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_化肥教案

合集下载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郑)全章教案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郑)全章教案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全章教案)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一些盐的性质和用途。

(2)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3)认识复分解反应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2)通过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比较碳酸盐的相关化学方程式,能简单的归纳出相同点,为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验,既学会粗盐提纯基本操作,又消除了前面阅读整理知识的单一性,同时增加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点:常见的盐的性质用途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景导入:同学们在家有没有做过饭烧过菜?烧菜过程中应加那些调味品?解答小结:最主要的是加一些盐,厨房中的盐通常指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

介绍导入:同学们,我们化学中的盐是指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不仅仅指食盐,而且有些盐是有毒的,如我国曾发生过多起因误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当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归纳比较:食盐与盐的区别和联系:区别:食盐是一种物质(NaCl),而盐是一类物质(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联系:食盐是属于盐类的其中一种物质。

过渡:生活中常见的盐:有氯化钠(NaCl,俗称食盐),氯化钾(KCl),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高锰酸钾(KMnO4)和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等一、氯化钠阅读教材:课本P68~69页,回答下列问题:①氯化钠的组成?人体每天对氯化钠的摄入量大约是多少?为什么?能否过多地食用食盐?②氯化钠有那些重要的用途?③它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怎样?归纳:1.氯化钠的组成和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课本P682.氯化钠的用途:①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②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选种③工业上: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取碳酸钠、氢氧化钠、氯气和盐酸等④交通上:用氯化钠来消除公路上的积雪⑤生活上:用氯化钠腌渍蔬菜、鱼、肉、蛋等3.氯化钠的分布氯化钠在自然界中主要分布在海水、盐湖、盐井和盐矿中过渡: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可以通过什么方法除去泥沙等不溶性的杂质二、[活动与探究]:粗盐提纯1、交流讨论:①粗盐初步提纯需要那些步骤?②过滤器的准备需要那些仪器?滤纸如何使用?过滤操作时应注意那些问题?③整个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有那些?2、实验操作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设计并完成实验探究并完成实验报告。

初中化学盐与化肥教案

初中化学盐与化肥教案

初中化学盐与化肥教案【篇一:初中化学第十一单元盐化学肥料教案】第十一单元盐化学肥料教案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4.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二、本课题分析食盐是生活中最常见、人们最熟悉的盐,也是学生最早认识的盐。

把盐等同于食盐是较常见的误解。

本课题一开始就在上一单元所学盐的概念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注意这二者的区别,既有警示作用,说明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也可加深学生对盐类概念的理解。

教材接着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进一步印证上述盐类的概念,同时引出本课题主题──生活中常见的盐。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四种盐。

考虑到后三种盐在组成上的共性及相关内容量的平衡,将四种盐分为两部分:一是氯化钠,简介氯化钠的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及晒制,并由此引出粗盐提纯的活动与探究──学习蒸发操作,进一步训练溶解、过滤等操作技能。

二是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在简要介绍了这三种盐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之后,通过前面已学的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及含碳酸钙的建材被盐酸腐蚀的照片,自然地引出碳酸钠、碳酸氢钠相关性质的探讨实验,意在让学生认识到含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盐具有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共性。

至此,在酸、碱、盐的反应中,从生成物情况来说,学生已接触过生成水的反应(中和)和生成气体的反应,尚缺生成沉淀的反应,因此教材列举了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生成沉淀的反应,并由此概括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进而由讨论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本课题末给出了两个资料,一个结合纯碱用途简介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侯德榜先生的事迹,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另一个结合碳酸钙的性质简介石笋和钟乳石景观的形成,是联系实际和地理知识的好例子,具有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第十一单元盐和化肥单元教学计划

第十一单元盐和化肥单元教学计划

第十一单元盐和化肥单元教学计划第十一单元“盐和化肥”是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单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盐和化肥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还能够理解盐和化肥在农业和工业中的作用。

为了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制定详细且科学的教学计划至关重要。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盐的定义及分类,掌握常见盐类的性质。

掌握化肥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分,了解化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学习盐和化肥的生产工艺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观察盐和化肥的性质。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探究活动,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化学的实际应用。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化肥使用中的环保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盐的基本知识(8课时)第1课时:盐的定义与分类介绍盐的定义,讲解盐的分类方法。

探讨不同类型盐的基本性质及其化学特征。

第2课时:常见盐的性质讲解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等常见盐的性质及其用途。

进行盐的溶解度、结晶等实验,观察不同盐类的性质。

第3课时:盐的生产与应用介绍盐的生产方法,如盐矿开采和海水蒸发。

探讨盐在食品加工、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4课时:盐的环境影响与安全使用分析盐在环境中的影响,如盐害问题。

讨论盐的安全使用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第58课时:复习与综合应用通过复习和习题训练,巩固盐的基本知识。

进行综合应用题训练,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盐的应用。

化肥的基本知识(10课时)第1课时:化肥的定义与分类介绍化肥的定义,讲解化肥的基本类型,如氮肥、磷肥、钾肥。

讨论化肥的成分及其作用。

第24课时:氮肥的性质与应用讲解氮肥的基本性质、生产方法及其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进行氮肥应用效果的实验和案例分析。

第57课时:磷肥和钾肥的性质与应用介绍磷肥和钾肥的基本性质及其在农业中的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复习教案

《第十一单元盐和化肥》复习课复习目标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2. 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理解盐的化学性质;3.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4. 掌握粗盐初步提纯的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复习重点1.几种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2.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复习方法讨论、归纳、练习教学过程梳理知识网络第一课时盐主要内容回顾一、盐盐的概念:由和构成的化合物。

1、常见盐的化学式、俗名、物理性质及用途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化学式NaCl Na2CO3NaHCO3CaCO3俗称食盐纯碱、苏打小苏打2.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化学性质(1)与盐酸反应,都会有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碳酸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碳酸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碳酸氢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 32-的检验①常用药品(试剂):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②检验方法: 取样于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石灰水变浑浊探究: 纯碱(Na 2CO 3)是一种重要的盐,在化工和生活中用途广泛,小红对纯碱的性质进行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

请你帮她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滴加稀盐酸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探究:实验室现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两种白色固体,请设计实验区分它们。

4.酸、碱、盐的溶解性①酸大多溶于水,盐酸、硝酸具有挥发性②碱溶解性规律碱类只溶钾、钠、钡、氨水,钙微溶。

③盐的溶解性规律钾、钠、铵盐个个溶,硝酸盐也相同;氯化物不溶AgCl,硫酸盐不溶BaSO4;5、盐的化学性质①盐+金属=新盐+新金属条件:a.盐必须可溶或微溶;b .金属的活动性比盐中金属的活动性强。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_0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_0

一、教材分析:本课程利用之前学习的天然水的净化中,过滤的方法来具体操作,结合相关溶液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水平及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表达水平。

二、学情分析他们的化学实验动手水平都不强,化学知识也不是很扎实。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和学习蒸发操作技能,掌握粗盐提纯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水平和实验操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实验方案设计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粗盐提纯的一般步骤教学难点:掌握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操作技能;五、实验用品的准备粗盐、托盘天平、砝码、漏斗、药匙、小烧杯、大烧杯、玻璃棒、滤纸若干(4张/组)、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火柴、10ml量筒、胶头滴管、蒸馏水。

(一)、情景创设: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喝豆浆时,想把豆浆中的豆渣除去,怎么办?在化学上有时也想获得更纯净的物质。

同学们来看看这些图片,海水晒出的盐是否能够使用?粗盐中有不溶性的杂质(泥沙)和一些可溶性的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

今天我们就“实验活动8”的学习来掌握几种重要的提纯方法。

(二)、温故知新(1)粗盐是干燥无腐蚀性的药品,在称量时应该在托盘天平两端各放置__________ 。

(2)、用量筒量液时,准确的读数方法__________。

(3)、向量筒倾倒液体时,若已接近10ml,应用__________ 把液体加至10 ml。

一贴:__________ ;二低: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靠: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5)、粗盐提纯除去不溶性杂质的基本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仔细观看视频,规范自己的操作观察每一步中需注意什么?1.溶解:用量筒量取约10 mL水倒入烧杯中。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复习教案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复习教案

教研开放日教案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复习教案)赣县二中黎春兰【引入】:在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有关抢答的节目,今天我也先请同学们来做几道抢答题,我说出几点与该物质相关的信息,你们来猜一猜它是我们学过的哪种化学物质?1、调味品融雪剂菜里少它没味道2、侯德榜溶液呈碱性作洗涤剂3、建筑材料难溶于水制生石灰设问:它们都属于哪一类物质(学生答:盐)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盐的有关知识【板书】: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讲述】: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物质有成千上万种,你能很快分辨出哪些物质是盐吗?【例题】:赣县二中实验室刚买了一批化学药品,有①硝酸②氢氧化钾③镁带④硫酸铜⑤氧化铁⑥氯化钙⑦铁粉⑧浓硫酸⑨碳酸钠⑩硫酸铵,其中能与氯化钠放在同一药品橱的有__________【提问】:由此我们知道盐的组成特点是什么?【板书】:一、盐的组成特点:【演板】:试着写一写你还知道的其它的盐的化学式?【过渡】:我们知道酸溶液一定是酸性的,碱溶液一定是碱性的,那盐溶液一定是中性的吗?硫酸铜溶液为什么是酸性的,与它其中的哪种粒子有关?碳酸钠溶液呢?讨论:小强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两种失去标签白色固体,询问老师后得知它们分别是NaCl和Na2CO3,请你帮他设计多种方法将它们鉴别开来。

方法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讨论小结:盐可以与酸碱盐这三类物质反应,盐还能与哪类物质反应?学生答:金属【板书】:二、盐的化学性质1、盐溶液+ 金属= 新盐+新金属属于_____反应2、盐溶液+ 碱溶液= 新盐+ 新碱属于_______反应3、盐溶液+ 盐溶液= 新盐+ 新盐属于反应4、盐+ 酸= 新盐+ 新酸属于反应【提问】:大家能否把其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写出来呢?补充写碳酸氢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演板)【板书】:碳酸根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盐酸、澄清石灰水它们又分别属于什么化学反应类型呢?【板书】:三、复分解反应1、特点: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化合价不变2、条件:产物有沉淀或气体或水例题: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 2H2O通电2H2↑+O2↑B Ca(OH)2+CO2===CaCO3↓+H2OC Fe2O3+6HCl==2FeCl3+3H2OD Zn+H2SO4==ZnSO4+H2↑提问:硝酸与氯化钠,硫酸铜与氯化钾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呢?(学生回答)过渡:说明这些物质在溶液中能共存,下面我们来看一道有关共存的试题练习:(2011.湛江市)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 NaNO3NaCl H2SO4 B. CaCO3NaOH K2SO4C. BaCl2KNO3CuSO4D. AgNO3Na2SO4 NH4Cl【设问】:这几个选项中有没有我们农作物所需要的化肥呢?【板书】:四、化肥1、氮肥2、磷肥3、钾肥4、复合肥提问:如何区分NH4Cl与KCl?NH4+的检验:(根据新评价P43填表复习)练习:(根据新评价P45 T12)课堂过关演练:(利用课堂时间完成)新评价:P44 –P46 1、2、5、7、8、14\课后练习:新评价:P44 1、2、3。

人教版化学九下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word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下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word教案

2.日常生活中的盐,通常指,主要成分是;而化学中的盐,是指,如等。

3.氯化钠的用途有很多。

例如:医疗上是用氯化钠配置的;农业上可用氯化钠溶液来;工业上可用氯化钠为原料来制取碳酸钠、氢氧化钠、氯气和盐酸等。

公路上的也可用氯化钠来清除。

4.将下列物质和用途相连线。

碳酸钠应用于建筑业和补钙剂碳酸钙焙制糕点;治疗胃酸碳酸氢钠腌渍蔬菜、鱼、肉、蛋等和洗涤剂的生产氯化钠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5.将物质名称和化学式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相连线。

大理石NaHCO3食盐NaOH石灰水CaCO3生石灰NaCl小苏打CaO苏打Ca(OH)2烧碱Na2CO3五、自我反思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同位同学交流与互查。

六、课后活动1.作业:P75页2题、4题。

2.家庭小实验:将食盐与细砂混合后,再分离出来。

(提示:仪器代用品,想想制作简易净水器的原理。

为下一课时做准备)课后反思一、创设情境1.学生交流家庭小实验情况(教师点评)。

2.教师出示:一瓶食盐,一瓶粗盐,一瓶食盐的水溶液,一瓶粗盐的水溶液。

3.学生观察:①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差异;②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差异。

4.提出问题:“如何将粗盐转化为精盐?”“怎样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今天的学习任务: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

二、合作与探究1.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实验小组,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①通过观察、比较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和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你得出什么结果?②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你采取什么方法?③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有哪些,怎样设计?④每个步骤,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交流讨论结果:①组内交流,形成方案。

②全班交流,互为补充。

(教师发现典型,及时评价;根据问题,及时指导)三、教师示范1.制作过滤器。

2.简要说明过滤操作注意事项。

四、学生实验探究1.分组实验:分工协作,分步操作,记录现象及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2.交流实验结果:各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的得与失。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综合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综合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综合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盐的定义及其特征;2.掌握盐的常见性质和分类;3.理解化肥的定义及其作用;4.了解化肥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二、知识点概述本单元主要学习盐和化肥的相关知识。

在化学中,盐指的是酸和碱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盐具有一定的性质,如盐的溶解性、熔点和沸点等。

化肥是用于提供植物所需营养元素的一种物质,一般包括氮、磷、钾等元素。

三、教学重点1.掌握盐的定义及其特征;2.理解化肥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盐的定义及其特征1. 盐的定义盐是酸和碱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让学生理解盐的产生过程和基本概念。

2. 盐的特征•盐的溶解性:让学生了解不同盐的溶解性差异,如氯化钠的高溶解性;•盐的熔点和沸点:引导学生探讨不同盐的熔点和沸点,了解它们的差异。

3. 实验探究:测定盐的溶解性和熔点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测定几种盐的熔点,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第二课时:化肥的定义及其作用1. 化肥的定义化肥是用于提供植物所需营养元素的一种物质。

引导学生了解化肥的作用和它与植物的关系。

2. 化肥的种类介绍常见的化肥种类,如氮肥、磷肥、钾肥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区别和主要用途。

3. 化肥的使用方法详细讲解化肥的使用方法,包括施肥时机、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等,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化肥。

第三课时:综合复习与小结1. 复习盐的知识点通过让学生回顾盐的定义、特征和实验结果,加深对盐的理解。

2. 复习化肥的知识点通过让学生回顾化肥的定义、种类和使用方法,巩固对化肥的掌握程度。

3. 总结与提问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进行提问,验证他们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与作业1.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检查学生对盐和化肥概念的理解程度;•参与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资料收集,认识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2、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粗盐提纯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初步学会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断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

4、通过本课题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文气息的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我国科学家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该课题涉及的内容:有对生活中常见盐的初步认识、粗盐的提纯、碳酸盐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及发生条件的探究。

其中粗盐的提纯、对碳酸盐的特性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是教学重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是教学的难点。

【实验准备】:1、粗盐的提纯:烧杯、漏斗、量筒(10mL)、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剪刀、托盘天平、粗盐、水。

2、[实验11-1]与[实验11-2]: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3、增加的演示实验: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4、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

【课时安排】:共3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多渠道收集四方面的资料:①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高锰酸钾、碳酸钙等实物。

②食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③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几种常见的盐,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

④氯化钠、碳酸钙在自然界的存在情况,我县境内的碳酸钙的含量如何?人们是怎样从自然界中获取氯化钠、碳酸钙的?创设情景:多媒体投影:播放电影《盐》(节选),让学生在轻音乐声中,观赏美丽的风光、了解盐的历史、初知盐的用途等。

学生活动:1、交换观察、交流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到的常见盐的实物,简述其外观及性质;交流课外阅读或网上查找的文字图片信息资料。

2、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相互交流情况(教师作必要的补充,给予恰当的点评)。

(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4、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交流整理后的资料(学生可以补充、修正;教师给予提示、补充、点评)。

教师指导:1、多媒体投影:投影出整理的完整资料表(学生对照此表补充完善自己的资料表,也可以提出疑问)。

2、简要说明、释疑,评价学生学习状况。

练习巩固:学生主持,出示问题(常见盐的名称、化学式、用途等),小组竞赛(抢答问题或争抢板书化学式)。

自我反思: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同位同学交流与互查。

课后活动:1、作业:P762、P774。

2、家庭小实验:将食盐与细砂混合后,再分离出来。

(提示:仪器,代用品,想想制作简易净水器的原理。

为下一课时作准备。

)第二课时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教学过程:创设情景:1、学生交流家庭小实验情况(教师点评)。

2、教师出示:一瓶食盐,一瓶粗盐,一瓶食盐的水溶液,一瓶粗盐的水溶液。

3、学生观察:①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差异;②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差异。

4、提出问题:“如何将粗盐转化为精盐?”“怎样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今天的学习任务: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

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实验小组,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

)①通过观察、比较固体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和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你得出什么结果?②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你采取什么方法?③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有哪些,怎样设计?④每个步骤,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交流讨论结果:①组内交流,形成方案。

②全班交流,互为补充。

(教师发现典型,及时评价;根据问题,及时指导。

)教师示范:1、制作过滤器。

2、简要说明过滤操作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1、分组实验:分工协作,分步操作,记录现象及数据(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

2、交流实验结果:各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教师适时点评,告诉精盐产率的理论值)。

3、学生评议,提出疑问:①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大于理论值,为什么?②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远低于理论值,为什么?4、分组讨论:①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②根据实验误差的原因,你在操作中,还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改进?5、交流讨论结果:尽可能多找出造成实验误差可能出现的原因。

(学生可以进行争论,教师给以引导)。

教学小结:1、学生: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提高哪些能力?(学生自我评价)。

2、教师:对粗盐的初步提纯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小结,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激励性评价)。

问题拓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会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可能含有的氯化镁、氯化钙、碳酸钠等可溶性杂质,你将用什么方法除去?原理是什么?怎样操作?学生讨论:针对拓展问题进行讨论,根据时间,讨论可长可短。

如果讨论不够充分,可让学生课后再查找资料,进行探究。

为下一节课作铺垫。

课后活动:按要求撰写探究实验报告。

第三课时复分解反应及发生条件的探究教学过程:创设情景::1、教师演示: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2、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盐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学生活动:1、分组实验:按要求完成[实验11-1]、[实验11-2],记录实验现象。

2、集体交流: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3、创新尝试:仿照示例:①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CaCO3+2HCl=CaCl2+H2O+CO2↑试着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碳酸钠与盐酸②Na2CO3+2HCl=2NaCl+H2O+CO2↑③碳酸氢钠与盐酸③NaHCO3+HCl=NaCl+H2O+CO2↑④碳酸钠与氢氧化钙④Na2CO3+Ca(OH)2 =2NaOH+CaCO3↓4、观察与思考(一):①观察:反应①②③有什么共同特点?②讨论:由此,你发现了什么?③归纳: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离子)的盐的鉴定方法。

④举例:填写下表5、观察与思考(二):①观察:第④个反应有什么特点?②讨论:由此,你又有哪些新发现?③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一般形式与特点。

6、回忆与反思:根据你具有的酸、碱、盐知识,列举几个酸与碱、盐与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观察判断,它们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为什么?7、讨论与归纳:①讨论:你所做实验中的复分解反应与你所列举的反应,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特点?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结论?②归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问题拓展: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可能含有的氯化镁、氯化钙、碳酸钠等可溶性杂质:①你将用什么方法除去?②原理是什么?③怎样操作?④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小组了解讨论情况,倾听意见,发现问题与典型)。

2、交流讨论情况:(教师根据讨论情况、发现的问题与典型,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

自我反思:1、小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同位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查漏补缺。

2、本节课的学习中,你又有哪些新发现?你对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是满意?是基本满意?还是不满意呢?教师小结:重点在于评价、知识归纳、给予学习方法。

课后活动:1、作业:P761、3。

2、归纳整理本课题的知识要点。

【点评】: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到了第十一单元已接近尾声,教材在编排上没有按知识体系进行,所以显得比较散,但通过教师颇具匠心的重新组织教学素材,使学生学起来很系统、十分流畅。

设计者突出了三个基本理念:一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联系实际,学生既感到亲切,又感到有用;课前,让学生多渠道收集资料,课中,让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不是“我讲你听”,自然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取新的知识,用新知识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地发展。

三是,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注重了协作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相融合,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

【背景资料】:1、电影:《盐》(/vod/)2、阅读资料(相关网址):①/ywp668/jkhx5-01.htm食盐与健康②/info/detail.asp?id=3720食盐鲜为人知的医药功能③/shownews.asp?newsid=888食盐与亚硝酸钠的区别是什么?④/yyzl/dyjyt.html碘盐及其用途⑤/ywp668/jkhx5-02.htm小苏打与健康⑥/system/2000/12/25/000048262.shtml亚硝酸钠当食盐内蒙古临河29人中毒⑦/czhx/index.htm人教网—初中化学3、《素质教育新学案》设计:湖北省兴山县实验中学潘代文修改:黄教先点评:湖北省兴山县教育培训研究中心黄教先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2 化学肥料【教学目标】:1、知道常用化肥的种类、作用、保存及施用时注意事项。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区分N、P、K肥的方法。

3、通过对化肥实物的搜集、化肥知识的调查和课堂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4、认识化肥及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重视农业、关心农村、确保农业持续发展的真实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区分N、P、K肥的方法;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准备】:1、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研钵、酒精灯、火柴、水、烧杯。

2、实物:缺氮肥的包心菜叶片(实物)、缺磷的小麦植株(高、矮各式各1株)、缺钾的大豆叶片(实物)3、常见化肥样品:4、实验改进:把一块铁片分成两块,一块正方形烧N肥,另一块长方形烧K肥,避免N、K肥互相干扰。

5、电脑及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认识常见的化肥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各自搜集常见化肥的样品。

创设情景:1、讲述:1958-1960年,由于自然灾害,我县及身边不少人锇死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突飞猛进,基本解决13亿人口吃饭问题的事实,指出化肥在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上所起的作用。

2、投影:播放养分充足或缺某种养分的植物生长图片。

指出,“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说明肥料与农业生产、人们吃饭有着密切的关系。

点明学习主题。

学生活动:1、展示学生各自搜集的常见化肥的样品,由各组代表上讲台展示样品,作简要介绍(教师适当点评)。

2、阅读课文:整理资料,填写下表:(重点,用时稍长些,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发现问题)3、讨论交流:交流信息资料,互查上述表格所填内容。

(教师深入小组,了解讨论情况,适时指导)。

4、展示图表:各小组代表争相走上讲台,展示图表,简要说明。

归纳整理:投影1:展示完整的图表。

投影2:常用化肥包装袋商标图示及说明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