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产业发展规划专题

合集下载

泉州经济的发展趋势

泉州经济的发展趋势

泉州经济的发展趋势
泉州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快转型升级。

泉州经济将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培育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创新型产业,推动制造业向产值高、技术含量高、环保节能等方向迈进。

2.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泉州位于海丝经济带核心区域,是“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之一,泉州经济未来将加大与海外市场的合作力度,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布局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更多的竞争优势。

3.全面推进城市现代化。

城市现代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泉州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和文化内涵,加强城市环境治理,提高城市品质,增强城市竞争力。

4.大力发展旅游业。

泉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未来将进一步加强旅游业发展,推动旅游业成为泉州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泉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泉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泉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规划承办单位:泉州市贸易发展局第一章总则一、规划思路围绕建设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泉州市产业集聚比较优势、经济外向型较高的有利条件,有步骤、有系统地规划发展泉州现代物流业,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培育发展物流市场,强化物流综合服务功能,提高泉州物流整体规模与水平。

争取用5到15年时间,逐步形成以市场调节为主的运行机制,增强物流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基础作用。

把泉州建设成为福建省三大区域集物流、商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具有较强吸纳和辐射功能的物流中心之一。

二、规划内容根据泉州经济发展、产业分布、市场规模、对外经济和消费需求的发展前景,重点对泉州物流发展布局、发展规模、发展水平进行规划定位。

围绕区域经济与产业集聚所需,发展物流支撑服务体系;围绕区域生产经营、商贸流通活动所需,发展物流通道服务体系;围绕区域居民生活质量提高所需,发展物流配送服务体系。

规划城市中心区,着重以小型、高效、环保的物流配送为主体;县域经济,着重以大型、综合、专业物流中心为主体;港口发展,着重以多功能、集散能力强的物流园区为主体;城乡结合部,着重以建立快速、便捷的物流通道为主体。

三、规划依据1、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九个部门联合制发的《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2、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3、《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4、《泉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5、《泉州市综合交通规划》6、《泉州市港口总体规划》7、《泉州市区商业网点规划》四、规划期限近期2006-2010年中远期2010-2020年五、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泉州市所辖各县(市、区),即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泉州开发区。

六、指导思想按照泉州市委、市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的总体要求,规划坚持“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的发展方向。

泉州市的产业集群的主要问题(“服装”相关文档)共9张

泉州市的产业集群的主要问题(“服装”相关文档)共9张
合国际环保要求的质量保证体系。 全市形成方圆50平方公里纺织、服装、漂染产业板块。
作力度,建立符合国际保要求的质量保证 以晋南、石狮(大堡、伍堡、锦尚集控区)、丰泽的漂染工业基地。
以晋南、晋东、丰泽东海、南安官桥纺织产业基地; 至 年全市初步形成以晋南、石狮、南安城关、惠南、中小市区的服装加工基地;
关、惠南、中小市区的服装加工基地;以晋 南、晋东、丰泽东海、南安官桥纺织产业基 地;以晋南、石狮(大堡、伍堡、锦尚集控 区)、丰泽的漂染工业基地。全市形成方圆 50平方公里纺织、服装、漂染产业板块。重 点培育10-20家具有品牌、销售、科技和管
鞋业产业集群:以运动鞋、旅游鞋为重点,注重建设鞋业研发中心、鞋业技术工人培训学校以及完善营销网络,加大品牌创新的工作力度,建立符 合国际环保要求的质量保证体系。
• 鞋业产业集群:以运动鞋、旅游鞋为重点, 鞋业产业集群:以运动鞋、旅游鞋为重点,注重建设鞋业研发中心、鞋业技术工人培训学校以及完善营销网络,加大品牌创新的工作力度,建立符
合国际环保要求的质量保证体系。
注重建设鞋业研发中心、鞋业技术工人培训 鞋业产业集群:以运动鞋、旅游鞋为重点,注重建设鞋业研发中心、鞋业技术工人培训学校以及完善营销网络,加大品牌创新的工作力度,建立符
体系。运动鞋生产企业主要向晋江(陈埭) 以晋南、石狮(大堡、伍堡、锦尚集控区)、丰泽的漂染工业基地。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重点规划建设十个片区,包括晋江罗东纺织服装工业园区、晋南漂染纺织工业园区、晋江五里纺织服装工业园区、石狮服装工 业园区、鲤城江南服装工业园区、丰泽东海、城东纺织服装工业园区、南安扶茂岭纺织服装工业园区、惠南纺织漂染服装工业园区、石狮锦尚漂染、
浅谈泉州市产业集群
•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重点规划建设十个片区, 包括晋江罗东纺织服装工业园区、晋南漂染 纺织工业园区、晋江五里纺织服装工业园区、 石狮服装工业园区、鲤城江南服装工业园区、 丰泽东海、城东纺织服装工业园区、南安扶 茂岭纺织服装工业园区、惠南纺织漂染服装 工业园区、石狮锦尚漂染、服装工业园区。 至 年全市初步形成以晋南、石狮、南安城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规划范围]市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包括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

市域要形成“一区、两翼、多支点”的城镇空间结构。

[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预计到2015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20万人,城镇人口约47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8%。

预计到202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50万人,城镇人口约53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3%。

预计到203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920万人,城镇人口约6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71%。

根据划分原则,将空间类型区划分为:优先发展区、引导发展区、控制发展区、生态保护区。

●晋江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城镇密集区。

中心城区主要由青阳、梅岭、西园、罗山、新塘、灵源六街道组成,城镇密集区包括晋北组团(池店、磁灶)、晋西组团(安海镇、内坑镇、东石镇)和晋南组团(金井镇、深沪镇、英林镇、龙湖镇)。

生态保护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址自然保护区、晋江坫头海滨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石狮优先发展区:包括主城区和三个重点发展节点城镇。

主城区由城市中心区和滨海组团组成,三个重点发展节点镇是指北部的蚶江镇、东北部的祥芝镇、鸿山镇、锦尚镇和东南部的永宁镇。

生态保护区:宝盖山森林公园、永宁黄金海岸度假区、灵秀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惠安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三大次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主要由螺城、螺阳两镇组成,三大次中心城区是指洛秀、斗尾、崇武三个次中心城区。

生态保护区:惠女水库、陈田水库、锦芳水库、菱溪水库、眉山水库和洛阳江、黄塘溪等水源保护区,崇武海滨森林公园、文笔山森林公园、科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洛阳江沿岸、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南安优先发展区:包括市区和三个次中心、六大片中心。

中共泉州市委员会、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的通知

中共泉州市委员会、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的通知

中共泉州市委员会、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泉州市人民政府,中共泉州市委员会•【公布日期】2016.02.26•【字号】泉委发〔2016〕6号•【施行日期】2016.0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共泉州市委员会、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的通知泉委发〔2016〕6号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市直各单位:现将《泉州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各责任单位要认真制定执行计划并推进落实。

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2016年2月26日泉州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在国内经济新常态、国际需求艰难复苏、全球技术产业蓄势变革的大背景下,泉州步入改革开放以来最为艰难的转型期。

尤其是以纺织鞋服、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等四大主导产业和食品、工艺制品、造纸印刷等三大特色产业为主体的传统制造业板块,虽已形成规模优势,但扩量提质遭遇困难瓶颈,新旧动力还在转换。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方向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坚持“加减乘除”并举,优化产业生态环境,化解产能过剩、库存过多、成本过高,提升优质资源的集聚和配置能力,加快形成有利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真正让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留下来、发展好”,在技术、品牌、市场等方面继续保持国内外领先地位,为全力以赴确保“红旗不倒”,继续当好全省“领头羊”奠定更加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工作重点(一)产业组织形态优化:分业施策+跨域整合+兼并重组1.以产业路线图为导向,分业施策。

加快实施传统产业路线图,围绕产业发展方向、龙头项目、集聚区域、发展平台、组织架构、政策措施等六要素,进一步找准定位、分业施策,努力在产业链条的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取得更大突破。

论泉州市城市经济发展

论泉州市城市经济发展

论泉州市城市经济发展泉州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自古就是著名的交通港口城市、经贸中心,历史文化名城。

但是由于海峡两岸政局在一段时期内的不稳定,造成了以福建省为主的海西经济区的经济“塌陷”,在普遍快速发展的沿海地区,海西成为了不进则退的“落后地带”。

伴随着海峡两岸政局逐步稳定升温,海西经济区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浪潮。

泉州,这曾经闻名世界的港口城市、经济文化繁荣的城市,将回顾历史、开创明天,迎来泉州的又一次经济繁荣。

关键词:经济城市塌陷崛起Abstact:Quanzhou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 has always been famous traffic port city, trade center,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However, due to the instability of cross-strait political situation in the period, resulting in the Western Taiwan Straits Economic Zone in Fujian Province-based economy “collapse” in general rapid development of coastal areas, Hercynian fall behind the “backward zone. “Along with the cross-strait political situation is gradually warming stable, Western Taiwan Straits Economic Zone has ushered in a wav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nzhou, which has the world-famous port city, economic and cultural prosperity of the city will look back at history, and create tomorrow, ushered in Quanzhou, another economic prosperity.Keywords: economy, urban ,collapse, rise一.城市区域关系分析(一)国家层面泉州市在国家的历史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文化地位、交通贸易地位,但是在城市经济发展普遍快速的今天,由于政治原因以及港口不能与时俱进等问题,泉州已不复当年的辉煌。

泉州区域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泉州区域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泉州区域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一、背景介绍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福建省级市,素有“海上丝绸之路”的美称,是中国南方沿海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泉州市下辖6个区、2个县,总面积11908.19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33万人。

泉州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闽南地区最具经济活力和生态资源的城市之一,是闽南地区的经济中心。

泉州市地域广阔,涉及多个产业领域,因此,泉州区域的产业结构分布非常复杂。

二、泉州区域产业结构现状分析2.1 主要产业泉州市现有产业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海西经济区、闽南经济区、汀州经济区等地。

其中,以海西经济区的吉漳、南安、惠安三县为重点,这三个县的经济总量占泉州市经济总量的60%以上。

闽南经济区以石狮、晋江为代表,其主要产业集中在服装、针织、鞋、箱包、面料等轻工业方面。

汀州经济区以德化、永春为代表,主要是以传统陶瓷、花卉、茶叶、木材为优势产业。

除了以上三个经济发展区,泉州市还涉及港口、服务业、旅游等多个领域。

2.2 产业结构分析现今,泉州市已形成了以轻工、电子、机械、陶瓷、化纤、化工和建材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主导产业占比较大,但存在单一或重复重复的问题。

在轻工业等传统领域,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产业聚集效益下降,行业结构没有明显改观的情况。

泉州市设立的泉州晋江世界贸易中心不但利用了泉州“一带一路”政策,还是世界鞋都品牌的创建地,成为了泉州乃至国内中小企业走向世界的主要窗口。

与此同时,泉州市正在努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及新经济,如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以升级产业。

2.3 发展困境在泉州市的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产业聚集区块间差距明显,经济发展不均衡; - 技术创新水平比较低,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 由于市场激烈竞争和人口老龄化,轻工等传统产业难以得到长期发展; - 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行业政策变化和环保政策限制,产业环境面临诸多挑战。

泉州新兴产业发展趋势

泉州新兴产业发展趋势

泉州新兴产业发展趋势泉州作为福建省的重要城市,一直以来都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文化底蕴为基础,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心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市场需求的改变,泉州的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呈现出了一系列的发展趋势。

一、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是泉州市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泉州市已经成为了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

泉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区规模日益壮大,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特别是在电子商务领域,泉州作为福建省的电子商务中心,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电子商务产业链,包括电子商务平台、支付、物流等各个环节。

未来,泉州的电子信息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装备制造产业泉州的装备制造业是传统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

泉州市拥有较为完善的装备制造业体系,包括纺织机械、鞋机、石材机械等多个领域。

在装备制造业方面,泉州市已经形成了业内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如海燕机械、程力机电、瑞安机床等。

未来,泉州的装备制造业可以通过提升品牌竞争力和技术升级,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三、现代农业泉州地处亚热带气候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适宜发展现代农业。

泉州市已经将现代农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点发展方向,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

目前,泉州已形成了以水果、蔬菜、水产品、畜禽养殖等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涵盖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

未来,泉州的现代农业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四、文化创意产业泉州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人文底蕴,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了泉州的新兴产业之一。

泉州以其独特的海洋文化、客家文化和宗教文化,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例如木雕、石雕、陶瓷、歌仔戏等。

此外,近年来,泉州市还积极推动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包括音乐、表演、设计等多个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安 德化 永春 “中国石雕之乡” “工艺陶瓷之乡” “芦柑之乡”
安溪
“乌龙茶之乡”
(四)外向型经济发达
• 泉州市各地充分发挥区位、政策、侨台优势, 大力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外向带动战略, 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大力引进侨资、台资和欧 美日等外资,开放型经济得到蓬勃发展。
• 到2014年,外商投资企业项目投资48140万元。投 资领域不断拓宽,从传统加工项目到农业、基础 设施和第三产业。泉州市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 业占比为47.9%,福建省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占比为38.4%。
1167370
1321810 1517779 1605699 1656564 1723522
17786816
21448640 25838171 28904093 32236455 35532505
11740817
12879289 14672820 16517173 18268593 20077549
3842 4692 882863
15347 335757 41356 23068 15897 21559 17783 90606 10371 4436 54099 3467 9666 1789 26016 2952 1565566
284.6 596.5 5243.1
403.7 2921.2 888.6 861.4 289.3 566.3 402.2 1727.3 449.4 145.5 1599.3 408 336.3 75.4 810.4 269.1 18277.8
四、泉州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处 在工业化高级阶 段 • 2014年泉州人 均 GDP为68254 元,折合10979 美元,通过计算 通货膨胀后为 9451美元 • 有潜力迈向后工 业化阶段
• 根据美国西蒙•库兹涅茨等人的研究成果
• 在工业化起点,一产比重较高,二产比重较低;
•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一产比重持续下降,二产和三产比重 都相应有所提高,且二产比重上升幅度大于三产,一产在 产业结构中的优势地位被二产所取代; • 当一产比重降低到20%以下时,二产比重上升到高于三产, 这时候工业化进入了中期阶段; • 当一产比重再降低到10%左右时,二产比重上升到最高水 平,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此后二产的比重转为相对稳定 或有所下降。
从上表可以看出,泉州工业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到2014年已 达55.5%,比全国高19.6,工业已经成为泉州的主导产业。
(三)产业特色化、区域化、品牌化特征十 分明显 • 特色化、区域化 • 品牌化 泉港 “石化基地”
丰泽 晋江 “中国树脂工艺之乡” “中国鞋都”
劲霸、安踏 石狮 、利郎、匹克、三六一度、七 “中国服装名城” 南安 “中国建材之乡” 匹狼、德尔惠、特步、柒牌、九牧王
第三产业
41.4 41.9 42.9 42.9 44.4 44.2 44.3 45.5 46.9 48.1
• 由上表可看出,全国和泉州的产业结构变动状况和上 述规律基本一致,泉州目前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 2014年,泉州第二产业比全国高19.3,专业化程度高。
(二)二产在泉州的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0.965754133 1.501038358 0.724478162 0.606511772 0.716286843
• 在工业中我们选取了五大传统产业和五大 新兴产业计算产值比 工业总产值 产值比 • 其中产值比超过 规模以上工业 106994303 15%的有纺织鞋服 纺织鞋服 35026321 0.327366 建筑建材 10178169 0.095128 和石油化工
0.157606819 0.09183328 1.965883218
0.443830643 1.341888168 0.543356363 0.312649411 0.641533413 0.444461953 0.516197031 0.612409226 0.269426374 0.355943514 0.394922466 0.099207891 0.33556176 0.277007504 0.374794864 0.128072296
五、主导产业的选择
(一)根据从业人员的数据来进行区位商的 计算 • 在19个产业中进行比较,其中制造业和建 筑业的比重大于1,其它均小于1.
2014年
泉州市(人) 全国(万人) 区位商
农、林、牧、渔业 采矿业 制造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 生产和供应业 建筑业 批发和零售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 业 住宿和餐饮业 金融业 房地产业 教育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 地质勘查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 技术服务业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 福利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 管理业 合计
16322006
19614556 23446218 25955652 28925512 31843831
3.8:57.9:38.3
3.7:60.2:36.1 3.6:61.5:34.9 3.4:61.5:35.1 3.2:61.8:35.0 3.0:62.0:35.0
53.2%
55.0% 55.8% 55.2% 55.5% 55.5%
二、产业发展战略
• • • • 1、产业集群战略 2、特色化、品牌化战略 3、产业结构优化战略 4、一带一路战略
三、泉州的发展目标
• 到规划期末,泉州市跻身中国制造业综合 水平10强城市之列现在是几强城市?,建 成国内外知名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成为海 峡两岸经济区最重要的工业城市,成为我 国“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具 体推动了哪一方面产业的发展比如船舶制 造等
• 当前来看泉州市的主导产业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仓 储和邮政业,其中的纺织鞋服和石油化工的比重较 高。但是纺织鞋服的生产附加值较低,收益不高, 并且处于产业链低端,发展趋势并不是很好,所以 应该着重发展一些收益高的产业,对于泉州来说就 是发展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修船造船、汽车及配 件和生物制药;随着经济的发展泉州市的产业结构 会向着“三、二、一”的结构发展,也就是说第三 产业的比重要有所增加,对于泉州来说,根据国家 战略要求并且当地有着港口的天然优势,交通运输 业和仓储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 • 不能因为附加值低而不发展
单位:万元 生产总值
2008 27956333
第一产业
119570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产业
16137392
第三产业
10623238
工业
14844158
产业结构
4.3:57.7:38.0
工业比重
53.1%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30695003
35649739 42028770 47026965 52161612 57333576
批发和零售业 交通运输、仓储 和邮政业 住宿和餐饮业 金融业 房地产业 地区生产总值
3710000
5415307 3889438 731230 2545821 2463926 57333576
44789.6
62215.6 28750 11198.8 46572.7 38166.6 636138.7
0.919050789
50%
40% 30% 20% 10% 0% 4.3 2008 3.8 2009 3.7 2010 3.6 2011 3.4 2012 3.2 2013 3.0 2014 57.7 57.9 60.2
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一产业
61.5
61.5
61.8
62.0
(二)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 2014年,泉州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产值6466.55亿 元,重工业产值4232.88亿元;福建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中,轻工业产值18219.22亿元,重工业产值20186.11亿 元。泉州的轻重工业比例约为1.53,大大高于全省0.90的 平均水平。说明了泉州地区轻工业比重过高,轻重工业比 例失调,工业结构偏轻,呈现出规模以上工业轻型化。
泉州 第一产业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6.0 4.9 4.6 4.3 3.8 3.7 3.6 3.4 3.2 3.0
全国 第三产业
36.7 37.3 37.6 38.0 38.3 36.1 34.9 35.1 35.0 35.0
第二产业
57.3 57.8 57.8 57.7 57.9 60.2 61.5 61.5 61.8 62.0
第一产业
11.7 10.7 10.4 10.3 9.9 9.6 9.5 9.5 9.4 9.2
第二产业
46.9 47.4 46.7 46.8 45.7 46.2 46.1 45.0 43.7 42.7
福建 轻工业(亿元) 重工业(亿元) 轻重工业比例 18219.22 20186.11 0.902562 泉州 6466.55 4232.88 1.527695
(三)产业结构低度化
•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是指三产比例构成与其它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处 于较低水平。2014年三产比例3.0∶62.0∶35.0,虽大多 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9.2:42.7:48.1,但相比较同属 于一级省级经济中心的厦门市,仍然低于厦门市的三产 比例0.7:44.6:54.7。 • 第二,是指从“产业价值链”来看,处于“产业价值 链”末端高度加工产业比重较小,处于“产业链”始端 的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 第三,是指经济增长方式。长期以来,泉州形成了以高 消耗、高投入、低效益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高耗 能的产业如磁砖、纺织、纸制品、水泥等比重过高,而 低耗能、高附加值的产业如电子信息、精密制造和第三 产业比重近年来随有增长,但是比重仍然偏低。
七、产业空间布局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