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民俗文化风情
我的家乡揭阳

03
工业方面,揭阳市有着广泛的制造业发展,特别是纺 织、服装、鞋业等行业
04
旅游业也是揭阳市的重要支柱产业,揭阳市拥有众多 的自然风景和历史人文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第4章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
1
揭阳市是潮汕文化的中 心之一,这里传承着悠 久的汕头、潮州文化
2
潮汕文化以其独特的音 乐、戏曲、饮食等吸引
了世界的目光
3
揭阳市每年都会举办各 种潮汕文化活动,吸引 了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
者
第5章
著名景点
著名景点
1
拔山海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揭阳市榕城区,这里有壮丽的山势和广袤的原始森林,是一个天然
的避暑胜地
2 熏陶山风景区:位于揭阳市普宁市,这里山青水秀,风景优美,是一个徒步和观光的好去 处
3 佛冈山:位于揭阳市普宁市,这里有古建筑和壮丽的自然景观,是一个重要的宗教和文化胜地
第6章
美食
美食
揭阳市的美食以潮汕菜为主, 潮汕菜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制
作工艺而闻名
揭阳市的美食文化独特,包 括潮汕牛肉、 潮汕鱼丸、
潮汕烧腊等等
来到揭阳市,一定要品尝当 地的美食,绝对让您流连忘
返
14
第7章
民俗活动
民俗活动
揭阳市保留了许多传统 的民俗活动,每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会 举行各种文化节庆,例 如潮汕牛肉节、揭阳水
美丽城市的魅力
-
第2章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
揭阳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 候区域,四季温暖湿润,
气候宜人
夏季炎热,冬季温暖,适 宜种植水果和蔬菜
境内山清水秀,绿树成荫, 美丽的大自然景色吸引了
很多游客前来观光
潮汕地区市级非遗

潮汕地区市级非遗潮汕地区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部,是一个以汕头、潮州和揭阳三座城市为核心的地区。
这里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本文将介绍潮汕地区市级非遗的特点和保护情况。
一、潮汕地区市级非遗的特点潮汕地区市级非遗包括传统技艺、民间表演、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多个门类。
这些非遗项目承载着潮汕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1. 传统技艺潮汕地区的传统技艺十分独特,融合了汉族、客家族和闽南族等多个民族的特色。
例如,潮剧是中国四大戏曲剧种之一,富有激情和戏剧性,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方式吸引了众多观众。
潮汕木雕、陶瓷、刺绣等工艺品也是潮汕地区独特的传统技艺,代表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 民间表演潮汕地区的民间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其中以潮州大戏和潮剧最为知名。
潮州大戏是潮州地区独特的地方戏曲,以其细腻的表演和悲壮的音乐而闻名。
潮州大戏常常以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为题材,通过歌唱、舞蹈和表演,展示出潮汕地区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3. 传统音乐和舞蹈潮汕地区的传统音乐多以潮剧和潮州大戏为基础,有着独特的音调和节奏。
潮汕舞蹈以其华丽的服饰和舞姿优美而闻名,常常在庆典和节日活动中表演。
二、潮汕地区市级非遗的保护情况为了保护和传承潮汕地区的非遗文化,相关部门和组织采取了多种措施。
1. 制定专门政策潮汕地区制定了一系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包括资金扶持、重点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措施。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建立非遗传承基地潮汕地区建立了一批非遗传承基地,为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培养传人提供场所和资源支持。
这些基地在传授传统技艺、举办展览和演出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加强宣传和教育潮汕地区加大了对非遗文化的宣传力度,组织举办各类展览、演出和比赛,提高了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关注度。
同时,在学校中加入相关的非遗传统教育内容,使年轻一代更加深入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
揭阳民俗文化风情

揭阳揭东民俗风情文化的调研报告【摘要】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
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
一.先从揭阳揭东所处的位置和历史简单了解。
揭阳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东邻汕头、潮州,西接汕尾,南濒南海,北靠梅州,地势自西向东倾斜,低山高丘与谷地平原交错相间分布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多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东南部都是广阔肥沃的榕江冲积平原和滨海沉积平原,揭阳母亲河榕江是广东粤东地区第二大河流,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揭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诸史记载有2200余年,得名于古五岭之一的揭阳岭,春秋战国时属百越地。
秦始皇平越后,于33年(前214年)设立揭阳戍守区,隶属南海郡。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建制揭阳县,管辖现潮汕、兴梅和闽南的龙溪、漳浦等地方。
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年)揭阳析为海阳、潮阳、海宁、绥安4县。
以后几经复废,至宋绍兴10年(1140年),又设立揭阳县。
南宋末年,因逃避战乱,十几万福建的莆田人移民到现在的潮州汕头一带,明代揭阳属潮州府。
清代揭阳属惠潮嘉道潮州府。
新中国成立后,揭阳县先后隶属潮汕专区、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汕头市。
1991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揭阳撤县建市(地级)。
现辖榕城区、揭东区、惠来县、揭西县、(代管)普宁市。
二.调查过程:从13年7月16号开始到7月25为止,有准备的实地考察走访并记录的地方有5个。
由于个人能力、调查工作量有难度以及时间的因素等多种因素,最终调查结果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但在活动计划时已经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虽然没达到既定目标,但调查的数量在客观上还是能够反映实际问题的,因为民俗文化这类东西在当地的每个人身上都潜移默化了多年,只要有提个开头就能听到前辈们的对该民俗的回忆了。
广东揭阳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情况

广东揭阳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情况一、潮剧潮剧是揭阳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揭阳人民的精神食粮。
潮剧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丰富的戏剧内容,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潮剧的传承自古以来就是揭阳人民的责任和使命。
揭阳的潮剧表演团体数量众多,剧种丰富多样,演员众多。
潮剧团体在潭江、揭阳、普宁等地经常举办各种潮剧演出活动,使潮剧保持着较高的活力和传承。
此外,揭阳的一些潮剧团体还积极探索潮剧的创新发展之路,通过潮剧改编、新戏创作等形式,使潮剧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使更多的人能够喜爱和关注潮剧,让潮剧传承至今。
二、客家文化揭阳是客家民系聚居地,客家文化作为揭阳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得到揭阳人民的重视和传承。
客家文化包括了客家方言、客家饮食、客家建筑、客家乡土戏等多个方面,这些都是揭阳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揭阳,有许多客家村落,这些村落保存着大量的客家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
近年来,揭阳政府在文化保护和振兴方面加大了力度,通过对客家村落的保护和修缮工作,使这些村落得以保存并向外界展示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揭阳的一些学校、社区也积极开展了客家文化的宣传和传承工作,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客家文化,让客家文化得以传承至今。
三、建筑艺术揭阳的建筑艺术也是揭阳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如揭阳古城墙、榕江古村等,这些古建筑保存完好,融合了潮汕和客家两大文化的特点,展现了揭阳优秀的传统建筑艺术。
在保护和传承方面,揭阳政府和相关部门一直在积极行动,通过对古建筑的修复和保护,使这些古建筑能够保存下来并得以继续展示揭阳的传统建筑艺术。
此外,揭阳的一些文化机构也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宣传活动,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揭阳的传统建筑艺术,传承至今。
四、民间艺术揭阳的民间艺术也是揭阳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潮州木偶戏、海螺花鼓等。
这些民间艺术形式是揭阳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揭阳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传承方面,揭阳政府和相关机构积极开展了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对民间艺术团体的资金支持、演出活动等形式,使这些民间艺术得以传承至今。
广东揭西的风土人情作文

广东揭西的风土人情作文【篇一】我的老家位于揭阳市揭西县。
每到春节,我老家就会有拜祖、舞狮、游神的习俗,而我最喜欢的习俗就是游神。
我们老家会在正月十三这天游神。
传说这天正是我们村里供奉的“三山国王”诞辰。
据说这三山国王就是揭西县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
因此我们以游神的方法来表示对神的敬畏,所以这一天全村的人都会参与到游神的活动中来。
有一次,我和爸爸在村里看游神。
我们到村里的神庙前时,已是人山人海。
神庙前锣鼓喧天,其中一条青龙飞舞着,龙头从鞭炮烟中露出来,如腾云驾雾。
前面有一人拿着龙珠,忽高忽低、忽左忽右,指挥着这条青龙上下左右舞动着。
舞龙的人训练有素,把龙舞得活灵活现,我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旁边有敲锣打鼓的人,即使舞龙的人没有跟上节奏,听到鼓声,也会找到节奏感。
舞完龙之后,游神就快开始了。
在神来之前,参加游神的人都会到神的面前跪拜,然后选出几名力气较大的青年来抬神,小孩子们则负责提灯笼、拿牌了、举锦旗……大家排成一条长长的游神队伍。
随着三声礼炮响起,游神开始了!只见四个青年抬出“三山国王”,后面跟着敲锣打鼓的人,还有护送神的队伍。
这时,我看到神像各个都有所不同:一尊满脸通红、一尊全是白脸、另一尊黑白相间。
神每到之处,人们都会上前摸一摸,传说摸过后能保佑一家平平安安、五谷丰登。
游神还在继续着,神来到哪里,哪里就热闹非凡。
我没有跟随游神队伍,只听着锣鼓声渐渐远去。
这让我大开眼界,农村的传统文化真是丰富多彩。
这就是我老家——揭阳的春节习俗,这个习俗为春节增添了几分喜庆和热闹。
【篇二】我家乡在揭阳市的揭西县的钱江,离汕头也挺近的,说潮汕话。
这是个小农村,有不少民风民俗。
也有不少特有的食物。
如,冬天村民腌芥菜入瓮,叫“咸菜”;还有腌晒萝干,叫“菜脯”;热水泡乌橄榄和盐入瓮,叫“浸乌榄”。
还有用甘草做的,甜的,很好吃,我经常偷吃,但是很开胃,害得我肚子疼。
这些是传统的家常便菜,潮区人叫“杂咸”。
揭阳结婚风俗流程

揭阳结婚风俗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揭阳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其结婚风俗流程也是具有独特特色的。
揭阳风俗习惯

xx喜趣民俗(1)晒新娘过去,在曲溪镇圩埔村正月十七、十八日,乡里举行游神赛会,晚上在村里的大灰埕上演潮剧。
就在戏台的前方,约定俗成地站着一排村里今年结婚的新娘。
她们大都由婆婆领着,大概从晚上七时半出来,一直站到晚上十点多。
新娘们静静地站着,任凭人们看、评、品。
大家看看谁家新娘漂亮、评评谁家新娘贤惠、品品谁家新娘高雅。
新娘们一起出来晒一晒,这是那些还没结婚的小伙子最留恋、最起哄的场合。
这样,那边的戏台上锣鼓喧天,这边小伙子的起哄声也一浪高过一浪。
整个村子真是热闹非凡,真是较为喜趣的民俗。
后来,不知何因这个民俗取消了。
(2)贴对联贴对联,是我国一项重要民俗,特别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更是少不了的事,一般是在大门上贴一副对联。
但在揭东县地都镇乌美、枫美村一带,人们的贴对联的习俗有些与众不同。
他们一般在结婚、生男孩这些喜事的时候,都习惯买一副对联贴在家族祠堂的大门上。
特别是在春节,自家大门贴对联是不用说的,人们还要在每个窗户贴对联(大多只贴横批);更重要的是要买一副对联贴在家族祠堂的大门上。
这样,祠堂的门面就有许多副对联,这样红彤彤的一大片,自是喜气盈门了。
有喜事就到祠堂贴对联,有一种向族人报喜、展喜的心理;又有向祖先报喜的意愿,因为祠堂大多是祭祀祖先的地方。
这种方式,在现实和心理上都皆大欢喜,是较为独特有趣的民俗。
5.xx篾织篾织,是揭阳特有的一门民间艺术。
起源于20世纪初,兴盛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揭阳民间艺人将“薄苦竹”抽成柔如丝,薄如纸的小篾条,然后以灵巧之手织成各种工艺品,如花篮、竹扇、箩筐等各种造型独特的工艺品,再在上面织上人物、花卉、书法、图案等,可谓巧夺天工。
20世纪初,揭阳月城松山一位叫林仲仁的艺人,首创篾织工艺。
林自幼聪颖过人,诗词书法有很深的造诣。
在此基础上,又潜心钻研篾织工艺,他所织的人物故事,形象逼真,楷书篆字,端庄秀丽。
1936年,林仲仁创作的一幅作品为一大学生带往南京参加比赛,获第二名。
揭西有哪些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

揭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拥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是揭西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更是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体验的重要旅游资源。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揭西有哪些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吧!一、龙舟节龙舟节是揭西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五日,揭西各个乡镇都会举办盛大的龙舟比赛,吸引着众多观众前来观赏。
比赛中,龙舟手们身着彩衣、手持龙舟桨,沿着河道飞速划行,场面十分壮观。
还有各种传统的民俗表演、美食展销等活动,让人们在欣赏龙舟比赛的更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花灯节花灯节是揭西另一个备受瞩目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揭西各个乡镇都会张灯结彩,举办各种花灯展览、游园会等活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揭西县城的花灯展览。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别致的花灯,如龙凤灯、花鼓灯、彩球灯等,还可以品尝到各种传统美食,感受到浓郁的年味。
三、木偶戏木偶戏是揭西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揭西,每逢重大节日或庆典,都会有木偶戏表演。
木偶戏的表演形式独特,演员们手持木偶,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将故事情节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木偶戏还融入了音乐、舞蹈等元素,让观众在欣赏表演的更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民俗婚礼民俗婚礼是揭西的传统习俗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
在揭西,民俗婚礼有着严格的仪式和流程,如迎亲、过门、拜堂、敬茶等。
还有各种传统的婚俗习惯,如新娘要穿着红色的嫁衣、新郎要挑战门槛等。
在民俗婚礼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也能更好地了解到揭西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揭西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是揭西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更是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体验的重要旅游资源。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揭西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些活动也为揭西的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揭西文化旅游的重要品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阳民俗文化风情【摘要】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中华大地万里河山,一方水土养一方儿女,不同的地域之间有不同的文化色彩,不同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民俗风情习惯孕育着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揭阳这座“水上莲花”之城孕育了属于自己独特的风俗民情。
【关键词】揭阳;民俗风情;广场文化;节庆一、揭阳简要历史与地理位置介绍揭阳是粤东古邑,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见诸史载已有2200余年,得名于古五岭之一的揭阳岭,根据文献的记载,宋初景德间海阳知县钱冶的《和金城山诗》“高低簇画屏,深映揭阳城。
”在群山的环抱之中,孕育着一座充满灵气的揭阳城。
春秋战国时属百越地。
秦始皇平定南越后,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立揭阳戍守区,隶属南海郡。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制揭阳县,管辖现潮汕、兴梅和闽南的龙溪、漳浦等地方。
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年)揭阳拆为海阳、潮阳、海宁、绥安4县。
公元331年,在南海郡东部析置东官郡,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分东官置义安郡,揭阳县隶属义安郡。
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全国撤郡设州,义安郡升立潮州,揭阳县隶属潮州府。
粤东之称为潮州,至此在史料中被流传。
历史滚滚,揭阳县虽几经复废,但揭阳县所辖地区始终隶属潮州府。
揭阳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北靠兴梅,南濒南海,东邻汕头、潮州,西接汕尾。
内陆江河主要有榕江、龙江和练江三大水系。
地势自西向东倾斜,低山高丘与谷地平原交错相间,分布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多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东南部都是广阔肥沃的榕江冲积平原和滨海沉积平原。
素称“鱼米之乡”。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终年无雪少霜。
二、淳朴的风俗民情(一)节庆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民俗称为“过年”。
一早,潮邑人便走亲访友,称为“拜年”。
拜年时一般都应带“大吉”(即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都以双数为吉利,被访主人也应以“大吉”回赠,以示共同吉利,并互道“新年好”、“恭喜发财”等以表吉祥之愿。
大年初一,按揭阳传统例俗,多数人家早餐吃斋,以示对佛祖的尊重和敬佛的诚心。
春节期间,城乡都组织舞狮、猜字谜、游标旗、潮州大锣鼓等文娱活动。
此外,成人还要给老人、小孩送“压岁钱”。
2、人胜节正月初七为人日,亦即人胜节。
(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女娲氏开天辟地,正月一日作鸡、二日作狗、三日作猪、四日作羊、五日作牛、六日作马、七日作人”)。
是日,民间以七样蔬菜混煮作羹充食,谓食七样菜(又称“七样羹”。
这七样菜一般取萝卜、厚合菜、葱、大蒜、韭菜、芹菜、春菜。
因为萝卜取“清白”;韭菜俗称久菜,与春菜一样取“长年回春”;葱取“聪明”;芹菜取勤劳;大蒜、厚合取“诸事合算”),可得财运亨通。
3、出花园揭阳潮语区,凡满15岁的男女一般于当年农历七月初七举行“出花园”仪式,以示长大成人。
类似现代的“成人节”。
出花园时,外祖家给外孙办“出花园礼”。
通常有红公鸡、红屐、酵果等。
亲邻多备布料或肉、蛋为贺。
喜家则置办祭礼“拜公婆母”(一般于凌晨四五点左右拜祭)。
当日,孩子要吃甜丸、红鸡蛋和甜猪肝,意谓圆满长进。
“咬鸡头”是出花园时在餐桌上必须的仪式,喻示着自己已成人。
4、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晚,家人团聚吃月饼,品水果赏月。
本区民间中秋节品,必有月饼、芋头、柚三种。
相传元初,统治者强迫汉人每家养一名元兵,抗元人士不满其压迫,乃借月饼传书,约定各家中秋夜某时杀死所养“元番”,是夜一举成功。
当时汉人称元兵为“鞑鬼”,故中秋节食芋剥皮谓之“剥鬼皮”,剥柚食肉谓“吃鬼肉”。
民俗中还有“拜月娘”,荡秋千,烧瓦塔等活动。
5、冬节农历冬至日为冬节,俗称“小过年”。
旧俗冬节要祭拜神明和祖先,祭品中必有糯米圆,以示大团圆。
民间有“食过冬节圆,就多一岁”之说。
也有用糯米圆粘于器物、屋柱、耕牛之上,以祈丰收的习俗。
(二)工夫茶艺潮汕工夫茶体现“和、爱、精、洁、思”的特性,而揭阳的茶艺重在烹茶,有严格功夫程序,称为8步法:纳茶、候汤、冲泡、刮沫、淋罐、烫杯、洗杯、筛点,即首先是泥炉起火,砂铫淘水,煽炉洁器,开水热罐;接着是倾茶素纸,分别粗细,最粗者填于罐底滴口处,次其细末,填塞中层,另以稍粗之叶撒于上面;然后提铫高冲,壶盖刮沫,淋盖追热,“烧盅(盅即茶杯的俗称)热罐”后再洒茶。
洒茶时有二句口诀,叫“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
品茶时,乘热端起,杯缘接唇,杯面迎鼻,香味齐到,一啜而尽。
饮完之后,再闻闻杯底,领略其余香,品评其气味。
(三)赛龙舟揭阳赛龙舟活动,历史悠久。
揭阳素称水乡,溪涧交错环绕,榕江南北二河、练江、龙江水深流长,河面宽阔,波平浪静,是划龙舟的好地方。
赛龙舟活动,历代不衰。
揭阳龙舟在潮汕各市县中,最长最大:舟长32米、宽1.5米,共设桨25对,舵一支。
揭阳龙舟,造型美、气魄大,龙颈修长,龙首高昂,威武俊秀。
从建造到龙舟下水、上水和参加竞赛,都要举行各种仪式,庄重考究,旧时有“龙船锣鼓戏”之俗语,意为赛龙舟、营(游)锣鼓、做大戏。
每年端午节前,龙舟落水时要举行仪式,称“试桨”。
清末曾任福建巡抚的丁日昌,晚年定居揭阳时,曾发起主持、邀请潮阳、普宁、揭阳等地龙舟队在榕江南河进行比赛,结果,揭阳棉树红色舟夺魁,丁日昌授予“钦差大臣丁赏”红绒锦旗。
(四)潮剧潮剧,是潮汕地方剧种,用潮汕方言演唱,明嘉靖年间,揭阳潮剧已有本地特有剧目《荔镜记》、《苏六娘》等。
潮剧流布于广东东部、福建南部以及台湾、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等国潮人聚居地区。
唱腔是曲牌联缀体和板式变化体两种体制的融合,保留着一唱众和、二三人以同唱一曲和曲尾帮唱的形式。
乐调分轻三六、重三六、活五和反线,伴奏音乐吸收民间大锣鼓乐、庙堂音乐、民间小调等;乐器有唢呐、笛、二弦、胡弦、扬琴等,锣鼓有大锣、小锣、苏锣等。
角色早期生、旦、丑、外、贴、末、净等七角,至当代发展为十种丑、七种旦、五种生、三种净,其中以丑、旦表演最有特色。
(五)婚嫁揭阳旧时婚俗,要经问名、纳吉、纳彩、请期、纳征、迎亲等六道程序,谓之“六礼”;有些地方有女儿出嫁前夜睡草席之俗,相传此俗源自昔年一后母虐待羞辱前人所遗之女,令其如此睡法,不料此女后发富起家,子女昌盛,自此人们便仿效相沿成俗;此外尚有“提油舅”、“做四句”等俗。
“提油舅”即女儿出嫁当日要由其兄弟提五件礼品同往男家,称之“提油舅”。
“做四句”是指嫁娶的各种仪式,女家要聘一位如戏剧中宾相一样的老妇女,唱四句“祝颂语”来主持,四句有约定俗成的,亦有现场自编的,大都押韵,诙谐。
揭邑另有一俗,为其他地区少见,即将要结婚之男女,如遇家中出丧(一般指长辈),则必在百日内成婚,否则要三年后方可行嫁娶之礼。
(六)纸影戏铁枝木偶又称纸影戏,俗称皮猴戏,传入粤东距今已有七百左右年历史,纸影戏是潮汕地区戏剧艺术的奇葩。
晚清以前,纸影戏以影现,叫竹窗纸影,是用皮革或纸板平面雕刻成各种人物形状,透过灯光在棚窗纸幕上投影演出的一种戏剧形式。
至清未,改影现为形现,将原皮革或纸版平面雕形改为木偶立体造型,木偶背部和两手各穿一根铁线,以供操纵表演。
纸影改为木偶,但潮人习惯仍称为纸影戏。
纸影戏也属地方剧种,皆为潮音班,有正音戏、潮音戏。
纸影戏表演时,台内仅有五、七个人,包揽了生、旦、净、丑各行角色的表演唱和鼓乐,故潮俗有“手打鼓、脚打锣、口唱歌、头壳撞深波”之谣谚。
(七)广场文化1、摆猪羊习俗摆猪羊是揭东县新亨镇硕联村村民每年农历正月十六、十七敬奉财神赵公明和关公的一项民俗活动,由硕联村属下十个自然村(俗称十社)轮流主办,每个自然村十年轮到一次摆猪羊活动。
村民通过每年摆猪羊一系列民俗活动,庆祝过去一年生活富足安康,同时祈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生意兴隆、吉祥好运、生活美满。
硕联村摆猪羊习俗起源于明朝中期,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每年的主办社在前一年就开始筹备,自养大猪肥羊,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宰杀大公猪大公羊,然后将其摆在“卉”字型木架上,猪口、羊口塞上桔子,猪身、羊身贴着“吉”字或双喜字样,寓意吉祥好运。
全村近千头猪羊摆在一起密密麻麻,场面十分壮观。
活动过程中还举办舞狮、标旗锣鼓队、潮剧演出、赛花灯等文艺活动。
2、英歌舞英歌舞是一种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炉的民间广场舞蹈,表演气势豪壮,气氛浓烈。
相传英歌舞始于明代,取材于《水浒》中梁山泊好汉元宵节大闹大名府的故事。
舞蹈队分前棚后棚,前棚一般由36个人组成,大型的由108人组成,每人手执一对彩色木棒,配合锣鼓点和吆喝,挥动双棒交错翻转叩击,边走边舞,一步一呼,队列变化或“长蛇挺进”,或“双龙出海”,“四虎并驱”,或“二龙相斗”,翻腾穿插18套式。
后棚人数多少不等,但最多不超过72人,扮成各式杂耍艺人配合前棚演出。
揭阳英歌舞已有300多年历史,流行于普宁、揭东等地,以普宁的英歌舞最为闻名,被誉为“英歌舞之乡”。
3、游神赛会揭阳地区游神,以游城隍神和关帝神最为隆重。
旧俗均在每年正月间,时城中绅士和各馆头先择定吉日游神。
游神方式多种多样,大型的配有高灯彩旗、花灯、扮景、醒狮队、大朋标、大锣鼓、笛套音乐、英歌舞等。
乡间游神,各村时间不同,方式大同小异。
游神时,必伴演大戏,称为“神戏”,据说专为神演出,故戏台均搭在神庙正面。
旧俗赛会多在每年九月进行,但也有于本村社庆日进行的。
赛会时,各村供奉村信仰之神,备齐“三牲”、“五牲”及用食品精制成的各种艺术品,如用糯米粉制成各种飞禽走兽、奇花异卉等,摆列于神座前,既是拜神,又是比赛看谁手艺高。
4、烧龙揭阳烧龙,始于明代磐溪都之古乔,即今磐东之乔西,乔东,乔南。
现已沿革为揭阳最隆重的一种民间艺术活动。
按其传统习俗,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起,开始游龙迎春,至初十晚烧龙。
彩龙身上装满烟火,由一群青壮男子托举,点火烧龙时,伴随锣鼓声,爆竹声,彩龙腾跃飞舞,口吐火球,身喷烟火,五彩夺目,极为壮观。
另外,烧龙时天气尚寒,而舞龙者仅身着短裤,身涂植物油(火星掉在身上易滑落),烟火映照之下,全身红光发亮,成烧龙时又一奇景。
相传烧龙活动是祈祷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5、行彩桥行彩桥是揭阳民间一种祈福民俗,历史悠久,流行于今揭阳市区和揭东县一带。
活动时间一般均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六日之间。
在十一日之前是筹备阶段,好各处桥梁由附近群众用榕叶、彩带、彩灯装扮。
十一日称为“行头桥”,十五日正日称为“行二桥”,场面比行头桥较为隆重,十六日称为“行尾桥”,是这个系列活动中的最高潮。
旧俗称:凡参加行彩桥的人,都暗祈神赐福,并各作四句:“摘榕叶,日日有钱揸(拿)”,“行侨肚,明年娶雅亩”等。
6、观花灯观花灯是揭阳民间一种游艺风俗,时间一般都在每年元宵节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