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Teletandem语言交换项目设计探究
电子交换语言学习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初探_谭玮

2013年Vol.28 No.2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外语研究收稿日期:2013-01-10作者简介:谭玮(1981-),女,广西柳州人,讲师,从事二语教学、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方向的研究。
基金项目:目前主持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C类课题一项,课题编号为:2010C130。
一、研究背景交换语言学习(Tandem language learning)指以不同语言为母语的人组合在一起进行定期的交流,其中一个人的母语是另外一个人想学的外语,他们以相互学习对方的母语为目的(O’ Rourke, 2005)。
这种交流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通过其它手段进行,如电话、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等等,后者我们称之为electronic tandem language learning(简称e-tandem), 即电子交换语言学习。
它是一种建立在自主学习、跨文化学习和伙伴关系基础上的学习方法。
目前,电子交换语言学习法是欧洲比较流行和普遍使用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外语方式。
自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以来,交换学习法在整个欧洲越来越受到欢迎,并已逐渐应用于教育体系中。
许多大学,例如爱尔兰都柏林的圣三一大学有为帮助学生进行交换学习而专设的机构。
此外,欧洲还为此学习法建立了相关网站(http://www.slf.ruhr-uni-bochum.de/index.html)为学习者介绍学习伙伴,并且为他们如何更好地使用Tandem法提供咨询与辅导。
众多实践表明,通过交换语言学习法,学习者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语言交流能力,而且还可以锻炼自主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这些研究所进行的语言交换多为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却尚未有人研究英语与中文的交换学习。
基于欧洲越来越多的以英语为母语的大学生正在学习汉语,同时中国各大高校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视,此研究着重探索电子交换语言学习法运用于国内大学生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可行性。
欧盟伊拉斯谟对外合作窗口项目TANDEM项目申请通知

欧盟伊拉斯谟对外合作窗口项目—TANDEM项目申请通知一、项目背景介绍为促进欧盟与欧盟外国家高校之间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的交流,欧盟启动了伊拉斯谟对外合作窗口项目(Erasmus Mundus External Cooperation Window)。
目前,该项目开设了专门针对中国高校的“中国窗口”项目,以促进中欧高校间的学生、教师交流。
我校参与申请并获准的“中国窗口”项目共有3个子项目,分别是由法国巴黎中央理工大学牵头的TANDEN项目、比利时根特大学牵头的LISUM项目以及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牵头的EMECW14项目,每个包括约10个欧方高校与10个中方高校。
现由法国巴黎中央理工大学牵头的TANDEN项目已经正式开始申请。
二、TANDEM项目成员院校欧盟成员校:巴黎中央理工大学、里昂中央理工大学、南特中央理工大学、里尔中央理工大学、马赛中央理工大学、马德里理工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米兰理工大学、法国高等电力学院、慕尼黑工业大学、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中方成员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三、申请人资格1.正式在册大三(含)本科生、正式在册硕士(研二)及博士研究生(二年级以上)、博士后(获得博士学位两年以内者);教师(需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2.思想品德优秀,成绩优异3.外语熟练(语种及要求根据具体申请院校及专业而定)4.本项目选派范围不包括曾享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已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尚未执行人员以及正在境外学习、工作的人员;5.同时,本项目与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不能兼报,二者只能选其一。
6.申请人最多可同时申报两个志愿(可为不同接收院校),可供申请学校及专业请参考:四、专业范畴:工程技术(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制造科学、材料科学、航空航天工程、信息、计算机等),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生物工程,核能和高能物理,生物化学,天体物理学等),艺术设计,工商管理等五、派出时间1.本科生:6-10个月2.硕士生:6-22个月3.博士生:6-34个月4.博士后:6-10个月5.教师: 1-3个月6个月及以下的项目2010年春季派出,1学年及以上的项目2010年秋季派出。
中美脱口秀节目中话轮转换策略的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美脱口秀节目中话轮转换策略的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近年来,中美脱口秀节目的热度与受众广泛性不断增加,成为了当代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在这两种脱口秀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用语和话轮转换策略存在较大的差别。
一方面,中国脱口秀节目中,主持人往往更注重对嘉宾话的细节把握,较少出现话轮转换不流畅的情况。
另一方面,美国脱口秀节目中,与中国不同的是,主持人更注重抓住话题的热点,通过更多的主动介入和话轮转换,来营造更加生动、活跃的节目气氛。
因此,本文选取中美两种脱口秀节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两种节目中的话轮转换策略,进行探讨和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中美文化差异的原因,揭示两种文化背景下如何实现优秀的脱口秀节目制作,从而推动中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二、研究内容1.中美两种脱口秀节目的话轮转换策略概述通过对比研究中美两种脱口秀节目的话轮转换策略,分析其中存在的差异和联系,从而探究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传播特点。
2.分析话轮转换差异的原因针对中美两种脱口秀节目的话轮转换差异,分别从语言习惯、节目主旨、文化传承和娱乐元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话轮转换策略背后的文化内涵。
3.研究话轮转换策略的影响分析中美两种脱口秀节目话轮转换策略的影响,包括基础主持人能力、对话效果、节目效果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了解中美两种文化背景下优秀节目制作的不同要点。
三、研究方法和方案本研究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为质性分析,通过对中美两种脱口秀节目的话轮转换策略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比较,分析其中存在的差异和联系,探讨话轮转换策略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影响,并以此推导出不同文化背景下脱口秀制作的不同重点及要素。
具体研究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搜集:收集中美两种脱口秀节目的相关视频和文字资料,并整理分类。
2.数据分析:对两种脱口秀节目中的话轮转换策略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比较,总结出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主要差异和联系,并加以分析和解释。
3.研究结论:根据对比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脱口秀制作的不同要点和重点,为实现不同文化间融合提供参考。
学习外语时如何利用语言交换

学习外语时如何利用语言交换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语言交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通过与母语为目标语种的人进行语言交流,可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拓宽词汇量,加深对语言文化的理解。
下面将介绍几种利用语言交换提高外语学习的方法。
一、参加语言交换活动参加语言交换活动可以是线上或线下的。
线上的语言交换活动可以通过一些语言交换平台或社交媒体来寻找语伴,线下的则可以通过各种语言交流活动或者组织英语角等方式来进行。
在这些活动中,你可以找到一位母语为目标语种的伙伴,通过交流学习彼此的语言。
在语言交换过程中,要注重平衡时间,互惠互利,既给予对方学习你的母语的机会,也要充分利用对方的母语来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
二、制定语言交换计划在语言交换过程中,可以制定一个长期的语言交换计划。
首先,确定每周或每月的交流时间,可以是线上或线下,时间不需要太长,但要保持持续性。
其次,制定每次交流的主题或内容,可以是针对某个主题展开的讨论,也可以是简单的日常对话练习。
通过有针对性的交流,可以使学习效果更好,同时也增加了交流的趣味性和效率。
三、模拟真实情景交流在语言交换中,可以模拟一些真实的情境进行交流。
比如,模拟商务洽谈、旅行询问路线、餐厅点餐等场景。
通过模拟真实情景进行对话练习,可以让自己更好地适应外语环境,提高应对实际情况的能力。
四、使用学习工具和资源在语言交换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学习工具和资源。
比如,可以使用翻译软件、在线词典等辅助工具来查找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也可以使用学习App或网上课程来进行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训练。
此外,可以听外语广播、看外语电影和综艺节目等来提高听力和理解能力。
五、互相纠正语言错误在语言交换中,互相纠正语言错误是非常重要的。
争取在交谈的过程中及时指出对方的错误,并提供正确的表达方式。
同时,也要接受对方的纠正和指导,不断改进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避免将错误固化下来,形成不正确的语言习惯。
总之,利用语言交换是一种既有效又有趣的外语学习方法。
智电语言交换:语言学习的互动平台

智电语言交换:语言学习的互动平台在数字化时代的巨轮下,语言学习已不再是枯燥的课本和单调的课堂。
如今,一个名为“智电语言交换”的平台,如同一座连接不同文化和语言的桥梁,正悄然改变着我们学习外语的方式。
这个平台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学习工具,它更像是一艘穿梭于语言海洋中的巨轮,带领我们探索未知的语言世界。
首先,让我们来想象一下这个平台的样子。
它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
在这里,来自世界各地的语言爱好者就像星星一样,散布在广阔的夜空中。
他们通过文字、语音甚至视频,分享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就像星星发出的光芒一样照亮彼此的学习之路。
这种交流方式,就像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舞蹈,每个人都是舞者,也是观众,他们在互动中提升自己,也欣赏他人的表演。
然而,这个平台的魔力并不止于此。
它还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那就是将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在这个平台上,学习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交流。
学生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这种学习方式就像是一场冒险旅行,学生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大陆,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当然,这个平台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有时候,它也会像一座迷宫一样让人迷失方向。
信息的海量涌入可能会让学生感到不知所措,甚至陷入选择困难症的困境。
因此,我们需要在这个平台上建立一套有效的导航系统,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信息质量的把控,确保学生接触到的都是有价值的知识。
总的来说,“智电语言交换”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平台。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空间,让我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新的语言技能。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任何技术都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学习方法。
只有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学习效果。
让我们一起乘坐这艘巨轮,驶向知识的海洋吧!。
浅析在中美商务交流中身体语言的运用[1]解读
![浅析在中美商务交流中身体语言的运用[1]解读](https://uimg.taocdn.com/a0ab139dbceb19e8b8f6ba9d.webp)
浅析在中美商务交流中身体语言的运用一、前言学习英语过程中基本的语法词汇当然特别重要,但是身体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也不容忽视。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往往只注重语言交际,忽略了交际还需要依靠非语言符号,以及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相结合的事实。
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是引起不同文化人交流误解、文化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中美两国人民交流的日益频繁,对中美非语言交际的差异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身体语言是指能够传递某种特定信息的面部表情、手势语,以及其他身体部位动作。
与普通的跨文化交际又有很大的不同。
面对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政治背景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的人,我们在注重语言交际的同时,更应该了解他们言谈举止背后的文化背景。
他们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都展示了他们的文化,也传递了不同的信息。
这种种不同构成了中外商业习惯的差异。
其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语言,主要在于它的信息传递性。
为什么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呢?是因为有时肢体语言能够表达比话语还要深刻的含义或内容。
个人所得到的信息中有65%是通过非语言途径获得的。
所以成功的跨文化商务交往更需要注意非语言交际的使用。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有肢体语言存在,在这里我们就研究一下由于中西方不同的肢体语言含义的差异所隐含的文化差异。
它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我们的语言学活动。
二、身体语言交际的种类如果在语言交流出现困难时,身体语言交流的重要性就更是大大提升。
比如当与他人进行准确的交流遇到困难时,便会很自然的转而使用非语言交际手段,如手势,表情等。
而此时的非语言交际就成为有效传达信息的主要方式。
身体语言焦急种类形式多样,包括面部表情体姿、眼神等非语言代码是在非语言交际在商务交流中最主要的。
㈠.目光接触(Eye contact)。
眼神是心灵之窗,心灵是眼神之源。
眼睛是人体中无法掩盖情感的焦点。
即使是转瞬即逝的眼神,也能发射出千万个信息,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向,泄露心底深处的秘密。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语言策略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语言策略》研究报告[摘要]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了国际竞争。
临沂市的众多大中小型企业纷纷与国外企业建立了贸易关系,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美国。
但由于中美两国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谈判人员需要了解对方的文化特点并语用相应的语言策略。
本研究根据塞尔的言行理论,将中美商务谈判中的语言策略分为五类:断言策略、指示策略、表态策略、承诺策略和宣告策略。
由于受文化因素的影响,中美商务谈判中,要多采取直接、坚决的务实的语言策略。
例如断言策略和表态策略。
[关键词] 商务谈判跨文化交际语言策略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现状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的背景下,临沂市对外贸易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众多大中小型企业纷纷与国外企业建立了贸易关系,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美国的贸易往来更为频繁,为临沂市的经济发展开拓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由于中美两国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谈判者在商务谈判过程中可能出现沟通障碍和不必要的误解。
因而,谈判人员需要在谈判之前适当了解对方的文化,克服不同文化背景对语义理解的障碍,运用谈判技巧和语言策略,这样才能制定相应的谈判策略,从而推动谈判的顺利进行。
1.1目前,人们对国际商务谈判的研究大体采取以下几种主要取向。
一种叫做对称描述性研究。
采取这一取向的研究者一般只对描述谈判者的行为感兴趣。
他们往往运用一些不为常人所熟知但却相当有影响的行为分析模式如模拟和数学模式,仔细而全面地分析谈判者的行为。
其中一些研究者还对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重大的谈判案例颇感兴趣。
例如,那些实现生活中癖好各异,富有理性的人在谈判中是如何表现自己的,谈判双方的信任是如何产生的,有事如何毁于一旦的等等。
1.2 另一种叫作对称规范性研究。
采取这一研究取向的主要是博弈论者。
他们关注和测试那些天资过人、绝对理性的超人在竞争激烈和互相牵制的谈判环境中如何采取行动。
他们对容易犯错误的普通人的实际行为毫无兴趣,但对他们应该如何在谈判中表现自己,如何变得更聪明,思维更深刻以及具有更强的感知力感兴趣。
留学生汉语口语话轮转换研究
并受 到语言学 界的 关注 。话 轮转 换理 论 包括 话轮 构 造、临 近配 对和话轮 转换。临近 配对指会话 者各说 一次 话所构 成 的一组话语, 它通常由两个话轮组成, 如: 提问/ 问候- 回 答、邀请- 接受/ 拒绝等。
话语分析理 论中的临 近配对和话 轮转换 理论 在语言 教 学, 尤其是第二语言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语言学 习者学习第二语言时要面对一系列挑战, 他们不但要掌握 新的语音、词汇和句法体系, 而且需要具备话语表达能力、 社会 语言学能 力和交际互 动能力。如 果不了 解第 二语言 的 话语和社会文化的潜在构式, 第二语言学习者就可能仅凭 所获得的一些浅层的陈述性语言知识, 如词汇、语法规则 等, 作为提高语言能力的工具, 无法达到由陈述性知识向程 序性知识的自由转换, 由此产生的有限交际能力常常导致 语言交流障碍甚至交际失败。因此, 第二语言教学目的之 一就 是让学习者 从不同文 本和口语交 际中接 触到 各类话 语 模式, 掌握语言交际的基本技巧。
176
换 等能力。[1] 口语教学建立在/ 交际语言行为模式0 上, 以各类情景
和任务为交际导向, 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 即/ 接 受0 、/ 产出0 、/ 互动0等, 为教学目的。其中,/ 互动交际0 ( in2 ter active communication) 根据说话者互相交流, 完成交际任 务的情况作为评判标准, 是考查语言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即 考查说话者 语言交际 的积极性、话题 的敏感 性、交际 策略 使用的灵活性等, 而口语交际的整个过程都涉及话轮问题。
留学生汉语口语话轮转换研究
t 何山燕
[ 摘 要] 话轮转换能力是母语 非汉语者 汉语口语交 际能力的 重要构成因 素。以自然口 语语料为 考查对象, 运用话语分析理论对留学生汉语口 语话轮转 换能力及其 存在问题 进行探讨, 有利于 总结出提 高留学生汉语口语话轮转换能力的教学对策。
《2024年课程开发远程商务谈判汉英交替传译实践报告》范文
《课程开发远程商务谈判汉英交替传译实践报告》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商务谈判在跨国企业间的合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而汉英交替传译作为商务谈判中的关键环节,其准确性和流畅性直接影响到谈判的成败。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笔者参与的远程商务谈判汉英交替传译的实践过程,总结实践经验,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实践背景本次实践是在某跨国企业合作的课程开发项目中进行的。
项目涉及中英双方团队,双方需通过远程商务谈判进行沟通和合作。
在此过程中,笔者担任了汉英交替传译的角色,负责将中方团队的意见和需求翻译成英文,同时将外方团队的意见和需求翻译成中文。
三、实践过程1. 前期准备在谈判前,笔者对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进行了深入学习,了解了课程开发的流程、教育行业的术语以及相关行业的文化背景。
同时,还进行了大量的模拟练习,以熟悉汉英交替传译的技巧和流程。
2. 谈判过程在谈判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了交替传译的方式。
当一方团队发言时,笔者会将其话语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并传递给另一方团队。
在翻译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力求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使语言更加贴合双方的语境。
此外,我还注意观察双方的情绪和反应,及时调整翻译策略。
例如,当一方团队提出较为敏感或复杂的问题时,我会更加谨慎地处理翻译工作,避免因翻译不当而引发误解或冲突。
3. 后期总结谈判结束后,笔者对本次实践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在总结中,我分析了本次实践的优点和不足,总结了汉英交替传译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同时,我还就如何提高翻译质量和应对突发情况提出了建议。
四、实践经验总结1. 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在本次实践中,笔者深刻体会到了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只有对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翻译工作。
因此,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学习。
2. 准确性和流畅性的平衡汉英交替传译需要我们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注重语言表达的流畅性。
中美非言语交际的比较与探索的开题报告
中美非言语交际的比较与探索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中美关系的不断发展,中美两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语言交际问题变得日益重要。
中美两国在文化、价值观、社会制度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会产生误解和沟通不畅。
因此,探索中美非言语交际的比较,有助于增进中美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比较中美两国在非言语交际方面的异同,并探索其背后的文化因素。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比较中美两国在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姿势等方面的差异;2. 探讨中美两国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差异,比如文化禁忌、社交礼仪等;3. 分析中美两国非言语交际的误解和沟通不畅的原因;4. 提出改善中美交流的建议。
三、研究内容1. 非言语交际的定义与分类2. 中美非言语交际的比较分析(1)身体语言(2)面部表情(3)姿势和动作(4)其他方面3. 中美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差异(1)文化禁忌(2)社交礼仪4. 中美非言语交际的误解和沟通不畅的原因5. 改善中美交流的建议四、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非言语交际的概念、分类和特点,以及中美文化的差异。
其次,通过实证研究法,收集中美交流中出现的误解和沟通不畅的实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善建议。
五、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意义包括:1. 增进中美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
2. 帮助中美之间进行更为有效和顺畅的沟通。
3. 提高中美跨文化交流的成功率。
4. 为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参考。
六、预期成果预计本文将对中美非言语交际进行比较和探索,分析其中的文化因素,并提出改善中美交流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增强中美之间的理解和认识,为中美跨文化交流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 Teletandem 语言交换项目设计探究
尤丽萍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学院 江苏·无锡 21415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ki.kjwha.2018.04.076
摘 要 中美 Teletandem 语言交换项目是由无锡商业职 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学院及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 World Studies 学院共同开发并实践的网络语言交换项目。该项 目依托 WordPress 平台及 Skype 即时交流工具为学生提供 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互惠互利。在该项目中,学生的目的 语交际能力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加强。本文从理论及实践 阐述了该项目的实施过程并进行反思。 关键词 Teletandem 远程语言交换 项目学习法 Exploration on the Design of the China -U.S. Teletandem Language Exchange Project // You Liping Abstract The China-U.S. Teletandem Language Exchange Project is a network language exchange project jointly developed and practiced by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of Wuxi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Commerce and the World Studies Institute of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The project is based on the WordPress platform and Skype instant messaging tool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real languag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mutual benefit. In this project, the students' communicative ability in the target language is enhanced and thei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re strengthened.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project and reflects on it from theory and practice. Key words Teletandem;remote language exchange;project-based learning
又是老师。他们学习对方的母语,同时教对方自己的语言。 在这个过程中,摆脱了原有课堂的束缚,学生能够在较为真 实、轻松、自然的氛围中畅所欲言。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实践 的角度阐述该项目的基本内容、实施阶段和展望。
2 理论基础
2.1 Teletandem 学习法 Teletandem 学习法沿用了面对面语言交换学习法的三
项目学习法包含下列因素: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真实 的问题获取知识;增加学生对学习得掌控;教师对学生的要 求和反馈给予辅助;学生在团队中学习 (达林 - 哈蒙德等 2010)。PBL 也被教育家看作循证法(evidence-based),通过 项目的学习,学生在获得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发展了批判思 维、合作、沟通及综合推理的能力。在信息化时代,运用项目 学习法借助现代技术设计跨越国界的合作学习活动,将带 给学生更主动参与的体验。 2.3 Teletandem 项目基本内容
原则:使用等量语言(在本项目中使用 30 分钟英语和 30 分 钟汉语)、自主原则(教师只确定主题,双方交流的具体内容 由学生自主决定)、互惠原则(在交流的同时获得语言技能 的提高)(Brammerts 2003)。使用 Teletandem,研究者将这 些原则转移到网络环境下,学习者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将声 音、网络视频、在线文本、图片、网站互为分享,展开语言学 习。 2.2 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项目学习法
基金项目:本文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改专项课题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YKJ16D05。 176
总第 418 期 2018 年 4 月(上)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Total.418 April 2018(A)
Teletandem 项目是为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和母 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设计的旨在了解对方语言文化、提 高跨文化沟通技能的教改项目。项目主要面向笔者任教的 国际商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大二的学生及美国弗吉尼亚 联邦大学(以下简称 VCU)选修汉语 301 的学生。 2.3.1 项目交流方式
项目交流通过每周一次面对面远程 Skype 交流及课余 项目平台交流的方式进行。由于时差问题,面对面交流安排 在中方周四上午(8:00-9:00)美方周三晚上(19:00-20:00) 之间展开,连续进行 5-10 周。中间如有突发情况暂停,则顺 延一次。如有个别学生因病无法参加面对面交流,结对的双
1 引言
Web3.0 时代的到来, 对英语教学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 视的。以英语语言能力为例,交流的时空变了、时空的概念 变了、交流的媒介变了、交流的工具变了。在信息化背景下, 各校英语教学改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建多元的教 学环境,利用微课、慕课、在线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文笔者尝试通过 Teletandem 设计语 言交换课程,也是信息化背景下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大胆 的尝试。不同于其他教学模式中对英语学习者的定位,在 Teletandem 语言交换的过程中,参与交流的双方,既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