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螺钉及金属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

合集下载

伴有踝关节骨折的亚急性下胫腓损伤手术治疗的中期疗效分析

伴有踝关节骨折的亚急性下胫腓损伤手术治疗的中期疗效分析

伴有踝关节骨折的亚急性下胫腓损伤手术治疗的中期疗效分析发布时间:2022-06-19T06:16:44.63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月2期作者:李大鹏[导读]李大鹏(南京市雨花医院;江苏南京210039)【摘要】目的:探求手术治疗亚急性下胫腓损伤合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中期治疗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70例亚急性下胫腓损伤合踝关节骨折患者,其中35例使用下胫腓置钉,纳入A组,另外35例下胫腓未置钉,纳入B组。

术后对患者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对跖屈角度、背伸角度进行测量。

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随访12-18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以及3个月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P<0.05,对比术后6个月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P>0.05;在末次随访时,对比两组患者的跖屈角度、背伸角度,P>0.05。

结论:手术治疗亚急性下胫腓损伤合踝关节骨折患者,中期疗效理想。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亚急性;下胫腓损伤;手术治疗;中期疗效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上常见,合并损伤主要是亚急性下胫腓损伤,治疗方式主要是螺钉固定,但是,是否必要开展螺钉固定处理[1],临床有争议。

本文选择70例患者,分析手术治疗亚急性下胫腓损伤合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中期治疗效果。

1 资料和方法1.1资料在我院2020年1-12月纳入亚急性下胫腓损伤合踝关节骨折患者70例,以是否进行下胫腓置钉进行分组,A组35例,男女是20例、15例,年龄22-69(42.5±10.2)岁,B组35例,男女是22例、13例,年龄21-68(42.4±10.1)岁。

以上组间数据对比之后得出P>0.05。

纳入标准:没有其他部位的骨折病变;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开发性骨折病变;没有完整临床资料;有影响术后康复的因子存在。

1.2方法给予入院后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钠常规皮下注射,剂量4250U,每天用药1次,对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有效预防,在术前12h,将这一药物停止使用。

关于足踝部损伤的几个关键点及思考

关于足踝部损伤的几个关键点及思考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1年• 4月第23卷第4期Chin J ()丨.thopTrai丨ma. April 2021, Vo丨.23,No. 4关于足踝部损伤的几个关键点及思考马昕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上海 200040D0I:10. 3760/l15530-20210401-00169• 281 •.述评.Key points in foot and ankle injuryMa XinDepartment o f Orthopedics, Hua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 y. Shanghai 200040, China D O I:10. 3760/l 15530-20210401-00169由四足爬行到双足行走,踩关节及足部小关节应 力增加。

运动关节损伤中以踩关节最为常见,高达 64.6% ;踝关节内、外侧韧带损伤约占全身韧带损伤 的80%。

芬兰2000年相比1970年踝关节骨折发病率 增加了 319%,在过去的20年间仍在进一步增加。

足部共41个关节,占双下肢关节数量的84%,在以踝关 节为主的大运动中包含了足部微动关节的三维运动,由此形成了人类站立、行走、跑步中的自然摆动运动 与“步态美”。

因此,踝关节的解剖轴线、生物力学及功 能重建等牵涉的问题更多。

正常的踝关节极少发生退 变性踩关节炎,而一旦踝关节的生物力学平衡遭到破 坏,则相比髋关节、膝关节更易发展为创伤性骨关节 炎。

本期共有相关文章8篇,聚焦足踝部损伤,均涉及 了本专业的前沿领域。

一、足踩部骨折(一)跟骨骨折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全部跗骨骨折 的60% ~70% ,粉碎性或塌陷性骨折较为常见。

在给 骨折固定增加了困难的同时,多伴发软组织损伤,故局部软组织条件及损伤程度影响着跟骨骨折的愈合 及术后并发症。

跟骨骨折的治疗要兼顾软组织和骨折 复位的平衡。

通过扩大外侧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是近30 年来治疗跟骨骨折的最常用技术,其很好地解决了关 节面的复位问题,一直被认为是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 首选方法。

下胫腓联合分离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下胫腓联合分离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3 讨 论
北医科大学人体解 剖学教 研室提 供 ) S - 00生物力 学试 。C S4 2 4 验机 ( 长春试验机研 究所 )位 移传感器 ( , 长春试 验机研 究所 ) ,
N — 0 0扭 转 试 验 机 ( 春 试 验 机 研 究 所 ) WS1 0 0 长 。
12 试 验 方 法 .
和关节囊 。将 所截 小腿 的胫腓 骨近端 用皮 质螺钉 自腓 骨 向胫 骨穿三皮 质骨固定 , 模拟上胫腓联合 。
12 2 标 本 的 分 组 和 生 物 力 学 测 试 : 有 标 本 随 机 分 为 2组 。 .. 所 足 外 翻 位 垂 直 压力 试 验 4具 , 转 试 验 4具 。足 外 翻 位 垂 直 压 扭
阿北医药 2 1 00年 1 2月 第 3 2卷 第 2 4期
Hee M dcl ora,0 0 V l 2D cN .4 b i e i unl2 1 , o 3 e o2 aJ
351 7

临 床 研究

下 胫 腓 联 合 分 离 螺 钉 固定 的生 物力 学研 究
孟利斌 王 福 川 张 国 J
的位 移 或 扭 矩
下胫腓联合 由胫腓骨远端 和下胫腓 韧带复合 体构成 , 下胫 腓联合分离是踝关节 骨折脱 位 的常见 并发损 伤 。踝 穴上横 向 螺钉 固定是临床上常用 的手 术方式 , 容 易导致 螺钉 断裂 、 但 胫 腓下联合骨化 、 踝关 节创 伤性关 节炎 、 踝关 节活 动度 变小等 并 发症 , 四皮质固定虽 然 固定牢 固 , 是 出现 并发 症 的几率 但 较高 , 三皮质 固定虽然能够模仿 弹性 固定断钉等并 发症发生率 低, 但是 固定 强度 稍差 , 因此 对螺 钉 固定 的皮 质 数 尚有争 论 。

下胫腓联合损伤螺钉固定早期非负重活动对踝关节预后的影响

下胫腓联合损伤螺钉固定早期非负重活动对踝关节预后的影响

下胫腓联合损伤螺钉固定早期非负重活动对踝关节预后的影响汪宗保;徐亚林;廖威明;陆晴友;陈朝晖;匡光志【摘要】下胫腓联合损伤常规金属螺钉固定仍是目前的主流手段,以量化数据初探常规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术后早期活动踝对其预后的影响程度.研究对象分为术后早期活动组和早期不活动组.前者术后开始不负重活动,后者早期不做任何活动干预.结果显示12 周后活动范围和评分无明显差异.步态对称性差异早期活动组所占比例明显少于早期不活动组.【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3(007)019【总页数】2页(P89-90)【关键词】下胫腓联合损伤;早期非负重活动;预后【作者】汪宗保;徐亚林;廖威明;陆晴友;陈朝晖;匡光志【作者单位】529300,中山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开平市中心医院;529300,中山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开平市中心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急诊创伤外科;安徽中医药大学骨伤临床学院;529300,中山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开平市中心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下胫腓联合损伤尤其是在运动员中是比较常见的, 需要强调踝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以便患者能快速而更好地恢复正常生活和运动, 如此以来, 手术螺钉固定后早期高质量功能恢复, 要求对治疗方法术后功能仔细评估, 更多的临床医生都在取出内固定后指导患者活动, 对早期是否需要确切的活动一直也欠缺更多的量化数据支撑。

关于踝骨折内固定后早期关节活动到底是否改善预后仍存在争论[1]。

以往国外有研究评估了早期踝骨折内固定手术后活动的远期效果, 他们认为骨折固定术后早期活动对于踝远期预后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2]。

对于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患者来说, 据检索并没有人去做试探性的统计。

下胫腓联合是否固定, 相对于胫腓骨骨折的患者有一定的区别, 下胫腓联合被认为是有一定活动的“滑膜关节”[3]。

本文试探性探讨固定下胫腓联合与早期活动踝对其预后的影响程度。

胫腓联合损伤

胫腓联合损伤
是否需要取出?
四部分:骨间韧带(22%) ,下胫腓前韧带(35%),下 胫腓后韧带(深层33%,浅层9%) ,下横韧带。
86%前侧下胫腓联合 韧带——腓动脉的前 支
63%——仅由腓动脉前 支
后胫腓联合韧带—— 均由腓动脉后支供应
腓动脉前支在踝关节 近侧3cm穿过骨间膜。
A,旋前外旋型或者Weber C型骨折,B,旋后外旋型或者Weber B型骨折,C, 腓骨近端骨折合并经胫腓联合损伤
需要注意:
螺钉固定方向,由外踝向前30° 如果应用钢板螺钉固定腓骨远端骨折,同时用螺钉
固定胫腓联合,不能使用锁定钉
纽扣缝合法
纽扣缝合法可以作为固定的替代措施。
复位后,通过胫腓骨平行与踝关节水平钻孔, 在骨孔内穿过尼龙线,两头用扣子固定。尽管 该固定方法并不能提供和胫腓螺钉固定相当的 固定强度,但是可以允许胫腓骨远端踝关节有 适度的微动。
胫腓联合螺钉——金标准
其从腓骨外侧横穿胫腓联合进入胫骨。可 以使用单枚或双枚螺钉,金属或可吸收螺 钉,3.5mm或4.5mm,经胫腓联合或胫腓联 合上方,3皮质或4皮质固定。
单螺钉或双螺钉固定, 三皮质和四皮质 经胫腓联合或胫胫腓联合上, 不锈钢螺钉或钛螺钉, 金属或可吸收螺钉——均无显著差异
胫骨穹窿上方1cm处测量
前后位片上胫腓骨重叠大 于6mm,或者踝穴位X片 重叠大于1mm时提示正常, 若前后位X片上重叠小于 6mm则提示下胫腓联合损
伤。踝关节内侧间隙的宽 度应和胫骨穹窿/距骨顶 间隙相等或略小。
MRI对诊断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具有极高的 敏感性和特异性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诊 断
B
对所有踝关节骨折术中均应行应力试验以评估是否存在潜在的胫腓联合损伤可能

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诊治与进展

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诊治与进展

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诊治与进展踝关节损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损伤,其中合并胫腓韧带损伤的约占到1%~18%。

在文中主要针对下胫腓韧带损伤,对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对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诊治与进展进行综述。

标签:下胫腓韧带损伤;诊治;进展;综述踝关节损伤较为常见,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约占1%~18%[1~5]。

治疗中常常容易忽略韧带损伤的修复,导致踝关节不稳、疼痛、活动受限和创伤性骨关节炎等[6],严重影响踝关节功能,因而踝关节损伤中下胫腓韧带的处理不可忽视。

本文着重阐述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诊治。

1 解剖下胫腓韧带由下胫腓前、后、横及骨间韧带构成,与胫腓骨远端联合在一起形成紧密又富有弹性的踝穴,称下胫腓联合[7],是维持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之一。

其中下胫腓横韧带位于下胫腓后韧带深层,功能类似关节盂唇,加深胫距关节,也有将其与下胫腓后韧带看作一个整体。

2 损伤机制目前认为下胫腓韧带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外旋和背屈。

外旋暴力导致的韧带联合损伤的实质是增宽了踝穴的宽度。

踝穴的增宽也可因足背的过度背屈将距骨的前侧挤进踝穴内,引起下胫腓韧带的损伤。

下胫腓韧带损伤也可见于严重的足外翻、内翻、跖屈、旋前、旋后、内旋等扭伤中。

3 诊断3.1病史下胫腓韧带损伤常有外伤史,询问病史时须注意足、躯干、小腿的具体位置关系以及动态过程,以推测可能的受伤机制。

除上述病史外,既往有无类似外伤史、特殊疾病史也需要明确。

3.2查体下胫腓联合处肿胀、皮下瘀斑、踝关节疼痛、压痛时则应怀疑下胫腓韧带损伤,常用以下方法辅助诊断:①挤压试验;②外旋试验;③Cotton试验;④腓骨横移试验;⑤足跟撞击试验;⑥背屈试验。

总的来说这些检查对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但敏感性不足[6]。

3.3影像学Omer等[8]使用超声对双侧下胫腓骨间隙(TCS:Tibiofibular clear space)进行测量,并使用MRI作为对照,若双侧中立位的TCS差异>0.7mm,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100%,外旋位的临界值则是0.9mm,且特异性及敏感性同样是100%。

弹性固定与螺钉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分析

弹性固定与螺钉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分析

弹性固定与螺钉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比较弹性固定(纽扣缝线系统)与螺钉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38例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手术治疗。

其中螺钉内固定26例,弹性固定12例。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18个月,其中螺钉固定组祛除螺钉时间为术后10周。

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制定的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螺钉固定组优10例,良9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73.1%。

弹性固定组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1.7%。

结论:下胫腓联合损伤时采用弹性固定的效果要优于螺钉固定。

关键词下胫腓联合损伤螺钉固定弹性固定下胫腓联合是维持踝穴完整性、保持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其损伤占踝关节损伤的1%~11%[1],若复位不当,会引起踝穴不稳,进而引起创伤性关节炎,导致踝关节行走时疼痛。

2007年7月~2010年10月收治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38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螺钉内固定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其中车祸伤15例,扭伤7例,砸伤4例;合并踝关节骨折18例。

弹性固定组12例,男7例,女5例;车祸伤10例,扭伤2例;合并踝关节骨折7例。

手术方法:合并踝关节骨折者先处理骨折。

内踝及后踝骨折采用螺钉固定,腓骨骨折采用钢板固定。

螺钉内固定组于复位后在踝关节上方2.5cm处用1枚直径3.5mm的拉力螺钉固定,螺钉方向由后向前呈30°,与踝关节平行,贯穿4层皮质固定,螺钉可通过腓骨钢板钉孔。

弹性固定组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整复下胫腓联合后用直径3.5cm的钻头于踝穴上1.5cm平行关节面钻孔,需钻透4层皮质骨。

外侧纽扣贴于腓骨外侧骨皮质,用长直针和导线将缝线由腓骨外侧皮质经骨洞带出胫骨内侧皮质,间断导引线,收紧外侧两个纤维使胫骨内侧缝扣纵行贴于胫骨内侧骨皮质,拉紧缝线打5~6个结,使下胫腓联合得到弹性固定,冲洗缝合切口。

术后处理:两组患者术后常规小腿石膏固定2周,8周后允许部分负重。

可吸收螺钉在下胫腓联合损伤中的应用

可吸收螺钉在下胫腓联合损伤中的应用
下 胫 腓 联 合 损 伤 是 一 种 常 见 的 踝 部 限 , 动 时 疼 痛 。 术后 每 隔 3月 摄 片 , 活 在 克 氏 针 固 定 下胫 腓 联 合 临床 疗 效 优 良率
损伤 , 占踝 部 损 伤 的 1 1% , 合 并 前 后 位 X 线 上 胫 骨 远 端 关 节 面 上 l m 达 8 % 。 些 内固定 物 需 要 在 术 后 8 1 约 %~ 1 常 c 1 这 ~2
闭 合性 骨折 。 一例 为 开 放 性 骨 折 。 无 下胫 稳 定 性 .从 而 决 定 是 否 固 定 下 胫 腓 联 腓 联 合 的稳 定 采 用 C t n试 验 来判 断 。 ot o
应 用 聚 乳 酸 可 吸 收 螺 钉 治疗 下 胫 腓
合 。C n a— o t … 为 . a dlC uo等 认 下胫 腓 联 合 联 合 损 伤 是 一 种安 全 有 效 的 方法 。

74 ・ 0
逝 剑伤外科 21 1 月第 1 卷第 6 00年 2 5 期 Z J Tam t ,ee br 00V 15N. H J r acDcm e 21 .0 1.o u i . 6

诊治分析 ・
可 吸收螺钉在下胫腓联合损伤 中的应用
吴泉 州 蒋盛旦 朱 烨
1 临床 资料
良率 达 到 9 %。1 患 者 伤 口愈 合 不 良 , 节 骨 折 合 并 下 胫 腓 联 合 损 伤 . 随 访 3 6 例 4
月, 临床 疗 效 优 良率 达 1 0 0 %。笔 者 报 道 的本 组 病 例 采 用 聚 乳 酸 可 吸 收 螺 钉 治疗 下胫 腓 联 合 损 伤 优 良率 达 9 %。 6
11 一 般 资 料 :6例 患者 男 性 3 . 5 9例 , 女 换 药 后 伤 口愈 合 。 1 7例 ; 龄 1 ~ 5岁 , 均 年 龄 3 年 67 平 9岁 。 5 6例 患 者 中 双 踝 骨 折 2 7例 ,三 踝 骨折 3 讨 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