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论
国际贸易第1章国际贸易概论

国际贸易第1章国际贸易概论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贸易不仅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了技术的传播与创新,还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
那么,什么是国际贸易?它又是如何发展和运作的呢?国际贸易,简单来说,就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这种交换跨越了国界,涉及到不同的货币、文化、法律和政策环境。
国际贸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丝绸之路时期,中国的丝绸、茶叶和陶瓷就远销欧洲和中东地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和经济的交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贸易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尤其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使得国际贸易更加便捷和高效。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各国的资源禀赋存在差异。
有的国家自然资源丰富,而有的国家劳动力资源充足,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其次,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得各国能够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和服务用于出口。
再者,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人们渴望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产品和特色服务。
国际贸易的形式多种多样。
其中,货物贸易是最常见的形式,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制成品等的进出口。
服务贸易也在近年来迅速发展,如金融、保险、运输、旅游等领域。
此外,还有技术贸易、知识产权贸易等新兴形式。
在国际贸易中,价格是一个关键因素。
不同国家的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等都会影响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汇率的波动也会对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
当一国货币升值时,其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上涨,进口商品价格相对下降;反之亦然。
贸易政策在国际贸易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各国政府通过制定关税、非关税壁垒、出口补贴等政策来保护本国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关税是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它可以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减少进口。
非关税壁垒则包括进口配额、技术性贸易壁垒、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等。
出口补贴则是政府对本国出口企业提供的资金支持或优惠政策。
《国际贸易概论》复习提纲word资料56页

《国际贸易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国际贸易导论第一节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掌握国际贸易、对外贸易的含义及其区别①对外贸易: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换活动。
对外贸易有时也被称为国外贸易或称为进出口贸易。
某些海岛国家的对外贸易则称为海外贸易。
②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
它既包含有形商品的交换,也包含无形商品的交换。
国际贸易也可称为世界贸易。
区别: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观察角度不同,前者是从国家(或地区)角度出发,而后者则是从国际或世界角度出发。
2.熟悉国际贸易课的研究对象(一)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二)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的一般规律(三)国际贸易理论和学说(四)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五)各主要贸易对象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与发展及做法。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类1.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并学会运用①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
②对外贸易量:是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的对外贸易值。
③总贸易体系:亦称一般贸易体系,是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凡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总出口。
在总出口中既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又包括未经加工的进口货物的出口。
④专门贸易体系:亦称特殊贸易体系,是以关境为标准、以货物经过海关办理结关手续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⑤贸易差额: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货物与服务)总值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值之间的差额。
⑥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广义的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在一国总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狭义的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在一国总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可分为对外货物贸易结构与对外服务贸易结构。
⑦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是指该国进口商品原产国和出口商品消费国的分布情况,它表明该国同世界各地区、各国家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国际贸易概论课后习题与答案

《国际贸易概论》课后习题与答案第一章导论一、填空题1.社会分工的扩大与具有可供交换的的出现、国家的产生是国际贸易得以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
2.一些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的对外贸易常被称为。
3.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可以分为与两个组成部分。
4.一个国家或地区其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差额就是,也可称为贸易余额。
5.大多数国家(地区)在统计有形商品时,出口额以价格计算,进口额以价格计算。
6.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计算出来的对外贸易额称为对外贸易量。
7.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所占的比重。
8.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在国际贸易中的构成。
二、单项选择题1.国际贸易额指用货币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的()的总与。
A.对外贸易额B.商品贸易额C.进口贸易额D.出口贸易额2.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是指实际进出我国()的商品总金额。
A.关境B.保税区C.自由贸易区D.国境3.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交易,对第三国来说这属于()。
A.三边贸易B.转口贸易C.易货贸易D.直接贸易4.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A.本年度进口额高于上年度进口额B.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C.进口总额小于出口总额D.本年度出口额高于上年度出口额5.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反映()。
A.各国或各地区的出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B.各国或各地区的进口贸易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C.一国各类出口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向与进口商品来源6.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
A.各种商品在一国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B.各国或各地区的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的比重C.各类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向与进口商品来源7.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的比重。
A.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B.出口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C.对外贸易总额占国际贸易额D.外商投资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8.对外贸易量是以()来表示的。
国际贸易概论

国际贸易概论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国际贸易的概念与特点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定义:国际贸易是指各个国家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二异同:相同点:贸易的客体相同;货物与服务。
不同点:贸易的主体不同;本国人,外国人。
一些海岛国家,如日本,英国等,常用海外贸易来表示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由进口与出口两部分组成,又称之为进出口贸易。
国际贸易与世界贸易国际贸易是一种世界性的商品与交换活动,是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因此人民常用“世界贸易”来代替国际贸易。
严格讲国际贸易,世界贸易并非同一概念。
国际贸易:世界各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总和。
世界贸易:世界各国和地区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总和。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第二节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国际贸易的产生国际贸易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1)具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2)存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
原始社会后期,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剩余产品开始出现,同时原始社会开始瓦解,阶级和国家相继出现,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前提得以满足,国际贸易应运而生。
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由于奴隶社会生产技术落后,交通工具简陋,国际贸易的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贸易商品:奢侈品(如宝石,装饰品,各种织品和香料等)贸易地区:腓尼基(现在黎巴嫩境内),埃及,罗马,印度,中国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由于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是船只的进步,国际贸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贸易商品:奢侈品(如金银,丝绸,香料,宝石,象牙,瓷器,和少量的麻纺织品)贸易地区:封建社会早期:地中海东部,阿拉伯地区;公元11世纪以后: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和黑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如威尼斯,鹿特丹等成为当时西方贸易中心。
资本主义的发展真正具有世界性质的国际贸易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发展起来。
资本主义社会的国际贸易(1)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导论1•简述国际贸易的含义。
国际贸易是指各自独立的国家或政府之间进行的商品、服务和技术等交换活动的总和。
2.论述相对于国内贸易,国际贸易的特点。
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有相似之处,但相对于国内贸易,国际贸易的特点主要包括:第一,国际贸易属于开放经济的范畴.而国内贸易研究的是一国国内市场的发展。
第二,国际贸易受不同国家利益关系的制约,而国内贸易是在一个国家的内部进行,不涉及国家间利益的冲突。
第三,国际贸易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比国内贸易更难以进行。
第四,国际贸易比较复杂,涉及国际结算中的汇率问题、国际货物运输中的运费和保险问题、国际贸易规则解释不一致等多重问题的影响。
第五,国际贸易整个交易时间较长,风险较国内贸易大。
3•论述贸易差额与一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贸易差额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乃至国民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由于进出口贸易收支是一国国际收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贸易差额的状况对一国的国际收支有重大影响。
一般来说,一国的贸易差额应该保持平衡,不要出现过大的顺差或过大的逆差。
如果一国顺差过大,或者还需时间较长,那么必然会遭到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报复甚至制裁。
顺差的长期存在还会使大量的国内资源通过出口的方式流出,不利于本国资源在国内的优化配置,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或过度使用。
—国长期的逆差对国内经济也会起到阻碍作用。
因为贸易逆差必然会减少一国的国际储备,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就会降低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从而阻碍了某些关键设备和技术的进口,进而延缓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4•简述贸易条件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的交换比率。
贸易条件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
一种是用物物交换表示,即用实物形态来表示的贸易条件,这种方法不涉及货币因素和物价水平的变动。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计算贸易商品指数的比值来表示,即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例。
5•简述国际贸易的分类。
第一,按照商品流向可划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复出口贸易、复进口贸易。
第一章 国际贸易概述 《国际贸易学》 PPT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章
第一章 国际贸易概述
●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 一、国际贸易的含义
● (一)国际贸易的概念 ●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活动。 ● (二)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 ● 1.国际贸易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 2.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 3.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学说 ● 4.国际贸易的政策与措施 ● 5.国际贸易的重大现实问题
● 二、国际贸易的特点
● (一)手续与操作较复杂 ● (二)经济环境与政治制度不同 ● (三)国际贸易风险大 ● (四)业务处理困难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阶段
●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贸易
● (一)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 ● (二)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 ● (四)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 ● (五)帝国主义时期前期(1870一1945年)的国际贸易
●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
●(一)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 ● (二)二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地理分布的变化 ● (三)二战后国际服务贸易的急剧发展 ● (四)国际贸易格局的集团化发展 ● (五)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
第三节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 一、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的关系
● 二、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 (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萌芽 ●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和世界市场的建立 ● (三)国际分工体系和统一的世界市场 ● (四)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三、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一)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三)政府的政策可以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
国际贸易概论

2011-9-6
18
国际贸易原理
有关的计算公式
第一章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净贸易条件 N = ( Px / Pm) * 100 Px=出口价格指数 Pm=进口价格指数 出口价格指数, Px=出口价格指数, Pm=进口价格指数 收入贸易条件 I = ( Px / Pm) * Qx Qx=出口商品数量指数 Qx=出口商品数量指数 单要素贸易条件 S = ( Px / Pm) * Zx Zx=出口部门单位要素的产出指数 Zx=出口部门单位要素的产出指数 双要素贸易条件 D=( D=(Px/Pm)*(Zx/Zm)*100
三次社会 大分工
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了出来 商人的出现
国际贸易的发展
2011-9-6
3
国际贸易原理
第一章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异同
共同点
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相同 有共同的货币运动方式: 有共同的货币运动方式:G-W-G’ 基本职能一样, 基本职能一样,都受商品经济规律的影响和制约
L/O/G/O
国际贸易学原理
第一章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目 录
第一章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异同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国际贸易的分类
2011-9-6
2
国际贸易原理
第一章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产生的条件
剩余产品的出现 商人的形成 国家的出现
出超好还是入超好? 出超好还是入超好?
外贸出超
第一章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能缓和供需的矛盾,有利于扩大国内的生产规模,增加 能缓和供需的矛盾,有利于扩大国内的生产规模, 就业。 就业。 加剧国际摩擦(鸦片战争) 加剧国际摩擦(鸦片战争) 外贸入超 国内货币紧缩,利率上升,失业加重 国内货币紧缩,利率上升,
第1章 国际贸易学概论

地理大发现与国际贸易 地理大发现: • 1486-1487 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 1492-1493年意大利人克里斯多弗· 哥伦布由 西班牙出发经大西洋发现了美洲; • 1497-1498 年西班牙贵族瓦斯哥 · 达· 伽马绕 过非洲发现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 1519-1522年葡萄牙人斐南多· 麦哲伦第一次 完成了环球航行。
四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贸易的商品结构( commodity composition of trade )指一定时期各类商品在整个贸易中的比 重. l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 )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类 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额 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它反映 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主要 由该国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状况、对外贸易 政策等因素决定。 l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 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 类商品或某种商品的出口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 贸易总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二、国际贸易发展历史沿革 1. 奴隶社会国际贸易特征 从商品结构看,奴隶是最主要的商品,奢侈 品,如宝石、装饰品、各种织物、香料等在国 际贸易中也占有较大比重。 从地理范围看,在欧洲贸易主要集中在地中 海和黑海的沿岸。我国集中在黄河流域。 从贸易民族看,在奴隶社会,地中海一带的 贸易主要操纵在腓尼基人、迦太基人以及希腊 的某些城邦。
2. 当代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以信息革命为代表的科技创新 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世界市场形成 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贸易组织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网站
◇国家商务部 :// / ◇国家统计局 :// ◇中国海关 ://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 :// macrochina ◇中国出口贸易网 :// cnexpnet /
考核方式
平时作业及课堂讨论(20%) 期末考试(70)% 出勤率(10%)
课程结构
➢PART 1 国际贸易理论 ➢ ——Chapter1 国际贸易导论 ➢ ——Chapter2 国际贸易理论
➢PART 2 国际贸易政策 ➢ ——Chapter3 关税 ➢ ——Chapter4 非关税 ➢ ——Chapter5 贸易救济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
课程结构
➢PART 3 国际贸易实务 ➢ —— Chapter6 国际贸易术语 ➢ —— Chapter7 国际贸易合同 ➢ —— Chapter8 国际贸易结算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形势报告 (2011年春季)
2010年,进出口 29727.6亿美元,增速比 34.7%百分点。其中出口 15779.3亿美元, 增长 31.3%百分点;进口 13948.3亿美元, 增长 38.7%个百分点。
一、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1 进出口实现快速恢复性增长,外贸顺差继续下降
国际贸易王群 minຫໍສະໝຸດ skirts@126国际贸易
• 教材: •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李左东主编,高 教出版社,2006年出版 • 参考教材: • 1.《国际贸易》许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9月第4版 • 2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应用》陈百助编著,高 教出版社, 2007年6月第4次印刷
图 2010年中国外贸月度进出口增长情况
(二)机电产品出口保持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 势较好
2010年,机电产品出口9334.3亿美元,同比增30.9%;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924.1亿美元,增长30.7%。船舶、 汽车零部件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其中船舶出口增长 44.5%,汽车零部件出口增长44.1%。纺织、服装、鞋类、 家具、箱包、玩具合计出口3032.4亿美元,增长25.9%。 其中,纺织品出口770.5亿美元,同比增长28.4%;服装 出口1294.8亿美元,增长20.9%;鞋类出口356.3亿美元, 增长27.1%;家具出口329.9亿美元,增长30.3%。
表2 201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伙伴情况 金额单位:亿美元
(五)资源性产品进口价格全面上扬,机 电产品进口增长较快
全年铁矿砂进口量下降1.4%,进口额增 长58.4%;原油进口量增长17.5%,进口 额增长51.4%;初级形状的塑料进口量增 长0.4%,进口额增长25.2%;大豆进口量 增长28.8%,进口额增长33.5%。国际市 场需求回升带动加工贸易进口平稳增长, 加上国内最终需求不断增加,机电产品进 口额达到6603.1亿美元,增长34.4%,高 新技术产品进口额达到4126.7亿美元,增 长33.2%。
与贸易相关的一些统计内容
1、贸易方 向
2、贸易方式
出口
4、贸易结构
进口
一般贸易
出口贸易结构 进口贸易结构
加工贸易 5、贸易地理方向
3、贸易主体
国有企业 外资企业 其他企业
国际贸易有关的统计指标
• 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 • 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 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 • 对外贸易依存度(Ratio of Dependence on Trade) •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 • 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 & 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表1 2010年中国分贸易方式、企业性质进出口情况 金额单位:亿美元
(四)欧美日仍为主要贸易伙伴,与新兴市场国家贸易 增势强劲
2010年,欧盟、美国、日本仍为中国前三大贸易伙 伴。中欧贸易额达到4797.1亿美元,增长31.8%;中美 贸易额3853.4亿美元,增长29.2%;中日贸易额2977.7 亿美元,增长30.2%。同期,中国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 中国家的贸易大幅增长。对东盟进出口2927.8亿美元, 同比增长37.5%;对巴西进出口625.5亿美元,增长 47.5%;对印度进出口617.6亿美元,增长42.4%;对俄 罗斯进出口554.5亿美元,增长43.1%。
2010年,中国进出口29727.6亿美元,同比增长 34.7%。其中,出口15779.3亿美元,增长31.3%; 进口13948.3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出口、 进口比2008年分别增长16%、10.3%和23.2%。由 于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增速,进出口趋向于平衡。全年 贸易顺差1831.0亿美元,比2009年下降6.4%,比 2008年下降38.6%。
与“十五”末期相比,中国出口由世界第三位跃居首 位,占全球份额由7.3%上升至10.4%;进口由世界第 三位升至第二位,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复苏。 贸易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善,外贸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 之比由2007年最高点时的7.6%回落至3.1%。外贸结 构继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2010年机 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比“十五” 末分别提高了3.2和2.6个百分点;市场多元化效果明 显,2010年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已经由 “十五”末的42.7%提高至48.3%;中西部地区进出 口增长速度高于东部,2010年中部和西部地区出口占 全国出口比重比“十五”末分别提高1.0和 1.2个百分 点
资源性产品进口价格全面上扬,机电产品进口增长较快
(三)一般贸易呈现加快于加工贸易出口比重
一般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36.0%和43.7%,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分 别增长了26.2%和29.5%。
从经营主体看,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规模仍居首位,出口同比增长 28.3%,进口增长35.3%;国有企业出口增长22.7%,进口增长34.3%; 民营企业继续显示较强的活力,出口增长42.2%,进口增长56.6%,进 出口规模已经超过国有企业。
国际贸易导论
• 概念 • 国际贸易的分类 • —按从事贸易的角度: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 • —按商品的形态: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 • —按统计标准不同:总贸易和专门贸易 • —按商品流向:出口贸易、进口贸易与过境贸易 • —按有无第三国参加: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 • —按清偿工具:自由结汇贸易和易货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