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与仙学的区别

合集下载

出道仙修行知识入门

出道仙修行知识入门

出道仙修行知识入门
仙修行,一般称其为“修行道”,意谓着以“道”为修行的准则,追求自身的欲望,有山林湖海之内的感悟,运用道家之学和一定的内心控制,修行以实现自身的理想。

仙修行可以不仅仅是追求“人境”,而是本身的命运达成最高的境界!
以下介绍的概念,将帮助你了解仙修行的观念,也就是微米道。

首先,仙修行的起源,始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两者,体现出中西文化的合一,在这两者的融合中,一种特殊的观念被形成——“道”,一种普通人难以获取的学术思想。

其次,“道”的本质是对个人本质的认知,也是人的内心的指引,它可以指引我们看到未来的可能性,也是行动的指导者。

从而微米道让你从普通人到仙人都可以体会到一种独有的快乐,一种超越于普通人之上的清醒智慧。

最后,修行道讲究的就是内心的纯净。

在修行道中,一个人体育了自身的情绪调节能力,用以纯净自己内心以达到最高层次的理解,最终真正体会到仙道的意识和力量。

总结:仙修行是一种具有中国古代文化的信仰,它强调的是必须要了解自己的本质,从而可以走向自身的理想之路。

它强调虔诚,包容,有自律,且有道德修养,而用于达到最高的个人境界。

强调内心的纯净,只有通过控制和调节内心的情绪,才能真正的融入仙道。

修仙网文知识点总结大全

修仙网文知识点总结大全

修仙网文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基本概念1. 修仙修仙即修行仙道,是古代中国道家、儒家以及佛家的修炼方式,通过炼丹、修真、炼器、修心、炼神等方法,追求长生不老、飞升成仙的境界。

2. 仙侠仙侠是文学作品的一种类型,它是结合仙侠、修仙和江湖武侠元素的类型,表现出主人公在奇遇、修行中逐渐成长、探索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故事。

3. 修真修真是指通过修炼和修行来达到与天地合一、神仙般的境界,实现自我提升和永生的目标。

4. 仙人在修仙文学中,仙人是指修练有成,成为神仙的人,拥有通天彻地的能力,能与自然相融合。

二、主要流派1. 仙门流派仙门流派在修仙文学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它包括了儒门、道门等传统的修真体系,以及在修真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系列教派和门派。

2. 魔道流派魔道流派是修仙文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流派,魔道修士常以人道为法则,追求力量和自由,他们通常与仙门修士存在冲突与对立。

3. 神魔异类流派神魔异类流派常包括神族、妖族、魔族等异类,他们拥有着与人类不同的修行方式和生存状态,与人类修士往往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纠纷与交锋。

三、常用修炼术法和类别1. 炼丹炼丹是修仙者通过炼制丹药来增进修为、延年益寿的一种修行方式,通过不同丹药能够达到改变体质、提升境界的效果。

2. 炼器炼器是通过炼制法宝、法器来增强自身实力、进行战斗的修炼方式,法宝包括了仙剑、法符、仙甲等,可以帮助修仙者更好地施展自身修为的力量。

3. 修炼技能修炼技能包括了各种练气、丹药、阵法、法宝的修炼,各种功法、心法、绝学、秘籍等,这些技能的修行将直接影响修仙者的实力和境界。

4. 医术注重医术注重是指修炼者通过学习医学知识,调理自身气血、舒缓筋骨、调和体内阴阳,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5. 悟道悟道是指修仙者通过领悟天地规律、探索天人之道,从而达到与天地同寿、通晓天机的境界。

四、作品推荐1. 《将夜》《将夜》是当代修仙题材的一部知名作品,作品以江湖仙侠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夜羽在修仙路上经历的一系列奇遇与成长。

古代神仙和道教文化的理论和实践

古代神仙和道教文化的理论和实践

古代神仙和道教文化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古代,神仙和道教文化一直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

许多人追求长生不老和超凡入圣的境界,这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道教文化就是其中一个被广泛传播并影响深远的信仰系统。

下面,我们将探讨古代神仙和道教文化的理论和实践。

一、古代神仙理论古代中国关于神仙的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易》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决定吉凶祸福”。

其中的“神奇妙用无穷”便是对神仙存在的预示。

同时,古代道家学说也对神仙进行了深入研究。

道教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唯一的道生出了一这个原始物质,进而变成了两极,即阴阳两位神仙。

随后,又形成了三才和万物,神仙们便在这一过程中诞生。

在汉朝时期,神仙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

首先是秦始皇皇后巫蛊事件,接着是曹沫的炼丹学说和张道陵的全真道。

自此以后,神仙文化深植于中国社会中。

二、古代道教文化理论和实践道教被誉为华夏文明的瑰宝之一,其理论及实践思想千古流传,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哲学、文化,思想及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面,我们详细探讨道教文化的理论和实践。

1. 道教观念和理论(1)道:道家学说认为道是全宇宙的根源,是宇宙万物的来源。

这也是神仙产生的根源所在。

而修行的道家弟子,则要通过炼化日月之精,培育心性,进而感悟道获得长生不老的愿望。

(2)阴阳:阴阳是道家学说中的重要哲学体系,其概念源于《易经》中的“太极生两仪”和“五行相生相克”。

阴阳生于道的元气和万物之间,阴阳合一则万物产生,相互作用则万物生灭。

修行者要顺派炼丹术,以阳丹导阴能增强自身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实现长寿目的。

(3)五行:道教对五行有深入的研究,它与阴阳、道的思想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中国古代自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代表天地宇宙中的各种物质和变化。

修行者可以用五行养生法保养身体,达到目的。

(4)仙:仙被认为是道家文化的核心,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仙学修炼三阶段

仙学修炼三阶段

修道成仙是世俗之人梦寐以求的夙愿。

但自古以来,名师难遇,真法难求,即便是具有超凡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终归是心灰意冷、望洋兴叹。

今世学子,若当得遇此书,只要能够精读细研,便可得诀达窍,性慧洞开。

若能潜心依法修炼,必能超凡脱俗而渐达圣境矣。

现将具体的修持法要明示如下,供有缘者参照之。

一、“炼精化气”的筑基阶段 此阶段的修炼法要,主要是以“乾道筑基功”和“腹丹田高卧功”为日常修炼的主要功法,并以小周天的额贯通为主要修持目标。

由于该功法与传统内丹术的采炼通周完全不同,而是通过“积气冲关”自行贯通的小周天。

故初修者不需要什么“修心识基”、“炼己还虚”,也不要求具备多么高的悟性;只要在练功之际,做到身心的投入并持之以恒,均能顺利地完成小周天的贯通。

而且上功迅速,不出偏差,只管大胆地修炼。

按一般功效来讲,小周天贯通之后,五脏类的疾病均能得到治愈。

属于六腑类的疾病,则要通过“长寿功(大周天)”的修炼方能得到治疗。

特别是对年老体衰和疾病缠身的初修者来说,“长寿功”的修持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由于先辈们的小周天和大周天,都是依靠真气能量自行贯通的。

因此,任何顽症均能得到彻底的消除。

不仅能够有效地推迟衰老,亦可收到固形延年之奇效。

正因如此,侠门历代都有一个规定:凡是能够完成大周天修炼的弟子,均有资格收徒传功,用以造福苍生。

二、“炼神还虚”的开穴阶段 五部要穴的开穴修炼,在侠门的仙道修持全程中,是修炼者能否最终证道成仙的关键。

开穴修炼的法要,可归纳概括为以下3点:其一,通过开穴,可以使修炼者尽快迈入“天人合一”的至虚境界。

只有在至虚的状态下,才能彻见元神。

第二,通过开穴,可以最大限度地采聚宇宙微观物质能量和信息。

只有在获得宇宙强大能量的基础上,才能炼化自己肉身的阴浊之质,尽快地净化和提炼元神。

其三,只有通过开穴,才能借助真元能量这一载体,冲破三维时空对人体生理周期的控制,真正实现自我时空的超越和生命体的长生久视。

李国兴仙学修炼三阶段在这三大开穴要法中,至关重要的是至虚功能。

修道的概念

修道的概念

修道的概念修道是指一个人通过修炼和修行来追求精神上的完善和伦理道德的境界。

它起源于古代宗教和哲学体系,是一种对自己具有要求、克制欲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生活方式。

修道的概念在不同的宗教和哲学传统中有不同的含义和实践方式。

在佛教中,修道主要指的是通过打坐、禅修、念佛等修行方法,实现涅槃(解脱)的境界。

在基督教中,修道包括了对神的信仰、守齐勤祷读经的生活方式、履行道德义务等。

在道教中,修道则是通过修炼内丹、养生保健、尊重自然等方式,追求长寿和神仙境界。

修道的核心思想是人的完善和内心的净化。

通过修行,人们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消除内心的烦恼和浮躁,提高自己的智慧和慈悲心,摆脱痛苦和无明的束缚,进而获得心灵的自由和平静。

修道强调了个人自律和道德纯洁,要求人们在行为上追求公正、慈悲、谦逊、尊重。

修道不仅影响了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影响了社会的道德伦理和文明进程。

修道的实践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冥想、禅修、礼拜、祷告、修行、行善等。

不同宗教和哲学体系中的修道者会根据自己的信仰和修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修行。

修道的目的是超越世俗的欲望和烦恼,达到精神上的寂静与境界的提升。

修道追求的是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度思考和体悟,从而超脱尘世的困惑和无常带来的苦痛,体验到一种超越生死的境界。

修道不仅在宗教中有重要地位,也在哲学思辨中持有重要地位。

例如,柏拉图的理念观念即是一种修道思想,他认为通过追求真理和智慧,人们能够获得灵魂的升华和善的境界。

亚里士多德的修道学更注重实践,他认为道德和品德的培养需要有恰当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操练。

修道的思想观念也存在于中国的儒家思想中,儒家强调人文关怀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提倡通过学习经书和践行仁德,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修道的意义在于通过深刻的自我反省和内心的修炼,实现对自我的超越和提升。

它是一种追求自身内心的和谐、智慧、善良等高尚品质的生活方式。

修道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安宁和强大,帮助人们走出内心的迷茫和困惑,拥抱生命的真谛和价值。

了解西游记中的道教文化

了解西游记中的道教文化

了解西游记中的道教文化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作为一部描写唐朝时期诸神仙、神仙法术与妖魔鬼怪斗争的长篇小说,西游记中融入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其中之一就是道教文化。

道教文化在西游记中得到了生动的表现,体现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

一、神仙与仙道在西游记中,道教的核心观念就是修道成仙。

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交融,但是西游记主要以佛教和道教作为背景。

其中,道教文化在小说中的表现,主要是通过描绘人物形象来体现。

1.道士在西游记中,道士是道教文化的代表,代表着修道成仙的道家信仰。

其中最著名的角色就是道教的始祖—太上老君。

他在小说中化身为道士形象,指导唐僧四人取经,并赐予他们宝贝法宝,以便在取经过程中抵御妖魔鬼怪的袭击。

2.仙人仙人是道教文化中的重要存在,代表着道家中修炼有成的人士。

在西游记中,观音菩萨就具有仙人的特征。

她拥有神通广大,拥有无所不能的法力,以及无尽的慈悲心。

观音菩萨救助了唐僧一行人多次,途中的种种阻碍都在她的帮助下得以克服。

二、法宝与妖怪诛杀在西游记中,道教文化还体现在宝贝法宝与妖怪诛杀的情节中。

1.宝贝法宝道教文化中的宝贝法宝在西游记中被广泛地运用。

比如,唐僧的金箍棒、孙悟空的凤翅紫金冠、猪八戒的九齿钉耙等,这些宝贝法宝无一不是道教文化在小说中体现的典型。

2.妖怪诛杀西游记中,故事情节中大量出现了斗妖除魔的情节。

唐僧一行人四处行走,在取经的路上,妖怪无所不在。

他们以各种形态出现,企图阻止唐僧等人取得真经。

而唐僧四人则借助宝贝法宝和自身的力量,诛杀邪恶的妖魔鬼怪,保护取经之路。

三、修行与悟道西游记中描写的修行和悟道的过程,也体现了道教文化的思想和理念。

1.修行唐僧作为主角,他的取经之旅本身就是一次修行的过程。

他要经历各种困难和考验,努力修行,最终达到悟道的目的。

通过修行,他学到了智慧和慈悲,也体验到了人生的痛苦和喜悦。

2.悟道悟道是西游记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古代道家境界划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古代道家境界划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古代道家境界划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古代道家境界划分是研究古代道家思想体系中不同境界划分的一个重要课题。

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唯一的一个重要学派,其思想内容深邃广泛,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对于道家境界的划分,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古代道家境界划分的概念、依据以及其重要性,并总结出古代道家境界划分的方法和标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古代道家境界。

道家境界是指道家思想体系中对个人修炼和境界提升的划分。

道家强调个体的成长和修炼,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境界来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心境宁静的境界。

在古代道家的观念中,个人的境界可以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代表着不同的修炼水平和境界状态。

其次,古代道家境界划分的依据主要来源于古代道家文献和相关经典著作。

古代道家学者们通过对自然、人性、宇宙等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境界划分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个体的修炼水平、道德品质、精神境界等方面的表现。

比如,《道德经》中提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古代道家对于境界划分的一个重要准则之一。

古代道家境界划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了解古代道家境界划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道家思想体系的内涵和逻辑。

通过研究和分析不同境界的特点和要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道家学者对于修身养性的建议和指导。

其次,古代道家境界划分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思考个人修炼和成长的参考框架。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惑,了解古代道家境界划分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修炼方向和目标。

综上所述,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古代道家境界划分的概念、依据以及其重要性。

通过对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的分析,我们将总结出古代道家境界划分的方法和标准,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个基础和框架。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阐述,能够对读者们理解古代道家境界划分这一课题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组织框架和内容分布方式。

谈修道与修炼仙道之区别

谈修道与修炼仙道之区别

谈修道与修炼仙道之区别我们在谈修道与修炼仙道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道”?“道”,原本是先秦道家思想的最高哲学范畴。

老子认为:道是先天地万物而生的宇宙本原,大道无形,不可以言说。

庄子继承并发挥了老子思想,也主张“道”是虚玄妙通的宇宙万物之根本,并认为“道”是虚无之实体,提出了“坐忘”修持;即物我两忘的精神修炼法,以便做到游心于物外,不为世俗所累,与道合一。

隋唐时期,道教义理思潮兴起,许多道教学者又把“道”解释为“虚无之理”。

如《道教义枢》、李荣的《老子注》中,都说“道者理也”。

认为此“虚无之理”变通无碍,化生万物,永恒不灭。

修道者若能体悟此理,就能忘去一切幻化假相,超凡入圣,修真得道。

《黄帝内经》认为:天地之间万象纷纭,但日月星辰对地球的作用并非千头万绪,而是有着统一的环节和原理,这就是日月:月化五运,日化阴阳六气。

所以,《黄帝内经》反复强调:“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并以此为纲,阐述了天地关系、日地关系月地关系以及五星等天文因素對地球的影响,描绘出一个主宰生命的日月星辰的巨大的宇宙系统。

从《黄帝内经》中还可得知,世间万物生长壮老死的过程,皆取决于太阳的右旋与左旋运动。

而月亮的盈亏变化,对生物体的影响,远比太阳大了很多。

道教是以“道”命名的民族宗教,而太极图则是道教所崇拜的图腾。

所谓的太极图,太指太阳而言,极者中也。

太极图即是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运动规律图,反映的是“日月星辰、弦望晦朔、寒暑推移,万物生育皆复始”的圆道规律。

这个圆道周期的循环规律,《系辞传》称作“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人类掌握了此变化规律,就能“乐天知命,故不忧”。

孔颖达解释说:“顺天道之常数,知性命之始终,任自然之理不忧也。

”“原始反终”概括了圆道运动的特点,圆道运动任何两点都为因果,原因和结果可以互为转化,始点就是终点,终点就是始点,首尾相接,循环往复,但不是机械论。

从“原始反终”而“知死生之说”,可知太极图蕴含着宇宙的生命规律,而生命的本源则是太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道”与“学仙”(炼丹)的区别知常养生轩>研讨区>书简点评>丹道学习随笔杂录(大江东)丹道学习随笔杂录(大江东)一、“修道”与“学仙”(炼丹)的区别我曾记得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张义尚先生在《气功》杂志上刊登了题名的《漫谈修道》:“人元金丹,实际是以术延命之最高的简易迅速法门,终是修道之功法内容。

陈撄宁先生为了突出延命术,称之为“仙学”,以与修道相区分,未免欠妥!”(《气功》1992、7)。

胡海牙先生则有《释“仙学”》(《气功》1993、8)予以回应:“仙学”就是仙道之学,而非狭义的修仙之术。

仙道为一,不容分割,道为仙之体,仙为道之用,道不易闻,赖有仙而后知道之足贵;仙不易修,端有道而后知仙之必成”,并认为张先生是在“曲解仙学”。

张先生又有《再谈修道——兼答胡海牙<释“仙学”>》(《气功》1993、12)。

如此,一石激起千层浪,后又有很多人以此为题撰写文章讨论,刊载在《气功》1994、1995年等各期上。

除张义尚先生和胡海牙先生各有所指外,其余的人都是隔靴搔痒!我以为,张义尚先生“修道”与“学仙”的区分所指的是“法”上的问题,而胡海牙所指的“仙学”,则是“仙学”这门“学问”所包括的范畴,是“名”上的问题,看来是“所答非所问”。

陈撄宁先生弟子朱昌亚女士序《大道歌白话解》曰:“夫仙学与道学,其不同果安在乎?盖闻古今学仙者,必从炼丹下手,不足以成仙也。

学道者则无炼丹之必要,只需后天神气合一,返还到先天之性命,再使先天之性命合一,归本于清静自然而道可成矣。

”陈先生亲写《灵源大道歌读者须知·第六》曰:“况且修道比较炼丹,究竟有点分别,假使我们把他颠倒过来说修丹炼道,在旁人听来,未免要笑我们文理欠通,因此可以明白两者不同之点。

修道的人果能够从后天神气返还到先天性命,就算是功德圆满,不必再去讨论什么铅汞问题。

”陈撄宁先生和张义尚先生都看到了“修道”与“学仙”(炼丹)的区别!到底谁知道:“夫仙学与道学,其不同果安在乎?”也就是“修道”与“学仙”(炼丹)的区别所在?(2004/04/0109:17pm)二、对“炼丹”和“修道”的一点认识至于“铅、汞,真意”,是有他特指的,也可以说这些都是代号,丹法不同,所指出的内涵也不同。

铅是性质是重,重则下沉;汞的性质是轻,轻则上飞。

如果符合这个性质,大抵就可以用“铅、汞”代号之。

“真意”,不能和“铅、汞”一起提,因为是两个概念范畴的东西。

好像大多数都是“身心意”在一起的。

丹道不是仅仅“心性”的修炼,“心性”的修炼,大抵可以叫做“修道”;“修仙”或“炼丹”,是需要物质的,就是促进长寿的物质。

如果以“物质”而言,“铅、汞”就是能够促进长寿的物质。

地元丹法,就是直接运用物质中寻求这些促进长寿的物质。

人元丹法,就是在人体身中寻求这些促进长寿的物质,“铅、汞”可以说一些,汞是自己身中的物质精华,铅是身外彼家的物质精华,所以凡是修炼自己身中所有物质,都叫作“汞”,所谓七般物质。

铅,凡是不是自己的物质则谓之“铅”。

如果这个“铅”,是得自虚空中的物质,就是所谓的“天元丹法”。

“天元丹法”,也需要先凝练自己身内的物质,之后才能承受外来的物质,否则,纸做的身体是不行的,就象泥盆承水,可以吗?泥土经过烧结变成瓷、瓦,则可以承水了。

地元丹法,是物质化学,是制药工艺,服食所谓地元金丹,也不是纸做的身体可以承受的。

可以看出,修仙,大抵是从修炼身体做起,求个铁打的身体,服食那外来的金丹。

所以,和所谓的狭隘的“修道”(修心)是有区别的。

修心,基本上没有什么危险,也就是净化心灵、提升道德等等(也要注意不要被“邪教”诱惑哦)。

炼丹,就是搞试验,制造机器,没有好的导师和技术员指导,恐怕难以完成预计的工程。

因此,也有所谓“性要悟,命要传”。

也就是丹理、心性可以自己感悟,而“命功”就需要导师来指导了,所谓“差毫厘,不成丹”。

《悟真篇》所谓:“要知口诀通玄处,须共神仙仔细论。

”这个“神仙”是什么人?不是神话小说中的“神仙”,我以为就是有实践经验的“过来人”,所谓欲知山上事,须问下山人。

大江东按:这是算是个旧稿了,是在和一个朋友信中所及的,很不全面,也有很多的错误,暂时也不想再系统修缮了。

“炼丹”和“修道”,以前陈撄宁先生曾有过一些论述,并且张义尚先生和胡海牙先生在多年前也曾著文阐述过。

我的这些文字,不可以和以上前辈比拟,仅是我在学习丹道中的一点理解,以后如果有时间,或许可以征引诸位前辈观点综合系统的研究一番吧!(12-18-200405:52PM)三、“修道”和“炼丹”(修仙)的区别在于什么呢?我认为,“修道”,注重“性功”,注意“心性”的修持,以及道德情操的修养,制服“喜、怒、哀、乐、惊、恐、悲”等心理反映,净化心灵、提升道德等等。

儒家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后世多以此为之“玄关”。

性天开朗,一灵独耀,豁然有和天地沟通之感,或谓之“天人合一”,用现代名词来说或许是“无意识”状态下的一种心灵感受,丹经或谓之识神退位、元神显现,甚至心灵上呈现特异状态。

“炼丹”,大抵就是“三元丹法”,陈撄宁先生称为“仙学”。

炼丹,首重“命功”,先命而后性,注重身体健康的状态,对生理进行特异的改造。

此不具述。

对于“性功”和“命功”的关系,陈撄宁先生曾有个比喻,很好的,引于后:“吾人之身体,批引入盏灯,灯中之‘油’就是‘命’,灯中之‘光’就是‘性’。

假使有‘灯’而无‘油’,此‘灯’必不能发‘光’,可知离‘命’不足以见‘性’。

若徒知保存灯中之‘油’,而不善于发挥其‘光明’以应用,仍旧常常处于黑暗境界,则何贵于有此‘灯’乎?由是可知‘性命’二者,乃互相为用,而不可分离也。

……或问,初学之人,性与命孰重?答曰:命为重。

譬如暗室之中,本有一盏灯,………(文字很多,不打字了)”。

记得陈先生还有一喻,谓命是镜子,性的镜子的鉴人之光,若镜子打破,光也失去了。

因此,“仙学”(炼丹)的重点是“命功”。

或也可以这样说,“性功”是“炼己”,是“凝汞”之功;“命功”是“还丹”,是“擒铅”,是“以铅制汞”之法。

所谓有“还丹容易,炼己最难”之说。

而丹家之“炼己”,恐怕不仅仅是“心性”修养所能包括的。

己,是“自己”,是自己一身之精华,己是汞,也称为是“己土”,是离家之物。

戊,是“铅”,是坎家之质。

戊己合,为“刀圭”,为“大丹”。

王重阳《五篇灵文注》:“内真外应,先天一气自虚无中而来,点化身内之金丹。

”所以,“还丹容易,炼己最难”之说是“炼丹”之说。

古丹家有:“离中有己,坎中有戊,二土为媒,四象可合也。

或谓真意属土,土有戊已,得非有二意乎?曰:似也,然非也。

”至于,有谓“己”为“意”,是“心”,称“炼己”为“修心”,当不合古丹家思想。

或这也是“修道”和“炼丹”的一点区别吧!朱昌亚女士《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序》中有:“夫仙学与道学,其不同果安在乎?盖闻古今学仙者,必从炼丹下手。

不炼丹,不足以成仙也。

学道者,则无炼丹之必要,只须后天神气合,返还到先天之性命。

再使先天之性命合一,归本于清静自然。

而道可成矣。

试问二者孰为优劣乎?曰:此则视学者立志如何,无所谓优劣也。

立志于返老还童,长生住世,阳神脱壳,白日飞升者,则学仙。

立志于德配天地,功参化育,神归浑穆,体合虚无者,则学道。

是故仙有五种等级之分。

而道止有一。

仙固不能离道而独存。

道则以有仙而愈显其妙用。

仙乃大道全体中一部分之结晶,而道则宇宙万物共同之实相。

明乎此,则仙道之辨,判然矣。

所谓“成仙”者,即是将此玄妙无形之道,在阴阳炉鼎中,密集煅炼,提出精华。

使其团结不散。

而成为灵感有形之仙。

所谓“成道”者,即是将此大患有形之身,在动静修持中,陶冶销融,去尽重浊。

使其轻清超脱之元神,返本还原。

和宇宙本体无形之道合而为一。

如《参同契》、《抱朴子》、《吕祖诗集》、《三丰玄要篇》等书,即仙学之代表也。

如邵康节、黄元吉诸前辈著作,以及《唱道真言》等书。

即道学之代表也。

虽仙学书中,亦偶尔谈道。

然其宗旨,则偏重于仙也。

道学书中,亦杂用仙学名词,然其宗旨则偏重于道也。

正派仙学,必不走旁门邪径。

先天大道,更不是孤寡顽空。

以上所述仙道辨别,至为明晰。

”陈撄宁先生《灵源大道歌读者须知》:“况且修道比较炼丹,究竟有点分别,假使我们把他颠倒过来说修丹炼道,在旁人听了未免要笑我们文理欠通。

因此可以明白两者不同之点。

修道的人,果能够从后天神气返还到先天性命,就算是功德圆满。

不必再去讨论什么铅汞问题。

只有三元丹法,才须注重铅汞。

世上道书,往往把修道和炼丹混而为一,笼统批评,贻误后学非浅。

”我如上所言,不知道是否有补先贤言论?或谓之“修心”炼己,心静若水,可以体察“天人合一”之境界,或感觉到有一股“先天一气”来到身内,是“炼丹”,还是“修道”?我以为招摄“先天一气”恐怕不是一个“静”字可以完全可以捕捉的。

王重阳《五篇灵文注》:“呼吸相含,脉住气停,静而生定,大定之中,先天一气,自虚无中而来。

是以先天母气而伏后天子气。

顺其自然,不可欲速,先天自发也。

”未到这个境界,恐怕难称为“先天一气”!(12-19-200410:53PM)大江东四、行善与信仰引用:——最初由烟霞飞雪发布劝善,还是需要有人做的呀。

那些富贵人最怕的是死,贪心也很大,想得人间富贵,又想成仙长生不老。

马克思说:占用剩余价值是致富的根本途径,也就是剥削呀,我们的老祖宗称为为富不仁。

对这种贪心的人,只有以贪制贪,以贪化贪,所以就需要对他们劝善,行善是成仙长生不老的基础,要想成仙,先行善做好事,要不成仙没门,不能成仙是德行不够,要成仙继续努力,哈哈,这就是世俗宗教信仰的贡献吧。

也算是改善旧式的剥削情况吧。

当然,意识形态上的东西很难改变。

总之,这个事情还是需要有人做的。

否则,即使成仙长生不死,失去了社会价值,又有什么用,“寿同天地一愚夫”,浮云自会有他的立足点的,社会也需要多样性吧。

陈撄宁将佛教批评的一无是处,但吕才女还是去学佛了,这就是信仰吧,也不是人人都是为了有个健康的身体,看来很多人都需要心灵有个寄托吧,即使目标自己知道是个骗局,也会走下去,哎,思想上的事情真的很难说清楚。

有时候宗教在充当心理医生吧——意识形态上的问题真的是很无奈!“劝善”、“行善”,是“立德”,是需要的,也是世界很多宗教中不衰的主题之一。

普通所说的“炼己”,也包括道德修养、净化心灵。

心灵不得到很好的净化,一但功夫达到一定程度,恐怕很容易致生魔障,所以“修心”也是基石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