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基础积累1、给加点的字注音láng yá岩穴暝.míng环滁.chú辄.醉zhé琅琊..yǔlǚ酒冽.liè山肴.野蔌.yáo sù林壑.hè伛偻..gōng chóu 颓.然tuí射者中.zhòng 弈.者胜yì觥筹..阴翳.yì酒酣.hān 林霏.fēi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课文中的意思(1)环.滁皆山也环绕(2)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3)翼然..临于泉上象鸟张开翅膀一样(4)饮少辄.醉就(5)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6)山.行六七里沿着山路,在山上(7)名.之者谁命名(8)杂然而前陈..者在前面陈设,摆放弦乐器管乐器(9)非丝.非竹.弦乐器管乐器射中(10)射者中.射中(11)临溪而渔.钓鱼(12)颓.然.乎其间者醉醺醺地(13)树林阴翳.遮盖(14)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3、辨别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1)谓太守自谓.也称呼太守谓.谁为,是(2)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3)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离去吾与谁归.归依(4)霏日出而林霏.开雾气若夫霪雨霏霏..雨或雪繁密地样子4、列举四个出自本文的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觥筹交错络绎不绝风霜高洁5、下列与“行者休于树”中“于”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A 告于莅事者B 吾祖死于是C 多会于此D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6、翻译下列句子(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或明或暗,变化不定的时候,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7、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同“野芳发而幽香”所描写的季节相同的一项。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江水暖鸭先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1《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环滁.(chú) 岩穴.(xué) 琅琊..(lángyá)B. 林霏.(fēi) 晦.明(mèi) 山肴.(yáo)C. 野蔌.(sù) 弈.者胜(yì) 阴翳.(yì)D. 翼.然(yì) 酒洌.(liè) 饮少辄.醉(zhé)【答案】B【解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B“晦”应读“huì”。
2.下列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 翼然临.于泉上(居高面下,由上看下)B.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C. 野芳.发而幽香(花)D. 佳木秀.而繁阴(秀美)【答案】D【解析】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D项的解释有误,“秀”的意思是“枝叶长得茂盛”。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醉能/同其乐。
B.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C.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D.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答案】A【解析】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A项的停顿有误,应为:醉/能同其乐。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B. 作亭者.谁/水落而石出者.C. 山之.僧曰智仙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D. 而.年又最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答案】A【解析】A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A项,“于”均为介词,“在”。
B项,第一个“者”为“……的人”;第二个“者”表判断,不译。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11 醉翁亭记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环滁.(chú)琅琊..(lánɡ)(yá)饮少辄.醉(zhé) 林霏.开(fēi)岩穴暝.(míng) 晦.明(huì)伛偻..提携(yǔ)(lǚ) 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yáo)(sù) 弈.者胜(yì)觥.筹交错(gōng) 树林阴翳.(yì)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3)日出而林霏.开霏:弥漫的云气(4)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5)野芳.发而幽香芳:花(6)伛偻..提携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7)泉香而酒洌.洌:清(8)山肴野蔌.蔌:菜蔬(9)杂然而前陈.者陈:陈列,摆开(10)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11)弈.者胜弈:下棋(12)觥.筹交错觥:酒杯3.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1)秀佳木秀.而繁阴(茂盛)云归.而岩穴暝(聚拢)(2)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返回)微斯人,吾谁与归.(投靠,依附)山水之乐.(乐趣)(3)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为乐)太守自谓.也(命名)(4)谓太守谓.谁(为,是)山之.僧曰智仙也(结构助词,的)(5)之名之.者谁(代词,代指醉翁亭)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2)翼.然临于泉上(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3)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4)自号.曰醉翁也(名词作动词,取名,称呼)5.指出下列“而”字的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连词,表并列)(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连词,表顺承)(3)临溪而.渔(连词,表修饰)(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6.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朗读停顿。
人教版部编版初三语文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1 《醉翁亭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说一说第1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第亭的,这样写有什么效果?参考答案:文章第1段,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先以“环滁皆山也”总起,作为全景镜头,然后再逐层拉近,渐次推出“西南诸峰”、琅琊山、山行之路、酿泉之水,最后定格在“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
这样如层层剥笋,最后亮出主景,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给人一种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课文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词语有什么作用?这三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参考答案:课文第2、3、4段开头,分别用了“若夫”“至于”“已而”等表示转接的词语,起到了标记语意转变的作用。
“若夫”是表示转接的连词,含有假设的意思;“至于”同样表示转接,却含有递进的意思,表示描写的进一步深入;“已而”是表示时间的副词,是时间短暂的诗意表述,表示时间的推移、暗示场景的转换。
第2段写山中朝暮、四季景物变化之美,第3段写滁人游、太守宴,第4段写游归,主要探讨了几种乐的境界,点明太守是谁,收束全文。
这三段是按照写景——写人——写“乐”的顺序写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三、本文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志趣?参考答案:作者的“乐”归納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而喧哗”,太守“颓然乎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
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四、本文用了21个“也”字,有的表示判断,有的表示陈述。
朗读下列语句,结合上下文体会“也”字表达的语气。
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4.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解析)

12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环滁( ) 岩穴暝( ) 伛偻( ) 酒洌( )野蔌( ) 阴翳( ) 饮少辄( ) 醉觥( )筹交错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蔚然而深秀者蔚然:(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开:(3)野芳发而幽香芳:(4)饮少辄醉辄:(5)往来而不绝者绝:(6)泉香而酒洌洌:(7)杂然而前陈者陈:(8)太守谓谁谓:3.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蔚然而深秀B.溪深而鱼肥C.泉香而酒洌D.而不知人之乐4.下列各句中“也”字表示的语气不同的一项是( )A.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C.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C.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D.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春夏时节的大洪山“ ,”,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欧阳修《醉翁亭记》)(2)《醉翁亭记》中,凝练传神地写出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其中写晨景的语句是“ ”。
(3)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7. 下列对课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 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归而宾客从”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 文章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 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二、综合性学习8. 学完《醉翁亭记》以后,九年级(1)班拟组织“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任务。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2课 《醉翁亭记》练习题(考点练习+真题练习+过关检测)(附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考点练习考点一:词语理解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杂然而前陈.者陈:摆放,陈列B.临溪而渔.渔:捕鱼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快乐D.太守谓.谁谓:为、是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朝而.往,暮而归B.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C.山水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D.四时之.景不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3.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的语气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考点二:朗读节奏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醉能/同其乐。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C.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D.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考点三:句子翻译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译文: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B.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文:发现了野花,有一股清淡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水美景中。
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考点四:课文理解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介绍了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听觉置换视觉。
一“回”一“转”,方见亭子。
B.第三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又暗含众人不知太守快乐之意,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
C.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散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和“也”字的巧妙运用,把整齐的句子断开,使文章带上了散文的韵味。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1.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环滁(chú)林壑(hè)蔚然(wèi)琅琊(yá)B. 翼然(yì)野蔌(shù)弈者(yì)繁阴(fán)C. 酒洌(liè)辄醉(zhé)伛偻(yǐ)觥筹(gōng)D. 颓然(tún)苍颜(cāng)提携(xié)喧哗(xuān)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C. 野芳发而幽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太丘舍去3.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A. 禽鸟知山林之乐B. 名之者谁C. 四时之景不同D. 醉翁之意不在酒4.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语气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5.下列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A.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四处散开,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
B.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字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C.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那面容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D.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早晨进山,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色有所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6.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与“亭”结缘,不但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还留下许多联语佳句。
在学习《醉翁亭记》时,小华查阅资料得知,醉翁亭一带的建筑还有二贤堂、冯公祠、古梅亭、意在亭等。
小华记下了其中的一些对联,发现有很多都源自《醉翁亭记》,于是他想把与课文无关的对联筛选出去。
第12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2 醉翁亭记一、积累运用1.释加点的词语。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__________________ (2)峰回.路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___________ (4)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 (5)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佳木秀.而繁阴:____________________(7)伛偻提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泉香而酒洌.: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山肴野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宴酣.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觥.筹交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颓然..乎其间者:___________________ (13)树林阴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太守谓.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6)山看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8)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用原文语句填空。
(1)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游山盛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同步练习(附答案)11醉翁亭记名校讲坛考点链接(一)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词类活用,指古汉语中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基本用法和意义,当成另一类词使用的现象。
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作状语,所以名词作状语也归到词类活用现象中。
现代汉语中名词要作状语,后面必须加上助词“地”或者前面加上介词,构成介宾短语。
但在古汉语中,当名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如“横柯上蔽”中的“上”)、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如“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表示行为进行的方式等时,名词可活用为状语。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6。
(二)文言文句式——判断句【典型例题】下列语句中不属于判断句这一文言句式的一项是()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C.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D.莲,花之君子者也【参考答案】B(解析:A.“则”是副词,表示肯定判断;B.“也”用在疑问句末尾,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C.以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即“……者,……也”式;D.主语前面不用“者”停顿,在谓语后面“者也”连用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技法点睛】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文言文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为:句中用“者”,句末用“也”(“……者,……也”)。
它的变化形式有:①句中不用“者”,句末用“也”(“……,……也”);②句中用“者”,句末不用“也”(“……者,……”);③句末用“者也”(“……,……者也”);等等。
(2)用“乃”“即”“则”“皆”“必”“本”“系”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用“是”作判断动词,比较少见(古汉语中,“是”一般用作指示代词,一般不用来表示判断)。
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此外,还有不使用任何判断词的情况,这时就要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了。
01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
环滁(chú)琅琊(lánɡ)(yá)饮少辄醉(zhé)林霏开(fēi)晦明(huì)岩穴暝(míng)伛偻提携(yǔ)(lǚ)泉香而酒洌(liè)弈者胜(yì)觥筹交错(gōng)树林阴翳(yì)山肴野蔌(yáo)(sù)2.文学常识填空。
《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朝代)文学家,和苏轼、苏洵、苏辙、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3.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朗读停顿。
(1)至于/负者歌于途(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基础提升◆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2)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居高面下(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5)日出而林霏开霏:弥漫的云气(6)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7)野芳发而幽香芳:花(8)伛偻提携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9)泉香而酒洌洌:清(10)山肴野蔌蔌:菜蔬(11)杂然而前陈者陈:陈列,摆开(12)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13)弈者胜弈:下棋(14)觥筹交错觥:酒杯(15)树林阴翳翳:遮盖5.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1)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茂盛)(2)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返回)微斯人,吾谁与归(投靠,依附)(3)乐山水之乐(乐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为乐)(4)谓太守自谓也(命名)太守谓谁(为,是)(5)之山之僧曰智仙也(结构助词,的)名之者谁(代词,代指醉翁亭)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详见本课“名校讲坛考点链接(一)”】(1)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2)翼然临于泉上(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3)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4)自号曰醉翁也(名词作动词,取名,称呼)(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为乐) 7.指出下列“而”字的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连词,表并列)(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连词,表顺承)(3)临溪而渔(连词,表修饰)(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8.填空。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神来之笔捕捉到了四时之景的诗情画意,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作者用“(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啊。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4)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02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10.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阅读课文第1段和第2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安排写景的顺序的。
第1段主要采用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作者先从远山落笔,定点观察环视,然后把焦点对准西南诸峰,点出了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接着利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环境。
第2段采用时间顺序:利用时间的推移,抓住朝暮(“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及四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的特点描写山中景色,最后用“乐亦无穷也”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感情。
11.阅读课文第3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1)本段具体描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和太守醉四个场景。
(用原文回答)(2)选段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表现这个地方在作者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
1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醉翁之意”的理解。
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更在于乐人之乐(或:与民同乐)。
13.同样是被贬,《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未能释然,《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拥有旷达的胸襟,《岳阳楼记》中范仲淹依然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你更欣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示例一】我更欣赏范仲淹的人生态度。
因为他即使身处人生逆境,也不在乎个人得失,依旧怀有忧国忧民之心,现如今国家的建设更需要这样的人。
【示例二】我更欣赏柳宗元的人生态度。
他这种直面人生、快意倾吐的率真就如同永州荒野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一样美得那么清澈幽静,别具一格。
【示例三】我更欣赏欧阳修的人生态度。
因为他以百姓的快乐为个人理想,这种与民同乐的情怀和胸襟更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03拓展阅读【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节选自《岳阳楼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横无际涯际涯:边际(2)朝晖夕阴晖:日光(3)日出而林霏开霏:弥漫的云气(4)佳木秀而繁阴秀:茂盛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16.下列句子中停顿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B)A.予观夫/巴陵胜状B.前人/之述备矣C.若夫/日出/而林霏开D.朝/而往,暮/而归(解析:B.前人之述/备矣。
)17.请从【甲】【乙】两段选文中各找出一个成语或常用的四字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甲】浩浩汤汤【乙】水落石出18.【甲】文写登楼所见,【乙】文写登山所见。
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①【甲】是写水景,【乙】是写山景;②【甲】写了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③【甲】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04综合性学习19.读《醉翁亭记》,让我们对欧阳修的品质与修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参照示例,结合文章内容与主旨,为欧阳修写一段100字左右的颁奖词。
【示例】苏轼:他的文学成就举世无双,他的人生却充满坎坷,然而再多的挫折与磨难也没有将他打倒,他始终笑对生活中的无奈,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他开创宋词豪放派的先河,影响了后世的词作……苏轼的贡献是无穷的,是伟大的!欧阳修:他用笔记叙与民同乐的经历,他用心灵描绘和谐的图画,他用旷达书写潇洒的人生。
困难在他面前,就如同写在沙滩上的字,潮水一涨,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用一生,谱出一曲旷达、悠远的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