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的健康教育

房颤患者的健康教育
房颤患者的健康教育

房颤患者的健康宣教

一、什么是房颤?

心房纤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内传导方向不一致,频率快且不规则,使心房丧失了有效的收缩功能。患者常有自觉心跳快且不规律,脉搏不整齐等表现。

二、房颤有什么危害?

1、脑卒中:房颤时,心房机械收缩功能丧失,血液瘀滞易形成血栓。血

栓脱落,栓子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可引起脑梗或体循环栓塞而致残、

致死。

2、心力衰竭:心房有效收缩功能丧失和长期心率过快,导致心动过速性

心肌病,最终导致心功能下降甚至心力衰竭。

三、房颤的治疗目标:

1、寻找和纠正病因

2、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心脏电复律、药物转复、射频消融术)

3、控制心室率:静息状态心率60-80次/分,活动后心率90-110次/

4、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达比加群等)

四、房颤患者做射频消融术前的特殊检查(经食道超声)明确心房有无血栓。

患者检查前4小时禁食水,超声室医生会将超声探头经口腔放入食管,观察心脏内是否有血栓形成。患者会稍有恶心等不适。由于检查前会使用局麻药,为了避免误吸及呛咳,检查后2小时方可进食。

五、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注意事项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介入手术,手术创伤小,患者局部麻醉,全程处于清醒状态。消融时会有轻微烧灼感,但多可耐受。术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体位护理:患者术后需保持术侧肢体制动,平卧6h,术侧肢体制动12h。

长时间平卧位休息,常常会出现腰酸、背痛、腹胀等不适症状。可采取局

部按摩腰部、垫软枕等措施以增加舒适感。

2、术后穿刺处无异常,鼓励早期下床活动,预防静脉血栓。两周内避免

做增加腹压的动作(用力排便、剧烈咳嗽、深蹲动作等)。改变体位时动

作宜慢,避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3、饮食护理:流食或半流食1-2周,忌太热、太冷、太硬的食物。医生给

予的食管黏膜保护剂(达喜或洁维乐)需在餐后服用。

流食-米汤、藕粉、各类果蔬菜汁、奶制品或豆浆(手术当天不建议饮用易腹胀)半流食-面片、馄饨、粥类、细面条、蛋羹、疙瘩汤、馒头、花卷等

4、射频消融术后遵医嘱每晚给予一次抗生素静脉输液预防感染。

5、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普罗帕酮)

6、遵医嘱给予口服抗凝药。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一病房2016年更新

聚焦解决模式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聚焦解决模式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4-08-28T14:20:25.6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0期供稿作者:张学颖 1 李伟2 褚芹1 [导读] 我们探索性的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旨在提高患者的抗凝药物依从性,提高抗凝治疗效果,进而取得有效预防卒中的效果。 张学颖 1 李伟2 褚芹1 (1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 277000;2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中医院 277000) 【摘要】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27例房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即聚焦解决模式组65人,对照组即常规健康教育组62人,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实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指导的基础上应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半年后年后两组房颤患者抗凝知识知晓程度、应用华法林的依从性及INR达标率。结果两组干预半年后,实验组 患者的抗凝知识知晓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应用华法林的INR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行为依从性亦存在差异(p <0.05)。结论在房颤健康教育中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可以提高房颤抗凝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抗凝达标率,提高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关键词】房颤抗凝华法林聚焦解决模式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54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127-02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AF患者左心房血液瘀滞,易形成血栓从而导致潜在栓塞风险及继发性的脑动脉闭塞,从而并发卒中,因此抗凝治疗是预防卒中发生的重点,其中以华法林最为常用,但是目前临床华法林应用依然很不规范,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1]。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是提高华法林作用效果以及降低卒中发生率的重要途径[2]。聚焦解决模式是在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充分尊重个体、相信个体自身资源和潜能的临床干预模式,近年来已在国内外临床护理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3-4]。我们探索性的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旨在提高患者的抗凝药物依从性,提高抗凝治疗效果,进而取得有效预防卒中的效果。 1.临床资料 选择于2013年3月到2013年12月期间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房颤患者,共127例。其中纳入病例中,男性74例(58.3%),女性53例(41.7%),平均年龄为68.55±13.74岁(29-88岁),年龄≥65岁共83例,占总人数65.3%,年龄≥75岁者共39例,占总人数30.7%。所有127例AF患者中,阵发性AF患者20例,持续性AF患者69例,永久性AF患者38例。其中合并高血压62例,合并糖尿病22例,合并冠心病61例,合并心力衰竭53例,合并脑卒中史者24例。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7例,高中26例,初中42例,小学及以下52例。所有纳入病历均符合以下标准:心电图诊断为心房颤动;患者神志清醒,能理解并准确回答问题;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严重肝、肾、肺功能损害、顽固性高血压、脑出血明显出血倾向的患者及华法林过敏患者。依照出院不同时间分为2组:实验组即聚焦解决模式组,在常规健康教育指导的基础上应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即常规健康教育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指导,比较6个月后两组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的INR 达标率,及应用华法林时的依从性。最终对照组纳入62例患者,实验组纳入65例患者。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1.2.1健康教育方法由科室护士长、护理骨干及相关人员( 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 组成健康教育小组,小组成员接受心理学、护患沟通技巧及聚焦解决模式等知识的短期培训。 对照组按照常规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即入院时责任护士进行入院介绍;住院期间将健康教育资料发放给患者,并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用药的注意事项及饮食指导;出院时进行服药、监测及复诊等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焦解决模式 5 个步骤进行健康教育[5]: ①描述问题。记录患者感受,制订健康教育的路径和措施。每次实施前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关注并引导患者与其交谈。如以暗示的语气鼓励患者回忆曾为解决自身问题已作过的努力, 还有哪些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适时进行肯定,必要时进行指导,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如对不能坚持按医嘱服抗凝药物的患者, 引导患者具体描述导致依从性差的可能因素,使患者明白其行为的错误之处。 ②构建目标。明确问题后,鼓励患者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构建目标,以保证其落实的可行性,并增强其实现目标的决心。如服药期间频繁监测血液凝血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 INR)难以坚持的患者诱导其建立积极主动监测INR的目标,可将半个月监测一次的目标,分解成一开始,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一次的初步目标,并与患者探讨未监测INR其可能风险(出血倾向或卒中风险)或监测INR后的可能获益,增强其实现此目标的愿望。 ③探查例外。确立目标后,如服药期间频繁监测INR难以坚持的患者诱导患者回忆曾经有过的主动监测INR的体验,并鼓励其进一步思考, 如何使这种偶然发生的主动监测例外状况持续发生, 即帮助患者寻找解决问题的简单有效的途径。 ④实施反馈。责任护士与患者共同对实现目标的过程进行反馈,如果成效不显著,则检讨目标是否定得过高、过大,及时纠正偏差。如果已经实现初步目标,可在此基础上继续制定更高或者下一步的目标。 ⑤评价阶段。帮助患者对健康教育后的总体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提出新的问题,构建进一步的目标。 1.2.2 评价方法 (1)房颤抗凝知识知晓程度。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在入院时及健康教育6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房颤的危害、抗凝的目的、华法林作用、监测INR意义、如何监测INR(INR目标值、监测INR频次)、影响华法林的食物药物、自我监测出血倾向的部位。正确回答5 条以上为知晓, 3~ 5 条为部分知晓,3 条以下为不知晓。 (2)依从性的评定6个月后对2组患者进行访问调查,内容为是否坚持长期口服华法林及每月监测 INR,并检查监测INR的化验单,然后进行依从性的评定。依从性分为依从性佳和依从性不佳2个等级。依从性佳:出院后半年内,不按时、按量口服华法林少于等于5次和(或)监测INR5~6次者;依从性不佳:出院后半年内不按时、按量口服华法林多于5次和(或)监测INR4~5次者。INR值达标率比较 比较2组患者给予健康干预6个月后INR达到2.0-3.0的目标范围者所占比例。 1.2.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房颤的健康教育

房颤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 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 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 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 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 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 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 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患病率还与冠心病、 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有密切关系。 【病因】 房颤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感染等有关;此外还可以合并有其他类型心律失常。

【临床表现】 1.心悸感到心跳、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 快,体力疲乏或者劳累; 2.眩晕:头晕眼花甚至昏倒; 3.胸部不适:心前区疼痛、压迫感或者不 舒服; 4.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 呼吸困难,有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5并发症: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 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 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脑卒 中)、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 等。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包括以前有栓塞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衰、左心房扩大等。

【健康教育】 一:经常观察心率和血压,观察心脏节律的变化,如突然出现心率过快、过慢、不齐,或有明显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血压下降等,应及时发现,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二:在服药期间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并密切注意其不良反应。如有身体不适,明显头晕、言语不清、胸闷、不能平卧等症状,应警惕有血栓脱落造成栓塞及心力衰竭的可能,尽早到医院检查以便于及早处理。 三:药物预防:服用一些药物如地高辛、倍他乐克等控制房颤患者的心室率,使心室率维持在理想标准,可缓解患者憋气、心慌等症状。 一: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虾、蛋、奶类等; 二: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如卷心菜、青菜、西红柿、柑橘、苹果、香蕉、柠 檬等; 三:不吸烟、少饮酒、少饮浓茶和咖啡等;忌食辛辣刺激性 食物,如葱姜、咖喱、辣椒等; 四:如果患者心功能欠佳,出现明显浮肿时,应限制钠盐摄入,每天摄入量应少于5g。

脑卒中的健康教育(课件)

脑卒中的健康教育 脑卒中防治健康教育讲座 一、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西医又称为脑血管意外,中医称为脑中风。它是以猝然昏倒,伴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脑中风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这类疾病起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变化迅速。当供给人体脑部的血流发生障碍的时候卒中就发生了,结果脑细胞无法获得维持正常活动的氧供和营养。一部分脑细胞将会受损伤或者死亡。每个发生卒中的患者表现轻重不一,部分卒中的病因可能不明确,其症状取决于受卒中影响的脑部区域和受损的严重程度。 二脑卒中的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房颤,脑血管畸形等。 三、脑卒中最常见的症状: 突发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反应迟钝、感觉沉重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失去平衡、步行困难、单眼、双眼视物模糊或向一侧凝视、缺乏平衡感、吞咽困难、言语困难(包括言语模糊、不能找到合

适的单词表达或理解其他人的言语含义)、意识障碍或抽搐、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感谢聆听 四、怎样预防脑卒中的复发:(1)、增强病人自我保健能力:创造家庭和睦的环境,使患者心情舒畅地生活,让病人情绪上不过于紧张,思想上又高度重视。(2)、控制已知危险因素:患者如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要积极的治疗。(3)、警惕中风的诱因:避免紧张、兴奋、忧虑、脑力或体力过劳等因素,并要注意气候的剧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客观环境的影响。 (4)、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提倡中老年人以低钠、低胆固醇、以低脂肪食物为主,副食品宜多样化。在食量上不宜过饱或过饥,要改变不良的烟酒嗜好。 (5)、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和体育锻炼:坚持以活血化淤的中西药物治疗为主,增进血液的正常流动以防止中风。常用药物有复方丹参片。(6)、注意中风的前兆:如有头痛、半侧面部麻木、四肢一侧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不稳等。......感谢聆听 五、脑卒中的家庭紧急处理: (1)、保持镇静,迅速拨打急救电话120,寻求帮助,必要时不要放

心房颤动分级诊疗技术方案

附件1 心房颤动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及服务流程图 一、建立心房颤动分级诊疗健康档案 根据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病率、发病率、就诊率与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确定适合分级诊疗服务模式的患者,记录人口学信息与评估病情。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联通二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系统,方便查阅患者疾病相关信息,逐步建立房颤相关数据库(含中医药相关数据)。 二、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开展,负责房颤防治宣教、初步识别、接续治疗、康复与随访。结合上级医院已制定的诊疗方案进行规范诊治;实施随访及定期体检;实施双向转诊;建立房颤专病档案,做好信息管理工作。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自我健康管理。鼓励参与房颤专病中心建设,与二级以上医院建立远程心电网络,进行房颤初步识别。 (二)二级医院。除急诊患者外,主要为病情稳定者提供治疗、康复、随访等全程管理服务。为病情相对稳定房颤患者提供个体化规范治疗。对有严重并发症、手术适应证者,转诊至三级医疗机构。定期评估下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房颤专病中心建设,建立远程心电网

络,与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动,形成房颤疾病诊治网络体系。 (三)三级医院。主要为有严重基础疾病及严重并发症、手术适应证的房颤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将病情稳定者转至下级医院。通过医联体、远程医疗等形式,提供会诊并协助下级医院制定治疗方案。对下级医疗机构进行技术指导、业务培训与质控管理。鼓励建设房颤专病中心,建立房颤专病区域数据库,加强区域内房颤单病种管理工作。 三、明确房颤分级诊疗服务流程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流程(图1)。 签约服务流程:接诊患者并进行初步识别→判断就是否能够纳入分级诊疗服务→对可以纳入分级诊疗服务的,经患者知情同意后签约→建立房颤专病档案→在诊疗能力范围内的,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按签约内容开展日常体检、康复及健康管理。 上转患者流程:全科医生判断患者符合转诊标准→转诊前与患者与/或家属充分沟通→根据患者病情确定上转医院层级→联系二级及以上医院→二级及以上医院专科医师确定患者确需上转→全科医生开具转诊单、通过信息技术与上转医院共享患者相关信息→将患者上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

房颤患者的健康教育

房颤患者的健康宣教 一、什么是房颤? 心房纤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内传导方向不一致,频率快且不规则,使心房丧失了有效的收缩功能。患者常有自觉心跳快且不规律,脉搏不整齐等表现。 二、房颤有什么危害? 1、脑卒中:房颤时,心房机械收缩功能丧失,血液瘀滞易形成血栓。血 栓脱落,栓子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可引起脑梗或体循环栓塞而致残、 致死。 2、心力衰竭:心房有效收缩功能丧失和长期心率过快,导致心动过速性 心肌病,最终导致心功能下降甚至心力衰竭。 三、房颤的治疗目标: 1、寻找和纠正病因 2、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心脏电复律、药物转复、射频消融术) 3、控制心室率:静息状态心率60-80次/分,活动后心率90-110次/ 分 4、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达比加群等) 四、房颤患者做射频消融术前的特殊检查(经食道超声)明确心房有无血栓。 患者检查前4小时禁食水,超声室医生会将超声探头经口腔放入食管,观察心脏内是否有血栓形成。患者会稍有恶心等不适。由于检查前会使用局麻药,为了避免误吸及呛咳,检查后2小时方可进食。

五、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注意事项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介入手术,手术创伤小,患者局部麻醉,全程处于清醒状态。消融时会有轻微烧灼感,但多可耐受。术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体位护理:患者术后需保持术侧肢体制动,平卧6h,术侧肢体制动12h。 长时间平卧位休息,常常会出现腰酸、背痛、腹胀等不适症状。可采取局 部按摩腰部、垫软枕等措施以增加舒适感。 2、术后穿刺处无异常,鼓励早期下床活动,预防静脉血栓。两周内避免 做增加腹压的动作(用力排便、剧烈咳嗽、深蹲动作等)。改变体位时动 作宜慢,避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3、饮食护理:流食或半流食1-2周,忌太热、太冷、太硬的食物。医生给 予的食管黏膜保护剂(达喜或洁维乐)需在餐后服用。 流食-米汤、藕粉、各类果蔬菜汁、奶制品或豆浆(手术当天不建议饮用易腹胀)半流食-面片、馄饨、粥类、细面条、蛋羹、疙瘩汤、馒头、花卷等 4、射频消融术后遵医嘱每晚给予一次抗生素静脉输液预防感染。 5、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普罗帕酮) 6、遵医嘱给予口服抗凝药。

房颤患教手册_V4

房颤患教手册

最后到达心室,指挥整个心脏的跳动。房颤发生的时候,心房不仅不遵从指挥部的命令,而且还胡乱指挥房室结和心室。尽管此时房室结能过滤一部分错误的指令,仍然会导致整个心脏快速、没有规律的跳动。 我国的房颤病人有900万之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患病率急剧升高,75岁以上的人群甚至达到10%。

房颤有哪些症状 房颤有哪些危害 ◆ 如果您有以下症状,需要警惕是否患有房颤: 胸部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 感到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 头晕眼花或昏倒; 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 体力疲乏或者容易疲劳。 ◆ 心慌、气短、胸闷、乏力,明显影响正常工作 和生活 ◆ 房颤会并发血栓和栓塞,导致中风、瘫痪、截肢◆ 对于已有心绞痛的患者,房颤使原有的心绞痛症状 加重 ◆ 长期的房颤会使心脏负担加重,最终发生心力衰竭 甚至死亡

房颤的发展规律 房颤的治疗方式 房颤的发展规律是从阵发性房颤逐步过渡到持续性房颤。由于长期的耐受,在此过程中,心慌、胸闷的症状反而好转,很容易误认为病情好转,但其实这部分患者恰恰是最危险的,更需要及时积极治疗。 ◆ 药物治疗,有效率较低 ◆ 微创导管消融治疗,成功率较高 ◆ 外科手术治疗,创伤较大,较少应用 ◆ 起搏治疗,极少应用 Carlo Pappone,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Ablation Versus Antiarrhythmic Durg Therapy in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06; 48:2340-7. 多项大型的关于房颤导管消融治疗和药物治疗 的临床对比试验提示,导管消融治疗的成功率

心率失常病人的健康教育

心率失常病人的护理 2008-11-15 21:09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心率失常的病人,其临床特征为:突发性,复杂性,多变性,致死性。 1、什么是心率失常呢?当心脏电活动的起源部位,频率发生异常或在电活动的传导过程中发生障碍时,称为心率失常。正常的心率是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性活动,以窦房结以外部位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为异位心律。心率失常,除窦性心率失常之外,常见的是室早,房颤和房早。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心室率极快而不规则的多型室速。 2、发生原因:感染,尤其是心脏感染,如病毒性心肌炎是最典型的可以直接引起心律失常的实例。缺血,如心肌梗死,心绞痛发作常引起心律失常。神经体液因素,如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快速型心律失常,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甲状限功能亢进引起的心脏病常伴发室早,室速,房颤。电解质紊乱如低钾或者高钾引起房早,室早,室速。某些药物也可以引起心律失常。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已经发生了心衰的病人以及外科手术等都可以引起。 3、临床表现:因不同的病因而表现不同。频发早搏可出现心悸,乏力,心绞痛,胸闷,憋气,心律不齐。心电图特征:(1)房性早搏,P波提前出现,P-R间期大于0.12S,其后继以形态正常的QRS波,早搏后常为不完全代偿间歇。(2)房室交界性早搏,QRS波群提前出现,,可见逆行P波,P-R间期小于0,12S,R-P间期〈0.20S,早搏后多有一完全代偿间歇。(3)室性早搏,QRS-T波提前出现,其前无P波,提前出现QRS波群形态异常,时限大于或者等于0.12S。阵发性心动过速,(1)室上速,可出现心悸,头晕,胸闷,心绞痛,心电图特征:心率150-250次/分,节律规则,QRS波形态和时限大多正常,P波不易辨认,起使突然,常由一个早搏触发。(2)室速,可出现心绞痛,呼吸困难,发绀,意识障碍,低血压,晕厥,休克甚至卒死。心电图为:三个或者三个以上连续而迅速的室早,QRS 波形态畸形,时限大于0.12S,有继发ST-T改变,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心室率为140-220次/分,节律教规则。房室分离现象,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扑动与颤动:(1)房扑,P波消失,代之以250-350次/分,波幅一致,间隔规则F波。(2)房廛,P波消失,代之以350-600次/分的f波,QRS波群间隔绝对不规则。(3)室扑室颤,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室扑,无正常的QRS-T波群,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频率达200-250次/分。室颤,QRS-T波完全消失,出现不规则的波动。其他类型不一一描述。 4、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原法病因的治疗以及继发的合并症的处理和治疗。临床常用的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物有:(1)利多卡因,50-100毫克,每次间隔5-10分钟,快速推注。起效后以2-4毫克静脉滴注维持。实用于室早,室速,室颤,不良反应有头晕,嗜睡,兴奋。(2)心律平,对多种心律失常有效。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惊厥,头晕。(3)可达龙,以每分钟1-2毫克维持,可用于房颤,室颤等。(4)西地兰用于房颤,室上速,0.4-0.8毫克,缓慢推注.(5)其他。 5、护理(1),安置合适的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关心体贴患者,使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必要的言语刺激和过多的搬动。(2)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神志,面色,生命征,

心律失常健康宣教资料

心律失常的健康教育指导 一、什么是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可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但不少系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致。 二、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包括冲动形成异常、传导的异常或两者兼而有之。 三、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有哪些? (1)过早搏动、室上性心动过速 (2)心房纤颤或扑动。 (3)各种类型的房室传导阻滞。 (4)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5)极度缓慢的心律失常 (6)及心室颤动或扑动可引起猝死。 四、引起心律失常的疾病有哪些? (1)器质性心脏病中,以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风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最多见 (2)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 (3)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血钾, (4)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5)药物作用, (6)麻醉低温,外科手术时亦常发生。 五、心律失常有哪些表现? 临床表现主要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而不同。 (1)缓慢性心律失常可表现为发作性晕厥、黑蒙或短暂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发生Adams-Stokes综合征甚至死亡。 (2)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表现为心悸、焦虑不安、眩晕、晕厥、心绞痛,甚至发生心力衰竭与休克。 (3)心电图检查表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表现为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50次/分以下),窦性停搏与房室传导阻滞,房颤心室律缓慢及房室交界区性逸搏心律等。 房室与室内传导阻滞表现为PR间期可正常或延长,HV间期延长(>55ms)。房颤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与振幅不定的f波,频率约350~600次/分。 室性早搏表现为提前发生的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常超过0.12S,ST段与T波方向与QRS方向相反,代偿间歇完全。 心室颤动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极不规则,无法识别QRS波群、ST段与T波。 此外,还有预机激综合征、阵发性室上速等都有其个自的心电图特点。 六、心律失常怎么治疗? (1)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四类: 快钠通道阻滞剂:常用的有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视觉、听觉障碍,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等。指导患者饭后服用,学会自测脉搏,服药期间勿驾驶、高空操作,避免靠近火源等。 B-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普萘洛尔、倍他乐克等。可减慢心率,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乏力、胃肠不适、加重胰岛素的低血糖及停药综合征等,应注意不要突然停药。 钾通道阻滞剂:常用的有胺碘酮、索他洛尔等。延长复极过程,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转氨酶增

房颤的健康宣教

房颤的健康宣教 一、定义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一种很常见的心律失常,仅次于早搏而居第二位,房颤是心肌丧失了正常有规律的舒缩活动,代之以快速而不协调的微弱蠕动,致使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有效收缩,房颤持续三周以上为持续性房颤。 房颤按时间划分,房颤分为急性房颤和慢性房颤,慢性房颤又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房颤可以是阵发性的,也就是可以自行终止,如果发作后不能自行终止,但可经治疗后终止,就是持续性房颤,如果经治疗后也不能终止,就是永久性房颤。 二、症状 房颤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阵发性房颤的症状表现为发作开始比较突然,病人感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及忧虑不安。有冠心病的老年人,房颤发作开始时心室率很快,可出现眩晕,甚至晕厥,有时可出现心力衰竭及休克。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不一,短者仅数秒,可频频发作,长者可持续数日至数周。 2.持续性房颤症状与原有的心脏病和心室率有关。这种房颤的症状主要为:房颤病人感心悸、气短,尤其是活动后心室率明显增快。持续性房颤者易于发生心力衰竭。房颤时因心房无收缩力,血流动力学紊乱,易发生附壁血栓,导致体、肺循环栓塞,以脑栓塞和肢体动脉栓塞为多见。 3.如果没有其它心脏病,且房颤时心跳又基本正常,病人可以没有任何房颤症状,是在偶然的机会被发现,如果房颤引起心跳过快,病人会出现心慌、气短、胸闷、憋气、惊慌等,如果有其它的心脏病,就会加重心脏病的症状,尤其会加重心力衰竭。 4.房颤的症状也受患者感知症状的敏感性及耐受性的影响,有的患者刚发生房颤时,可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有的患者可逐渐适应,症状可能减轻甚至消失。

三、病因 1.房颤的急性原因房颤与某些急性、暂时性原因有关,包括饮酒、外科手术、电击、心肌炎、肺栓塞、其它肺脏病以及甲状腺机能亢进,治疗基础疾病可以消除房颤。房颤是心肌梗塞和心胸外科手术后较常见的早期并发症。 2.不伴有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房颤年轻患者中,大约30%-45%的阵发性房颤和20%-25%的持续性房颤属于孤立性房颤。 3.伴有相关心血管病的房颤与房颤有关的心血管病包括瓣膜型心脏病(大多为二尖瓣型)、冠心病(CAD)以及高血压,尤其是存在左室肥厚(LVH)时。 4.神经性房颤自主神经系统通过提高迷走神经或交感神经张力可以触发易感病人发生房颤。许多患者房颤发作都是出现在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张力增强的时候。 四、风险因素 1.心房体积改变与病变:心房体积的大小和房颤的诱发和持续有关。心房负荷增加心房扩大、急慢性损伤窦房结或结间束(心肌)纤维化均与房颤的形成有关有心衰发生时房颤不易控制。 2.兴奋的波长:兴奋的波长决定了心房肌内能够产生的游走小波的数量,波长越短产生的小波越多,从而使得心律失常越容易产生和持续。 3.心肌活动的非均一性和结构的各向异性:正常的心肌存在着结构和电生理的各向异性。结构的各向异性是指心肌纤维空间排列不同。 4.植物神经影响: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在一些房颤的发作中起重要作用形成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介导的两种不同类型的阵发性房颤。心肌电活动的稳定性有赖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活动的平衡,二者任何一方活动度增强都可引起心律失常。 5.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窦房结发生退行性变,容易发生房颤。 五、诊断手段 1.病史、症状:临床症状取决于房扑、房颤发作的频率、发作时心室率的快慢及有否基础心脏病。轻者可无症状或轻度心慌气短,重者有明显心功能不全、

房扑房颤健康教育 护士篇

护士篇 房颤及房扑健康教育 概念 心房颤动:是由于多重折返小波引起间歇性快速而不规则的心房节律是起搏点在心房的异位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是一种快速异位心律失常,发生于心房内的,冲动频率较房性心动过速更快的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出现大小、形态、间距基本相同的F波。心率250-350次/分。 病因 绝大多数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其中以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冠心病和高心病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发作开始比较突然,病人感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及忧

虑不安。症状可有心悸、胸闷与惊慌。心室率接近正常且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可无明显症状。 治疗 除病因和诱因治疗外,应考虑心律失常发作时心室率的控制和心律失常的转复、以及预防复发的措施。 如何控制心室率? 1、发作时心室率不快且无症状的房颤患者,可以不予以治疗;发作时心室率快的,宜按心率增快和影响循环功能的程度,选用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或洋地黄制剂。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尤其是合并心功能不全时,首选洋地黄制剂静脉给药,使心室率控制在100次/min以下后改为口服维持,调整用量,使休息时心室率在60~70次/min,轻度活动时不超过90次/min。 2、同步直流电复律:房扑电复律所需的电功率低,电转复成功率亦高,有条件者宜首先选用;药物复律常用奎尼丁或胺碘酮。 3、用药指导:常用药物有洋地黄、奎尼丁、胺碘硐、慢心律等药物,这些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①口服洋地黄时易出现黄绿色视、胃肠反应、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让患者掌握这些中毒表现并教会患者自测脉率如脉率< 60次/分要立即停止服药。②口服奎尼丁、胺碘硐易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或肺毒性及甲状腺功能异常,定期检查肺部和甲状腺,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相关的毒副作用。③抗凝治疗是预

房颤病人健康教育教学教材

房颤健康患者健康宣教 1、什么是房颤? 房颤是心房纤颤的简称,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心肌丧失了正常有规律的舒缩活动,而代之一快速而不协调的微弱颤动,致使心房失去正常的有效收缩。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2、房颤有哪些症状? 心率不快时可无症状,多数病人会有心悸、胸闷不适、疼痛或压迫;眩晕、头晕眼花或昏倒;气短。 3、房颤的危害有哪些? 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肺水肿及心肌缺血;心房内血栓形成可引起栓塞;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 4、发生房颤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直流电复律、射频消融治疗。 用药指导:常用药物有洋地黄、胺碘硐等药物,口服地高辛时易出现黄绿色视、胃肠反应、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教会患者自测脉率,如脉率<60次/分,要立即停止服药。口服胺碘硐易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或肺毒性及甲状腺功能异常,因此在服用这些药物时如有不适及时报告,并定期检查肺部和甲状腺,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相关的毒副作用。口服溶栓药物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有增加出血的危险,长期应用华法林必须检测INR,特别是用药初期,需要反复抽血化验,许多患者不能长期坚持。华法林的作用很容易受到其它药物或饮食的影响,使剂量的调整不好掌握。因次,在用药期间要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同时让患者明白服用华法林要控制好血压,避免跌倒、饮酒或其他药物的干扰,以减少增加出血的危险。 5、房颤患者如何休息与活动? 患者卧床期间,嘱咐患者经常更换体位,避免长时间盘腿或蹲坐,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通过简单的肢体活动,一定程度恢复原来的体力,使因长期卧床而处于废用状态的肌肉、关节、骨骼等得到某种康复。出院后选择适当的体育锻炼方式,提高耐力,增强体质。保持情绪稳定和规律的睡眠,保证休息,避免情绪过于激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腻,勿过饱,尽量避免饮用茶、咖啡、可乐等含有咖啡因的物质。多吃粗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太干燥时不要太用力大便,使用药物通便,以减少意外发生。 6、如何预防或减少房颤的发生? 房颤患者出现症状的诱因一般有这样几个方面:疲劳、情绪激动、感染发热、心肌缺血、吸烟、缺氧、饮酒、失眠、饱餐、心功能不全、低血钾、手术等等。患者可以通过改善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方面的不足而将低房颤病的发病率。

社区房颤患者疾病认知情况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调查报告卫生职业教育房颤即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在“全球预防中风行动” 专家组发布的《如何避免亚太地区中风危机》的报告中显示,中国是房颤第一患病大国,目前约有800万人罹患房颤。中国目前的房颤患病率约为770/10万,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患病率的提高,由房颤引发的中风逐渐成为普遍的健康问题。我国每年有超过150万人死于中风,年死亡率达138.4/10万,已经超过癌症的死亡率。房颤将中风风险提高了5倍,房颤导致约15% ̄20%的缺血性卒中。在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房颤可能超越高血压成为引发卒中的首位危险因素。而且房颤引发的中风相比其他原因引发的中风后果更严重,不仅会导致更严重的残疾,住院时间更久,而且首次发作一年内的死亡率高达50%,约为非房颤患者的两倍。我国因卒中导致住院的平均成本超过国民平均年收入的50%。 由于房颤的症状通常不太明显,许多房颤患者通常在中风后才会诊断出房颤。同时, 由于对于抗凝治疗的认识不足,房颤患者抗凝药物使用率极低,我国仅有2%的房颤患者恰当服用抗凝药物[1]。所以, 通过了解房颤患者对心房颤动的认知状况及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可指导医护人员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医嘱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 1研究对象及方法1.1研究对象 社区确诊的房颤患者。1.2方法 1.2.1纳入标准(1 )社区医生通过脉诊或听诊确定为心律异常后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确诊;(2)已被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确诊。1.2.2排除标准(1 )不能进行知情同意者;(2)精神失常者;(3)妊娠者。 1.2.3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资料收集。调查问卷经自行设计并请有关专家进行内容效度的评定后使用。在征得患者同意后,用统一的指导语对接受调查者解释此调查的目的、问卷填写方法与注意事项,由患者填写问卷,并当场收回。不能自行填写的患者,由调查员就调查问卷内容逐一提问并如实填写。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学历、户口所在地、 职业等;患者对房颤的认知包括8个问题:对房颤的知晓情况、房颤的定义、房颤与卒中的关系、对房颤的担忧、患者从社区医生获得房颤知识的可能性、房颤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患者获取房颤知识的需要、患者对治疗的信心等。1.2.4统计学方法利用Epidata3.1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双 录入,调查结果利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2结果 2.1基本情况 (见表1)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从自贡市3个不同城市社区纳入220例房颤患者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有效问卷220份,回收率100%。2.2房颤患者对疾病认知情况及其对疾病知识的需求 (见表2)3讨论 社区房颤患者疾病认知情况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张婷,郑玉琼,曹文斋 (自贡卫生学校,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心房颤动患者对疾病认知情况和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四川省自贡市3个城市社区的220名房颤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和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结果心房颤动患者对疾病认知水平低,绝大多数患者有健康教育需求。结论社区房颤患者疾病认知情况及健康教育需求存在严重不足,需加强对社区房颤患者的管理和健康教育。关键词:心房颤动;认知;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13)02-0117-02 !!!!!!!!!!!!!!!!!!!!!!!!!!!!!!!!!!!!!!!!!!!" !!!!!!!!!!!!!" !!!!!!!!!!!!!!!!!!!!!!!!!!!!!!!!!!!!!!!!!!!" !!!!!!!!!!!!!" Vol.312013No.2 基金项目:四川省医学会“施慧达”科研课题(SHD11-02) 1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