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编定稿.pptx
2018届高考一轮语文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ppt (1)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解析】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
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 环境,故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似。
【答案】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参考译文】 墨子说,他曾见人染丝而感叹说:“(丝)染了青颜料就变成青色,染了黄颜 料就变成黄色。染料不同,丝的颜色也跟着变化,经过五次之后,就变为五种 颜色了。所以染这件事是不可不谨慎的!” 西汉的刘向在《说苑· 杂言》中说:和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 满芳香的芝兰花的房间,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和品行低劣的人交 往,就像进入了卖臭咸鱼的店铺,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 “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 孔子告诉他: “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 ”樊迟说: “不要违 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 “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 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 孟武伯向孔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 “对于父母来说,要时时刻刻关心他们 的健康状况。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熟技巧 回答传统文化经典筛选(填空)题的“2 注意” 1.注意填空处前后语境 命题人为了确保填空题答案的唯一性,一般都会在填空处前后增设一些语 言提示,这些语句不但是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依据,也是推断填空内容的重要 凭借。考生要通过对这些语句的语法和语义分析,帮助自己确定所填写的词语 的词性和含义,然后再根据要求寻找对应词语。
2018一轮复习 教材文化常识汇编 课件(全国)(26张)

(十八)逍遥游 不过数仞 而下 . 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一仞为八尺,汉制一仞为 七尺;这里应从周制。
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 ,心意相投、 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 见过面的朋友)。
(十四)苏武传 1. 《汉书》 《汉书》 :又称《前汉书》 ,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 学家班彪、班固、班昭、马续等合著,是中国第一部纪 传体断代史, “二十四史”之一。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 元年(前 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之间 229 年的历史。 《汉 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 记》 《后汉书》 《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仲秋 至冬 .. 仲秋:古人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每季的三个月分 别用孟、仲、季表示, “孟”是第一, “仲”是第二。按 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 因此民间称为中秋。
(十七)滕王阁序 1.棨戟 遥临 .. 棨戟:有套的戟,古时官吏出行时用做前导的一种 仪仗。 2.钟鸣鼎食 .... 钟鸣鼎食: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 物,所以用钟鸣鼎食之家指代大家世族。
4.尤致思于天文阴阳 历算 .. 阴阳: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 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 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 出“阴阳”这个概念。
5.公车特征拜郎中 ,再迁为太史令 .. ...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仅次于尚 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太史令:也称太史,官职名,相传卿大夫,记 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 为朝廷大臣。秦汉设太史令,职位渐低。魏晋以后修史 的任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
《史记》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 上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 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二《古代文化常识题》课件(共139张PPT)

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 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文中语境:事母以孝闻, 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
解析:践阼,指即位、登基,并没有“用武力打败 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的意思。
答案:C
2.(2018·全国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 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 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
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 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 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文中语境:芝以年及悬 车,告老逊.位.。)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 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 “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解析:“师”单独使用不表示国都。
答案:D
3.(2018·全国卷Ⅲ)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 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 分)( )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 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2 步法”解决文化常识题 高考命题时所设的 4 个选项多与文本联系不紧密,可 凭积累直接判断,只有个别有时需要借助语境才能推断, 可以说古代文化常识题主考积累识记能力,兼考推断理解 能力。 因此,解答此类题目,可遵循以下“2 步法”: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大全课件(共137张PPT)

(4)丞相 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总理 全国政务的人。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的人称为宰相,宰是 主持 的 意思,相是 辅佐 的意思。
(7)“孟襄阳”是用 籍贯 来称呼 孟浩然 的。张九龄是曲 江人,故而人称“ 张曲江 ”。
(8)“王右丞”是用 官职名 来称呼诗人 王维 的。韩愈,晚 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 “ 韩吏部 ”。
(9)韩愈虽是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但因昌黎 韩氏为唐代望族,故其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则 因此称他为“ 韩昌黎 ”。
⑤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⑥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⑦再迁为太史令 ⑧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⑨屈原既黜 ⑩上书乞骸骨
授予官职 调动官职 提升官职 降低官职 罢免官职 辞去官职
①②
④⑥
⑦
③⑤⑧
⑨
⑩
地理常识
1.地区名 (1)文言文中有很多表示地理方位的名词。《鸿门宴》“沛公居山 东时,贪于财货”和《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中的“ 山东”顾名思义,指山的东面,这里“山东”之“山”指 崤山 。
(12)古代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 布衣 、 庶民 、 黎庶、黎首、黎元、黔首、白丁 等。
(13)不同类型的朋友,称谓也有所不同。贫困而地 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称为 贫贱之交 ,同生死、共患 难的朋友称为 刎颈之交 ,以平民身份交往的朋友称 为 布衣之交 ,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称为 忘年之交 。
(5)古代为了取得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必须要通过 童试 ,又 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 童生 。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大全课件(共137张PPT)

(4)谦称自己不聪明,用 愚 ;谦称自己学识浅薄,用 鄙 ;谦称 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用 敝 ;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用 卑 ;老人 自谦时用 老朽 、老夫等。
(5)下列均是古人习用的称谓,按要求归类。(将序号填到横线上) ①寡人 ②陛下 ③夫子 ④足下 ⑤臣 ⑥公 ⑦不才 ⑧妾 ⑨子 ⑩上 ⑪愚 ⑫下 ⑬君 ⑭孤 ⑮卿 ⑯拙 ⑰老妇 ⑱不谷
古代文化常识
(1)Βιβλιοθήκη 真题14篇课前普查练14韦凑转
(2)
姓名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普查
1.基本称谓 古代常以字、号、籍贯、官职名、郡望、官地、书斋名及特殊 称谓等来称呼一些人。
(1)《师说》的作者韩愈,“退之”是他的“ 字 ”。
(2)陶渊明号“ 五柳先生 ”,李白号“ 青莲居士 ”,白居易 号“ 香山居士 ”,杜牧号“ 樊川居士 ”。
(4)弱冠是男子 二十 岁。
(5)三十岁谓之 而立之年 ,四十岁谓之不惑之年,五 十岁谓之 知非之年 ,六十岁谓之 花甲之年 ,七十岁谓 之 古稀之年 ,期颐之年则指 一百岁 。
官制官职
1.选官制度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有 察举 、征辟 两种形式,后者是汉武帝时 推行的一种 自上而下 的选拔官吏的制度。
(4)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在明清时规定的文章格式为 八股文 , 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 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 破题 、承题 、起讲、入手、起股、中股、 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都有严格限定。 文章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内容也不得超出这个范围,要模拟 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的思想,不能自由发挥。
表示谦称的有 ①⑤⑦⑧⑪⑫⑭⑯⑰⑱ 表示敬称的有 ②③④⑥⑨⑩⑬⑮
2018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专题(精编专用)

高中语文资料精目录第一章精编古代文化常识备考要点 (3)一、年龄称谓二、主要节日三、纪年法四、刑罚五、官职的授、升、降、免、调、代六、六部职能七、地理及行政区划八、汉代的察举与征辟九、明、清科举制十、学校称谓十一、风俗礼仪十二、其他第二章古代文化常识好题集萃 (8)第三章2017年高考国标1-3古诗文题及答案 (18)附录:文言文阅读解题法:倒读反推第五章高考语文攻略 (31)一、新考标新题型新对策二、作文(一)总纲 (25)(二)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的审题、立意及范文(三)思辨型作文题的审题、立意及范文(四)审题立意拓展训练(五)概念泛化: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六)关于“正能量”“美德”及其他………………第六章考场作文范文选评 (49)第七章2017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及范文 (58)第八章语用专题病句、成语 (64)……前言语文是高考各学科中的重中之重!它不仅在高考中所占分值高(150分,未来可能达到180分),而且,它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和表达工具,深度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
语文还是高考的第一个科目,它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后几科的发挥。
从2017年开始,高考语文新课标卷客观题分值达到创记录的58分(比2016年增加11分)。
这个变化的结果是:高考语文区分度明显提高(语文优生和差生得分差拉大)。
从全省统计来看,2016年我省语文平均99.6分,2017年不到92.5分。
语文越好的学校平均分降得越少,全省的高分段和往年一样在130到140分。
也就是说,2017年高考中我省语文高分段并没有比2016年明显下降,这说明语文尖子的高分优势明显放大!因此,说语文是如今高考全局的重中之重,绝不为过。
除了客观题58分明显拉开分差,作文得分也是语文成败的关键。
每年高考,都有大量考生作文偏题(得分很可能低于40),甚至离题(不及格)。
而近几年我省作文平均分在45~46分。
作者把自己二十多年专心研究所得的部分成果汇集精编而成这本资料,希望它对你的语文学习和考试有帮助。
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7古代文化常识的复习课件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 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 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 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 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 B.方位 C.避讳 D.特产
答案:C
3.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 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下列选项属于干支 纪年的是( )
A.《琶琶行》“元和十年” B.《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C.《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D.《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 望”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专题学案
[考法综述]
古代文化常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 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等。可以说,一篇文言文背后的整 体文化背景,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意识和历史形成的惯例。即使 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迁,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其背后盘根错 节的信息也是非常复杂的。
2018届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文化常识[优质ppt]
![2018届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文化常识[优质ppt]](https://img.taocdn.com/s3/m/e66d821e0722192e4536f6b1.png)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 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移疾是指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且文中 没有提到陈登云受到权臣诋毁求退,根据原文“登云巡方者三,风 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可知,陈登云因为久居巡抚 之职,本来应该提升为京官,但提升一事却被多次搁置,所以他是 在这种情况(应该提升却没被提升)下自己称病(找个退休的理由 而已)退休的。
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类型的题目是必考点,首先考 生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的过程可以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归 类,比如官职升迁、国号年号、科举考试、人名称谓等。 然后应结合文本的内容做出正确的辨析。
B项,“然后再作考察”错。“考”是指拘捕拷问。“考 ”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 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 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 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 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 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A项,“……土地、户籍等职事”有误;户部,掌天下土地、户 籍。
【 2015新课标Ⅰ卷】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 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 考试合格后录政成为进士。
文化常识基本分类
官职官制 历法刑罚 服饰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
“结生三月而加名”
——《周礼》 “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公文场合,自称,蔑称,
——《礼记》
上对下,长对晚等
他人敬称:下对上,平辈间
.精品课件.
10
古人自称名,称人称字。
平辈间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行为。 (1)不然,籍何以至此?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2)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苏武传》)
18
尊称、谦称、 贱称、讳称
.精品课件.
19
尊称。 对君王称陛下、大王、皇上(已
死的称庙号,如宋太祖,宋仁宗)。 对上官或长辈称公、君、足下、
大人。 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 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
.精品课件.
20
谦称。 王侯自称孤、寡人。 大臣自称臣。 一般人自称仆、不才、不佞、不
肖、愚、鄙人等。 女子自称妾。 晚辈自称小子。
.精品课件.
11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 因此又叫“别号”。号 往往即兴而起,不一定 和名之间有联系。但号 往往用一些漂亮或高雅 的字眼,因此号又俗称 雅号。
.精品课件.
12
李白: 青莲居士 王安石: 半山
杜甫: 少陵野老 白居易: 香山居士
贺知章: 四明狂客 李商隐: 玉溪生
苏轼: 东坡居士 欧阳修: 六一居士
孝庄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 文皇后
.精品课件.
15
5.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 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 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 即位后首创年号。
历代帝王凡遇到登基、“天降祥瑞” 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都要更改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卫尉 太仆 廷尉
(宫门 (马 (司法 警卫) 政) 审判)
.精品课件.
典客
(外 交和 民族 事务)
宗正 治粟内 少府
(皇族、史
宗室 (租税 事务) 钱谷财
皇室需 用的山 海池泽
政收支) 之税及
官府手 工4 业
二、科举制度
.精品课件.
5
1、含义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 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 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 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 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 深远的影响。
秦观: 淮海居士 黄庭坚: 山谷道人
.精品课件.
13
3.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 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 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 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特征:君王为某某帝,后妃为某某后妃,大臣为评价词。
昭德有劳曰昭。 屡征杀伐曰庄。 安乐抚民曰康。 死于原野曰庄。 威彊敌德曰武。 年中早夭曰悼。 慈惠爱民曰文。 在国遭忧曰愍。 照临四方曰明。 不悔前过曰戾。
.精品课件.
6
2、明清科举流程
类型
考场
考官
考中学生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童生试
县试 府试 院试
乡试
桂榜
(秋闱)
会试
杏榜
(春闱)
殿试 金榜
县 府
府、州
省会(三年 一次,农历 八月)
明:提 学官 清:各 省学政
皇帝派遣 主考官
京城(乡试 礼部主 次年三月) 持
皇宫(会试 皇帝 同年四月)
童生 生员(秀才)
——《逸周书·谥法解》
岳飞——先谥“武穆”,后谥“忠武”
秦桧——先谥“忠献”,后谥“缪丑”
.精品课件.
14
4.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 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 号,庙号并不唯一,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
特征:唯有君主,非宗即祖,并不唯一
庙号≠谥号 如康熙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 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庙号:清圣祖
八荒: 八方荒远的地方。 (远离中原的地方。)
.精品课件.
25
补充了解:古今地名
大都
北京
东京、汴京
开封
京口
镇江
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城 南京
明清之后一个皇帝大多只有一个年号。
.精品课件.
16
皇帝
谥号
庙号 年号
刘彻
李世民
爱新觉 罗·福临
孝武皇帝
世宗
元狩、元鼎、元封、太 初、天汉、太始、征和
文武大圣大广孝 太宗 皇帝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 世祖
英睿钦文显武、大 德弘功至仁纯孝、 章皇帝
贞观 顺治
.精品课件.
17
号
别号
谥号
庙号 (年号)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1
【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
1. 《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 也。”
2. 《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 3. 《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 4. 《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
妇语!”
.精品课件.
22
讳称 封建社会对君主和尊长的
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 用改字、缺笔、空字,用同义 词等方法加以回避。 如“以俟观人风者得焉”“人 风”即“民风”。
例如:黄帝是姬姓,炎帝是姜姓,少昊是嬴姓, 太昊是凤姓。到了周代,王室及同姓封国鲁、晋、 邓、卫等都是姬姓,异姓封国齐是姜姓,秦是嬴姓, 宋是子姓,越是姒姓等等。
.精品课件.
9
2.名字
名
≠
字
人的名称代号
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 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
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
.精品课件.
23
四、古代地理
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地理并称。 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分为九 州,所以以“九州”这一名称代 指中国,沿用至今。
九州:冀州、青州、兖 (yǎn)州、徐州、豫州、荆州、 扬州、梁州、雍州。
.精品课件.
24
1、六合: 指天地四方 (即上、下、东、南、西、北)。
八方: 四方和四维的合称。 四方:东、南、西、北 四维:东南、西南、西北、东北
2018年高考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精品课件.
1
• 一、古代官职 • 二、科举制度 • 三、姓名称谓 • 四、天文地理 • 五、风俗礼仪.精品ຫໍສະໝຸດ 件.2一、古代官职
.精品课件.
3
1、中央官职 “三公九卿”(秦)
皇帝
太尉 (军事)
丞相 (行政)
御使大夫 (监察)
奉常 郎中令
(宗庙 (宫殿 礼仪) 警卫)
案首
举人
解元
贡士
进士及第 (一甲,3 人)
会元
状元 榜眼 (鼎元)
进士出身
传胪
(二甲,若干)
同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
.精品课件.
探花
7
三、古代姓名称谓
.精品课件.
8
1.姓
姓作为一种族号,他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族的 称号,而是整个氏族或部落的称号。
姓因生而定,是不变的。
姓的由来已久,从许多古姓如姜、姬、嬴、姚 等都有女字偏旁。我们可以推测,大约在母系社会 中就有了姓的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