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科版)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清单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清单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一、仰望天空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不能用眼睛直视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2.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

3.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5.太阳上有太阳黑子,月球上有环形山。

6.由于太阳和月球与我们的距离不同,所以我们看上去它们的大小比较接近;在真实的太空中,太阳比月球大得多。

二、阳光下物体的影子1.太阳为我们送来光和热。

2.我们可以模仿古人,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帮助我们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3.操作步骤:(1)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

(2)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

(3)在纸板的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4)每隔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

每次记录时,要标上观察的时间。

(5)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

4.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6.早上太阳在东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西边;傍晚太阳在西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东边。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一—日晷计时。

三、影子的秘密1.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实验,其中手电简模拟的是太阳,木圆柱模拟的是物体。

2.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3.影子可以改变长短、方向和形状。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挡光物——云,它变化多端,有薄有厚、有高有低、有黑有白,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8.在实验中,让影子发生变化可以改变光的照射角度,也可以改变木圆柱的摆放位置。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P2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

P33.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P44.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P75.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P86. 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P11绿叶7.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P118. 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

P129.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运输水分的方向是从下向上,运输养料的方向是从上向下。

P1310.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P1511. 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P1712.我们发现随着凤仙花的生长,凤仙花发育出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P1813.我们发现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P1814.凤仙花的茎是直立茎,牵牛花的茎是缠绕茎,葡萄的茎是攀缘茎,红薯的茎是匍匐茎。

P20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

P222.蚕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个部分。

P253.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

P284.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幼虫、蛹、成虫(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

蚕的一生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

P32 5.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与主要实验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与主要实验全册

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科学概念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2.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摆动、滚动、振动等。

3.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5.(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6.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7.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

8.(增加过山车轨道起点的高度)、(用更加光滑的材料做)、(减少曲线轨道,增加直线轨道)可以加快小球在过山车轨道上运动速度。

二、实验实验一: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的快慢实验材料: 秒表赛道两种小球实验方法:1、设置一条赛道2、将小球放置在起点。

发令员发令后,操作员释放小球,计时员开始计时。

小球滚到终点,停止计时,记录时间。

每个小球重复三次。

实验结果:运动距离相同时,运动时间更长的小球,运动得更慢。

实验二: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实验材料: 秒表赛道两种小球实验方法:1、设置一条赛道2、将小球放置在起点。

发令员发令后,操作员释放小球,计时员开始计时。

3、5秒后停止,记录小球滚动的距离。

4、每个小球重复三次实验,选择中间的数据。

实验结果:运动时间相同时,运动距离更长的小球,运动得更快。

实验三: 设计测试过山车实验材料: 秒表自制过山车模型小球实验方法:1、自制过山车模型。

2、以起点为中心,小球运动5秒后作上标记,利用指南针和软尺描述小球的位置。

3、记录小球在直线和曲线轨道上运动的形式。

4、比较不同轨道上小球运动的快慢。

实验结果:小球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小球坡度高的时候运动快,坡度低的时候运动慢。

“过山车”模型的设计要求:(1)轨道的总长度应在2米以上。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要点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知识要点一、描述物体的位置1、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周围环境是否发生了变化。

发生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没有发生变化 ,物体就是静止的。

2、选定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状态也不同。

3、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4、描述位置的变化:先明确自己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再明确自己和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最后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二、运动的方式1、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1)前后移动:物体改变原来的位置,如小汽车从A 点到B 点的运动。

(2)转动:物体以一点为中心或以一条直线为轴做圆周运动,如时钟表针的运动、指尖陀螺的旋转、陀螺原地旋转、方向盘的运动等。

(3)滚动:指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如车轮在地面上运动、玻璃球在地面上滚动等。

(4)振动:指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往返颤动,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和周期。

如弹簧木马上下运动、汽车发动时车身的振动等。

(5)摆动:以一个基点或枢轴点摇摆,如钟摆的运动、弹簧摇马马身的运动等。

2、观察物体运动的方法:可以借助贴上小圆点或把运动的物体想象成一个小圆点,观察这个小圆点的运动变化以便于我们准确地研究与分析物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3、物体的运动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可以分为:( 北 ) (东北) (东)(东南) ( 南) (西南) ( 西) ( 西北)(1)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如电梯、树上苹果落地等。

(2)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如过山车、鸟类的飞行路线等。

钟摆的运动、车轮的转动也是曲线运动。

4、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1)滑动: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上接触面不变地移动叫滑动,如滑冰时冰刀在冰面上的运动。

(2)滚动: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叫滚动。

如车轮在地面上的运动。

5、斜面的坡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容易产生滚动的效果,而且速度越快。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整理与复习(含单..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整理与复习(含单..

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单元知识梳理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状态也不相同。

判断物体运_"圭匚、1-位置的变化: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

物体的运动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直线。

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曲线,旋转、摆动「两种方式:滑动和滚动。

斜面上的运动一1-运动快慢:坡度高,运动快:坡度彳氐,运动慢。

影响速度的因素:距离、时间和方向。

运动的速度~1相同距离内,用时最短,速度最快。

相同时间内,距离最长,速度最快。

r运动形式: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1■■过山车运动-1-运动速度:有快有慢。

易混易错分析易混点在研究物体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 照物可任意的选择,即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具体选哪一种物体为 参照物,是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的。

比如判断公交车是否运动,要以地面或路边静止 的建筑物、大树为参照物,如果以公交车上的人为参照物,那么公交车是静止的。

例:两辆并排行驶的汽车甲和乙,速度相同、方向相同,如果以甲车为参照物,那么 乙车是()的。

A 、向前运动B 、静止C 、向后运动解析:由于两辆车速度相同、方向相同,可以把两辆车当作一个整体,如果以甲车为 参照物,那么乙车是静止的。

答案:B易错点一描述物体的位置通常我们用方向各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再看所要描述的物 体在参照物的哪个方向,距离参照物有多远,用XX 在参照物的XX 方向XX 米处来描述。

例:结合图示,回答问题书店900米北A请以学校为参照物,描述书店和商场的位置。

解析:描述位置时,先确定参照物,本题中的参照物是学校。

其次确定方向,根据 图示,上方为北方,则书店在学校的正西方向,商场在学校的东北方向,最后确定距离, 书店距离学校900米,商场距离学校1200米。

答:书店在学校的正西方向900米处,商场在学校的东北方向1200米处。

易错点二滑动与滚动滑动与滚动是指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的运动方式。

【国测备考资料】苏教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1

【国测备考资料】苏教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1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一、物质科学(一)温度与水的变化(教科版)1.①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②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③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④不同的温度计适用于不同的测量情况。

2.①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温度下降,热量减少;物体温度上升,热量增加。

②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①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水开始结冰。

从液态变成了固态。

②水在结冰过程中,热量减少。

③水的沸腾温度是100℃4.①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

②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不变),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③冰在融化过程中,热量增加。

④实验时,在碎冰中加入食盐,是为了制造更低的温度。

5.看不见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看的见的水。

6.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②加热、风吹等能加快水的蒸发。

③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凝固,需要的条件是受冷温度低于0℃④冰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需要的条件是受热温度高于0℃7.装着冰块的玻璃杯外币会出现很多小水珠,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冰冷的玻璃杯而凝结成了小水珠。

8.空气中充满了水蒸气,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

9.①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②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10.常用的温度计11.温度计的构造12.温度计的刻度和正确读法13.冰与水的维恩图14.常见的六种水的形态的转化(二)磁铁(科教版)1.磁铁的形状有条形、圆形、环形、马蹄形、槽型等。

2.磁铁不一定是铁做的。

3.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一、生物1. 植物•植物的种类和特点: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水生植物等;•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发芽、苗裔生长、开花结果;•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植物的生活习性:对光、温度、水分和土壤的要求。

2. 动物•动物的种类和特点: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昆虫等;•动物的分类:按食性分类、按生活环境分类;•动物的器官和功能:呼吸器官、消化器官、运动器官、感觉器官等;•动物的生活习性:进食、睡觉、运动、繁殖等。

3. 人类•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头部、躯干、四肢、五感等;•人体的基本生理需求:食物、水、空气、住所、衣物等;•人体的卫生保健: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人体的生长发育:婴儿、幼儿、儿童、青少年。

二、物质1. 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固体的性质:有形状、有体积、有质量等;•液体的性质:没有固定形状、有体积、有质量等;•气体的性质:没有固定形状、没有体积、有质量等。

2.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物理变化:溶解、熔化、凝固、蒸发、沉淀等;•物质的化学变化:燃烧、发生氧化、酸碱反应等;•物质的循环利用:水循环、空气循环、光合作用等。

3. 声音与光线•声的来源和传播: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路径;•光的来源和传播:太阳光、灯光的产生、光的传播路径;•声与光的反射、折射和吸收。

三、力与能1. 力的作用•摩擦力的作用:静摩擦力、动摩擦力;•重力的作用:物体的重量、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运动;•弹力的作用:弹簧的形变、弹力的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

2. 能的转化和传递•机械能的转化: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热能的传递:热的传导、热的对流、热的辐射;•光能的转化:电能和光能之间的转化。

3. 节约能源•能源的种类和利用: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节约能源的方法:合理使用能源、发展清洁能源;•节约能源的意义: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

四、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概况•地球的特点:有陆地和海洋、大气层的存在等;•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地球的倾斜度;•地球的气候:热带、温带、寒带。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清单(背诵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清单(背诵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清单(背诵版)1教科版三下科学第1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清单第1课运动和位置1.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运动员跑步,车辆行驶,卫星. . . . .这些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3.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

4.如果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5.如果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6.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7.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8.在地图中的方向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9.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10.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运动的。

三下1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魏巍青山在后退。

12.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13. "生地日行八万里.温天通看下何”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坐地”的111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跟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干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第2课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

2.集裴箱的运动方式叫做平移。

3.一个物体从一个点挪动到另一个点的过程(物体的各个点没有变化)叫做平移。

4.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式叫做旋转。

5.一个物体围绕者一个中央沿圆形轨迹运动,就叫做转动。

6.一个物体反复来回时所做的运动叫做摆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1-1《运动和位置》
1、和另一物体相比,(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

(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1-2《各种各样的运动》
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3、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不一定相同)。

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2、一个物体不一定保持一种运动路线不变,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2、(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3、物体与斜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

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不断改变)。

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
用时(长),运动(慢)
2、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
1-6《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

距离(短),运动(慢)。

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
1-7《我们的“过山车”》
1、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微调)。

2、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可以直接用(软尺)来测量,也可以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3、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考虑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1-8《测试“过山车”》
1、为了让“过山车”运动得快、运动得远,小球的起点往往在“过山车”的(最高处)。

2、比较小球在不同“过山车”轨道上运动的快慢时,我们需要测量(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

3、(增加过山车轨道起点的高度)、(用更加光滑的材料做)、(减少曲线轨道,增加直线轨道)可以加快小球在过山车轨道上运动速度。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
2-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1、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孵化)。

2、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比(芝麻粒)小许多,宽约1 毫米,厚约0.5毫米。

4、一般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的,经过1-2天变成(淡红色、浅褐色),
再经过3-4天变成(灰绿色或紫黑色)。

2-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1、(卵)是动物一生的初始阶段,卵孵化发育成小动物。

2、鸡卵包括(卵壳)、(卵白)、(卵黄)、(气室)等结构。

3、(卵壳)具有(保护卵)的作用。

(卵白)为卵提供(水分)和(营养)。

(卵黄)为卵孵化提供(营养物质)。

(气室)为卵提供(氧气)。

(胚)发育成小动物,是生命的开端。

2-3《蚕长大了》
1、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氧气)和(食物)。

2、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蜕皮前不吃也不动,
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
3、蚕房搭的小架子是为蚕宝宝(结茧)做准备的。

蚕的一生要蜕皮(6次),但
从蚁蚕到吐丝结茧是蜕(4次)皮。

4、蚕头部有(口),主要作用是(取食);腹部有(足),主要作用是(运动);
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门),作用是(呼吸)。

5、蚕总共有13个体节,有(8)对足,其中胸部有(3)对足,腹部有(4)对
足,尾部还有对(1)足。

2-4《蚕变了新模样》
1、蚕是一种昆虫,像蚕这样出现蛹这一阶段的昆虫还有许多,比如(蜜蜂)、(蚂蚁)、(蝴蝶)等。

2、具有保护蚕蛹作用的是(蚕茧)。

3、蚕蛹(纺锤)形,(深褐)色,蚕蛹一般(不动),受刺激时(会动)。

2-5《茧中钻出了蚕蛾》
1、(蚕蛾)是蚕的成虫,是由蚕蛹发育来的。

蚕蛾虽然有翅膀,但(不会飞也不用进食)。

2、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

具有这种身体结构的动物是(昆虫)。

3、雌蛾和雄蛾在(触角颜色)、(翅膀大小和振动速度)、(身体大小)等方面都不相同。

4、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2-6《蚕的一生》
1、蚕的一生可以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需要进食的只有(幼虫)形态。

蚕从出生到死亡大约为(56天)。

2、蚕在吐丝之前蜕了(4)次皮;在茧内蜕了(2)次皮。

3、像蚕一样经历四个阶段的昆虫有(菜粉蝶、苍蝇、蚊子)等。

4、像蚕和菜粉蝶一样,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称之为(完全变态发育)。

像蜻蜓一样只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且幼虫和成虫身体形态差异不大的生长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2-7《动物的繁殖》
1、像蚕和鸡这样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这类动物有(昆虫)、(鱼类)、(鸟类)等。

2、像猫和狗这样直接生下胎儿的繁殖方式叫(胎生),一般都是用(哺乳)方法喂养小动物。

2-8《动物的一生》
1、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我们叫(胎儿)。

2、像鸡一样,卵生、身上长有羽毛和翅膀的动物,属于(鸟类)。

鸡的一生:(卵)→(雏鸡)→(成鸡)。

3、像狗那样,胎生、身上有毛、吃妈妈的乳汁长大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4、许多动物的一生中都会有一些奇特的有趣的事情,随着环境的变化身体发生变化,比如(变色龙);随着季节变化而行为发生变化,比如冬季来临,(大雁南飞)、(兔子换毛)、(蛇冬眠)等。

5、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
3-1《仰望天空》
1、太阳与月球的异同点
2、为什么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和月球大小差不多?
答:因为太阳离地球很远,而月球离地球很近,所以虽然实际上太阳比月球大很多,但从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和月球大小差不多。

3-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中午)最短。

2、(日晷)是我国古代根据阳光下影子的方向变化规律制作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3、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是(相反的)。

4、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与太阳位置和方向关系表:
表注解:
1.一天中的影子长短变化规律是:由长变短,再由短变长(中午最短,早晨和傍晚最长)。

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太阳的位置从低变高又变低导致的(正午太阳最高,早晨和傍晚太阳位置低。


2.一天中的影子方向变化规律是:由西逐渐向北再逐渐向东。

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太阳的位置从东边升起往南去最后西边落下。

3-3《影子的秘密》
1、影子产生的条件: (光源、遮挡物、屏)
3、人们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电影,皮影戏,无影灯)。

3-4《月相变化的规律》
1、(月相)是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

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2、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
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

3-5《月球-地球的卫星》
1、月球小档案:
①年龄:约45亿年
②直径:约3500千年
③与地球距离:约38万千米
④形状:球形
⑤是地球的卫星
⑥表面有月海、月陆、环形山
⑦本身不发光不发热,我们看到的亮光是反射的太阳光
⑧基本上没水、没空气
⑨有引力,但比地球的引力小得多。

2、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是(月球对地球的引力)造成的。

3、我们总是看到月球的同一面,原因是(月球绕地球一圈和自转一圈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

3-6《地球的形状》
1、地球是球形的证据:
古人的方法:
①从远方来的船,总是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
②发生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
③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却回到了出发地。

现代人的方法:
卫星技术、天文望远镜等。

3-7《地球——水的星球》
1、用“数格子”的方式我们了解到:地球上(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

(地球表面71%左右都是水,但这其中也只有约3%是淡水)
2、科学家在探索太空时,星球上有没有(水)的存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因为有水就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3-8《太阳、月球和地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