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作业

合集下载

中外建筑史作业

中外建筑史作业

中外建筑史作业1举例说明原始人类的居住方式1、“巢居”,即在树上架木为屋,因形似鸟巢而得名。

“巢居”作为干栏式建筑的源头,古文献记载较多,如《庄子·盗趾篇》;“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

最古的巢居都是在森林里“依树为层巢以居”,以适应狩猎、采集经济和原始农耕生活。

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期,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走出森林,在平地上或斜坡上构筑居室,“巢居”便逐步演变成干栏式建筑,其演变过程是先在一颗树上构巢,然后发展到在相邻的几颗树上架屋,再发展到由桩、柱构成架空的干栏式建筑。

现今的土家族吊脚楼即是干栏式建筑的一种演变形式,其真正的源头则要追溯到原始人类的“巢居”。

这种“依树积木”的简陋居所,人类学家称之为“树屋”。

尽管这种居住形式十分原始,但据调查,在鹤峰走马锁坪村,解放初期还有人使用,这种树屋就是在几颗树之间,横着绑上几根粗木棍,放上草,草上放竹席等,房顶做成斜面,以草盖顶,四周也以木棍和草捆绑为壁,留下出入口,以便上下。

这种居住方式的留存,应是古老巢居影子的实例。

长江流域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阑式建筑,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六七千年,“构木为巢”的巢居形式已发展成为干阑式建筑。

2、“穴居”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下,天然洞穴显然首先成为最宜居住的“家”。

从早期人类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穴居遗址开始,原始人居住的天然岩洞在辽宁、贵州、广州、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都有发展,可见穴居是当时的主要居住方式,它满足了原始人对生存的最低要求。

《易系辞》曰“上古穴居而野处”。

大自然造化之功奇伟壮丽,雕凿出无数晶莹璀璨、奇异深幽的洞穴,展示了神秘的地下世界,也为人类在长期生存期间提供了最原始的家。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下,天然洞穴显然首先成为最宜居住的“家”。

从早期人类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穴居遗址开始,原始人居住的天然岩洞在辽宁、贵州、广州、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都有发展,可见穴居是当时的主要居住方式,它满足了原始人对生存的最低要求。

中外建筑史题库(有答案)

中外建筑史题库(有答案)

中外建筑史题库(有答案)一、填空题(20分)1.雅典卫城的总负责人是菲迪,其主题建筑是帕台农神庙。

2.标志西方文艺复兴建筑历史开始的建筑物是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

3.飞扶壁常见于哥特式建筑中,这种建筑的早期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

4.写出以下建筑作品的设计风格:母亲住宅后现代范斯沃斯住宅技术精美马赛公寓粗野主义美国国会大厦古典复兴爱因斯坦天文台表现主义5.列出下列建筑作品的设计人:筑波中心、集崎、新南京中山陵、吕延志、安都东堂、中国国家大剧院、裴一鸣·克朗大厦、密斯悉尼歌剧院、吴崇伟宝图书馆、阿尔托·西塔里·艾森·赖特安子桥、帕拉弟奥李春园厅别墅二、单选题(10分)1.中国已知的最早使用榫卯技术建造房屋的例子是(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村遗址C河南偃师二里头宫遗址D陕西岐山凤鸡村遗址。

2.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组成部分豆苗钠毡枫衣始于哪个朝代?(c)战国时期B秦c汉d唐3。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指:(a)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B五台山、武当山、峨眉山、普陀山C武当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D武当山、五台山、峨眉山和九华山。

4.《建筑十书》的作者是:(a)a、维特鲁威b、维尼奥拉c、帕拉第奥d、阿尔伯蒂5.著名的罗马大角斗场的叠柱式由下而上的柱式依次是:(b)a、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科林斯壁柱b、塔司干、爱奥尼、科林斯、科林斯壁柱c、爱奥尼、科林斯、多立克、科林斯壁柱d、科林斯壁柱、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6.“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是谁的名言?(a)a、雨果B,歌德C,布鲁内莱斯基D,大仲马7。

著名的“帕拉迪奥主题”指的是:(d)平面形式,B建筑风格,C屋顶形式,d窗户开口的构图处理。

8.被称为西方第一个真正的“现代建筑”的作品是:(B)a、法格斯B工厂、涡轮机车室C、包豪斯学校大楼D、科隆展览办公楼9。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最早的设计师是:(d)达芬奇B拉斐尔C米开朗基罗d布拉蒙特10.ciam的第四次会议主题是?(a)a、城市规划B、建筑产业化C、居住与休闲D、最低生活空间标准III.简短回答问题(30分)1.中国古代都城布局特征。

中外建筑史—中建篇

中外建筑史—中建篇

中外建筑史课后习题班级:风景园林171第一章一.填空题:1.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先驱是乐嘉藻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始研究中国建筑史的机构是中国营造学社二.3.中国营造学社的两位骨干、中国建筑史学的奠基人是梁思成和刘敦桢。

4.单体建筑平面构成要素主要包括间和出廊。

二.判断改错题:1.民间建筑面阔方向的开间数--律取阳数。

(×)2.间在平面中由中间向两边依次为明间、次间、尽间、梢间。

(×)3.平面为正方形的建筑是正式建筑。

(×)三.名词解释:1.间答:两柱之间的空间;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

2.副阶周匝宋代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梁子。

三.简答题:1.出廊的四种做法和等级。

(1)无出廊式--四等(2)前出廊式--三等(3)后出廊式--二等(4)周围廊式--一等2.单体建筑平面的基本型是什么?有哪些优点?基本型:一明两暗优点:(1)提供适宜的居住面积;(2)满足必要的分室要求;(3)良好的空间组织;(4)良好的通风采光;(5)可用规整的梁架结构;(6)有利于群组的良好布局。

3.庭院式建筑组群的构成机制有哪两种?画简图示意。

(2)廊院式(1)合院式第二章一.填空题1.台基的四个构成要素包括台明、台阶、月台和栏杆。

2.平台式台明根据包砌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砖砌台明和满装台明。

3.台阶的类别根据做法不同可以分为垂带踏跺、如意踏跺和礓礤。

4.台基的组合有垂带石、象眼石和砚窝石三种。

二.判断改错题:1.台明的长宽尺寸要求“下檐出”大于“上檐出。

( ×)2.台明的做法按等级从高到低为须弥座一砖砌台明-满装石作。

(×)3.无论等级高低,台阶的做法中都有砚窝石。

(√ )三.简答题:1.台阶中栏杆的作用是什么?(1)防护安全;(2)分隔空间;(3)装饰台基;(4)丰富剪影;(5)尺度标志。

四.论述题:1.试分析说明台基的作用。

(1)构造功能:防水避潮(2)结构功能:稳固屋基(3)调适构图(4)扩大体量(5)调度空间(6)标志等级(7)独立建坛第三章一.填空题1.抬梁式构架是梁柱支撑体系,靠自重来稳定建筑;穿斗式构架是檩柱支撑体系,靠穿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中外建筑历史及答案

中外建筑历史及答案

一.画图(每题4分,共8分)1.古希腊多立克柱头、爱奥尼柱头的正立面简图(参见图说p41)2.罗比住宅立面图(参见作业指示书)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巴西利卡一种综合用作法庭、交易所、会场的大厅,平面一般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 纵向的几排柱子将其分为中厅和侧廊两大部分,中厅比侧廊高,两侧可开高侧窗;多为木屋架,支柱较细;其容量大,结构简单,传统上是群众聚会的场所,古罗马晚期基督教公开后,被教会选中做教堂的蓝本。

2.《建筑十书》古罗马维特鲁威的著作,是欧洲中世纪以前遗留下来的唯一的建筑学理论专著,全书分十卷,对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成就作了系统的总结,第一次提出了“坚固、方便、美观”的建筑三要素,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影响很大。

3.全面空间建筑大师密斯的空间理论,又称通用空间,由“流通空间”发展而来。

主张设计一个大空间,可以自由划分、分隔的实用且经济的空间,标志着现代建筑设计中起决定作用的功能主义理论的终结,是60年代后影响最大的空间理论。

4.后现代主义建筑指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建筑界流行的一种建筑思潮,其特点是:注重公众交流和地方性,借鉴历史,强调城市文脉、装饰、表象、隐喻、公众参与、公共领域、多元论、折衷主义等。

三.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金字塔是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的典型建筑。

2.(雅典卫城)是古希腊的神庙、群体布局以及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的杰出代表。

3.西欧哥特教堂的平面多采用拉丁十字式或(巴西利卡)式。

4.被称为文艺复兴的第一朵报春花的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是由(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的。

5.罗马圣彼得教堂的穹顶是(米开朗琪罗)的作品。

6.标志着欧洲真正改变建筑形式语言的信号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于布鲁塞尔的( 新艺术运动)。

7.风格派建筑师里德维德设计的(施罗德)住宅堪称画家蒙德里安绘画的立体化。

8.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于1925年设计、位于德绍的(包豪斯校舍)是现代建筑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

中外建筑史试题及答案

中外建筑史试题及答案

中外建筑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建筑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A. 巴黎圣母院B. 罗马斗兽场C. 泰姬陵D. 长城答案:A2. 中国古代建筑中,被称为“千年古刹”的是?A. 法喜寺B. 灵隐寺C. 少林寺D. 寒山寺答案:C3. 以下哪位建筑师是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领军人物?A. 贝聿铭B. 莱特C. 米开朗基罗D. 高迪答案:B4. 古希腊建筑中的柱式,以女性雕像作为柱子的柱式是?A. 多立克柱式B. 爱奥尼亚柱式C. 科林斯柱式D. 复合柱式答案:C5.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三进院落”布局,通常用于哪种建筑?A. 皇家宫殿B. 贵族府邸C. 宗教寺庙D. 普通民居答案:B二、填空题1. 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是________,位于________。

答案: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2. 中国古代建筑中,屋顶的“歇山顶”是指________。

答案:前后两坡屋顶中间高,两侧低3. 巴洛克建筑风格起源于________世纪的意大利。

答案:174. 中国的________是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答案:南禅寺大殿5. 现代建筑中,以玻璃幕墙为特色的建筑风格被称为________。

答案:国际风格三、简答题1. 请简述古埃及建筑的特点。

答案:古埃及建筑以其宏伟的规模和象形文字装饰而著名,常见的建筑类型包括金字塔、神庙和陵墓。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厚重的石块建造,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

此外,古埃及建筑还注重对称和比例,以及对神性和皇权的象征表达。

2. 请描述文艺复兴建筑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答案:文艺复兴建筑强调古典文化的复兴,追求比例、几何形式和对古典柱式的运用。

这一时期的建筑师如布鲁内莱斯基、阿尔贝蒂等,他们的设计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人文主义精神,力求达到和谐、平衡与完美的视觉效果。

文艺复兴建筑的代表作有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和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

3. 请解释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理念和风格特征。

答案: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主张“形式随功能”,强调建筑的实用性和技术美。

中外国建筑历史作业

中外国建筑历史作业
外国建筑历史作业四1生铁和玻璃的大量生产给建筑业带来的变化是什么2试述欧洲探索新建筑运动中各种建筑思想与风格的特点以及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中国建筑历史作业(一)
1、木构架的主要类型(基本形式)及特点有哪些? 2、斗拱的作用是什么? 3、西周时期居住建筑的类型是什么? 4、西周、春秋时期出现哪些建筑材料? 5、河北赵县安济桥有何特点? 6、宋《营造法式》的内容及特点是什么?
中国建筑历史作业(四)
一、如何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三大特色? 二、以北京新建筑为例(CCTV、国家大剧院、鸟巢、 国家博物馆、水立方等),谈谈你对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的 基本认识。
外国建筑历史作业(一)
1、试述古埃及金字塔的特点。 2、试述古波斯建筑外墙饰面的特点。 3、试述古希腊柱式的演变及各种柱式的建筑风格。 4、试述雅典卫城的布局及主要建筑的特点。 5、试述古罗马的拱顶结构体系。
外国建筑历史作业(二)
1、简述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筑特点。 2、鼓座的作用是什么? 3、巴西利卡式教堂是如何产生的? 4、哥特式教堂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外国建筑历史作业(三)
1、试述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大教堂的艺术特色。 2、试述圣马可广场、圣佊得大教堂的特点。 3、巴洛克与洛可可的建筑风格是什么?代表作品有哪些 ? 4、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的建筑风格是什么? 各有哪些代表作品?
中国建筑历史作业(二)
1、故宫建筑群在平面布局上有何特点? 2、天坛由几部分组成?圜丘和祈年殿就其作用与建筑 成就而言有何特点? 3、北京明十三陵的规划设计及平面布局与以往朝代的 陵墓有何不同?
中国建筑历史作业(三)
1、中国封建社会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布局有哪些特点? 2、北京四合院建筑的平面布局特点是什么? 3、试举例说明明清两代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各有何特 点? 4、试举例说明两晋、南北朝时期寺院与佛塔的类型? 5、佛光寺的平面布局和结构特点是什么? 6、佛宫寺释加塔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7、北京妙应寺白塔有何特点?

中外建筑简史期末作业

中外建筑简史期末作业

中外建筑简史建筑的发展记载着人类的历史、文明的历程、文化的兴衰。

建筑的发展进步与其所在的文化、环境、经济、气候等诸多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筑因需要而存在,因使用而发展。

民族不同,文化各异,还有如审美理念、艺术鉴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不同内容,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建筑文化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以木料为主材料,注重结构设计,以大屋顶为特征,利用斗拱结构和支柱来分散屋顶压力,结构优良,抗震性极好;而外国的建筑,如印度建筑,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以前,基本上都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建造的,属于砖石结构体系。

我们可以把外国建筑史分为古典前期、中世纪、现代、后现代等四个时期,对其进行分析。

陵墓是古埃及人最重要的和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早期陵墓是用“泥坯砖”来建造,后来为了防止陵墓被盗掘,开始采用更具永久性的石头建造,古埃及陵墓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它的造型,它由原来的梯字形演化到我们今天看到的金字塔型经过了漫长的过程。

即金字塔的演变经历了阶梯状金字塔—折边金字塔—直边金字塔三个过程。

阶梯型金字塔,典型代表是马斯塔巴。

玛斯塔巴,阿拉伯语,是板凳的意思,金字塔的原形,建于第三王朝,约公元前28世纪,在萨卡拉建造了一个边长140*118公尺、高60公尺埃及最古老的金字塔(6阶),阶梯亦象征着国王死后的升天。

此墓的修建是埃及建筑史上的一次创新与革命,它首次用石头代替砖作为建筑材料,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大型的石造建筑,在设计思想上开拓了通向真正金字塔的道路。

折边型金字塔,如乃富鲁金字塔,到第四王朝斯尼弗鲁时期,在达哈修建造了一个边长189公尺、高101公尺外壁下半部的倾角是54度左右,上半部则大约43度,呈现出中间曲折的型态。

而曲折式金字塔的西侧与北侧均有入口,埋葬室也有变更设计的痕迹,因此可能建造时间较早。

而直边金字塔,如红金字塔,第四王朝斯尼弗鲁仍不满足,又在此弯形金字塔的旁边建造了第三个呈角锥体的金字塔,此金子塔还是建在达哈修,与曲折式金字塔上方的倾斜度相当但建造年代较晚。

中外建筑史课程作业

中外建筑史课程作业

中外建筑史课程作业(总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中外建筑史课程作业
作业1:请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古希腊雅典卫城的群体布局艺术。

2、简述古罗马建筑的主要成就。

3、以索非亚大教堂为代表的拜占庭建筑的结构与空间特点是什么?
4、哥特式大教堂的结构特征是什么?
5、简要叙述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特征及其作为文艺复兴纪念碑的意义。

6、巴洛克建筑艺术的特征是什么?
7、分析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的转变,以建筑实例加以说明。

8、简述密斯“少就是多”的建筑艺术追求与实践。

9、举例论证当代西方建筑中的高技术倾向。

10、结合佛光寺大殿谈谈唐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
11、结合实例分析中国古典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在造园手法上的异同。

12、清式彩画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要求:A4纸,手写,每一题都要配有插图,图文并茂。

作业2:
以“现代建筑的之美”为主题,搜集相关设计实例进行分析和论述。

例如:现代建筑的色彩之美、细节之美、形态之美、材料之美等等。

要求:做成ppt文件,不少于30张幻灯片。

以图为主,以文字为辅。

每个设计作品都要注明设计师及作品名称、地点,图片要有足够的精度和大小。

以班级为单位刻录光盘。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举例说明原始人类的居住方式1、“巢居”,即在树上架木为屋,因形似鸟巢而得名。

“巢居”作为干栏式建筑的源头,古文献记载较多,如《庄子·盗趾篇》;“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

最古的巢居都是在森林里“依树为层巢以居”,以适应狩猎、采集经济和原始农耕生活。

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期,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走出森林,在平地上或斜坡上构筑居室,“巢居”便逐步演变成干栏式建筑,其演变过程是先在一颗树上构巢,然后发展到在相邻的几颗树上架屋,再发展到由桩、柱构成架空的干栏式建筑。

现今的土家族吊脚楼即是干栏式建筑的一种演变形式,其真正的源头则要追溯到原始人类的“巢居”。

这种“依树积木”的简陋居所,人类学家称之为“树屋”。

尽管这种居住形式十分原始,但据调查,在鹤峰走马锁坪村,解放初期还有人使用,这种树屋就是在几颗树之间,横着绑上几根粗木棍,放上草,草上放竹席等,房顶做成斜面,以草盖顶,四周也以木棍和草捆绑为壁,留下出入口,以便上下。

这种居住方式的留存,应是古老巢居影子的实例。

长江流域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阑式建筑,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六七千年,“构木为巢”的巢居形式已发展成为干阑式建筑。

2、“穴居”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下,天然洞穴显然首先成为最宜居住的“家”。

从早期人类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穴居遗址开始,原始人居住的天然岩洞在辽宁、贵州、广州、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都有发展,可见穴居是当时的主要居住方式,它满足了原始人对生存的最低要求。

《易系辞》曰“上古穴居而野处”。

大自然造化之功奇伟壮丽,雕凿出无数晶莹璀璨、奇异深幽的洞穴,展示了神秘的地下世界,也为人类在长期生存期间提供了最原始的家。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下,天然洞穴显然首先成为最宜居住的“家”。

从早期人类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穴居遗址开始,原始人居住的天然岩洞在辽宁、贵州、广州、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都有发展,可见穴居是当时的主要居住方式,它满足了原始人对生存的最低要求。

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房屋.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形成了原始的村落,最具代表性的是西安半坡遗址。

龙山文化时期的住房遗址已有家庭私有的痕迹,出现了平面呈“吕”字形的两室两连的套间式半穴居。

2简述两汉时期建筑的发展概况1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发展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结构已经形成,多层木架建筑已经较普遍斗拱在汉代已经普遍使用,但形式很不统一,结构作用较为明显——保护土墙、木构架和房屋的基础,而用向外挑出的斗拱承托屋檐,使屋檐伸出足够的宽度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特色之一的屋顶形式也多样起来——悬山顶和庑殿顶最为普遍,攒尖、歇山与囤顶也以应用l制砖和拱券结构方面,墓砖多样化(楔形砖、有榫的砖、企口砖等),筒拱顶有纵联砌法与并联砌法,并出现穹隆顶l石建筑得到突飞猛进的进步,在岩石上开凿岩墓,或利用石材砌筑梁板式墓或拱券式墓,地面的石建筑有墓阙、墓祠、墓表以及石兽、石碑等遗物l 1.汉长安的建设汉长安是在秦咸阳原有离宫——兴乐宫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城市布局不规则,主要宫殿未央宫偏于两侧,正门北阙,直对横门、横桥、形成一条轴线。

另一个特点是在东南与北面郊区设置了七座城市——陵邑,供强行从各地迁来的富豪居住,以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政权的控制。

2、西汉是以人工夯筑的宏伟陵体为中心,四向有陵垣和门,构成十字形对称布局。

陵体上面置有祭祀建筑。

3举例说明唐代建筑的发展成就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第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第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第四、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第五、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第六、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代表建筑广仁王庙天台庵南禅寺佛光寺唐代的木建筑实现了艺术加工与结构造型的统一,包括斗拱、柱子、房梁等在内的建筑构件均体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唐代建筑舒展朴实,庄重大方,色调简洁明快。

山西省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是典型的唐代建筑,体现了上述特点。

此外,唐代的砖石建筑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佛塔大多采用砖石建造。

包括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和大理千寻塔在内的中国现存唐塔均为砖石塔。

此外,唐代的砖石建筑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佛塔大多采用砖石建造。

包括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和大理千寻塔在内的中国现存唐塔均为砖石塔。

4宋明清时期建筑发展的主要成就1、宋建筑水平的新发展:第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的变化, 取消唐以前的里坊制度和夜禁; 第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模数制,北宋政府颁布了建筑预算定额标准——《营造法式》,并规定把“材”作为造屋的标准。

《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在此之前还有都料喻皓所著的《木经》。

第三,建筑群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宋画滕王阁和黄鹤楼表示了这一点。

第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的发展。

第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砖石建筑主要是佛塔,其次是石桥。

最高的砖石塔是河北定县开元寺聊敌塔,河南开封国寺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琉璃塔,福建泉州开元寺的两座石塔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塔。

宋代砖石塔的特点是发展八角平面的阁楼式塔,塔身多做筒体结构,墙面及檐部多仿木建筑形式或径用木构屋檐。

四川则多方形密檐塔。

北宋时的泉州万安桥反映了当时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

第六,园林兴盛,金的建筑装饰与色彩比宋更富丽封建社会后期建筑l 佛塔多采用密檐塔,阁楼是塔较少,著名的密檐塔仿木化的塔有北京天宁寺塔、山西灵邱觉山寺塔、河北易县泰宁寺塔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我国唯一的木塔。

l墓室除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外,还有圆形平面,这是它的特色2.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中的一个繁荣时期。

(1)转移普遍用于民居(2)琉璃面砖及琉璃瓦的质量提高,色彩更加丰富,应用更加广泛。

(3)木构架建筑经过元代的简化,明代重新定型。

(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少,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建卷杀简化,建筑形象趋于严谨稳重。

)(4)建筑群布局更加成熟。

(5)私家园林发达。

(尤其以江南一带为盛,如苏州园林、杭州、扬州、南京、无锡等地都有不少私家园林,园林内建筑、假山等造园要素增多。

)(6)明代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主要实例有南京报恩寺塔,山西洪洞县广胜寺飞虹塔,山西大同九龙壁,北京琉璃门、坊。

及山西太原永祚寺、苏州开元寺等的无梁殿。

3.清代基本沿袭了明代的传统。

(1)园林兴盛。

(在清代200余年间,清代帝王在北京西郊兴建了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等一大批园林。

在帝王的影响下,各地官僚和富商也竞建园林,使得私家园林空前旺盛。

(2)藏传佛教建筑兴盛。

内蒙古地区就有1000余所喇嘛庙,西藏布达拉依山而建。

(3)清代颁布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统一了官式建筑的模数和用料标准,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装修水平。

(4)住宅建筑百花齐放。

(5)建主机已有了新的发展。

如采用水湿压弯加工木料,引进玻璃等。

5、论述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生产技术等对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影响。

文化方面: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他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文化类型,建筑与文化关系密切,建筑在不同时期反映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儒家礼教、道家“天人合一”思想、民俗文化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

建筑与文化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渊源,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古代建筑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体系社会意识形态方面:意识形态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同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并对上层建筑具有指导作用,是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存在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力量。

从本质上看,人类社会在任何领域的发展都受这一规律制约,建筑领域也不例外。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体系沿袭几千年,与当时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不无关系。

木作技术的发展是古建筑体系完整的基础,社会意识形态因子是其稳定持续的无形保障。

社会经济方面:第三讲城市建设1、中国古代城市是如何加强军事防御的?筑城以卫军,筑郭以卫民城墙防御性结构:夯土——砖包土——全砖形式:垛口、马面、瓮城、吊桥2、中国古代都城中“里坊”的功能及发展变化情况如何?功能:里坊,古代城市的基本单位(春秋至隋唐)每个里坊有高墙围合,四面或两面开门发展变化:春秋至汉,里坊制城市布局模式形成三国至唐是里坊制极盛期,布局严整,分区明确,“夜市”出现宋代开始,城市成为开放街市模式,封闭的里坊制被打破,正式消亡3、简述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特色新建城市,规整的棋盘布局东西9721米,南北8651米,共109个里坊和2个市街道宽度200米,150米,25米,土路城东南角曲江——芙蓉园城市中信偏于东城4、试分析明清北京城的城市布局特色明清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改建、扩建而成的在城内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都是皇帝祭祀的地方,祀天地日月,而中国是农业立国,所以加上先农坛水系南海、中海、北海、一直通到玉泉山(颐和园一带),连通京杭大运河,把水路连起来直接可以运到皇城5、试讨论《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中的有关王城的规划思想对后代都城的影响《周礼.考工记》——它是中国第一部工科巨著,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早、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一部著作,这本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里面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都城的基本规划思想和城市格局。

其中营国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是《考工记》这本书里面的精华。

同时,《周礼·考工记》书中还记述了按照封建等级,不同级别的城市,如“都”、“王城”和“诸侯城”在用地面积、道路宽度、城门数目、城墙高度等方面的级别差异;还有关于城外的郊、田、牧地的相关关系的论述。

《周礼·考工记》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所谓“营国”,即是建城。

通俗地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与居民区。

反映出的中国早期的王城布局和都城设计制度。

这些规划理论和方法一直影响着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许多大城市,特别是政治性城市的布局都遵循这些制度,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唐朝的长安和北京城(元代和明清时期),清晰的街坊结构和笔直的街道,以及城墙和城门无不反映了《周礼考工记》中“礼”的思想。

研究《考工记》营国制度对中国城市建设的影响,首先需要了解它在我国城市规划史上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