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题)《采菊易杨下》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2020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一、积累运用(31 分)1.初中即将毕业,班级开展“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老师寄语】你们中间若有人坐着轿子、吹着和煦的风去过千座山,看过千种风景,这样的学生我不欣赏;没有一座山是他真正认识的,千种风景也会①.我欣赏这样的学生:他在登山时流过汗,②,这就胜过你们对千种风景的一知半解。

我说的山,是指你被荆棘伤过、在山路上跌倒过,采过上面的花,最后在山顶迎着风nà喊的山。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和煦nà喊(2)横线①处填入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浮光掠影B.刻骨铭心C.转瞬即逝D.根深蒂固(3)横线②处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即便只看过一种风景,他也做好了去登所有山的准备B.即便只登过一座山,他也做好了去了解所有风景的准备C.如果只看过一种风景,他也做好了去登所有山的准备D.如果只登过一座山,他也做好了去了解所有风景的准备(4)以下直接解释“老师寄语”含义的一项是A.要想欣赏最美的风景,就要去攀登最高最险的山。

B.享乐是进取的敌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甘于寂寞。

C.“学则须疑”,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怀疑,善于质疑。

D.只有亲身实践,历经磨砺,才能体验收获真知的快乐。

2.【学生感言】以下感言中对文学作品内容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初中三年,我们阅读了很多文学作品,收获满满;A.读《蒹葭》,我们领略了金秋拂晓、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的空灵意境之美;B.读《鱼我所欲也》,我们感动于孟子不为名利左右,坚守本心,舍生取义的情怀和担当;C.读《刘姥姥进大观园》,我们折服于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巧,能于一席一饭之间,抓住瞬间,描绘出众多人物的反应,营造出强烈的喜剧效果;D.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们理解了普希金含蓄的劝告:其实没什么好忧愁的,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所有的困难都将不复存在。

3.【致敬师长】您是勤劳的耕耘者,经年累月,使我们荒寂的心原上撒满希望的种子;您是长明的灯塔,久久伫立,把我们从无边的暗夜引向光明;您是平静的港湾,温情脉脉,目送我们驶向远方。

2021-2022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附详解)

2021-2022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附详解)

2021-2022 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 小题,共35.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试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21 年6 月17 日9 时22 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 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顺利将3 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首次载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浩瀚星空再添访客,中国航天再创辉煌。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根据任务实施计划,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完成为期3 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升腾的火箭,承载的是一个民族的飞天梦想,镌刻的是一个国家的前行脚步。

回顾神舟载人飞船的发展历程,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实现了天地往返的无人验证,神舟五号实现了载人天地往返,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多天天地往返活动,神舟七号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神舟八号到神舟十号突破了无人交会对接和有人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实现了航天员的中期驻留。

向浩瀚宇宙的每一次进发,振奋的是越来越昂扬的精神和气概,夯实的是越来越厚重的自信和底气。

此次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可以说集齐了全任务全模式天地往返所需要的全部技能点,开启了逐梦空间站的时代。

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首次绕飞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径向交会: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有专家形容,此前的星际探索就像去一个陌生的城市“看一看”“住两天”,这次是要在太空的“家”里“住下来”“走一走”。

客观来说,困难更大、风险更高、任务更重。

在谈到入选飞行乘组的心情时,航天员汤洪波语气坚定:“有压力更有信心。

【中考真题】四川省广安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中考真题】四川省广安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名师考前提醒01选择题做完就填答题卡这是针对考试总会忘记填答题卡的考生,为避免非智力因素失分,一般每门一做完选择题就填答题卡。

这时填答题卡心态较平静,不会因为担心时间不够而出现涂写错位的情况。

考试成绩的好坏往往与考试的心情有关,所以我们一定要调节好自己的考试心情。

特别是刚开始的状态,利用一些小的技巧如做完试题就填涂答题卡等,这样可以避免在最后时间较紧的情况下因匆忙而涂错、涂串或是没有涂完而造成遗憾。

02考前看相关资料转换思维考英语前最好看看复习资料,并不是要记住什么知识点,而是让大脑提前进入状态。

而数学试卷对一些学生来说比较发怵,建议在心中回忆梳理一下相关知识点,可驱使自己进入状态,效果不错。

考试紧张,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考试不紧张,就不正常了。

但是不能过度紧张,那样会给自己很大的压力不利于水平的发挥。

可以和同学聊一聊天,说说话放松一下。

03遇事都往好处想看大题时,先不想该怎么做,只是看它如何表述,甚至跟自己说“这题我会做,第一问认真看就能做对”,让自己有一个平和的心态答题。

即使是弱科,我们也要知足常乐,我只要把会做的都做上,在一场考试中把会的都做对其实就是很好的发挥了。

时刻给自己打一打气,阿Q一下,这样把对自己的期待放低一些,心态就平稳了,也就高兴了,这可以使得思路更顺畅,而超水平发挥也就很正常了。

04别看他人答题的速度考场上不要左顾右盼,观察别人做题的进度,万一人家比自己快,会给自己压力。

在考场上和比较熟悉的老师、同学可以主动打个招呼。

即使是不认识的老师,也可问候一声“老师好”,一般老师都会像老朋友似地回以微笑,这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

这一些方法和措施都是很有助于调节考试心态与考试情绪的。

有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人在平稳的平稳或是心情高兴的时候,智商最高,情商也不错,更容易发挥出自己的高水平来。

05答题遇困难要镇静,巧用考前5分钟这个问题是涉及到考试策略与方法的,对于每一学科的考试,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考试策略和答题风格。

精品解析:河南省鹤壁市浚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河南省鹤壁市浚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八年级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8分)1. 小浦撰写了学习本学期课文的读后感,请你帮他在空白处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阅读经典,咀嚼经典,在从容流淌的文字中,我们聆听了藤野先生的谆谆教诲,欣赏到了一幅幅自出心cái()的精致的建筑画,感受到了父亲pán()跚的背影里令人潸然泪下的父子情。

吟诵经典,品味经典,我们高声赞美倔()强挺立的白杨树,渴望品尝昆明雨中味极鲜腴()的青头菌、牛肝菌,遥想在像巨人一样矗立的纪念碑前驻足凝望……经典点燃我们的智慧,陶冶我们的情操。

【答案】①. 裁②. 蹒③. jué ④. y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裁(cái):用剪子剪布或用刀子割。

蹒跚(pán shān):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倔强(jué jiàng):刚强、不屈服。

鲜腴(xiān yú):新鲜肥美。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小弟弟学起猴子来,抓耳挠腮,挤眉弄眼,惟妙惟肖。

B. 清晨,村庄静谧,炊烟袅袅,鸡犬不宁,呈现出一派迷人的田园风光。

C. 中国援助非洲医疗队的队员们,面对复杂的疾病,都能妙手偶得,让一张张痛苦、忧虑的脸绽放出甜蜜的笑容。

D. 春节期间,滨海县城夜市蓬勃兴起,特色小吃,手工艺品,街头艺术……各种摊位摩肩接踵,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惟妙惟肖:意思是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

形容“小弟弟模仿猴子”合适。

使用恰当;B.鸡犬不宁:形容声音嘈杂或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与“清晨,村庄静谧,炊烟袅袅”的语境不相符。

使用不恰当;C.妙手偶得:指修养很高的人,由于偶发灵感而作出的作品。

也指巧妙地办成某事。

与“中国援助非洲医疗队的队员们让一张张痛苦、忧虑的脸绽放出甜蜜的笑容”语境不符,应改为“妙手回春”。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

(共24分)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语文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

在这里我们阅读经典,领悟文学之美。

读鲁迅《藤野先生》中的片段“当夜深疲倦,正想偷懒时,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cuò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jí的文字”,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的勇者形象;读朱自清《背影》中的“你就在此地,让我看到了一位舐犊情深的父亲形象;读茅盾《白杨礼赞》中的片段“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wán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甲]那也是直挺秀颀的[甲],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让我看到了作者对北方抗日军民的赞颂以及对顽固派的鄙夷,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读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中的片段“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2)文段中[甲]、[乙]两处加入标点最准确的一项是A.[甲]‘’ [乙]、B.[甲]()[乙]、C.[甲]‘’ [乙],D.[甲]()[乙],(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让那些看不起民众……极易生长的白杨吧”,这是一句祈使句。

B.“语文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

”一句的主干是:书打开门。

C.阅读经典、抑扬顿cuò、以笔做刀,分别是动宾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

D.《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史记》,《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作者是东汉文学家司马迁。

2.(8分)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①采菊东篱下,。

②,始一反焉。

③角声满天秋色里,。

④,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⑤王绩在《野望》中运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

《渡荆门送别》中以动态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的句子是:,。

3.(8分)综合性学习泰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颇负盛名的“戏曲之城”。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

(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派遣.(qián)殉.职(xùn)狭隘.(ài)B.热忱.(chénɡ)趣.味(qù)干涸.(hé)C.坍塌.(tā)溜.达(liū)薄.雾(bó)D.扰.乱(rǎo)昂.贵(ánɡ)瞬.间(sù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零分峭璧宽恕刨跟问底B.训戒痴想诱惑头晕目旋C.凝望慷慨喧藤不毛之地D.瞬间飘荡张扬拈轻怕重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丽华同学获得了演讲比赛的第一名,面对鲜花和掌声,她激动得心惊肉...跳.。

B.北京公安网监人员明察秋毫....,破获了一起性质恶劣的要案,还网民以安宁。

C.在国歌的伴奏下,王琳和马晋小心翼翼....地将国旗升上顶端,然后深深地舒了口气。

D.3月全国“两会”上,“舌尖上的安全”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一丝..不苟..守住食品安全防线应成为食品企业的首要任务。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孝敬父母尽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全人类的美德,我们要将这一美德不断发扬光大。

B.学业水平考试即将来临,同学们都投入到全身心地复习迎考中。

C.经过九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D.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加快发展基础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5.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纪念白求恩》一文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B.《在山的那边》一文中“山”与“海”两个相对的形象,是富有象征意义的,这首诗抒写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

C.《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

江西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江西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江西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10字,让菊成了他专属的文化符号,唐人已将菊称为“陶菊”或“陶家菊”。

因了陶渊明,菊也就有了高洁、清雅、坚贞、淡泊等象征意义。

不过,陶渊明之采菊,不单是喜欢菊花的美丽,在这背后,存在一个深远而丰富的文化传统。

菊是中国的特产。

不过,古人最先关注的,不是菊的审美特点,而是菊有什么用。

对此,屈原已经给出了答案,他在《离骚》中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可见,菊是可吃的。

事实上,这也正是菊在六朝以前最主要的功用。

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全书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上品有药120种,其中草类71种,菊花即属此列,位居菖蒲之后、人参之前,排名第二。

“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利血气。

”自此,菊花作为一味中药,长久地存在于医家典籍之中,如《金匮要略》治疗中风的方剂中,就有菊花。

两汉时期,菊花是求仙好道之人食用的药物之一。

唐代欧阳询主编的《艺文类聚》中,《药香草部》专列菊,其中记道:“《神仙传》曰康风子,服甘菊花、柏实散得仙。

”到了明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这段文字变成:“神仙传言康风子、朱孺子皆以服菊花成仙。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还记录了一种“刘生丹法”:“用白菊花汁莲汁樗汁,和丹蒸之,服一年,寿五百岁。

”效力的确惊人,惜乎缺乏实证。

六朝文人,普遍认为菊花能够养生延寿,多有诗文吟咏。

魏文帝曹丕曾将菊花作为礼物送给太傅钟繇,并作一书,其中提到:“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食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

”希望钟繇食用菊花延长寿命。

除了养生成仙,六朝文人还赋予菊其他文化意义。

钟繇之子钟会的观点最具代表,他认为菊有五美:“黄华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

【中考冲刺】2023年河北省承德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附答案)

【中考冲刺】2023年河北省承德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3年河北省承德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对中国人来说,一双筷子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记忆。

从生疏..到熟练,从拿起到放下,这是一种耳濡目染,这是一种(yán chuán shēn jiào),这是一种中国人无法割舍的情怀。

中国人含蓄的情感与礼仪传统饱含在小小的筷子之中,这让筷子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符号之一。

___________。

总之,我国的筷子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公认的中国(guó cuì)。

(1)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

①生疏( )①源远流长( )(2)根据上面这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yán chuán shēn jiào)___________①(guó cuì)___________(3)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①明代才开始称为“筷”,与如今相似①到了汉代,人们称为“箸”①筷子在先秦时期称为“”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二、情景默写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二十三年弃置身。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刿曰:“肉食者鄙,_______。

”(《曹刿论战》)(3)李白是盛唐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想象新奇,意境新颖,诗中借明月寄托对友人关切的诗句是“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4)长辈在给后人题词时经常用“鹏程万里”,这一成语出自《北冥有鱼》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

(5)刘禹锡虽仕途坎坷,却永葆洁身自好、忧国忧民之心。

他在《陋室铭》中用“_______,_______”表现了自己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情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菊易杨下》阅读附答案记叙文阅读题
采菊易杨下
速生易杨林的叶子被秋风吹得稀疏,老秦家的胎菊就要收获了。

射阳人爱把制茶用的菊花种在易杨树下。

夏天,易杨的浓荫可以挡日头,防止一望无际白晃晃的太阳把菊花苗烤焦。

等菊花要结胎了——长出了累累重重的花苞——易杨林也开始落叶,把珍贵的阳光让出来。

采摘胎菊要赶时辰,等花苞全炸开来,菊花的花粉散逸到空气中,就只能制作白菊茶了,保健作
用和浓香味大减。

因此,上好的胎菊要趁花苞完全长鼓,第一枚花瓣刚刚翘起,就像婴儿团拢的小拳头忽然张开了他的小拇指,就可以采摘了。

老秦两口子都是早上五点即起,开始趟着露水采摘胎菊。

七点钟,直起腰来准备吃早饭时,裤腿上的露水印子已爬到离膝盖只有十厘米的地方。

胎菊的花粉,把裤脚都染香染黄了。

老秦走到哪儿,都有蜜蜂嘤嘤嗡嗡跟着。

早一次晚一次的采摘,要持续差不多一个月,这对年过六旬的老秦夫妇来说,是体力上的考验。

此刻,他们比平时更盼着儿女们周末开车回来帮忙,好让他们的老腰歇一歇。

老秦的孙子9岁,外孙女7岁,易杨树下的胎菊丛,是他们玩耍的乐园。

不仅如此,这两年,每到收获季,
儿女们还把他们的同事和朋友也带来了,城里客人大多带着小孩子,由着他们在易杨林里撒个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老秦觉得易杨树林里添了许多生气。

易杨林里不但可收一袋袋的胎菊
花,还可收获一窝窝的白蘑菇。

老秦亲自上灶,用自家榨的菜籽油煎蘑菇片给大家吃。

厚切的蘑菇片上鼓出金黄的小油泡,香气散出老远,往往还没上桌,就被小孩子们抢吃一空。

老秦的儿子抢到了一片,说这蘑菇还是这样白煎了好吃。

射阳离海近,土壤有盐分,加上易杨树下每年堆积了那么多腐叶,出产的蘑菇肥腴鲜香,韧性十足,倒有几分像松茸的味道。

吃了老秦家的土灶饭,第二天一早,城里来客也不管皮鞋是否被露水浸得塌软,风快麻利地干了一气,把该收的胎菊都收了,把该收的苹果也收了。

老秦家还种着二三十棵苹果树,基本不用联系销售,都是儿女们的同事和朋友买走了。

春天就订了货,秋天自己来采摘。

苹果的颜色浓郁如油画,一半被秋阳烤成了橙红色,另一半还是青黄的
,个头儿都不大。

果树下埋过有机肥,又基本不打药,苹果
在衣服上擦一擦就能吃。

来客咬第一口时多半呛着了——这
样喷涌而出的果汁,令人猝不及防。

所有的小孩子都乐不思返。

等到老秦帮着把成筐的苹果搬上汽车后备箱,老秦妻子把胎菊茶怎么泡、菊花枕怎么用都交待好,汽车喇叭催了一遍又一遍,孩子们还在易杨林里呼喊玩耍。

那时刻,黄海之
滨的落日如此辉煌,易杨林的尽头云深如墨,云层的缝隙里蜿蜒着一条金龙,那金龙几秒间就幻化成丝带,兜着红纱灯一样的落日不让它下坠。

这种辉煌持续了约一分钟,空气里弥散着胎菊的干爽药香,城里客都看呆了。

有一次城里客返程路上,儿子发来短信:“爸,同事说小伢子们到你这儿来了以后很神奇,肯干活,还不要冰激凌肯德基之类的奖赏。

”老秦笑笑,自言自语道:“劳动本身不就是一种奖赏吗?”
(明前茶/文,选自《扬子晚报》)
1.本文作者拟题“采菊易杨下”与陶渊明的哪两句诗有关,其作用是什么

2.文中写采蘑菇、收苹果这样的情节是否离题,为什么?
3.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等菊花要结胎了——长出了累累重重的花苞——易杨林也开始
落叶,把珍贵的阳光让出来。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语句。

黄海之滨的落日如此辉煌,易杨林的尽头云深如墨,云层的缝隙里蜿蜒着一条金龙,那金龙几秒间就幻化成丝带,兜着红纱灯一样的落日不让它下坠。

5.结合文章,联
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劳动本身不就是一种奖赏吗?”的理解。

参考答案:
1.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关。

模仿“采菊东篱下”拟题,作用是增强文化的韵味,引
起读读者阅读兴趣,同时,也
巧妙地表达出主人公悠然自得的情绪。

2.不离题。

原因是:(1)文章主要表现在乡村劳动的乐趣,采蘑菇和收苹果都是乐趣的一部分,并没有脱离文章中心;(2)文章主要写采菊,采蘑菇、收苹果都是由采
菊引起的,与采菊有关,并且写得比较简略。

3.“累累重重”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苞的密集,展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突出了易杨林里菊花的特点。

4.运用比喻手法,把云层比作墨,把云缝里的光芒比作金龙、丝带,把落日比作红纱灯,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黄海之
滨辉煌的落日景象。

5.联系生活实际,写出劳动带来的收获。

如:劳动给人带来丰收的果实;劳动给人带来快乐,不仅有收获的快乐,还有亲近自然的快乐;劳动给人带来美好的品格,如让孩子变得热爱劳动等。

语言通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