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体质测定标准

合集下载

国民体质测试内容及标准

国民体质测试内容及标准

国民体质测试内容及标准国民体质测试是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一项质量量化的体育健身测试,它不仅是了解我国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的基础,也是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下是国民体质测试的内容及其标准。

1. 体重指数测试:体重指数(BMI)是一个人身体重量和身高的平方之比。

BMI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平方(m2)。

成人BMI标准值为18.5~23.9,超重为24~27.9,肥胖为28以上。

儿童BMI标准值根据年龄和性别不同而有所区别。

2. 心肺功能测试:心肺功能是指人体通过心肺系统把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测试方法为采用跑步机或自行车等有氧运动设备,根据每分钟消耗氧气量来评估心肺功能。

成人达到质量标准的最低要求是每分钟消耗氧气量15.5毫升/千克。

3. 柔韧性测试:柔韧性是指人体关节和肌肉的活动范围。

测试方法为采用“坐位体前屈”,以脚尖作为起始线,向前弯曲上半身,以手指触及距离作为测试数据。

成人男性标准为20~25公分,女性标准为25~30公分。

4. 速度测试:速度是指人体在一定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采用100米跑测试法。

成年男性标准在12秒(含)以内,女性标准为14秒(含)以内。

5. 耐力测试:即身体的持久程度。

采用引体向上测试法和仰卧起坐测试法。

成年男性引体向上标准为8个或以上,仰卧起坐标准为30个或以上;女性标准分别为2个以上和25个以上。

6. 力量测试:力量是指人体肌肉对负重物的载荷能力。

采用握力、立定跳远、铃铛举高等测试。

成年男性握力标准为50公斤以上,立定跳远标准为220公分以上,铃铛举重标准为40公斤以上;女性标准分别为30公斤以上、175公分以上和15公斤以上。

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增强,国民体质测试已经成为我国人们关注健康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帮助人们认识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也能够激励人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健康生活。

国民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国民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国民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从生理健康方面来看,国民体质健康测试标准通常包括身高、
体重、体质指数(BMI)、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
反映一个人的肥胖状况、心血管健康状况、糖尿病风险等重要信息。

在心理健康方面,国民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可能包括抑郁症筛查、焦虑症筛查、心理健康素养等方面的评估,以全面了解国民的心理
健康水平。

此外,国民体质健康测试标准还可能包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运动情况等方面的评估,以便全面了解国民的健康状况。

在国际上,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一些国际通用的健康测
试标准,以便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健康水平的比较和交流。

这些标准
可以帮助各国更好地了解自己国民的健康状况,制定相关政策和干
预措施,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总的来说,国民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是一个多方面、综合性的评
估体系,它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全面地了解国民的健康状况,为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是指根据国民身体素质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制定的一套科学的、客观的、可操作的测定指标和方法。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制定对于评价国民的身体健康状况、指导身体锻炼和促进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制定应该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实用性、先进性和适应性的原则,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首先,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应该具有科学性。

科学性是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首要原则,测定指标和方法应该基于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反映出国民身体素质的内在特点和发展规律。

科学性要求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国民的年龄、性别、地域差异等因素,确保测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其次,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应该具有客观性。

客观性是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核心要求,测定指标和方法应该客观、公正地反映出国民的身体素质水平,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

客观性要求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制定应该遵循科学的测定原则和方法,确保测定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再次,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应该具有实用性。

实用性是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基本要求,测定指标和方法应该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便于实施和推广。

实用性要求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国民的生活习惯和实际情况,确保测定结果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最后,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应该具有先进性和适应性。

先进性是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追求目标,测定指标和方法应该具有前沿性和指导性,促进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

适应性是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重要特点,测定指标和方法应该适应国民的身体素质发展需要,确保测定结果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总之,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制定应该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实用性、先进性和适应性的原则,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促进国民的身体素质的提高。

希望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制定能够得到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重视和支持,为国民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国民体质测定新标准

国民体质测定新标准

国民体质测定新标准是《国民体质测定标准(2023年修订版)》,这是自2003年以
来,我国首次修订《国民体质测定标准》。

新标准在覆盖人群、项目设置、标准制定、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调整与完善,充分体现了科学性、精准性和实用性等特点,使体质评价更全面客观,结果更准确可靠,对促进国民健康将发挥更积极的引领作用。

新标准的具体变化包括:心肺耐力、体脂率等指标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预警意义,这些调整和完善有利于推动体卫融合,发挥体质测定在健康促进、疾病防治中
的作用;老年人体质测定的年龄上限由69岁延至79岁,可以使更多的老年人参与测试,了解自己的体质状况并科学开展健身活动;评分标准改为百分制,60分设为及格线,更易于被广大群众理解。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请以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是对国民体质进行科学评估的指导性标准,是国家体育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制定,旨在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提高国民整体健康水平,推动国家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国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地域差异等因素,以科学的方法和标准来评价国民的身体素质,为国家体育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中,通常包括身体素质、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柔韧性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测定,需要借助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手段,如体能测试仪器、心肺功能测试设备等,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客观准确性。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制定,还需要参考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标准,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同时,还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标准,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的变化。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实施,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动体育健康事业的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提高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水平,鼓励人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学校应加强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兴趣。

社会组织应组织各类体育健身活动,引导人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推行,将有助于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水平,增强人民的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推动国家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国民的身体健康、提高整体素质水平、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级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为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推行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全民健身成为国家的时尚,让健康成为人民的追求。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2023年)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2023年)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2023年)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是评定国民身体素质状况的一项重要标准,也是国家体育政策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2023年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国民身体素质的提升、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制定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对未来国民体质测定工作进行展望。

一、制定背景国民体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体质问题日益凸显。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和学校频频曝出国民体质下降的消息,如肥胖率、近视率、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等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因此,制定新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对于改善国民体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主要内容1.体质测定项目的调整根据国民体质的变化,新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取消了一些不适合当前国民健身水平的测试项目,增加了一些能够更全面反映国民身体素质的项目。

比如,在原有的体育锻炼能力测试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柔韧性测试、心肺功能测试等项目,以更加客观地评价国民的运动能力。

2.体质测定指标的更新新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对身体素质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更新,更科学地反映了国民的身体素质。

比如,原有的体重指标进行了调整,考虑到了不同年龄段、不同体型的人群,制定了更合理的标准。

同时,增加了对心血管功能、肌肉力量等方面的测试指标,使国民体质测定更加全面。

3.体质测定结果的分类及分析新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开展了对测定结果的分类和分析工作,将测试结果按照不同的指标进行分类,为制定针对性的健身计划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

同时,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国民的身体素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意义1.促进国民身体素质的提升新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更加科学、客观地评价国民的身体素质,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测试与分析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测试与分析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测试与分析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是根据人们的身体状况和健康水平而制定的一套指标和标准,用于评估人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

这些指标和标准反映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并有助于发现体质不良和潜在的健康问题。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肺活量、柔韧性、握力、平衡能力、心肺耐力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量和评估,可以全面了解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态。

首先是身高和体重。

身高和体重是评估一个人体格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

身高体重指数(BMI)是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得出的数值,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身材是否匀称和健康。

通常来说,BMI数值在18.5到23.9之间被认为是正常的,超过或低于这个范围就可能存在健康问题。

其次是肺活量。

肺活量是衡量一个人呼吸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估身体耐力和健康程度的重要依据。

通过测量肺活量可以了解一个人呼吸系统的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

柔韧性是一个人关节和肌肉的灵活性和伸展性的表现。

柔韧性测试常用的方式有坐位体前屈、身体的扭转和伸展等。

良好的柔韧性可以提高人体的协调性和运动能力,并减少运动损伤的可能性。

握力是评估一个人肌肉力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测试手部握力可以了解一个人的肌肉力量状况,进而判断身体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的活动能力。

平衡能力是评估一个人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功能的一个指标。

平衡能力测试常用的方式有单脚站立、闭眼单脚站立、跟脚走等。

良好的平衡能力可以提高人体的运动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心肺耐力是通过评估一个人在运动和长时间体力劳动中耐受力的指标。

心肺耐力测试常用的方式有静息心率测量、体力劳动耐受力测试和跑步机等。

良好的心肺耐力水平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和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

通过以上的测试与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态,并找出体质不良和潜在的健康问题。

在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提供相应的健康建议和干预措施,帮助人们改善体质、保持健康。

这对个人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民体质监测评分标准

国民体质监测评分标准

国民体质监测评分标准
国民体质监测评分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身体形态:包括身高、体重等指标,用以评价身体发育水平和
营养状况。

2.身体机能:通过台阶实验、肺活量等测试项目,了解受试者的
心肺功能和有氧运动能力。

3.身体素质:包括握力、俯卧撑、纵跳、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
时、闭眼单脚站立等项目,用以评价力量、耐力、柔韧性、协
调性等方面的素质。

根据受试者的各项指标,综合评级标准通常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综合评级的分数范围通常在30~33分之间为优秀,30~33分(不含)为良好,23~29分为合格,2分以下为不合格。

此外,国民体质监测评分标准还包括对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具体要求和评价标准。

例如,深圳市对国家《标准》的综合评级方法做了深入研究和科学计算,采用了加权的办法,对体质好坏影响大的指标“权重”大,得分就多、影响较小的指标“权重”就小,得分也少。

如成年20~39岁组反映心脏功能的台阶指数达到5等优秀可得16分,而闭眼单足站立达到5等优秀只得9分。

各单项得分之和80~100分为总评“优秀”,70~79分以上为总评“良好”,60~69分以上为总评“合格”,59分以下为“未合格”。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评分标准和评级方法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测试机构和地区有所差异。

因此,在进行国民体质监测时,应遵循当地的具体标准和规定进行测试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印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施行办法》的通知体群字〔2003〕6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教育厅(教委)、民委、民政厅(局)、劳动局、农业厅(局)、卫生厅(局)、工商局、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现将《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施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在国民体质测定工作中遵照执行。

体育总局教育部国家民委民政部劳动保障部农业部卫生部工商总局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妇联二○○三年七月四日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施行办法第一条为推动和规范《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施行工作,指导国民科学健身,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标准》适用于3至69周岁国民个体的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测试与评定,按年龄分为幼儿、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4个部分,其中青少年标准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第三条施行《标准》坚持科学、规范、安全、便民的原则。

第四条提倡国民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定期按照《标准》进行体质测定。

健康状况不适合参加体质测定的可不进行体质测定。

第五条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标准》施行工作。

地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施行工作。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施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

国务院卫生、民政、劳动保障、农业、民族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施行《标准》工作。

第六条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应当将施行《标准》与开展国民体质监测结合进行;扶持建立体质测定站;培训体质测定人员;划拨用于施行《标准》的专项经费;收集并统计分析施行《标准》的信息资料。

第七条各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应当将施行《标准》作为工作职责。

体育教学、科研等单位应当做好施行《标准》的科研、培训和指导工作。

第八条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将施行《标准》作为社区建设的内容,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和有条件的社区应当建立体质测定站,发挥居民委员会等社区基层组织的作用,为居民提供体质测定服务。

第九条县、乡镇应当将施行《标准》作为农村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结合,创造条件建立体质测定站,为农民提供体质测定服务。

第十条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应当有组织、有制度地开展体质测定工作。

第十一条体质测定站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有培训合格的体质测定人员;(二)有符合体质测试项目要求的器材和场地;(三)有对伤害事故及时救护的条件;(四)有测试数据处理及健身指导的设备和人员。

第十二条开展体质测定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操作,为受试者提供测定结果并给予科学健身指导;保存测定数据和资料;对受试者的测定结果保密。

第十三条从事营利性体质测定服务的,应当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并接受其指导、监督和管理。

第十四条对体质有特殊要求的部门和单位可将《标准》作为招生、招工、保险等体质考核的参考依据。

第十五条各级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当对在《标准》施行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第十六条《标准》由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其中青少年部分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

第十七条有关部门和地方可参照《标准》制定适用于特定人群或地区的体质测定标准。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2003年7月4日起施行。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成年人部分)第一部分适用对象的分组与测试指标一、适用对象的分组1、分组和年龄范围《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成年人部分)的适用对象为20~59周年的中国成年人,按年龄、性别分且,每5岁为一组。

男女共计16个组别。

2、年龄计算方法测试时已过当年生日者:年龄=测试年-出生年测试时未过当年生日者:年龄=测试年-出生年-1二、测试指标测试指标包括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三类(表1)。

表1 测试指标类别测试指标20-39岁40-59岁形态身高体重身高体重机能肺活量台阶试验肺活量台阶试验素质握力俯卧撑(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纵跳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闭眼单脚站立握力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闭眼单脚站立第二部分测试方法受试者测试前应保持安静状态,不要从事剧烈体力活动,着运动服和运动鞋参加测试。

一、形态指标1、身高反映人体骨骼纵向生长水平。

使用身高计测试,精度为0.1厘米。

测试时,受试者赤脚、呈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躯干挺直,上肢自然下垂,脚跟并拢,脚尖分开约60度),脚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与身高计的立柱接触,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最低点呈水平(图1)。

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1位。

2、体重反映人体发育程度和营养状况。

使用体重秤测试,精度为0.1千克。

测试时,受试者自然站在体重秤中央,站稳后,读取数据(图2)。

记录以千克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1位。

注意事项:测试时,受试者尽量减少着装;上、下体重秤时,动作要轻缓。

二、机能指标1、肺活量反映人体肺的容积和扩张能力。

使用肺治量计测试。

电子式肺活量计精度为1毫升,翻转式肺活量计精度为20毫升,桶式肺活量计数度为50毫升。

测试时,受试者深吸气至不能再吸气,然后将嘴对准肺活量计口嘴做深呼气,直至呼尽为止(图3)。

测试两次,取最大值,记录以毫升为单位。

注意事项:呼气不可过猛,防止漏气;不得二次呼气;肺活量计口嘴应严格消毒。

2、台阶试验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

使用台阶(男子台高30厘米,女子台高25厘米)、秒表和节拍器(频率为120次/分)或台阶试验仪测试。

测试时,受试者直立站在台阶前方(图4-①),按照节拍器发出的提示声做上下台阶运动。

当节拍器发出第一声时,一只脚踏上台阶(图4-2②),第二声时,另一只脚踏上台阶,双腿伸直(图4-③),第三声时,先踏上台阶的脚下台阶(图4-④),第四声时,另一只脚下台阶(图4-⑤),连续重复3分钟后,受试者立刻静坐在椅子上,记录运动停止后1分到1分半钟、2分到2分半钟、3分到3分半钟的三次脉搏数。

如果受试者3次不能按照节拍器发出的节奏完成上下台阶或不能坚持运动,应立即停止运动,记录运动持续时间,并以同样方法记录三次脉搏数,然后,以下面公式计算台阶指数。

运动持续时间(S)台阶指数= -------------------- ×100(3次测量脉博数之和)注意事项: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得进行此项测试。

三、素质指标1、握力反映人体前臂和手部肌肉力量。

使用握力计测试。

测试时,受试者转动握力计的握距调节钮,调至适宜握距,然后用有力手持握力计,身体直立,两脚自然分开(同肩宽),两臂自然下垂,开始测试时,用最大力紧握上下两个握柄(图5)。

测试两次,取最大值,记录以千克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注意事项:用力时,禁止摆臂、下蹲或将握力计接触身体;如果受试者分不出有力手,双手各测试两次。

2、1分钟仰卧起坐反映人体腰腹部肌肉的力量及持续工作能力。

使用垫子和秒表测试。

测试时,受试者仰卧于水平放置的垫子上,双腿稍分开,屈膝呈90度,双手手指交叉抱于脑后,由同伴压住双脚以固定下肢。

测试者发出"开始"口令的同时开表计时,受试者快速起坐,双肘触及或超过双膝,然后还原为仰卧,双肩胛触垫为完成1次(图6)。

记录1分钟完成次数。

注意事项:测试时,如果受试者借用肘部撑垫的力量完成起坐及双肘未触及或超过双膝,该次不计数;计数人员要随时向受试者报告完成的次数。

3、俯卧撑反映人体上肢、肩背部肌肉力量及持续工作能力。

使用垫子测试。

测试时,受试者双手撑地,手指向前,双手间距与肩同宽,身体挺直,屈臂使身体平直下降至肩与肘处于同一水平面,然后将身体平直撑起,恢复至开始姿势为完成1次(图7)。

记录次数。

注意事项:测试时,如果身体未保持平直或身体未降至肩与肘处于同一水平面,该次不计数。

4、纵跳反映人体爆发力。

使用以人体滞空时间计算高度式电子纵跳仪测试。

测试时,受试者站在纵跳仪踏板上,尽力垂直向上跳起(图8)。

测试两次,取最大值,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注意事项:起跳时,双脚不能移动或有垫步动作。

落地时,禁止有意收腹屈膝。

5、坐位体前屈反映人体柔韧性。

使用坐位体前屈测试仪测试。

测试时,受试者坐在垫上,双腿伸直,脚跟并扰,脚尖自然分开,全脚掌蹬在测试仪平板上;然后掌心向下,双臂并扰平伸,上体前屈,用双手中指指尖推动游标平滑前移,直至不能移动为止(图9)。

测试两次,取最大值,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注意事项:测试前,受试者应做准备活动,以防肌肉拉伤;测试时,膝关节不得屈曲,不得有突然前振的动作;记录时,正确填写正负号。

6、选择反应时反映人体神经与肌肉系统的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使用反应时测试仪测试。

测试时,受试者中指按住"启动键",等待信号发出,当任意信号键发出信号时(声、光同时发出),以最快速度去按该键;信号消失后,中指再次按住"启动键",等待下一个信号发出,共有5次信号。

受试者完成第五次信号应答后,所有信号键都会同时发出光和声,表示测试结束(图10)。

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记录以秒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注意事项:测试时,受试者不得用力拍击信号键。

7、闭眼单脚站立反映人体平衡能力。

使用秒表测试。

测试时,受试者自然站立,闭眼,当听到"开始"口令后,抬起任意一只脚,同时测试员开表计时。

当受试者支撑脚移动或抬起脚着地时,测试员停表(图11)。

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记录以秒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小数点后第二位数按"非零进一"的原则进位,如10.11秒记录为10.2秒。

注意事项:测试时,注意安全保护。

第三部分评定标准一、评定方法与标准采用单项评分和综合评级进行评定。

单项评分包括身高标准体重评分(表3-10)和其他单项指标评分(表11-18),采用5分制。

综合评级是根据受试者各单项得分之和确定,共分四个等级:一级(优秀)、二级(良好)、三级(合格)、四级(不合格)。

任意一项指标无分者,不进行综合评级(表2)。

表2 综合评级标准等级得分20-39岁40-59岁一级(优秀)>30分>26分二级(良好)30-33分24-26分三级(合格)23-29分18-23分四级(不合格)<23分<18分表320-29岁成年人身高标准体重评分表(男)表420-29岁成年人身高标准体重评分表(女)表530-39岁成年人身高标准体重评分表(男)表630-39岁成年人身高标准体重评分表(女)表740-49岁成年人身高标准体重评分表(男)表840-49岁成年人身高标准体重评分表(女)表950-59岁成年人身高标准体重评分表(男)表1050-59岁成年人身高标准体重评分表(女)表1120-24岁成年人其他单项指标评分表表1225-29岁成年人其他单项指标评分表表1330-34岁成年人其他单项指标评分表表1435-39岁成年人其他单项指标评分表表1540-44岁成年人其他单项指标评分表表1645-49岁成年人其他单项指标评分表表1750-54岁成年人其他单项指标评分表表1855-59岁成年人其他单项指标评分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第一部分适用对象的分组与测试指标一、适用对象的分组1.分组和年龄范围《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的适用对象为3-6周岁的中国幼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