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二年级美术《下雨了》教案(完整资料).doc
《下雨了》(教案)人美版(2023)美术二年级上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雨天绘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经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雨天绘画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雨天绘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雨天绘画的基本概念。雨天绘画是捕捉雨滴、雨伞、行人等元素在雨天氛围中的艺术表现。它是我们观察生活、表现美的一种方式。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颜色、线条和形状来表现雨天的氛围,以及如何解决绘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下雨了》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雨天的场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在绘画实践中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几点思考:
1.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运用这种提问式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课堂讨论与分享环节,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共同提高绘画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下雨了》(教案)人美版(2023)美术二年级上册
6 下雨了(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

6 下雨了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的“下雨了”这一课题所设计的。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雨的基本特征,掌握表现雨的绘画技巧,并能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雨景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雨的基本特征,如雨滴的形状、颜色、下落方式等。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技巧表现雨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创作出富有创意的雨景作品。
三、教学内容1. 雨的基本特征:雨滴的形状、颜色、下落方式等。
2. 绘画技巧:线条、色彩等。
3. 雨景作品的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雨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雨的特征,如雨滴的形状、颜色、下落方式等。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雨。
2. 新课内容(1)雨的基本特征教师讲解雨的基本特征,如雨滴的形状、颜色、下落方式等。
同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表现雨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了解如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雨。
(2)绘画技巧教师讲解并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技巧表现雨。
例如,如何用线条表现雨滴的形状和下落方式,如何用色彩表现雨的氛围等。
(3)雨景作品的创作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创作出富有创意的雨景作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思路,如雨中的街道、雨中的植物等。
3.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雨景作品的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作品。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欣赏、评价作品,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雨的基本特征和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天气下的雨景,如春雨、夏雨、秋雨等,以及不同场景下的雨景,如城市雨景、乡村雨景等。
《下雨了》美术活动教案

《下雨了》美术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美术》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美”,详细内容为“下雨了”一节。
通过描绘下雨的场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雨的绘画技巧,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下雨场景的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发现生活中的美。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下雨场景中的细节,如雨滴、雨雾、地面反光等。
2. 教学重点:下雨场景的绘画技巧,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画纸、画笔、颜料、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下雨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下雨的场景。
学生分享自己对下雨天的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下雨场景的绘画技巧,如雨滴的形状、雨雾的处理、地面反光的表现等。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一幅下雨场景的作品,分析绘画技巧和步骤。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了解创作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技巧,进行随堂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创作实践(3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技巧,独立创作一幅下雨场景的作品。
教师提供实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6.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下雨场景绘画技巧雨滴:形状、大小、方向雨雾:颜色、浓淡、层次地面反光:颜色、形状、表现2. 创作步骤构思起稿填色深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下雨了”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答案示例:描述:画面中有行人、树木、建筑等元素,表现出下雨的场景。
技巧:运用雨滴、雨雾、地面反光等绘画技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2024年《下雨了》美术教案(精选

2024年《下雨了》美术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三册第4课《下雨了》,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雨的成因,学会表现下雨的情景,培养观察能力与绘画技巧。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观察雨的成因、下雨的场景描绘、色彩搭配及氛围渲染。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雨的成因,认识下雨的情景,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
2. 学会运用线条、色彩描绘下雨的场景,提高绘画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观察雨的情景,学会运用线条、色彩表现下雨的氛围。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绘画技巧,将观察到的下雨场景生动地表现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绘画示范视频、雨伞、雨衣等。
学具:水彩画纸、水彩颜料、画笔、调色盘、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展示下雨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雨的印象。
2. 范例讲解(10分钟)(1)展示教材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下雨场景的表现方法。
(2)播放绘画示范视频,讲解线条、色彩运用技巧。
3. 实践操作(20分钟)(1)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表现下雨的情景。
4. 课堂展示(5分钟)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下雨了》2. 教学重点:下雨场景描绘、色彩搭配及氛围渲染3. 教学难点:绘画技巧的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下雨了”为主题,创作一幅描绘下雨场景的美术作品。
2. 答案要求: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合理,表现下雨的氛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天气现象,进行创作练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对雨的成因的理解:学生在学习描绘下雨场景之前,需要先了解雨的成因。
这有助于他们在绘画时更好地表现雨的气氛。
下雨了(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

教案标题:《下雨了》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雨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雨天的场景。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雨天的特点及场景描绘2. 线条、色彩的表现方法3. 创作一幅下雨天的画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雨天的特点,运用线条、色彩表现雨天的场景。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美术元素描绘雨天的氛围。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雨天的特点、美术表现方法。
2. 示范法:演示如何描绘雨天的场景。
3. 范例法: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分析。
4. 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下雨天的画作。
五、教学准备:1. 教具:PPT、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雨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雨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讲解雨天的特点,如雨滴的形状、雨中的景物等,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3. 技法讲解(10分钟)讲解如何运用线条、色彩表现雨天的场景,如雨滴的线条、雨中的颜色等。
4. 示范(10分钟)演示如何描绘雨天的场景,边示范边讲解。
5. 范例欣赏(5分钟)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分析,提取其中的美术元素。
6. 学生练习(15分钟)学生动手实践,创作下雨天的画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7.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师评,总结优点与不足。
8.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雨天描绘的要点。
七、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以《下雨了》为主题,创作一幅画作,下周上课时带来展示。
2. 家长协助孩子观察雨天的特点,提供创作灵感。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和作品,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人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6.下雨了教案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雨天的基本知识和平衡构图的原则;示范法用于向学生展示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雨天景象;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则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想法,并通过实践来探索如何更好地表现雨天。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绘画技巧,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下雨了》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下雨了》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如何表现雨天景象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雨天的观察与描述:通过观察雨天的景象,学生要学会用准确的词汇来描述雨天的特点,如雨滴的大小、形状、颜色等。
2. 雨天的表现方法:学生要学会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雨天的景象,包括雨滴、雨伞、雨衣等元素。同时,要能够把握雨天的光影效果,营造雨天的氛围。
人美版 美术二年级上册 6.下雨了 教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人美版 美术二年级上册 6.下雨了 教案》是人美版美术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课的内容。本节课以“下雨了”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创作等环节,了解和掌握雨天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雨天的各种形态,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雨天的景象,提升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下雨了》美术教案(精选

《下雨了》美术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课《下雨了》。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描绘出下雨的场景,运用不同的绘画技法,表现出雨中世界的美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描绘下雨场景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通过绘画实践,使学生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元素表现雨中的景物,提高他们的绘画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激发他们创作美术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描绘下雨场景的绘画技法,表现雨中的景物。
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元素,使画面富有层次感和生动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绘画工具、范画。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水彩笔、水粉等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描绘下雨场景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雨中的美丽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0分钟)(1)教师讲解教材中的绘画技法,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雨中的景物特点,如雨滴的形状、地面的反光等。
3. 实践环节(15分钟)(1)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行构思画面,进行绘画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下雨了》2. 绘画技法:(1)线条的运用(2)色彩的搭配3. 创作提示:(1)观察雨中的景物特点(2)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创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下雨了”为主题,创作一幅描绘雨中景物的美术作品。
2. 答案:(1)作品要求: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合理,画面富有层次感和生动性。
(2)评分标准:创意(30%)、技法(40%)、画面效果(3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下雨了》美术活动教案

《下雨了》美术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下雨了》。
本课详细内容为:通过观察和回忆,描绘出下雨的场景,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手法表现雨中景象,感受下雨天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雨的绘画表现方法,培养他们的绘画技能。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绘画表现下雨天的氛围和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雨的绘画技巧,学会观察和表现生活中的雨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范例作品。
学生准备:画纸、水彩颜料、画笔、调色盘、毛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下雨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下雨天的景象,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0分钟)讲解下雨天的绘画技巧,分析雨的形态、色彩和氛围表现方法,让学生对雨的绘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实践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学生作品进行讲解,分析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指导学生如何改进。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方法,现场完成一幅下雨天的画作。
6. 展示评价(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学会观察和表现大自然的美。
六、板书设计1. 雨的绘画技巧2. 雨的形态、色彩和氛围表现3. 学生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幅描绘下雨天的画作。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绘画技能和观察生活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在氛围表现方面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关注下雨天的景象,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手法表现雨中的美好瞬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绘画表现下雨天的氛围和情感。
2.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二年级美术《下雨了》教案
教学目标:感受大自然带来的神奇的天气现象。
了解有关“雨的形成”的科普知识,以及“雨与人类”“雨与地球”“雨与生态环境”之间息息相关的联系。
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气氛中掌握用不同长短、粗细、疏密的线条来表现不同的雨的方法,并表达出自己对下雨的心理感受。
教学重点:带领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去感受雨,并用画面表现出对下雨的心理感受。
教学难点:用不同长短、粗细、疏密的线条以及形状和色彩来表现不同种类的雨的技能方法
教学用具:不同雨声的音效录音、《小雨沙沙》歌曲
学习用具:彩笔或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师:(播放雨声的音效录音)猜一猜,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生:下雨的声音。
三、讲授新课
1、下雨的原因师:有谁知道天上为什么会下雨?能给大家讲一讲吗?生:传说中是因为东海龙王在天上打了一个喷嚏,所以地上就下起了雨;是因为地上的水被太阳蒸发到天上,变成了云,云越积越厚,小水珠也越变越重,在天上站不住了落下来,
就形成了雨;……
2、雨的用途师:谁能来说说下雨的作用?生:可以灌溉庄稼;可以净化空气;可以给地球洗澡;雨后有彩虹;有时候也会带来可怕的洪水;……
3、雨带来的变化师:下雨的时候,周围会有什么不一样?人们的衣着会有什么变化?街道上有什么不一样?小动物、昆虫们在干什么?雨天的色彩是怎样的?……?生:人们会穿雨衣、穿雨鞋、打雨伞;街道上到处都是水;小动物们都躲在自己的窝里不出来;下雨天光线比较暗,室内要开灯;下雨天天空是灰色的;……
4、雨的不同种类师:雨也有不同的性格脾气,时而温柔、时而暴躁、时而顽皮、时而阴郁,你知道不同性格脾气的雨它们都叫什么名字? 生:大雨、中雨、小雨、雷阵雨、太阳雨、毛毛雨、雨加雪、梅雨、酸雨…… 师:用你的声音模仿一下不同的雨声?生:沙沙、沙沙——哗哗、哗哗——滴答、滴答——哗啦、哗啦——
5、欣赏《小雨沙沙》的歌曲,跟唱,做动作。
6、拿着自己的雨伞到室外去,直接观察一下下雨的情景。
(此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删减,或有意识的选择下小雨的天气上此课)教师引导学生:看,树叶被雨水洗得多么干净;听,雨滴的声音多么动听;闻,雨中的空气多么清新;触,小雨打在
手背上的感觉多么冰凉。
7、回教室交流感受。
小组讨论,说说在室外你都感受到了一些什么?对下雨天你有那些不同的感受?师:喜欢下雨,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不喜欢下雨,又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教师参与到学生小组讨论中去)
小结:(渗透环保观念)从刚才大家的表现中,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
雨,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是自然界水资源循环的一种形式,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使大自然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
四、学生作业你希望画出下雨时的那种情绪或感受?自选绘画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你印象最深的雨中的情景。
五、评价与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