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年江苏省邳州市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4年九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每题2分)1. 以下是汉字“亚”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甲骨文( )A. 成为专门书法艺术B. 是篆刻在青铜器上的一种文字C. 记载内容十分丰富D. 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答案】D【解析】【详解】观察“汉字‘亚’演变历程”可知,从甲骨文的“亚”到楷书的“亚”,汉字“亚”的字形有相似之处,反映了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从汉字“亚”演变的历程可知,甲骨文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D 项正确;东汉以后,书法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排除A 项;铸刻在青铜器上的一种文字称为“金文”(或铭文),排除B 项;仅题干中的一个字无法反映记载内容十分丰富,排除C 项。
故选D 项。
2. 下面是春秋战国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部分)。
其中搭配正确的是( )A. 老子主张与世无争B. 孔子主张“兼爱”“非攻”C. 墨子主张民贵君轻D. 荀子主张以“法”治国【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与世无争,顺应自然,A 项正确;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B 项;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排除C 项;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排除D 项。
故选A 项。
3. 同一历史事件可以使用不同的纪年方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的A. 公元前20世纪夏朝建立B. 公元前7世纪晚期西周灭亡C. 公元前3世纪晚期秦统一D. 公元前3世纪早期陈胜吴广起义【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图示时间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具体年份换算为世纪的方法是去掉后两位,余下的数字加一。
公元后的大数为末期,小数为初期:而公元前恰恰相反,大数为初期,小数为末期,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属于公元前3世纪晚期,C项正确;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属于公元前21世纪早期,排除A项;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属于公元前8世纪,排除B项;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属于公元前3世纪晚期,排除D项。
2024年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说明:1.本试卷共6页,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相应选项。
1. 在距今约4000年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是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城垣构成,城内密布宫殿建筑等遗迹。
下列与其文化特征最相近的考古遗址是()A. 北京人遗址B. 良渚遗址C. 河姆渡遗址D. 半坡遗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距今约4000年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是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城垣构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与题干所述遗址较为相近,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河姆渡距今约7000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C项;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选B项。
2. “华夏”,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后逐渐演化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
这种华夏认同观念()A. 扩大了战争规模B. 产生了阶级分化C. 促进了民族交融D. 巩固了分封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华夏’,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后逐渐演化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
2024北京通州区中考初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通州区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考 生 须 知1.本试卷共8页,共两部分,24题。
满分为70分。
考试时长为70分钟。
2.请在试卷和答题卡(纸)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
3.试题答案一律书写在答题卡(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 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2023年国家博物馆展出河姆渡等遗址出土的稻作遗存、成熟的干栏式木构建筑遗迹、夹炭陶器和装饰工艺品等考古成果。
这些考古成果有助于我们了解()①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②长江流域地区史前文化③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④中国早期人类的起源A. ①②B. ①④C. ②④D. ③④2. 西周通过新封诸侯国不断地将周公等人确立的道德准则和政治方针传向四面八方,促进华夏各族的文化认同和中华礼教文明的形成。
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A. 阶级的产生和分化B.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 商王朝的兴衰过程D. 西周分封制的影响3. 下侧是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其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政治上: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①文化上:统一文字交通上:统一车轨、修驰道A. 交通事业的发展B. 统治疆域的拓展C. 巩固统一的措施D. 王国问题的解决4 以下出土货币反映了( )新疆和田出土45公斤汉五铢钱甘肃出土汉朝古希腊文铅饼(货币)A.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B. 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C. 汉与西域的文化交流D. 西域都护的正式设置5. 如图为大同北魏墓中出土的女舞俑。
舞者头戴风帽,身着长襦,其服饰具有典型的鲜卑特征,但其舞袖的动作及端庄的风格,更接近于汉族舞蹈。
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A. 三国鼎立局面B. 北方人口南迁C. 北方民族交融D. 政治制度完善6. 唐朝对科举录取人数有很大限制,使得唐朝“官在得人,不在员多”,政府每年对官员进行考核, 使得“为官择人,官得其人”。
2024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历史(南京卷)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南京卷)历史(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6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Ⅰ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
如下图位于M处的遗址最有可能是()A.北京人遗址B.河姆渡遗址C.半坡遗址D.二里头遗址2.《史记》记载:秦始皇陵地宫中“以水银(汞)为百川江河大海”。
考古工作者对皇陵遗址及周边进行汞含量测定,其结果(见下图)成为确定地宫位置的重要依据。
这表明()①秦始皇北击匈奴有了考古证据②秦始皇陵地宫位于外城墙之下③该成果得益于考古学与化学的结合④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可以相互印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王羲之书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独辟蹊径,以生动多变的线条表达自己的精神意境。
下列对其代表作(如图)风格的概括最准确的是()A.飘逸自然B.整齐划一C.雄浑粗犷D.大小一致4.生产工具的改进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下列生产工具出现于唐朝的是()A.铁农具B.耧车C.曲辕犁D.秧马5.“自郑和下西洋后,中国到南洋(今东南亚地区)去的人日益增多,把中国进步的生产技术和手工业品带到南洋各地……”。
这一记述表明,郑和下西洋()A.有利于南洋开发B.巩固了边疆海防C.造成了人口问题D.拓展了明朝疆域6.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纲》中写道:“正在这样的一个决定两个壁垒最终命运的关头,太平军方面乃有内讧的大事变发生。
太平军自己来摧残自己的势力,使敌人有机会重新抬起头来向自己壁垒反攻,终归把自己扑灭了去。
2024年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4年中考模拟示范卷·历史(一)1.本卷为开卷考试,考试时间为75分钟。
考生可携带和查阅相关资料。
考试时禁止讨论、交换资料等行为。
2.本卷共有两大题,24小题,满分8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1. 下图是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想象图,造成他们生活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河姆渡人生活场景想象图半坡人生活场景图A. 生产工具 B. 生活习惯 C. 地理环境 D. 原始农耕【答案】C【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河姆渡人居住的主要是干栏式房屋,通风防潮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的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冬暖夏凉。
由上可见,造成他们居住的房屋不同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地理环境,C项正确;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不同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的气候等地理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不是主要因素,排除B项;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的文明程度都属于原始农耕文明,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选C项。
2. 据统计,考古发掘出土的殷墟青铜器数量超过万件,种类大致可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与生活用具、装饰品与艺术品、杂器及车马器等。
这可以说明商朝()A. 青铜铸造业繁荣B. 青铜铸造工艺高超C. 百姓日用品丰富D. 社会组织十分严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考古发掘出土的殷墟青铜器数量超过万件,种类大致可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与生活用具、装饰品与艺术品、杂器及车马器等。
”可知,商朝青铜器数量大,种类多,说明这一时期青铜铸造业繁荣,A项正确;题干信息未涉及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排除B项;题干反映了商朝青铜器种类丰富,未反映百姓日用品丰富,排除C项;题干信息与社会组织无关,排除D项。
故选A项。
3. “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同时强调“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2023年上海市宝山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上海市宝山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1. 古代区域文明小李同学在复习世界古代史时,依据课本进行了如下整理:(1) 首先,他绘制了一幅《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局部),并找到了部分区域文明成果。
请你帮助他将下列文明成果标示在地图相应位置。
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可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
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可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当众神以原始巨人补卢沙作为祭品进行祭祀时)他的嘴变成婆罗门,双臂变成罗阇尼耶(即刹帝利),双腿变成吠舍,双脚生出首陀罗。
A.古埃及金字塔B.古罗马成文法《十二铜表法》C.古印度婆罗门教经典《吠陀》D.古希腊公民大会“陶片放逐法”所用陶片E.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石柱)F.汉代讲经图(画像砖拓片)G.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①F②C③④⑤D⑥⑦G(2) 接着,小李同学想对E所示文明成果进行解读,请你帮助他参照示例完成任务。
示例:C所示《吠陀》记载了种姓制度的由来,反映了古印度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任务:。
(3) 之后,他绘制了一张区域文明主要特征表,有部分内容缺失,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区域文明(填写序号)主要特征(字数不限)④⑦政教合一、融汇东西多元一体,尊崇儒学②等级森严、宗教众多⑥(4) 小李同学在整理过程中发现人类文明的起源具有多源性,文明成果具有多元性,各区域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各具特色。
但是,阅读《天方夜谭》时,他发现其中一些故事来自印度、埃及、两河流域等,反映了区域文明间的互动和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请你列举一则关于中国的史实,说明古代区域文明之间具有交流互动。
2. 长安城与东京城历史兴趣小组以“古代城市”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小李同学收集了唐朝长安城资料,小张同学收集了北宋东京城(开封城)资料,比较两座城市的异同。
(1) 对比两座城市平面图,你发现唐朝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城的布局有何不同?(2) 生活在唐朝长安城或北宋东京城的人,是否可见到如下景象?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选项。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核心,是探索各地区社会如何由简单聚落发展为国家形态的过程。
”以下有助于研究“简单聚落”的是()A.北京人遗址B.河姆渡遗址C.二里头遗址D.安阳殷墟2.“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
”材料旨在说明()A.秦商鞅变法的背景B.秦灭六国的过程C.秦统一中国的意义D.秦朝灭亡的原因3.给下列图片拟一个主题,最合适的是()汉族妇女制作蒸馍和烙饼砖画北朝穿汉服的贵族妇女南朝穿胡服的宫廷乐队A.民族交融的加强B.江南地区的开发C.北方各族的内迁D.经济重心的南移4.“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材料反映了两宋时期()A.繁华的都市生活B.发达的中外交通C.突出的科技成就D.并立的民族政权5.明代的一部戏剧描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A.《窦娥冤》B.《西游记》C.《牡丹亭》D.《红楼梦》6.“由同治(1862-1875)到光绪(1875-1908)中叶,亦可称为西法模仿时代。
不过这种皮毛上的西法模仿,终于不能发生抵抗外力的效能。
”这一“模仿”宣告破产的时间是()A.1842年B.1860年C.1895年D.1901年7.“清政府因萍浏之变,知道革命党的策源地是在日本东京,于是力与日本政府交涉,要求日政府将革命党重要人物逐出日境。
”下列属于“革命党”政治组织的是()A.拜上帝会B.强学会C.义和团D.中国同盟会8.“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张、杨两将军以及国民党主和派几个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伟大胜利。
”材料反映了()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D.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9.“目前与(共产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彼如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2023年上海市崇明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上海市崇明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1. 文化遗产承载着珍贵的历史记忆,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A.莫高窟B.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C.殷墟D.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E.北京故宫F.良渚古城遗址(1) 将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文化遗产,按要求填入表格里。
名称分布D福建省泉州市河南省安阳市E北京市东城区浙江省杭州市A甘肃省敦煌市陕西省西安市…………(2) 上述材料中可以印证丝绸之路的是哪一项文化遗产,可以印证海上丝绸之路的是哪一项文化遗产?(填写字母)印证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印证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
(3) 从莫高窟、殷墟、北京故宫三项文化遗产中任选一项,分析其历史内涵。
2.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
材料一:材料二:大事年表材料三:唐三省六部制示意图材料四: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
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
——杜佑《通典》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材料五:《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材料六:唐朝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局部)材料六:《李白诗集》书影颜真卿《颜氏家庙碑》(局部)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1) 观察材料一中的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示意图,唐朝与西方地中海周边哪两个帝国有交往?(2) 补全材料二中大事年表里缺少的内容。
①②(3)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唐朝繁荣与开放的认识。
3. 每当一个时代转折的初期,毛泽东提出一套理论、方针和办法,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
敌强我弱,我有灭亡的危险。
但敌尚有其他缺点,我尚有其他优点。
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
我方反是,我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强,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所以我能最后胜利,避免灭亡,敌则将最后失败,而不能避免整个帝国主义制度的崩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上海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历程,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上海的是
5.何香凝裙上写诗:“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对此诗的正确理解是
写于九一八事变后 倭奴指的是美帝国主义
中国推行抵抗政策 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A. B. C. D.
6.阅读下列表格,指出中美贸易显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中美贸易表(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
中国对美出口
1972
60
32
1975
304
156
198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755
1059
1985
3855
3840
A. 土地改革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 一五计划 D.中国调整了内外政策
7.“红十字”是舍己救人的象征,始于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据此,你认为“红十字”标记起源于
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2分)
1.山南水北谓之阳。绵阳古代称为“涪城”、“绵州”,在西汉就建立了县制。据此推知绵阳城市名字形成的原因是
A.西周实行分封制 B.位于绵山的南边
C.西汉推行郡县制 D.“推恩令”实施
2.绵阳是一座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留下了蜀国的许多遗址和故事。下列有助于了解这一时期社会情况的文学作品是
A.表明中国坚持中立的外交政策B.说明三国想避免世界局势进一步恶化
C.表明苏联不愿意卷入朝鲜战争D.说明美国改变了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
12.访谈当事人是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要了解下列历史事件,最适合我们采用此方法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B.巴黎和会C.北伐战争D.中美建交
二、材料解析题(每题9分,共18分)
材料三杰出人物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图三位伟人是20世纪杰出人物的代表。
(2)阅读材料三并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位伟人的共同点。(1分)请你对其中一位伟人作简要介绍。(2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给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计献策。(3)
28.当今世界,全球化面临挑战,但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下,中国积极地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广泛参与各种国际组织的活动,增进对外交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努力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中国没有参与全球化导致落后的史实。(1分)在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下,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行动?(2分)
答案:
选择题1——5BDCBC 6——10DACAA 11——12BD
A.基督教B. 道教 C. 伊斯兰教D. 儒家
8.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这一巨变主要是指
A.自由、平等思想确立B.完成了工业革命
C.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D.出现了殖民帝国
9.右图为俄国(苏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其中影响1913~1921年粮食产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材料二 美国的开国者们因为长久的自治传统,使他们对一个坐拥大权的政治领袖患有极大的忧患,因为他们想方设法的约束总统的权力。不仅是司法、立法,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
——《大国崛起》
(1)材料一的史实出现在哪个国家?(1分)材料二中美国为了约束总统的权力采取了什么制度?(1分)两则材料有什么相同之处?(1分)
27、(1)雅典(1分);三权分立(1分);用法制限制执政者的权力。(1分)
(2)共同点:领导社会改革。(1分)示例 邓小平: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领导者。领导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2分,言之成理可给分。)
(3)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在坚持法制的基础上深化改革。(3分,言之成理可给分。)
27.(9分)改革推动发展,法制为改革护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每年春季举行的公民大会上,若有人提出惩治违法执政者的议案,就进行公民裁决。公民可在贝壳上写下自己认为应该受制裁者的名字,然后进行无记名投票。如果某执政者获得6000个贝壳,就会依法被剥夺公民权,流放海外10年。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
材料二1979年4月,广东省负责人向中央汇报工作时,希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必要的自主权……邓小平当即果断指出:“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中图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广东统计信息网—统计图表—GDP》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从被动开放到主动融入世界的一项重大措施,这一重大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3 分)
材料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世界几大文明区域联结起来。19世纪末,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世界被列强瓜分,形成了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增强,世界连结成一个整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把世界开始连结成一个整体的历史事件。(1分)分析19世纪末,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原因。(2分)
A.《水浒传》B.《西游记》C.《红楼梦》D.《三国演义》
3.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作者认为
A. 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 B.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新经济政策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斯大林模式
10.观察下面的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的主题是
A.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B.共产主义运动欣欣向荣
C.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D.国际政治格局曲折发展
11.冷战时期,中、苏、美三大国在许多问题上是针锋相对的。但在苏联空军参加朝鲜战争这一问题上,却心照不宣地严守机密,而且一守就是好几十年。这一“心照不宣”
28、(1)事件:新航路的开辟;(1分)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殖民扩张。(2分)
(2)措施:建立经济特区;(1分)意义: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外国先进技术;极大的促进了广东经济的发展。(2分,言之成理可给分。)
(3)史实:文化大革命(1分,言之成理可给分) 对策: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全球化的发展。(2分,言之成理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