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历诗风与韩孟诗派..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整理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整理版)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一、解释:1、华夷如一2、士人3、漫游4、入幕5、读书山林6、贬谪7、文以明道8、传奇9、词10、《全唐诗》二、填空1、唐代得强大,为文化得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得环境。
2、唐代得思想领域,就是并存,三者思想得交融,就是唐代思想得基本特点。
3、唐代文学得繁荣,表现在得全面发展与作者众多上。
4、以为分水岭,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5、唐散文得发展,主要出于动机。
6、唐传奇得出现,标志着我国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得成熟。
7、词得出现,主要因为得需要。
词随燕乐起,选词配乐,依调填词,都为了。
三、简答1、唐代士人得人生态度怎样?2、唐代文化得繁荣对文学有什么影响?3、佛教对唐文学有什么影响?4、道家、道教对唐文学有什么影响?5、唐代文学繁荣得自身原因就是什么?6、唐代散文文体文风革新经过了哪几个阶段?7、词得出现与兴起有哪些原因?四、论述:论述唐诗得发展轨迹。
第一章南北文学得合流与初唐诗坛一、背诵默写篇目:《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野望》、《从军行》(杨炯)、《度大庾岭》、《渡汉江》、《感遇》其三十五、《登幽州台歌》。
二、名词解释:1、贞观诗风2、上官体3、初唐四杰4、文章四友5、沈宋6、王绩三、填空1、隋代得建立,结束了年南北分裂得局面。
终隋一朝,南北诗风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得得过渡性质。
2、初唐四杰从宫廷诗人得写诗倾向,转向了。
3、“文章四友”与“沈、宋”,属“台阁体”诗人,为唐代诗得定型作出了贡献。
4、陈子昂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就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得起点。
5、隋、唐统一后,融合南北文学之长,创造新文学,经历了隋、初唐年得探索过程。
6、、沈、宋之称,成为定型得标志。
四、简答1、卢思道得《从军行》如何体现了北方诗人重气质得特长?2、贞观诗坛对南北文学得认识就是什么?3、初唐四杰对文风得自觉追求就是什么?4、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有何得失?五、论述1、陈子昂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得关系就是什么?2、试述张若虚、刘希夷所创造得诗歌意境美。
中国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第五章:大历诗风

开启元和诗风的诗人:顾况
• 顾况诗俗的一面影响了张籍、王建和元、白诗派, 怪奇的一面影响了韩、孟诗派。在诗的表现技巧 的探索、诗美的新的追求上,顾况是一位值得重 视的人物。 (教材P253。)
• 格式的变化不定,句式的任意搭配,转韵的频繁 而无规律,上尾之病的数数出现,都使他的诗声 调喑哑,节奏拗口,读起来略有滞重生涩感,从 而使他的新奇是奇中含有崛,新中含有涩,而较 少秀逸的色调。这正是后来韩孟一派发展的方向。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 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 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 音书滞一乡。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江雪)
•
一个“绝”,一个“灭”,见出环境极度的清 冷寂寥;一个“寒”,一个 “雪”,更给这清冷 寂寥之境增添了浓郁的严寒肃杀之气。这里有冷, 也有峭,是峭中含冷,冷以见峭,二者的高度结 合,形成了迥异流俗的一尘不染的冷峭格调和诗 境,而柳宗元那忧愤、寂寞、孤直、激切的心性 情怀,正通过这冷峭格调和诗境表现出来,闪现 着一种深沉凝重而又孤傲高洁的生命情调。
张继:《枫桥夜泊》
• • • • •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語病 也。……唐人有云:姑蘇臺下寒山寺,半 夜鐘聲到客船。説者亦云:句則佳矣,其 如三更不是打鐘時。(欧阳修:《六一诗 话》)
• 六一居士《詩話》謂:“句則佳矣,奈半夜非鳴 鐘時?”然余昔官姑蘇,毎三鼓盡四鼔初,即諸 寺鐘皆鳴,想自唐時已然也。後觀于鵠詩云: “定知别後家中伴,遥聽維山半夜鐘。”白樂天 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鐘聲後。”温庭筠云: “悠然旅牓頻回首,無復松窗半夜鐘。”則前人 言之,不獨張繼也。(陈岩肖《庚溪诗话》卷 上。 ) • 胡应麟:《诗薮》:诗流借景立言,惟在声律之 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 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06第四编 隋唐文学 第五章 中唐诗坛

▪ 李益〔748—829?〕,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大历四年〔769〕进士,“参军十八载,五在兵间〞,晚年以 礼部尚书致仕。李益的边塞诗在中唐独具特色,常于壮怀剧 烈中略带伤感和悲凉。如?夜上受降城闻笛?:
▪ 他的诗歌还特别注意语言、意象的新颖。在词必己出的原那么下,李贺 以不寻常的语言组合营构意象,常给人以强烈的心理刺激。
▪ 李贺诗歌意象偏重于枯寂幽僻一类,但在荒凉中寻找斑斓的色彩,于是 浓暗与艳丽、衰残与惊悚、幽冷与华美,共同构成了李贺诗歌的特殊美 感。
▪ 李贺诗歌还表现为奇特的艺术思维,跳跃跌宕和飘忽不定的思路使其诗 歌意绪万端。
▪ 秋风白露沾人衣,壮心凋落夺颜色。〔?出门行?〕
三、韩愈、孟郊的诗歌特点
▪ 首先,崇尚雄奇怪异之美。韩愈“少小尚奇伟〞 ,其诗歌从意境、 结构到语言技巧,都力避陈俗。
▪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 谁能穷……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紫盖连延接天柱, 石廪腾掷堆祝融〞〔?谒岳衡庙?〕
▪ 诗歌审美观念发生变化,走向了求奇与求俗两个方向;诗歌主张上, 分别主张“为时为事〞和竭力描写主观情感;在诗歌技法上,力求 有所突破,或是通过改造乐府而加以创制,或是打破诗歌故有运思 和结构方式,通过借鉴散文等章法结构和内容来对诗歌加以改造。
▪ 元和时期的诗风变化,有韩愈、白居易、元稹、孟郊、李贺等作家 的参与,故取得重要成果。不仅在当时影响巨大,而且对于后世尤 其是宋代诗歌创作、诗歌思想等具有重要影响,后世诗评家将其与 东晋元嘉、北宋元祐并称为诗坛“三元〞
▪ 孟郊也曾声称自己为诗“孤韵耻春俗〞,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有力 响应了韩愈的主张,强化了韩孟诗派以怪奇为主的风格特征。
第五章 中唐诗坛与韩孟诗派

一、中唐诗坛概况 、
清陈衍《石遗室诗话》 清陈衍《石遗室诗话》:“诗莫盛于三元: 诗莫盛于三元: 上元开元、中元元和、下元元祐。 上元开元、中元元和、下元元祐。”
中唐政治与文学
1、安史之乱后的唐代社会内忧外患,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后的唐代社会内忧外患,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回纥入侵, 宦官专权,回纥入侵,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 宦官专权, 总天下大政” 威慑朝廷, 宦官专权, “总天下大政”,“威慑朝廷,势 倾海内。 倾海内。” 方镇跋扈,将帅“知兵者寡” 怙众以固权位, 方镇跋扈,将帅“知兵者寡”,“怙众以固权位, 行贿以结恩泽” 政刑不由乎天子” 行贿以结恩泽”,“政刑不由乎天子”。 政治黑暗,任人唯亲,党派纷争,公卿大夫“ 政治黑暗,任人唯亲,党派纷争,公卿大夫“偷 合苟容” 谏诤之臣备员,不闻直声。 合苟容”。“谏诤之臣备员,不闻直声。” 朝廷之号令,有朝出而夕改者” “朝廷之号令,有朝出而夕改者”。 剥削残酷, 剥削残酷,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忆山中客。涧底束荆薪, 今朝郡斋冷,忽忆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 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 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陆魂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 陆魂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皇甫补官古贲浑,时当玄冬 陆魂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 泽乾源。山狂谷很相吐吞,风怒不休何轩轩。摆磨出火以自 燔,有声夜中惊莫原。天跳地踔颠乾坤,赫赫上照穷崖垠。 天跳地踔颠乾坤, 天跳地踔颠乾坤 赫赫上照穷崖垠。 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三光弛隳不复暾。 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三光弛隳不复暾。虎熊 麋猪逮猴猿,水龙鼍龟鱼与鼋,鸦鸱雕鹰雉鹄鹍, 麋猪逮猴猿,水龙鼍龟鱼与鼋,鸦鸱雕鹰雉鹄鹍,燖炰煨爊 孰飞奔。祝融告休酌卑尊,错陈齐玫辟华园, 孰飞奔。祝融告休酌卑尊,错陈齐玫辟华园,芙蓉披猖塞鲜 繁。千钟万鼓咽耳喧,攒杂啾嚄沸篪埙,彤幢绛旃紫纛幡。 炎官热属朱冠裈,髹其肉皮通髀臀。颓胸垤腹车掀辕,缇颜 靺股豹两鞬。霞车虹靷日毂轓,丹蕤縓盖绯繙 。红帷赤幕罗 脤膰,fI池波风肉陵屯。谽呀钜壑颇黎盆,豆登五山瀛四尊。 熙熙釂酬笑语言,雷公擘山海水翻。齿牙嚼啮舌腭反,电光 ze磹赪目fu,顼冥收威避玄根,斥弃舆马背厥孙。缩身潜喘 拳肩跟,君臣相怜加爱恩。命黑螭侦焚其元,天阙悠悠不可 援。梦通上帝血面论,侧身欲进叱于阍。帝赐九河湔涕痕, 又诏巫阳反其魂。徐命之前问何冤,火行于冬古所存。我如 禁之绝其飧,女丁妇壬传世婚。一朝结雠奈后昆,时行当反 慎藏蹲。视桃著花可小骞,月及申酉利复怨。助汝五龙从九 鲲,溺厥邑囚之昆仑。皇甫作诗止睡昏,辞夸出真遂上焚。 要余和增怪又烦,虽欲悔舌不可扪。
【2018考研第二十五天】——知识梳理——大历诗风

【2018考研第二十五天】——知识梳理——大历诗风第五章大历诗风大历诗风: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的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
一、他们大多数受过盛唐文化熏陶;安史之乱十年战乱使其失去昂扬精神风貌。
二、大量作品表现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
三、诗歌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
第一节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一、中唐诗人颇多生不逢时之感,多消极避世的隐逸情怀,诗中多无奈的叹息和冷落寂寞的情调,平心静气的孤寂、冷漠和散淡。
二、韦应物。
(一)早期部分作品不乏昂扬开朗的人生意气,有刚健明朗的盛唐馀韵,如《饯雍韦之潞州谒李中丞》、《寄畅当》。
(二)绝大部分诗歌作于洛阳辞丞后,尤以大历中再度出仕任京兆府功曹,至罢滁州刺史的十馀年间的吏隐诗作见称。
1、看破世情的无奈和散淡。
所谓“今来萧瑟万井空,唯见苍山起烟雾。
可怜蹭蹬失风波,仰天大叫无奈何”(《温泉行》)。
2、向往隐逸的宁静,有意效法陶渊明的冲和平淡,成为主导倾向,“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气貌高古,清雅闲淡。
《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归结于静穆空寂的诗歌情调,表现出冷漠遁世的心理倾向。
三、刘长卿—反映此期士人的孤独冷漠心态。
(一)主要创作活动在安史之乱后;大部分时光在逆境中度过;长期悒郁寡欢使其诗歌于冷落寂寞的情调中,平添惆怅衰飒心绪,显得凄清悲凉。
(二)早期作品也带有凄凉心绪。
(三)后来沉积为进退失据、孤寂无助的茫然失落感,莫明的惆怅发为衰世哀鸣。
1、时运不济的感伤和惆怅层层递进;人生失意的凄凉之感,融入黯淡萧瑟的景物描写中,尤显浓重深长。
如《负谪后登干越亭作》“天南愁望绝,亭上柳条新。
落日独归鸟,孤舟何处人。
大 历 诗 风

• 李贺诗的比喻。 根据递进想象而形成的曲喻。 钱锺书《读艺录10· 长吉曲喻》:“长吉乃往往 以一端相似,推而及之于初不相似之他端。余 论昌谷诗,引申翻译名义集所谓雪山似象,又 长尾牙,满月似面,平添眉目者也,如《天上 瑶》云:‘银浦流云学水声’,云可比水,皆 流动故,此外无似处,而一入长吉笔下,则云 如流水,亦如水之流而有声矣。《秦王饮酒》 云:‘敲日玻璃声’,日比玻璃,皆光明故, 而来长吉笔端,则日似玻璃光,亦必具玻璃声 矣。……皆类推而更进一层,古人病长吉好奇 无理,不可解会,是盖知有木义而未识有锯义 耳。”
刘禹锡比柳宗元多活了24年。
刘禹锡丁母忧满后,被任命为夔州刺史。重视民歌, 写竹枝词。任满,调和州刺史。敬宗宝历二年(826) 54岁的刘禹锡奉命回洛阳。途经扬州,遇白居易。刘 禹锡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又调长安任主客郎中。 《重游玄都观绝句》:“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 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因宰 相裴度推荐,刘禹锡任集贤殿学士,后任苏州刺史、 汝州刺史、同州刺史。开成元年(836)64岁的刘禹 锡,因病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晚年闲居洛阳与白 居易多有来往,诗歌唱和,还尝试词的创作。会昌二 年(842)七十一岁的刘禹锡去世,白居易有诗哭之。
他们同时参加永贞革新,成为革新集团 的核心人物。
贞元二十一年(805)顺宗即位,改元永 贞元年,重用具有革新思想的王叔文、 王伾。刘禹锡、柳宗元分别被任命为屯 田员外郎和礼部员外郎。他们都认为这 是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机会,于是积极 参加革新,形成以“二王刘柳”为核心 与宦官、贵族旧官僚对立的局面。他们 实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受到后世 史学家的赞扬。
他们同时在京兆府所辖地方任官。 贞元十七年(801)柳宗元由集贤殿 正字调任京兆府兰田县尉。
第一讲+大历诗风与..

二、刘长卿、韦应物、顾况与李益
二、刘长卿、韦应物、顾况与李益
“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刘唱和诗序》)—— 工于五古、五律、五绝,如《江中对月》、《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非常注 意锤炼字句,尤其善于捕捉精巧贴切的自然意象,并选择富于色彩、音声效果的 动词或形容词把它们连缀成一句或一联,诗中多有佳句 ,如“苍山隐暮雪,白 鸟没寒流”(《题魏万成江亭》),“山开斜照在,石浅乱流难”(《却归睦州 至七里滩下作》);他还善于摆落意象之间的系连词,使之直接缀合,赢得更大 的联想空间,如“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秋杪江亭有作》)、“乱声沙 上石,倒影云中树”(《湘中纪行》之十《横龙渡》) 。 单调重复—— “思锐才窄”、“大抵十首以上,语意稍同”(高仲武《中兴间气集》), 如“华发”、“夕照”之类的意象,“青”、“白”之类的色彩,屡见不鲜。
二、刘长卿、韦应物、顾况与李益
刘长卿: 身世坎坷与时代动乱引发的痛苦与彷徨—— “愁中卜命看周易,梦里招魂读楚词”(《感怀》)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长沙过贾谊宅》)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 乱离中。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 别恨无穷。” (《送李录事兄归襄邓》)
第一讲 大历诗风与韩孟诗派
参考书目: 1、蒋寅:《大历诗人研究》,中华书局1995年 版; 2、肖占鹏:《韩孟诗派研究》,南开大学出版
中唐诗歌及文风改革

例如写银河,一会儿换作“天河”,一会儿换 作“银浦”、“天江”、“银湾”,等等。
• 四、刘禹锡、柳宗元
• 【简历】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 济)人。贞元九年(793),同登进士第,十年 后,一起由地方调入京城,刘为监察御史,柳为 监察御史里行。顺宗永贞元年(805),参加王 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刘任屯田员外郎,柳任礼 部员外郎。是年八月,革新失败,刘禹锡被贬朗 州(今湖南常德)司马;柳宗元被贬永州(今属 湖南)司马,十年后又分别迁官更为遥远的连州 (今广东连县)和柳州(今属广西)。
3、崇尚雄奇怪异之美p258 • 韩愈作诗的着眼点都在力量的雄大、词 语的险怪和造境的奇特。 • 韩孟诗派的这些主张,突破了以往诗歌 创作过于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诗教传 统,由重诗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诗的抒情 特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 术创造力的发挥。p259
• 三、代表作家 • 1、韩愈 •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 人,自言郡望昌黎,故后人多称韩昌黎。他三岁 而孤,由嫂郑氏抚育成人。贞元八年(792)登 进士第,先后任汴州观察推官、四门博士、监察 御史等。贞元十九年(803)因上书言关中旱饥, 触怒权要,被贬为阳山(今属广东)令。元和十 四年(819)又因反对宪宗拜迎佛骨,被贬为潮 州刺史。穆宗时,他任国子监祭酒、兵部侍郎, 又转吏部侍郎。有《昌黎先生集》,存诗三百余 首。
(苏轼《祭柳子玉文》)
• ④以丑为美、意象险怪的诗作。 • ⑤古朴平易的小诗《游子吟》 。
3、李贺
• 李贺只活到27岁,流传作品240多首,是中 国文学史上最富有艺术个性的诗人之一。 • 从大的方面看,李贺是属于韩孟诗派的。 他受韩孟影响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求新求奇, 不断探索。 • 李贺才气横溢,没有以文为诗的毛病,也 不象孟郊、贾岛的诗那样古拙无华。诗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韩孟诗派的总体特点。
• (1)崇尚奇崛险怪的审美情趣。以光怪陆离为美,以五彩斑
斓为美,以枯槁苦吟为美,甚至是以丑为美。
• (2)随心所欲裁夺物象。如:
• 孟郊《赠郑夫子鲂》:“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
• 《城南联句》:“肠胃绕万象(郊),精神驱五兵(愈)。”
• 李贺《高轩过》 :“笔补造化天无功。” • (3)诗歌结构与语言的散文化。
二、韦应物
• 1、简介。天宝末,以三卫郎侍玄宗。其《逢杨开府》曰:
• “朝提摴蒲局,暮窃东邻姬。”“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 后折节读书,进士及第,曾出任滁洲、江州、苏州等地刺史。 • 2、诗歌创作。前期诗尚有盛唐余韵。如《寄畅当》。后期诗分两类: • (1)反映民生疾苦。 《寄李儋元锡》可窥其人格: • 身多疾病思故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 代表作《观田家》描写农家劳作,讽刺不劳而获。(与王、孟不同)。
• (2)散文句法入诗。如《此日足可惜一首赠张籍》: • “暮宿偃师西,徒展转在床。” • “淮之水舒舒,楚山直丛丛。” • 又比较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和卢仝《月蚀诗》开头: • 韩诗:“元和庚寅斗插子,月十四日三更中。” • 卢诗:“新天子即位五年,岁次庚寅,斗柄插子,律调黄钟。
• (3)以散文化的内容入诗。欧阳修《六一诗话》:
•
退之笔力,无施不可……然其资谈笑,助谐谑,叙人情,状
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 • 如《落齿》、《嘲鼾睡》。又《谴瘧鬼》,可与《送穷文》参看。 • (4)以议论入诗。 • 好的议论精彩可为全篇增色,如《山石》。议论不当则有损诗味。程
• 1、崇尚奇崛险怪的审美情趣。以光怪陆离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 以枯槁苦吟为美,甚至是以丑为美。 • 2、随心所欲裁夺物象。如: • 孟郊《赠郑夫子鲂》:“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
• 《城南联句》:“肠胃绕万象(郊),精神驱五兵(愈)。”
• 李贺《高轩过》 :“笔补造化天无功。” • 3、诗歌结构与语言的散文化。
二、韩愈的诗歌创作
• (一) 韩愈的诗歌创作旨趣。
• 1、中唐诗坛大势。 • (1)李、杜等前辈诗人相继去世,而大历诗风 已逐渐为 人厌弃。整个诗坛处于酝酿变革的前夕。
• (2)盛唐诗歌的艺术成就已经令人叹为观止。摆在韩愈等
这些诗人面前的任务,就是寻求新的突破与创新。
• 2、 《调张籍》与韩愈的诗歌主张
• 2、创作。七绝能手,以边塞诗见长。《塞下曲》表现誓
死卫国的精神: • 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 但多数诗篇写思乡,如《从军北征》: •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第二节 韩孟诗派
• 一、韩孟诗派的总体特点。
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他们诗歌的基本主题。
• (2)专攻五律。体裁上以五言律为主,注重声律和对仗。 • (3)步武王孟。风格上以谢朓为宗,步武盛唐王、孟一派
• 3、主要诗人。
• 钱起,有名作《省试湘灵鼓瑟》。 • 卢纶,其诗以《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最著名。
五、 李益
• 1、简介。大历进士,先后入幽州、渭北、朔方诸地节度使 幕府。
• (2)山水田园与隐逸情调。约占全部诗歌的一半左右。如《寄全椒
山中道士》。
三、刘长卿:秋风夕阳的诗人
• 1、简介。天宝进士,历玄、肃、代、德宗四朝。高仲 武《中兴间气集》曰:“长卿有吏干,刚而犯上,两遭 迁谪,皆自取之。” • 2、诗歌创作。 • (1)“五言长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诗体虽 不新奇,甚能炼饰。大抵十首以上,语意稍同,于落句 尤甚,思锐才窄也。”
• (1)李杜难师。
• 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 那用故谤伤!
• 蚍蜉撼大树, 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 举颈遥相望。 • 夜梦多见之, 昼思反微茫。徒观斧凿痕, 不瞩治水航。
• (2)开拓创新。
• 我愿生两翅, 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 百怪入我肠。
• 剌手拔鲸牙, 举瓢酌天浆。腾身跨汗漫, 不着织女襄。
• 恶子不可说,鸱枭蝮蛇然。 • “细腰”:《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 朱彝尊评:“四喻奇诡。”按《听颖师弹琴》中也连用多喻。
• 3、以文为诗。
• (1)散文章法入诗。如《南山》:以赋法入诗。 • 又《山石》以游记章法入诗,方东树《昭昧詹言》评云: • 只是一篇游记,而叙写简妙,犹是古文手笔。
第五章 大历诗风与韩孟诗派
• 第一节 大历诗风
• 一、大历诗风概述
• 1、代表诗人。刘长卿、韦应物、“大历十才子”及李益等人。
• 2、过渡阶段。: • (1)主要继承盛唐诗人王、孟等作家的情韵。 • (2)风格上呈现出“气骨顿衰”的特点。 • 3、小结。大历诗人,处于由盛唐向中唐过渡的一个创作低潮时期。
• (2)“秋风夕阳的诗人” (储仲君语) • 意象:秋风落晖,白云寒雁,枯叶残阳等。 • 色彩:多用冷色调的颜色,如白、青; • 感觉:多用冷、寒、暗、晚等字眼。
• 小结:其诗总体上具有萧疏、冷落、忧伤
的情调。
四、大历十才子
• 1、简介。 最早见于姚合《极玄集》。活跃于大历诗坛,指卢纶、吉 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 • 2、创作。 • (1)热衷唱和。参加了当时长安权贵们组织的唱和活动,歌颂升平,
• 2、立意与构思别出心裁。如《苦寒》:“啾啾窗前雀,不知
己纤微。……不如弹射死,却得亲炰燖。”查慎行曰:“匪夷所
思。” • 再如《孟东野失子》,其中“天神释慰” 一节云: • • 有子与无子,祸福未可原。鱼子满母腹,一一欲谁怜? 细腰不自乳,举族长孤鳏。鸱枭啄母脑,母死子始翻。
•Leabharlann 蝮蛇生子时,坼裂肠与肝。好子虽云好,未还恩与勤。
• 顾语地上友: 经营无太忙!乞君飞霞佩, 与我高颉颃。
• (3)小结。中唐诗界革命的一篇宣言。
(二)韩愈的诗歌特色
• 1、多用险语与硬语。
• (1)美学追求:如《荐士》:“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 • 《醉赠张秘书》:“险语破鬼胆,高词媲皇坟。” • 《卢郎中云夫…和之》: “字向纸上皆轩昂” 。 • (2)诗例:《荐士》:“青冥送吹嘘,强箭射鲁缟。” • 《感春》三首之三:“艳姬踏筵舞,清眸刺剑戟。” • 《落齿》:“…终然落未已,意与崩山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