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和气温

合集下载

温度和气温

温度和气温

2、测量室外温度。选择室外不同的地点测量气温。记录测 得的气温和地点。
教室里
阳光下
室内外温 度的比较
走廊上
大树旁
1、室内外的温度相同吗?哪儿的温度高? 2、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
室外 阴凉通风处的 温度更能反映 当地的气温。
百页箱
清晨8℃ 上午16℃ 中午25 ℃ 下午20℃ 傍晚15 ℃
气温的单位是? 摄氏度 °C 怎样观测气温? 百叶箱
气温和气温的测定
玻璃管
刻度 液面ຫໍສະໝຸດ 液泡温度计的使用小活动:测量手心温度
1、要把温度计放在手心1-2分钟。
2、温度计的液柱稳定时再读数。 3、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室内外的温度一样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在操场上,太阳晒的背上很热,做操时流汗了 在教室里挺凉快,没有出汗
4.测量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的气 温,下午2时的气温最高,清晨温度最低。
5.从时间气温表中,可以看出一天中气温最高、最 低的时间和及气温的变化情况。
二、判断 1.在同一时刻,室内和室外的温度是一样的。( ) 2.气温的变化随着区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
3.一天中,气温往往不会发生变化。( )
4.不同天气状况,都会影响气温的高低变化。( )
5.在下雨时,测量量当地的气温比较准确。( ) 三、选择 1.一天中最高气温在( A.早晨 B.上午 ),最低气温在( )。 D.傍晚
C.下午
2.读温度计时,视线应( )温度计内液柱的顶端。
A.高于 B.低于 C.平视
3.测气温时,把温度计放在阳光下,测得的结果和 实际气温相比( )。
温度对大气的影响很大,是天 气日历中重要的数据。通过观察和 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就可以 知道当地的气温。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_郑明进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_郑明进
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厦门市大嶝中学
郑明进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目录



导入新课 气温测定与相关概念 气温曲线图的绘制与阅读 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请看《晏子使楚》的故事,说说这则故事 说明了果树的种植与气候中的什么因素有 关。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 甜。可是,橘树一种 到淮北,就只能结又 小又苦的枳。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气温/℃
30
20
10
0
厦 门 1、如何据图读出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 2、计算厦门气温年较差。 2、计算厦门气温年较差。 3、描述厦门气温的年变化。 目录 上一页 3、描述厦门气温的年变化。
1
4
7
10 月份
下一页
结 束
气温 ℃ 30
气温 ℃ 30
气温 ℃ 30
20
20
20

判断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厦门月平均气温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13.2 12.1 14.2 18.6 22.5 25.1 27.3 28.1 26.3 23.5 19.2 15.4
用什么办法更能直观地表示厦门气温的 年变化规律,请亲自动手画一画。
3、你能说说为什么不同的地方种植不同
的果树?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小实验
1、温度计能测量什么物体的温度? 2、如何测量大气的温度? 3、气温用什么表示?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哪幅图是南半球?为什么? 哪幅图是南半球?为什么?
甲图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的 月是夏季 南半球是冬季) 月是夏季,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的7月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
热带、温带、寒带四季气温变化的不同特征: 热带、温带、寒带四季气温变化的不同特征:
热带:各月气温都很高,气温年较差小。 热带:各月气温都很高,气温年较差小。 A 温带:四季变化显著,气温年较差大。 温带:四季变化显著,气温年较差大。 B 寒带:各月气温都很低,但各月寒冷程度不同。 寒带:各月气温都很低,但各月寒冷程度不同。 C
图3、14 、
表述为“ 冬季气温 0℃ 以上表述为“温和”、0℃以下为“寒 ℃ 以上表述为 温和” ℃以下为 冷” 夏季气温2 ℃ 以上表述为 炎热” 表述为“ 夏季气温 0℃ 以上表述为“炎热”、20℃以下为“凉 ℃以下为 爽”
3. 绘制气温曲线图 (1)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 ) 段,逐月标上月份。 (2)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温度 ) 差标上气温刻度。 3) (3)将表中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标 注出来。 (4)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 划出一条曲线。
P51 活动 1.完成下列要求 完成下列要求
(1)读图最高月平 ) 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22℃ 7月 ℃ 月 (2)读图最低月平 ) 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1.5℃ 1月 ℃ 月 (3)算出该地气温年较差 ) 22℃-1.5℃=20.5℃ ℃ ℃ ℃ (4)说明该地气温的年变化 ) 该地气温夏热冬温, 该地气温夏热冬温, 年较差大,四季分明。 年较差大,四季分明。
气温/° 气温 °C
25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P51活动 2.画一幅气温曲线图 活动 画一幅气温曲线图

气温和气温的变化

气温和气温的变化

气温曲线图是怎么组成的呢?
气温/℃ 30
20
10
(2008年)
月份
气温 (℃)
1 2345 6 10.2 10.7 13.4 18.2 22.1 25.5
7 8 9 10 11 12 28.8 28.2 26.0 21.7 17.5 13.1
1
4
7
10 月份
某地气温年变化图
一横月、二纵温 三描点、四连线、五写名
一日内日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日平均气温
怎样由日平均气温推算出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 月平均气温:
一月内日平 均气温之和 ÷当月天数=月平均气温
• 年平均气温:
一年内月平 均气温之和÷月数(12)=年平均气温
气温的日变化
气温最高值? 气温最低值? 温差是多少?
26℃(最高值)- 2℃(最低值)= 24℃ •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和气温的变化
举例说明气温与生产生活的 关系
看哪组同学说的好!!
饮 食
饮食
衣着
交通
闽北受冻害的蕃木瓜
农业
体育运动
测定气温的工具是? 温度计
气温的单位是? 摄氏度 °C
怎样观测气温? 百叶箱
日 平 均 气 温
思考
( 7 + 15 + 13 + 4 ) ÷4 = 陆地 海洋
月 月


南半球
陆地 海洋




A
B
气温/℃ 20 10
23.3 21.6
19.7
13.9
14.3
5.8

常温层温度与气温

常温层温度与气温

常温层温度与气温常温层是大气层中的一部分,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约为10至50公里。

在这个大气层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上升,这与我们平常所感受到的气温情况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地球上的气温是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下降的。

这是因为地球表面受到太阳辐射的热量,导致地表温度升高,而空气会通过对流的方式向上升腾。

随着海拔的增加,空气的压力变得越来越低,分子之间的碰撞变得较少,导致温度下降。

然而,在常温层中,却出现了温度随高度上升的情况。

这是由于常温层中的臭氧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释放起到了重要作用。

臭氧层主要位于常温层上部,它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并将其转化为热能,从而导致温度上升。

常温层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太阳活动和大气成分的变化。

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会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度,进而影响常温层的温度。

大气成分的变化,如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也会对常温层的温度产生影响。

常温层温度的上升对地球的气候和天气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常温层温度的上升导致对流层中的温度梯度变大,从而增加了大气的不稳定性,促使大气中的气流和气象现象的发展。

其次,常温层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地球的辐射平衡,进而影响到地球的能量收支和气候变化。

在科学研究和应用中,对常温层温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家们通过观测和模拟,不断深化对常温层温度变化的认识,以揭示其背后的物理机制。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天气和气候变化,还能够为环境保护和气候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常温层温度与气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常温层中温度随高度上升的特点,是由于臭氧层的吸收和释放作用所致。

这种温度变化对地球的气候和天气产生着重要影响,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研究和观测,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常温层温度的变化规律,为环境保护和气候调控提供科学支持。

气温的概念

气温的概念

气温的概念气温是指物体中分子热运动引起的热量大小的度量。

在常见的物理学中,物质的温度可以用其分子的平均动能来表示。

这个平均动能,即温度,与分子的平均速度以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气温是天气预报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气象学认为,气温是大气中空气分子和物体之间的能量交换的结果。

当大气分子与物体接触时,它们之间会发生能量交换,从而导致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

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物体的状态和性质,例如固体可以变为液体,液体可以变为气体。

温度的度量单位是摄氏度()、华氏度()、开氏度(K)等。

摄氏度是以水的冰点和沸点之间的差作为参考,将这个差分为100个等分,每个等分为一摄氏度。

华氏度是以冰点和沸点之间的差作为参考,将这个差分为180个等分,每个等分为一华氏度。

开氏度是绝对温度,以绝对零度(−273.15)作为零度,刻度上每个等分与摄氏度相等。

气温的测量常用温度计完成,常见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

水银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原理制作的,通过测量温度对应的液体柱长度变化来确定温度值。

电子温度计通过测量物质的电阻、电压、电流或其他电学特性的变化来确定温度值。

气温的变化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气温的变化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太阳辐射、天气系统(如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地理位置、海洋气候、地表特征等。

气温的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都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高温天气中,人们容易出现中暑等身体不适症状;而低温天气可能导致冻伤、道路结冰等问题。

为了更精确地描述气温变化,气象学引入了一些相关概念。

例如,气象学中的平均气温是指一段时间内或一个特定地点上的平均温度。

而气象学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则分别表示某个时间段或特定地点上的最高和最低温度。

气温的测量和记录对于气象学、气候研究以及气候变化预测都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气温的长期变化进行观测和分析,可以揭示出气候变化趋势,为气象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气温是衡量物体热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与大气中空气分子和物体之间的能量交换有关。

温度和气温教学反思

温度和气温教学反思

温度和气温教学反思我先和学生回顾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在此基础上,出示气温计,让学生观察气温计,交流使用气温计应该注意的事项。

继而,进行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通过对测量的温度进行比较和分析,引导学生明确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的气温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我在教学中加以尝试。

又发现了一下几点问题:1、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温度在复习了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基本方法,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后,学生开始测量教室内的温度,各小组交流测到的实际温度,学生观察数据后发现,各组测量的温度有一定差距,最高的30摄氏度,最低27.5摄氏度。

为什么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温度会不同,我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有的是读数不准确造成的数值上的误差;有的是有阳光透进窗户、电风扇正在使用或者开窗通风这些环境因素造成的这样的讨论,意在引导学生注意如何减少测量中的差异,使测量得到的结果更正确,体现数据的科学性。

让学生自己寻找误差的原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温度在学生讨论现在这个时间内教室内外的温度哪个会高一些时,他们有的认为是室外的温度高,有的认为室外的温度低,我肯定了学生的猜想,引导学生讨论采取什么方法证实自己的猜想,他们就想到到室外去测量。

我把学生分成2大组,分别要求在向阳处、背阴处测量当时的温度并做好记录。

每个小组按地点不同把测量到的温度写在黑板上,学生观察这些数据后,才发现自己刚才的猜想并不完全正确,阳光下的温度的确比教室内高了2~3摄氏度,但背阴处的温度却比教室内低了1~2摄氏度。

通过讨论,学生终于明白室外背阴处测到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当时的气温,所以,我们每天记录天气日历时,要选择室外通风阴凉的地方去测量气温。

对比室内温度、室外温度,让学生明白室外温度更适合反映当地的气温。

而室外温度中,向阳处与背阴处相比较,背阴通风处测到的空气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当时的气温。

)篇二:温度和气温教学反思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并会用温度计。

气温和气温变化

气温和气温变化

1、绘制坐标 2、标出各月气温 3、连接成平滑曲线
20 10 0 –10 –20 –30 1 4 7 10(月)
3、世界气温的(垂直、水平)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世界气温的(垂直、水平) (1)气温的垂直分布 (1)气温的垂直分布 规律:随海拔升高,气温下降,平均每升高100。米, 规律:随海拔升高,气温下降,平均每升高 。 气温下降0.6℃ 气温下降 ℃。 原因:对流层空气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辐射,并 原因:对流层空气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辐射, 且随着海拔升高, 且随着海拔升高,空气密度下降
(2)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2)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①从全球气温分布大势看
无论1月或 月或7月 南半球或北半球, ● 无论 月或 月、南半球或北半球,气温都从 低纬向 高纬 递减 原因: 原因: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原因
太阳 光与 地面 夹角 低纬 地区 高纬 地区 单位 面积 获得 太阳 光热 气

大 小
多 少
高 低
请大家判断甲、乙两图分别位于南、 请大家判断甲、乙两图分别位于南、北 半球的哪个半球?判断依据是什么? 半球的哪个半球?判断依据是什么?
甲地位于北半球,因为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 甲地位于北半球,因为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 乙地位于南半球,因为气温自北向南逐渐降低。 乙地位于南半球,因为气温自北向南逐渐降低。
天气
气候
二.气温和气温的变化 气温和气温的变化
(1)气温 )
气温的观测 日平均气温的计算 年平均气温的计算
气温的日变化
(2)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 )
气温曲线
气象站观测的气温是放在______里的温 气象站观测的气温是放在 百叶箱 里的温 度计测得的。记做____读做 读做______。 度计测得的。记做 ℃ 读做 摄氏度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和气温
温度和气温
 【教学反思】
 测量是借助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工具对周围世界的一种定量观察,通过采集、记录、比较、分析数据,可以更好的认识客观世界,这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掌握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对采集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时间测量每天的气温,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是本课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

 1、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温度----分析差异原因
 在复习了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基本方法,教师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后,学生开始测量教室内的温度,各小组交流测到的实际温度,学生观察数据后发现,各组测量的温度相差很大,最高的33摄氏度,最低28摄氏度。

为什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温度会不同,教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有的是在北窗口测量,被风吹到;有的在电扇之下,温度肯定比没风吹的要低;有的在南窗口,有太阳照射;教师肯定了学生的意见,指出尽管有这些原因,但误差不会这幺大,说明我们的个别温度计有问题。

教师及时为误差较大的小组更换了温度计。

这样的讨论,意在引导学生注意如何减少测量中的差异,使测量得到的结果更正确,体现数据的科学性。

 2、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温度----确定观察地点
 在学生讨论现在这个时间内教室内外的温度哪个会高一些时,他们一致认为是室外的高,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大胆猜想,引导学生讨论采取什幺方法证实自己的猜想,他们就想到到室外去测量。

教师把学生分成3大组,分别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