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沉淀池调试方案说明样本

絮凝沉淀池调试方案说明样本
絮凝沉淀池调试方案说明样本

山西三维絮凝沉淀池预处理工艺调试方案

山西三维循环排污水项当前期预处理系统采用 原水池 +穿孔旋流絮凝池

+斜

管沉淀池 处理工艺 , 设计规模为 350m3/h.设计处理能力要求为 : 悬浮固体 SS 去

除率为 90%, 出水浊度满足后续过滤器进水要求。

流程说明 : 原水进入穿孔旋流絮凝池 , 经过上下交错的方孔 , 顺序流出至 布水槽。再经过布水槽下部的穿孔花墙均匀出水进入斜管区 , 水流经过斜管缓慢 上升 , 絮凝杂质在斜管上沉淀下落进入排泥斗 , 经过沉淀后的水经过斜管进入 清水区 , 清水经过穿孔集水槽汇入集水总渠 , 最终流入原水池。

二、 主要构筑物及设计参数

(1) 穿孔旋流絮凝池

钢筋混凝土结构 , 设计进水量为 350m3/h, 1座, 6格.长 X 宽X 高: 4mx6mx5m, 每格尺寸 1.8mX1.9m,四个角填成三角形 , 其直角边长为 0.3m. 絮凝池孔口流速 应按由大变小的渐变流速计 , 起端流速适宜为 0.6~1.0 m/s, 末端流速宜为 0.2~0.3 m/s 。絮凝时间按 10min 计。

(2) 布水槽

采用穿孔花墙均匀布水 , 共上下 2 排, 每排 9 个方孔 , 方孔尺寸

200X200.

(3) 斜管沉淀池

钢筋混凝土结构 , 1 座, 长 X 宽 X 高: 9.1mx6mx5m, 穿孔管排

泥。设计排 泥量为 42 m3/d. 设计液面上升流速 v=2mm/s, 颗粒沉降速度 u0=0.3mm/s 。斜管 沉淀时间 5min 。初步设计排泥周期为 1d/ 次。每个沉淀池排泥斗容积为 0.9 m3。

原水池

主要预处理工艺

斜管沉

4)原水池

钢筋混凝土结构, 1 座, 尺寸: 6.5mx6mx5m.有效容积: 183 m3 。有效

深 4.7m.

(5)设计排泥周期

与沉淀池相比, 絮凝池及布水槽污泥量相对较少。排泥周期相对较长。就斜管沉淀池而言, 由于沉淀池较长, 沉淀池进水端积泥较多, 顺水流方向, 依次递减。因此, 沿水流方向, 前两个排泥管排泥周期小于后面几个排泥管的排泥周期。

根据水质报告, 初步确定沉淀池排泥周期为0.5~2d, 一次排泥时间10~15min. 具体排泥时间由调试结果确定。

三、工艺调试方案

(一)调试目的和内容

调试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 带负荷试车, 解决影响连续运行的各种问题, 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第二, 确定符合实际进水水质水量的工艺控制参数, 如絮凝剂最佳投加量, 助凝剂最佳投加量等。在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 尽可能降低耗量; 第三, 确定絮凝池, 布水槽和沉淀池的排泥周期, 从而在PLC 和上位机设定参数, 确定排泥闸阀开启的时间。第四, 编制工艺控制规程, 以指导今后的运行。

(二)调试方法

1、准备工作

1)人员准备:

a.工艺、化验、自控、仪表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各一

人。

b.接受过培训的各岗位人员到位, 人数视岗位设置和能

够进行轮班而定。

2)其它准备

a. 收集工艺设计图及设计说明、自控、仪表和设备说明

书等相关资料。

b. 检查化验室仪器、器皿、药品等是否齐全, 以便开

展水质分析。

c.检查各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尺寸、标高是否与设计相

符, 管

道及构筑物中有无堵塞物。

d.检查总供电及各设备供电是否正常。

e.检查设备能否正常开机, 排泥闸阀能否正常开启和关

闭。

f.检查仪表及控制系统是否正常。

g.检查维修、维护工具是否齐全, 常见易损件有无准

备。

h.絮凝剂和助凝剂投加装置是否完好, 是否具备开车条

件。

i 确认业主总进水水泵是否具备试车条件

j 确认业主排泥沟是否具备排泥条件

2、带负荷试车

1) 工艺参数确定内容

设计中的工艺控制参数是在预测的水量、水质条件下确定的,

而实际投入运行时的循环排污水其水量水质往往与设计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 必须根据实际水量水质情况来确定合适的工艺控制参数, 以保证运行的正常进行和使出水水质达标, 同时尽可能降低能耗。

需要确定的工艺参数有: 絮凝剂投加量, 助凝剂投加量, 絮凝池和布水槽排泥周期及一次排泥时间, 斜管沉淀池排泥周期及一次排泥时间。

2) 确定方法:

确保原水池在保证进水不溢流的前提下尽可能控制在高水位运行。调试可根据每天自动排出的出水表观颜色来判断排泥周期。若从排泥管出水颜色浑浊, 黏稠度较大, 出水流速较低, 说明污泥浓度较高, 排泥周期应该缩短。若出水清洗或者黏稠度很小, 应加长排泥周期。一次排泥直至排出进水为止, 记好一次排泥时间。排泥调试时需要有专业人员现场观察排泥情况, 并作好排泥记录表。

排泥周期及排泥时间调试运行表

3、工艺控制规程:

工艺控制规程主要是用来指导生产运行的, 是工艺运行的主要依据, 其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 各构筑物的基本情况; 第二, 各构筑物运行控制参数; 第三, 设施设备运行方式; 第四, 工艺调整方法; 第五, 处理设施维护维修方式。工艺控制规程应在工艺参数确定后编制。

四、应该注意问题

1) 试车前对所有设施、管道及水下设备进行检查, 彻底清理所有杂

物, 以避免通水后管道、设备堵塞。通水后进行水下设施的维护困难相当大, 主要是因为维修需将水池放空, 放空一次相当费时费工, 在通水前一定要认真检查、清理。

2) 若絮凝剂和助凝剂投加不当, 会导致沉淀池出水水质变差, 可能导

致后续多介质和超滤出水水质不符合要求。因为本设计沉淀池出水水质无法在线分析检测, 只有超滤膜污染之后才能推测到可能是前期该预处理工艺去除效果不好, 因此建议分析室做好相关参数检测工作, 定期进行检测, 主要是出水浊度与悬浮固体检测。

3)沉淀池常见问题:

如下图所示: 沉淀池分为四个区

沉淀池常见现象及其可能原因:

a)排泥周期长导致布水区下方池底污泥积泥较厚, 底部污泥发酵后

形成大块状浮泥经过斜管后浮到水面, 清水区表面出现大量浮

泥, 感官极差。

b)排泥周期长导致布水区有效水深减小, 配水花墙过水断面积减

小, 穿过花墙的水流速大幅度提高, 体积较大的矾花被打碎, 不宜沉淀, 穿过斜管浮至沉淀池清水区表面, 清水区表面出现大量浮泥。

c)沉淀池排泥管容易堵塞, 如果调试运行中, 发现堵塞严重, 需

要借助压力水管进行反冲洗办法。以后根据需要来选取。

4)严格控制排泥周期, 以免排泥管堵塞。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