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
马铃薯

马铃薯马铃薯是茄科(Solanaceae)茄属中能形成地下块茎的栽培种,一年生草本植物。
学名马铃薯,别名土豆、山药蛋、洋芋、地蛋、荷兰薯。
普遍栽培的马铃薯种它有两个亚种ssp.andigena和ssp.tuberosum,二者同为四倍体。
在南美洲栽培的有7个品种。
每100g 块茎含水分75-82g、淀粉17.5g、糖1.0g、粗蛋白2.0g,以及各种维生素。
欧、美一些国家多用于主食,中国东北、西北及西南高山地区则粮菜兼用,华北及江淮流域多作蔬菜;也可作饲料和生产淀粉、葡萄糖、酒精等的原料。
马铃薯分布遍及欧、亚、非、美、大洋洲,从阿根迁南部到挪威、从平原到海拔4000米左右的南美高山和中国青藏高原均有栽培。
起源和传播:马铃薯起源于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区,为印第安人驯化。
据秘鲁利马发掘的材料证明马铃薯的栽培约有8000年的历史。
马铃薯亚种ssp.andigena 分布于南美洲,ssp.tuberosum最初在智利南部沿海栽培,哥仑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才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
1570年左右传入西班牙,1590年传入英格兰,经过两个世纪才遍布欧洲;1621年传入北美洲;17世纪末传到印度和日本,1650年传入中国。
植物学性状:须根系。
块茎发芽后,先从幼芽基部长出初生根,后在茎的叶节处抽出匍匐茎,发生3-5条匍匐根。
初生根先呈水平方向扩展,约30cm后转而向下,有的深达60-70cm,开成马铃薯的主要吸收根群。
匍匐根主要向水平方向伸长约20cm。
地上茎为绿色或着生紫色斑点,横断面棱形,具波状或直形棱翅,称茎翼。
茎端顶芽形成花芽,呈假二叉分支。
茎上各叶腋均能发生侧枝。
地下茎一般有6-8个节,节上叶退化成鳞片状,从叶腋抽生匍匐茎,在湿润黑暗条件下呈横向生长,见光时则转而向上形成枝条。
匍匐茎尖端短缩膨大形成块茎。
块茎上分布很多呈螺旋状排列的芽眼,靠匍匐茎的脐部周围芽眼分布较稀,顶部较密。
顶部芽眼发牙势较强,长势旺,块茎表面分布很多皮孔,是气体交换的通道,初生叶为单叶,心脏形,后发生的叶为奇数羽状。
马铃薯

• 3、光照:马铃薯是喜光作物,在生育期间,光照强 度不足或栽植过密,会使茎叶徒长,块茎形成延迟, 抗病能力降低。日照长短直接影响植株生长和块茎 的形成,长日照可促进茎叶生长和现蕾开花,短日 照有利于块茎形成,在每天11-13小时日照下,茎叶 发达,光合作用旺盛,块茎的产量也高。 • 4、土壤:马铃薯最适宜于表土深厚、结构疏松、排 水透气良好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如汉中平川的水 稻土(壤土)、沙壤土等。土壤粘重影响根系发育 和块茎膨大,使块茎畸形,芽眼凸出,薯皮粗糙。 马铃薯适于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长,在碱性土壤中马 铃薯易得疮痂病。
•
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 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 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 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 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 占全国总面积的1 占全国总面积的1/3。 • 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马铃 薯种植基地。 薯种植基地。
二、马铃薯的生物学特征
(一)马铃薯的植物学特征 • 马铃薯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马铃薯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可分地上和地下 两大部分,地上部分有茎、 果实和种子, 两大部分,地上部分有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地下部分 有根、匍匐茎和块茎。 有根、匍匐茎和块茎。 • 1、根:马铃薯只在主茎的基部紧靠芽眼的部分产生吸收 根系和不定根,这些根深度可达到70厘米,水平伸展30 70厘米 30厘米 根系和不定根,这些根深度可达到70厘米,水平伸展30厘米 左右。 左右。 • 马铃薯的茎主要由主茎和块茎构成。 2、茎:马铃薯的茎主要由主茎和块茎构成。 • 主茎: (1)主茎:主茎是由块茎芽眼中抽生出来的枝条所形成 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茎高50 100厘米 50厘米。 的,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茎高50-100厘米。早熟品种的 茎杆细小,中晚熟品种茎杆高大。 茎杆细小,中晚熟品种茎杆高大。 • 块茎:块茎就是我们平时所食用的马铃薯(洋芋), (2)块茎:块茎就是我们平时所食用的马铃薯(洋芋), 块茎是茎的变态。块茎的颜色、形状因品种而异。 块茎是茎的变态。块茎的颜色、形状因品种而异。
中国马铃薯用途

中国马铃薯用途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用途。
它不仅可以作为食物和饲料,还可以用于制作淀粉、酒精、纤维素和其他化工产品。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马铃薯的多种用途。
马铃薯作为食物,是我国重要的主食之一。
中国有着悠久的马铃薯食用历史,尤其是在西南地区。
马铃薯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C和多种矿物质,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
人们可以将马铃薯煮熟、炒熟或烤熟,用于制作各种美食,如马铃薯泥、马铃薯炖肉、马铃薯炖鸡等。
此外,马铃薯还可以制作成薯片、薯条等零食,深受人们喜爱。
马铃薯还可以用于饲料生产。
马铃薯作为饲料具有高能量、高蛋白质和高纤维的特点,可以作为牛、羊、猪等家畜的重要饲料。
马铃薯饲料不仅能够提高家畜的生产性能,还能够提高肉质的品质。
因此,马铃薯作为饲料在畜牧业中被广泛使用。
马铃薯还可以用于淀粉生产。
由于马铃薯中淀粉含量高达15%~20%,且淀粉的理化性质良好,因此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淀粉原料。
经过粉碎、提取和干燥等工艺,马铃薯可以制成淀粉。
淀粉在食品加工、造纸、纺织、化妆品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马铃薯还可以用于酒精生产。
马铃薯中含有丰富的糖分,可以通过发酵和蒸馏等工艺制成酒精。
酒精在医药、化工、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马铃薯作为酒精原料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马铃薯还可以用于纤维素生产。
马铃薯中的纤维素含量较高,可以通过化学和生物工艺转化为纤维素制品。
纤维素在纸浆、纺织、建筑材料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马铃薯作为纤维素原料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中国马铃薯有着广泛的用途,不仅可以作为食物和饲料,还可以用于制作淀粉、酒精、纤维素和其他化工产品。
马铃薯的多功能利用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食物需求,还能够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马铃薯的多种用途,促进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马铃薯

4、马铃薯枯萎病
症状: 初地上部 出现萎蔫,剖开 病茎,薯块维管 束变褐,湿度大 时,病部常产生 白色至粉红色菌 丝。
防治方法:
(1)与禾本科作物或绿肥等进行4年轮作。 (2)选择健薯留种,施用腐熟有机肥,加
强水肥管理,可减轻发病。 (3)必要时浇灌12.5%增效多菌灵可湿
性粉剂300倍液。
2、茎
马铃薯的茎,按不同部位、不同 形态和不相同的作用,分为地上茎、 地下茎、匍匐茎和块茎4种。
3、叶
马铃薯的叶子和其他绿色植物的 叶子一样,它的叶绿体吸收阳光, 把根吸收来的营养和水分,以及叶 片本身在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 制造成富有能量的有机物质,同时 释放出氧气。这些有机物质,通过 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被输送 到块茎中贮藏起来,供应根、茎、 叶、花等生长时应用。
马铃薯的施肥技术
1、基肥
首先要施足基肥。应选用腐熟的优质有机肥, 一般每公顷铺施75000千克左右,结合播前整 地深翻、起垄。除施用西洋有机肥料外,在 播种时可在播种穴或沟内施一些西洋磷、钾 肥(或草木灰)作种肥,一般每公顷施西洋磷 酸二铵150-225千克或三元复混肥225千克, 或视土壤肥力状况而定,为马铃薯高产打好 基础。
马铃薯早疫病
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要尽可能减少马铃薯在逆境状 况下生长,保证植株需要的水肥条件,促进植株生 长健壮,提高其抗病能力。
(2)收获后深耕灭茬,减少翌年初侵染源。 (3)马铃薯封垄后,植株生长稳定期开始,每 隔10d喷施1次保护性杀菌剂。在田间发现早疫病症 状时及时喷施治疗性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d喷1 次,共喷3次。
马铃薯
☆马铃薯的形态特征和生长 发育
马铃薯,又名土豆(potato)

马铃薯,⼜名⼟⾖(potato)【药名】:马铃薯【别名】:洋芋、⼭药蛋、洋番薯、⼟⾖、蛮蛮、⼭洋芋、地蛋、洋⼭芋、荷兰薯、薯仔、茨仔【汉语拼⾳】:ma ling shu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num tuberosum L. 【功效】:和胃健中;解毒消肿【考证】:马铃薯,原名阳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黔滇有之。
绿茎青叶,叶⼤⼩、疏密、长圆形状不⼀,根多⽩须,下结圆实,压其茎则根实繁如番薯,茎长则柔弱如蔓,盖即黄独也。
疗饥救荒,贫民之储,秋时根肥连缀,味似芋⽽⽢,似薯⽽淡,羹臑煨灼,⽆不宜之。
叶味如豌⾖苗,按酒侑⾷,清滑隽永。
开花紫筒五⾓,间以青纹,中擎红的,绿蕊⼀缕,亦复楚楚。
⼭西种之为⽥,俗称⼭药蛋,尤硕⼤,花⽩⾊。
"根据以上⽂字描述及现其附图,与本品原植物相符。
【科属分类】:茄科【拉丁⽂名】:RhiZoma Solani Tuberosi 【主治】:胃痛;痄肋;痈肿;湿疹;烫伤【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或晒⼲。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动植物形态】:⼀年⽣草本,⾼30-80cm。
⽆⽑或被疏柔⽑。
地下块茎椭圆形,扁圆形或长圆形,直径约3-10cm,外⽪黄⽩⾊,内⽩⾊,具芽眼,着⽣于匍匐茎上,成密集状。
奇数不相等的⽻状复叶;总叶柄长3-5cm,⼩叶柄长1-8mm;⼩叶6-8对,常⼤⼩相间,卵形或矩圆形,最⼤者长约6cm,最⼩者长宽均不及1cm,先端钝尖,基部稍不等,全缘,两⾯均被⽩⾊疏柔⽑,叶脉在下⾯突起,侧脉每边6-7条,先端略弯。
伞房花序顶⽣,后侧⽣;花萼钟形,直径约1cm,外被疏柔⽑,5裂,裂⽚披针形,先端长渐尖;花冠辐射状,⽩⾊或蓝紫⾊,直径2.5-3cm,花冠筒隐于萼内,先端渐5裂,裂⽚略呈三⾓形;雄蕊5,花丝短,花药长圆形,约为花丝的5倍长;雌蕊1,⼦房上位,2室,花柱较雄蕊稍长,柱头头状,结实少。
浆果圆球形,光滑,直径约1.5cm,熟时红⾊。
马铃薯基本知识介绍

马铃薯基本知识介绍
一、马铃薯基本介绍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落叶灌木,
属于茄科马铃薯属植物,植株高达60厘米,具有较强的耐寒和耐旱能力,性喜温暖干燥的气候,如秋季、冬季和春季可采种,以应季和晚熟种植品
种为主,营养价值较高,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食用蔬菜。
二、营养价值
马铃薯营养丰富,具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
营养成分,其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由多糖(淀粉)、糖类(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和木质素组成,可以提供身体能量,蛋白质可提供人体必需的氨
基酸,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E、维生素C、B族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可以
促进人体免疫力的生长发育,矿物质主要为钾、镁、钙、磷、铁、锌和铜等,营养价值极高。
三、遗传育种
通过遗传育种可以获得更优质的马铃薯,这一育种方法可以根据植物
的营养、品质、抗病性、耐逆性等来进行改良,有利于提高马铃薯的品质。
马铃薯(土豆)的简介、种植技术及深加工产品

马铃薯(土豆)的简介、种植技术及深加工产品目录一、马铃薯(土豆)的简介 (1)(一)马铃薯(土豆)的名称由来 (1)(二)马铃薯(土豆)的历史起源 (2)(三)马铃薯(土豆)的形态特征 (2)(四)马铃薯(土豆)的生长习性 (3)(五)马铃薯(土豆)的品种分类 (4)(六)马铃薯(土豆)的营养价值 (5)二、马铃薯(土豆)的种植技术 (5)三、马铃薯(土豆)的深加工产品 (8)(一)马铃薯(土豆)的经济价值 (8)(二)马铃薯(土豆)的深加工产品类别 (9)一、马铃薯(土豆)的简介(一)马铃薯(土豆)的名称由来“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
中国东北、河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带被称为“土豆”。
英语potato来自西班牙语patata。
据西班牙皇家学院称,此西班牙词汇由泰依诺语batata(红薯)和克丘亚语papa(马铃薯)混合而来的。
在拉丁美洲,“马铃薯”的西班牙语用papa一词。
(二)马铃薯(土豆)的历史起源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
16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
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
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马铃薯带到英国,英国的气候适合马铃薯的生长,比其它谷物产量高且易于管理。
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中,发现马铃薯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
从此,法国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
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马铃薯传入中国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据说是华侨从东南亚一带引进的,在21世纪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
马铃薯

第二节
马铃薯形态特征
马铃薯是茄科(Solanaceae)茄属(Solanum)的草本植物。 生产应用的品种都属于茄属结块茎的种(Solanum tuberosum L.),染 色体数2n=2x=48。市场上多用块茎繁殖,也称多年生植物。
一、根 根分直根系——种子繁殖所发生的根,有主侧根之分。
中原二作区: 包括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四省的南部,湖北,湖南二省的东部,河 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各省,面积占全国小于5%。 本区无霜期较长,为180—300天,年平均气温在10—18℃,最热月份平均 22—28℃,大于5℃积温3500—6500℃,年降雨量500—1750mm。
南方二季作区:
在块茎萌芽时;顶芽最先萌发,而且幼芽生长快而壮,从顶芽向下的各
芽眼,依次萌发,其发芽势逐渐减溺。
4. 块茎的大小决定于品种特性和生长条件,一般每块重50—
250g,大块可达1500g以上。 块茎的形状因品种而异,但栽培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块茎形状 产生一定变异。 块茎形状大致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圆形、长筒形、椭圆形。 在正常情况下,每一品种的成熟块茎,都具有固定的形状,是鉴别 品种的重要依据之一。
北方地区,匍匐茎一般在出苗后7—10天开始发生,发生后10—15
天便停止生长,顶端开始膨大形成块茎。 经催芽处理的种薯,往往在出苗前即发生匍匐茎。 匍匐茎具有向地性和背光性,入土不深,大部集中在地表0—l0cm 土层内;匍匐茎长度一般为3—l0cm,野生种可长达1—3m。 匍匐茎比地上茎细弱得多,但具有地上茎的一切特性,担负着输送 大量营养和水分的功能,在其节上能形成纤细的不定根和2—3次匍匐茎。
高,一般可达85%—90%以上。
通常在干燥低温下贮藏7—8年,仍不失发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催芽
(1)播前将种薯放在15—20℃的黑暗处 。当芽长至1—1.5㎝时放在散光下练芽,使 其变绿或变紫(避免伤芽)后切块。催芽 时避免阳光直射、雨淋和霜冻。切忌在水 泥地面上催芽和存放,因为水泥地面不透 气、透水,易引起烂种。
(2)淘汰病烂薯。把病烂薯、出芽慢、芽 子纤细的薯块挑捡出去,不作种薯。
垄作栽培的播种技术
(1)播上垄: 特点是覆土薄、土温高,能促使提早出苗、苗 齐、苗壮。覆土薄故不抗旱,利用小种薯整播可弥补。按 行距开浅沟
(2)播下垄:特点是保墒好,利于幼苗发育;土层深厚利于 结薯;但覆土不易过厚,土温较低,影响出苗速度和土壤 中气体的交换,克服这些不利的因素的方法就是出苗前耢 一遍地,以提高土温,促进苗全苗壮,兼有除草。按行距 开深沟
困种催芽的好处
(1)提早出苗,延长生育期。利用播种前人为创造的适宜气 候条件,使芽眼提前萌动,等于提前播种进入生育期,播 后可提早7~10天出苗。
(2)利于淘汰病薯,减少田间发病。在困种催芽期,病薯常 会腐烂、发芽缓慢瘦弱或不出芽,淘汰这些病薯,可降低 田间发病机会。
(3)增产显著。因出苗早,苗齐、苗壮,生长、结薯基本同步 ,缩小了单株间的产量差异,较不困种催芽的增产 10~20%。
(4)利于早熟马铃薯品种下茬复种秋菜,变一年一茬为一年 两茬种植,增产增收。我省中南部地区,早熟马铃薯收获 后,可复种早熟大豆、油豆角、白菜、萝卜、移栽晚茄子 、尖椒、秋甘蓝等,实现一年两季生产,亩效益可达 2500元。
切种
为了避免马铃薯种薯切块后腐烂,应在催芽后播种前2~3 天切块。切块不仅有利于马铃薯早出苗,而且节省种薯。
切刀消毒:切种时准备多把切刀,浸在5%的高锰酸钾溶液 中。遇到病烂薯要及时换用消过毒的切刀,同时把切了病 薯的切刀浸在5%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正常切种每隔10分 钟换一次切刀。没有高锰酸钾可以用高度酒精、开水、火 苗等方法进行切刀消毒。
喷药杀菌。切好的种薯喷施农用链霉素和金雷(或喷施甲托 和甲基托布津)。要边喷边翻,喷施均匀,待凉干后装袋 准备播种。
品种选择
早熟品种:早大白,东农303,克新4号,尤金。 中早熟品种:黄麻子,中薯1号,鲁引1号。 晚熟品种:克新13号、克新2号。 高淀粉品种:内薯7号、克新12号。
困种
在播前15~20天,将种薯出窖,放在室内堆 积,堆不宜太大,堆温应保持在15℃。这 样到播种前即可使马铃薯的芽眼萌动或开 始出芽。
一是充分利用顶端优势,保留顶芽; 二是薯块重量适宜,今年切块每个切块40ɡ左右,顶部稍 小,尾部稍大些; 三是每个切块应有2个芽眼; 四是要切成棱状,忌切成条或薄片。 具体切法:50克左右的小薯块从芽眼集中的顶部一分为二, 每个切块都要保留顶芽;大薯切块时,可从尾部开始,按 螺旋形排列的芽眼向顶部斜切,最后把芽眼集中的顶部一 分为二。
北方一作区生产与管理
制作人:赵永亮
前茬作物选择
选择非茄科等作物地块,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灌溉条 件的地块。选微酸性的土壤,沙质壤土,土地疏松、透气、 保肥、排水、保水等。
马铃薯轮作换茬的好处:
1,可以改变农田生态条件,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增加生物 多样性。
2, 免除和减少某些连作所特有的病虫草的危害。
整地
• 深耕25—30㎝,耙耱整平。如底墒差,必 须灌溉再施秋肥整、地播种。
春整地
秋翻地
品种与种薯选择
根据销售要求选择品种。 根据生育期选择品种。 选择(抗旱、抗涝、抗低温、抗贫瘠)、
品质优良品种。 选择脱毒种薯。 选择高纯度种薯。 选择打破休眠的种薯。
脱毒马铃薯的优点
脱毒马铃薯产量高,且薯块大小均匀,表 面光洁,商品性能好,市场售价高,比普 通马铃薯增产30-40%,亩增加效益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元以 上,品质优,熟期短,病害轻,卖相好, 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3, 轮作可以促进土壤中对病原物有颉抗作用的微生物的活 动,从而抑制病原物的滋生。
马铃薯与水稻、玉米、小麦、大麦等植物轮作增产效果比 较好。
马铃薯适合的土质
种植马铃薯尽量选择旱能浇涝能排的地块,不要在涝洼地 上种植;在雨水较多的地方,采取高垄种植的方法,并在 播种时留好排水沟;在干旱地区,要逐步增设浇水设施, 修井开渠和购置灌溉机械等,以保证在马铃薯需水时进行 浇灌。轻质壤土和砂壤土最适合马铃薯生长。
三可减少病害传播。 许多病毒,如马铃薯病毒病、纺锤块茎类病毒等,细菌病 害,如环腐病、青枯病、晚疫病等,可通过切薯的刀扩大 带病种薯的传播。
整薯播种可杜绝这些病害的发生。播种时温度高、湿度大 ,如用切块播种,当种薯切块后,如伤口不能很快愈合, 切面易感染细菌导致腐烂,极易引起大量烂种,导致田间 缺苗断垄,则必须用整薯播种。
小种薯播种的好处
一是出苗整齐、苗全苗壮。 用小整薯播种,由于整薯的外面有一层厚的木栓化表皮, 播种时,有利于保存块茎内的水分、养分,在土壤过干、 过湿等不良条件下,可最大限度地保证出苗,出苗一般在 92%-98%,比切块做种出苗率提高18%-37%。
二能发挥顶端优势,获得高产。 整薯多由顶部芽眼萌发,由于顶部的芽粗壮,可充分发挥 种薯的顶端优势。整薯播种,可由顶部发出多个主茎,每 一个主茎可结3-5个块茎,主茎数多而增加结薯个数,达 到高产。
马铃薯对酸碱土地的需求
马铃薯具有耐酸能力,但抗碱能力很弱,对土壤酸碱度的适 应范围在pH4.8~7.5之间,而以pH5.5~6.0最为适宜。
马铃薯不同品种对盐碱适应能力也不同。一般耕层土壤含盐 量在0.25%以下时能正常生长。pH超过8.0以上,应增施 有机肥,减轻碱对马铃薯的危害。碱性土壤种植马铃薯切忌 施用碱性肥料,如过磷酸钙、硫酸铵、硝酸铵、石膏粉等, 应施用酸性肥料。
播种量和播种面积的计算:
(1)种薯需要量(kg)=切块重量(kg)×每亩株数×计 划播种面积(亩)
(2)所需栽培面积(亩)=单株营养面积(m2) ×1kg种薯的计划切块数×种薯的总量 (kg)×0.0015
如何确定播种期
当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7~8℃时即可播种。也可根据晚 霜来临的时间而定,一般在晚霜来临前30天是适合的播 种期 要根据品种和种薯情况确定播期。早熟品种宜早播,中晚 熟品种适当晚播;催芽处理的适当晚播,未催芽的适当早 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