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理论习题答案(1)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学习理论知识点(2020江西)

第三章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概念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使得其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人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活动。
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也就是说不一定会在当前的行为中表现出来。
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由于适应、疾病或服药暂时引起的变化不是学习。
学习不是本能活动,是后天习得的。
2、人类的学习与动物学习区别(1)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除了直接经验外,还有间接经验。
(2)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
语言是使事物之间关系抽象化、概括化的信号。
(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3、学生的学习它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学习的分类1、加涅的学习分类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中提出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
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2、安德森的学习分类安德森根据知识表征方式的不同。
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回答怎么想,怎么做。
3、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符号学习(主要指词汇学习、实物图像、地形地貌,历史人物事件),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包括下位学习(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4、我国的学习分类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1、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学习理论

一、库姆斯的教育思想(p88) (一)知觉、信念与行为 要想了解人的行为,必得先了解行为者如何从他的观点去觉知 他所处的世界,每当你根据一项事实去处理某人的行为时,就必 须考虑到该事实对你和对他而言可能产生的不同意义。因为,事 实纵然客观存在,但每个人对其产生的知觉可能截然不同。知觉 是构成信念的基础,信念是行为的基础。不同的知觉产生不同的 信念,不同的信念产生不同的行为,因此,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 不能仅只从行为表现上加以矫正,而必须从设法改变他的知觉或 信念着手。(例子见88页) (二)全人教育思想 1. 库姆斯主张,教育的目的绝不只限于教学生知识或谋生技能, 更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情意需求,使他们能在知识、情感、意志 或动机三方面均衡发展,从而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2. 人本主义教育要重视实现以下七项目标:(p89页)
二、学习的类型p67
•
奥苏伯尔等人依据主体所得经验的来源不同,将学习分 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有指导的发现学习;自主的发 现学习);依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的关系的 不同,学习分为意义学习、机械学习。(书67页,图3—1) 加涅---提出五种学习结果的划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书68页,表3—1) 布卢姆提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 目标分类。(书68)
1. 认知结构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的认知结构,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学习包括 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他认为学科的最终目 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认知主义 学习观
2. 发现学习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情景中经过自己探寻寻找,从 而获得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其优点在于: (1)学生自行发现和自行组织的知识,有利于长期记忆; (2)学生主动思维式的学习活动,有利于智力的发展与提升;
教育心理学章节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同步训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问大致为(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3.(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4.60年代初,( )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A.布鲁纳 B.桑代克 C.皮亚杰 D.廖世承5.在教育心理学看来,( )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评价/反思过程6.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 )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心理学 D.信息论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 )年。
冯特A.1879 B.1897 C.1789 D.17988.( )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9.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方法是( )。
A.测验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谈话法10.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问卷法二、多项选择题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
A.学生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如何学 B.如何教 C.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D.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E.如何管理学生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体现在( )。
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教育心理学第三版课后练习答案(填空选择)有答案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C)A.19世纪中叶B.19世纪初C.20世纪初D.18世纪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D)A.学习心理规律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C.教学心理规律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B)A.布鲁纳B.桑代克C.维果斯基D.马斯洛4.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是(C)A.观察法B.调查法C.行动研究法D.实验法5.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性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指的是(D)研究原则。
A.客观性B.系统性C.理论联系实际D.教育性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等3种活动过程。
3.学习与教学的相互作用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5个要素。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选择题1.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著名心理学家(A)提出的。
A.皮亚杰 B.布鲁纳C.桑代克D.斯金纳2.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儿童的认知发展处在(D)阶段。
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形式运算D.具体运算3.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他认为(B)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A.学前期B.学龄期C.青年期D.成年早期4.皮亚杰认为,当儿童已经掌握了口头语言,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时,儿童的认知发展则处在(B)阶段。
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5.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C)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时期。
A.学前期B.学龄期C.青年期D.成年早期6.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认知风格(B)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冲动性D.沉思性7.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C)A.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D.最新获得的能力二、填空题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8.26】60题答题挑战第四期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到第四章

【8.26】60题答题挑战第四期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到第四章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一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师心理健康(第三节)第二章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第一节)1.【单选题】张老师经历了重大的家庭变故,此压力属于()。
[单选题]A.外围压力(正确答案)B.中心压力C.预期性压力D.情景压力答案解析:【答案】 A【心成教育解析】本题考查职业压力。
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是由工作引起的,是教师对来自教学情境的刺激而产生的情绪反应。
了解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帮助教师有效地应对,是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有的学者将教师职业压力按性质的不同分为五类:中心压力、外围的压力、预期性压力、情境压力、回顾压力。
其中,外围的压力是指教师经历的重大生活事件或压力情节,张老师经历了重大的家庭变故,此压力属于外围压力。
A项正确。
2.【单选题】教师接受并体验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以此衡量和调控自己的行为,称之为()。
[单选题]A.关注生存阶段B.角色认知阶段C.角色认同阶段(正确答案)D.角色信念阶段答案解析:【答案】 C【心成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角色形成阶段。
教师角色的形成分为角色认知、角色认同、角色信念三个阶段。
教师角色的认同指个体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
对教师角色的认同不仅在认识上了解到教师角色的行为规范、社会价值和评价,并经常用教师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心理和言行,自觉地评价与调节自己的行为。
题干表述属于角色认同,C项正确。
3.【单选题】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
[单选题]A.了解自己,但不能对自己的能力做恰当评价B.具有超强的人际关系C.能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正确答案)D.在任何情况下,能做到个性发挥答案解析:【答案】: C【心成教育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心理健康有如下标准:(1)能积极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理论习题答案

112.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C)A.老鼠打洞B.吃酸的东西会流唾液C.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D.蜘蛛织网113.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铃声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铃声是( A)A.条件刺激B.无条件刺激C.条件反应D.无条件反应114.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理论基础的人是(D)A.斯金纳B.桑代克C.班杜拉D.华生115.“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这句话出自( D)A.科尔伯格B.皮亚杰C.米尔顿D.华生116.小刚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刚这种行为消失了。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了(D )的学习。
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C.动作技能D.态度117.学习的“试误说”是由( C)提出来的。
A.苛勒B.杜威C.桑代克D.班杜拉118.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其做法依据的是学习的(A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条件反射119.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D)A.准备律B.练习律C.动机律D.效果律120.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C )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消退121.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A )A.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B.经典条件作用理论C.精神分析理论D.认知理论122.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B )A.正强化B.负强化C.奖励D.惩罚123.负强化是指(C )A.呈现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B.呈现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C.撤销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D.撤销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124.对于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一旦发现他有好的表现,马上给予表扬。
这种鼓励能帮助他逐渐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养成良好品行。
最新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理论习题答案 (1)

112.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C)A.老鼠打洞B.吃酸的东西会流唾液C.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D.蜘蛛织网113.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铃声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铃声是( A)A.条件刺激B.无条件刺激C.条件反应D.无条件反应114.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理论基础的人是(D)A.斯金纳B.桑代克C.班杜拉D.华生115.“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这句话出自( D)A.科尔伯格B.皮亚杰C.米尔顿D.华生116.小刚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刚这种行为消失了。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了(D )的学习。
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C.动作技能D.态度117.学习的“试误说”是由( C)提出来的。
A.苛勒B.杜威C.桑代克D.班杜拉118.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其做法依据的是学习的(A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条件反射119.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D)A.准备律B.练习律C.动机律D.效果律120.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C )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消退121.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A )A.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B.经典条件作用理论C.精神分析理论D.认知理论122.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B )A.正强化B.负强化C.奖励D.惩罚123.负强化是指(C )A.呈现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B.呈现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C.撤销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D.撤销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124.对于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一旦发现他有好的表现,马上给予表扬。
这种鼓励能帮助他逐渐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养成良好品行。
教育心理学学习及其理论解释习题及答案(第3章)

教育心理学——学习及其理论解释习题及答案(第3章)一、选择题1.以下心理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A.虫子飞进眼睛时,不停地眨眼B.鹦鹉学舌C.小明经常上课走神D.喝完咖啡后精神好多了2.加涅按照学习的结果把学习分为()A.信号学习概念学习规则的学习连锁学习辨别学习B.言语信息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C.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动作技能学习D.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3.按照学习进行的方式,奥苏伯尔把学习的分为()A.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B.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C.接受学习发现学习D.发现学习机械学习4.小老鼠通过尝试和错误进行的“迷宫”问题解决属于()A.独立的发现学习B.有指导的发现学习C.有意义学习D.接受学习5.以下几位哪一个是联结派的代表人物()A.斯金纳B.托尔曼C.皮亚杰D.布鲁纳6.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旗帜的是()A.巴甫洛夫B.斯金纳C.桑代克D.华生7.观察学习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A.桑代克B.奥苏伯尔C.可勒D.班杜拉8.以下哪一条学习规律不是巴甫洛夫提出的?( )A.习得律B.效果律C.消退律D.泛化律9.原本乘坐巴士会晕车的人,后来乘船、乘火车等也有类似的反应,这是()A.条件反射的消退B.条件反射的泛化C.条件反射的分化D.条件反射的习得10.当条件反射形成后,对引起条件反射泛化的类似刺激不予强化,使类似的不同的刺激被辨别出来,这是条件作用的()A.强化B.消退C.分化D.习得11.以下哪一个不是桑代克总结的学习原则()A.准备律B.习得律C.练习律D.效果律12.孩子哭闹要买玩具,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13.下大雨的时候,小王被雨淋到,他迅速跑回家,发现自己并没有淋得很湿,以后,每当下雨小王都跑得很快。
这是()A.条件反射B.逃避条件作用C.回避条件作用D.顿悟14.古时候对“戴罪立功”的犯人一般会“从轻发落”,这种“从轻发落”是()A.消退B.惩罚C.强化D.分化15.程序性教学实际上是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C)A.老鼠打洞B.吃酸的东西会流唾液C.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D.蜘蛛织网113.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铃声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铃声是(A)A.条件刺激B.无条件刺激C.条件反应D.无条件反应114.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理论基础的人是(D)A.斯金纳B.桑代克C.班杜拉D.华生115.“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这句话出自(D)A.科尔伯格B.皮亚杰C.米尔顿D.华生116.小刚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刚这种行为消失了。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了(D)的学习。
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C.动作技能D.态度117.学习的“试误说”是由(C)提出来的。
A.苛勒B.杜威C.桑代克D.班杜拉118.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其做法依据的是学习的(A)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条件反射119.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D)A.准备律B.练习律C.动机律D.效果律120.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C)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消退121.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A)A.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B.经典条件作用理论C.精神分析理论D.认知理论122.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B)A.正强化B.负强化C.奖励D.惩罚123.负强化是指(C)A.呈现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B.呈现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C.撤销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D.撤销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124.对于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一旦发现他有好的表现,马上给予表扬。
这种鼓励能帮助他逐渐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养成良好品行。
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D)A.消退B.间隔强化C.负强化D.正强化12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D)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126.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D)A.获得B.消退C.泛化D.分化127.“杯弓蛇影”是一种(A)现象。
A.刺激泛化B.刺激分化C.刺激比较D.行为强化128.一个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因此父母规定他一个月不准吃肯德基,这种做法属于(C)A.正强化B.消退C.惩罚D.负强化129.完形一顿悟说认为,学习的实质是(C)A.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B.形成认知地图C.形成新的完形D.主动形成认知结构130.班杜拉认为,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是(C)A.发现学习B.合作学习C.观察学习D.有意义学习131.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是属于(C)A.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性强化132.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
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D)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服教育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133.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A)A.苛勒B.托尔曼C.桑代克D.巴甫洛夫134.提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认知地图理论的心理学家是(D)A.桑代克B.苛勒C.布鲁纳D.托尔曼135.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C)存在的。
A.先知者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136.提出程序教学并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理论基础的心理学家是(A)A.斯金纳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137.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A)A.发现学习B.合作学习C.接受学习D.掌握学习138.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A)A.有意义接受学习B.有意义发现学习C.发现学习D.探究学习139.“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B)的教学技术。
A.强调直观教学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的联系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140.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B)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个别化教学D.程序教学141.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B)A.布鲁纳B.斯金纳C.加理D.金布尔142.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学会陈述观念是学习了(C)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143.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D)A.形成条件反射B.形成整体完形C.同化D.主动形成认知结构144.(D)强调“废除教师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A.认知结构主义学习理论B.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45.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A)A.动态性B.客观性C.永恒性D.普遍适应性146.为了打击社会的不良行为,国家常用“杀一儆百”的做法,其理论依据是(C)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B.经典条件反射理论C.社会学习理论D.期待惩罚理论147.认知结构是指(D)A.学科的知识结构B.学科知识发展的顺序C.教材编排的结构D.个人已有知识的内容和组织148.下面情况发生了学习的是(C)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C.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D.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149.学习的意义在于(A)A.促进生理成熟和心理发展B.获得好的成绩C.适应社会发展D.个体生活的需要150.学习是人类和动物普遍存在的现象,这说明学习是(D)A.形成思想的必要条件B.掌握技能的必要条件C.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D.有机体适应阶段的必要条件151.学生通过学习后,能说出诚信的含义。
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这属于(A)A.言语信息学习B.心智技能学习C.认知策略学习D.态度学习152.在学习内容上,学生的学习以(D)为主A.书本知识B.课堂教学C.教师指导D.掌握前人的经验和行为规范153.属于高级规则的学习活动的是(A)A.问题解决B.概念学习C.规则学习D.接受学习154.在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B)是指学习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
A.连锁学习B.信号学习C.概念学习D.刺激-反应学习155.学生学习“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这种学习属于(C)A.连锁学习B.辨别学习C.规则或原理学习D.概念学习156.下列不属于桑代克试误说学习理论基本规律的是(C)A.准备律B.练习律C联结律D.效果律157.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这种反应称为(D)A.中性刺激B.无条件刺激C.条件反应D.无条件反应158.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指(C)A.获得B.消退C.泛华D.分化15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A)A.斯金纳B.桑代克C.苛勒D.巴甫洛夫160.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都属于的条件作用类型是(B)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161.奥苏泊尔认为,有一种学习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这叫做(C)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162.下列不属于意义学习条件的是(C)A.学习材料本身必须有逻辑性B.学生必须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认知结构C.学习必须先呈现一种引导性材料D.学生必有积极主动将新知识和以往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163.(B)学习理论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A.尝试-错误B.建构主义C.信息加工D.认知结构164.下面观点不符合建构主义思潮的是(C)A.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B.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C.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D.教学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165.下列不是学习现象的是(B)A.公务员每天看新闻B.学生每天做广播体操C.近墨者黑D.幼儿与生人接触时间长了就不怕生了166.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等五种类型的依据是(A)A.不同的学习结果B.学习层次的高低C.学习情境的简繁D.学习水平的优劣多选167.学习的本质属性是(A BC)A.学习产生的变化是持久的B.变化的既可以是外显的行为也可以是内部的心理结构C.学习产生的变化是经验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引起的D.学习不受后天环境影响E.学习具有先天遗传性168.按学习的内容,我国学者一般把学习分为(ABC)A.知识的学习B.技能的学习C.行为规范的学习D.认知策略E.态度169.按学习的方式,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AB)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有意义学习E.认知策略170.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为(ABCE)A.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建立的B.学习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C.强化在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D.认知结构是学习的基础E.习惯化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171.人本主义对有意义学习的理解是(ABCD)A.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B.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的C.学习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等发生变化D.学习的结果由学习者自我评价E.学习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172.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规律主要有三条,分别是(ACE)A.效果律B.强化律C.练习律D.消退律E.准备律173.下列属于操作性条件作用基本规律的是(BCE)A.习得B.正强化C.负强化D.消退E.惩罚174.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规律包括(ABCE)A.习得B.消退C.泛化D.强化E.分化175.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ACDE)四个子过程。
A.注意B.识记C.保持D.复现E.动机176.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含着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
这三个过程是(ACE)A.新知识的获得B.知识的储存C.知识的转化D.技能的形成E.知识评价177.建构主义学习观主要是(ABD)A.主动建构性B.社会互动性C.知识只是一种解释和假设D.情境性E.强调学生经验的差异性178.班杜拉认为强化分为(ABC)A.直接强化B.替代强化C.自我强化D.正强化E.负强化179.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集中在对(ABC)的描述上。
A.知识观B.学习观C.学生观D.态度观E.教学观180.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属于奥苏贝尔提出的组织学习的原则和策略的有(BCD)A.最近发展区B.逐渐分化C.整体协调D.先行组织者E.下位学习181.关于布鲁纳的学习理论说法正确的是(ABE)A.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B.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一般理解C.学生的学习是接受学习D.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同化过程实现的E.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182.下列属于认知派学习理论的是(BCE)A.桑代克的联结理论B.布鲁纳的学习理论C.格式塔学习理论D.马斯洛的学习理论E.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183.学生的学习特点是(ABCD)A.以间接经验为主B.有他人的指导C.有计划、有目的D.以语言为中介184.学生的学习内容有( ABDE)A.知识、技能的掌握B.学习策略的掌握C.潜意识的挖掘D.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E.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