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结不了婚,是我选择了不结婚
不结婚走心文案简短图片

图片设计:画面中央,一只展翅高飞的鸟儿,背景是一片广阔的天空,云卷云舒。
鸟儿的翅膀上写着“不婚”,下方是一行小字:“自由,不是生活的终点,而是生活的起点。
”文案: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关于婚姻的讨论从未停止。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归宿,是人生的一道必经之路;也有人说,婚姻是束缚,是自由的天敌。
而我,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不结婚。
不结婚,不是对爱情的否定,也不是对家庭的轻视,而是一种对自我生活方式的坚定选择。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我们拥有太多的选择,而婚姻,只是其中之一。
一、自由的翅膀不结婚,意味着我可以在人生的舞台上自由翱翔。
无需为了家庭责任而束缚自己,无需在一段关系中迷失自我。
我可以选择去追求我热爱的事业,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去体验生活的种种可能。
我可以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下,独自漫步在林间小道,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我可以在夜晚的星空下,与朋友们畅谈人生,享受友谊的温暖与真挚。
二、独立的精神不结婚,让我拥有了独立的精神。
我不再依赖于他人,而是学会了自己承担责任。
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时,我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勇敢地去面对,去克服。
我明白,独立并不意味着孤独,而是一种内心的强大。
它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地走下去,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不被世俗的眼光所束缚。
三、情感的深度不结婚,并不意味着我不懂得爱情。
相反,我认为,不结婚的人更能懂得如何去爱。
我们不会因为婚姻的压力而忽视对方的感受,不会因为家庭的琐事而忽略彼此的陪伴。
在爱情的世界里,我们更加珍惜每一个相处的时刻,更加懂得如何去呵护对方。
我们相信,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但却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生命的意义不结婚,让我更加深刻地思考生命的意义。
我不再将婚姻视为人生的唯一目标,而是将追求内心的满足和成长作为生命的方向。
我明白,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我们如何去体验生活,如何去感悟生命的真谛。
在追求自我价值的道路上,我愿意付出一切,去追寻那个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对不起,是我选择了放弃_爱情故事

对不起,是我选择了放弃她这辈子最想嫁的人,一直是你。
她曾经无数次幻想过你向她求婚的场景。
在一个白雾蒙蒙的早晨,一根拴着她无名指的白色毛线牵引着她,走到窗口,睡眼惺忪的她,看见你站在对面的楼顶上,手捧玫瑰,单膝下跪。
阳光刺得你睁不开眼,就在这时,戒指顺着毛线,唰地滑进了她的手指。
她一下子就哭了。
她幻想各种各样的求婚方式。
浪漫的,惊悚的,不可思议的,让人流泪的,太多太多,她会把每一个都告诉你,暗示你,不用再动脑筋去想多余的问题。
因为其中任何一种方式,都符合她的心意。
只要你肯问,她都会说我愿意。
可惜,8年了,上百种方式,你一种都没用。
她曾在无数的节日里幻想,期待,等你给她惊喜。
可你说,结婚不过是为了那一纸契约,没什么比俩人相爱更重要。
她真的不要什么钻戒。
她只是需要你给一个承诺,一个愿意娶她,一个愿意用后半生给她幸福的承诺。
没有钻戒,用可乐罐的拉环都可以。
她同样会说我愿意。
8年,放在谁的人生里都是一段漫长的时光。
8年中,你们经历了分分合合,吵吵闹闹,你们从欣赏彼此的优点,慢慢变成习惯对方的缺点。
握着她的左手,你觉得像是握着自己的右手一样亲切。
你们不再是单纯的爱情,更多时候,你们拥有的,可能是亲情。
你们成为了彼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她还是希望你娶她,只是这个愿望,已经没了当初的激情。
也许你说得对,结婚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更好地相爱,而俩人是否能更好相爱,根本不是一本结婚证可以解决的。
如果一本结婚证真的可以解决所有婚姻将要面对的问题,那干吗还要设立离婚证的办理窗口?是要忠于制度和现实,花几块钱走个形式,买个本子让彼此安心,还是忠于内心和爱情,把所有的自由和信任都交给往后的岁月?她曾因为结婚的问题,和你闹过分手。
是的,8年了,她把最好的青春都献给了你。
如今,她问你要的,不过是一个名分。
她离不开你。
提出分手之后,安静了几天,她还是决定回来找你。
你醒来看不见她的那个清晨,和平日并无两样。
她总是那么冒冒失失,大清早不见人,等你猛然转身,兴许她就提着豆浆油条在你背后坏笑。
为什么有些人会选择不结婚?

为什么有些人会选择不结婚?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逐渐选择不结婚,他们宁愿享受自由的单身生活,也不愿面对婚姻中可能的压力和困难。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选择不结婚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心理、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分析这一现象。
1. 追求自由与独立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价值和自由,他们认为婚姻会限制自己的自由,让自己不能追逐自己的兴趣爱好,无法自由地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不结婚成为了他们追求自由的一个有效方式。
2. 婚姻成本过高婚姻不仅需要付出时间、金钱和精力,而且还可能面临情感上的风险和压力。
尤其是在经济压力大、房价高的现代社会,很多年轻人无法承受这种压力,选择了不结婚。
3. 独立性格特质一些人天生性格独立,不愿意依赖别人生活,他们喜欢享受独处的快乐,习惯自己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需要寻求他人帮助。
这些人通常不太适合婚姻生活。
4. 对婚姻生活不信任很多人通过自己身边的例子或者媒体报道了解到某些婚姻中的矛盾、危机和失败,从而对婚姻生活产生了难以消除的疑虑和不信任感。
他们认为婚姻只是人生之中的一种选择,结婚并不是必然的人生经历。
5. 社会文化的影响在某些文化背景下,不结婚并不被视为一种不寻常的选择。
例如在一些西方国家,单身生活甚至被视为时髦的生活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人选择不结婚,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走时尚潮流的表现。
在总的来说,不结婚成为了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不结婚的人们都是在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做出选择,他们权衡了婚姻带来的成本和好处,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寻找自己的生活平衡点。
不愿结婚的沙雕文案短句

不愿结婚的沙雕文案短句引言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结婚。
尽管婚姻被视为社会的一种常态,但也有一部分人对于结婚持有不同的态度。
他们认为结婚会带来很多束缚和责任,因此宁愿选择单身生活。
这些人常常通过沙雕文案短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态度。
本文将介绍一些不愿结婚的沙雕文案短句,并解读其背后的含义。
1.1 概述沙雕文案短句是一种幽默风格的文案,通过夸张、离奇或荒谬的表达方式,传递出特定的情感和态度。
在不愿结婚的人群中,这些沙雕文案短句被广泛应用,用来表达他们对结婚的反感和拒绝。
不愿结婚的沙雕文案短句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不愿结婚的沙雕文案短句:1.“结婚就是将自己的幸福交给一个人,然后两个人一起去追求中国梦。
”2.“我不会结婚,因为我已经有了个全公司的家庭。
”3.“结婚是一辈子的事,我宁愿用这辈子锻炼成一个健身达人。
”4.“结婚是将两个人的秘密变成家族的秘密。
”5.“结婚就像是把两个人投入到一个回家游戏中,一方一次或一天只能说p一次。
”6.“我不愿结婚,因为我害怕连我自己都不认识的人会变成我最亲近的人。
”7.“结婚是一个女人一生最大的挑战,除非她参加过中国好声音。
”8.“结婚是一场艰巨的任务,谁说不结婚就是懦夫?”9.“结婚是一门艺术,就像我艺术成就差,我也不想结婚。
”10.“我不结婚,因为我害怕有一天我会发现自己嫁给一个渣男。
”11.“结婚是把两个人的性格完全颠覆,我宁愿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人生。
”解读与思考这些不愿结婚的沙雕文案短句背后反映了一些人对于结婚的疑虑和抵触情绪。
他们可能担心婚姻会给自己带来的束缚和责任,认为结婚会剥夺他们自由和独立的生活方式。
另外,这些文案短句中的幽默和夸张也表达了人们对于结婚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担忧,希望通过幽默的方式来缓解紧张和不安感。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沙雕文案短句只是一种娱乐性的表达方式,并不代表所有人对于结婚都持有这样的态度。
每个人对于结婚的想法都不尽相同,这些文案短句只是其中的一种个别声音。
不结婚文案祝福语

不结婚文案祝福语1.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愿你在自由的选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祝福你一切安好。
2. 不结婚并不代表孤独,而是选择了一种更自由、更独立的生活方式。
愿你的生活充满阳光和快乐,永远保持独立自由的精神。
3. 没有结婚的束缚,你可以随心所欲地追寻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愿你的生活充满激情和活力,不留遗憾,不畏将来。
4. 选择不结婚,是对自己的一种勇敢和坚定。
愿你在自由中找到快乐,在独立中找到力量,永远保持独立自由的品格。
5. 不结婚并不意味着孤独,而是选择了更加自由、更加多彩的生活。
愿你的生活中充满美好,充满阳光,充满快乐。
6. 选择不结婚,是对自己生活方式的一种勇敢和坚定。
愿你在自由的选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永远保持独立自由的品格。
7. 不结婚并不代表孤独,而是选择了一种更自由、更独立的生活方式。
愿你的生活充满阳光和快乐,永远保持独立自由的精神。
8.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愿你在自由的选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祝福你一切安好。
9. 不结婚并不意味着孤独,而是选择了更加自由、更加多彩的生活。
愿你的生活中充满美好,充满阳光,充满快乐。
10. 选择不结婚,是对自己的一种勇敢和坚定。
愿你在自由中找到快乐,在独立中找到力量,永远保持独立自由的品格。
11. 不结婚并不代表孤独,而是选择了一种更自由、更独立的生活方式。
愿你的生活充满阳光和快乐,永远保持独立自由的精神。
12.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愿你在自由的选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祝福你一切安好。
13. 选择不结婚,是对自己生活方式的一种勇敢和坚定。
愿你在自由的选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永远保持独立自由的品格。
14. 不结婚并不意味着孤独,而是选择了更加自由、更加多彩的生活。
愿你的生活中充满美好,充满阳光,充满快乐。
15. 选择不结婚,是对自己的一种勇敢和坚定。
愿你在自由中找到快乐,在独立中找到力量,永远保持独立自由的品格。
关于不婚主义文案

关于不婚主义文案
7. "不婚,用自己的方式定义幸福。" 8. "不婚主义,拥抱独立与自主,追求真正的内心满足。" 9. "不婚,让自己的人生不再受婚姻桎梏。" 10. "不婚主义,为了追求更大的自由和个人价值。"
这些文案旨在传达不婚主义者选择自由、追求个人成长和幸福的态度,鼓励人们尊重个体 选择,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当然,创作文案时需要考虑目 标受众和传达的核心信息,以确保文案的准确性和吸引力。
关于不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义文案
不婚主义是指选择不结婚或不追求传统婚姻模式的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以下是一些关 于不婚主义的文案创意:
1. "选择自由,不婚不误。" 2. "婚姻不是唯一的幸福出口,不婚也可以过得精彩。" 3. "不婚主义,为自己而活,不受传统束缚。" 4. "追求个人成长与自由,选择不婚主义。" 5. "不婚,不是缺少爱,而是选择更广阔的人生道路。" 6. "不婚主义,让爱情不再是唯一的人生目标。"
宣布终身不嫁文案短句

宣布终身不嫁文案短句
1. 在这个世界上,我宣布终身不嫁。
2. 我决定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是束缚在婚姻中。
3. 幸福不一定需要来自婚姻,我选择为自己创造幸福的方式。
4. 我要自由地掌握自己的未来,而不是受制于婚姻的桎梏。
5. 婚姻并不是我追逐的目标,我追求的是独立和自由。
6. 不嫁并不意味着没有爱,我可以在其他形式的关系中找到爱与幸福。
7. 没有婚姻的束缚,我可以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和个人发展。
8. 我相信人生有很多种选择,而婚姻只是其中之一。
9. 我宣布终身不嫁,因为婚姻并不是每个女人的终极目标。
10. 婚姻并不是幸福的唯一途径,我要用自己的方式寻找幸福。
11. 我享受独立和自由的生活,不希望为婚姻所束缚。
12. 终身不嫁是我对自己的一种宣誓,要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13. 婚姻并不是我对幸福的定义,我要勇敢选择不嫁的路。
14. 自由是我追求的目标,婚姻对我来说只是个选项。
15. 不嫁并不代表不相信爱情,只是选择了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16. 婚姻不是我追求的终点,我更在意的是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
17. 我不想将自己限制在传统的婚姻观念中,我要为自己开创更多可能。
18. 我要过上充实而自由的生活,婚姻并不是我的追求。
19. 终身不嫁,我要用自己的方式追求幸福和满足。
20. 我相信个人的力量和独立性,不嫁是对自己的一种承诺。
21. 婚姻并非唯一的途径,我要选择未婚生活的自由。
22. 不嫁并不代表我孤独,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自己。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结婚?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结婚?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结婚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和个人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 社会变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发生了
变化。
传统的婚姻观念和社会压力逐渐减弱,个人选择和自由成为更重要的因素。
2. 经济独立:现在的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事业发展和经济独立。
他们可
能更愿意专注于自己的职业目标,追求个人的财务稳定和自由,而婚姻可能会对这些目标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对婚姻的期望变化:人们对婚姻的期望和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他们可
能更加注重婚姻的质量和精神层面的契合,而不仅仅是传统的社会和经济利益。
4. 婚姻成本增加:婚姻可能需要承担更多的经济和责任压力,包括房屋、子女教育、家庭支出等。
这些成本的增加可能使一些人望而却步。
5. 个人发展:一些人可能更注重个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
他们可能希望
在事业、旅行、兴趣爱好等方面追求个人的发展,而婚姻可能会对这些方面产生限制。
6. 对家庭形式的多样化接受:现在的社会更加包容和接受不同形式的家
庭和伴侣关系,例如长期伴侣、同居伴侣、单亲家庭等。
这种多样化的选择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需要指出的是,每个人的情况和选择都是独特的,不结婚并不一定意味着不幸福或不完整。
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与亲朋好友建立良好的关系。
无论是选择结婚还是不结婚,每个人都应该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是结不了婚,是我选择了不结婚前面的话我是一个身边没有男人陪伴的人,但我有我的朋友、我的家人、我的城市、我的事业——更有我自己。
我并不孤独。
除我之外,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和我一样。
这是美国记者丽贝卡·特雷斯特写下的一段话,来自她关于单身女性议题的纪实作品《我的孤单,我的自我:单身女性的时代》。
在她几十年的记者生涯里,她采访过叱咤职场的女强人,打两份零工的单亲妈妈,敢爱敢恨的女大学生。
尽管她们的肤色、族裔多样,生活环境与教育背景不尽相同,但她们都在为“单身女性”这一身份证明。
单身有错吗?没有啊!那为什么要催我们结婚?单身有错吗?没有啊!那为什么要收我们“单身税”?婚姻状态本就不该是判定女性身份的标志,单身也早应“去妖魔化”了。
今天分享婚姻家庭研究学者钱岳在一席的一篇演讲——“我们为什么结婚”。
在演讲中,钱岳晓之以表格、动之以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女性在婚姻之外已经有了更多机会,婚姻不仅不是女性身份的标志,甚至已经逐渐成为女性自身的一种包袱。
读完今天的文章,多希望能跟每天催婚的父母亲戚们,心平气和地说上一句:不是我结不了婚,而是我选择了不结婚。
▲完整内容点击观看钱岳“一席”演讲我们为什么结婚讲述| 钱岳节选自“一席” (ID:yixiclub)授权转载说到结婚,大家可能最常困惑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结婚?美国社会学家Andrew J. Cherlin曾在他的一篇论文里讨论了这个问题。
基于美国的历史研究来看,美国婚姻意义的变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19世纪50年代以前,美国的婚姻是以制度化婚姻为主。
也就是说人们只有结了婚之后才可以发生性行为,才可以生孩子、养孩子,婚外性行为或者未婚生育都是不被认可的。
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的婚姻逐渐从一种制度化的关系变成了一种陪伴式的关系。
这个时候,人们强调的是夫妻双方不仅要是彼此的恋人,也应该是彼此最好的朋友。
人们对婚姻的这种期待在以前制度化的关系下是不存在的。
近几十年来,这种陪伴式的婚姻在美国也渐渐地失去主导地位。
因为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她们和男性一样在外工作、赚钱养家,这个时候,当人们评估我到底对我的婚姻满不满意的时候,他们更多关注的是自己在婚姻里面有没有成长,他们的想法、感受有没有在婚姻中得以表达。
所以这时候的婚姻就从陪伴式变成了个人化婚姻。
个人化婚姻强调的是人的自我成长。
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发展成一个独立有成就感的自我,而不应该仅仅是为了你的配偶或者家庭牺牲你自己。
1大家真的都结婚了吗?大家被长辈逼婚的时候,如果你反问长辈,为什么要结婚呢?他们不会给你梳理婚姻意义的变化,他们会说,因为大家都结婚了呀。
首先不说别人结不结婚应不应该左右我们的选择,今天就带着大家退一步来想一想,大家真的都结婚了吗?我们看到,在2010年的时候,30到34岁的人里面,在北京有17%的男性和12%的女性处于未婚状态,远远地高于全国平均值。
2为什么这么多高学历的女性不结婚?我其实从二十六七岁就已经开始被各种长辈称为“剩女”,这也激发了我自己研究女性的学历和婚姻之间的关系。
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提高是在全世界都在发生的一个变化,有些西方国家甚至出现了女性的教育程度反超男性的情况。
我这里给大家展示的是美国从1970年到2014年女性在高等学历获得者中的百分比,红色的线表示的是本科学历,黑色的线是硕士,蓝色的线是博士。
我们可以看到,到了2014年的时候,60%的硕士和本科学位是授予给女性;同年,博士学历的获得者中也有超过50%是女性。
所以在美国,高等学历的获得者中女性已经开始超越男性了。
我们知道,在中国,高学历女生的家长都很担心自己的女儿学历太高嫁不出去。
那美国这样男女教育趋势的变化,难道会导致很多高学历的女性结不了婚吗?有意思的是,美国很多的研究都发现,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反而她们结婚的可能性越大。
我2014年发表的一篇论文里面,我看了2000年到2008年中国城市地区初次结婚的情况,发现30岁以上的高学历女性确实比20多岁的高学历女性具有更低的结婚的可能性。
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高学历的男性结婚的时候,更可能与学历低的女性结婚。
但是女性自己的择偶标准并没有随着年龄而出现太大的变化。
结合刚才看到的韩国、日本,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女性的未婚比例非常地高,我们就不禁地要问一个问题了:为什么在东亚社会里面,女性,特别是高学历女性,有这么多人不结婚?人口学家在解释这个问题的时候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作Marriage Package,我把它翻译成“婚姻包袱”。
提出这个概念的论文它主要是用来解释日本的现象,但是我认为它也适用于其他的东亚社会,包括中国。
它主要是说在东亚或者日本的传统家庭里面,结婚并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很多的事情被捆绑在了一起。
一般来说就是结婚、生孩子、养孩子、照顾年迈的父母,这些都是捆绑在一起的。
所以婚姻就成为了一个包裹,甚至是一个包袱。
我们知道,现在女性在婚姻之外已经有了更多的机会了,但是在婚姻之内男性并没有相应地更多地去参与家务劳动或者抚养孩子。
以前如果女性不结婚,可能她们也不会有很大的事业或者经济上的成就,但是现在,对很多亚洲女性而言,她们一旦结婚,可能意味着她们要放弃自己的事业或者机会。
这个时候,很多女性就会觉得婚姻对她们来说失去了吸引力。
由于高学历的女性在这种具有传统的性别分工的婚姻中所获得的回报和效用越来越少,所以她们可能选择推迟或者放弃结婚。
但是在中国城市地区,很多人和媒体用“剩女”这样一个歧视性的语言来描述大龄未婚的高学历女性。
剩女这一称谓忽略了女性选择何时结婚或者与谁结婚的自主意愿,因为这一部分女性很可能不是被剩下的,而是为了抵制中国婚姻中不平等的性别关系而做出的选择。
所以与其歧视性地称呼高学历的女性来贬低她们,与其通过社会压力去逼她们结婚生孩子,我觉得更有意义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地改变社会传统,如何制定完善社会政策,去支持婚姻之外的更多的家庭形式。
3怎么才能减少离婚的风险呢?说了这么多结婚,下面我就来说说离婚。
去年的时候我在上海做采访,采访了一个36岁的单身女性。
她跟我说,她说我爸爸妈妈已经不逼婚了,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我还没结婚呢,我周围的同龄的小伙伴已经离婚了。
她爸爸妈妈就觉得,喔,原来结婚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生活的变数还挺多的。
我是人口学家,所以我还是给大家先看数据。
这个是我从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上找到的数据,红色的线表示的是每年的结婚登记数量,蓝色的线是每年的离婚数量,都是以万为单位。
我们注意到,如果我们说结婚的趋势是平稳的、波动的,甚至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离婚近几年来是属于直线上升的状态。
所以对于北京和上海来说,到了2016年的时候每年的离婚数已经快赶上每年的结婚数了。
大家可能就想,那怎么样才能减少离婚的风险呢?我就基于以往的研究给大家提供几点,供大家参考。
其实很多研究表明,很年轻的结婚年龄是预测离婚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因为年轻人往往对自己的认知不足,而且他们往往对自己未来另一半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有错误的预期。
而且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很多成年特征还没有显现,所以随着双方变成熟的过程,很难从一开始就选出一个和自己很适合的伴侣来。
我自己回想一下从我没有读博士到现在,我觉得自己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是我在年轻的时候可能预测不到的。
美国的研究其实发现推迟结婚是获得稳定婚姻的一个非常有利的因素。
学者认为那些结婚比较晚的人通常比较成熟,而且较少地做出那些选择配偶上的错误判断,并且他们也更能够应对婚姻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当然这个研究是美国研究,我们在中国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可能还需要本土的研究。
但是至少这个研究启示我们,与其着急踏入婚姻,不如先让自己变得成熟一点,弄清楚我是谁、我到底适合什么样的配偶,再做出婚姻的决定。
另外有研究认为婚姻的稳定程度在谈恋爱的时候就已经有征兆了。
结婚选我爱的人还是选爱我的人?这是大家都争论的一个话题,如果有选择的话。
一个持续14年的美国研究讨论了恋爱时男女双方对爱的程度、结婚可能性的分歧程度与日后他们离婚的关系。
他们发现其实恋爱时双方爱的程度差不多,对感情的未来走向有着比较一致的预期,会提高日后婚姻的稳定性。
他们在解释研究结果的时候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作shared reality,共享现实。
我们都知道很多人说爱情是盲目的,在恋爱的时候我们很多时候会极力地表现自己,掩饰自己的缺点,有时候会自欺欺人,忽略对方的劣根性。
但是婚姻理论就比较实际了。
我们说婚姻就是一个幻想破灭的过程,你在恋爱的时候瞎了眼产生的想法,一旦结婚了都会被更接近现实的感受所代替。
所以对于那些在恋爱的时候就对爱、对他们感情的走向有着比较一致的想法、预期和判断的夫妻来说,这些比较一致的想法为他们日后的婚姻生活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
那怎么样才能建立这种共享现实呢?其实研究发现,花时间在一起并且能够坦诚地聊他们感情的情侣,他们更能够对自己的感情、对未来的发展形成比较一致的判断和体验。
爱你的人,你爱的人,都不如爱得一致的人好。
我们知道人的想法、我们的经历以及感情本身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这种共享现实只有通过沟通来获得和维系,从而提高婚姻的稳定性。
4如何让婚姻更美满?说了离婚,下面我就来说一点积极的,如何让婚姻更美满?这里要回到我们最开始谈的婚姻三阶段。
在制度化阶段的时期,婚姻主要满足的是我们最基本的需求,比如说提供住所、提供食物,帮助我们免于外界的侵害。
到了陪伴式婚姻的阶段,由于这些最基本的需求已经可以在婚姻之外获得了,所以夫妻们更多关注的是那些中层次的需求,比如说,爱、被爱、体验浪漫的激情。
到了个人化婚姻的阶段,人们想在婚姻中追求的是他们比较高层次的需求,比如说自我实现、表达自我,或者说是获得尊重等。
我们可以把为什么结婚和心理学上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结合起来。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可以把婚姻想象成登山。
大家如果去过西藏的话都会知道,登的山越高会觉得呼吸越困难,每呼吸一口能够给我们供的氧气越少。
所以当我们想象,如果在婚姻中想达到马斯洛需求层次之山的顶端,那么我们为婚姻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越来越少地能够为婚姻供氧。
举一个例子,如果一个妻子对丈夫的要求只是满足她的温饱,那么其实丈夫很容易满足这种不会因人而异的需求。
但是如果妻子要求的是丈夫能够满足她自我实现的需求,每个人对自我实现的定义是非常不一样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丈夫花很多的时间去和自己的妻子交流,去倾听、去帮助她。
但是现代社会什么情况?现代社会我们工作压力变大了,生孩子养孩子压力也很大,我们可能很少有时间能够在一起。
我们常常说,夫妻之间最常见的相处模式就是坐在一起各自玩各自的手机。
一方面我们对婚姻的这种需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我们其实花更少的时间和伴侣去交流、去诉说自己比较个人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