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桥梁架向世界巅峰

合集下载

架向世界的中国桥

架向世界的中国桥

架向世界的中国桥作者:曹煦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5年第32期从赵州桥到武汉长江大桥再到港珠澳大桥,桥梁一直是我们国家乃至一个时代装备制造业、材料业的典型集成代表和最高技术体现。

在国际桥梁大舞台上,中国造的桥梁已经接近了全球市场的一半左右,马来西亚槟城二桥、巴拿马运河三桥、韩国仁川二桥、美国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和我国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京沪高铁等项目之后的又一世界级工程港珠澳大桥等,都是中国桥梁人留给世界的华丽名片。

从当年毛主席笔下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到如今中国桥梁跨越了世界高峰,中国桥梁国际化的征程中经历了哪些艰辛?又如何使外国官员从质疑到盛赞中国桥梁技术高超?8月4日,多位中国桥梁界顶尖专家和企业领袖走进央视《对话》栏目,共话“世界桥梁中国造”。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节目录制现场,聆听中国顶尖桥梁人打造“架向世界的中国桥”背后那不为人知的故事。

施瓦辛格州长:“我是振华重工建桥工人的粉丝”2011年9月,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简称“新海湾大桥”)正式通车,成为连接旧金山与奥克兰的交通咽喉,并与美国东海岸的自由女神像遥相呼应。

新海湾大桥全长2.88公里,双向12车道,设计日均汽车流量达30万辆,使用寿命达150年,可抗8级地震。

据交通运输部原总工凤懋润介绍,这样一座世界同类钢结构桥梁中技术难度最高、造价最高的钢桥项目,其4.5万吨钢结构的建造全部由振华重工完成,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承担如此大规模的国际复杂钢构桥梁的建造。

美国工程院院士、世界知名桥梁专家邓文中对该桥的难度深有体会,“旧金山是地震多发地区,要求所有钢结构的焊接残余应力是零。

美国民众对桥的美观程度又有很高的要求。

”来自振华重工的工人在挑战世界级钢桥面前表现出了强大的勇气和智慧。

据振华重工副总裁戴文凯介绍,一开始美方对中方的制造能力心存怀疑,美国业主和总承包商最多时派来150多位监造人员,一个中国焊工作业时背后甚至跟了10个美方的焊接监理专家。

厉害了,中国桥!

厉害了,中国桥!

厉害了,中国桥!
纵观世界桥梁建设史,上世纪70年代以前要看欧美,90年代看日本,而到了21世纪,则要看中国。

中国桥不断攀越世界高度,璀璨耀眼,已成为中国的新名片!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桥梁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截至2016年底,我国公路桥梁总数已超80万座,近5万公里,桥梁数量与长度均居世界第一。

我国已建成的梁桥、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这四类桥型的主跨径均居世界同类桥梁前列。

其中,梁桥有世界第一跨径的重庆长江大桥复线桥(图1.1-1),拱桥有世界第一跨的朝天门长江大桥(图1.1-2),我国还建成了世界上首座超千米级的斜拉桥,即目前世界上已建造斜拉桥中主跨径位居第二、同类型桥梁(钢箱梁斜拉桥)中主跨径位居第一的江苏苏通长江大桥(图1.1-3),西堠门大桥为世界第二大主跨径、世界第一主跨径钢箱梁悬索桥以及矮寨大桥(图1.1-4)是目前世界上跨峡谷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采用世界首创的“轨索移梁”施工工艺。

在多塔缆索承重体系桥梁中,我国的嘉绍大桥(图1.1-5)为目前世界上最长最宽的多塔斜拉桥以及武汉二七长江大桥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的三塔斜拉桥和最大跨度的结合梁
斜拉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图1.1-6)为世界上首座超千米级的多塔悬索桥。

图1.1-1 重庆长江大桥复线桥图1.1-2
朝天门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

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

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南京长江大桥建造于1960年,是中国第一条长江大桥,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双层公铁两用桥。

它连接了中国东部第一大城市南京和中国中西部的重要城市,现已成为江苏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京长江大桥已经成为了当地人文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一、历史意义南京长江大桥建造于1960年,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里程碑。

1960年代是中国经济萎靡的年代,在这个时期,中国的交通运输系统十分不发达。

在此情况下,南京长江大桥的建造极大地改善了中国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交通状况。

同时,南京长江大桥的建造也显示了中国国力的增强,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一致精神。

因此,南京长江大桥的建造被视为当时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象征,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建造过程中,南京长江大桥还进行了一些技术性创新。

例如,南京长江大桥是世界上最大的桁架桥之一,其中的土建工程就被认为是当时全球桥梁工程的奇迹。

此外,南京长江大桥的建造涉及到了许多专业领域,例如建筑、机械、电力等多个领域,同时也吸引了海内外众多专业人士的关注,这也为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文化价值南京长江大桥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南京历来是中国文化名城之一,南京长江大桥不仅是南京市的象征之一,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名胜。

首先,南京长江大桥的建筑设计十分美观,它是中国古今桥梁建造艺术的巅峰之作。

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设计独特、精美,无论是从桥身的造型设计还是从桥上的装饰造型来看,都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特点。

此外,南京长江大桥还多次被用于电视、电影等媒体作品的拍摄地,成为了文艺作品中的一个常见场景。

其次,南京长江大桥的建造中还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养成价值。

南京长江大桥作为一个大型工程,对于中国建筑工程上技术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南京长江大桥的建造也彰显出了中国民族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精神,形成了中国文化中“和谐”的精神信仰体系,这也成为了当时中国社会中一种重要的道德观念。

“中国制造”的桥梁世界第一

“中国制造”的桥梁世界第一

“中国制造”的桥梁世界第一纵观世界桥梁建造史。

70年代看欧美。

90年代看日本,21世纪看中国。

在建桥技术上,中国可谓是“花样”建桥。

京张土木特大桥用旋转的方式实现对接。

该大桥要依次跨越大秦线铁路、铁路京包线、京藏高速公路这三条交通要道。

其中,大秦线为大同至秦皇岛的双线电气化铁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一条运营专线。

为了尽量减小施工对大秦线的影响,确保铁路运营安全,承建方决定先在铁路旁边平行施工。

然后在前浇块段施工完毕之后,通过墩顶预埋的转体装置完成墩顶转体,将桥梁结构转到原来设计的桥位上。

这样的墩顶转体施工不但保证了跨越铁路的安全性,还显著降低了工程难度和造价。

湖南澧水特大桥,使用火箭完成先导索抛送。

该桥施工技术创下3项国内第一:在横梁施工中,采用"高塔大横梁无支架施工法",为国内首创;从先导索抛送到猫道施工完成,全部用时33天,创下单日完成6根猫道承重绳架设的施工记录,并刷新了国内猫道施工最快速度;在锚碇施工中,首次在国内采用大型冷水机温控技术。

创下2项省内第一:在锚碇后浇段施工中,首次在湖南高速公路领域采用一次性"免拆模板快易收口网",有效缩短了建设工期,节约了工程造价;2011年5月22日,大桥先导索成功采用火箭抛送过谷,成为湖南高速公路建设史上第一个、国内第二个采用火箭抛送先导索技术的项目。

我国的现代桥总数已达86万座,世界第一。

世界上高度最高的100座大桥,中国拥有83座并包揽前6。

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高达565米,相当于200层的摩天大楼。

比国外最高桥梁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吉焦峡谷大桥(管道桥)高出近100米。

届时,从云南宣威至贵州水城间的车程将从现在的4个多小时缩短到1个多小时。

世界最长的10座大桥,中国占6席。

最长的丹昆特大桥长达165公里,开车通过需要2个小时。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中国桥 连世界

中国桥 连世界

中国桥连世界中国桥梁建设具有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以其雄伟壮观、精巧细致而著称。

中国的桥梁不仅连接了国内的山川河流,更是连接了世界各地,成为中国与世界友好交流的纽带。

在中国古代,桥梁建设就已经相当发达,有着很高的水准和极高的科技含量,所以中国古桥也几乎成为了世界的奇迹。

中国桥梁的建设遍布全国各地,形式各异,风格独特,代表着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工艺水平。

而如今,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桥梁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的桥梁在设计和建设上更加注重环保、安全和舒适性,成为了城市和乡村的新景点。

中国桥梁连接世界,中国高速发展的桥梁技术和建设成果不仅惊叹世界,同时也连接了世界各地,让中国的声音传遍全球。

中国桥梁在连接世界的同时也为世界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古代的中国桥梁,已有着非常高的技术水平和建筑水准。

在古代中国,桥梁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各地也相继兴建了不少著名的古桥。

中国古桥的建造采用了石料、木材甚至铜铁制品等多种材料,技法也是独具匠心,各式桥梁各具特色。

福建的“五通桥”、“有望桥”、“八字桥”是典型的木构古桥,而云南的玉龙雪山则有着一座雪桥,贵州的黄果树瀑布上的桥、湖北的宝泉桥则以其上建有的亭台楼阁而著称。

这些桥梁以其独特的设计和优良的品质在当今依然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在当代,中国桥梁建设更是迅猛发展,成绩斐然。

许多新型桥梁纷纷建成,如北京的南水北调中线上的世纪工程——南水北调中线汉江大桥,跨越居庸关的居庸关大桥,青藏高原上的世界最高桥——川藏铁路格聂桥,另外还有跨越长江黄浦江的杨浦大桥,连接两岸的港珠澳大桥等。

这些新桥梁不仅在设计上创新,而且在建设上也突破了不少技术难点,代表了中国现代工程技术的最高水平。

除了港珠澳大桥之外,川藏铁路格聂桥也是一座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桥梁奇迹。

格聂桥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达1100米,其最高桥墩高度达到72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悬索桥,这座桥的建设对于桥梁技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中国桥梁发展史

中国桥梁发展史

中国桥梁发展史中国桥梁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时代,到了1000多年前的隋、唐、宋三代,古代桥梁发展到了巅峰时期。

在最近的1000年中,中国的桥梁技术全而落后于世界的脚步,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的出现距今仅100多年历史,而且是由外国人建造的。

从钱塘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己设计现代桥梁的历史还不足70年;从南京长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大型桥梁的历史仅34年。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桥梁的成就才使我们重新无愧于祖先地站到了世界前列,这是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复兴时代。

梁桥的新生梁桥作为最简单实用的桥型,在桥梁史上岀现得最早,在中国古代曾被拱桥的光环所湮没,但却是现代桥梁的始作俑者。

现代梁桥技术中, 钢板梁桥和钢桁架梁桥出现得最早,以后,混凝土桥梁以其经济性和便于维护的优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在八十年代以后得到广泛采用,成为长桥和大跨径桥梁的主要桥型。

浙江省瑞安飞云江桥最大跨径62米,桥长2722米,是中国当时最大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公路桥。

八十年代以来,预应如區土连续梁桥成为中国公路桥梁的重要桥型。

1984年建成的湖北省沙洋汉江桥是首座跨径超过100米的连续梁桥,跨径100米以上的连续梁桥还有广东省广州大桥、江门外海桥、惠州东江桥、湖南省常德沅江桥、贵州省思南乌江桥、天津市永定新河华北桥、湖北省宜城汉江桥、宜昌乐天溪桥、江苏省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汉桥等,其中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汉桥的最大跨径达到165米,外海桥的连续长度达到880米。

作为现代梁桥的分支一一连续刚构、斜腿刚构等新桥型在八十年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81年中国跨径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斜腿刚构桥——浊漳河桥建成,此桥是邯(郸)长(治)铁路上的一座大型桥梁, 位于山西省黎城和潞城交界处,跨越两岸陡悄的浊漳河,主跨达到82米。

1982年底,另一座更大的钢箱型斜腿刚构桥落成。

这就是位于陕西省安康水电站铁路专用线上的安康汉江桥,主跨达176米,是当时世界跨径最大的钢斜腿刚构铁路桥。

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观后感范文

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观后感范文

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观后感范文港珠澳大桥,这绝对是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建设不仅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基础建设能力和造桥实力,也在一定层面上显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

下面我们来看看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观后感范文1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因为有了比天空更宽阔的人的胸怀,一架倾注了施工人员十几年心血,联通香港、珠海、澳门的跨海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了,这就是伶仃洋上腾飞的巨龙——港珠澳大桥。

一个伟大的奇迹!影片《港珠澳大桥》以大桥建设最后一节沉管E30号沉放安装过程为主线,真实地反映了工程的巨大及施工的艰辛。

整个施工期间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建设沉管隧道,沉管一共有33节,每节重达8万吨,在海底对接的误差率只能在2—3厘米,如此高难度的精细工作,稍有疏忽就会前功尽弃。

在沉管的关键时期,工作人员几天几夜不眠不休,对数据进行反复的测量、计算和调配。

在建第15节沉管时,遇到海底淤泥填平了历经重重困难构建的沟槽,导致安装失败,要将沉管重新运回岸边,令很多经过多日劳累的工程师都流下了眼泪。

是啊!多么沉重的打击,看的我也是泪流满面。

在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对接成功后,工程人员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们终于可以安心地好好睡一觉了,看他们不择而眠,我已经难以自抑,和他们相比,自己是那么的渺小。

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了,总工程师林鸣完成了他的大桥马拉松梦,看的出他是那么的自豪,沧桑的脸上挂着的笑容看起来是那么的美。

年轻的工程建设人员,带着自己的爱人和他的“第二情人”合影留念是那么的幸福!这其中又有多少人在建大桥的过程中结婚生子,有多少对夫妻并肩作战,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观看影片《港珠澳大桥》,从开始感叹这一超级工程的宏伟、壮观,到后来对晒得黝黑的工程师们油然而生的敬意,我感觉到了路桥人的伟大与不凡。

是什么样的情怀让他们不畏艰难,不分昼夜的为一件事去坚守、去努力、去付出!是他们宽阔的胸怀!是他们坚定的信念!是他们忘我的崇高境界!港珠澳大桥的成功通车,向世界展示了我们祖国的强大,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勤劳!从此以后,香港、珠海、澳门的距离不再遥远,伶仃洋上人们将不再“叹息”!向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师以及千千万万的建设者们致敬!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观后感范文2 虽然早已久慕港珠澳大桥的盛名,却是一直无缘得窥其貌。

中国桥梁建造技术惊艳世界

中国桥梁建造技术惊艳世界

中国桥梁建造技术惊艳世界作者:毛慧敏来源:《科学24小时》2019年第10期从1949年到2019年,70年风雨沧桑,70年山河巨变,只在弹指一挥间。

中国的发展速度让世界为之惊叹。

同时,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基础设施的建设屡创奇迹。

中国公路、铁路建设四通八达,中国高铁更是成为走向世界的“中国名片”;8小时拆桥,9小时通路,“中国速度”举世瞩目。

即使是“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的崎岖坎坷之地,也不必再“以手抚膺坐长叹”、“侧身西望长咨嗟”了。

一项又一项中国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令世界为之感叹和震惊,中国也因此在全球攒下了“基建狂魔”的名号。

桥梁,几乎是各项交通基础建设中的控制性工程。

没有桥梁,就没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更谈不上高速的现代城市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已经建设了超过75万座桥梁,全长超过4.26万千米。

一大批优秀的工程作品在不断刷新着桥梁建设的世界纪录,而中国的桥梁工程师们,正在思考如何征服更大的跨度,建造出更为坚固耐久的大桥。

这也实实在在地证明了,桥梁工程是基礎设施建设领域中的排头兵与佼佼者。

700多年前,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兵败被俘经过珠江口岸的伶仃洋时,留下了千古名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彼时情景,让人不禁心生悲凉。

却不曾想,如今伶仃洋上,已是一桥飞架东西、连通三地,让惶恐滩头不惶恐”了。

这座大桥就是港珠澳大桥,它的前身就是原规划中的伶仃洋大桥,于2003年正式被港珠澳大桥项目所取代。

2009年国务院批准建设港珠澳大桥,并于当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

2017年7月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并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开通运营。

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珠海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的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关键性工程,是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公路运输新通道。

港珠澳大桥由3座通航桥、1条海底隧道、4座人工岛及连接桥隧、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和港珠澳三地陆路联络线组成,总长约55千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桥梁架向世界巅峰中国桥梁从古代的灿烂走向现代的辉煌或轻灵,或雄伟;或如长虹卧波,或如竖琴轻弹。

桥,这个古老而崭新的建筑形式,在中国越来越壮观,越来越精致,越来越艺术。

2004年3月20日,主跨为1650米的两跨连续悬索桥——浙江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开工。

西堠门大桥跨径仅次于日本明石海峡大桥(跨径为1991米),居世界同类型桥梁第二、中国第一位。

这使4月17日合龙的长江上第一座由悬索桥和斜拉桥组成的组合型桥梁———润扬长江公路大桥让出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跨径悬索桥的位置。

但是,润扬大桥建设规模之大、技术含量之高,还是为我国桥梁建设史上所罕见。

大桥建设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综合体现了目前我国公路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

桥梁建设的纪录不断被自己刷新,体现了中国桥梁建设突飞猛进的态势。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技术顾问彭宝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进步与创新,正在引领我国桥梁走向世界前列。

近10多年,我国桥梁在勘探、设计、施工、制造、架设等诸多领域,获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取得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显著地位的科研成果,建造了几十座世界级桥梁。

目前,我国已经能够在江河湖海峡谷等复杂地形结构上建设桥梁,已经能够建造特大型混凝土桥、钢箱梁桥、钢混结合梁桥,以及不同材质的大跨度拱桥、悬索桥、斜拉桥等。

在桥型、桥跨、材料上都跨进了世界先进行列。

通往世界之巅桥梁建设的数量与规模,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科技进步和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

我国桥梁建设史可以上溯到几千年前,为世界上古老桥梁发源地之一。

我国采用钢材造桥只有百余年,能够建设特大桥则是从新中国开始。

一座特大桥梁建设,往往需要投资几十亿元以上,这在国力微弱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桥梁的建设与发展。

以万里长江为例,新中国成立前,无一座特大桥梁。

到了1995年,长江的各式特大桥梁加起来只有8座。

建一座特大桥梁,从规划、勘探、设计、立项、论证、审批,到正式投入建设竣工,大约需要10年甚至20年以上。

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的建设就是突出的例证。

而目前,这些全过程只需要3至5年时间。

据资料显示,到目前,我国共有公路、铁路各式桥梁32万余座,总长超过1200万延长米。

其中,特大型桥梁1580余座,大桥14400余座。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国拥有的大桥和特大桥梁,60%为新中国成立之后建造的。

而近10余年所建的桥梁,又占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桥梁总数的60%。

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理事长张之强说,中国桥梁如此的建设规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毫无疑问,中国国力的增强是桥梁建设飞速发展的基础。

刚刚建成通车的上海卢浦大桥是世界最大跨度钢拱桥,并创造了该类型桥梁十余项世界第一。

苏通大桥斜拉桥跨度1088米, 世界第一;最长的一根斜拉索580米,世界最长;桥塔高300米,世界最高;塔下是131根群桩基础,世界最大。

这些都是不得了的数字,从它们背后,可以看到世界级的技术含量与难度;另外还有三防两抗:防冲刷,防船撞,防腐蚀,抗风,抗震。

苏通桥已接近长江口,风、浪、潮的影响更大,要让桥梁在100年使用期内坚如磐石,绝对是重大的技术挑战。

万县长江大桥为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混凝土拱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香港青马大桥,其跨度分别在悬索桥中居世界第三位和第四位;南京长江二桥、白沙洲长江大桥其跨度分别名列斜拉桥的世界第三位和第四位;荆沙长江大桥、鄂黄长江大桥、大佛寺长江大桥、李家沱长江大桥,则分别名列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世界第三、四、五、六位;芜湖长江大桥为世界上第一座结合型钢桁梁低塔斜拉桥等。

此外,早年建造的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三座公铁两用大桥,也都为世界上著名桥梁。

2003年6月,经过8年准备、经过500多位专家的55次大规模评审和论证,全长36公里、工程概算达118亿元的杭州湾大桥打下了第一根桥桩,它是世界第一跨海大桥。

它标志着在中国的江河湖海上,已经没有不能的跨越。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技术顾问彭宝华说,现在已建和在建的桥梁,无论勘察设计,还是施工、管理、运营,都是中国人自己做的。

可以说,世界上现在所有的桥型中国没有不能干的了。

质的飞跃:从石制桥梁到钢制桥梁我国有着悠久的建桥历史,“赵州桥”等一批名桥在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文化中熠熠生辉。

但在解放以前,我国桥梁建设仍处于只能建造石拱桥的时代,全国只在黄河上有一座1906年由比利时人修建的铁路桥。

中国桥梁从上个世纪50年代之后,从石制桥梁进入钢制桥梁,从铆接桥梁进到栓焊桥梁。

中国钢桥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我国现代钢桥从1949年建国以后,在国外封杀的情况下,本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建设发展起来。

根据建设的需要,1957年10月借用原苏联进口的低碳钢和技术指导,建成了京汉铁路武汉长江公铁路大桥,主桥为跨度128米的连续米字型铆接钢桁梁,主桥全长1156米。

中国人民首次跨越长江,“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它不仅使粤汉铁路和京汉铁路连接成为京广铁路,而且为中国的桥梁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使我国的桥梁事业跨进了新的阶段。

从武汉桥之后,我们的钢桥和混凝土桥建设实现了工厂化和标准化。

上世纪60年代为了连通京沪铁路而兴建了南京公铁两用桥。

由于前苏联停止供应钢材,铁道部会同冶金部、鞍钢于1962年研制成功“争气钢”——16锰桥低合金钢,才于1968年建成南京长江公铁路桥。

南京长江大桥正桥钢梁全长1576米,结构为跨度160米连续铆接钢桁梁。

这座大桥是完全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和国产材料建成的。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标志着我国的建桥技术,尤其是深水基础工程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1965年~1970年成昆线栓焊钢桥结束了我国100年来采用铆接钢梁的历史,为铁路栓焊钢桥的发展,为我国桥梁向“高强、轻型、大跨、整体”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栓焊钢桥是铆接钢桥技术的革新产品,也是铆接钢桥向全焊钢桥发展的中间阶段,是钢桥的发展方向。

上世纪70年代铁路桥梁专家在南京开会,制定了“高强、轻型、大跨、整体”的国家桥梁发展方针。

1993年,我国优化生产的15锰钒氮C桥梁钢和高强螺栓应用于九江长江公铁两用栓焊大桥,其跨度、桥长和工程量超过了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

216米跨度的刚性桁梁柔性拱,结构雄伟壮观,轻巧刚劲,桥型秀丽。

从此,我国用国产优质高强度、高韧性钢,建造特大跨度栓焊桥梁,在材料、工艺、理论方面都有了坚实的基础,九江大桥不仅是长江上第三大跨度公铁两用桥,而且彻底地完成了铆接钢桥向栓焊钢桥的过渡。

20世纪末,芜湖长江公铁路大桥的重要的受力连接都采用了焊接,使我国大跨度栓焊钢梁向全焊钢梁迈进了一大步。

路桥集团国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思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施工技术,尤其是深水基础施工技术,以及钢套箱、钢围堰、深井钻孔、转体等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使多美、多复杂的蓝图变成现实不再是难事。

1984年建成的跨度为90米的广东顺德容奇桥第一次采用5000kN浮吊进行预制梁的整体架设施工,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的结构设计;1988年建成的广东番禺洛溪大桥为主跨180米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这一当时最大跨度的梁式桥引进了先进的VSL预应力钢绞线锚固体系,是我国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建设的里程碑。

1988年,跨度110米的广东江门外海桥是第一座采用先进的短线预制构件悬臂拼装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在建设海仓大桥时还创造性地运用了“无索区钢支架吊梁系统”的新技术。

广州丫髻沙大桥则是运用转体技术建成的。

南京长江二桥建设中共实现技术创新14项,其中一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9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桥桥面铺装采用的是美国环氧沥青技术,美国专家考察现场后赞不绝口:“你们用的是美国的技术,但做得比我们好!”公路桥建设百花齐放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伴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我国建造了一大批跨径数百米,长度数千米的现代化大型桥梁,其建筑技术和跨径长度都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1956年瑞典建成主跨182.6米的斯特伦松德桥,是现代斜拉桥的发轫之作。

这种最年轻的桥在近半个世纪里得到空前发展,世界已建成跨径大于400米的有40多座。

我国自1975年在四川云阳建成第一座主跨为76米的斜拉桥后,至今已建成各种类型斜拉桥100多座,其中跨径大于200米的有50多座。

在总结加拿大安那西斯桥的经验基础上,中国于1991年建成了上海南浦大桥(主跨为423米结合梁斜拉桥) ,开创了我国修建400米以上大跨度斜拉桥的先河,大跨径斜拉桥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

据统计,我国跨度大于400米的斜拉桥已有20座,已建成通车14座,在建6座。

中国已成为拥有斜拉桥最多的国家。

在世界10大著名斜拉桥排名榜上,中国有6座,跨度600米以上的斜拉桥世界仅有6座,中国占了4座。

2001年建成名列世界第三的南京长江二桥钢箱梁斜拉桥和名列世界第五的福建青州闽江结合梁斜拉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我国斜拉桥的设计、施工水平已迈入国际先进行列,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我国正在筹建的香港昂船洲大桥、江苏苏通大桥,其主跨均达到1000米以上,世界斜拉桥建设技术新的突破将在中国实现。

悬索桥是特大跨径桥梁的主要型式之一,悬索桥优美的造型和宏伟的规模,人们将它称为“桥梁皇后”。

当跨径大于800米时,悬索桥的竞争力几乎无以比拟。

我国相继建成了名列世界第四、第五位的江阴长江大桥(主跨1385米)和香港青马大桥(主跨1377米,公铁两用)。

1995年我国建成了汕头海湾大桥,在此后的五年时间里,相继建成了西陵长江大桥、虎门大桥、宜昌长江大桥以及江阴长江大桥、香港青马大桥等10多座大跨度悬索桥。

我国悬索桥设计和施工水平已迈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

正在建设的润扬长江大桥(主跨1490米) ,规划建设的青岛海湾大桥(主跨1652米)、琼州海峡大桥(主跨1600米)和香港青龙大桥(主跨1418米)等都是大跨径悬索桥。

拱桥是中国人的专利、特长,石拱桥是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一种桥型。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钢材的缺乏,石头、混凝土又成为中国人进行桥梁建设的重要材料。

在成昆铁路建设中,石拱桥成为崇山峻岭中形态格外优美的形象;1972年,一群中国人靠原始的施工手段,建造出了当时世界之最,跨径116米的石拱桥——重庆丰都九溪沟大桥。

中国人对拱桥有着特殊的智慧和喜爱,能够使用各种材料设计、建造各种形态的拱桥。

1989年应用中国独特的转体技术,建成了主跨200米的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重庆涪陵乌江大桥,它标志着对传统拱桥技术的重大突破。

1997年建成的重庆万县长江大桥,跨度达到了420米,是世界最大跨度的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1995年贵州江界河大桥以330米的跨径雄居世界钢筋混凝土珩架拱桥的榜首;2000年问世的广州丫髻沙珠江大桥,以360米的步幅一跃珠江,摘取了中国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的桂冠;重庆市巫山长江大桥以460米的跨度,创造了世界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纪录;2001年建成的山西晋城晋焦高速公路跨径146米的丹河大桥,是目前世界最大跨度的石拱桥;上海卢浦大桥,这座中承式钢拱桥所创造的550米的世界纪录,使中国人雄踞拱桥皇冠之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