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方歌
温病条辨方歌括(1)

温病条辨方歌括(1)栀子豉汤栀豉为汤仲景留,上焦温病太阴求。
坐卧不安心懊恨,寸盂苔黄具可收;阳明下后烦难寐,长沙垂法寓良谋。
若还少气加甘草,呕吐又须姜汁投。
原文:太阴温病,得之二三日,舌微黄,寸脉盛,心烦懊恢,起卧不安,欲呕不得呕,无中焦证,栀子豉汤主之。
下后虚烦不服,心中懊恢,甚至反复颠倒,栀子豉汤主之。
若少气者加甘草;若呕者加姜汁。
方药:栀子、豆豉或加甘草,或加姜汁。
瓜蒂散散方为首甜瓜蒂,巧配山栀小豆熬,太阴胸痞二三日,痰涎壅盛此方疗。
原文:太阴病,得之二三日,心烦不安,痰涎壅盛陶中痞塞欲呕者,无中焦证,瓜蒂散主之,虚者加参芦。
方药:甜瓜蒂,赤小豆,栀子,虚者加参芦。
清营汤及其加昧原方犀地砧艮麦,连翘丹黄竹叶心,能疗烦渴目大刊,寐难舌赤暑厥阴;更医暑痫忽痉凤还治邪烧老幼身;阳明温病舌黄燥,质绛不渴也当循;寸大舌绛不渴者,除去黄连效更瓶原文:脉虚,夜寐不安,烦渴舌赤,时有谵语,日常开不喜闭,。
或喜闭不开、暑入手厥阴也。
手厥阴暑温,清营汤主之,舌白滑者不可与也。
小儿暑温,卒然痉厥,名曰暑痼,清营汤主之,亦可少与紫雪丹。
大人暑痼亦同上法。
热初入营,肝风内动,手足瘛疚,可於清营汤中加钩藤丹皮羚羊角。
太阴温病,寸脉大、舌绛而干,法当渴今反不渴者,热在营中也,清营汤去黄连主之。
阳明温病,舌黄燥肉色绛、不渴音,邪在血分,清营汤主之。
若滑者不可与也,当於湿温中求之。
方药:犀角、生地、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
化斑汤白虎加犀元参配,味属咸性名化斑。
保肺凉血防变乱,斑发正赤退非难。
原文: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
发斑者,化斑汤主之。
阳明斑者,化斑汤主之。
方药:石膏、知母、甘草、元参、犀角、粳米。
清宫汤?加昧清宫汤清宫汤方治谵昏,误汗偏多用。
五心。
玄冬:竹翘莲同没,尖磨犀角可清神。
血分热搏苔少绛,胸中大热早清金,须加三位知银沥,驱尽三焦邪暑温。
原文: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
温病条辨方歌括6

温病条辨方歌括6椒附白通汤椒附白通姜胆随,脉迟舌白苔滑灰。
不寐不食便塞窒,腹痛肢逆是寒湿。
原文:足太阴寒湿,舌白滑,甚则灰;脉迟,不食不寐,大便窒塞,浊阴疑聚;阳伤腹痛,痛甚则肢逆。
椒附白通汤主之。
方药:附子、川椒、干姜、葱白、猪胆汁。
附子理中汤去甘勤口广皮厚朴汤阳明寒温苔白腐,肛门坠痛便失常,附子理中去甘草,拈来陈朴术参姜。
甲文:阳明寒湿、舌白腐,肛坠痛、便不爽、不喜食,册子理中汤去甘草加广皮厚朴汤主之。
方药:茅术、人参、炮姜、厚朴、广皮、附子。
羽眯水旨房苓姜术桂治吞酸,寒热形寒皖痞牵。
脾胃两阳寒湿\不饥湿聚酒家氟原文:湿伤脾胃两阳,寒热不饥吞酸形寒,或脘中痞闷。
或酒客湿聚,苓姜术挂汤主之。
方药:茯苓生姜白术桂枝理中汤?五苓散。
四逆汤理中参草配术姜,寒热腹痛不渴详。
脾胃阳伤湿为害,霍乱身痛吐利狂。
五苓术桂茯泽猪,热多欲饮此方良。
四逆肢厥恶寒汗,吐利姜参附苹商。
原文:湿伤脾胃两阳,翠吐且利,寒热身痛,或不寒热,但腹中痛。
名曰霍乱。
寒多不欲饮水者,理中汤主之;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逆冷,四逆汤主之: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宜桂枝汤小和之。
方药; (一)人参甘草白术干姜(二)猪苓赤术茯苓泽泻桂枝(三)甘草干姜附子人参加减法(一)理中汤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
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术。
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饮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市升)许。
微自汗,匆发揭衣被。
、(二)五苓散腹满昔加厚朴、广皮各~—’两;渴头面赤,脉大紧而急,掮扇不知凉,饮冰不知冷,腹痛甚时时操烦者,格阳也。
加干姜—‘两五钱,百沸汤和。
每服五钱,日三服。
(注:此条非仲景原文。
系鞠通先先冶验例。
)(三)霍乱转筋者。
五苓散加防已、陡枝、—薏仁主之;腹甚紧者再加附子。
诸黄疸小便黄者,茵陈五苓散(即五苓散加茵陈)仁之。
温病学歌诀

1、清宫汤清宫汤用莲子心,犀角麦冬与玄参,竹叶连翘透心热,或加沥胆菖郁金.2、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汤,玉竹扁豆桑, 甘草花粉入,清养肺胃方。
3、新加黄龙汤新加黄龙用人参,增液海参大补阴,调胃承气加姜汁,当归活血效力神.4、导赤承气汤导赤承气用生地,连柏大黄芒硝赤。
5、护胃承气汤护胃承气增液汤,丹皮知母加大黄。
6、清瘟败毒饮清瘟败毒地连芩,丹石栀甘竹叶寻,犀角玄翘知芍桔,温邪泄毒亦滋阴.7、桃仁承气汤桃仁承气当归芍,丹皮大黄与芒硝。
8、益胃汤益胃沙参麦冬糖,生地玉竹滋阴良.9、三石汤三石汤用石膏寒,竹茹银花金汁添,滑石通草杏仁配,暑湿弥漫病可痊.10、神犀丹神犀丹中犀玄参,芩蒲地银板蓝根, 翘豉金汁天花粉,紫草合治热毒深。
11、连梅汤连梅汤治心肾伤,麦冬生地阿胶襄。
12、三甲散加减三甲二鳖与穿山,柴胡桃仁与僵蚕,痰瘀阻络后遗症,通络化痰理气先.13、雷氏清宣金脏法雷氏清宣金脏法,川贝兜铃与枇杷,桑蒡桔杏瓜蒌壳,清暑止咳效堪夸。
14、雷氏芳香化浊法芳香化浊藿佩兰,厚朴腹皮荷叶鲜,陈皮半夏化湿浊,暑秽伤人病可痊。
15、藿朴夏苓汤藿朴夏苓三仁添,猪苓泽泻豆豉全。
16、菖蒲郁金汤菖蒲郁金紫金片,栀翘通竹沥灯丹,湿热酿痰心包蔽,送服苏合至宝丹。
17、达原散/雷氏宣透膜原法达原草果厚槟榔,知芩芍草四味襄,藿夏姜入知芍去,外透燥湿止呕强。
18、茯苓皮汤茯苓皮送苏香丸,猪苡通腹竹叶添, 膀胱湿阻心包蒙,吴氏出方治未谙。
19、宣清导浊汤宣清导浊二苓淡,蚕沙皂荚水石寒, 湿滞大肠舌苔腻,化湿清热气机宣。
20、五叶芦根汤五叶芦根用冬瓜,藿佩荷薄与枇杷。
21、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22、枳实导滞汤枳实导滞用小承,连槟楂曲翘紫通,甘草调和三焦治,湿滞热除大便行。
23、导赤清心汤导赤清心重滋阴,生地麦冬辰茯神,童便丹竹益元散,木通灯心莲子心。
24、犀地清络饮犀地清络翘茅灯,丹皮赤芍桃仁通,沥姜菖蒲汁豁痰,气血两燔证危重。
温病学必背方剂歌诀

化斑汤 温邪发斑化斑汤,知⺟石膏犀⻆藏 甘草玄参粳米合,可加银⻘效尤强 (知⺟、石膏、犀⻆、甘草、玄参、粳 米) 化斑汤-春温:热燔营血之气营(血) 两燔
清瘟败毒饮 清瘟败毒地连芩,丹石栀甘竹 叶寻犀⻆玄翘知芍桔,清邪泻 毒亦滋阴 (生地、真川连、⻩芩、丹皮、 石膏、生栀子、甘草、竹叶、 犀⻆、玄参、连翘、知⺟、赤 芍、桔梗) 清瘟败毒饮-春温:热燔营血 之气营(血)两燔
羚⻆钩藤汤 羚⻆钩藤菊花桑,地芍⻉茹茯草襄 凉肝熄⻛又养阴,肝热生⻛急煎尝 (羚羊⻆、钩藤、菊花、桑叶、生 地、白芍、川⻉竹茹、茯神、生甘 草) 羚⻆钩藤汤-春温:热盛动⻛
-暑温:营血分证治之暑 热动⻛
加减复脉汤 炙甘草参枣地胶,麻仁⻨桂姜酒熬 加芍去参枣姜桂,加减复脉滋阴饶 (炙甘草、干地⻩、⻨冬、阿胶、 麻仁、生白芍) 加减复脉汤-热灼真阴之真 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 甘桔芦根凉解法,⻛温初感此方宜 咳加杏⻉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竹叶、荆芥、牛蒡子、薄荷、豆 豉、甘草、桔梗、芦根) 银翘散-⻛温:邪袭肺卫;
-伏暑:初发证治之卫气同 病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膏 (桑叶、菊花、桔梗、连翘、杏仁、 甘草、薄荷、芦根) 桑菊饮-⻛温:邪袭肺卫
千金苇茎汤 苇茎瓜瓣薏桃仁,清肺化痰逐瘀神 热毒痰瘀治肺痈,脓成未成皆堪任 (苇茎、冬瓜仁、薏苡仁、桃仁) 千金苇茎汤-⻛温:邪热炽盛之邪 热壅肺
宣白承气汤 宣白承气用大⻩,石膏杏仁蒌皮襄 肠腑热结痰壅肺,化痰通腑清热良 (大⻩、石膏、杏仁、瓜蒌皮) 宣白承气汤-⻛温:肺热腑实
清营汤 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躁烦眠不宁 犀地银翘玄连竹,丹⻨护阴将热清 (犀⻆、生地、银花、连翘、玄参、⻩ 连、竹叶心、丹参、⻨冬) 清营汤-春温:初发证治之热灼营分
温病方歌

1、清宫汤清宫汤用莲子心,犀角麦冬与玄参,竹叶连翘透心热,或加沥胆菖郁金。
2、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汤,玉竹扁豆桑,甘草花粉入,清养肺胃方。
3、新加黄龙汤新加黄龙用人参,增液海参大补阴,调胃承气加姜汁,当归活血效力神。
4、导赤承气汤导赤承气用生地,连柏大黄芒硝赤。
5、护胃承气汤护胃承气增液汤,丹皮知母加大黄。
6、清瘟败毒饮清瘟败毒地连芩,丹石栀甘竹叶寻,犀角玄翘知芍桔,温邪泄毒亦滋阴。
7、桃仁承气汤桃仁承气当归芍,丹皮大黄与芒硝。
8、益胃汤益胃沙参麦冬糖,生地玉竹滋阴良。
9、三石汤三石汤用石膏寒,竹茹银花金汁添,滑石通草杏仁配,暑湿弥漫病可痊。
10、神犀丹神犀丹中犀玄参,芩蒲地银板蓝根,翘豉金汁天花粉,紫草合治热毒深。
11、连梅汤连梅汤治心肾伤,麦冬生地阿胶襄。
12、三甲散加减三甲二鳖与穿山,柴胡桃仁与僵蚕,痰瘀阻络后遗症,通络化痰理气先。
13、雷氏清宣金脏法雷氏清宣金脏法,川贝兜铃与枇杷,桑蒡桔杏瓜蒌壳,清暑止咳效堪夸。
14、雷氏芳香化浊法芳香化浊藿佩兰,厚朴腹皮荷叶鲜,陈皮半夏化湿浊,暑秽伤人病可痊。
15、藿朴夏苓汤藿朴夏苓三仁添,猪苓泽泻豆豉全。
16、菖蒲郁金汤菖蒲郁金紫金片,栀翘通竹沥灯丹,湿热酿痰心包蔽,送服苏合至宝丹。
17、达原散/雷氏宣透膜原法达原草果厚槟榔,知芩芍草四味襄,藿夏姜入知芍去,外透燥湿止呕强。
18、茯苓皮汤茯苓皮送苏香丸,猪苡通腹竹叶添,膀胱湿阻心包蒙,吴氏出方治未谙。
19、宣清导浊汤宣清导浊二苓淡,蚕沙皂荚水石寒,湿滞大肠舌苔腻,化湿清热气机宣。
20、五叶芦根汤五叶芦根用冬瓜,藿佩荷薄与枇杷。
21、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22、枳实导滞汤枳实导滞用小承,连槟楂曲翘紫通,甘草调和三焦治,湿滞热除大便行。
23、导赤清心汤导赤清心重滋阴,生地麦冬辰茯神,童便丹竹益元散,木通灯心莲子心。
24、犀地清络饮犀地清络翘茅灯,丹皮赤芍桃仁通,沥姜菖蒲汁豁痰,气血两燔证危重。
《温病学讲义》歌括之欧阳引擎创编

《温病学讲议》歌括欧阳引擎(2021.01.01)唐伟华著题辞温热一病当细讲,变速耗阴关存之。
三焦细审勿孟浪,卫气营血须推详。
然人禀赋不一样,须分老幼与强弱。
更兼温病多病象,春夏秋冬各分张。
如此确实难慕仿,手有天士推门墙。
继起诸家发挥当,《条辨》《经伟》已臻详。
尤有今日《讲议》尚,辨征施治法甚彰。
集合诸家本不妄,真乃后学之津梁。
余因仿之作俚唱,自愧识浅多骑墙。
为使记诵稍便当,故敢厚颜告同窗。
修饰润色师友望,以啟初学之聋盲。
风温证治歌温邪容入首肺经,逆传则往心包行。
倘若顺传入胃肾,清将证治悉敷陈。
风热犯肺连卫分,舌赤苔白口渴凭,发热微寒脉数在阳明有三经,审证确切须分明。
无形之热大渴饮,烦热不解及凉营。
热极肝风内动劲,手足抽搐神识昏。
脉弦而数肢厥当急迎。
真阴欲竭神倦困,手足背热次其心。
口燥舌干聋不不涵木虚风引,其证治法分三层。
手指蠕动欲发痉,内风将起早凉伏阴分,热退无汗赢瘦形。
需卫分寻。
倘若治卫法不稳,邪深入气功血营。
在卫必有恶寒证,在气状热烦渴频,暮热舌绛营卫进,伤阴动血血分清。
把握病机仔细认,千变万化不出伦,在卫解表辛凉正,切忌温燥徒伤阴。
在气则用苦寒品,撤其气热病自轻,入营犹可透营分,引邪外出从气行。
入血须将血凉定,又恐血蓄须散凝。
学子于此细推论,触类而长入医门。
春温证治歌冬不藏精伤于寒,入春病温《内经》言。
邪热多从少阳现,故有口苦及烦渴。
但热不寒溲赤短,舌苔薄黄脉细弦。
治本通里端。
气分兼表渴少许,头痛寒热溲赤烦。
清里解表治两面。
葱豉桔梗是妙丹。
营分兼表舌绛验,苔白咽干烦渴连。
灼热恶寒活舟动方而圆。
腑实气液又涣散,更见少气懒语言。
脉沉而涩则狂妄或昏谵。
斑疹紫黑血动患,舌色必见深绛然。
急须凉血烦。
舌绛苔黄斑疹显,甚或吐血衂血券。
证如上述轻重判,故下逐瘀得安然。
春温亦有从逆犯,仍可伤阴入肾肝。
治同风温不可乱,宜寻前章细审研。
暑温证治歌夏伤于暑发病迅,易伤元阳尤耗津。
初起多已卫分证,宜向阳明细推导。
《温病条辨》仍难记,口诀妙法最相宜

《温病条辨》仍难记,口诀妙法最相宜《温病条辨》为清代著名中医学家吴瑭(吴鞠通)所著,是治疗外感热病的著名专著。
三焦辨证是其主要内容,也是其重点内容。
该书以三焦辨证为主干,同时参以仲景六经辨证、刘河间温热病机、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及吴又可《温疫论》等诸说,析理至微,病机甚明,而治之有方。
时至今日,温病学已成为中医学子必修的科目,说到这里小编不仅感慨,学中医苦啊,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了,相比之下,最好记的就是朗朗上口的歌诀,比如方歌。
小编读书时候就在想,要是能把难记的经典编成歌诀,那真是为中医学子做了大贡献了,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本给《温病条辨》附了歌诀的奇书,这本书里有原文、有释义、有歌诀,还有病案和病案分析,学习《温病》需要的东西,这里都有,是一本非常合适于温病入门者的参考书,下面把摘录了一些书籍内容以飨读者。
一首歌诀将温病学的概况介绍明了,原书中还有逐句的详细释义。
【开篇歌诀】将温病学的概况介绍明了,原书中还有逐句的详细释义。
温病始于手太阴,原与伤寒不同门。
伤寒邪自毛窍入,入则首中太阳经。
太阳主表司营卫,调和营卫病自宁。
温病邪由口鼻入,自上而下通肺经。
肺主皮毛与天气,温为阳邪火克金。
《内经》六元正纪论,详论温病细而精。
冬伤于寒春温见,此各伏气为病深。
冬不藏精亦温病,解衣抱火并非轻。
“不藏精”字须活看,专主房劳恐误人。
……若夫时令之温病,吴瑭条辨细思寻,论别三焦各分正,药用甘寒主救阴,独出心裁施法力,最切时证用之灵,文深义奥谁探讨,全赖分注辨之明,终难咀嚼与记论,虽欲入室恨无门。
【原文】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曰温病。
【歌诀】太阴为病脉若何,不缓不紧而动数,两寸独大火克金,尺上肤热火克水。
头痛微恶风与寒,身热自汗口又渴,不渴而咳午后热,名曰温病须分别。
【原文】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温病学背诵

若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耳。
[] 第五章 里结阳明:
十 再论三焦不从外解,必致里结。里结于何?在阳明胃与肠也。亦须用下法,不可以气血之分,谓其不可
下也。惟伤寒热邪在里,劫烁津液,下之宜猛;此多湿热内抟,下之宜轻。伤寒大便溏,为邪已尽,不可再下;湿温病大便溏为邪未尽,必大便硬,乃为无湿,始不可再攻也。
四) 湿热证,初起即胸闷不知人,瞀乱大叫痛,热湿阻闭中上二焦。宜草果、槟郎、鲜菖蒲、芫荽、六一散
各重用,或加皂角,地浆水煎
解后胃气空虚,当肤冷一昼夜,待气还自温暖如常矣。盖战汗而解,邪退正虚,阳从汗泄,故渐肤冷,未必即成脱症。此时宜安舒静卧,以养阳气来复。旁人切勿惊惶,频频呼唤,扰其元气。但诊其脉若虚软和缓,虽倦卧不语,汗出肤冷,却非脱症;若脉急疾,躁扰不卧,肤冷汗出,便为气脱之症矣。更有邪盛正虚,不能一战而解,停一二日再战汗而愈者,不可不知。
叶天士 《温Βιβλιοθήκη 论》 一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
二 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化热最速。未传心包,邪尚在肺。肺合皮毛而主气,故
云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挟风加薄荷、牛蒡子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抟,势必孤矣。
三 不尔,风挟温热而燥生,清窍必干,谓水主之气,不能上荣,两阳相劫也;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
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其病有类伤寒,验之之法,伤寒多有变症;温热虽久,总在一经为辨。
[] 第三章 流连气分:
六 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可冀其战汗透邪,法宜益胃,令邪与汗并,热达腠开,邪从汗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元散210克
滑石180克甘草30克
防风通圣散210克
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15克,石膏、黄芩、桔梗各30克,滑石90克,生甘草60克,荆芥穗、白术、栀子各7.5克。
达原饮
达原寒热作。
清瘟败毒饮
清瘟败毒地连芩,丹石栀甘竹叶寻,
犀角玄翘知芍桔,清热解毒亦滋阴。
普济消毒饮
普济消毒芩连鼠,玄参柑桔蓝根侣,
升柴马勃连翘陈,僵蚕薄荷为末咀,
或加人参及大黄,大头天行力能御。
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胡麻,
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润肺效堪夸。
养阴清肺汤??
养阴清肺是妙方,玄参草芍冬地黄,
薄荷贝母丹皮入,时疫白喉急煎尝。
益胃汤
益胃汤能养胃阴,冰糖玉竹与沙参,
雷氏芳香化浊法
芳香化浊藿佩兰,厚朴腹皮荷叶鲜,
陈皮半夏化湿浊,暑秽伤人病可痊。
藿朴夏苓汤
藿朴夏苓三仁添,猪苓泽泻豆豉全。
湿温身热肢体倦,胸闷舌腻宜煎尝。
菖蒲郁金汤
菖蒲郁金紫金片,栀翘通竹沥灯丹,
湿热酿痰心包蔽,送服苏合至宝丹。
茯苓皮汤
茯苓皮送苏香丸,猪苡通腹竹叶添,
膀胱湿阻心包蒙,吴氏出方治未谙。
宣清导浊汤
六和汤
六和汤用参半砂,杏竹草藿与木瓜,
赤苓厚朴加扁豆,湿伤脾胃效无加。
程氏萆解分清饮
程氏萆解分清饮,黄柏茯苓术苍蒲;
莲子丹参及车前,湿热淋浊宜早图。
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癸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银花解毒地丁翘,犀角丹皮夏枯草;再把川连赤苓入,痈疽疔毒一齐消。
清金宁络治咳红,燥气化火火刑金,麦竹旱莲地桑叶,再加玄沙与杷叶。
湿热郁蒸白痦发,薏苡竹叶汤方清,滑石通草翘蒄苓,宣通湿热诚可夸。
连翘赤豆饮通草,花粉香豉栀子熬,湿热郁蒸发黄疸,煎服此方定可侵。
翘荷汤
翘荷汤有绿豆皮,甘草桔梗栀皮俱,
燥气化火咽不利,咳痰难出总相宜。
五汁甘寒救胃阴,麦梨勃荠藕苇根,或以蔗浆易藕汁,不喜凉饮重汤湿。
清中汤中黄连栀,半夏茯苓豆蔻施,陈皮甘草和胃气,理气清热又化湿。
石决茯神络石藤,阴虚风动此方保。
透脓散治毒成脓,芪归山甲皂刺芎。程氏又加银蒡芷,更能速奏溃破功。
托里透脓参耆芷,归术三甲与皂刺;青皮甘草加生麻,痈疽脓陷宜服之。
中和汤?
中和汤有参苓耆,术归芎芷加陈皮;
乳没银花皂刺草,擅治疮疡气血虚。
?大补元煎用六味,除却三泻加当归,栀子人参与杜仲,肾虚头痛此方魁。
薛氏参麦加石斛,木瓜谷芽鲜莲子,甘草一同来加入,余邪自去养气阴。
清络饮
清络饮是条辨方,荷叶扁豆鲜银花,
丝瓜取皮来通络,竹叶翠衣清余邪。
清宫汤
清宫汤用莲子心,犀角麦冬与玄参,
竹叶连翘透心热,或加沥胆菖郁金。
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秋燥耗津伤肺胃,咽涸干咳最堪尝。
新加黄龙汤
新加黄龙用人参,增液海参大补阴,
鸡鸣散
鸡鸣散是准绳方,苏叶吴萸桔梗姜;
瓜橘槟榔晨冷服,脚气浮肿效非常。
资生丸
资生丸内主四君,扁莲苡桔山药行;
连泽芡楂麦砂蔻,藿橘益气安胎灵。
枳术丸
枳术丸是消补方,荷叶烧饭作丸尝;
若加麦芽与神曲,消食化滞力更强。
?枳术丸加橘半夏,健脾祛痰两兼长。
香砂枳术理气滞,消食开胃气芳香。
阿胶鸡子黄汤?
阿胶鸡子黄汤好,地芍钩藤牡蛎草;
麦冬生地同煎服,甘凉滋润生胃津。
?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
芩翘贝母射干薄,湿温时疫是主方。
连朴饮
连朴饮用香豆豉,菖蒲半夏焦山栀,
芦根厚朴黄连入,湿热霍乱此方施。
三甲复脉蛎龟鳖,地芍麻仁胶草麦,温邪伤阴肢痉挛,息风潜阳又养血。
犀地清络饮
犀地清络翘茅灯,丹皮赤芍桃仁通,
沥姜菖蒲汁豁痰,气血两燔证危重。
宣清导浊二苓淡,蚕沙皂荚水石寒,
湿滞大肠舌苔腻,化湿清热气机宣。
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枳实导滞汤
枳实导滞用小承,连槟楂曲翘紫通,
甘草调和三焦治,湿滞热除大便行。
导赤清心汤
导赤清心重滋阴,生地麦冬辰茯神,
童便丹竹益元散,木通灯心莲子心。
?阿胶黄芩汤
阿胶黄芩治肺肠,杏仁车前白芍桑,
宣疏表湿首如裹,遍体不舒肢懈堕,秦艽防风苍术草,藿香陈皮姜砂壳。
东垣清暑益气汤
东垣清暑益气汤,参耆归术加草苍,
升葛泽曲麦味合,青陈黄柏共成方。
犀黄丸
犀黄丸内用麝香,乳香没药与牛黄,
乳岩横痃或瘰疬,正气未虚均可尝。
?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调和服,胃热口疮并风功。
?中满分消泊朴乌,归萸麻夏荜升胡,香姜草果参芪泽,连柏苓青益智需。
甘蔗甘草糯米水,燥咳热泻功效良。
?清咽栀豉汤
清咽栀豉药分三,牛蒡马勃蝉衣蚕,
桔梗甘草薄荷角,银翘芦竹灯心添。
余氏清心凉膈散
余氏清心凉膈散,薄荷石膏山栀全,
连翘桔梗竹芩草,咽喉红肿丹痧显。
锡类散
锡类散用壁钱象,珠黛甲冰合牛黄,
清热解毒吹入喉,祛腐生肌外用良。
?凉营清气汤
凉营清气犀地斛,栀连膏翘荷茅芦,
?丸用芩连砂朴实,夏陈知泽草姜俱,二苓参术姜黄合,丸热汤寒治各殊。
调营莪术麦用瞿,归芎白芷萆葶苈,元胡苓桂芍三皮,大黄槟榔辛要细。
滋水清肝饮?
滋水清肝饮归身,柴芍六地栀枣仁,
三才封髓砂柏草,天地人参不可少。
蚕矢汤?
蚕矢汤用苡木瓜,苓连栀通吴萸夏,
加入豆卷清湿热,吐利腹痛转筋佳。
五仁橘皮用五仁,松杏郁李桃柏陈,肺燥肠闭津液乏,便秘腹满干咳频。
调胃承气加姜汁,当归活血效力神。
三石汤
三石汤用石膏寒,竹茹银花金汁添,
滑石通草杏仁配,暑湿弥漫病可痊。
神犀丹
神犀丹中犀玄参,芩蒲地银板蓝根,
翘豉金汁天花粉,紫草合治热毒深。
三甲散加减
三甲二鳖与穿山,柴胡桃仁与僵蚕,
痰瘀阻络后遗症,通络化痰理气先。
雷氏清宣金脏法
雷氏清宣金脏法,川贝兜铃与枇杷,
桑蒡桔杏瓜蒌壳,清暑止咳效堪夸。
丹芍竹玄金汁草,竹沥安宫亦可入。
清咽养营汤
清咽养营洋参地,茯神二冬花粉知,
玄参炙草白芍入,阴损邪少脉来细。
宣透膜原病有湿,寒甚热微重四肢;身疼有汗脘闷夏,槟芩果朴草藿姜。
增液承气汤
增液承气玄地冬,更加硝黄力量雄;
温病阴亏实热结,养阴泄热肠道通。
黄芩滑石蒄通草,苓皮腹皮猪苓饶,暑温湿温皆热重,湿热肾炎亦可疗。
海藻玉壶带昆布,青陈二皮翘贝母,独活甘草夏归芎,消瘿散结效或睹。
五淋散
五淋散治血热淋,归草栀芍赤茯苓;
脐腹急痛小便涩,研末煎服水道清。
虎潜脚痿是神方,虎胫膝陈地锁阳,龟板姜归知柏芍,再加羊肉捣丸尝。
河车大造丸
河车大造膝苁蓉,二地天冬杜柏从,
五味锁阳归杞子,真元虚弱此方宗。
保元补益总偏温,桂草参芪四味存,男妇虚劳幼科痘,持纲三气妙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