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决定深度,知识决定广度
工作不顺心我们工作到底为了什么?

工作不顺心我们工作到底为了什么?体验决定深度,知识决定广度。
你的人生是什么呢?工作不顺心怎么办?我们工作到底为了什么呢?我们都过着与想象不一样的生活——人类的情感预测是有偏差的!读书的时候,想着毕业后,开始自己的人生,发挥自己的才能;有了份工作,每天上班挤在拥挤地铁的人潮中感到很落寞,整日穿得人模人样说话圆滑得体,其实你的内心还是当初那个迷茫的少年,不知自己到底在为什么而活而忙而悲伤;终于鼓起勇气辞职去旅行,辗转在路上,拍好看照片分享有趣故事,发的帖子鼓舞了无数人,其实你自己到底有没有真的觉得自由和快乐,却是另外一桩事了。
我们常感到自己在过着并不理想的生活,以至于嘴里总嚷着无数的“如果……我就可以……”如果这份工作没有那么累,我就可以培养自己的爱好,兴许生活就不会那么枯燥没有意义;如果旅行可以带来不一样的人生,只要勇敢跨出第一步,我就可以从此海阔天空书写自己的人生……心理学有一个观点,就是人与生俱来的情感预测是有偏差的。
我们很难预测自己未来情绪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人们会错误地预测自己谈过一场浪漫的恋爱,收到礼物,错过选举赢得比赛,和被误解后的感觉。
”一位苏格兰诗人写得恰到好处:“当一种感觉存在的时候,他们感到它好像永远不会离开;当它离开以后,他们感到他好像从未来过;当它再回来时,他们感到它好像从未离开。
”这样的感觉,就是此刻的我们:一无所有,理想生活很飘渺。
工作中你快乐吗?——测测你工作快乐指数以下各项每选中一项为1分。
如果你的得分在6分以上,说明你拥有较高的快乐工作指数,目前这份工作对你而言,基本意味着舒心和有价值;如果得分低于4分,你就要小心啦。
因为工作对你而言,不仅仅是每月的进账那么简单,可能还包括很多烦恼。
1、公司业绩不错,年终奖金令你满意;2、能经常和老板MSN聊天;3、公司给你安排的岗位很适合你;4、大伙儿常开老板玩笑,对此老板并不介意;5、公司每年安排体检;6、国家规定的劳动法规公司执行得不含糊;7、老板基本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公平待人;8、公司打小报告的人没市场;9、不担心会因生孩子丢掉工作;10、员工有持股的机会。
实习总结实习体验探索专业发展的广度与深度

实习总结实习体验探索专业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实习总结:实习体验探索专业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实习是大学生们展示自己专业能力和接触实际工作环境的重要机会,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专业发展的广度与深度。
在这段时间里,我积极参与团队合作、挑战专业技能、了解职场规则,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首先,实习为我提供了广度发展的机会。
作为一个学生,我在实习中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实际工作场景和项目,这使我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广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公司的技术部门实习期间,我负责参与多个项目的开发,并与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合作。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交流与合作,我拥有了跨专业学习的机会,了解了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并扩展了自己的专业视野。
其次,实习也为我提供了深度发展的机会。
在实习中,我可以专注于一个特定的项目,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通过参与一个项目的全过程,我能够深入了解该领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能力,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了一个移动应用的开发,从需求分析到设计、开发和测试,我逐渐掌握了整个开发流程,并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
此外,实习还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职场规则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了解了职场中的沟通、协调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同时,我还体会到了与同事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在团队中如何合理地分工与协作。
这些职场规则的理解和掌握对于我的专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结起来,通过实习,我深刻体验到了专业发展的广度与深度。
实习提供了广度发展的机会,让我了解了更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同样地,实习也提供了深度发展的机会,让我专注于特定项目并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同时,实习还让我认识到了职场规则的重要性,帮助我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
通过这次实习经历,我对专业发展的追求更加明确,并对未来的职业道路充满信心。
探索知识点的深度与广度

探索知识点的深度与广度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便捷和广泛。
然而,对于知识的探索,我们应该注重其深度与广度的平衡。
深度指的是对某一领域的深入研究,而广度则是对多个领域的了解和掌握。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知识点的深度与广度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探索方法。
一、深度的重要性深度研究是对某一领域的全面了解和深入思考。
它能够帮助我们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发现问题的根源,并提供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深度研究还能够培养我们的专业能力,使我们在某一领域成为专家,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于学术研究而言,深度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我们才能够对某一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科学领域,深度研究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关键。
通过深入研究,科学家们能够发现新的现象、提出新的理论,并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广度的重要性广度是对多个领域的了解和掌握。
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更为全面的知识体系,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
广度研究还能够培养我们的综合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在职场中,广度研究是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要想在职场中脱颖而出,仅仅依靠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通过广度研究,我们能够了解不同领域的发展动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职场的变化。
三、深度与广度的平衡深度与广度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
在探索知识点时,我们应该注重深度与广度的平衡。
只有在深入研究某一领域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他领域的知识。
同时,广度研究也能够为深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深度与广度的平衡。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一个主攻方向,在该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广泛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和文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最后,我们还可以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跨领域的合作项目,拓宽自己的研究视野。
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你感兴趣的东西越多,你能够深入的就越少。
你钻研的越深入,你有发现感兴趣的东西越多。
有点绕,不过有感而发。
我想到这句话的时候其核心仍然是想表达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直接的关系问题,或者说其学习的先后关系和顺序问题。
首先任何一个知识广度的扩展都需要有一个专业性方向的深度的积累,而且这个积累经过了自我的实践,通过实践转化为了知识的经验和方法。
如果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太多,而这些方面的内容我们都没有办法进行实践性领悟,那么所有你感兴趣的知识领域你都无法深入去理解和领悟。
还是这句话,理论不通过实践很难转化为自我的经验并指导后续的行动。
你会发现很多领域你都知道,就是不清楚具体为何得出某些结论?你想深入学习又很难,很多东西你没有实践机会。
人的精力有限,感兴趣的东西越多,每个知识域上分到的时间自然很少,同时由于很多知识由于没有实践的机会,很多时候学完后很快就会忘记,不会带来太大的机制。
只有真正实践后的经验是最不容易遗忘的。
根据我原来谈到过的,知识的广度往往并不会产生直接的自我增值,知识广度本身是附着在某一个专业深度上的。
所以刚工作的时候,还是以某个专业领域的发展为主,很多东西可以关注,但是不用花太多的时间,一定要将时间用到专业技能的提高上面。
工作前面2-3年的学习力最旺盛,只要有足够的兴趣,就有精力刨根究底深入学习,而且这个学习过程是和实践和工作完全结合的,那么学习后就很容易转化我自我经验。
如果刚开始工作的时间就挑三拣四或者说换岗太快,沉迷到各种新鲜的工具,语言和技术上面,那么很可能将基础打深入的时间就荒废了。
前面几年过了后,你会发现你钻研的越深入,你有发现感兴趣的东西越多。
这是完全正常的情况,任何知识领域在深入到一定的阶段后,必须要有更加广度的知识来支撑。
知识本身无边界,很多时候专业性的工作也需要更加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这个时候你再去拓展知识的广度就属于完全合理的,这个时候一方面是有知识深入做积累,一方面是在拓展深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目标驱动广度知识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
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知识是一种无比珍贵的财富,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得到发掘和积累。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扩展让我们感到眼花缭乱。
然而,拥有知识并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和获得高分,它更是一种人生追求和价值信仰。
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一个人知识水平的重要指标,今天我们将从这两个方面来探讨知识的力量。
知识的广度是指掌握的知识面积广泛,对世界各个领域的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如何拥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呢?首先,要求自己保持阅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时刻保持对新知识的敏感,理解和掌握新事物的发展动态,不断完善自己概念体系。
其次,要注重积累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
做到对常见必备的领域,比如历史、地理、数学、自然科学等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并对其作一个深入和全面的探讨。
这样,对有关领域的知识会有更加灵活和深入的理解。
知识的广度越广,越有可能遇到未知领域出现的问题,而在这时深度则显得尤为重要。
知识的深度是指对某个领域的知识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拥有比表面知识更为关键和精密的知识结构体系。
在知识深度的探究中,更需要我们用一颗渴求深入的心去发掘探究。
我们可以通过读经典,阅读最新的研究论文,研究该领域的最新成果,深入思考并选定合适的学术方法,从而把握所研究领域的本质规律和深刻内涵。
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和把握代表领域的新趋势和新动态。
对于学生来说,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日常学习中的重要方向和目标。
在学生时代,我们应该注重对常见领域基础知识的掌握,保持对知识的积极探究,不断深化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而对于工作人员或者专业人士,则要注重对所掌握的领域进行深度探究及反思,并了解行业和领域内的一些热点问题、动态变化和趋势发展等,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做到知识宽广、能力全面。
总而言之,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效应不仅体现在我们通过学习和工作中的表现,更体现在我们个人的价值和人生境界上。
要不断扩大和完善自己的知识面,探索突破的方向,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养,成为一个全面而有充分准备的人。
培训收获满满的正能量的短句

培训收获满满的正能量的短句1.只有掌握知识的人,才能稳稳向前。
2.学习是一种投资,培训是收获的源泉。
3.知识的广度决定思维的深度。
4.每一次培训都是一次与未来的约定。
5.学习不是一时的兴趣,而是一生的习惯。
6.培训是一份人生成长的礼物。
7.勇于学习,才能攀登更高的巅峰。
8.知识不只是力量,更是全面发展的基石。
9.培训开启了我不一样的人生。
10.培训是一个无穷的追求,只要不放弃。
11.学习给了我翱翔的翅膀。
12.我用知识抵达未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3.每一次培训都是一次魔法般的体验。
14.培训收获满满,我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15.知识是我永恒的财富。
16.培训如同一场嘉年华,让我欢乐非凡。
17.学无止境,我将一直向前。
18.知识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19.培训点亮了我内心最深处的梦想。
20.学习的路上,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
21.正能量让你的内心充满光芒。
22.积极的态度永远是成功的关键。
23.培训犹如生命的阳光,能够点亮你的未来。
24.跨出舒适区,感受成长的力量。
25.一次培训,终身受益。
26.每一个收获都是你前进的动力。
27.成功是努力和机遇的交集。
28.正能量是唤醒潜能的魔法。
29.培训是自我提升的捷径。
30.拥抱正能量,走向成功之路。
31.培训是掌握技能的钥匙。
32.正能量是你变得更好的引擎。
33.收获的知识是你最宝贵的财富。
34.自信来自于学习和成长。
35.培训如同春风,让你焕发新生。
36.愿正能量伴随你成长,指引你前行。
37.培训是跃入更高境界的脚步。
38.穷人只有金钱贫乏,而富人是知识匮乏。
39.培训拓宽视野,打开人生新的大门。
40.正能量让你的未来更加美好。
41.因为有了培训,我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定。
42.培训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潜力和可能性。
43.培训增强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44.通过培训,我掌握了更多实用的工作技巧和方法。
45.培训帮助我提升了自我管理和目标达成能力。
46.参加培训,让我更加懂得如何正确面对挑战和困难。
[知识]深度-广度-高度
![[知识]深度-广度-高度](https://img.taocdn.com/s3/m/dfa6a1f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29.png)
当代很多年轻人均把实现人生快乐作为人生目标。
本人以为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无可厚非。
但如果年轻人把快乐简简单单地只想成是:吃好、穿好、住好、玩好,每天无忧无虑就是快乐,那就大错特错了。
快乐其实包含极其丰富的内涵。
我认为快乐至少由生活的质量、个人的自信与健康、事业的顺利与成功、人际关系的和睦、家庭的幸福与吉祥、人与环境自然的和谐等等因素组成,可以说这些要求缺一不可。
因此,追求快乐生活是一个很高地境界,需要每个人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达到,而是上帝安排的命运,因此一个人要好好地过一辈子,必须应设定几项快乐的目标,比如,家庭要和谐、居住环境要好、身体要健康,事业也要有所成功,不能太落后等,均是构成快乐人生应追求的目标。
寻找适合自己的幸福感和追寻幸福之方法。
高度,决定事业;深度,决定智慧;宽度,决定理念;广度,决定思维;速度,决定效率;力度,决定能力;角度,决定方向;尺度,决定成败。
不争,元气不伤;不畏,慧灼闪光;不怒,百神和畅;不忧,心底清凉;不求,不卑不亢;不执,可圆可方;不贪,富贵安康;不苟,何惧君王!人生在世数十载,陪伴我们度过的可以有很多,成功、失败是最能体现人生阅历,丰富人生画面的东西。
然而,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八九,谁又能保证他就是常胜将军呢?在这里,我要说的不是走怎样的捷径,防止失败,而是如何提高不屡屡碰壁的能力。
挫折经常有,可如何应对挫折,把挫折变为机遇,就是个问题了。
聪明的人往往会把自己的基石打的很牢靠才去节节发展,我不是聪明人,但我知道聪明人是怎么想的,下面我就如何给人生打一个坚实的基础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我看来,人生的成功不外乎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准备:一是深度准备;二是广度准备;三是深度准备。
一、深度我们知道,要成为一棵参天大树除了其它如气候、地质土壤等外在因素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其根部要扎得深,也就是说一棵大树只有根扎的深,才能在以后的岁月里:“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我要引出的第一个话题:(一)、做人要有深度;关于做人要有深度,我想每个人都是认同的,只是在认同时候各有各的看法。
励志小故事5分钟演讲

励志小故事5分钟演讲【一】:五分钟励志演讲稿五分钟励志演讲稿第1篇努力的你最美丽同学们,你喜欢自己吗你对自己满意吗?你很羡慕某些人,甚至愿意自己也成为他吗?如果你对自己有疑惑,那么我来告诉你就像每一片叶子都有它独特的形状,每一朵花儿都有它独特的香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个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
我们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有自己的价值与意义,别人可以比我好,也可以比我差,但没有人可以取代我。
美国少年天使肯尼,一出生就因为身体畸形截掉双腿,后来又发现切口的根部被癌细胞侵入,只好把腰部以下的身体全部切除。
但是,肯尼并没有向病魔低头,他在家人的帮助下向自己的生命挑战,拼命练习生存技能,使得自己日渐独立,能跟常人一样上学,甚至还学会了溜滑板、溜冰。
肯尼的生命是美丽的、动人的。
有时候我们以为遭遇到的危机使我们走投无路了,却在事后发现这是生命的转机。
美丽的生命在于勇于更新,且愿意努力学习。
化蛹为蝶,才能使生命焕然一新。
人的一生也需要蜕变才能成长。
每一次蜕变都回带你走进人生的新领域、新境界,使你获得新的感受、新的惊喜。
健康的我们,更要学会容忍自己的不足和缺点。
俗话说人无完人。
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如何在正视不足和缺点的前提下,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弥补不足、克服缺点呢?一方面要正确和别人做比较,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寻找以后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自己。
不要只从不同的方面平价自己,却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老觉得“某某的学习比我好,某某的书法比我好,某某的琴比我弹得好”,而实际上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学习好的可能体育不如你,书法好的可能学习不如你,不要一味给自己挑毛病。
既能够看到闪光点,也能够看到不足之处,对自己的认识才会全面,才能更好的取长补短。
台湾著名作家琼瑶,小时候除了语文外,其他学科成绩并不好。
有一次,数学考试她只考了20分,学校发给她一张“通知单”,要她拿回去给父母盖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决定深度,知识决定广度。
你的人生是什么呢?一、关于工作与生活我有个有趣的观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岁的白领,40岁以上的员工很少,二三十岁的外企员工是意气风发的,但外企公司40岁附近的经理人是很尴尬的。
我见过的40岁附近的外企经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后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说,唐骏。
外企员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并非个人的成功,西门子的确比国美大,但并不代表西门子中国经理比国美的老板强,甚至可以说差得很远。
而进外企的人往往并不能很早理解这一点,把自己的成功90%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实际上,外企公司随便换个中国区总经理并不会给业绩带来什么了不起的影响。
好了问题来了,当这些经理人40多岁了,他们的薪资要求变得很高,而他们的才能其实又不是那么出众,作为外企公司的老板,你会怎么选择?有的是只要不高薪水的,要出位的精明强干精力冲沛的年轻人,有的是,为什么还要用你?从上面这个例子,其实可以看到我们的工作轨迹,二三十岁的时候,生活的压力还比较小,身体还比较好,上面的父母身体还好,下面又没有孩子,不用还房贷,也没有孩子要上大学,当个外企小白领还是很光鲜的,挣得不多也够花了。
但是人终归要结婚生子,终归会老,到了40岁,父母老了,要看病要吃药,要有人看护,自己要还房贷,要过基本体面的生活,要养小孩……那个时候需要挣多少钱才够花才重要。
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远一点,一时的谁高谁低并不能说明什么。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不太赞成过于关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没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这在刚刚出校园的学生中间是很常见的。
正常人大概要工作35年,这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和真正的马拉松比赛不同的是,这次比赛没有职业选手,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
要知到,有很多人甚至坚持不到终点,大多数人最后是走到终点的,只有少数人是跑过终点的,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去抢领先的位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刚进社会的时候如果进500强公司,大概能拿到3k-6k/月的工资,有些特别技术的人才可能可以到8k/月,可问题是,5年以后拿多少?估计5k-10k了不起了。
起点虽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后面的年轻人追赶的压力越来越大。
我前两天问我的一个销售,你会的这些东西一个新人2年就都学会了,但新人所要求的薪水却只是你的一半,到时候,你怎么办?职业生涯就像一场体育比赛,有初赛、复赛、决赛。
初赛的时候大家都刚刚进社会,大多数都是实力一般的人,这时候努力一点认真一点很快就能让人脱颖而出,于是有的人二十多岁做了经理,有的人迟些也终于赢得了初赛,三十多岁成了经理。
然后是复赛,能参加复赛的都是赢得初赛的,每个人都有些能耐,在聪明才智上都不成问题,这个时候再想要胜出就不那么容易了,单靠一点点努力和认真还不够,要有很强的坚忍精神,要懂得靠团队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长远的眼光……看上去赢得复赛并不容易,但,还不是那么难。
因为这个世界的规律就是给人一点成功的同时让人骄傲自满,刚刚赢得初赛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赢得的仅仅是初赛,有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大多数人都会骄傲自满起来,认为自己已经懂得了全部,不需要再努力再学习了,他们会认为之所以不能再进一步已经不是自己的原因了。
虽然他们仍然不好对付,但是他们没有耐性,没有容人的度量,更没有清晰长远的目光。
就像一只愤怒的斗牛,虽然猛烈,最终是会败的,而赢得复赛的人则象斗牛士一样,不急不躁,跟随着自己的节拍,慢慢耗尽对手的耐心和体力。
赢得了复赛以后,大约已经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职业经理人了,当上了中小公司的总经理,大公司的副总经理,主管着每年几千万乃至几亿的生意。
最终的决赛来了,说实话我自己都还没有赢得决赛,因此对于决赛的决胜因素也只能凭自己的猜测而已,这个时候的输赢或许就像武侠小说里写得那样,大家都是高手,只能等待对方犯错了,要想轻易击败对手是不可能的,除了使上浑身解数,还需要一点运气和时间。
世界的规律依然发挥着作用,赢得复赛的人已经不只是骄傲自满了,他们往往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别人的话,有些人的脾气变得暴躁,心情变得浮躁,身体变得糟糕,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他们自己,在决赛中要做的只是不被自己击败,等着别人被自己击败。
这和体育比赛是一样的,最后高手之间的比赛,就看谁失误少谁就赢得了决赛。
二、根源你工作快乐么?你的工作好么?有没有觉得干了一段时间以后工作很不开心?有没有觉得自己入错了行?有没有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有没有觉得工作像一团乱麻每天上班都是一种痛苦?有没有很想换个工作?有没有觉得其实现在的公司并没有当初想象得那么好?有没有觉得这份工作是当初因为生存压力而找的,实在不适合自己?你从工作中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了么?你每天开心么?天涯上愤怒的人很多,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不快乐?你为什么愤怒?其实,你不快乐的根源,是因为你不知道要什么!你不知道要什么,所以你不知道去追求什么,你不知道追求什么,所以你什么也得不到。
我总觉得,职业生涯首先要关注的是自己,自己想要什么?大多数人大概没想过这个问题,唯一的想法只是——我想要一份工作,我想要一份不错的薪水,我知道所有人对于薪水的渴望,可是,你想每隔几年重来一次找工作的过程么?你想每年都在这种对于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安中度过么?不想的话,就好好想清楚。
饮鸩止渴,不能因为口渴就拼命喝毒药。
越是焦急,越是觉得自己需要一份工作,越饥不择食,越想不清楚,越容易失败,你的经历越来越差,下一份工作的人看着你的简历就皱眉头。
于是你越喝越渴,越渴越喝,陷入恶性循环。
最终只能哀叹世事不公或者生不逢时,只能到天涯上来发泄一把,在失败者的共鸣当中寻求一点心理平衡罢了。
大多数人都有生存压力,我也是,有生存压力就会有很多焦虑,积极的人会从焦虑中得到动力,而消极的人则会因为焦虑而迷失方向。
所有人都必须在压力下做出选择,这就是世道,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
一般我们处理的事情分为重要的事情和紧急的事情,如果不做重要的事情就会常常去做紧急的事情。
比如锻炼身体保持健康是重要的事情,而看病则是紧急的事情。
如果不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就会常常为了病痛烦恼。
又比如防火是重要的事情,而救火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注意防火,就要常常救火。
找工作也是如此,想好自己究竟要什么是重要的事情,找工作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想好,就会常常要找工作。
往往紧急的事情给人的压力比较大,迫使人们去赶紧做,相对来说重要的事情反而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大多数人做事情都是以压力为导向的,压力之下,总觉得非要先做紧急的事情,结果就是永远到处救火,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
(很多人的工作也像是救火队一样忙碌痛苦,也是因为工作中没有做好重要的事情。
)那些说自己活在水深火热为了生存顾不上那么多的朋友,今天找工作困难是当初你们没有做重要的事情,是结果不是原因。
如果今天你们还是因为急于要找一份工作而不去思考,那么或许将来要继续承受痛苦找工作的结果。
我始终觉得我要说的话题,沉重了点,需要很多思考,远比唐笑打武警的话题来的枯燥乏味,但是,天下没有轻松的成功,成功,要付代价。
请先忘记一切的生存压力,想想这辈子你最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最要紧的事情,先想好自己想要什么。
三、什么是好工作当初微软有个唐骏,很多大学里的年轻人觉得这才是他们向往的职业生涯,我在清华bbs里发的帖子被这些学子们所不屑,那个时候学生们只想出国或者去外企,不过如今看来,我还是对的,唐骏去了盛大,陈天桥创立的盛大,一家民营公司。
一个高学历的海归在500强的公司里拿高薪水,这大约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问题是,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做这个梦,好的职位却只有500个。
人都是要面子的,也是喜欢攀比的,即使在工作上也喜欢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大家认为外企公司很好,可是好在哪里呢?好吧,他们在比较好的写字楼,这是你想要的么?他们出差住比较好的酒店,这是你想要的么?别人会羡慕一份外企公司的工作,这是你想要的么?那一切都是给别人看的,你干吗要活得那么辛苦给别人看?另一方面,他们薪水福利一般,并没有特别了不起,他们的晋升机会比较少,很难做到很高阶的主管,他们虽然厌恶常常加班,却不敢不加班,因为“你不干有得是人干”,大部分情况下会找个台湾人香港人新加坡人来管你,而这些人又往往有些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你想清楚了么?500强一定好么?找工作究竟是考虑你想要什么,还是考虑别人想看什么?我的大学同学们大多数都到美国了,甚至毕业这么多年了,还有人最近到国外去了。
出国真的有那么好么?我的大学同学们,大多数还是在博士、博士后、访问学者地挣扎着,至今只有一个正经在一个美国大学里拿到个正式的教职。
国内的教授很难当么?我有几个表亲也去了国外了,他们的父母独自在国内,没有人照顾,有好几次人在家里昏倒都没人知道,出国,真的这么光彩么?就像有人说的“很多事情就像看A片,看的人觉得很爽,做的人未必。
”人总想找到那个最好的,可是,什么是最好的?你觉得是最好的那个,是因为你的确了解,还是因为别人说他是最好的?即使他对于别人是最好的,对于你也一定是最好的么?对于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要最清楚,别人的意见并不是那么重要。
很多人总是常常被别人的意见所影响,亲戚的意见,朋友的意见,同事的意见……问题是,你究竟是要过谁的一生?人的一生不是父母一生的续集,也不是儿女一生的前传,更不是朋友一生的外篇,只有你自己对自己的一生负责,别人无法也负不起这个责任。
自己做的决定,至少到最后,自己没什么可后悔。
对于大多数正常智力的人来说,所做的决定没有大的对错,无论怎么样的选择,都是可以尝试的。
比如你没有考自己上的那个学校,没有入现在这个行业,这辈子就过不下去了?就会很失败?不见得。
我想,好工作,应该是适合你的工作,具体点说,应该是能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的工作,你或许应该以此来衡量你的工作究竟好不好,而不是拿公司的大小,规模,外企还是国企,是不是有名,是不是上市公司来衡量。
小公司,未必不是好公司,赚钱多的工作,也未必是好工作。
你还是要先弄清楚你想要什么,如果你不清楚你想要什么,你就永远也不会找到好工作,因为你永远只看到你得不到的东西,你得到的,都是你不想要的。
可能,最好的,已经在你的身边,只是,你还没有学会珍惜。
人们总是盯着得不到的东西,而忽视了那些已经得到的东西。
四、普通人我发现中国人的励志和国外的励志存在非常大的不同,中国的励志比较鼓励人立下大志愿,卧薪尝胆,有朝一日成富成贵。
而国外的励志比较鼓励人勇敢面对现实生活,面对普通人的困境,虽然结果也是成富成贵,但起点不一样,相对来说,我觉得后者在操作上更现实,而前者则需要用999个失败者来堆砌一个成功者的故事。
我们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意思就是,概率这件事是很准的。
因此,我们不会买彩票中500万,我们不会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我们不会坐飞机掉下来,我们当中很少的人会创业成功,我们之中有30%的人会离婚,我们之中大部分人会活过65岁……所以请你在想自己要什么的时候,要得“现实”一点,你说我想要做李嘉诚,抱歉,我帮不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