吃!”②第二种: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后用逗号。

如:“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邻居西蒙死了。

”③第三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用句号。

如:“睡着了吗?”主人一进门就严厉地谴责阿辽沙。

(八)省略号[用……表示]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或意思没有说完的部分,占两格。

它主要有以下三种用法:(1)表示对引文的删节和对重复说的词语的省略。

例:“铃,铃……”小闹钟叫了起来。

例2,在广泛的阅读中汲取营养对作文大有好处。

正如鲁迅先生说的“读书必须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枯燥了。

”(2)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或不好意思直接说出口的情景。

例1,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例2,老师,我……昨天……昨天错怪了你。

(3)表示意思没说完或者语意深长,余意未尽,发人深省。

例如:哎!你这个人真是……使用省略号,无论在句首,句中,还是在句尾,一般都不再加其他标点。

(九)书名号[用《》表示]用来表示书籍、文章、报刊、歌曲、电影等的名称。

例1,《少年彭德怀》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

(表示电影名知称)例2,请把六月一日的《作文报》借给我。

(表示报刊名称)例3,我最爱唱《歌唱祖国》这首歌。

(表示歌曲名称)例4,今天我读了《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

(表示文章名称)例5、我最喜欢看《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小说。

(表示书籍名称)(十)分号[用;表示]用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它所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比句号小,常用于以下两种情况:1、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并列的部分之间用分号。

例如: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2、有的长句子,一个分句内已经用了逗号,那么一个分句与另一个分句之间则应用分号表示停顿。

例如:大的面积不是一亩,水深不到三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

(十一)破折号[用——表示]它表示解释说明,意思的递进或转折,声音的中断或延续等,占两格,写在格的中间。

1、表示声音的延续。

例如: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表示声音的中断。

例如:小明睁大了眼睛,不解地问:“这——。

”3、表示解释说明。

例1: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22日。

例2:这是在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4、表示意思的转折。

例如:训练动物很有意思——猴子的动作多么像人啊!5、表示递进的意思。

例如: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

二、使用标点符号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感叹号七种符号书写时一般都占一个字的位置,标在紧靠文字的右边偏下的位置。

破折号和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写在行文中间。

引号的前后两部分各占一个字的位置,前半边标在文字的左边编上,后半边标在文字的右边偏上。

第二,书写换行时,句号、逗号、感叹号、问号、冒号、顿号、分号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应该紧跟一句话的末了一个字。

引号的后半边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同样,前半边也不能标在一行的末尾。

另外,省略号和破折号可以标在一行的开头或末尾,但是不能把一个符号分为两截分行书写。

第三,标点符号有一定的形状,书写时必须规范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