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感悟真的语文
读后的心得体会

读后的心得体会
阅读是一种寻找知识、获取信息、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
在阅
读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通过阅读,我不仅能够获取新知识,还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思维
能力和综合素养。
阅读可以让我了解到丰富多彩的世界,认识到不同的文化和思想,增加我的见识和知识储备。
同时,阅读也可以帮助我提升自己
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使我更加自信和成熟。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
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我可以
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边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
总之,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阅读,我可以不断提
升自己,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在世界,使自己更加全面发展。
因此,
我会继续保持阅读的习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心得体会•相关推荐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心得体会(通用11篇)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心得体会篇1一个人的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
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
理想的阅读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种阅读形态:单篇(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
三者之间,相互无法替代。
群文阅读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路径。
虽然这本书写的是小学群文阅读怎么教,但我觉得里面的思路、方法,对初中群文阅读教学同样有着操作上的指导意义。
一、群文阅读,激励教师成长作者写道:“目前阅读教学的技术化倾向使很多老师觉得让自己胜任这份工作的重点不是本体性的知识,不是自己的阅读视野,不是自己的阅读力,而是让“课”像“课”的技术,从而很快沦为技术主义者,对读书,欲望不大,动力不足。
”仔细想来,我们作为一线教师的确没有抽出时间去阅读,我们身兼班主任,繁杂的事物让我们深陷其中,但是没有时间阅读,不爱阅读,怎么可能找到文章,怎么可能总结、梳理出阅读策略,怎么可能发现表达特点呢?我想,我们真的应该放下手机,少看微信,多读书,并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这样才能把更多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二、群文阅读,激励学生写作现在很多热闹的课堂,变成了一种发言竞争,学生表面活跃地不断叫着“是的”“是的”,高高地举起手。
这种表面热闹的课堂其实是发言过甚,隐含着很多危机,例如:在高频率的发言中,学生没有时间回到文本中去探寻文本的真谛。
在我们对此课题的实践中,一定要提解答领域郊宽的问题,提问需要阅读多篇文章、整合性强的问题,提批判类问题……简而言之,多提一些有难度的问题。
除此之外,更要让学生字课堂中静下来,在这本书中,我们学习到了一点,让他们多动动笔,尝试做批注。
语文学习心得感悟五篇

语文学习心得感悟五篇语文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其重要性体现在,语文素质不仅直接地影响着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能力和水平,而且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将极大程度地影响着他与社会沟通或自我表达的能力和水平。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语文学习心得感悟,供大家参考。
语文学习心得感悟1我从小就喜欢语言文字,因此对语文课特别感兴趣。
我的爱好是读书,所以经常在业余时间阅读一些书籍,画线一些精彩的片段或一些富有知识性的名人名言,以及一些课外的小常识。
这样,慢慢地积累,我的知识就会越积越多,那时我发现书是一个永远也学不完的知识库,它会帮助我解决各种问题,来帮助我探索大千世界。
天才在于学习,只是在于积累。
笛尔卡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上的人谈话。
”当我读书时,正如笛尔卡所说,我感觉到我的身边立刻出现了学问渊博的孔子,急中生智的司马光,还有……我感觉他们正坐在我的身旁,同我一起讨论世界万象。
我不只是爱好读书,还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那就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我每天放学回家后,第一步就是完成老师留的作业,而第二步就是预习和复习了。
我每次都会先复习今天所学的,然后拿起语文书和全解开始预习。
预习完后带着昨天在预习中的疑问去听老师讲课,通过在课上认真听讲,解决了预习中的问题。
所以,我才能在前几次检测中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不听老师言,知识不周全。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语文。
同学们,赢在习惯,这就是我学习语文的心得体会,希望咱们共同进步哦!语文学习心得感悟2语文是最有用的知识,从小,妈妈就教我认汉字,但是我真正的开始学习语文,还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
我一开始正式接触语文,我就喜欢上了它。
翻开课本,拼音,汉字,一个个都跟我打招呼。
学习语文很轻松,不像数学,需要各种各样的计算,也不像英语,需要去背一些“奇形怪状”的单词。
我学习语文很开心,我认识越来越多的汉字。
渐渐地我可以自己阅读;渐渐地我不再靠认拼音读书;渐渐地,我可以自己读完一本书。
语文读后感范文

我最近读了一些中小学生常见的语文课本,包括课内的篇目以及课外阅读的书籍。
在阅读这些文章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语文作为一门学科的重要性和卓越的价值。
这些文章涉及到人性、情感、社会等方方面面,让我在阅读中不断体会、探索、发现、感受。
在读《红楼梦》中所体现的人性中,我看到了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在这部巨著中,人物形象生动且个性鲜明,让人不断思考人性中的善恶、美丑、真伪等问题。
我尤其感受到秦可卿的人性矛盾,他在爱情与家庭之间的选择以及聪明机智之下的痴拙让我深深感叹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另外,在读《解忧杂货店》这本小说中,我感受到了人情世故与善良之间的鸿沟。
看到小说中的角色们倾诉自己的忧虑以及积极面对问题的态度,让我产生了对人性的理解和共鸣。
小说中的解忧杂货店向我们描绘出了一个温暖、宽容、关怀的社会,让人对爱与友情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受。
此外,我还读了白居易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它描绘了草原上苍凉的景象,颂扬了草原上的豁达和意气风发。
我被这首诗深深吸引,感受到了古诗词之美和人文之情。
白居易伟大的情感能力,以及他出色的文学素养,让我对诗歌创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综合而言,读语文课本和书籍是一件愉悦的事情,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人性和了解社会的非常好的途径。
在这些文章和书籍中,我们可以看到丰富的人性和复杂的社会,通过它们我们更好地了解世
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读一些好的文章,多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通过语文学习使自己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世界,领悟文学的博大精深。
语文的收获和感悟

语文的收获和感悟
语文是我们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基础学科,学好语文对我们日常生活、学业和职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我对学习语文的收获和感悟:
1.帮助我提升表达能力: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词汇、语法和写作技巧,更
是培养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过程。
在学习中,我学会了如何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这对我以后的职业和人际交往都非常有帮助。
2.培养我的阅读兴趣:语文学习让我爱上了阅读,我逐渐发现阅读的乐趣和
益处,不仅可以开拓眼界,还可以丰富知识和体验人生。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我也学会了如何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拥有更广阔的视野。
3.增强我的写作能力:语文学习让我学会了如何用语言表达思想和感受,写
作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提高。
通过写作,我可以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也可以更好地总结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
4.让我更加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美感:在语文学习中,我不仅注重语言的准
确性,更注重语言的美感和艺术性。
我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和文化的表达方式,它可以美化生活,传递情感,表达思想。
因此,我会不断地追求语言的精准和美感,让我的表达更具有说服力和艺术性。
总之,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知识,更是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心灵修养的提升。
通过学习语文,我不仅学到了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人生智慧。
读书的感悟作文(精选13篇)

读书的感悟作文读书的感悟作文(精选13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的感悟作文(精选1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书籍是我们生活的导航,它教会我们去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
每当茶余饭后咀嚼着书籍中优美的文字,欣赏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都会让有所感悟。
打开一本好书,迎面扑鼻的是清香而深邃的气息,仿佛是那新翻耕的泥土散发出馨香。
在若有若无的音乐声中,我可以随意想象,想象自己是蓝天,一望无际;想象自己是月夜,寂静美丽;想象自己是海浪,澎湃不息;读小说,我会随着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或喜或悲;读抒情的散文诗歌,我会在作者淡淡的忧郁中品味他们对生命、生活、自然的态度;翻阅轻松诙谐的书,我可以尽情地放声大笑,把一切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读书是一件乐事,趣事,让人变得深沉达观。
任何物体都有承载它的器皿,唯有知识无垠无度。
人们的大脑虽无法装入所有的知识,但可以尽量摄取,而唯一的途径即为—读书。
论及书籍,托尔斯泰曾坦言: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恰恰罗素·罗兰又说:“智慧,友谊是黑暗中唯一的光亮,倘若没有钥匙,如何打开智慧之门,又何谈放射光芒?(人生感悟)可见,书籍,使人类告别愚昧混沌。
读书看似平凡,实际上是人们心灵与古今中外一切民族优秀文化,智慧相结合的过程,也是继承与发展的过程。
她不但能改变人的气质,还能使人树立更为健康人生观度,做一个忠于祖国,尊老爱幼之人,成为一个有仁德,有智慧之士。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操为人处世。
不辜负苍天赋予的生命,成为沧海中不可缺少的一粟。
这对于人生的回答,对于国家的培养,对于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无疑读书是回报她们的最好方式之一。
读书是一种陶冶,是一种享受,领悟是心灵净化的快慰,在茫茫人生芸芸众生中,不以荣辱待己,不论成败待人。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策略(全文)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策略(全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注重积累,储备感悟的底蕴1.丰富积累读者的知识经验是阅读感悟的重要因素,新知识的感悟和吸收,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的。
这意味着阅读感悟的深度与广度更多地取决于读者知识经验的丰厚程度,正所谓“得之于俄顷,积之于平时”。
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
2.熟读成诵诵读是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诵读、体味,才能把握文本的内涵,体会的感情。
如《五彩池》中有这样的一段话:“面对这一派奇异的自然风光,我不禁深深赞叹:美啊,藏龙山上的五彩池!”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课始,我就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并质疑。
然后在学完五彩池的奇异景色后,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学生这样连续多次朗读,结果一次比一次体会得深,一次比一次读得有感情,在反复诵读中,感悟得到深化,情感得到升华。
二、挖掘内涵,品味感悟的真谛1.激活想象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显像结构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于人的联想,化枯燥乏味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还可以通过重组表象,创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这样获得的感悟才是丰富深切的。
如《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千古名句,而其中的“绿”字则是这首诗的诗眼。
教学时,教师可紧紧抓住“绿”字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依据诗句想象诗人作诗的情境,根据学生的回答勾勒出诗人立于船头眺望的简笔画;接着让学生听《春江花月夜》,并根据提示想象诗人当时的所见、所思、所感;然后再让学生扮演诗人来讲述想象到的情景;最后向学生介绍诗人王安石在选定“绿”字之前曾想用“过” “入”“满”等字的故事,同时让学生联想其他字,再让学生分别将这些字放入诗句中像诗人那样吟诵、比较,从而体会“绿”字的妙用。
语文学习感悟和心得(优秀6篇)

语文学习感悟和心得(优秀6篇)语文学习感悟和心得篇1如果说,我的语文学习是我的特长,这是否有点儿太“那个”了;如果说,在班里或年级里,我的语文学习成绩比较好、也比较稳定,这是事实,这是客观存在。
如此成绩,是这样得来的——一、起步早,基础牢入学前,我就开始了语文学习。
先是在电脑键盘上,学拼音打字,学的第一个字就是我的姓——李。
此后,我就这样一个字、一个词的学习,既学会了拼音,又学会了打字、认字,一直到既会读注拼音的儿童作品,又会读无拼音作品。
读完学前班,家长用《中华字经》(4000字)对我进行一次测试,我已经认识了近3000个字。
这时,我看普通的读物已经很少有文字障碍了。
从那时起,我便开始对一些儿童文学作品感兴趣了。
但在阅读的时候,难免遇到一些生字,为此我又学会了。
家用电脑上网之后,我还受到了互联网“百度搜索”的帮助,阅读中遇到了问题,在百度中搜索,便会方便快捷地找到答案。
电脑在学习方面早已成为我不可缺失的良师益友。
就这样,为入学后学好语文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二、学好语文很重要语文是一门基础课,也可以说,它是一门所有基础学科的基础课。
学好语文特别重要,从某一个角度看,它能影响人的一生,紧紧和一个人的生存发展前途命运连在一起。
有几个语文课学得很糟,而其它学科学得很好的同学呢?又有哪一个字写得漂亮,*写得好的人会在工作单位不受欢迎的呢?最现实的一个事实,在做数学应用题的时候,往往有一些同学老是看不懂,所以列不出式子,算不出结果,只能得个大零蛋。
将来他升学、谋职能不遇到困难么?即使他考上大学,他能学有所成吗?由此可见,学好语文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正是因为我认识到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我才付出了百倍的努力。
没有白费的力气,如今我已经获得了较好而稳定的成绩。
语文学习感悟和心得篇2在这一学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大学语文。
在老师的教导下,我明白大学给我们开这门课的目的是培养我们今后在职业生涯对应用文体的应用能力,加强我们的口才,提高我们的竞争力,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阅读中感悟真的语文
阅读对我们每个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中主要介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关注点——在关注学生、教师、文本之外,还要关注教科书编者。
标签:阅读感悟语文
从教多年,我对新课程的十年路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始终认为,阅读教学是最能体现语文特点和教师语文教学技巧的教学环节。
于是特别注重了对于这一方面的研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是这样界定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仔细读来,我们会发现,课标的研制和修订者为我们指明了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关注点——在关注学生、教师、文本之外,还要关注教科书编者。
当我们仔细翻阅新一版的语文教材,当我们在表面上看到了教材的可读性、生动性增加了的同时,我们也该注意到了每册书、每单元课文的安排都有着编者的良苦用心。
拿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民风民俗单元来说:这一单元收录了《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吆喝》《春酒》《俗世奇人》等关于民风民俗的课文。
单元词里,编者这样写道:“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
本单元课文,大多是写各地节日风俗的,也有讲述民间艺人轶事,描绘街头商贩吆喝的,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
”
作为“教者”,我这样领会“编者”编写这一单元的意图:编者将这样的五篇文章归入一类,所选课文所跨地域广,时间长。
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写到江南写到北京天津地区,时间上讲有已经消亡的民俗,也有今天仍保留的民俗。
可以感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编者的首要意图是要我们将文化、民俗传承发扬,并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爱家乡、爱民俗、爱祖国的价值理念,我想,这同时也就是巢宗祺教授曾经提到的关于新课标修订后的主要内容中的第一条“新课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的高度延伸。
学然后知不足。
在讲授《端午的鸭蛋》一课时,我也将自己对于文本、作者、教科书编者的理解揉在了我的教学过程中,也在尽心地将学生带进文本、作者、教科书编者和我这位“教者”营造的语文氛围中,让学生在与教师、教科书编者、作者、文本的对话中感悟语文的味道,碰撞出自己对于语文理解的火花。
例如,在设计导语的时候,我摒弃了一贯的常规,而是用这样的方式引入新课:“课前老师批改了大家的学案预习部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展示一下。
”我将
课堂的开始环节完全交给学生。
但是,我也在这个环节中准备了很有语文味的小埋伏“有谁知道大家刚刚读到的‘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什么意思?”“汪曾祺说到什么就提到了‘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什么原因让汪老如此眷顾小小的鸭蛋呢?我们不妨走进文本,寻其缘由。
”
将阅读的要求放给学生,将阅读方式的选择也交给学生,将学生对文本、对作者的疑问也交给他们自己去解释,课堂的起始环节,就为学生营造了这样的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他们主动与文本、与作者对话。
接下来的环节也就顺理成章,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在作者心里,这是一只怎样的鸭蛋?
品“自豪”:文中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了作者的自豪呢?画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2.演“情趣”:让我们继续寻找鸭蛋带给少年汪曾祺的无限趣味吧!找到的就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并且参照学案上的方法指导,用演的方式呈现给大家。
在一品一演的过程中,学生在这“曾经沧海难为水”的鸭蛋里读到了“情趣”。
其中,在研读文本的“对话”中,我注意到了文章中用到的特“语文”的词句,和学生一起交流体验,例如,我预设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当学生读到“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一句时,我将顺势引导:老师发现你读的时候特地重读了“确实”“完全”“实在”这样的词语。
能说说为什么吗?
(强调高邮鸭蛋的特别,在对比中见到作者对家乡鸭蛋的自豪感。
)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这句话很有跳跃感,你知道作者是怎样使文字跳跃起来的吗?有点难度,你来猜一猜。
再读一读,再猜。
再试着读一读。
概括地说一下,这就叫“文白夹杂“,文言文和大白话掺和着用,口语的使用使文章充满生活气息,这也是汪曾祺所追求的文字的平淡中,更让人倍感亲切。
文言文的使用,又为文章增添不少语言韵味和趣味。
在这平淡的趣味里,更有作者对家乡由衷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还有类似的句子吗?
虽说是一句话的品读,却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也使得学生和文本、和作者的对话更加深入和亲切了。
不仅如此,我在讲授本课的时候,特别注意了教科书编者的意图,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和教材编者对话。
为实现这样的教学意图,我用“鸭蛋灯”抖了个“包袱儿”,引导学生和作者、编者对话。
在演“情趣”环节,当学生演到了“鸭蛋灯”时,我顺势引导:
1.“你在鸭蛋灯理演出了情趣!啊,在国外有南瓜灯,不知道中国的孩子会做鸭蛋灯吧。
其实中国孩子很早就会做灯了,早到什么时候?早到囊萤映雪。
读一读最后一段。
”
2.汪曾祺的心里装着的可不仅仅是鸭蛋哦。
他怀念的,他“曾经沧海难为水”的还有什么?
交流归纳:作者难忘的还有:家乡,乡情,民俗,家乡文化,甚至中国文化。
3.汪曾祺是说:“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抒情诗”这位亲切的老人在用一颗赤诚的心教会我们要爱家乡、爱生活、更爱我们的民族文化,那是我们的根和魂啊!
4.那么,细细翻检我们这一单元的文章,请你思考一下我们的教科书编者在向我们传达怎样的心愿?
师生交流,老师归纳:愿家乡的鸭蛋常在,愿端午的风俗常在,愿中国人的文化常在!
如此的教学设计,层层递进,将学生带入教材中、带入作者的思维中、带入编者为师生营建的“语文”中。
让学生与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在对话中阅读,在阅读中感悟真的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