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
踝关节镜诊治Da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DOI:10.19792/j.cnki.1006-6411.2020.17.015工作单位:201821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骨科蔡明: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通信作者:徐向阳本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2372,踝关节内翻性骨关节炎的生物力学研究收稿日期:2019-07-22※外科护理踝关节镜诊治Danis-WeberB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蔡 明 徐向阳摘要 总结了踝关节镜诊治Danis-WeberB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对Danis-WeberB型踝关节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在踝关节镜直视下对下胫腓联合有损伤者进行修复,实施术前心理疏导、消肿止痛、完善各项准备,加强术后观察、疼痛管理、预防感染、早期起床功能锻炼等一系列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干预。
术后12个月随访时,患者踝-后足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54例中53例患者对手术满意,满意率98.15%;无一例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静脉血栓栓塞症、关节内血肿、手术切口感染及压疮等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认为使用踝关节镜下诊治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损伤小,恢复快,便于进行术后护理,而规范细致的围术期护理对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踝关节尽早恢复稳定性与灵活性、提高对手术的满意度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关节镜检查;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损伤;围术期护理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关节,当发生骨折、脱位或韧带损伤时,如果治疗不符合该关节功能解剖特点,会对关节功能造成严重影响[1]。
Danis-Weber(丹尼斯-韦伯)分型是踝关节骨折的分型方法之一,将踝关节骨折分为A、B、C3型和相应亚型[1]。
Danis-WeberB型踝关节骨折是指骨折线正位于下胫腓联合平面的外踝骨折。
多数踝关节骨折为非单纯性骨折,常伴随周围组织、韧带或关节损伤,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在临床较为常见。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疗效观察

69中国卫生标准管理CHSM 12影响较明显[4-5]。
微创术治疗是眼底病变的首选治疗手段,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已经越来越普及,25+玻璃体微创术是现在较为先进的眼科手术手段,其具有切口小、对结膜不造成损伤、手术安全性高、操作便捷、术后恢复快等特点[6-7]。
与传统20G 玻璃体切割术相比具有诸多优势,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在有条件的医院或医疗组织中25+玻璃体微创术已经成为20 G 或25 G 玻璃体切除术的优化治疗手段[8-9]。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所使用的20 G 微创术属于眼科传统治疗手术,虽然其已经获得全面普及,但仍然具有诸多问题和缺陷[10-11],与25+玻璃体微创术相比后者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25+玻璃体微创术在术中的定位更精准;(2)25+玻璃体微创术术中创口较小,对结膜的破坏和损伤较小;(3)25+玻璃体微创术不需要术后缝合,使用巩膜套管固定,术中位移更小;(4)25+玻璃体微创术的手术机械操作系统更完善,术中不会产生牵引、位移、损伤,无论是手术固定还是术后移除都较为方便、安全[12-13];(5)25+玻璃体微创术的术后恢复速度较快、恢复效果较好,不易发生术后感染,视力恢复速度快;(6)25+玻璃体微创术操作和治疗较为便捷、安全,手术时间短。
从结果中可知,手术前,两组患者的眼部压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治疗组各个时段的眼部压力均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并发率为15.6%,对照组为37.8%,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在眼底病变的临床治疗中,25+玻璃体微创术能够有效环节患者眼部压力,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产生,促进患者眼部健康。
参考文献[1] 黄运矗,黎春雷,高慕洁,等. 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性-治疗组4519.8±3.216.5±1.815.5±1.614.1±1.5t 值-0.753 3.721 4.746 5.375P 值->0.05<0.05<0.05<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11(3):143-144.[2] 吴志勇,姚宜,闵云花,等. 康柏西普辅助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J]. 临床眼科杂志,2017,28(3):129-131.[3] 高韶晖,栗占荣,裴晗,等. 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对绝经后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表功能的影响[J]. 中华眼底病杂志,2017,33(3):252-256.[4] 张泽华,徐晖,莫小花,等. 两种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疗效比较[J]. 国际眼科杂志,2017,15(6):193-195.[5] 李明君,张鑫玉. 23G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2):155-156.[6] 訾世莉,杨安怀. 术前注射曲安奈德联合25G 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PDR [J]. 国际眼科杂志,2017,15(5):318-320.[7] 周学义,李一鸣,王美菊,等. 25+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7,4(10):87-89.[8] 周学义,李一鸣,王美菊,等. 25+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眼底疾病患者的临床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2017,23(9):194-195.[9] 向红,付琳. 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分析[J]. 国际眼科杂志,2017,15(5):404-406.[10] 王峰.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5G 玻璃体微创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J]. 中国基层医药,2018,11(10):483-484.[11] 邹宸,姚远,尹莉莉. 外伤性视网膜脱离伴巨大裂孔微创玻璃体切除术[J].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7,39(16):921-922.[12] 姚宜,韩丽荣,闵云花. 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J].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8,40(1):261-263.[13] 李文庆,杨新怀,黄洁蕾. 不同时期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伴有视网膜脱离的开放性眼外伤的疗效比较[J]. 国际眼科杂志,2019,6(24):103-105.作者单位: 1 厦门市第五医院手足显微外科,福建 厦门 361101;2 骨科; 3 超声医学科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疗效观察李英俊1 邱丽莎2 王勃3【摘要】目的 分析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
踝关节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

要点:1. 尽管踝关节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但其诊断和治疗仍颇具挑战。
2. 解剖复位下胫腓联合韧带对踝关节良好的功能预后非常重要。
3. 围手术期的三维 CT 检查和术中直视下踝关节下胫腓联合韧带修复可以提高韧带解剖复位的准确率。
4. 随着新的复位技术开展,下胫腓螺钉作为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标准治疗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5. 胫腓联合螺钉是否需要取出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但下胫腓联合螺钉的存在可以对胫腓联合复位不良进展自发的纠正。
踝关节损伤在骨科日常门诊中较为常见。
接近 5-10% 的踝关节扭伤和 23% 的踝关节骨折可以累及胫腓骨远端的下胫腓联合韧带。
踝关节周围的骨性或韧带构造损伤可以使得踝关节失稳。
尽管踝关节损伤的发病率较高,但最近一项调查对目前临床上实行的胫腓联合损伤治疗策略提出了不同意见。
作者报道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到达胫腓联合的解剖复位,如手法复位,持骨钳复位,拉力螺钉或者克氏针复位等。
与此类似,移除胫腓联合螺钉的指征包括踝关节运动受限,螺钉存在断裂可能。
目前临床上使用下胫腓联合螺钉治疗胫腓联合损伤的主要问题在于:1.螺钉的使用数量;2.螺钉固定皮质骨的层数;3.螺钉置入的位置;4.术后开场负重锻炼的时间;5.撤除螺钉时麻醉方式的选择;6.撤除螺钉的时间。
有鉴于上述问题的重要性,骨科医生在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时需要对胫腓骨远处关节面的组成构造有充分的了解,并熟悉下胫腓联合治疗过程可能存在的各种陷阱,本文就此内容进展详细的分析,并希望借此答复上述六个问题。
解剖胫腓骨远侧关节面由腓骨远端的凸面和胫骨远端的凹面组成,由胫腓韧带,关节内无软骨构造。
踝关节的构象对称重分布,预防继发性关节退变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腓骨局部在踝关节组成过程的轻度运动对维持踝关节构象非常重要。
踝关节正常的运动功能包括:旋转,平移及腓骨的边缘运动,上述运动与踝穴内梯形的距骨顶构造相适应。
在踝关节跖屈时,腓骨朝远侧移位,向前内侧横移并内旋;当踝关节背屈时,腓骨向近侧移位,向后外侧横移并外旋;外旋足部可以导致腓骨向内横移,向后移位并外旋。
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踝关节不稳定的治疗与分析

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踝关节不稳定的治疗与分析
王华;东华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32)009
【摘要】目的研究下胫腓联合韧带急性损伤踝关节不稳定的治疗.方法对2002~2007年治疗踝关节急性损伤致下胫腓联合韧带断裂,踝关节不稳24例分别采用保守及手术两种方法治疗.结果经2年随访踝关节功能恢复为优良者18例,为可者6例.结论下胫腓韧带断裂在踝部外伤中常见,需引起重视,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可减少并发症,恢复踝关节正常功能.
【总页数】2页(P1438-1439)
【作者】王华;东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第三人民医院骨外科,南通;江苏省海门市第三人民医院骨外科,南通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临床治疗分析 [J], 屈厚伯
2.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临床治疗分析 [J], 屈厚伯
3.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效果分析 [J], 夏冬雪;包富丽;姚继利
4.外固定与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J], 刘杨;文立臣;尹豪;王岩朋;篮传玺
5.外固定与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J], 刘杨;文立臣;尹豪;王岩朋;篮传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胫腓联合损伤

四部分:骨间韧带(22%) ,下胫腓前韧带(35%),下 胫腓后韧带(深层33%,浅层9%) ,下横韧带。
86%前侧下胫腓联合 韧带——腓动脉的前 支
63%——仅由腓动脉前 支
后胫腓联合韧带—— 均由腓动脉后支供应
腓动脉前支在踝关节 近侧3cm穿过骨间膜。
A,旋前外旋型或者Weber C型骨折,B,旋后外旋型或者Weber B型骨折,C, 腓骨近端骨折合并经胫腓联合损伤
需要注意:
螺钉固定方向,由外踝向前30° 如果应用钢板螺钉固定腓骨远端骨折,同时用螺钉
固定胫腓联合,不能使用锁定钉
纽扣缝合法
纽扣缝合法可以作为固定的替代措施。
复位后,通过胫腓骨平行与踝关节水平钻孔, 在骨孔内穿过尼龙线,两头用扣子固定。尽管 该固定方法并不能提供和胫腓螺钉固定相当的 固定强度,但是可以允许胫腓骨远端踝关节有 适度的微动。
胫腓联合螺钉——金标准
其从腓骨外侧横穿胫腓联合进入胫骨。可 以使用单枚或双枚螺钉,金属或可吸收螺 钉,3.5mm或4.5mm,经胫腓联合或胫腓联 合上方,3皮质或4皮质固定。
单螺钉或双螺钉固定, 三皮质和四皮质 经胫腓联合或胫胫腓联合上, 不锈钢螺钉或钛螺钉, 金属或可吸收螺钉——均无显著差异
胫骨穹窿上方1cm处测量
前后位片上胫腓骨重叠大 于6mm,或者踝穴位X片 重叠大于1mm时提示正常, 若前后位X片上重叠小于 6mm则提示下胫腓联合损
伤。踝关节内侧间隙的宽 度应和胫骨穹窿/距骨顶 间隙相等或略小。
MRI对诊断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具有极高的 敏感性和特异性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诊 断
B
对所有踝关节骨折术中均应行应力试验以评估是否存在潜在的胫腓联合损伤可能
下胫腓联合损伤

根据损伤程度分 3 : 型为单纯扭伤无下胫腓 分离 ; 型为下胫腓 隐性 分离 ; 型 I 1 I 即只有应力位摄 片才能发现 ;I 1型为下胫腓联 1
合明显分离 。 ( 广州医学院第一 附属 医院骨科 严广斌 整理 )
李平,刘 炎 , 强 . i n骨折 临床 疗效 分析 [/ D] 中华关节外科 杂志: 刘 Pl o JC . 电子版,0 9 3 1 :O一 6 2 0 , ( ) 2 2
一 ~ ~ ~ ~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 ~~ 一~ ~ 一 一 ~ 一 一
参
考
文
献
行腓 骨 内固定 , 这样 既 可恢复 肢体 长度 , 到腓 骨 稳 达 定后 的支撑 作用 , 又可为胫骨骨折块 的复位 确定 了一 个基 准( 5 。外 固定 架 应 用 的 同 时 , 腓 骨 内 固 图 ) 行
定, 既可缩短 手术 时问 , 简化手术过 程 , 又增 加 了骨折
・
1 ・ 6
中华关 节外科 杂志 ( 电 版 )09年 2月 第 3 第 1 20 卷 期
C i J o t ug Eet nc di )Fbaa 0 9 V l3 N . hn i r( l r iE io ,er r 20 , o , o 1 JnS c o tn uy
关节功 能恢复 不 良。
术 既能稳 定骨 折 , 能减少 术后并 发症 , 又 是一 种较好 的选择 。在 Pl i n骨 折手术 治疗 中 , o 腓骨 的 内固定对
五、 胫腓骨 骨折 中腓骨 内固定 的作用
近 年来 , 腓骨 骨折 中 , 胫 腓骨 固定 问题也 日益受 到重视 。对 于严 重 的 Ⅲ型 Pl i n骨 折 , 骨 远 端 o 胫 粉 碎严 重 , 仅行 外 固定架 治疗 无 法达 到骨 折 端牢 固
锁扣带袢钛板治疗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

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微创㊁骨水泥渗漏率低㊁疗效确切的优点ꎬ但其安全性仍需大样本进行远期观察ꎮ参考文献:[1]㊀范学辉ꎬ董智勇ꎬ霍明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ꎬ2015ꎬ21(11):965-968.[2]㊀HUANGZꎬWANSꎬNINGLꎬetal.Isunilateralkyphoplastyasef ̄fectiveandsafeasbilateralkyphoplastiesfor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Ameta ̄analysis[J].ClinOrthopꎬ2014ꎬ472(9):2833-2842.[3]㊀李小宏ꎬ张有为ꎬ刘列ꎬ等.PKP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ꎬ2018ꎬ21(2):150-152.[4]㊀薛海鹏ꎬ郝延科ꎬ吴燕ꎬ等.骨填充囊袋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爆裂骨折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ꎬ2017ꎬ57(46):86-88. [5]㊀CHENCꎬLIDꎬWANGZꎬetal.Safetyandefficacystudiesofver ̄tebroplastyꎬkyphoplastyꎬandmesh ̄container ̄plastyforthetreat ̄mentof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preliminaryreport[J].PLoSOneꎬ2016ꎬ11(3):e0151492.[6]㊀盛斌ꎬ袁友超ꎬ刘向阳ꎬ等.应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溶骨性转移瘤[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ꎬ2017ꎬ27(9):806-811.(接收日期:2019-12-24)doi:10.3969/j.issn.1008 ̄0287.2020.02.007 方法与应用 锁扣带袢钛板治疗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TightRopetitaniumplateinthetreatmentofanklefracturewithdistaltibiofibularsyndesmo ̄sisinjury叶永志ꎬ李家德ꎬ林㊀斌ꎬ陈永志ꎬ钟永翔YEYong ̄zhiꎬLIJia ̄deꎬLINBinꎬCHENYong ̄zhiꎬZHONGYong ̄xiang关键词:踝骨折ꎻ韧带损伤ꎻ锁扣带袢钛板㊀㊀Keywords:anklefracturesꎻligamentinjuriesꎻTightRopetitaniumplate中图分类号:R684.7ꎻR687.4ꎻR687.2㊀文献标识码:B㊀文章编号:1008-0287(2020)02-0174-01㊀㊀2015年6月~2019年2月ꎬ我科采用锁扣带袢钛板(TightRope)治疗37例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ꎬ效果满意ꎬ报道如下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病例资料㊀本组37例ꎬ男24例ꎬ女13例ꎬ年龄19~57岁ꎮ左侧25例ꎬ右侧12例ꎮ均为WeberC型ꎮ骨折Lauge ̄Hansen分型:旋前外旋Ⅲ度17基金项目:温岭市科技局科技项目(编号:2017C311135)作者单位: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二科ꎬ浙江温岭㊀317523作者简介:叶永志ꎬ男ꎬ副主任医师ꎬ主要从事创伤㊁骨病㊁骨肿瘤研究ꎬE ̄mail:173343662@qq.comꎻ钟永翔ꎬ男ꎬ主任医师ꎬ通讯作者ꎬ主要从事脊柱㊁关节㊁创伤㊁显微外科研究ꎬE ̄mail:zyx099@126.com例ꎬ旋前外旋Ⅳ度18例ꎬ旋前外展2例ꎮ伤后至手术时间2h~10dꎮ1.2㊀治疗方法㊀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下手术ꎮ先用钢板㊁螺钉复位固定内外侧骨折ꎮ牵拉试验检查下胫腓联合分离情况ꎬ若腓骨外移>3mmꎬ则需要固定下胫腓联合或重建韧带ꎮ直视下复位下胫腓联合ꎬ用1枚1 5mm克氏针临时固定ꎬ从踝穴上约2cmꎬ在腓骨前后缘中点平行踝穴位置打入导针ꎬ导针向前成角约30ʎꎬ钻透胫骨后ꎬ透视了解导针位置ꎬ满意后用空心钻钻孔开隧道ꎮ移除导针ꎬ利用牵引导丝把带袢钛板从腓骨侧引到胫骨侧ꎬ并使胫骨侧的钛板紧贴胫骨内侧骨皮质表面ꎬ缓慢收紧腓骨侧的FiberWire线ꎬ保持下胫腓联合复位状态完全锁定腓骨侧的钛板ꎬ线尾穿过周围软组织后剪掉残余线头ꎮ固定后关节稳定ꎮ术后石膏功能位固定3周ꎮ2㊀结果㊀㊀患者获5~30个月随访ꎮ术后未见创口感染㊁皮肤坏死㊁骨不连等并发症ꎮ骨折均愈合ꎬ时间8~17周ꎮ末次随访根据Baird ̄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优27例ꎬ良7例ꎬ中3例ꎬ优良率91 9%ꎮ3㊀体会㊀㊀TightRope重建下胫腓联合韧带有以下优点:①组织相容性好ꎬ无明显排异反应ꎻ②手术方便ꎬ无需打结ꎬ节省手术时间ꎬ一般能在1个止血带周期结束手术ꎬ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ꎻ③Fib ̄erWire线强度能轻松承受自身重量ꎬ无螺钉固定后负重时的断钉现象ꎻ④关节的稳定性能恢复到正常ꎮ(接收日期:2019-08-18)471 临床骨科杂志㊀JournalofClinicalOrthopaedics㊀2020Aprꎻ23(2)。
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诊治与进展

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诊治与进展踝关节损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损伤,其中合并胫腓韧带损伤的约占到1%~18%。
在文中主要针对下胫腓韧带损伤,对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对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诊治与进展进行综述。
标签:下胫腓韧带损伤;诊治;进展;综述踝关节损伤较为常见,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约占1%~18%[1~5]。
治疗中常常容易忽略韧带损伤的修复,导致踝关节不稳、疼痛、活动受限和创伤性骨关节炎等[6],严重影响踝关节功能,因而踝关节损伤中下胫腓韧带的处理不可忽视。
本文着重阐述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诊治。
1 解剖下胫腓韧带由下胫腓前、后、横及骨间韧带构成,与胫腓骨远端联合在一起形成紧密又富有弹性的踝穴,称下胫腓联合[7],是维持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之一。
其中下胫腓横韧带位于下胫腓后韧带深层,功能类似关节盂唇,加深胫距关节,也有将其与下胫腓后韧带看作一个整体。
2 损伤机制目前认为下胫腓韧带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外旋和背屈。
外旋暴力导致的韧带联合损伤的实质是增宽了踝穴的宽度。
踝穴的增宽也可因足背的过度背屈将距骨的前侧挤进踝穴内,引起下胫腓韧带的损伤。
下胫腓韧带损伤也可见于严重的足外翻、内翻、跖屈、旋前、旋后、内旋等扭伤中。
3 诊断3.1病史下胫腓韧带损伤常有外伤史,询问病史时须注意足、躯干、小腿的具体位置关系以及动态过程,以推测可能的受伤机制。
除上述病史外,既往有无类似外伤史、特殊疾病史也需要明确。
3.2查体下胫腓联合处肿胀、皮下瘀斑、踝关节疼痛、压痛时则应怀疑下胫腓韧带损伤,常用以下方法辅助诊断:①挤压试验;②外旋试验;③Cotton试验;④腓骨横移试验;⑤足跟撞击试验;⑥背屈试验。
总的来说这些检查对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但敏感性不足[6]。
3.3影像学Omer等[8]使用超声对双侧下胫腓骨间隙(TCS:Tibiofibular clear space)进行测量,并使用MRI作为对照,若双侧中立位的TCS差异>0.7mm,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100%,外旋位的临界值则是0.9mm,且特异性及敏感性同样是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点:1. 尽管踝关节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但其诊断和治疗仍颇具挑战。
2. 解剖复位下胫腓联合韧带对踝关节良好的功能预后非常重要。
3. 围手术期的三维 CT 检查和术中直视下踝关节下胫腓联合韧带修复可以提高韧带解剖复位的准确率。
4. 随着新的复位技术发展,下胫腓螺钉作为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标准治疗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5. 胫腓联合螺钉是否需要取出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但下胫腓联合螺钉的存在可以对胫腓联合复位不良进行自发的纠正。
踝关节损伤在骨科日常门诊中较为常见。
接近 5-10% 的踝关节扭伤和 23% 的踝关节骨折可以累及胫腓骨远端的下胫腓联合韧带。
踝关节周围的骨性或韧带结构损伤可以使得踝关节失稳。
尽管踝关节损伤的发病率较高,但最近一项调查对目前临床上实行的胫腓联合损伤治疗策略提出了不同意见。
作者报道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达到胫腓联合的解剖复位,如手法复位,持骨钳复位,拉力螺钉或者克氏针复位等。
与此类似,移除胫腓联合螺钉的指征包括踝关节运动受限,螺钉存在断裂可能。
目前临床上使用下胫腓联合螺钉治疗胫腓联合损伤的主要问题在于:1.螺钉的使用数量;2.螺钉固定皮质骨的层数;3.螺钉置入的位置;4.术后开始负重锻炼的时间;5.拆除螺钉时麻醉方式的选择;6.拆除螺钉的时间。
有鉴于上述问题的重要性,骨科医生在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时需要对胫腓骨远处关节面的组成结构有充分的了解,并熟悉下胫腓联合治疗过程可能存在的各种陷阱,本文就此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希望借此回答上述六个问题。
解剖胫腓骨远侧关节面由腓骨远端的凸面和胫骨远端的凹面组成,由胫腓韧带链接,关节内无软骨结构。
踝关节的构象对称重分布,预防继发性关节退变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腓骨部分在踝关节组成过程的轻度运动对维持踝关节构象非常重要。
踝关节正常的运动功能包括:旋转,平移及腓骨的边缘运动,上述运动与踝穴内梯形的距骨顶结构相适应。
在踝关节跖屈时,腓骨朝远侧移位,向前内侧横移并内旋;当踝关节背屈时,腓骨向近侧移位,向后外侧横移并外旋;外旋足部可以导致腓骨向内横移,向后移位并外旋。
远端胫腓联合韧带由四部分韧带组成(图 1),包括骨间韧带,下胫腓前韧带,下胫腓后韧带,下横韧带。
骨间韧带由骨间膜远端增厚形成。
下胫腓前韧带起于胫骨结节的前外侧,止于腓骨脊的前侧。
下胫腓后韧带起于胫骨脊后侧,止于外踝后缘。
下横韧带组成下胫腓后韧带的下半部分,可视为下胫腓后韧带的一部分。
下胫腓前韧带(35%),下胫腓后韧带深层(33%)对踝关节稳定性作用最大,其次是骨间膜(22%)和下胫腓后韧带浅层(9%)。
图 1:下胫腓联合远端韧带结结构,包括骨间韧带(IOL),下胫腓前韧带(AITFL),下胫腓后韧带(PITFL),下横韧带(ITL)Mckeon 等人对尸体踝关节的血运组成进行了研究(图 2)。
在 86% 的尸体中,前侧下胫腓联合韧带主要由腓动脉的前支供应,其中 63% 的尸体中前侧胫腓联合韧带仅由腓动脉前支供应;所有尸体的后胫腓联合韧带均由腓动脉后支供应。
腓动脉前支在踝关节近侧 3cm 穿过骨间膜。
因此,前胫腓联合韧带极易损伤。
图 2:胫腓联合远端血供,A,腓动脉,B,腓动脉前支。
箭头示腓动脉后支。
近期的一项研究发现,踝关节神经末梢支配的数量和血管供应的数量呈现正相关性。
前下胫腓联合韧带由 Ruffini 终末支支配,该神经终末支是慢适应性机械感受器,可以感应踝关节压力变化。
损伤机制图 3:胫腓联合损伤合并踝关节损伤的典型 X 片表现。
折,B,旋后外旋型或者 Weber B 型骨折,C,Maisonneuve 诊断单独的胫腓联合损伤图 4:胫腓联合损伤诊断测量线:A,胫腓骨重叠,B,胫腓骨间隙,C,内踝间隙。
其中胫腓骨重叠和胫腓骨间隙测量距离胫骨穹窿顶 1CM。
重力位或者外旋应力位片可以鉴别显性或隐形脱位。
腓骨通常向后脱位,在侧位片上显示较清楚。
若对诊断下胫腓联合脱位有疑问,则可行健侧 X 片进行比较。
影像学检查通常可以发现中 - 重度的损伤,但对轻微损伤的鉴别能力较弱。
其他的影像学设备,如 CT,可以发现 X 片上不明显的骨折;而 MRI 对诊断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韧带损伤合并踝关节骨折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需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一项研究发现 39% 的 Weber B 型,旋后外旋型 4 型骨折通常提示胫腓联合不稳定。
但是,目前诊断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诊断标准和影像学表现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其判断往往需要术中固定踝关节骨折后进行踝关节应力试验。
对所有的踝关节骨折的患者,进行踝关节固定后均应行术中应力试验检查,因对部分胫腓韧带损伤患者可能并不一定有典型的踝关节骨折表现。
TOrnetta 等人发现,旋后外旋 4 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有 45% 在术中行应力试验时可发现下胫腓联合不稳定。
术中下胫腓联合损伤应力试验可以包括以下两种方式:hook 测试法和外旋试验。
Hook 测试法,固定患肢胫骨,使用骨勾向外牵拉外踝,若外侧腓骨移动超过 2mm,则提示阳性。
外旋试验,固定胫骨,足部外旋,在 C 臂机透视下观察内踝间隙,若间隙增宽则提示阳性。
Rpakarinen 等人前瞻性的比较了 hook 法和外旋法诊断胫腓联合损伤的有效性。
发现,两种方法组间一致性较好,而两种方法敏感性均较差,提示临床上胫腓联合损伤误诊的较多。
在使用 hook 法和外旋应力法进行测试时制定统一的标准有利于提高一致性。
Jenkinson 等人使用线性拉力测量器和骨折复位 F- 工具进行 hook 法和外旋应力法的标准应用。
与此相似,一项尸体研究发现,腓骨外侧应用大于 100N 的力量并不会显著增加踝关节内侧间隙。
也有研究发现,可以通过在矢状位上增加应力来提高 hook 检测法的准确性。
结合健侧踝关节的应力试验可以对发现解剖变异有所帮助。
治疗1. 保守治疗对大部分单发的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获得治愈。
William 等人建议采取三阶段治疗方法。
阶段 I,踝关节制动以保护踝关节,并行止痛,消肿等对症治疗,此时踝关节可以进行有限负重(POLICE 原则);阶段 II,患者疼痛和肿胀好转,可以在控制疼痛基础上进行行走,包括力量和本体感觉的锻炼,从低强度重复锻炼逐渐进展为高强度重复锻炼,若患者无需恢复原先的体育运动水平,可在该阶段锻炼至无症状期;阶段 III,需恢复原先体育运动水平的患者需进入第三阶段锻炼,包括严格的力量训练,和从事运动相关的特异性动作锻炼。
若存在胫腓骨脱位或者存在持续症状,则进行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较保守治疗更好的效果。
2. 手术治疗2.1 指征通常,所有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合并有下胫腓韧带损伤均需要手术治疗。
但是,有研究证据表明,旋后外旋 4 度的踝关节骨折可以无需进行胫腓联合固定。
Pakarinen 等人对旋后外旋 4 型踝关节骨折在骨折固定后进行应力测试。
若应力测试阳性,则将患者随机分配进入胫腓联合固定组或不固定组,术后 1 年随访时并没有发现两者间存在显著功能差异。
2.2 复位一项尸体学研究表明,使用复位钳复位时如果有成角在置入胫腓联合螺钉可以造成医源性胫腓联合复位不良。
复位钳偏离下肢中轴线 15-30 度时可以造成腓骨的外旋,导致胫腓联合的过度压缩,但是移位幅度较小。
另外一项尸体研究表明,复位钳平行胫骨轴面放置可以准确的复位踝关节胫腓联合,而若斜行,则胫腓联合有潜在复位不良可能。
术中透视或者标准的 X 片对评价复位治疗的可靠性较差。
尸体研究表明腓骨固定后外旋角度小于 30 度时并不能通过术中的透视发现。
一项对 253 胫腓联合损伤患者治疗后行 CT 检查发现其复位不良的概率高达 33%。
复位不佳最多的原因是腓骨的位置不正确,其次是骨折的复位不佳。
腓骨复位不佳通常表现为向前移位腓骨远端内旋。
2.3 固定方法2.3.1 胫腓联合螺钉胫腓联合螺钉是目前治疗胫腓联合损伤的金标准。
其从腓骨外侧横穿胫腓联合进入胫骨。
可以使用单枚或双枚螺钉,金属或可吸收螺钉,3.5mm 或 4.5mm,经胫腓联合或胫腓联合上方,3 皮质或 4 皮质固定。
双螺钉和 4.5mm 螺钉固定可以提供更好的力学强度。
在治疗 Maisonneuve 骨折时,两孔锁定钢板(3.2mm 螺钉)可以较四皮质固定提供更好的抗旋稳定性。
坚强固定后胫骨和腓骨间的微动减小。
2.3.2 纽扣缝合法纽扣缝合法可以作为固定的替代措施。
复位后,通过胫腓骨平行与踝关节水平钻孔,在骨孔内穿过尼龙线,两头用扣子固定。
尽管该固定方法并不能提供和胫腓螺钉固定相当的固定强度,但是可以允许胫腓骨远端踝关节有适度的微动。
2.3.3 后踝固定近期的研究证据表明,后踝骨折块上若有完整的后下胫腓联合韧带,则对后踝进行复位固定后足以维持踝关节的胫腓联合的稳定性。
若后踝骨折块移位较小,可以通过经皮前后位螺钉固定;对较大后踝骨折块或者骨折移位较明显的患者,可通过后外侧入路进行会啊关节骨折块复位并行钢板固定。
功能预后和并发症1. 保守治疗一项由 Jones 等人完成的系统分析对 6 个涉及胫腓联合损伤的保守治疗结果进行了总结。
所有研究均发现胫腓联合拉伤后的恢复时间要较踝关节拉伤恢复时间更长(表 2),这些研究并没有提及功能恢复情况。
Nussbaum 等人也得出了相类似的结论。
Taylor 等人报道足球运动员胫腓联合损伤保守治疗后恢复完全运动的平均时长为 31 天。
表 2:单独胫腓联合损伤保守治疗功能预后2. 手术固定2.1 胫腓联合螺钉单螺钉或双螺钉固定,三皮质和四皮质螺钉,经胫腓联合或胫胫腓联合上,不锈钢螺钉或钛螺钉,金属或可吸收螺钉等在治疗效果上无显著差异(表 3)。
表 3:胫腓联合螺钉固定和纽扣缝合法固定功能预后2.2 纽扣缝合法一项最近发表的系统评价发现,纽扣缝合法治疗胫腓联合损伤后的 AOFAS 评分在术后 12 及 28 月和螺钉治疗相似。
行纽扣缝合法治疗的患者恢复工作的时间更早,需要移除下胫腓联合固定的概率更小。
但是,和胫腓联合螺钉固定相比,纽扣缝合法的治疗费用更高,并且没有特别决定性的优势,考虑到其后期无需拆除,该方法的效用比可能更好(表 3)。
2.3 后踝固定Gardner 等人发现旋前外旋 4 型踝关节骨折患者 MRI 检查上未发现后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 15 例病例。
他们将 10 例尸体制造出类似骨折类型的患者进行随机的后踝或胫腓联合固定,发现后踝固定可以恢复 70% 的强度,而胫腓联合螺钉固定可以恢复 40% 的强度。
Miller 等人前瞻性的分析了 31 例不稳定踝关节骨折术前确诊合并有胫腓联合损伤,而后下胫腓联合韧带完整的患者行 1. 无论后踝骨折块大小,行后踝固定;2. 若无后踝骨折,行胫腓骨螺钉固定;3. 骨折脱位或有严重软组织,韧带损伤者行联合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