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年表
中国历史简表(夏商周)

陈国:前1046-前478,妫guī姓。
注:年代都是公元前1陈胡公满 1046-986虞舜之后,其父遏父为周文王陶正。
武王封之于陈,都宛丘,侯国。
娶武王长女太姬。
礼仪之邦。
王莽称帝后追尊陈胡王。
2陈申公犀 985-961胡公子3陈相公皋羊 960-939胡公子4陈孝公突 938-905申公子5陈慎公圉yǔ戎 904-855孝公子6陈幽公宁 854-832慎公子7陈釐lí公孝 831-796幽公子,又作陈僖公8陈武公灵 795-781釐公子9陈夷公说 780-778武公子10陈平公燮 777-755夷公弟11陈文公圉 754-745平公子12陈桓公鲍 744-707文公子。
719陈桓公助卫杀死州吁。
郑求和不许,717郑入侵,怙恶不悛。
13陈废公佗 707-707桓公弟,五父。
杀桓公太子免自立。
桓公子跃在蔡杀之。
14陈厉公跃 706-700桓公子,郑蔡立之。
其子完为齐田氏始祖。
15陈庄公林 699-693厉公弟。
16陈宣公杵臼 692-648厉公弟。
周惠王娶其女。
672杀太子御寇,公子完奔齐。
三子西,生子御,娶郑穆公女夏姬。
17陈穆公款 647-632宣公次子18陈共公朔 631-614穆公子19陈灵公平国 613-599,共公子。
608楚郑攻陈宋,晋救二国,607陈晋宋卫攻郑。
604与楚讲和,遭晋卫攻打。
与孔宁、仪行父与夏徵舒之母夏姬私通。
夏杀之自立,灵公太子午逃晋,楚庄王伐陈杀夏,设县,申叔时劝之复陈国。
20陈成公午 598-569灵公子。
21陈哀公弱 568-534成公子。
子师(偃师)、留、胜。
550庆虎,庆寅反叛,被楚平定。
弟司徒招杀太子偃,立留。
22陈君 留 534哀公次子。
楚攻,逃郑,11月楚灭陈。
陈君弃疾/熊弃疾/熊居 533-529,楚共王五子(即后来的楚平王)为陈公。
23陈惠公吴 529-506哀公孙,妫偃子。
楚平王复立。
24陈怀公柳 505-502惠公子。
505吴破楚,502吴王阖闾召见扣押至死。
1 夏商周大事年表

三代大事年表黄帝时期∙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杀蚩尤∙史官沮诵﹑仓颉造文字帝尧时期∙尧命羲和观测天象,制定历法,以三百六十六日为一年∙洪水为患,尧命鲧治之,九年功不成∙舜流共工于幽陵,放兜于崇山,迁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
鲧作城郭帝舜时期∙禹治水成功约公元前22世纪------夏禹时期∙夏朝开始。
禹会诸侯于涂山。
以铜为兵。
铸九鼎。
画九州岛。
作禹刑约公元前22世纪------启时期∙启袭禹帝位,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启会各邦国首领于钧台约公元前22世纪------太康时期∙太康无道失国,死后后羿因夏民以代夏政,夺取王位约公元前22世纪------少康时期∙少康复国约公元前22世纪------桀时期∙汤伐夏桀,战于鸣条,夏朝灭亡约公元前17世纪------商汤时期∙汤盟诸侯于景亳,即天子之位。
商朝开始。
大城于亳∙氐﹑羌来朝约公元前17世纪------太甲时期∙太甲暴虐,伊尹放之于桐宫,自摄行政约公元前17世纪------盘庚时期∙盘庚迁都于殷约公元前17世纪------武丁时期∙武丁举傅说为相,国大治∙不断向西面方﹑南面虎方﹑东面夷方﹑北面鬼方及羌方﹑周族大规模征伐。
其中伐鬼方,三年克之∙伐荆楚约公元前17世纪------帝辛时期∙帝辛(纣)伐东夷∙帝辛囚西伯昌(周文王)于里,西伯昌演《周易》∙周人建都于镐∙周武王会诸侯于孟津。
两年后伐纣,牧野之战,商朝灭亡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时期∙周朝开始。
周武王置三监,分封诸侯∙肃慎贡矢石约公元前11世纪------成王时期∙周公摄政。
三监叛,周公东征,平之∙营建东都洛邑(成周)∙东伐淮夷,践奄∙周成王盟诸侯于岐阳约公元前11世纪------康王时期∙周康王盟诸侯于酆宫约公元前11世纪------昭王十六年∙周昭王南征楚荆约公元前11世纪------昭王十九年∙周昭王丧六师于汉约公元前11世纪------穆王时期∙周穆王西征、北征,伐徐约公元前11世纪------共王元年∙周共王灭密约公元前11世纪------夷王二年∙蜀人、吕人来献琼玉前841年------共和元年∙周厉王暴虐,国人相与叛,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自此,中国历史始有准确年代前828年------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
中国夏商周时期的历史事件时间轴

中国夏商周时期的历史事件时间轴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046年的中国古代史上,有一个被称为夏商周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中国夏商周时期的历史事件时间轴。
夏朝(公元前约2070年-公元前约1600年)- 禹治水(公元前约2070年-公元前约2040年):传说夏朝的开国君主禹治理了长时间的洪涝灾害,成功控制了黄河的水患,为夏朝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 夏朝建立(公元前约2070年):大禹被认为是夏朝的开国君主,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朝代,成为中国的第一个王朝。
- 夏朝神话传说:夏朝的创立与神话传说息息相关,有关黄帝轩辕氏的故事以及后来与夏朝有血缘关系的传说,都为夏朝的历史事件提供了神话色彩。
商朝(公元前约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商朝建立(公元前约1600年):商汤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的统治。
商朝的都城设在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附近的殷墟。
- 安阳殷墟的发现(20世纪初):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发现了商朝都城遗址,这表明商朝的存在及其对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性。
- 商代青铜文化:商朝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青铜器在社会、礼仪和冥仪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后来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朝(公元前约1046年-公元前256年)- 周朝建立(公元前约1046年):周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的统治。
周朝的都城设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咸阳。
- 封建制度的确立:周朝实行了严格的封建制度,分封诸侯,以保持王权的稳定和统一。
-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56年):周朝后期出现了诸多国家的兴起,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起点。
- 孔子的思想(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并成为后来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夏商周的历史

夏商周的历史展开全文夏代年表(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禹、启、太康、中康、相、(羿、寒浞)、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履癸(桀) 商代年表汤、太丁、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盘庚迁殷前) (约前1600年-约前1300年)盘庚(盘庚迁殷后)、小辛、小乙(前1300年-前1251年)武丁(前1250年-前1192年)祖庚、祖甲、廪辛、庚丁 (前1191年-前1148年)武乙 (前1147年-前1113年)太丁(文丁) (前1112年-前1102年)帝乙(前1101年-前1076年)帝辛(纣) (前1075年-前1046年) 西周年表武王:前1046年-前1043年,在位4年。
成王:前1042年-前1021年,在位22年。
康王:前1020年-前996年,在位25年。
昭王:前995年-前977年,在位19年。
穆王:前976年-前922年,在位55年。
共王:前922年-前900年,在位23年。
(共王当年改元)懿王:前899年-前892年,在位8年。
孝王:前891年-前886年,在位6年。
夷王:前885年-前878年,在位8年。
厉王:前877年-前841年,在位37年。
共和:前841年-前828年,在位14年。
(共和当年改元)宣王:前827年-前782年,在位46年。
幽王:前781年-前771年,在位11年。
主要历史事件夏建立于公元前约2070年,建立者禹,建都阳城。
约公元前1600年在桀的手中灭亡。
公元前1046年在商建立于公元前约1600年,建立者汤,建都殷【盘庚迁殷】。
公元前1046年在商纣王时期灭亡。
重要人物伊尹。
西周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周武王,建都镐京。
公元前771年在周幽王时期灭亡。
重要人物姜尚。
历史特征: 处于奴隶社会时期,使用青铜器的器具及武器,又叫青铜器时代。
战争中追求战车(就是马车,车上三人)的数目,有奴隶军。
夏商周的更替时间轴的方式知识体系

一、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时间轴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二、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1. 夏朝的政治制度:夏朝的政治制度采用了宗法制,即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
夏朝的国家权力主要集中在王室,其内部分封建制度及部落联盟的形式,整体上是一个以家天下的政治体系,地方上是通过爵位制度进行官职的任命。
夏朝的社会结构主要分为贵族及庶民两大阶层,贵族拥有绝对的政治和经济权力,庶民则处于被统治的地位。
2. 商朝的政治制度:商朝的政治制度基本延续了夏朝的宗法制,国家权力也主要集中在王室。
但商朝在王权大大加强的过程中出现了封建制和重农主义的特征,同时也建立了一套简明的吏政机构,并且最早出现了颇为完善的文字和官职制度,为后来的王朝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3. 周朝的政治制度:周朝的政治制度为封建制社会。
周朝共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最早的宗法政治体系就是在东周逐渐形成并巩固的。
东周开国君主和帝王是商朝后裔,便延续了商王世袭制,建成一个以宗法和贵族政治为主的封建政治体系,地方上大规模推行封建建制。
三、夏商周三代的思想文化特点1. 夏朝的思想文化:夏朝的思想文化主要有祭祀制度、甲骨文及青铜器等文物的发现,这些文化现象反映了夏朝社会的一些面貌及思想文化的特点。
2. 商朝的思想文化:商朝的思想文化主要有甲骨文、青铜器和美术等遗物以及先民的一些典籍,这些文化现象反映了商朝社会的一些面貌及思想文化的特点。
3. 周朝的思想文化:周朝的思想文化以宗法制度为核心,并逐渐稳定了我国东部地区的基本统治秩序。
同时也成就了我国刑法的原型、先秦诸子百家的文化基础及大量的文学作品。
四、夏商周三代的更替背景及影响1. 夏商周三代更替的社会历史背景: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主要是由于我国东部地区的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蓬勃的势头,从而导致了不同时代政治制度及社会结构的更替。
中国历史年表

中华民国:1912-1949年、北京和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至今、北京
夏朝:前2029-1559年、阳城、禹
商朝:前1559-1046年、殷等、汤
西周:前10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771年、镐京、周武王
东周:前770-256年、洛邑、周平王
秦朝:前221-207年、咸阳、嬴政
西汉:前202-公元8年、长安、刘邦
新朝:8-23年、长安、王莽
玄汉:23-25年、长安、刘玄
东汉:25-220年、洛阳、刘秀
十国:891-979年、辽宁、广州
北宋:960-1127年、开封、赵匡胤
南宋:1127-1279年、南京、赵构
辽朝:907-1125年、上京、耶律阿保机
西夏:1038-1227年、兴庆府、李元昊
金朝:1115-1234年、汴京、完颜昊
元朝:1271-1368年、大都、忽必烈
明朝:1368-1644年、应天府和顺天府、朱元璋
三国:220-280年、建业、成都、洛阳、孙权、曹操和刘备
西晋:266-316年、洛阳、长安、司马炎
东晋:317-420年、建康、司马睿
南朝:420-589年、建康
北朝:386-581年、长安
隋朝:581-618年、大兴、杨坚
唐朝:618-907年、长安、李渊
武周:690-705年、神都、武则天
五代:907-960年、开封、洛阳
夏商周 年表 印

《夏商周年表》西周文公姬咎前256年在位1 年东周昭文君姬杰前255年—前250年在位6 年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世系表周(前1044——前256)西周(前1044——前771)东周(前770——前256)是为西周桓公,形成一西周小国。
因公子根的叛乱,赵成侯遂「与韩分周为两」,周于是分裂为东周、西周两个小国。
至周赧王時(前315年),东、西周分治,赧王徙都西周。
东周(前367——前249)古国名,战国时代,从小国西周分裂出来的另一个小国。
前367年,西周威公去世,少子根在东部争立,赵国、韓国用武力加以支持,遂分裂成西周、东周两个小国。
东周国建都巩地(今河南省巩义市西南),前249年被秦国所灭。
齐(前1046——前378)田齐(前672——前224)燕(前1046——前222)蔡(前1046——前447)卫(前1020——前209)宋(前1020——前286)楚(前1042——前223)郑(前806——前375)秦(前891——前206)陈(前1046——前478)曹(前1046——前487)吴(?——前473)越国(前1888~前110)越国前后一千七百七十八年,总共七十四位国王,建立了十六个都城,四次危亡,四次复国,这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作为越国故都的后代,我们应该介绍的。
总结越国的全部历程:自从夏朝少康年间由无余开国,在商朝成汤年间衰败;到了春秋中期由无壬复兴,春秋末年被吴国打败;经过励精图治,内外改革,越王勾践终于复国,并连续五世称霸全中华;战国中期,越国内乱,无彊被楚国打败,子孙被迫南迁;战国末年,越国分为闽越、东越,秦始皇统一天下,越君无诸、摇降秦;秦朝末年,农民大起义,无诸、摇趁机反秦,先后得以复国;直到汉武帝年间,闽越改为东越,公然反汉称帝,最终被汉朝攻灭。
赵(前661——前221)魏(前661——前224)韩(前661——前229)中山(鲜虞)[子姓,一说姬姓]( 中山于前489年灭于晋国,414年武公复国.406年灭于魏国,379年桓公复国,323年中蜀(开明王朝自丛帝鳖灵开始传十二代至末王,为秦国所灭,成为秦国的附属国,蜀王被贬。
中国历史纪年表

中国历史纪年表从远古时期到现代,中国的历史悠久而辉煌,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下面是中国历史的纪年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中国古代的辉煌历史。
1. 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朝代,传说中的尧、舜、禹等传说人物出现。
-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汤建立商朝,商朝先后有商汤、商武丁等重要君主。
- 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开始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2.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五霸时期,各诸侯国相互争霸。
-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诸侯国纷争不断,秦国逐渐强大,最终推翻各诸侯国建立秦朝。
3.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统一全国,开创了中国的统一格局。
-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开创了汉武帝时期的盛世。
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魏、蜀、吴三国相互争霸,刘备、曹操、孙权等英杰辈出。
- 晋朝(公元265年-公元420年):晋武帝晋文帝时期,出现司马炎,统一了中国,开创了江南的统治局面。
-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等相继建立。
5.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开创了隋朝盛世。
-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安史之乱等重要事件发生。
6. 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五代(公元907年-公元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王朝陆续上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商周断代工程
《夏商周年表》廓清千古之谜
中国历史纪年上推1200年
中国青年报北京11月9日电(记者邓琮琮)人们盼望已久的《夏商周年表》终于问世了。
今天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把我国的历史纪年由公元前841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使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夏商周三代有了年代学标尺。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4位首席科学家李学勤、李伯谦、仇士华、席泽宗及众多科学界人士今天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历时5年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总目标是制订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年代学年表。
项目于1995年秋开始筹备,1996年5月16日正式启动,在多学科交叉研究和200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现已实现计划预定的目标,定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
今年9月15日,在科技部组织召开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验收会”上,断代工程顺利通过了验收。
中华文明是举世公认的具有独立起源的文明之一,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并称,是四大古代文明中惟一没有中断、一直绵延传流的文明。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由兴起到繁盛的重要历史时期。
遗憾的是,我国传世文献上记载的古代确切年代只能追溯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这之前的历史纪年都湮没在千古尘烟之中,成为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上的重大缺憾。
李学勤说,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地下文物蕴藏,曾先后兴起多种多样的考古文化,逐步形成夏商周三代的灿烂文明。
通过历史学、考古学的研究,将我们先人对人类文化的贡献昭示于世界,使中国古代文明在整个人类历史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肯定,将巩固和增强我们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和自信心。
“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坚持多学科结合,交流合作,相互启发,相互推动,最终形成有多学科支撑的研究结论。
李学勤对记者说,这是我们对现有成果最能够自信的依据,也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突出特点。
据了解,鉴于国内与年代学有关的各学科专家年龄偏老,“工程”领导一直重视吸收中青年专家参加研究工作,使他们在“工程”的各个环节做出了很大贡献。
“工程”在坚持科学精神和学术民主的前提下,自始至终体现了“政府支持,专家负责”的原则,使参加“工程”的200位专家学者能够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知识和经验。
在1999年9月下旬,
由中国史学会、中国考古学会和中国科技史学会与“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办公室联合召开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成果学术报告会”上,有160位多位包括“工程”以外的专家参加了讨论,所提的各种意见,对“工程”成果的修正改进起了重要作用。
这充分说明《夏商周年表》不是任何个人的作品,而是真正的集体成果。
李学勤表示:“夏商周断代工程”虽然已经进行了5年,但相对于工作的困难来说,这个时间还是太短暂了。
现在所能做出的,只是当前所能达到的较好成果。
“工程”还有一些专题,有待补充和改善,“工程”的报告今后还需要改进和修正。
因此,我们把此次得到的成果称为“阶段性成果”。
“夏商周断代”还将继续研究,并扩大研究的范围和领域。
4位首席科学家还回答了记者提出的问题。
《夏商周年表》
共王922—90023
懿王899—8928
孝王891—8866
夷王885—8788
厉王877—84137(共和当年改元)
共和841—82814
宣王827—78246
幽王781—77111
[请您就本文发表评论][我想推荐给朋友][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首席科学家李学勤撰文: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新发现与新探索(《中华读书报》)
李学勤与夏商周断代工程(《人民日报·海外版》)
夏商周断代工程结论《夏商周年表》疏证(郭伟)
《夏商周年表》廓清千古之谜(《中国青年报)
新闻背景: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国青年报》)
更多>>
相关链接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
中国将启动古代文明探源工程
泰山网推荐泰山与中国古代文明探源
泰山是中华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郭沫若)
泰山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象征之一(季羡林)
泰山——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李继生)
论泰山文明对中华文化的独特贡献(万昌华)
黄帝、颛顼、皋陶、伯益、大禹皆起于东方考(景以恩)
黄帝氏族源于山东考(温玉春)
泰山在中国早期文化史上的地位(邵望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