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练习经典
最新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

最新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如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B.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C.图中n的值为10D.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答案】C【解析】【详解】A、由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C、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11=2+n+1,n=8,故选项说法错误。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钠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位于第3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睛】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
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2.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离子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C中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C。
3.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 n- 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A.m= x B.m = x –n C.m = n - x D.m = x + n【答案】B【解析】【详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元素R的原子中质子数为m,R n-离子是表示得到n个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所以m═x-n。
故选B。
4.2017年5月9日,中科院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原子序数中文名称元素符号113鉨Nh115镆Mc117Ts118OgA.四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B.“Nh”可表示鉨单质C.Og是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D.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5【答案】B【解析】【详解】A、由题中信息可知,117号元素带有“石字旁”,118号元素带有“气字头”,都不属于金属元素,错误;B、“Nh”可表示鉨单质,正确;C、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是氧元素,错误;D、镆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115,错误。
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经典题型带答案

A.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
B.硅原子核内中子数可能为14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D.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答案】D【ຫໍສະໝຸດ 析】【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4,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核内一定有质子,不一定有中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中子不带电,熟悉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
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经典题型带答案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
1.如图,上瓶充满空气,下瓶充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发生反应),抽出玻璃片,瓶口对紧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两瓶内气体颜色趋于一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说明不断运动
B.当两瓶中气体颜色不再变化时,微粒停止运动
A. B. C. D.
【答案】D
【解析】
A、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6=核外电子数6,为原子,错误;B、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错误;C、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10=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错误;D、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正确。故选B。
【解析】
试题分析:A、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故A错;
B、在硝酸铵中铵根中的氮元素显﹣3价,硝酸根中的氮元素显+5价,所以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故B正确;
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

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A. 水分子B. 氯化钠C. 金刚石D. 氧气2. 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B.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D.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3. 下列哪种物质属于纯净物?A. 空气B. 食盐水C. 氧化铁D. 酒精溶液二、填空题1. 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基本粒子构成。
3.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________,原子________。
三、判断题1.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它们的大小和性质都相同。
()3.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四、简答题1. 请简述原子和分子的区别。
2.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同素异形体。
3. 请解释什么是离子化合物,并举例说明。
五、综合应用题1. 某化合物由A、B、C三种元素组成,A、B、C的原子个数比为1:2:1。
请推测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2. 已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
3. 下列物质中,哪些属于单质?哪些属于化合物?哪些属于混合物?(1)氧气(2)二氧化碳(3)铁水(4)空气(5)海水六、匹配题请将下列物质与其构成粒子进行匹配:A. 氧气B. 氯化钠C. 金刚石D. 水E. 硫酸铜F. 铝1. 分子 __________2. 原子 __________3. 离子 __________七、计算题1. 某化合物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6:1,已知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求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2. 在一定条件下,2克氢气与8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水。
求水的质量。
八、实验题1.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 如何用实验方法区分下列物质:氧气和氮气、食盐水和蒸馏水?九、推理题1. 某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中子数为12。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只有带电的原子才叫离子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原子是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错误;B、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错误;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水是由分子构成的,铁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正确;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错误。
故选C。
2.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 n- 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A.m= x B.m = x –n C.m = n - x D.m = x + n【答案】B【解析】【详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元素R的原子中质子数为m,R n-离子是表示得到n个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所以m═x-n。
故选B。
3.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如图是四种元素的有关信息,关于四种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B.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铝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由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是8,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故选项说法正确;B、铁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C、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4.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正确;B、在阳光下,湿衣服更容易晾干,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即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大题例题(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
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A.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B.水分子分解加快C.每个水分子质量增大D.水分子数目增多答案:DA、空气中湿度变大,水分子增多,但水分子本身没变,选项错误;B、空气中水的含量增多但水未发生化学变化所以水分子没有分解,选项错误;C、每个水分子的质量是不变的,选项错误;D、空气中湿度大的原因是水含量增多,水分子的数目增多,选项正确;答案为:D。
2、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氢气球在高空膨胀——分子体积变大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水和过氧化氢性质不同——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D.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答案:A分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A、氢气球在高空膨胀是氢分子的间隔变大,分子体积不变,故A不正确;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是品红分子在水中不停地运动,故B正确;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水和过氧化氢性质不同说明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故C正确;D、气体分子间隔大于液体,则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D正确。
故选A。
小提示: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3、如图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B.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C.氯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为8D.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答案:BA、由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圆圈内的数字是17,该元素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故正确;B、氯原子的最外层上电子数是7,大于4,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故不正确;C、由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为8,故正确;D、由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有三个电子层,故正确。
【化学】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答案】A【解析】【详解】A.根据模拟模型可知,反应前有两种分子,反应后生成了一种分子,即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此选项正确;B. 反应后出现了一种新分子,即该反应有1种生成物,此选项错误;C. 根据模拟模型可知,每个生成物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此选项错误;D. 根据模拟模型可知,反应后有1个剩余,所以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6:2=3:1,此选项错误。
故选A。
2.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中不但描绘了一个如画的意境,也从化学角度说明了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很小D.分子之间有间隔【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诗句中说到在远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因为梅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飘入到作者鼻孔中的原因.说明了分子中不断地运动.故选B3.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第三周期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B.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D.金属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正确,B、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正确,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正确,D、金属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而不是易得到电子,错误,故选D考点: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核外电子的排布4.固体碘受热升华,下列关于此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碘分子质量变大B.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碘分子体积变小D.碘分子运动速率不变【答案】B【解析】物质由固态→液体→气态,分子间隔在变大,但分子的大小不变。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1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1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下列微粒中,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A.2H B.2H+C.H2O D.2H2【答案】D【解析】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2.近日,我国企业成功研发圆珠笔笔头用新型不锈钢材料,标志着笔头用材料的国产化、自主化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
笔头不锈钢材料中含有碳、铁、钨等元素。
如图是其元素的部分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元素只能形成二种单质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一个钨原子的质量为183.84gD.碳、铁、钨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依次增加【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据题中的图示,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
A、根据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故A错误。
B、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列为:氧硅铝铁钙,在金属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铝,故错误C、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是“1”,能常不写。
故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碳、铁、钨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碳、铁、钨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依次增加。
故正确。
故选D点睛: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1g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答案】B【解析】【详解】A、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A错误B、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B正确;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1,C错误;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D错误;故选B。
初三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

初三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物质构成是化学领域的重要基础知识,通过了解物质的组成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化学世界的奥秘。
下面是一些初三物质构成的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你巩固相关知识。
练习题一:物质的基本单位1. 以下哪个不是物质的基本单位?A. 原子B. 分子C. 原子核D. 元素2. 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原子的重新组合,但基础不变的是:A. 元素的种类B. 分子的种类C. 物质的状态D. 物质的质量练习题二:元素、分子和化合物3.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元素的种类和数目决定了:A. 元素的性质B. 元素的化合价C. 元素的密度D. 元素的颜色4.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相同或不同原子组成,以下哪个不是分子的特征?A. 分子的质量B. 分子的大小C. 分子的形状D. 分子的颜色5.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更多不同元素的原子结合而成,以下哪个不是化合物的表征?A. 化合物的分子式B. 化合物的化学式C. 化合物的化学键D. 化合物的分子量练习题三:化学反应与物质变化6. 化学反应的标志是:A. 物质的形状改变B. 物质的质量改变C. 物质的状态改变D. 物质的颜色改变7. 关于化学反应,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 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B. 反应物是指参与反应的物质C. 生成物是指反应结束后得到的新物质D.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练习题四:物质的分离与纯净度8. 下面各种分离方法中,不适用于固体与固体的分离的是:A. 闪蒸分离B. 磁选分离C. 除杂分离D. 重力分离9. 下列关于物质纯净度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A. 纯净物质中只含有一种成分B. 杂质是指纯净物质中含有的其他成分C. 物质的纯净度是指其所含纯净物质的比例D. 纯净物质的纯净度可以通过分离方法来提高解答参考:1. C2. A3. A4. D5. D6. D7. A8. C9. D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够帮助你巩固对物质构成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练习经典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答案】D【解析】【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说法错误;B、离子包括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由原子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不会再分,而由原子团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可能再分,比如碳酸钙高温分解中,碳酸根离子分开了,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说法错误;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富硒大米中的硒元素具有防癌和抗癌作用。
右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硒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中x = 18 B.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C.硒属于非金属元素D.硒原子在反应中易失去6个电子【答案】D【解析】A、2+8+x+6=34,x=18,正确;B、由图可知,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正确;C、硒字的偏旁是石字,故是固态非金属元素,正确;D、硒原子在反应中易得到6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错误。
故选D。
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核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属于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C、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阴离子,故C符合题意;D、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4.工业用盐中含有的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
该反应分两步进行:①NaNO2+NH4Cl===NaCl+NH4NO2②NH4NO2===N2↑+2H2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H4NO2由三种元素组成B.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C.利用NH4Cl处理NaNO2最终转化为NaCl、N2和H2OD.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四种【答案】D【解析】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 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
A. NH4NO2由氢,氮,氧三种元素组成。
故A正确。
B.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故B正确。
C. 利用NH4Cl处理NaNO2最终转化为NaCl、N2和H2O三种物质.故C正确. D. 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3, -3,,0三种.故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组成及反应类型。
5.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X>10,则该微粒属于阳离子B.氟元素为金属元素C.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D.氟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若X>10,则该微粒属于阳离子,故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氟,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故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原子序数为9,氟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故正确。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变成原子C.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一定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电子质量相对于原子核来说很小,因此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该选项说法正确;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该选项说法正确;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改变,而原子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睛】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电子质量大,每个质子或中子是每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
7.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
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 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C.铼的元素符号是Re D.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答案】B【解析】【详解】A.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A选项正确;B.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B 选项错误;C. 铼的元素符号是Re,C选项正确;D.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D选项正确。
故选B。
8.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答案】C【解析】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A正确;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故B正确;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故D正确。
点睛∶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
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9.如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B.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生成物只有一种,是化合物;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10.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O和NO,生成物是CO2和N2,故该反应可表示为2CO+2NO=N2+2CO2。
A、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只有生成物的N2分子是由2个同种原子构成的,故属于单质,正确;B、由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将有毒气体CO和NO转化为无毒气体CO2和N2,正确;C、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CO和NO,它们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属于氧化物,正确;D、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错误。
故选D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
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11.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是A.B.C.D.【答案】D【解析】A、图中表示一种化合物,属于纯净物,错误;B、图中表示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错误;C、图中表示的是一种单质,属于纯净物,错误;D、图中表示的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正确。
故选D。
点睛: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2.下来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A电解水得到氢气水中有氢分子B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分子在不停运动C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D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A.A B.B C.C D.D【答案】A【解析】【详解】A、电解水得到氢气,说明水中有氢元素,错误;B、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正确;C、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正确;D、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因为二者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性质不同,正确。
故选A。
1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只有带电的原子才叫离子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原子是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错误;B、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错误;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水是由分子构成的,铁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正确;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错误。
故选C。
14.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A.B.C.D.【答案】D【解析】A、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6=核外电子数6,为原子,错误;B、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错误;C、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10=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错误;D、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正确。
故选B。
15.钕玻璃是激光聚变装置的核心元件。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钕的信总判断错误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B.质子数为60C.中子数为60 D.相对原子质量是144.2【答案】C【解析】A、钕字的偏旁是金字旁,故是金属元素,正确;B、由图可知,钕是60号元素,故质子数是60,正确;C、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故中子数=144-60=84,故错误;D、由图可知,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4.2,正确;故选C。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C.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故A错;B、在硝酸铵中铵根中的氮元素显﹣3价,硝酸根中的氮元素显+5价,所以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故B正确;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在一块属于混合物,故C错;D、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可能是中子,故D错.故选B.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核内一定有质子,不一定有中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中子不带电,熟悉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17.动物的肝脏和坚果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和“锌”是指A.分子 B.元素 C.原子 D.单质【答案】B【解析】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主要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和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