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公寓空调配电改造施工组织设计修改

学生公寓空调配电改造施工组织设计修改
学生公寓空调配电改造施工组织设计修改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与依据 (2)

第二章工程概况与特点分析 (2)

第三章施工组织与项目人员组成 (3)

第四章施工方案 (4)

第五章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与措施 (17)

第六章工期进度安排与保证措施 (21)

第七章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22)

第八章环保与文明施工控制措施 (28)

第九章计划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29)

第十章劳动力的组织 (30)

第一章编制说明与依据

一、编制依据

1、国家现行有关技术规范与规程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254-2002)

2.、业主提供的有关文件:

(1)安装设计施工图纸;

(2)现场情况。

二、编制说明与内容

1、本施工组织设计按照现场情况和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编制。在人员、机械、材料调配、质量要求、进度安排等方面统一部署的原则下,对安装工程的流程进行分析。

2、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功能要求,本着对业主资金合理利用,对工程质量的高度责任感,我们的编制原则是“经济、安全、优质、高效”。

第二章工程概况与特点分析

一、工程概况

(1)本工程为科大南区1、2、5号学生公寓空调配电改造工程安装。

(2)现场特征

本次改造工程,共分三栋楼,其中5号楼分南、北楼,地上六层,中间连廊,地上3层,为女生公寓楼,1、2号楼为男生宿舍;且每间宿舍均留有学生居住,现场施工管理难度大,我方将严格按照校方有关部门规定做好安全文明

施工措施。

室外电缆沟位于主要学生出入口,食堂、附中、学生公寓附件,人流量大,对于现场安全文明管理要求高。

新增一台630KVA箱变,位于学生食堂原有箱变的东侧。

(3)工程主要安装内容为:空调动力总配电柜、层配电箱安装,过道电缆、桥架安装与每个房间内一个空调插座或空白接线盒、一个智能计费插卡电表与相关的PVC线槽、BV线安装、室外电缆沟砌筑、箱变与室外电缆敷设等。

第三章施工组织与项目人员组成

一、施工组织机构

采用项目部施工,现场成立项目经理部,组建项目班子,组建项目部机构。

本安装工程现场机构人员设置如下:

1、现场机构

公司负责人:阮军

项目经理:黄德安

现场负责人:盛学峰

专职安全员:姜丽秀

专职质检员:李敏

专职材料员:阮红艳

本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组织建立时,根据本工程的规模、性质、工期、复杂性来决定,本着“工作需求,精干高效”的原则,合理确定项目组织结构,配置必要的工作岗位与人员,人员配置体现“职能要落实,人员要精干”,任务以满负荷工作为原则,做到“人尽其职,人尽其才”。

二、项目管理组织的职能

本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职能如下:

1、计划:为确保工期、质量,应针对实际情况,对施工进度计划等出现的偏差与时调整,进行纠编,并制订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制定出所要完成的工作安排,并付劳动力、材料、机械、水电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2、组织: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管理层次和管理体系,明确规定职责范围和协作关系。

3、控制:以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使工期、质量、安全、成本等综合效益实行高效有计划的控制管理,做到心中有数。

4、协调:使各层次之间步调一致,共同实现所设定的目标。

第四章施工方案

本工程由项目管理机构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积极组织材料供应渠道、供货合同与协调建设单位甲供材料的进场时间,组织拟调设备,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杜绝盲目施工。

一、施工顺序

室内安装部分:施工准备→房间内PVC线槽与BV线安装→学生宿舍插座或接线盒、电表安装→走道内水平桥架安装→桥架内敷线与与室内支线并头→垂直桥架与电缆安装→配电箱安装→收尾工程系统调试→竣工验收。

室外部分:土方开挖→垫层浇筑→电缆沟砌筑→电缆沟支架安装、电缆等→电缆沟盖板安装→土方回填→箱变安装→通电调试→竣工验收

二、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一)施工准备

1、电气分部工程施工前施工技术人员向施工的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并组织施工班组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以便全面了解和掌握工程的情况。按施工图纸的要求与施工规范的要求,编制详细的材料,设备进场计划。

2、施工前将所需的电动工具、设备、手头工具与检测仪器准备好,并严格遵守《建筑安装工程操作规程》,将所需的安全设备与用具准备好,杜绝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工具、设备进场使用。

3、按设计要求与规范要求,并按照合肥市质量监督站有关要求严把各种材料、设备进场关,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将有关配合整体工程进度安排将需要的材料、设备按进度需要逐次进场。

4、在施工前由安装单位项目负责人书面通知甲方有关管理人员召开安装工程碰头会,并将编制的施工方案分发有关人员。

5、在施工前每个施工人员都明确工期目标与质量目标,按图纸要求精心组织施工,密切配合甲方,发现安装管线或设备与其它之专业图纸有问题时应与时会同甲方、设计解决。

(二)PVC线槽安装

1、工艺流程

弹线定位线槽固定线槽连接槽内放线

线路检查、绝缘遥测盖槽板盖

2、操作工艺

(1)弹线定位:

1) 弹线定位应符合以下规定:线槽配线在穿过楼板与墙壁时,应用保护管,而且穿楼板处必须用钢管保护,其保护高度距地面高度不应低于1.8m;过变形

缝处应做补偿处理。

2)弹线定位方法:按设计图确定进户线、盒、箱等电气器具固定点的位置,从始端至终端(先干线后支线)找好水平或垂直线,用粉线袋在线路中心弹线,分匀档,用笔画出加档位置后,再细查木砖是否齐全,位置是否正确,否则应与时补齐。然后在固定点位置进行钻孔,埋入塑料胀管或伞型螺栓。弹线时不应弄脏建筑物表面。

(2)线槽固定:

塑料胀管固定线槽:混凝土墙、砖墙可采用塑料胀管固定塑料线槽。根据胀管直径和长度选择钻头,在标出的固定点位置上钻孔,不应歪斜、豁口,应垂直钻好孔后,将孔内残存的杂物清净,用木锤把塑料

胀管垂直敲入孔中,并与建筑物表面平齐为准,在用

石膏将缝隙填实抹平。用半圆头木螺丝加垫圈将线槽

底板固定在塑料胀管上,图 1

紧贴建筑物表面。应先固定两端,再固定中间,同时找正线槽底板,应横平竖直,并沿建筑物形状表面进行敷设。线槽安装用塑料胀管固定见图1所示。(3)线槽连接:线槽与附件连接处应严密平整,无缝隙,紧贴建筑物固定点最大间距见表1。

槽体固定点最大间距尺寸表1

固定点型式

槽板宽度(mm)

20~406080~120固定点最大间距(mm)

中心单列800——双列—1000—双列——800

1)槽底和槽盖直线段对接;槽底固定点间距应不

小于500mm,盖板应不小于300mm,底板离终点50mm

与盖板离终端点30mm处均应固定,三线槽的槽底应用

双钉固定。槽底对接缝与槽盖对接缝应错开并不小于

100mm。

2)线槽分支接头,线槽附件如直通,三通转角,接头,插口,盒,箱应采用相同材质的定型产品。槽底、槽盖与各种附件相对接时,接缝处应严实平整,固定牢固见图2所示。

(1-塑料线槽;2-阳角;3-阴角;4-直转角;5-平转角;6-平三通;

7-顶三通;8-连接头;9-右三通;10-左三通;11-终端头;12-接线盒插口;13-灯头盒插口;14-灯头盒;15-接线盒)

3)线槽各种附件安装要求:盒子均应两点固定,各种附件角、三通等固定点不应少于两点(卡装式除外)。接线盒,灯头盒应采用相应插口连接。线槽的终端应采用终端封堵。在线路分支接头处应采用相应接线箱。安装铝合金装饰板时,应牢固平整严实。

(4)槽内放线:清扫线槽。放线时,先用布清除槽内的污物,使线槽内外清洁。

(三)金属桥架的安装

1、工艺流程如下:

定位→支吊架(托臂)安装→桥架安装→保护接地线安装→桥架配线→线路检查与绝缘检测→验收。

2、桥架的安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