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鞭炮结》综合实践教学设计-盛宏伟

《中国结——鞭炮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中国结——鞭炮结》为苏科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五年级下册“家政-编织”中的一节内容。教材通过“技术信息”中“造型各异的中国结”,引导学生对中国结作进一步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编中国结的兴趣。

考虑五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编中国结,教材安排了中国结中较容易、便于协作完成,又便于今后拓展创新的鞭炮结作为教学内容。教材以图解形式提供了编鞭炮结的步骤,并以“助学提示”的形式对编结中的要点、难点加以提示,帮助学生读图、识图,完成编结任务。

二、学情分析及设计思路

学生对劳动实践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喜欢动手操作,特别是小制作活动,更能全身心地投入。针对学生这些特点,我从“了解中国结——探究鞭炮结制作方法——合作制作、交流评价——课后拓展、创新设计”四个方面设计了本课的教学流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前研究、小组合作、自主练习等方法,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制作、评价、创新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技术活动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教师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编织方法,教会学生如何编鞭炮结。

(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出编织方法,并找出编制规律。

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将编结的鞭炮结串联或摆放成各种造型,从而开拓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提高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

究学习的能力。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教育学生安全使用工具,节约制作材料,保护环境。

四、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找到编织规律,并将编织的鞭炮结串联或摆放成各种造型。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结实物、录像图片,以及实物投影仪等电教设备。

学生准备:剪刀、打火机、镊子、丝线若干

六、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

(播放中国结图片)

2、同学们,欣赏了这么多的图片,你知道他们是什么?

(板书:中国结)

3、你在哪里看到过中国结呢?他们表达的意愿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4、人们给小小的中国结赋予了美好的祝愿,深厚的内涵,足见对中国结的喜爱,那么你对中国结有什么了解呢?可以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5、小小的中国结,喜庆、祥和、寓意深刻,它不仅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又演绎了现实生活中的个性美与和谐美,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亲手编一个中国结呢?

6、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较为简单的中国结---鞭炮结。(板

书:鞭炮结)

(出示实物)看,它像什么?(鞭炮)

(二)动手实践,制作鞭炮结。

1、精讲点拨:鞭炮结是怎么样编制出来的呢?大家观看录像。

(播放录像)

2、录像看完了,谁能说说制作鞭炮结需要几步?

(相机出示:结个环扣,插入“引线”,“井”字互套,用力均匀)3、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基本步骤,先来试一试,请小组长给大家分好线,注意要求,我们先结一个“井”字。

(学生练习结“井”字)

学生在练习时,教师巡视指导。

4、矫正反馈:

学生展示做好的“井”字,学生进行评价,讲讲自己在编制时遇到什么困难,用什么办法解决的?

5、互动探究:

请同学们先两人一组合作制作一个鞭炮,再以小组为单位,将小鞭炮串联或摆放成造型。小组里可以先讨论一下制作什么造型,如何分工。(小组讨论制作)

在制作之前,请同学们说说制作时要注意什么?

(同学说,教师板书:安全、文明、合作)

如果遇到困难可以请老师或同学帮忙,看哪个组的同学最灵巧、最有创意。

6、学生编织,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展示

1、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讲创意的灵感是什么?

2、学生互相评价,选出最好看、最有创意的作品。

3、师:今天我们学习制作了鞭炮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

收获啊?(指导学生畅谈)

4、不知大家想过没有,仅仅靠几根简单的线,就能编织出如此神

奇的艺术品——中国结,这又说明了什么?

是啊,说明中国人的智慧与聪明,说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有着无穷的魅力。课后,我们可以继续在结艺天地里遨游。下面来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拓展活动的建议。

出示拓展活动:思考并尝试改变“鞭炮”柱体形状的编织方法。

5、最后老师要送你们一句话:

只要动手做,就会有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