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概论(1)

合集下载

国关理论【一】(人物名词解释)

国关理论【一】(人物名词解释)

国关理论【⼀】(⼈物名词解释)国关理论学派⼈物(名词解释)理想主义学派:①伍德罗·威尔逊:是理想主义中最重要的代表⼈物,被称为理想主义学派“最雄辩的和最有影响⼒的代⾔⼈”。

他1913年⼊主⽩宫,成为美国第28届总统。

1918年在向国会的演说中提出了著名的“⼗四点原则”,作为实现战后“世界的和平纲领”。

主要著作《论国家》、《伍德罗·威尔逊⽂集》。

②阿尔弗雷德·齐默恩:齐默恩是欧洲早期理想主义的代表⼈物和国联的积极筹划者。

他坚持认为⼈的本性并没有什么善恶之分,也并不是本性好战。

⽽是⼈的开化和教育不⾜,反对将战争的根源归结于⼈类的天性。

他强调必须⽤新的⽅法来避免战争。

主要著作有《希腊共同体》、《国联与法权》。

③约翰·默⾥:美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神学家。

理想主义与⾃由主义的代表⼈物。

强调⼈性可以改造,重视国际利益,倡导建⽴国联,为国际关系理论作出了突出贡献。

主要著作有《外交政策和⾃由社会》、《核武器的道德困境》。

现实主义学派:①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评论家。

韦伯认为政治最根本的和最重要的⼿段就是暴⼒。

其主要的理论贡献是在权⼒的理论、政治领导的理论、国际冲突对国际政治结构影响的理论上。

②爱德华·卡尔:卡尔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国际理论家。

他⾸先指出了理想主义的弊端,提出了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

他因此被认为国际关系研究领域“政治现实主义的奠基⼈”。

从卡尔开始,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揭开了新的⼀页。

主要著作有《⼆⼗年危机(1919-1939)》、《和平条约以来的国际关系》。

③莱茵霍尔德·尼布尔:尼布尔是美国最著名的神学家和基督教现实主义的代表⼈物。

主要理论贡献在于⼈的原罪说;关于⼈与集体;冲突和权⼒是社会必然存在的产物;道德和权⼒政治之间的关系;关于对理想主义的批判。

著作有《道德的⼈与不道德的社会》、《对时代终结的反思》。

国际关系概论绪论

国际关系概论绪论

《国际关系概论》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较为全面的介绍和分析,使学生对国际关系这一学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进一步观察和分析国际问题、学习和研究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理论提供初步的基础。

基本要求是“三个掌握”,即概念和理论框架的基本掌握、分析问题方法的基本掌握、应用所学理论分析和思考当今国际关系现实问题能力的基本掌握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国际关系与国际关系学一.什么是国际关系国际关系是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关系.它实质上是世界政治经济的外在表现形式。

国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特点:其一,国际关系的行为主体主要不是个人、家庭、或一国内的阶级、政党和社会团体,而是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活跃于国际舞台的行为体。

其二,国际关系不等于阶级关系,也不仅仅是政治关系,而是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关系。

二.什么是国际关系学国际关系学是研究国际关系行为体相互作用(主要是主权国家,同时也包括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恐怖组织等)之间的密切联系与相互关系,以及国际关系体系运行和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或学问.1.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国际关系学所要研究的最基本内容。

2.在相互作用着的国际关系行为体中,国家间的相互作用居于主导地位。

3.随着非国家行为体的迅速崛起和作用的日益增强,国际关系学的研究重点已开始了从国家行为体向非国家行为体适度转移的进程。

4.国际体系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国际关系学研究的另一基本内容。

三.国际关系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国际关系学是一门理论学科,它关注的是国际关系产生、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并通过概念、范畴、理论观点和体系揭示国际关系的内在逻辑和主要过程。

国际关系史描述并展现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具体历史过程,并通过分析、总结、评价,提供经验、教训和启示。

国际关系现状研究是一种追踪现实的研究,它关注的是国际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国际关系学是从国际关系史和国际关系现状研究分离出来的,这三门学科之间有着互为支撑与渗透的紧密关系,这三门学科都是研究国际关系,其中国际关系学更具有基础性,并能更集中地体现和代表国际关系的学科内涵。

国际关系理论概论

国际关系理论概论

第2讲 古典现实主义理论



一、现实主义理论的一般范式 卡尔和摩根索的共同点可以分为3类,他们之间的关系: 1、国家是自私的、理性的、单一的,是深层理论假定, 是做出国际关系现状假定的前提。 2、世界处于“无政府状态”,充满了利益冲突和权力争 夺,国家,尤其是大国,是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体,是关 于国际关系现状和现象的假定,是在深层假定的基础上得 出来的。它与深层假定一起,成为现实主义理论经典假设 的基础。 3、无政府状态下,国家的首要问题是生存与安全,国家 必须自助,必须加强权力。权力是国家界定利益、解决冲 突的有效手段。这是现实主义理论的经典假设,也是其关 于国际关系“规律”的基本结论,是在上述假定的基础上 推导出来的。
讨论思考题



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 越南实现南北统一后,在中苏交恶的大环境下,开始向实力更加强大的 苏联一边倒。在苏联的支持和纵容下,越南不断挑起与中国的摩擦(没 收华侨资产驱赶华人、占领中国的盟国柬埔寨、挑起与中国的边界冲 突)。中国政府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决定好好教训一下这位反目的昔 日兄弟。 1979年2月17日凌晨,集结在云南和广西的30万大军开始对越北毗邻中 国的地区发动地毯式炮击。受到致命打击的越南重要城镇有老街、芒街、 谅山、孟康和高平。炮击后不久,大约6万中国军人在26个缺口越过边 界杀进越南。整个战线长达1200公里。步兵由T59坦克支持,一边横扫 越军据点,一边呈扇形深入越南大约20公里的区域。在不到两天的时间 里,中国军队已占领11个越南边境市镇。中国军队输入破竹,继续一举 拿下谅山,越南首都河内的最后一道屏障被拆除,攻克河内指日可待。 越南不得不立即发布全国动员令。 就在此时,中国政府宣布此次出兵越南的目标已经实现,即日开始撤军。 越南人长舒一口气。惊魄未定之际,越南政府煞有介事地宣布,为展示 自己的和平意愿,同意中国人撤退。中越战争结束。

国际的关系概论

国际的关系概论

以权力为基础的国内等级:印度种姓制度
婆罗门(祭司和僧侣) 刹帝利(贵族和武士) 吠舍(农民、商人和手工业者) 首陀罗(被征服的奴隶、失去土地的自由民)
以实力为基础的国际等级:当代国际组织
► 联合国的常任理事、非常任理事、普通 会员
► 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以股本金多少为标准 (美国第一,是行长,中国04年占 2.81%第六位)
► 国际货币基金(欧洲是总裁,中国04年 特别提款权3%,第8位)
(四)国际体系的构成
1、国际行为体(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个人等) 2、国际格局(一极、两极、多极等) 3、国际规范(平等、主权、正义等)
Regimes :the rules agreed upon by states to work together to manage shared problems, even though short-term relative losses may be encountered because long-term benefits to all are expected.
国际体系变化的动力:吉尔平的解释
国际体系各组成部分的变化速度
1、国际格局:数十年内就有可能出现变化(多极、多极、 单极)
2、国际行为体变化:以百年计(由城邦国家,到帝国, 再到现代民族国家)
3、国际规范变化:以千年计(“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确 立的主权规范近四百年没发生本质变化,中国古代“朝 贡制度”则经历了两千年之久)
国际的关系概论
本节主要内容
一、国际体系 二、国际格局 三、大国战略关系
一、国际体系
(一)体系
1、国际关系的分析层次
☻ Levels of analysis: 分析层次

国际关系概论

国际关系概论

浅谈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人文学院哲学系高天奇20131010230摘要: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进入了蜜月期。

由于中国与东盟产品结构上的优势互补、我国与东盟双方市场的开放,以及自由贸易区建成后的大范围降税,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在最近几年不断发展。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中国西南地区的各企业也得以在东盟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展。

然而,由于东盟各国对中国并不是完全信任,这段蜜月期在将来可能会面临结束的危险。

本文将浅析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现状,并谈一谈中国如何才能在将来长期保持与东盟的密切经济合作关系。

关键词: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策略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历史上一直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由于冷战的原因,中国与东盟的一些国家一直处于敌对状态。

不过冷战结束后,中国-东盟经济合作迅速发展,合作的范围不断拓展,合作的深度也在日益加深。

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东盟的经济合作正在继续推进,而且为更大范围的地区合作提供了动力。

自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以年均约20%的速度递增。

东盟已经连续12年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启动后,双方进出口额增长幅度更加明显。

随着协议的签订,双方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入。

2005年7月以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双方全面启动降税进程,首批7445种商品的关税降至20%左右,中国对东盟6个老成员国平均关税降到了8.1%,甚至比最惠国平均税率还低1.8个百分点;按照自由贸易区建设计划,到2015年,中国与东盟所有成员国间绝大多数产品关税为零。

经过数年发展,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在各自的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目前已经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

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几十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1058.8亿美元,在自由贸易协定的推动下,2007年突破2000亿美元;2010年,双方贸易额达到2927.7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南开大学国际关系概论期末总结

南开大学国际关系概论期末总结

《国际关系概论》期末复习概要第二节①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国际体系:体系是单位、客体或部分经某种有规则的互动而连接起来的集合。

国际体系由国际行为体、国际格局以及国际规范构成,因而国际体系既有结构又有过程(奈对此的分析较为精到)。

国际格局:指体系内由不同等级国家间实力对比,及主要大国战略关系共同形成的物质性权利架构,以实力结构为基础的稳定状态。

(用“极”这个现实主义经典概念作为载体,主要指向国家行为体中的大国)区别与联系:1.国际体系在外延上涵盖国际格局,国际格局是构成和影响国际体系的最主要因素,是最活跃的成分。

2.国际格局之所以对国际体系有着深刻影响是由于以下两点原因。

(1)国际格局通过国际行为体和国际规范影响体系的结构和过程。

(2)国际格局发生变化是导致国际体系失去稳定的重要原因,同时又是体系演进的主要动力。

【注】理解三大主义对这些概念的说法以及处方是关键,基本假设和主要观点要清楚。

国际体系和国际格局易混淆,原因就是“国际体系≠国际政治体系≈国际格局”。

而国际格局和实力结构也要区分开,PPT上说清楚了。

还要说明的是正是大国战略关系的相对变速要快于实力结构变速,所以国际格局才是一种稳定状态,不是不变而是变得方式在可控范围。

②个人、国家、体系(参见奈P42-45,还有卡伦明斯特的第一章)国际政治的三个分析层次:个人层次:对个人的分析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尝试,一是关键领导人作为结构内关键因素是如何由过程导致了结果;二是分析共性找出行为模式。

(缺陷较大)个体决策者和个体参与者的个性认知、选择和行为将提供对问题的解释。

国家层次:作为国际政治的基本行为体,将国家分为性质不同类型是常用的方法,由此民主和平论等理论给出了国家层次的解释。

主要是由内及外的分析,政府类型、经济体制的类型国际体系:从体系结构这一宏观层次进行由内及外的解释,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质。

区别与联系:1.作为分析国际政治的重要方法,对一个复杂个案往往是三者综合运用,有利于进行逻辑演绎和探究各种类型的解释。

国际关系导论外交优质文档

国际关系导论外交优质文档
(2)古希腊:外交就是派遣使者和其他城邦沟 通。
■使者必须有很好的记忆力,能准确复述他所代 表城邦的观点;
■宏亮的声音,以使他在出使地的公民大会上发 表意见时,参加集会的人都能听见;
■使者受Hermes神保护,象征着迷人、机 灵、诡计多端;
■当外交越来越重要之后,城邦还会通过 辩论挑选出最好的演说家担任此职。
1496年,威尼斯(Venice)任命两个商人常 驻伦敦,代表共和国的利益。
大使逐渐被公认为代表其国家元首的个人代 表。
(5)近代外交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确立了一些基 本的国际关系原则,特别是主权原则。 开创了会议外交的先例。常设外交使节 制度首次用条约形式予以确立;
■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the Congress of Vienna)在外交史上具有重 要地位 :
■罗马还培养了训练有素的档案管理人。
■外交在罗马帝国后期,特别是对东罗马 帝国就很有用了,它让三种外交发挥了 重要作用:在蛮族之间挑起争端;通过 美女和金钱与前线部族保持友好关系 (和亲政策);尽可能地归化异教徒。
(4)中世纪外交
■早期由于政治权威分散,几乎没什么外交;
■到13、14世纪意大利城邦出现外交。 1455年第 一个有记载的外交使团由米兰公爵(Duke of Milan)建立,派往热那亚(Genoa)。
严格来讲,只有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 1496年,威尼斯(Venice)任命两个商人常驻伦敦,代表共和国的利益。
所在国可以出于行为失检、间谍或者报复等种种理由宣布某国外交人员为不受欢迎的人。
的人才能称为外交官。
3.外交的功能
(1)外交代表:象征性代表和实质性代表; (2)情报搜集: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国际关系.pptx

国际关系.pptx
注重发挥各自优势
在合作中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优势 互补、协同发展。
04
地区性冲突与热点问题探讨
中东地区局势及影响因素
宗教和民族矛盾
中东地区存在复杂的宗教和民族矛盾,如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阿拉 伯人和波斯人等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往往引发冲突和战争。
资源争夺
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各国为了争夺这些资源, 经常发生冲突和合作不稳定的情况。
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建议
地缘政治风险加剧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意识形态对抗风险
国际治理体系滞后
局部冲突和地区热点问题此起 彼伏,对国际安全和稳定构成 威胁。应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和 争端。
全球贸易面临保护主义思潮的 挑战,国际贸易环境趋于紧张 。应积极倡导自由贸易,推动 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外部势力干预
一些外部大国为了自身利益,经常干预中东事务,导致地区局势更加 复杂和紧张。
朝鲜半岛问题历史与现状
1 2 3
朝鲜战争遗留问题
朝鲜战争结束后,半岛南北双方长期处于敌对状 态,军事对峙和紧张局势一直存在。
核问题
朝鲜半岛核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之一,朝鲜的核试验和导弹试射等行为引发了国 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
缘政治紧张等。
双方立场
俄罗斯和欧洲国家各自坚持自己的立 场和利益诉求,导致双方关系难以缓
和。
未来展望
未来俄欧关系可能将继续保持紧张态 势,但双方也有可能在某些领域寻求
合作。
其他大国间关系变化梳理
中俄关系
欧日关系
中俄关系保持稳定发展,两国在政治、经 济、军事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
欧洲和日本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保 持着密切联系,双方也在加强政治和安全 领域的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国际关系学科萌芽 (二)现代西方国际关系研究 (三)中国国际关系研究
(一)国际关系学科萌芽 1、西方国际关系思想者
修昔底德
马基雅弗利
霍布斯
西方国际关系思想者
洛 克
康 德
斯 密
2、中国古代国际关系思想

“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者 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 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 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一二而明知, 故画分万国,立诸候国君。诸候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 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 ——墨子《尚同》
发展是否是当代世界主题) ► 了解国际社会成员的多样性,认识中国的特殊性 (各种宗教信仰和‘主义’能否共处) ► 提高跨国层面的宏观分析能力 ► ……
二、国际关系研究内容
(一)学科范畴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类型
(一)学科范畴
► 定义:国际关系是指跨国界的人类团体之间的
行为。什么群体(个人)、在何种条件下、为何 目的、如何行为、其结果如何。 ► 国际关系学属于政治学下属的二级学科,因此 属于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 ► 国际关系学≠世界历史 ► 国际关系学≠国际新闻报道或评论
课程考试办法
1、专题陈述(40分):第5-17周,每次课程的第三节 请3位同学各做一个国际关系专题陈述,用PPT形式 , 题目自拟(以问题研究取向为佳),每人15分钟并回 答教师和同学们的提问。 2、期末考试(60分):闭卷,笔试,题型主要包括名词 解释、简答、计算、材料解析、论述等。
(二)国际关系的研究内容
1、国际安全(International Security…) 2、国际政治经济(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3、国际关系史(World Politics…) 4、国际事务公共政策分析(Foreign Policy,Foreign Affairs…) ……
► 马克思主义(有全面影响)
► 传统主义与科学主义之争(2004年,《中
国社会科学》的专题讨论)
四、课程学习大纲与考试安排
第1周:国际关系概览 第2周:国际体系 第3周:国际行为体 第4周:国家行为的动力 第5周:综合国力与霸权轮替 第6周:国际关系的主题(1) 第7周:国际关系的主题(2) 第8周:危机管理与对外决策 第9周:国际军控与战略威慑 第10周:国际法与国际制度 第11周:意识形态、宗教与国 际关系 第12周:国际经济关系 第13周:全球化、区域化与全 球治理 第14-16周:专题陈述 第17-18周:课程答疑
(三)国际关系研究类型
1、三类研究问题:描述型、因果型、处方型 2、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 理论研究(描述、因果),政策研究(处方) ► 了解国际现象(什么是国际恐怖主义?) ► 发现国际行为因果规律(体系战争的周期由 何因素决定?) ► 探求问题解决之道(如何推动东亚区域合 作?)
三、学科发展概况
教材与参考书
除了本课程专门教材《国际关系分析》之外,还有如下 参考书: 1、卡伦·明斯特著:《国际关系精要》(潘忠岐译),上 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2、小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张小 明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2. 3、Bruce Russett, “World Politics: The Menu for Choice”,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3.
《国际关系概论》
第一节 国际关系概览
本节主要内容
一、学习国际关系的目的 二、国际关系研究内容 三、学科发展概况 四、课程学习大纲与考试安排
一、学习国际关系的目的
(一)个人事务与公共事务 个人 家庭、家族、部落 社区、企业 地方事务 国家事务 国际事务
(二)学习国际关系的目的
► 了解未来世界发展趋势,以适应国际环境(和平、
中外国际关系思想比较
“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qū)敌国,制海内, 子元元、臣诸候,非兵不可。” ——《战国策•苏秦以连横说秦》
马基雅维里:“与人争雄,世间有两种方法: 一种用法律,另一种凭暴力;第一种是人的办法, 第二种是兽的方法;不过第一种方法会时常觉得不 足的,必须借助于第二种。”
中外国际关系思想比较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候而少其力。力少
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 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贾谊《治安策》(前179-163)
马基雅维里:“新君所应注意的,只是不要让这 些王公们拥有太多的权力与威望,„„能轻易地使 那些真正强有力者屈服,以便他在所有方面都成为 该地区的惟一独裁者。”
英语பைடு நூலகம்家 专业人员
以英语国 家研究人 员为主
借鉴历史学 和法学
与国际法分 离,借鉴自 然科学
国际关系理论主要流派
关注问题 现实主义 自由主义 安全、冲突 发展、合作
核心变量 权力、国家利益 制度、共同利益
解决途径 维持均势 改善制度
马克思主义
建构主义
剥削、斗争
和谐、进化
依附、阶级利益
观念、文化环境
3、中外国际关系思想比较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 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前2-3世纪)
马基雅维里: “谁使另一人强大,谁便是摧毁自 己。”(公元16世纪)
(二)现代西方国际关系研究
研究内容 一战 战争/和平 之前 冲突/合作 正义/秩序 研究哪里 春秋战国 印度 希/罗/意 谁研究 如何研究
古代先贤 历史追溯 史/哲/法/ 哲学思辨 政/经学者 法律规范
大战 重点关注:一战 以欧洲为主 期间 原因,国际法
二战 重点关注:意识 以欧洲为主 以后 形态、战略威慑、的全球性研 国际秩序 究
改变国际秩序
改变观念
(三)中国国际关系研究
1、信息主导,动态情报跟踪(1960-1979年) 2、政策主导,学术引进与介绍(1980-1999年) 3、政策与学术并行,并尝试创新(2000年—)
中国国际关系学派
► 现实主义(影响学术和政策) ► 自由主义(影响学术和政策)
► 建构主义(影响学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