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西卷语文试题解析(完美整理版)

合集下载

2014江西高考语文真题公布(Word)

2014江西高考语文真题公布(Word)

天道酬勤,曾经的每一分付出,必将收到百倍回报。

不管揭晓的答案是什么,只要努力过、奋斗过,就不会后悔。

高考真题与答案已经出来,就让我们好好面对这一切吧,高考频道第一时间为您提供2014江西高考语文真题公布(Word)。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语文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A.翌 (yì)日贲(bèn)张沆瀣(xiè)一气B. 倜(tì)傥和(huó)面角(jiǎo)斗士莞(wǎn)尔一笑C. 魑(chī)魅伛偻(lǔ) 入场券(quàn) 心广体胖(pìng)D. 笑靥(yè) 圭臬(nìe) 打擂(lèi)台绿(lǚ)林好汉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弥乱国粹泊来品入不敷出B. 伺候斐声煞风景得鱼忘筌C. 日晷陨落挖墙脚纵横捭阖D.萦回撺掇黑黢黢入目三分3. 依次填入下列词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时下,概括中国教育病症最流行的______莫过于“应试教育”。

(2)你们这样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________太不礼貌了吧。

(3)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_______。

A.词语不免无可厚非 B 词汇不免无可厚非C.词汇未免无可非议D. 词语未免无可非议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B.虽然有国家资源作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

C.大庆石化总公司的老少直供们同台竞赛,年轻职工积极踊跃,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

D.通过捐款、创办公益基金的方式回馈会,不是企业家的法定义务,可提倡而不宜强制。

点击下载:2014年江西高考语文真题下载2014高考频道精心推荐:2014年江西数学高考真题及答案2014年江西英语高考真题及答案2014年江西理综高考真题及答案2014年江西文综高考真题及答案2014年江西高考分数线预测江西高考语文试题江西高考数学试题江西高考英语试题江西高考理综试题江西高考文综试题江西高考语文答案江西高考数学答案江西高考英语答案江西高考理综答案江西高考文综答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新课标ii卷2014年普通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试题解析(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新课标ii卷2014年普通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试题解析(完美整理版)

新课标ii卷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试题解析高考研究0614 0931(新课标II卷)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试题解析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

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

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

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2014年高考卷__8544_语文逐题解析1(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2014年高考卷__8544_语文逐题解析1(完美整理版)

2014年高考全国卷__8544_语文逐题解析1高考试题及解析0614 08182014年高考全国卷Ⅰ语文逐题解析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菁华(qīng)宁可(nìng)冠心病(guān)翘首回望(qiáo)B.吐蕃(fān)庇护(bì)歼击机(jiān)呱呱坠地(gū)C.请帖(tiě)梵文(fán)发横财(hâng)按捺不住(nà)D.链接(liàn)创口(chuāng)倒春寒(dào)拈花惹草(niān)【答案】D【考点】考查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级。

【解析】A.菁华(jīng);B.吐蕃(bō);C.梵文(fàn)。

【思路分析】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涉及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

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其中多音字可以通过记少推多(如“呱呱坠地”仅在此处读gū)、区别口语和书面语或区别词性、词义(如“冠心病”,“冠”,帽子(名词)/“冠军”,第一)。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2014年高考卷__8544_语文逐题解析3(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2014年高考卷__8544_语文逐题解析3(完美整理版)

2014年高考全国卷__8544_语文逐题解析3高考试题及解析0614 08272014年高考全国卷Ⅰ语文逐题解析3六、(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18.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这段文字衔接自然,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4分)三仙姑对女儿小芹一直管的很严。

小芹长大后,跟小二黑好上了,三仙姑说什么也不同意。

①②她知道后,就一个人悄悄跑到前庄上去找小二黑,恰巧小二黑这时也正要找她。

于是两个人③④就商量对付她的方法。

她把小芹娘怎样装神弄鬼的事从头至尾向小二黑细说了一遍。

⑤⑥⑦答:【答案】③处的“她”改为“小芹”,⑤处的“她”改为“三仙姑”,⑥处的“她”改为“小芹”,⑦处的“小芹”改为“她”。

【考点】考查正确运用词语(人称代词)及语言的连贯,能力层级为D 级。

【解析】要使语言简明,就要注意人称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对象,做到既不重复罗嗦,又不能因为图简而产生歧义。

19.下面是“沈阳全民读书月”活动的标识,请从构形角度说明标识的创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5个字。

(5分)【答案示例】①展开的书点明读书月活动,②书页弧度和中间的圆点正好组一只眼睛暗示读书,③两本展开的书正好组成S代表“沈”,④中间的圆点也可象征“阳”字。

【答案示例】该标识以“书”和“沈阳”的首写拼音字母为设计元素,体现活动的主题与地域;翻开的书和两书交汇处的眼睛,对“开卷有益”作出微妙表达。

【考点】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和扩展语句。

【解析】可视图文转换的关键是认真读图,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要注意将所给图中的图画元素和文字元素结合起来,要扣住主题“沈阳全民读书月”(特别注意“沈阳”和“读书”)和题干要求“从构形角度说明标识的创意”。

语言要求流畅、富有文采。

注意字数要求。

20.仿照下面的实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工作是等不来的,有无机会,看你怎么争取;业绩是要不来的,有无成效,看你怎么努力;前途是盼不来的,有无出路,看你怎么奋斗。

2014江西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试题及答案

2014江西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试题及答案

1、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

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

C.“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

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

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

D.《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意思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

这说明了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亲和力声名鹊起闹别(biâ)扭称(chēng)心如意B.倒胃口皇天后土瞭(liǎo)望哨金蝉脱壳(qiào)C.哈蜜瓜明眸皓齿撑(chēng)场面姹(chà)紫嫣红D.敞篷车异彩纷呈差(chà)不多白雪皑皑(ái)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真谛睿智勤能补拙夙兴夜寐B.甘霖磨砺积腋成裘蔚为大观C.宵汉崔嵬中流砥柱沧海桑田D.韬略谙熟飒爽英姿风弛电掣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散文能够真正地见出一位作家的个性和__________。

阅读散文,我们能体味到鲁迅的________,冰心的________,梁实秋的幽默机智,丰子恺的清雅淡泊。

2014高考江西语文真题(word版)

2014高考江西语文真题(word版)

2014年高考如约而来,所有考生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拼搏,希望考入理想大学。

2014年江西高考真题及时公布,高考频道小编紧密关注2014年江西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发布后第一时间你将在此页面看到,请广大考生及家长关注本页面内容,高考真题及答案将在此表页的头条出现,你可以按crtl+F5进行刷新,以便最新看到最新内容。

小编建议您收藏本网站(ctrl+D收藏即可),方便查看。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语文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A.翌 (yì)日贲(bèn)张沆瀣(xiè)一气B. 倜(tì)傥和(huó)面角(jiǎo)斗士莞(wǎn)尔一笑C. 魑(chī)魅伛偻(lǔ) 入场券(quàn) 心广体胖(pìng)D. 笑靥(yè) 圭臬(nìe) 打擂(lèi)台绿(lǚ)林好汉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弥乱国粹泊来品入不敷出B. 伺候斐声煞风景得鱼忘筌C. 日晷陨落挖墙脚纵横捭阖D.萦回撺掇黑黢黢入目三分3. 依次填入下列词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时下,概括中国教育病症最流行的______莫过于“应试教育”。

(2)你们这样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________太不礼貌了吧。

(3)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_______。

A.词语不免无可厚非 B 词汇不免无可厚非C.词汇未免无可非议D. 词语未免无可非议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B.虽然有国家资源作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

C.大庆石化总公司的老少直供们同台竞赛,年轻职工积极踊跃,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I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学科网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新课标卷__8544_)2014年高考试语文试卷(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新课标卷__8544_)2014年高考试语文试卷(完美整理版)

(新课标卷__8544_)2014年高考试语文试卷高考试题及解析0611 1454第Ⅰ卷阅读题甲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I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语文试题解析高考试题及解析0612 0907: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解析语文江西省赣州一中黄运华考试注意: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112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1321小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书写作答。

在试题卷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翌(yì)日贲(bēn)张黑魆(yuè)魆沆瀣(xiè)一气B、倜(tì)傥和(huó)面角(jiǎo)斗士莞(wǎn)尔一笑C、魑(chī)魅伛偻(lǚ)入场券(quàn)心广体胖(pàng)D、笑靥(yè)圭臬(jiǎo)打擂(lèi)台绿(lù)林好汉【答案】D【解析】A(黑魆魆hēi xū xū形容黑乎乎的。

C、心广体胖 pán D、角斗 juédòu【考点复习】翌日yì rì:指第二天。

贲张fèn zhāng:1.扩张突起。

2.激奋。

现多以血脉偾张形容人激动、兴奋的心情。

沆瀣一气hàng xiè yī qì: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倜傥tì tǎng1、洒脱;不拘束2、非常,特别。

和(huó)面:在粉状的物体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粘性。

用水揉和面粉。

和[hé]<形> 1.(平和; 和缓)2.(和谐; 和睦)<名> 1.(结束战争或争执)2.(姓氏)3.{数} (和数)<动> 1.(下棋或赛球不分胜负)<介> 1.(连带)2.(表示相关、比较等)<连> 1.(表示联合; 跟; 与)[hè]<动> 1.(和谐地跟着唱)2.(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和[hú]<动> 1.(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huó]<动> 1.(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huò]<动> 1.(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量> 1.(指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角斗 jué dòu:搏斗比赛;格斗。

莞尔一笑wǎn ěr yí xiào:微笑的样子,婉转的笑。

魑魅chī mèi:一般为传说中的山神,也指山林中的鬼怪。

伛偻yǔ lǚ即腰背弯曲。

这个词要注意与佝偻(gōu lóu形容驼背的词语)的区别。

券 [quàn]<名>(票据或作为凭证的纸片)[xuàn]<名>(拱券)。

心广体胖xīn guǎng tǐ pán :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

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笑靥xiao yè①靥:面颊上的酒窝。

笑时脸上露出的酒窝。

也指笑脸:微笑时露出两个笑靥|她面带笑靥|纵言及平生,相视开笑靥。

②古时妇女贴在脸上的装饰品。

圭臬guī niè:指圭表,比喻标准,准则和法度;可以据此作出决定或判断的根据。

绿林好汉lù lín hǎo hàn: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

旧时也指聚众行劫的群盗股匪。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弭乱国粹泊来品入不敷出B、伺候斐声煞风景得鱼忘筌C、日晷陨落挖墙脚纵横捭阖D、萦回撺掇黑黢黢入目三分【答案】C。

【解析】【A、泊(舶)来品——“舶”读bó,意思是“航海大船”,“舶来品”原指通过航船从国外进口来的物品。

旧时外国商品主要由水路用船舶载运而来,故名。

引申为国外的东西,即从外国传入本国的意识、物品、语言等等。

可以是一种文化,也可以是本国没有,从外国引进来的东西或技术。

比如“沙发”、“浪漫”、“巧克力”······词语。

B、斐(蜚fēi))声——闻名于。

C、入目(木)三分——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形容书法极有笔力。

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时下,概括中国教育病症最流行的莫过于“应试教育”。

(2)你们这样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太不礼貌了吧。

(3)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

A、词语不免无可厚非B、词汇不免无可厚非C、词汇未免无可非议D、词语未免无可非议【答案】D。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析】【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词汇”也可以用来指一个人或者一部作品所使用的词语的总汇。

“词汇”还可以指语言中词汇的某个特定部分,例如:“基本词汇”“一般词汇”“科技词汇”“外来词汇”“方言词汇”“行业词汇”。

“词汇”不论用来指哪类词语,都表示某种词语的“总汇”。

也就是说,是指词语的某种集合体,因此,“词汇”不能用来指单个儿的词。

这是目前使用“词汇”时往往出现错误的地方。

对此,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曾说:“一部词典只有一个词汇,不能有几千几万个词汇。

我们只能说这部词典共收录两万个词,或两万个单词。

”因此,“这篇文章里有不少新词汇”“读范文的时候要注意学习词汇的使用”“这几个词汇的意思要细心体会”之类说法中的“词汇”都应当改为“词”或“词语”。

可见,(1)中应选“词语”。

“不免”、“难免”和“未免”的区别:1、“未免”这个词用得最少、用起来也最为简单。

它必须与“程度副词…太、过分、过于、不大、不够、有点、有些……‟以及数量词…一点、一些‟合用”,否则句子不成立。

如果想对某个超出正常范围的事件、情况进行主观评价进行表达的时候,出于礼貌最好用上“未免”。

2、“不免”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

若表示一种理想结果或中性结果时,应使用“不免”;若表示一种不理想的结果时,可以用“不免”,也可以用“难免”。

3、如果要表示具有消极意义的某种客观事件发生或客观结果出现的“不可避免性”时,我们常常选择“难免”,也可用“不免”,但是在否定句式中只能用“难免”而不能用“不免”的。

4、“未免”和“不免”的词汇化程度较高,它们一般不会离合使用,而且主要用来修饰主干谓语而不是做谓语;而“难免”在不同,经常离合使用,尤其是在做主要谓语时。

根据第一点,(2)中应选“未免”。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表示做得妥当。

无可厚非: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3)中应选“无可非议”才合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B、虽然有国家资源做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

C、大庆石化总公司的老少职工们同台竞赛,年轻职工积极踊跃,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

D、通过捐款、创办公益基金的方式回报社会,不是企业家的法定义务,可提倡而不宜强制。

【答案】D、【解析】A、搭配不当。

“要求”和“具有”之间应该有个词语作“具有”的主语。

B、语义重复。

“堪称”即“可以称”与句中的“可”有重复C、不合逻辑。

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须眉”为男子的代称。

“老年职工”就包含男女,主宾构不成比较。

5. 瓦尔登湖“波平如镜”,________,____________,或许,一只燕子飞掠在水面上,低得碰到了湖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或许,还会有一只鸭子在整理它自己的羽毛②其时,只有一些掠水虫,隔开了同等的距离,分散在全部的湖面③有时,全部的圆弧展露了,银色的圆弧④在远处,有一条鱼在空中画出了一个大约三四英尺的圆弧来⑤它跃起时一道闪光,降落入水,又一道闪光A.④⑤③②① 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④⑤③ D.①②④③⑤【答案】C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觉新是“无抵抗主义”的奉行者,他虽然爱着梅,却接受长辈的安排跟瑞珏结了婚。

高老太爷病了,觉新又催觉民开门让巫师进房捉鬼。

(《家》)B、高老头租住到伏盖公寓后,伏盖太太见他似乎很富有,就希望接近他,和他结婚,便请一房客德·昂倍梅尼伯爵夫人去试探高老头,结果却无功而返。

(《高老头》)C、季氏已十分富有,作为季氏家臣的冉求还替他搜刮财富,孔子因此评价冉求说:“非吾徒也,朽木不可雕也。

”(《论语》)D、贾母带刘姥姥等人来到院中,黛玉拿出珍贵的五彩泥金小盖盅,奉上茶。

品罢茶,黛玉令人将那茶杯另外收了,宝玉知道,是因为刘姥姥用过,黛玉嫌脏,不要了。

(《红楼梦》)【答案】B 。

【考点】识记文常识.层级为识记A。

【解析】【A、见《家》第三十四章。

应该是觉慧不开门,三叔克明和觉新催着觉慧开门。

C、先进篇载:“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先进篇记载:“季康子比王朝的周公还富有,而冉求还替他搜刮、聚积,进一步增加他的财富。

孔子说:…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了!你们大张旗鼓地去声讨他好了。

‟” )公冶长篇载: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①也!于予与②何诛③?”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 (①圬(wū):指泥工抹墙的工具,也作动词用,指把墙面抹平。

②与:语气词,同“欤”,下文“于予与改是”中的“与”同义。

③诛:责备。

宰予大白天睡觉。

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

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D、见《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那妙玉便把宝钗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

宝玉悄悄的随后跟跟了来。

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便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

妙玉自向风炉上煽滚了水,另泡了一壶茶。

宝玉便轻轻走进来,笑道:“你们吃体己茶呢!”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来撤茶吃!这里并没你吃的。

”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