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中国汽车市场空间还有多大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宋体小不点已看,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一、当前国际汽车行业的主要特征(千金难买牛回头我不需再犹豫)1. 追求规模经济。
目前对国际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的普遍标准是小轿车年产量100 万辆以上,汽车总产量150万辆以上。
对于发展中国家,这一标准则是年产小轿车40 万辆以上(含40 万辆)。
今年奔驰与克莱斯勒合并,大众与宝马争购维克斯集团旗下的劳斯莱斯, 均表明了对规模经济的追求以及对市场份额的激烈争夺已经成为当代国际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方向。
2. 全能型生产,以轿车为主导产品。
对规模经济追求的结果是一家汽车公司要生产包括客车、货车、轿车、牵引车、越野车在内的重中轻微各种型号的汽车,但以轿车为其主导产品。
轿车产品本身因其制造工艺水平较高,下游企业庞大,其质量可以代表一国工业发展的总体水平; 作为个人基本交通工具,下个世纪轿车市场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与其它汽车产品相比,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轿车市场的扩展速度最快。
因此对于处在成熟期的国际汽车行业来说,以轿车为主导产品是一种必然选择。
在汽车行业发达的国家,轿车保有量占整个社会汽车保有量的比重均在60, 以上。
(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3. 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在汽车行业处于成长期时,生产厂商为降低成本、追求规模经济而进行日趋激烈的竞争,最终经过破产、倒闭、联合、兼并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行业发展步入成熟期。
在这一阶段,生存者寥寥无几,但都已实现规模经济。
例如20年代,美国汽车生产厂商有80 家,法国有150多家,英国有40家,意大利有30多家;到70年代,美国只剩下4家即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美国汽车(后美国汽车被克莱斯勒兼并),整个西欧也只剩下12 家汽车公司。
4. 政府参与。
作为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行业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受到政府的扶助。
一国产业政策也对汽车行业具有深远影响。
1979 年,克莱斯勒公司濒临倒闭,美国政府立即于当年12 月通过了《克莱斯勒贷款担保法案》,由政府出面为公司提供财政担保。
2023年汽车制造市场规模分析:中国汽车制造市场同比减少25.5%1

2023年汽车制造市场规模分析:中国汽车制造市场同比减少25.5%网讯,汽车制造市场是一个浩大的产业,其规模不仅仅涉及到汽车零部件的制造,还包括整车的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方面。
在全球范围内,汽车制造市场已经成为了一个支柱产业,为全球经济的进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23年汽车制造市场浩大汽车制造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一个浩大的规模。
据统计,2022年全球汽车产量超过了9000万辆,其中中国和美国分别占据了全球汽车市场的最大份额。
这一规模不仅意味着汽车制造产业对全球经济的支撑作用,同时也表明白汽车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023-2028后新冠疫情环境下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市场专题讨论及投资评估报告指出,2023-2028后新冠疫情环境下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市场专题讨论及投资评估报告2022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40892.8亿元,同比削减4.2%,比1-5月收窄4.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为6.3%。
汽车制造业利润总额2129.0亿元,同比削减25.5%。
从国内市场来看,中国汽车制造市场也已经成为了一个浩大的产业。
自上世纪80年月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快速进展。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渐渐升级,汽车消费需求也在渐渐增加。
据统计,2022年中国汽车产量超过了2500万辆,占据了全球汽车市场的近三分之一。
这一规模不仅意味着中国汽车制造产业的进展速度,同时也表明白中国汽车市场的潜力。
汽车制造市场进展空间大目前,汽车制造市场正在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一方面,大型汽车制造商们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改进技术和设计,力图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另一方面,新兴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也在快速崛起,通过创新的技术和先进的理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总体来说,汽车制造市场的竞争趋势将会持续加剧,特殊是在环保和智能化方面。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政府不断加强环保法规和标准,汽车制造商们也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来开发环保型汽车。
2024年中国汽车SUV市场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一、市场规模扩大2024年,中国汽车SUV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由于消费者对SUV车型的需求持续增加,加上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支持,SUV车型成为了中国汽车市场的主力军。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SUV销量达到了500万辆以上,同比增长了近30%。
二、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中国SUV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各大汽车厂商纷纷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SUV车型的研发和生产。
不仅国际品牌如大众、福特、宝马等推出了各种新款SUV车型,国内品牌如长城、吉利、哈弗等也推出了多款具有竞争力的SUV车型,增加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三、消费者需求多样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在过去,消费者对于SUV车型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外观时尚、通过性能好等方面,但现在消费者对SUV车型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此。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于车辆的安全性能、油耗以及舒适性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这也使得汽车厂商在研发和生产SUV车型时需要更加综合地考虑各个方面的需求。
四、新能源SUV兴起2024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一年,新能源SUV也开始兴起。
在过去,由于新能源技术的限制以及消费者对电动车性能的保守态度,新能源SUV的发展相对较慢。
但是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消费者对环保意识的提高,新能源SUV逐渐受到关注。
各大汽车厂商纷纷推出了新能源SUV车型,并且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五、品牌差异化竞争凸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差异化竞争成为了汽车品牌之间争夺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不同汽车品牌通过在外观设计、空间布局、配置性能等方面的差异化,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例如,一些品牌注重外观时尚和个性化设计,另一些品牌则注重舒适性和安全性能。
这种品牌差异化竞争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并且也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六、二线及三线城市市场潜力巨大在已经饱和的一线城市市场,二线及三线城市成为了中国汽车SUV市场的新的增长点。
中国汽车市场分析

中国汽车市场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中国汽车市场也因此呈现出多样化和快速发展的特点。
本文将对中国汽车市场进行分析,探讨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市场规模1.1 中国汽车市场总体规模庞大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在全球居于前列,年销量持续增长。
中国汽车市场吸引了众多国际汽车制造商的投资和参与。
1.2 不同细分市场的发展态势乘用车市场一直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主力,SUV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逐渐增加。
商用车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物流和运输领域的需求持续增加。
1.3 二手车市场的崛起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二手车市场逐渐兴起。
二手车交易平台的发展和政策支持促进了二手车市场的繁荣。
二、市场竞争2.1 国内外品牌竞争激烈中国汽车市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汽车品牌的竞争,市场竞争激烈。
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在市场份额中逐渐增加,与国际品牌展开竞争。
2.2 技术创新成为竞争核心智能化、新能源和自动驾驶技术成为各大汽车品牌的竞争焦点。
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研发水平将直接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
2.3 服务和体验成为差异化竞争优势汽车市场竞争已不仅仅局限于产品本身,服务和用户体验也成为品牌竞争的重要方面。
提供个性化、便捷的服务和购车体验将带来市场竞争优势。
三、政策环境3.1 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支持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包括补贴和减税等。
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受到政策扶持,发展势头良好。
3.2 减排政策的影响中国政府提出了减排目标,汽车行业也受到了相关政策的影响。
传统燃油车的排放标准不断提高,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3.3 进口汽车政策的调整中国汽车市场对进口汽车的政策逐渐放宽,吸引了更多国际品牌进入市场。
进口汽车市场的开放将带来更多选择和竞争,促进中国汽车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四、消费趋势4.1 消费升级带动高端汽车市场增长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高端汽车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2024年汽车后市场市场分析现状

汽车后市场市场分析现状概述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以外的所有业务活动,包括汽车配件、维修保养、二手车交易等。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和车辆更新速度的加快,汽车后市场迅速发展。
本文将对当前汽车后市场的市场现状进行分析。
市场规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汽车后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据行业研究机构统计,2019年全球汽车后市场规模达到了约1.2万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1.5万亿美元。
在中国市场,汽车后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2000亿元人民币,并且仍在持续增长。
市场特点1.市场竞争激烈:汽车后市场涉及多个领域,包括配件制造商、维修保养服务商、二手车交易平台等。
各个领域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来获得竞争优势。
2.消费升级: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者对汽车后市场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服务的个性化,在选择汽车后市场产品和服务时更加挑剔。
3.电商渠道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通过电商渠道购买汽车后市场产品。
电商渠道具有价格透明、购物便捷等优势,已经成为汽车后市场的重要销售渠道之一。
市场驱动因素1.车辆保有量的增加:随着全球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后市场需求也随之增加。
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饱和,车主对汽车后市场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
2.维修与保养需求的增长:随着汽车保有年限的延长,车辆维修与保养的需求也在增加。
而且,汽车生命周期内的二手车交易也需要相关的汽车后市场服务支持。
3.消费升级带来的机会: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后市场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升级,市场上出现了更多高品质、高性能的汽车后市场产品。
企业通过研发创新,推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可以获得市场机会。
市场挑战1.技术更新换代:随着汽车科技的飞速发展,新一代汽车不断涌现,汽车后市场面临着技术更新换代的挑战。
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技术研发能力,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一,中国汽车经销商的发展现状。
中国汽车经销商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而不断成长,汽车营销的组织模式经历了从计划时代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贸易公司、汽车交易市场,直至目前的4S营销体系。
自1998年广州本田建立了国内第一家4S店以来,这种贯穿于汽车销售、售后服务整个过程的营销模式开始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并认同。
目前国内的汽车销售合服务后市场,基本上形成了以汽车4S店为主题四,汽车有幸市场、汽车综合修理厂等多元模式为辅助的经营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具有轿车经营权的企业有7000多家,包括连锁店及特许经营的零售店在内,将近3万家。
其中具有品牌专营权的达到了2900家。
通过品牌专营4S店销售出去的汽车占整个市场的50%以上。
应该说在中国汽车行业向规范化、成熟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汽车经销商的总体发展还是比较健康的。
任何一个市场都会经历各种起伏变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作为汽车产业渠道终端的汽车经销商业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
尤其是最近几年,汽车经销商、汽车市场都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考验。
第二,汽车经销商的机遇和挑战。
1、整车利润的摊薄以及相对固化。
中国汽车市场作为全世界最后一个潜在的汽车市场,其需求容量的急剧扩大和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了各种形式的大量资本介入。
跨国企业以及一些从事其他行业的国营和民营资本纷纷切入中国汽车销售市场,汽车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正在进一步加剧。
市场参与者众多,势必产生激烈的价格战,原本的暴利空间逐渐被压缩,薄利多销成为许多厂商的选择,并直接波及到经销商。
今年年底,中国汽车市场保护期结束,国内轿车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正逐步接轨。
因此,整车销售的高利润将不复从前。
单纯的销售汽车已经没有多少利润可言。
2、消费观念的逐步理性。
汽车作为一种消费品已经进入家庭,私人成为汽车消费的主力。
在北京有70%以上的汽车均为个人购买,随着品牌及车型的不断增多,消费者可选择的余地也越来越大,对服务的期望值也在大大提高。
2024年小轿车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小轿车市场环境分析1. 市场概述小轿车市场是指以小型轿车为主要销售对象的市场,包括经济型、中档、豪华等不同车型。
在近年来,小轿车市场持续增长,成为汽车市场的主力军之一。
本文将对小轿车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格局、消费者需求等方面。
2. 市场规模小轿车市场在过去几年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小轿车销量从2016年的1.6亿辆增长到2020年的1.9亿辆,年均增幅为4%。
其中,亚太地区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其次是欧洲和北美地区。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小轿车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
3. 竞争格局小轿车市场竞争激烈,存在多个主要竞争对手。
国际汽车制造商如丰田、大众、福特等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重要地位。
与此同时,本土汽车品牌也在逐渐崛起,如中国的吉利、奇瑞等。
竞争格局的变化使得小轿车市场更加多元化和竞争化。
4. 消费者需求消费者需求是小轿车市场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购买小轿车的能力和需求。
消费者在选择小轿车时,更加注重车辆品质、燃油经济性、安全性能等因素。
环保意识的提升也使得电动汽车在小轿车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
5. 政策影响政策对小轿车市场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各国政府制定的交通政策和环境政策,如减排限制、购车限制等,直接影响了小轿车市场的规模和发展。
同时,各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和激励政策,也推动了电动汽车在小轿车市场中的增长。
6.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小轿车市场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新的技术如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等不断涌现,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同时,新技术的应用也提高了小轿车的性能和安全性,使得市场更加活跃。
7. 潜在风险小轿车市场虽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可能对消费者购车意愿产生影响,导致市场需求下降。
其次,环境问题和交通拥堵等挑战也对小轿车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压力。
汽车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汽车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汽车行业是一个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对国家经济的贡献度和发展前景备受关注。
以下是对汽车行业发展前景的分析:首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购车需求的增加,汽车市场需求增长潜力巨大。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拥有庞大的购车人口基数。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轿车保有量仅约为全球轿车保有量的10%,意味着中国汽车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因此,未来汽车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政策的支持和技术的进步推动汽车行业快速发展。
政府对汽车产业的扶持政策不断加大,包括减税、购车补贴、城市限行政策的调整等。
同时,汽车技术在智能化、电动化和燃料效率方面得到了重大突破,为汽车行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为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第三,汽车企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了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中国汽车企业不断引进创新技术、加强自主研发,在生产工艺和质量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如今,中国汽车品牌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也开始向国际市场拓展。
这些汽车企业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有效地提升了市场份额,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最后,汽车行业的创新和升级将带来行业的巨大变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行业也将面临从传统汽车到智能网联汽车的转型。
智能网联汽车将实现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实现车与车、车与人、车与环境的智能互联,完全改变传统汽车的交通方式、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将给汽车行业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创新。
综上所述,汽车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不仅受到市场需求的推动,还得益于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汽车行业的未来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致力于构建更加智能、绿色和安全的出行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选取日本人口密度最大的几个区域,东京人口密度超过6000人/平方公里, 千人保有量235辆/千人,愛知県人口密度超过1000人/平方公里,千人保有量 更是超过了500辆/千人。
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则千人保有量基本在400以上。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 区千人保有量可以达到700以上,如美国。
图表5:主要国家和地区千人保有量及人均GDP
千 人 保 有 量
辆/千人
中等 收入 国家 和地 区
高收入国家和 地区
人均GDP(美元)-2017
资料来源:汽车工业年鉴,世界银行,方正证券研究所 注:人均GDP为2017年数据,各国家和地区的千人保有 量主要选取2015-2018年间数据。图示国家和地区名称来自于世界银行数据库
原油进口量-千升
243,207,312 211,863,427 215,381,251 206,979,303 212,538,026 210,582,995 199,697,197 195,873,223 192,723,682 187,638,721 177,477,098
资料来源:wind、方正证券研究所
二
中国汽车市场的空间分析
三
中国汽车保有量和销量的测算
1
我国目前千人保有量水平仍然比较低,远未达到稳定状态
戔至2018年公安部披露的我国汽车保有量为2.4亿(含商用车),全国千人保 有量为173辆/千人。据世界银行数据,2015年全球汽车千人保有量为170.3辆/ 千人。
图表15:主要中等收入国家千人保有量
图表6:中等及以下收入国家汽车保有量增长情况
中国
中国汽车保有量仍维持两位数增长
巴西
墨西哥
印度
印度尼 西亚
泰国
俄罗斯 土耳其
伊朗
2005 7.8% 1.3% 31.4% 137.7% 71.4% 4.9% 10.4%
2006 5.4% 9.5% 0.0% -51.7% -9.9% 4.7% 5.7% 4.2%
我们抽取两个宏观量化指标(人均GDP、人口密度)来分析主要国家的汽车保 有量觃模,试图通过这两个维度,揭示汽车保有量发展逡辑。
图表1:汽车需求分析框架
人均GDP
人口密度
可选消费品属性:汽 车属于大件消费品, 并非刚性需求,排在 吃穿住用等需求之后, 房贷对汽车消费挤出 效益……
千人保有量
使用环境:拥堵越严重意愿越低 使用成本:油价提升减弱购车意愿 替代工具:公共交通完善意愿越低 车辆拥有:车辆拥有越多意愿越弱, 即首购意愿最强。 收入预期增长提升购车意愿
人均GDP提供汽车需求动力,资源禀赋决定汽车保有量高度。通过分析44个国家和 地区数据,汽车保有量水平不人均GDP高度相兲,高收入国家(人均GDP1.2万美元 以上)千人保有量通常集中400+辆/千人。资源因素不汽车保有量负相兲,人口密度 越高的国家千人保有量越低。但资源的影响可以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缓解,进而 提升汽车保有量。日本、韩国都是在资源相对匮乏下,取得了较高的汽车保有量。
日本千人保有量维持在约600辆/千人,保持长达20年时间,处于稳定状态。
图表2:汽车保有量发展轨迹-日本为例 (美元,辆/千人)
资
源
人均GDP(美元)
限
制
购 买 力 支 撑
人均GDP提供汽车需求动力,资源禀赋决定汽车保有量达到的高度
资料来源:CEIC,方正证券研究所
超高收入国家汽车保有量多年保持稳定,进入稳定状态
图表11:日本原油基本依赖进口
图表12:微型车占据日本最大市场份额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原油产量-千升
985,680 921,360 872,963 832,310 794,120 687,232 644,129 596,300 548,915 561,522 498,892
图表10:日本高人口密度下的高汽车保有量(平斱公里、辆/千人)
千 人 保 有 量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日本统计局、方正证券研究所
人口密度(人/平斱公里)
“汽车社会”理念:日本通过多种措施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以提高汽车保有量 发展节能汽车,减缓石油资源压力。 高效利用城市空间,解决停车问题 道路觃划更加合理,提升人均道路长度
据世界银行2018年标准,人均国民收入超过12055美元即为高收入国家, 其中,美国、德国、法国、德国等超高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收入超过3万美 元)的汽车保有量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即每年新车销量不淘汰量相当。
图表3:主要超高收入国家汽车保有量规模基本稳定
美 国
人均5.9万美元
德 国
人均4.4万美元
英 国
资料来源:方正证券研究所 注:资源禀赋是个综合概念,人口密度幵丌能完全代表,本文为了简化分析
一个国家汽车保有量发展呈现类S型曲线
一个国家的汽车保有量发展轨迹呈类S曲线:发展初期,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 汽车保有量觃模快速提升,此阶段经济因素占主导地位。当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 汽车保有量开始受资源环境制约,最终汽车保有量会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日本整体城市觃划,包括道路设计、停车资源的充分开发,为汽车的使用提供 了极大的便利性。日本构建了一个在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汽车保有量密度 较大的汽车社会。
图表13:日本随处可见的停车场,停车位
图表14:人均道路gt;> 目录
一
影响汽车保有量的因素分析
资料来源:wind,公安部,世界银行,方正证券研究所
我国广大的中部、西部地区千人保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汽车保有量相对较高的省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浙江、江苏、广东、台湾省及华 北,东北老工业基地。而中西部地区千人保有量普遍低于150以内。
图表16:我国及各省份千人保有量-2017年
200以上 150-200 120-150 120以内
新加坡面积700平方公里,丌足北京市大关区面积大,其汽车使用车成本高, 公共交通发达,完全替代了私家车。
图表9:新加坡情况对比
国家和地区
新加坡 北京市大兴区
面积 平斱公里
700
1036
千人保有量 辆/千人
人均GDP-美元
109
54530
资料来源:新加坡旅游网站、方正证券研究所
新加坡轨道交通系统
资源的限制丌是绝对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能提升汽车保有量-日本为例
2007 6.3% 3.9% 7.6% 10.2% 9.0% 4.3% 6.3% 4.4%
2008 6.5% 3.8% 2.0% 7.1% 1.6% 12.2% 5.6% 4.9%
2009 7.9% 2.3% -10.0% 4.6% 4.2% 3.3% 4.1% 4.7%
2010 8.3% 17.5% 24.8% 119.0% 5.1% 4.3% 6.2% 4.4%
资料来源:wind、世界银行、方正证券研究所
资源禀赋决定汽车保有量最终高度,不汽车保有量负相兲
资源禀赋最终决定一个国家汽车保有量最终规模:千人保有量不人口密度负相 兲,人口越密集对应汽车保有量会越低。美国及部分北欧国家人口密度低,汽 车保有量超过700辆/千人。新加坡为极端案例,其收入水平高,人口密度超高, 汽车保有量极低。
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将达到300-400辆/千人:经济因素仍然是目前我国汽车发展的 主要矛盾,当前我国GDP增速放缓,但仍在6%以上。若以5%的复合增速推算, 2025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1.3万美元,步入高收入国家。按照我国当前的资源情况, 千人保有量有望到300-400辆/千人(2018年为172辆/千人),保有量有近翻倍空间。
日本、韩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其汽车保有量 持续提升,韩国汽车2017年千人保有量接近450辆,且仍未达到稳定状态。
拉美及部分东南亚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汽车需求劢能丌足,保有量增 速随之放缓。
图表7:中等及以下收入国家汽车人均GDP(美元) 韩国
人均12055美元
人均4.1万美元
日 本
人均3.9万美元
资料来源:wind,世界银行,方正证券研究所 注:美元数据为2017年人均国民收入
超高收入国家汽车保有量多年保持稳定,进入稳定状态
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和法国汽车保有基本维持10年以上的稳定状态
图表4:主要超高收入国家汽车保有量稳定(续)
意 大 利
人均3.1万美元
2011 8.0% 5.1% 16.0% -10.8% 6.6% 4.0% 7.1% 12.7%
2012 7.5% 2.7% 21.7% 6.8% 12.8% 5.9% 6.3% 11.3%
2013 6.5% 4.7% 10.7% 7.7% 8.2% 4.0% 6.1% 10.1%
2014 5.2% 4.0% -13.8% 7.7% 12.1% 6.9% 5.6% 5.4%
图表8:高收入国家及地区的千人保有量不人口密度(人/平斱公里-2017)
新加坡:7915人/平方公里,千人保有量109
资料来源:wind、世界银行、方正证券研究所,注:人口密度指标来源为世界银行2017年数据
“弹丸之地”的高收入,低汽车保有量:人口密度不汽车保有量的内在逡辑是 人口密度高通常意味着城市空间局促,汽车使用成本高,公共交通经济性更强, 从而形成对私家车的替代。新加坡等极端案例是丌可复制。
中等及以下收入国家汽车保有量多数未达到稳定状态
依据世界银行2018年标准:人均国民收入在996-3895美元为中等偏下收入国 家,3896-12055美元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996美元以下为低收入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