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沪科物理知识点九年级

沪科物理知识点九年级一、力学1. 物体受力与力的性质力的基本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性质:大小、方向、作用点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净力物体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与不平衡力3. 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和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力的单位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对物体的影响风车原理5. 重力与万有引力质量、重力和引力重力的大小和方向落体运动行星运动二、光学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路径光的直线传播和弯曲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2. 理想平面镜镜面的特性光的反射规律镜中像的特点和位置3. 理想凸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性光的折射规律透镜中像的特点和位置4. 光的颜色白光的组成光的三原色光的衍射和干涉5. 光电效应光电效应的基本现象光电效应的应用和意义光电管和光电池三、热学1. 温度与热量温度的度量热平衡和传热热量的传递方式2. 热量的性质热的膨胀和固体的热胀冷缩热量与物质的状态变化理想气体的温度和压力关系3. 热功与功率热机的工作原理热效率和功率热机的分类和应用4. 内能与热量变化内能和热量的关系物质的相变和热量变化热容和比热容5. 热传导和热辐射热传导的基本规律热辐射和黑体辐射温室效应和能源利用问题四、电学1. 电荷与电场电荷的基本性质带电物体间的电相互作用电场的概念和特点2. 电流与电阻电流的概念和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串联与并联电路3. 欧姆定律原子的电荷和电子的运动电阻的性质和电阻定律电功和电功率4. 线性电路电流的分布和电流的平行规律电压的分配和电压的串联规律等效电阻和电源的内阻5. 电磁感应磁场的概念和特点洛伦兹力和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的应用和电磁场的能量五、原子物理1. 原子结构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电子结构量子理论和波粒二象性周期表和元素的性质2. 核物理原子核的结构和基本粒子放射性衰变和半衰期核能与核聚变3. 重力与电磁力万有引力和库伦定律万有引力和电磁力的比较基本粒子的电荷和质量4. 辐射与辐射防护电磁波的特性和分类辐射的产生和传播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和防护措施5. 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光速不变原理和时空的扭曲质量增加和时间膨胀的效应以上是九年级沪科物理的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

沪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沪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涵盖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等多个领域,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知识点: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 弹力:物体在受力后产生的形变恢复力。
-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力。
2.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 变速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
3. 力与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压强和浮力:- 压强: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 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 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5. 功和机械能:- 功: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使物体移动时所做的工作。
-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6. 热学基础:-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间能量传递的量度。
- 热膨胀:物体在受热时体积增大的现象。
7. 电学基础:-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
- 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电压:推动电流流动的力。
-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属性。
8. 电路的组成和规律:- 串联电路:电阻串联,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 并联电路:电阻并联,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
-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9. 磁场和电磁感应:-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力场。
-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
10.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详细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概述(沪科版)

(详细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概述(沪科版)1. 力和压强- 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力的合成与分解- 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压力传递的原理2. 运动的描述-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弹簧伸长和受力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和相互作用3. 声、光和电-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光的传播和折射- 镜子和透镜的成像规律- 电流和电压的定义和关系- 电阻、电源和电路图的理解- 平行板电的原理和计算方法4. 热与能- 温度、热量和热平衡的概念- 物体的热传递和传导- 蒸发、沸腾和凝结的现象和规律- 机械能、光能和热能的转化和利用5. 波动- 机械波和电磁波的特性和传播- 各种波的振动和周期- 波的衍射、折射和干涉6. 原子与电子-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原子核的组成和放射性- 原子的化学键和分子力- 电子的带电现象和电子的质量和电荷比测量方法7. 电和磁- 静电荷和电场的概念- 电荷分布和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磁场的概念和磁力的作用- 电流和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 电磁感应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8. 核与能量- 原子的质量和能量的转换公式- 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核反应- 核能的应用和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核电站和核武器的原理和问题9. 宇宙- 天体和星系的简介- 地球和行星的运动规律- 月亮、日食和月食的发生原理- 星和行星的亮度和距离的测定方法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概述,共涵盖了力学、声光电磁、热力学、波动、原子与电子、电和磁、核与能量以及宇宙等方面的内容。
更具体的知识点可以参考教材教学大纲进行学习和复习。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知识点总结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温度知识点1.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常用单位:摄氏度(℃)。
3.摄氏温度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O℃,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O℃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4.热力学温度以宇宙中温度的下限——绝对零度(约-273℃)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
单位是开,符号K,它是温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
5.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f的关系T=t+273( K) 。
温度计知识点1.用途:测量物体温度。
2.构造内径很细且均匀的玻璃管,下端与玻璃泡相连,泡内装有适量的液体,如水银、染色的酒精或煤油等;玻璃管外标有均匀的刻度和采用单位的符号标志。
3.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种类(1)按用途分:实验室温度计、家用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等。
(2)按测温物质分: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
5.常用温度计的比较(1)寒暑表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所装液体:煤油、酒精测量范围:-30℃—50℃最小刻度:l℃构造: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细管。
使用方法: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
(2)实验室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所装液体:水银、煤油、酒精等测量范围:-20℃—ll0℃最小刻度:l℃构造: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细管。
使用方法: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
(3)体温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所装液体:水银测量范围:35C~42℃最小刻度:0.1℃构造:玻璃泡上部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
使用方法: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甩几下。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知识点估测:根据被测液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观察: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放置: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读数:让温度计在液体中稍待一会儿,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在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液柱的液面相平。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知识点一、力、机械与能量力是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的加速度。
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它们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2. 引力是地球或其他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弹力是弹簧或其他物体对物体的向心力。
3. 摩擦力是物体与物体接触时的阻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4. 杠杆原理:杠杆是一种用来放大力的装置,存在三类杠杆,包括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5. 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乘以移动距离。
6. 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高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二、光学光学研究光的传播和性质,包括折射、反射、色散等。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着直线传播,当遇到边界面时可能发生折射。
2. 光的反射:光在遇到边界面时可能发生反射,根据反射定律可以求解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3.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可能发生折射,根据斯涅尔定律可以求解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4. 透镜: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有着不同的焦距和成像特点。
5. 颜色和色散:光通过三基色的叠加可以产生各种颜色,光的色散现象可以用来解释彩虹的形成。
三、电学电学研究电荷和电场的性质,以及电流、电阻等相关知识。
1. 电荷: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之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 静电场:静电场是由电荷所产生的力场,根据库仑定律可以求解电场强度和电荷之间的关系。
3.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电荷量,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
4. 电路:电路由电源、导线和负载组成,可以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5.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四、声学声学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振动体产生的声音通过介质传播。
物理沪科九年级知识点

物理沪科九年级知识点1. 力和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 力的大小 / 物体的质量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上没有合力作用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不变。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反比于物体的质量。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2. 声音音速: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可以通过介质传播,无声音域超过人类听觉范围。
声音的强度与振动源的振幅有关,强度单位为分贝。
3. 光学光的反射:光线在与界面交界处发生反射现象。
光的折射:当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改变传播的方向。
镜面反射:光线在光滑表面上的反射,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
凸透镜:可以使光线经过反射或折射聚焦,多用于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
4. 电学电流: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总量。
电压:电流在电路中的驱动力,单位为伏特。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单位为欧姆。
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的比值。
并联电路:电流分流,电阻减小。
串联电路:电流不分流,电阻增加。
5. 热学温度:物体分子热运动的程度。
导热:热量沿着温度梯度从高温处传导到低温处。
热膨胀:物体在受热情况下体积增大的现象。
触摸法:通过手触物体确定温度的方法。
6. 核能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是原子的核心部分。
放射性衰变:原子核自发地转变为其他核的过程。
核能反应:核能的释放和转换过程,包括核裂变和核聚变。
核能的潜力:核能是一种高效、稳定的能量形式,应用广泛于能源生产和医学领域。
以上是物理沪科九年级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的规律和现象。
希望能帮助你在学习物理时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物理沪科版九年级知识点

物理沪科版九年级知识点一. 物理的研究对象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质、能量、运动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物理的研究对象包括物质,能量和运动三个方面。
1. 物质:物质是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物质的粒子构成有原子、分子和离子。
2. 能量:能量是物体因存在而具有的能够引起物理变化的属性。
根据能量的来源,可以分为机械能、热能、化学能、光能、电能、核能等。
3. 运动: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相对于某一参考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过程。
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曲线运动等。
二. 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量1. 物理量:用于描述物理现象的特性和性质的量称为物理量。
如长度、质量、时间、速度、加速度等都是物理量。
2. 单位:用于度量物理量大小的标准称为单位。
国内常用的国际标准单位有米、千克、秒等。
3.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称为速度,它是矢量量,即具有大小和方向。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 Δs / Δt,其中v表示速度,Δs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
4.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称为加速度,它也是矢量量。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 = Δv / Δt,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的改变量,Δt表示时间。
三. 力学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合力为零。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其公式为F = ma,其中F表示合外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物体相互作用时,彼此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重力:物体之间由于质量而产生的相互吸引作用力称为重力。
地球上物体的重力公式为F = mg,其中F表示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
四. 动力学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动能的计算公式为E = 1/2mv²,其中E表示动能,m表示质量,v表示速度。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九年级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我们采用的温度是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3、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叫做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2、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3、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4、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五、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的方式为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外部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六、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白气”是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一、内能1、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我们采用的温度是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3、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叫做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2、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3、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4、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五、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的方式为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外部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六、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白气”是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一、内能1、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
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变有关。
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③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④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一样的,国际单位制都是焦耳,简称焦。
用J表示。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1)做功: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热量(1)概念:物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热量。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
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
所以在热量前面只能用“放出”或“吸收”,绝对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的热量是多少。
(3)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焦耳(J)。
二、比热容1、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1)比热容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2)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4、比热容表(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2)从比热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
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
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
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3)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
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5、说明(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比热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而改变。
(2)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不变的定值。
(3)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随之改变。
如水变成冰。
(4)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6、热量的计算:Q=cmΔt。
式中,Δt叫做温度的变化量。
它等于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
注意:①物体温度升高到(或降低到)与温度升高了(或降低了)的意义是不相同的。
比如:水温度从lO℃升高到30℃,温度的变化量是Δt= =30℃-lO℃=2O℃,物体温度升高了20℃,温度的变化量Δt =20℃。
②热量Q不能理解为物体在末温度时的热量与初温度时的热量之差。
因为计算物体在某一温度下所具有的热量是没有意义的。
正确的理解是热量Q是末温度时的物体的内能与初温度时物体的内能之差。
三、热机1、内燃机及其工作原理: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按燃烧燃料的不同,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等。
(1)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是一个工作循环为四个冲程即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的热机。
(2)一个工作循环中只对外做一次功,曲轴转2周,飞轮转2圈,活塞往返2次。
(3)压缩冲程是对气体压缩做功,气体内能增加,这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做功冲程是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这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其它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6)判断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属哪个冲程应抓住两点:一是气阀门的开与关;二是活塞的运动方向。
冲程的名气门开、关情况活塞的运动能量的转化情吸气冲程只有一个气门(吸气门)向下运动压缩冲程两个气门都关闭向上运动机械能转化成做功冲程两个气门都关闭向下运动内能转化成机排气冲程只有一个气门(排气门)向上运动(7)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项目构造吸入气缸的物点燃方式效率汽油机气缸顶部有一个火空气和汽油混点燃式效率较低柴油机气缸顶部有一个喷空气压燃式效率较高2、燃料的热值(1)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目前人类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从化石燃料的燃烧中获得的内能,燃料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燃料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燃烧过程中,储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被释放,物体的化学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
(2)燃料的热值①定义:l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用符号“q”表示。
②热值的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
还要注意,气体燃料有时使用J/m3,读作焦耳每立方米。
③热值是为了表示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而引人的物理量。
它反映了燃料通过燃烧放出热量本领大小不同的燃烧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