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桥梁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国桥梁发展历史

中国桥梁发展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经历封建统治时间最长的国家,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再到隋唐时期,战乱与统一周而复始。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在朝代更替过程中缓慢提高,也逐渐具有了符合自身文化与内涵的特色。

期间由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座座形式多样的桥梁,经历了千百年岁月的洗礼和天灾人祸的考验,直到今天,许多古代桥梁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我国古代桥梁的发展历程始于原始社会结束于清代,大体上可分为六个阶段。

原始社会时期在我国浙江余姚出土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一些木梁柱结构的建筑,从形制来看,它们采用了榫卯和藤索连接房屋构件的方式。

从时间上来看,这些建筑建造于距今约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所以可推测,当时的人民已经初步掌握了不同性能材质的组合使用方法,已经具备了建造木梁木柱桥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距今约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形成了群居的文明,陕西西安的半坡村曾发现了一处总面积高达五万平方米的大型氏族聚落,聚落中住房密集分布有序,周围还有宽达5-6米用于防卫的壕沟。

考虑到在不需要进行防御或警戒的时候村民方便快捷的越过壕沟出入村落,不排除当时就有使用人造桥梁的可能性。

原始时期先民受限于的材料加工、造桥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建造的桥梁必然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例如桥梁的强度与耐久性不足以承受几千年间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的破坏,如今已难觅踪迹。

但是他们在桥梁方面的努力与行动,为以后的桥梁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周秦时期从周革殷命到列国纷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直至秦始皇一统中国,其间跨越500余年,这是我国古代桥梁的创始时期。

西周时期,生产资料及土地私有制的逐步形成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一些著名的桥梁开始出现。

但这个时期人们还无法做到遇水架桥,依然处于一种较为原始的渡河状态。

到了春秋末期及战国初期,随着冶炼技术日益成熟,铁器丰富了桥梁的选材列表,同时各种建筑物的兴起也对石材的利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了石材的投入使用,原本单一的木柱梁桥形式得以升级,石柱、石梁、石质桥面等全新的构件相继出现并运用到桥梁的建设之中。

桥的发展史

桥的发展史

我国的桥梁,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这是古代桥梁的创始时期此时的桥梁除原始的独木桥和汀步桥外,主要有梁桥和浮桥两种形式。

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多数只能建在地势平坦,河身不宽、水流平缓的地段,桥梁也只能是些木梁式小桥,技术问题较易解决。

而在水面较宽、水流较急的河道上,则多采用浮桥。

第二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和三国是古代桥梁的创建发展时期秦汉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璀璨夺目的发展阶段,这时不仅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的砖,而且还创造了以砖石结构体系为主题的拱券结构,从而为后来拱桥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

战国时铁器的出现,也促进了建筑方面对石料的多方面利用,从而使桥梁在原木构梁桥的基础上,增添了石柱、石梁、石桥面等新构件。

不仅如此,它的重大意义,还在于由此而使石拱桥应运而生。

石拱桥的创建,在中国古代建桥史上无论是实用方面,还是经济、美观方面都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石梁石拱桥的大发展,不仅减少了维修费用、延长了桥的使用时间,还提高了结构理论和施工技术的科学水平。

因此,秦汉建筑石料的使用和拱券技术的出现,实际上是桥梁建筑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故从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约莫在东汉时,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

第三阶段是以唐宋为主,两晋、南北朝和隋、五代为辅的时期这是古代桥梁发展的鼎盛时期隋唐国力较之秦汉更为强盛,唐宋两代又取得了较长时间的安定统一,工商业、运输交通业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等十分发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东晋以后,由于大量汉人贵族官宦南迁,经济中心自黄河流域移往长江流域,使东南水网地区的经济得到大发展,经济和技术的大发展,又反过来刺激桥梁的大发展。

因此,这时创造出许多举世瞩目的桥梁,如隋代石匠李春首创的敞肩式石拱桥--赵州桥,北宋废卒发明的叠梁式木拱桥--虹桥,背诵创建的用筏形基础、植蛎固墩的泉州万安桥,南宋的石梁桥与开合式浮桥相结合的广东潮州的湘子桥等。

这些桥在世界桥梁史上都享有盛誉,尤其是赵州桥,类似的桥在世界别的国家中,晚了七个世纪方才出现。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400字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400字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400字中国桥梁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古代的桥梁建设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桥梁历史可以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情况。

古代,中国古代的桥梁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经建造了大量的木桥和石桥。

《史记》中有“初作车舆船舫、后作桥梁”之说,可见古代的桥梁建设已经有了较大的规模和影响。

而在汉代以后,中国的桥梁建设更加繁荣,漫长岁月的积淀,使中国桥梁建设在当时的世界上有着极高的水平。

特别是在唐宋时期,中国的桥梁建设达到了鼎盛时期,广泛采用多种建筑材料,包括石桥、木桥和悬索桥等,为中国桥梁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的桥梁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开始引进新的桥梁建筑技术和材料,如铁路桥、钢桥和混凝土桥等。

在清朝末期,中国开始大规模引进西方的桥梁建设技术,如铁路和铁路桥梁、公路和公路桥梁等,进入了近代桥梁建设时代。

现代,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中国的桥梁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中国在桥梁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方面实现了全面的现代化,大量使用了新型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如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等。

同时在桥梁建设管理和桥梁养护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桥梁建设体系和桥梁维护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总结起来,中国的桥梁建设历史可以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情况。

古代中国桥梁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为中国桥梁建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代中国桥梁建设在引进西方技术的基础上取得了新的发展。

现代中国桥梁建设实现了全面的现代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的桥梁建设历史,是中国古代的智慧和现代科技的结晶,为世界桥梁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财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桥梁的发展史

桥梁的发展史

桥梁的发展史
追溯到人类诞生时,桥梁与人类是共同发展的,桥梁的历史就是人类存在的历史,在远古,原始人在追逐猎物时,经过小河流,原始人就会用树干搭在两岸,好过河,这就是桥梁的由来,所以说桥梁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发展史.
中国桥梁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时代,到了1000多年前的隋、唐、宋三代,古代桥梁发展到了巅峰时期。

在最近的1000年中,中国的桥梁技术全面落后于世界的脚步,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的出现距今仅100多年历史,而且是由外国人建造的。

从钱塘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己设计现代桥梁的历史还不足70年;从南京长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大型桥梁的历史仅34年。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桥梁的成就才使我们重新无愧于祖先地站到了世界前列,这是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复兴时代。

桥梁发展史

桥梁发展史

广济桥位于广东潮洲东门外,是我国古代一座交通、
商用综合性桥梁,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 有“一里长桥一里市”之说。
五亭桥 位于杨州瘦西湖内。
桥基为12条青石砌成大小不同 的桥墩;桥身为拱卷形,由3 种不同的卷洞联合,共15孔, 孔孔相通,亭亭之间的廊相连。
安平桥 位于福建晋江安海镇。桥面由7条大石板铺成,
阿维尼翁桥公元1178~1188年在法国建成,为
20孔跨径达34米尖拱桥。大桥本来长900多米,有22个拱孔, 是欧洲中世纪建筑的杰作。
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
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现存古代 最长的梁式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 原长2500米362 孔,现长2070米,332孔。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 之誉 。
20世纪30年代,预应力混凝土和高强度钢 材相继出现,材料塑性理论和极限理论的 研究,桥梁振动的研究和空气动力学的研 究,以及土力学的研究等获得了重大进展。
现代桥梁按建桥材料 可分为预应力钢筋混 凝土桥、钢筋混凝土 桥和钢桥。
随着时代的变迁,桥的种类逐渐变得多 起来。
随着高强钢丝和高强混凝土的不断发展,预应 力钢筋混凝土桥的结构不断改进,跨度不断提 高。
中 内 外 桥 梁 发 展 史
古代桥梁
人类在原始时代,跨越水道和峡谷,是利用自然倒下 来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溪涧突出的石块 谷岸生长的藤萝等。
纪 ~ 年前 左 右年 西) 周已 在建 渭有 水梁 架桥 有和 浮浮 桥桥 。 公 元 前 256 ,
据 史 料 记 载
1134 ,
中 国
在 周 代 ( 公 元 前 世
伊兹桥
钢筋混凝土桥
现代桥梁
新中国成立以后, 于1954年底,在长 江上建起了万里长 江第一桥——武汉 长江大桥。改革开 放后,特别是1995 年以来,随着建设 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及造桥技术的迅猛 发展,

中国桥梁发展史

中国桥梁发展史

中国桥梁发展史中国桥梁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时代,到了1000多年前的隋、唐、宋三代,古代桥梁发展到了巅峰时期。

在最近的1000年中,中国的桥梁技术全而落后于世界的脚步,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的出现距今仅100多年历史,而且是由外国人建造的。

从钱塘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己设计现代桥梁的历史还不足70年;从南京长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大型桥梁的历史仅34年。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桥梁的成就才使我们重新无愧于祖先地站到了世界前列,这是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复兴时代。

梁桥的新生梁桥作为最简单实用的桥型,在桥梁史上岀现得最早,在中国古代曾被拱桥的光环所湮没,但却是现代桥梁的始作俑者。

现代梁桥技术中, 钢板梁桥和钢桁架梁桥出现得最早,以后,混凝土桥梁以其经济性和便于维护的优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在八十年代以后得到广泛采用,成为长桥和大跨径桥梁的主要桥型。

浙江省瑞安飞云江桥最大跨径62米,桥长2722米,是中国当时最大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公路桥。

八十年代以来,预应如區土连续梁桥成为中国公路桥梁的重要桥型。

1984年建成的湖北省沙洋汉江桥是首座跨径超过100米的连续梁桥,跨径100米以上的连续梁桥还有广东省广州大桥、江门外海桥、惠州东江桥、湖南省常德沅江桥、贵州省思南乌江桥、天津市永定新河华北桥、湖北省宜城汉江桥、宜昌乐天溪桥、江苏省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汉桥等,其中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汉桥的最大跨径达到165米,外海桥的连续长度达到880米。

作为现代梁桥的分支一一连续刚构、斜腿刚构等新桥型在八十年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81年中国跨径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斜腿刚构桥——浊漳河桥建成,此桥是邯(郸)长(治)铁路上的一座大型桥梁, 位于山西省黎城和潞城交界处,跨越两岸陡悄的浊漳河,主跨达到82米。

1982年底,另一座更大的钢箱型斜腿刚构桥落成。

这就是位于陕西省安康水电站铁路专用线上的安康汉江桥,主跨达176米,是当时世界跨径最大的钢斜腿刚构铁路桥。

中国古代桥梁发展史

中国古代桥梁发展史

中国古代桥梁的发展史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原始社会时期:在浙江余姚出土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一些木梁柱结构的建筑,这是距今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建筑,说明当时的人民已经初步掌握了建造木梁木柱桥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周秦时期:这是我国古代桥梁的创始时期。

西周时期,一些著名的桥梁开始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逐渐普遍运用,在桥梁建造中也有了铁器件。

两汉时期:西汉时期开始出现了石拱桥,如著名的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刻石。

东汉时期则出现了造型优美的石拱桥。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事较多,浮桥的架设明显增多,如杜预在河南孟津附近的黄河上架设的河阳浮桥、在今天的南京建造的朱雀大桁等。

隋唐五代时期:这是我国古代桥梁的鼎盛时期。

隋代建造了著名的赵州桥,唐代则兴起了许多著名的桥梁,如卢沟桥等。

宋元时期:宋代在桥梁建造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如福建泉州洛阳桥等。

元代则建造了著名的卢沟桥。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在桥梁建造上更注重桥梁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如北京卢沟桥上的石狮子、颐和园中的十七孔桥等。

中国古代桥梁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技术史,也是一部文化史和艺术史。

从最早的木梁桥到后来的石桥、拱桥、浮桥等,中国古代人民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不断推动桥梁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为中国的文化和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
中国桥梁的发展史悠久且丰富多彩,从古代的简单木桥和石桥到现代的大跨度钢结构和斜拉桥,中国的桥梁建设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

具体如下:
1. 古代桥梁:中国的桥梁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当时已有“钜桥”的记载。

《诗经》中也有周文王在渭河上架设浮桥的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桥梁技术逐渐提高。

隋唐时期,桥梁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石桥和铁索桥。

2. 中世纪桥梁:宋、元、明、清各代,桥梁技术继续发展,特别是石拱桥的建设技术日臻成熟,留下了许多历史悠久的古桥,如赵州桥等。

3. 近现代桥梁:进入近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中国开始建造更为先进的桥梁。

1968年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的连续钢桁架桥,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4. 当代桥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桥梁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1982年建成的陕西安康汉江斜腿钢架桥,主跨176米的铁路钢桥,是当时世界同类桥梁跨度较大的。

1991年开工的上海杨浦大桥,主跨602米的结合梁斜拉桥在1994年建成时,居世界斜拉桥跨度之首,是中国大跨度桥梁的又一里程碑。

综上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反映了中国古代至现代社会的工程技术成就和文化特色,从最初的简易桥梁到如今的世界级大跨度桥梁,中国的桥梁建设展现了不断创新和突破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梁发展史概论
前言: 前言:
大三了,我们进入到了选方向学习的时候, 如何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对口方向,学院特安排 我们学习了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通过这门课, 我们对我们所学的专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 为以后专业的更细化学习打下了基础。暑假期间, 我们这组同学以桥梁的发展史为契机,通过讨论, 查资料对桥梁的发展过程进行了一个深层次的了 解,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以 前未曾见到的知识,更加深了我们学习好专业知 识的目标,下面为我们这次学习讨论的一些总结。
世界之最
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石拱桥是1946年瑞典建成的绥 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石拱桥是1946年瑞典建成的绥 依纳松特桥,跨度为155m。 依纳松特桥,跨度为155m。 世界上第一座具有钢筋混凝土主梁的斜拉桥,是 1925年在西班牙修建跨越但波尔河的水道桥,主 1925年在西班牙修建跨越但波尔河的水道桥,主 跨为60. 跨为60.35m 西班牙的卢纳巴里奥斯桥,跨径达440m,采用了 西班牙的卢纳巴里奥斯桥,跨径达440m,采用了 双面辐射形密索布置,为目前世界上跨径最大的 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
• 1240年建造的福建潭州虎渡桥,也是最令 1240年 虎渡桥,
人惊奇的一座粱式大桥,此桥总长约335m,某些 人惊奇的一座粱式大桥,此桥总长约335m,某些 石粱长达23.7m,沿宽度用三根石粱组成,每根 石粱长达23.7m,沿宽度用三根石粱组成,每根 宽1.7m,高1.9m,重达200多吨,该桥一直保 7m,高1 9m,重达200多吨,该桥一直保 存至今” 存至今”历史记载,这些巨大石梁桥是利用潮水 涨落浮运建设的,足见我国古代加工和安装桥梁 的技术何等高超。 • 1706年的沪定铁索桥跨长约100m,宽约 1706年 跨长约100m,宽约 2.8M,由13条锚固于两岸的铁链组成,1935年中 8M,由13条锚固于两岸的铁链组成,1935年中 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经渡此桥,由此更加闻名。
香港青马大桥横跨青马湾海峡,与香港新机场相 连,耗资9 15亿美元。该桥跨度为1377m。名列 连,耗资9.15亿美元。该桥跨度为1377m。名列 世界第五,与江阴长江大桥是“姐妹桥” 世界第五,与江阴长江大桥是“姐妹桥”。 日本明石海峡桥,横跨日本内海,使日本神户与 淡路岛紧紧相连。这座大桥全长3190M,中央跨 淡路岛紧紧相连。这座大桥全长3190M,中央跨 度1990m将于1998年竣工。它可以承受里氏8.5 1990m将于1998年竣工。它可以承受里氏8 级地震,是世界第一的悬索桥。 华夏第一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是我国“ 华夏第一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是我国“八 五”规划的“两纵两横”国道主干线中沿海主骨 规划的“两纵两横” 架的跨江工程,是目前中国第一、世界第四大跨 径钢悬索桥。
主缆 桥面
钢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面
斜拉索
塔柱
塔柱
令我们自豪的是,位于我们浙江的杭州湾 大桥也是一座最近将要建成的跨海斜拉桥。 大桥全长达36千米,分南、北两段,其中 大桥全长达36千米,分南、北两段,其中 北桥为主跨448m的钻石型双塔斜拉桥, 南桥为主跨318m的A 南桥为主跨318m的A型单塔斜拉桥,杭州 湾跨海大桥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或在建的最 长的跨海大桥。
4、 柱式墩:
一般由基础上的承台、柱式墩身和盖梁组成。优点是能 减轻墩身自重,节约圬工材料,比较美观,刚度和强度 都较大,在有漂流物和流冰的河流中可以使用。
5、 柔性墩:
是在多跨桥的两端设置刚性较大的桥台,中墩均为柔性 墩。即墩体的整体刚度很小,在墩顶水平推力的作用下发 生较大的水平位移。优点是由于桥墩的水平推力是按各墩 的刚度分配的,故分配到每个柔性墩上的水平推力很小。
桥梁的支座——桥墩
桥梁离不开桥墩,它是多跨桥的中间支承结构, 桥墩是由墩帽、墩身和基础组成。桥墩的作用 是支承在它左右两跨的上部结构通过支座传来 的竖直力和水平力。由于桥墩建筑在江河之中, 桥墩要承受流水压力、水面以上的风力和可能 出现的冰压力、船只等的撞击力等等。因此, 桥墩在结构上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在 布设上要考虑桥墩与河流的相互影响,即水流 冲刷桥墩和桥墩壅水的问题,在空间上应该满 足桥下通航和桥上通车的要求。
断裂示意图: 断裂示意图:
N
G FN
断裂处
FN
传说中的数学桥
在英国,静静的剑河上,有一座古老 “数学桥”, 数学桥” 这座当地最著名的桥,已经有250多年的历史。 这座当地最著名的桥,已经有250多年的历史。 相传这是大物理学家牛顿在剑桥教书时亲自设计 并建造的,整个桥体原本未用一根钉子和螺丝固 定。它展示出现代桥梁的雏形,其桥身相邻桁架 之间均构成11.25度的夹角这种精心的设计其实富 之间均构成11.25度的夹角这种精心的设计其实富 含着很大的物理方面的学问:相互之间架设的桁 架所架设起来的桥梁呈拱状,能够有效得减小重 物对桥面的压力,而且能够相互支撑,压在桥上 的重力能够十分均匀的分担道各个桁架上,所以 十分的坚固。在18世纪,这种设计被称为几何结 十分的坚固。在18世纪,这种设计被称为几何结 构,所以此桥得名“数学桥” 构,所以此桥得名“数学桥”。
• 公元35年东汉光武帝时,在今宜昌和宜都之间,出现 公元35年
了架设在长江上的第一座浮桥。
• 隋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左右)举世闻名的的赵 公元605年左右 年左右)
州桥(又称安济桥)横空出世。其位于河北省赵县,为
李春所创建,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在拱圈两肩 各设有二个跨度不等的腹拱,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 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 艺的精巧,不仅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像这样的敞肩拱 桥,欧洲到19世纪中叶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 年,赵州桥的雕刻艺术,包括栏板、望柱和锁口石等,其 上狮象龙兽形态逼真,琢工的精致秀丽,不愧为文物宝库 中的艺术珍品。
利建成,结束了我国万里长江无桥的状况,从此“ 利建成,结束了我国万里长江无桥的状况,从此“一桥飞 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桥的正桥为三联3X128m的连续 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桥的正桥为三联3X128m的连续 钢桁粱,双线铁路上层公路桥面宽18m 钢桁粱,双线铁路上层公路桥面宽18m,两侧各设 2.25m人行道,包括引桥在内全桥总长1670.4物, .25m人行道,包括引桥在内全桥总长1670.4物, 大型钢梁的制造和架设、深水管柱基础的施工等,对发展 我国现代桥染技术开创了新路。
论文内容
我们论文的内容主要有:
一、中国桥梁大事记 二、桥梁的构造及发展现状 三、世界之最 桥梁的支座——桥墩 四、桥梁的支座 桥墩 五、桥梁简要知识汇总
一、中国桥梁大事记
• 秦汉时期,我国已广泛修建石梁桥。世界上现在
是保存着的最长、工程最艰巨的石粱桥,就是我 国于1053一1059年在福建泉州建造的 国于1053一1059年在福建泉州建造的万安桥, 也称洛阳桥,此桥长达800米,共47孔,位于 也称洛阳桥,此桥长达800米,共47孔,位于 “波涛汹涌,水深不可址”的海口江面上。此桥 波涛汹涌,水深不可址” 以磐石铺遍桥位底,是近代筏形基础的开端,并 且独具匠心地用养殖海生牡蛎的方法胶固桥基使 成整体,此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造桥方法,近 千年前就能在这种艰难复杂的水文条件下建成如 此的长桥,实是中华桥梁史上一次勇敢的突破。
一、桥墩的分类:
1、重力式桥墩:
是实体的圬工墩,主要靠自身的重量来平衡外力,从而 保证桥墩的强度和稳定。主要用c15或c15以上的片石混凝 土浇筑,或用浆砌块石和料石,也可以用混凝土预制块砌 筑。优点是整体刚度大,抗倾覆性能以及承重性能都很好; 缺点是自重大,不宜做的过大而使桥梁自重加大。
2、空心式桥墩:
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优点是节省材料,减轻桥 墩的自重,施工速度快,质量好,节省模板支架;缺点是, 抵抗流水冲击和水中夹带的泥砂或冰块冲击力的能力差, 所以不宜在有上述情况的河流中采用。
3、桩式墩:
桩式墩是将钻孔桩基础向上延伸作为桥墩的墩身,在桩 顶浇筑盖梁。优点是材料用量经济,施工简便,适合平 原地区建桥使用;缺点是跨度不宜做的太大,一般小于 13m,且在有漂流物和流速过大的河流中不宜采用。
拱桥受力示意图
N G F N F1
F2
F2 F1
征服小溪小河已经不满足时间对人类提出的要求, 大江大海,才是我们真正的目标,跨江、跨海的 大桥甚至是跨大陆的桥梁才是人们真正所追求的 目标! 当远洋的巨轮驶进旧金山湾,从甲板上举目远望,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宽1900多米的金门大桥的巨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宽1900多米的金门大桥的巨 形钢塔。钢塔耸立在大桥南北两侧,高342米, 形钢塔。钢塔耸立在大桥南北两侧,高342米, 相当于一座70层高的建筑物。塔的顶端用两根直 相当于一座70层高的建筑物。塔的顶端用两根直 径各为92.7厘米、重2.45万吨的钢缆相连,钢缆 径各为92.7厘米、重2.45万吨的钢缆相连,钢缆 和桥身之间用一根根细钢绳连接起来,桥体凭借 钢缆产生的巨大拉力高悬在半空之中。请看图片: 钢缆产生的巨大拉力高悬在半空之中。请看图片:
桥梁的构造及发展现状
时代的齿轮运转不息,古往今来,人类改造征服 自然的脚步不曾停息,桥梁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改 造自然创造历史的见证之一,它体现了人类对自 然的征服力,也反映出大自然对人类的回报。我 们的身边,无数的大桥、小桥、长桥、短桥、古 桥、新桥、木桥、石桥、拱桥、索桥跨越在溪涧、 江河、湖海上,接连着众多的大路、小路、公路、 铁路共同交织成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 连接着四面八方,城镇乡村,沟通世界上许多的 地方,承载着繁忙的人流和繁重的物资运输,支 撑着经济发展和全面的社会进步。
• 建于1803年的灌县安澜竹索桥是世界上最著名的 1803年
竹索桥,全长340余米,分8孔,最大跨径61m,全桥由细 竹索桥,全长340余米,分8孔,最大跨径61m,全桥由细 竹蔑编粗五寸的24根竹索组成,其中桥面索和扶挡索各半。 竹蔑编粗五寸的24根竹索组成,其中桥面索和扶挡索各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