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学生会

如何认识学生会

周子健

——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生会成员培训课程上的讲义



各位学生会的好友同仁:

大家晚上好!很高兴能在作别学生会四个月的时间之后重新回到这个集体之中,对于本次培训工作组织方给予的信任与支持,我深表感谢。同时,我也为自己在离开学生会的岗位之时能有机会再一次与曾经的好友同仁一起分享工作的经验深感欣慰。

对于面向全体学生会成员开讲的第一堂交流课程,这是我的殊荣,但更是我的重任。不敢说自己曾经在学生会的经历有多么值得借鉴,但是我相信每一个从学生会完整走过的人都会有其独特的一段心路历程,我很愿意能同大家一起分享。同时,于我个人而言,此次培训课程的筹备也给了我一次重新梳理自己学生会工作心得的机会,不敢妄谈指点教诲,但以一家之言竭诚与诸位交流分享。

谈到如何认识学生会这个问题,大家不免首先就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大家身在学生会但却很难准确的讲出什么才是学生会,这里我们不妨采用一种认识事物最为简单的方法来梳理我们的既有认识,即从“是什么”、“为什么”以及“如何做”这三点入手来揭开我们为其工作已久的学生会的本真面目。



1. 是什么

想要认识学生会我们首先就要了解的便是学生会是什么,那学生会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向大家系统阐述:

1.1学生会产生的历史背景

学生会产生的历史背景对于学生会的定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很多学生会的固有特质便是学生会产生的历史因素所奠定的,所以想要了解学生会,我们首先便要追根溯源了解学生会的历史。

学生会产生于“五四”运动的爱国浪潮之中,1919年6月19日全国第一次学生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正式成立,这也是学生会历史的总源头。当时全国学联提出了“联络感情、昌明学术、促进社会、辅卫国家”的宗旨,现在看来高校学生会基本都秉承了这一宗旨,只不过是对部分内容根据时代潮流的需要进行了适当的变化而已,提法不同,但核心精神始终未变。紧跟全国学联的脚步,1919年12月23日,清华大学率先组织成立了第一个学生会,正式拉开了高校学生会的序幕。

现今的全国学联,各省级学联,中高等学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初高中的学生会,小学的大队委甚至包括一些国外的留学生团体已经完整构成了学生会的整体框架。

1.2学生会的组织构成

1.2.1学生会的三头管理与三级结构

1
)关于三头管理


所谓三头管理是指管理学生会的单位机构由三方组成,这一点经常被现在的一些学生会干部模糊认识甚至错误认识,但是我们必须要清楚的知道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的管理模式在凸显着学生会特殊的政治地位。

(1) 领导单位,校党委和上级学联,就我校具体情况而言,我校学生会是由中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委员会和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共同领导的。

(2) 指导单位,校团委,就我校具体情况而言,我校学生会是由共青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委员会直接指导的。

由此推之,我们可以知道我校各院系学生分会便是由各院系分党委、党总支或者直属党支部和校学生会共同领导,由各院系团总支直接指导的。

2)关于三级结构

所谓三级结构是指各高校中的学生会实际是由三级组织构成的,而这一组成模式也体现出了学生会另一点核心特质——代表性,而这三级结构就是校会,各院系分会以及基层的班集体。由于基层班集体另有其它隶属关系,所以这一组成结构也可以叫做二级结构,但是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班集体的确是学生会不折不扣的基层力量。

1.2.2广泛参与和集中决策

学生会的广泛参与和集中决策主要是指学生会的组织原则与决策原则都在遵循民主集中制,这一点也是学生会代表性的另一重要体现。根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生会章程》我们可以知道凡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正式注册的中国籍全日制本科学生,承认本会章程,均为本会会员。根据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学生会的会员基本可以覆盖到绝大多数的本科生,就我校而言学生会会员人数便在8000人左右,而全体本科生其实正是学生会最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我们可以层层上推,在学代会开会期间我们会从全体会员中遴选出学生代表参与到大会的选举与提案工作中,这一比例大概在3%至4%之间,大概人数在200至300人之间;通过学代会我们借助全体学生代表差额选举出学生委员会,这也是学代会闭会期间的最高权利机构,全委会的人数在我校为35人;更进一步,为了组织领导学生会日常工作,提名增补或免除委员,我校还设置了学生会常务委员会这一层级,在我校这一层基本上为校会的主席和副主席。

1.3学生会的三大职能

学生会基本职能概括方法有很多,这里我只谈一些个人的看法,根据学生会最为突出的特点(即三个“最”)我把学生会分出了三大职能,各职能工作并非完全割离,彼此职能之中亦有许多交叉的工作,大家需要认真体会,灵活把握。

1)政治职能——地位

最重

政治职能是学生会各项职能工作中地位最为重要的一项职能,它集中体现了学生会的政治性。这一职能具体可以概括为:参与学校决策管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代表学生参政议政。

2)服务职能——分量最大

服务职能是学生会各项职能工作中工作量最大的一项职能,学生会的大部分精力与财力基本都投入在了这项职能工作之中。这一职能具体可以概括为:丰富课余生活、营造便利条件、满足多方诉求。

3)沟通职能——难度最高

沟通职能是学生会各项职能工作中工作难度最高也是技巧性最强的一项职能工作,它主要体现在了学生会与校领导、学校各职能处室以及各个学生组织间的沟通协调作用上。这一职能可以概括为:搭建桥梁、维护权益、协调关系。

1.4学生会的核心特质

看完以上三点,我想大家心里都会对学生会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与认识,下面我将就以上所提到学生会的各项内容提出学生会的两点核心特质加以强调,以便利于大家对于学生会特殊性的理解。

1)政治性

学生会不同于其他学生组织的第一点特殊性就是政治性,这一点就学生会而言其直接体现便是直属于党的领导,这也是其他学生组织永远无法染指的政治待遇。其具体原因我将在接下来“为什么”那一部分进行进一步解读。

2)代表性

在1.2学生会组织构成那一节中我提到了学生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以及学生会的广泛参与和集中决策的特点,我想大家已然不难理解学生会这种层层集中,层层代表的组织决策模式,而且也正是这一模式决定了学生会独有的代表性。



2. 为什么

谈过了学生会“是什么”,大家对学生会的基本特点以及核心特质都会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那我们接下来便要问学生会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下面我将就学生会的两点核心特质以及当下关于学生会的一个突出争论焦点来回答这一问题。

2.1学生会具有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

学生会之所以有其今天的政治地位与其先天的政治优势是分不开的,这里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第一,从历史角度来说,学生会诞生于“五四”运动的爱国浪潮之中,先知先觉的爱国青年学生自觉走到了一起,积极推动了历史改革前进的潮流,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并将工人阶级正式推上了历史舞台,这一历史功绩注定为学生会烙印上不可磨灭的政治光环;第二,从现实角度来说,学生会现行的组织决策体制使学生会具有了最为广泛的覆盖度与最为权威的代表性,这也不能不说是学生会具有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的因素之一。

2.2学生

会是我国政治体制的基层缩影

学生会直属于党的领导,采用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把学生代表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这些无不都是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核心特点,所以,学生会发展到今天它早已与我国的政体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学生会的政治性与特殊性了。

2.3学生会的等级观念解析

作为学生自治的群众性组织,学生会既具有群众组织高度民主自由的特点同时还兼具着政治性中集中管理与决策的特点,两者表面上看似乎有着不可调和的概念性矛盾,而这一矛盾其实也正是当下校园中部分学生对学生会持反对论调的根源性原因之一。个人认为,学生会在民主自由与集中决策上的自我矛盾并非表面上看的那么不可调和,究其根源首先在于我们对民主集中制的制度理解存在偏见,而更加根深蒂固的原因则在于当代人对于等级观念的理解与认识不够纵深与立体,甚至出现扭曲。

1)等级观念是中华民族固有之文化传统与思想内核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伦理道德和纲常礼法的民族,而“伦”、“纲”、“礼”等概念的核心内容其实都是在讲等级观念,孟子说:“天下有达尊者三,爵一,德一,齿一。”这句话是在讲天下有三种人是最为尊贵的,爵一即是指地位最尊贵的人,德一是在讲德行最好的人,齿一则是指年龄最大的人,此番论调今天看来依旧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而且很多时候我们也正是遵照这个标准在待人行事的,而这些议论却无不和等级观念有关。纵观我们当下的生活,我们默然奉行的诸多道德标准其实都离不开等级这一观念,为什么我们会叫爸爸作爸爸,而美国人却要叫爸爸作John呢,其实这就是等级观念。所以,等级观念诚然已经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理结构之中成为了中国人的思想内核,这是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传统,从这一角度来讲等级观念既然可以根植人心传承千年,自身必有其可取之处,那等级观念的精髓又在于什么呢?

2)等级观念的精髓在于:先知觉后知 先觉觉后觉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先天优势是不同的,在不同的领域中总是会有先知先觉的人,他们便是那些引领时代潮流发展的领军人与弄潮儿,等级观念的精髓即在于此。社会发展是源于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在这样的发展与进步之中“等级”便是最好的源动力,“等级”可以把先知先觉者推上历史与时代的高位,进而去感化和开悟那些处于下位的后知后觉者,然后这些后知后觉者便可在下一等级的轮回中登上高位成为先知先觉者,这样的循环不但满足了社会发展

人类进步的内在动力,同时更为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必要的保障。那么,等级观念于当今的学生会又有哪些借鉴意义呢,于学生会而言等级观念究竟是精华还是糟粕呢?

3)等级赋予组织高度的思想统一性与集中执行力

发展中的国家与社会最需要的便是高度的思想统一性与集中执行力,有了思想统一性全民族的奋斗目标才会一致,有了集中执行力国家才能把最优势的资源投入到最需要开发的领域中去。中国正处在这样一个发展中的阶段,而学生会是我国政治体制的缩影,从某一角度来说我们面对的其实也正是发展中的学生会这样一个时代课题。等级的精髓既在于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那么等级便给组织打下了一个稳固的金字塔结构,那些少数负责决策的先知先觉者高居塔顶统领全局,那些后知后觉的执行者位于塔底巩固基础,于学生会而言这是既能满足政治性中集中决策要求又不会打破民主自由格局的最佳组织决策制度。

4)“等级观念”与“官僚主义”

谈了这么多等级观念的优势,我想大家未必尽然理解,下面我将就两个看似相近、意实相远的概念为大家进一步剖析等级观念。先说等级观念与官僚主义,等级观念实是一种集众人智慧而于少数人决策的制度体系,等级制度的高效发挥不但可以集众人之长,同时还可大幅提高决策效率与执行效率。从某种意义来说,等级观念可以称为民主集中制的理论基础。而这与以个人意志决定组织意志,以个人独裁决定组织决策的官僚主义是有根本区别的。

5)“和谐”与“大同”

“和谐”一词中的“和”讲究的是和而不同,而等级的存在其实正是和谐的前提,就像不同的乐音去组成乐曲一样,音阶虽有高有低,但是整体的曲调却会和谐悠扬。所谓的“和谐社会”也正是在间接告诉我们,我们生活的社会还是一个无法打破阶级的社会,虽然大家所处阶级不同但依然要上下一心,团结奋进。而“大同”的概念可以追溯到《易经》中的“大有”与“同人”两卦,讲究的是绝对平等,而绝对平等是只可能在物质极度富有的共产主义社会和物质极度匮乏的原始社会才有望实现的。很显然讲求和谐的等级观念更适于我们现在的社会,也更适于我们当代的学生会。

6)强调等级不宜过度

当然,等级观念自身也并非无懈可击,首先划分等级的准绳定要公正,组织中最应看重能力、资历、经验、态度等客观择优条件,而切忌任人唯亲,贵贱论人,好恶择人的不公选拔标准。其次还应区分条件与环境,论及工作大家自然应该端正严肃,严守法度;至于私下交往,大

家应以融洽温
情为重,不可过分看重彼此身份等级,只有这样才能既凝聚起组织的战斗力同时却又使烦劳的工作中不乏脉脉温情。



3. 如何做

讲完了“为什么”的问题大家一定对学生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我将重点结合自己在学生会的工作经历来谈一谈身处不同身份职位之时学生工作应该把握的要点。

3.1初窥门径——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在这一阶段,大家扮演的其实是一个执行者的身份,即作为干事在干事儿,大家面对的是同样的一个群体,面对的是同样的竞争与合作环境。因为要从基层干起,大家往往都在被动接受一些简单、机械的工作任务,这对于那些曾经呼风唤雨进入大学依旧不甘平凡的学生干部来说一定会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这时大家基本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心理波动,包括渴望得到上级的认可,渴望参与到工作决策,渴望得到身边同学理解等。总体来讲这一阶段的学生会干部往往会心生苍凉,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这与独上高楼的心境十分暗合,但是大家应该明白先行者注定了孤独,曲高则注定和寡的道理,只要大家认为自己坚持的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就不应该再有徘徊犹豫之心,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柳暗花明。

但也正是这样一个阶段在那些看似平凡无奇的工作之中,有心的人一定会把这个时机作为积累学生会工作经验体会学生会理念精神的最佳时机,而在这样的实践中去学习体会应该是这一阶段学生会干部面对的核心任务。在这里我想送给所有在学生会基层共同奋斗的学生干部们三句话:第一,态度与方向要比能力与速度更重要;第二,当不好配角的人永远做不成主角;第三,学生会的成员都应心怀一个主席梦。

3.2登堂入室——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成功经历了第一种身份的历练之后,大家此时对学生会部门内工作基本都会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并且可以独撑起部门的大梁,此时大家便进入了登堂入室的境地,成为了部门的组织者,顺利完成了身份的转换,同时许多郁结于第一阶段的心理障碍也会就此打开。

但是真正进入到此阶段后大家会发现,在接触到学生会核心工作的同时大家也才正式迎来了学生会工作的真正考验,来自上级的任务压力源源不断,面度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开展工作的任务强度也陡然提高。于此同时,伴随大家年级的升高,来自学习与工作的双重压力可谓空前。此时,不管曾经多么信念坚定的学生干部都难免不时生出退隐之心,在个人与组织的进退间时感疑虑,在责任与前途的取舍间偶

显徘徊。

然而,正是在
这样的熔炉中才能真正提炼出那些有资格扛起学生会旗帜的忠诚战士,也正是那些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赤诚之士才能经得住使命的考验,并且有可能真正领略到学生会的核心精神与真正魅力之所在。这一阶段我要送给大家的三句话是:第一,以共苦为甘,以同忧为乐;第二,以责任为重,以传承为本;第三,功过与人论,进退须有凭。

3.3返朴归真——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成功走过前两个阶段,恭喜各位,这时你们已经走到了组织的塔尖位置,这是曾经所有学生会成员的梦想,你成为了怀揣众人梦想继续前行的人,在这里大家将站在空前的高度俯瞰整个学生会,将以前所未有的身份代表组织乃至全体会员的形象,在这里个人已不再是个人,追求已不再会有目标,责任来自于自觉,而工作模式也将从劳力多于劳心转型为劳心多于劳力的境况。这时大家终于摆脱了被动接受任务的身份,转身变为指派任务与统筹全局的核心决策者。此时一人得,则举会皆得;一人失,则举会皆失。当个人形象上升为组织形象的时候,身为最高领导者的主席团成员难免心生怯意,害怕自己能力不足有碍组织发展,从而在上任之初行事起来难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由于已走至塔顶,所以追求失去了目标,但是身为组织的领航人,全新的使命依然会带给大家不竭的动力。不必追求出任主席的黄金法则,在这一高度再也不会有既定的工作套路与行事理念。放开自己的手脚,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用最恭谨的心意与最虔诚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工作,淡泊勤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把自己在学生会三年中的所有经验与全部热情尽情的挥洒在学生会这片挚爱的土地上,这就是身为主席的学生干部应该奉行的宗旨。

走过三年,大家不禁会慨叹,曾经孜孜以求的梦想在回首的一刻其实已经完满的实现,诚可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时结果已不再重要,过程的点滴已经结晶入髓,无限美好的晚霞竞现于依山将尽的夕阳,华丽哀婉的转身惜别于休戚与共的战友,这样我们便可无悔的作别那个相守三年尽可与家分庭抗礼的地方。

这里我要送给身处塔顶的诸位领导者的三句话是:第一,坚定信念,不以人言辨是非;第二,恪尽职守,不以褒贬评高下;第三,恭谨虚怀,不以荣辱论得失。



洋洋洒洒千言已就,非常高兴能够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个中观点仅为一孔之见,多有不妥妄论之处还请各位不吝指正,最后便以自己的谢语作结吧,

谨以一家之言妄论三年之事,虔凭人情之意
诚馈众捧之恩!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