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美术《下雨了》教案
《下雨了》(教案)人美版(2023)美术二年级上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雨天绘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经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雨天绘画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雨天绘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雨天绘画的基本概念。雨天绘画是捕捉雨滴、雨伞、行人等元素在雨天氛围中的艺术表现。它是我们观察生活、表现美的一种方式。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颜色、线条和形状来表现雨天的氛围,以及如何解决绘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下雨了》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雨天的场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在绘画实践中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几点思考:
1.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运用这种提问式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课堂讨论与分享环节,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共同提高绘画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下雨了》(教案)人美版(2023)美术二年级上册
6 下雨了(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

6 下雨了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的“下雨了”这一课题所设计的。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雨的基本特征,掌握表现雨的绘画技巧,并能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雨景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雨的基本特征,如雨滴的形状、颜色、下落方式等。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技巧表现雨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创作出富有创意的雨景作品。
三、教学内容1. 雨的基本特征:雨滴的形状、颜色、下落方式等。
2. 绘画技巧:线条、色彩等。
3. 雨景作品的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雨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雨的特征,如雨滴的形状、颜色、下落方式等。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雨。
2. 新课内容(1)雨的基本特征教师讲解雨的基本特征,如雨滴的形状、颜色、下落方式等。
同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表现雨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了解如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雨。
(2)绘画技巧教师讲解并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技巧表现雨。
例如,如何用线条表现雨滴的形状和下落方式,如何用色彩表现雨的氛围等。
(3)雨景作品的创作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创作出富有创意的雨景作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思路,如雨中的街道、雨中的植物等。
3.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雨景作品的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作品。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欣赏、评价作品,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雨的基本特征和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天气下的雨景,如春雨、夏雨、秋雨等,以及不同场景下的雨景,如城市雨景、乡村雨景等。
下雨了(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

教案标题:《下雨了》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雨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雨天的场景。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雨天的特点及场景描绘2. 线条、色彩的表现方法3. 创作一幅下雨天的画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雨天的特点,运用线条、色彩表现雨天的场景。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美术元素描绘雨天的氛围。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雨天的特点、美术表现方法。
2. 示范法:演示如何描绘雨天的场景。
3. 范例法: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分析。
4. 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下雨天的画作。
五、教学准备:1. 教具:PPT、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雨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雨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讲解雨天的特点,如雨滴的形状、雨中的景物等,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3. 技法讲解(10分钟)讲解如何运用线条、色彩表现雨天的场景,如雨滴的线条、雨中的颜色等。
4. 示范(10分钟)演示如何描绘雨天的场景,边示范边讲解。
5. 范例欣赏(5分钟)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分析,提取其中的美术元素。
6. 学生练习(15分钟)学生动手实践,创作下雨天的画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7.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师评,总结优点与不足。
8.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雨天描绘的要点。
七、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以《下雨了》为主题,创作一幅画作,下周上课时带来展示。
2. 家长协助孩子观察雨天的特点,提供创作灵感。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和作品,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下雨了》美术教案(精选

《下雨了》美术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课《下雨了》。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描绘出下雨的场景,运用不同的绘画技法,表现出雨中世界的美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描绘下雨场景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通过绘画实践,使学生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元素表现雨中的景物,提高他们的绘画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激发他们创作美术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描绘下雨场景的绘画技法,表现雨中的景物。
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元素,使画面富有层次感和生动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绘画工具、范画。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水彩笔、水粉等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描绘下雨场景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雨中的美丽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0分钟)(1)教师讲解教材中的绘画技法,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雨中的景物特点,如雨滴的形状、地面的反光等。
3. 实践环节(15分钟)(1)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行构思画面,进行绘画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下雨了》2. 绘画技法:(1)线条的运用(2)色彩的搭配3. 创作提示:(1)观察雨中的景物特点(2)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创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下雨了”为主题,创作一幅描绘雨中景物的美术作品。
2. 答案:(1)作品要求: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合理,画面富有层次感和生动性。
(2)评分标准:创意(30%)、技法(40%)、画面效果(3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下雨了》美术活动教案

《下雨了》美术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下雨了》。
本课详细内容为:通过观察和回忆,描绘出下雨的场景,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手法表现雨中景象,感受下雨天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雨的绘画表现方法,培养他们的绘画技能。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绘画表现下雨天的氛围和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雨的绘画技巧,学会观察和表现生活中的雨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范例作品。
学生准备:画纸、水彩颜料、画笔、调色盘、毛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下雨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下雨天的景象,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0分钟)讲解下雨天的绘画技巧,分析雨的形态、色彩和氛围表现方法,让学生对雨的绘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实践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学生作品进行讲解,分析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指导学生如何改进。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方法,现场完成一幅下雨天的画作。
6. 展示评价(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学会观察和表现大自然的美。
六、板书设计1. 雨的绘画技巧2. 雨的形态、色彩和氛围表现3. 学生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幅描绘下雨天的画作。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绘画技能和观察生活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在氛围表现方面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关注下雨天的景象,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手法表现雨中的美好瞬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绘画表现下雨天的氛围和情感。
2.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二年级美术上册《下雨了》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表现雨天景象的能力,以及运用水彩颜料进行创作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雨天的氛围,运用合适的色彩和线条表现雨滴、雨雾等效果。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雨天的各种景象,引导学生关注雨天的美丽与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共同完成一幅雨天主题的作品。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示范讲解,突破难点:
教师现场示范如何运用水彩颜料表现雨天效果,讲解绘画技巧,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绘画表现力。
6.互动评价,促进成长:
组织学生相互评价、欣赏作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尊重他人,提高审美能力。
2.家长参与评价:请学生将作品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邀请家长对作品进行评价,并在作品背面签名,以此增进家校互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写一篇关于雨天的小作文,描述自己在雨天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鼓励学生运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描绘,表达自己对雨天的独特情感。
4.收集与雨天相关的图片、诗句、故事等素材,进行整理和分享。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年级美术上册《下雨了》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雨的成因、种类及雨天的自然现象,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2.学习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美术元素表现雨天的场景,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力。
3.掌握用水彩颜料表现雨滴、雨雾等效果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下雨了(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

下雨了(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1.了解下雨天的天气特征和雨的形态。
2.能够用画笔表现下雨的景象。
3.提高学生对画笔、颜色使用的技能能力。
4.增强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画笔表现下雨天气的方法技巧,理解色彩和线条的作用。
•难点:如何画出具有空气感和光感的雨滴和雨潦。
教学准备
•纸张、画笔、调色板、颜料等绘画工具。
•下雨天气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放幻灯片或板书题目,吸引学生注意力,介绍下雨的常见形态和天气特征,并让学生将近期天气和季节与画面联系起来。
2.示范
教师通过投影和实物演示,向学生展示如何通过线条、颜色、细节来表现下雨的效果。
示范过程中,教师应强调色彩的搭配和阴影的呈现,注重形态感和质感的表现。
3.练习
教师在白板或幻灯片上展示下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在画纸上模拟下雨的效果。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基本画法的掌握,同时鼓励学生寻找新的表现手法和创意。
4.反馈
教师和同学们共同欣赏学生作品,并讨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在批评和肯定中,鼓励学生探究新的表现方式,同时引导他们注意画面的整体平衡和氛围的表现。
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理解下雨天气的特征和常见形态,掌握用画笔表现下雨的方法技巧,提升绘画技巧和创意能力,增强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互动和实践操作,学生们也得到了很好的课堂体验和成长。
下雨了(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

下雨了(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雨天的场景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绘能力。
2. 通过观察和描绘,让学生感受雨天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细节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雨天的场景特点:天空、地面、人物、植物、建筑物等。
2. 雨天的氛围:湿润、清新、宁静等。
3. 雨天的色彩:深浅不一的灰色、蓝色、绿色等。
4. 雨天的描绘方法:线条、色彩、构图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雨天的场景特点,学会用线条、色彩、构图等方法描绘雨天。
2.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雨天的氛围和情感,使画面生动、有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雨天场景的图片、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雨天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雨天的美。
2. 新课:讲解雨天的场景特点、氛围、色彩和描绘方法。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描绘雨天,讲解绘画技巧。
4.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雨天作品的描绘。
5. 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下雨了2. 插图:雨天场景的插图3. 重点内容:雨天的场景特点、氛围、色彩、描绘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完成一幅雨天作品的描绘2. 家庭作业:观察雨天的场景,用文字或图画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雨天的描绘能力有所提高,能较好地表现雨天的氛围和情感。
2.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讲解、示范、实践等环节,使学生掌握雨天的描绘方法。
3. 学生反馈: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绘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美术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美术《下雨了》教案
教学目标:感受大自然带来的神奇的天气现象。
了解有关“雨的形成”的科普知识,以及“雨与人类”“雨与地
球”“雨与生态环境”之间息息相关的联系。
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气氛中掌握用不同长短、粗细、疏密的线条来表现不同的雨的方法,并表达出自己对下雨的心理感受。
教学重点:带领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去感受雨,并用画面表现出对下雨的心理感受。
教学难点:用不同长短、粗细、疏密的线条以及形状和色彩来表现不同种类的雨的技能方法??
教学用具:不同雨声的音效录音、《小雨沙沙》歌曲学习用具:彩笔或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师:(播放雨声的音效录音)猜一猜,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生:下雨的声音。
三、讲授新课
1、下雨的原因师:有谁知道天上为什么会下雨?能给大家讲一讲吗?生:传说中是因为东海龙王在天上打了一个喷嚏,所以地上就下起了雨;是因为地上的水被太阳
蒸发到天上,变成了云,云越积越厚,小水珠也越变越重,在天上站不住了落下来,就形成了雨;……
2、雨的用途师:谁能来说说下雨的作用?生:可以灌溉庄稼;可以净化空气;可以给地球洗澡;雨后有彩虹;有时候也会带来可怕的洪水;……
3、雨带来的变化师:下雨的时候,周围会有什么不一样?人们的衣着会有什么变化?街道上有什么不一样?小动物、昆虫们在干什么?雨天的色彩是怎样的?……?生:人们会穿雨衣、穿雨鞋、打雨伞;街道上到处都是水;小动物们都躲在自己的窝里不出来;下雨天光线比较暗,室内要开灯;下雨天天空是灰色的;……
4、雨的不同种类师:雨也有不同的性格脾气,时而温柔、时而暴躁、时而顽皮、时而阴郁,你知道不同性格脾气的雨它们都叫什么名字? 生:大雨、中雨、小雨、雷阵雨、太阳雨、毛毛雨、雨加雪、梅雨、酸雨…… 师:用你的声音模仿一下不同的雨声?生:沙沙、沙沙——哗哗、哗哗——滴答、滴答——哗啦、哗啦——
5、欣赏《小雨沙沙》的歌曲,跟唱,做动作。
6、拿着自己的雨伞到室外去,直接观察一下下雨的情景。
(此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删减,或有意识的选择下小雨的天气上此课)教师引导学生:看,树叶被雨水洗得多么干净;听,雨滴的声音多么动听;闻,雨中的空气多么清新;触,小雨打在手背上的感觉多么冰凉。
7、回教室交流感受。
小组讨论,说说在室外你都感受到了一些什么?对下雨天你有那些不同的感受?师:喜欢下雨,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不喜欢下雨,又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教师参与到学生小组讨论中去)小结:(渗透环保观念)从刚才大家的表现中,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
雨,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是自然界水资源循环的一种形式,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使大自然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
四、学生作业你希望画出下雨时的那种情绪或感受?自选绘画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你印象最深的雨中的情景。
五、评价与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