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原因分析及研究
雾霾的成因以及相关环境治理措施

雾霾的成因以及相关环境治理措施雾霾的成因以及相关环境治理措施一、引言雾霾是近年来困扰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环境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雾霾的成因以及相关环境治理措施,旨在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并为解决雾霾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雾霾的成因1. 大气污染物排放雾霾是由大气中悬浮的微小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形成的。
这些颗粒物和气体主要来自工业燃烧、交通尾气、工业废气排放和燃煤等活动。
它们在大气中逐渐积累,形成了雾霾。
2. 大气逆温层的形成逆温层是指大气中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呈递增趋势。
在这种逆温层形成的情况下,大气的热量不容易向上散发,导致了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在低空堆积,形成雾霾。
3. 气象条件的影响天气条件也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低风速、高湿度以及静稳天气会增加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在大气中的停滞时间,导致雾霾的形成。
三、雾霾的危害1. 健康影响雾霾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这些污染物进入人体后,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尤其对于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其影响更为严重。
2. 生态破坏雾霾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颗粒物的沉积导致了土壤质量的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有害气体对森林和湿地等自然生态的破坏,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四、雾霾治理措施1. 调整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的煤炭和石油等高污染能源是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手段。
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有助于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2.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加强对工业企业、机动车辆、燃煤电厂等污染源的监管与治理力度。
通过采用先进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如烟气脱硫、脱硝、脱氮等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 推行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
通过减少工业过程中的废气排放和促进企业、居民绿色环保的意识,可以有效改善大气质量。
关于雾霾的研究报告

关于雾霾的研究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雾霾问题日益严重,对人们的生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雾霾的成因、危害以及应对措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二、雾霾的定义和成分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主要由空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组成。
其中,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成分,包括 PM25(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和 PM10(直径小于等于 10 微米的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可以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降低大气能见度,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三、雾霾的成因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如煤炭燃烧、钢铁冶炼、化工制造等,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
2、交通运输汽车尾气是雾霾的重要来源之一。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尾气排放中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颗粒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日益显著。
3、能源结构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
4、气象条件不利的气象条件,如静稳天气、低风速、高湿度等,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容易导致污染物在局部地区积聚,形成雾霾。
5、建筑施工和扬尘城市建设中的建筑施工、道路扬尘等也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对雾霾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雾霾的危害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雾霾中的颗粒物可以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引起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肺癌等。
长期暴露在雾霾环境中,还会影响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对儿童和老年人的危害尤为严重。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雾霾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农作物减产。
同时,雾霾还会对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生态平衡。
3、对交通的影响雾霾天气会降低能见度,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增加,给交通运输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4、对经济的影响雾霾会影响旅游业、商业等行业的发展,给经济带来损失。
同时,为了治理雾霾,政府和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也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的负担。
五、雾霾的治理措施1、调整能源结构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雾霾的形成原因与危害

雾霾的形成原因与危害雾霾是近年来频繁出现的一种大气污染现象,其形成原因多种多样,给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雾霾的形成原因以及带来的危害,并探讨如何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一问题。
雾霾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工业排放是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尾气、烟尘和废气等工业污染物排放到空气中,形成了颗粒物和有害气体,造成了大气污染,导致雾霾的形成。
特别是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工业排放对雾霾形成的贡献较大。
其次,机动车尾气排放也是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私家车数量的激增,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城市空气质量恶化的重要因素。
机动车尾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如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等,会经由大气传播并与其他污染物结合,形成雾霾。
第三,农业活动也对雾霾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等农业化学物质的使用会导致农田土壤和水源的污染,进而影响空气质量。
此外,农田中的秸秆焚烧也会释放大量的烟尘和颗粒物,进一步加剧了雾霾的生成。
此外,天气条件也对雾霾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湿度的天气会使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凝结成为细小的雾滴,进而形成雾霾。
而如果气温适宜和风速较大,可以帮助分散和稀释大气中的污染物,减少雾霾的生成。
雾霾的危害不言而喻。
首先,雾霾严重影响空气质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扰。
呼吸状况不良的人群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其次,雾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大气中的颗粒物不仅降低了能见度,还会沉积到水源和土壤中,污染环境。
针对雾霾问题,政府和社会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首先,加强环保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加大对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和农业污染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污染源的排放,减少大气污染物的释放,限制雾霾的形成。
其次,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使用。
转型向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另外,鼓励公众采取个人行动,减少雾霾的形成。
综合实践《雾霾现象探秘》

综合实践《雾霾现象探秘》雾霾现象探秘雾霾是近年来城市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健康状况。
本文将探讨雾霾现象的成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应对雾霾的措施。
首先,雾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原因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污染和天气状况。
工业排放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工厂的废气和燃煤排放的烟尘都会大量排放到大气中。
交通尾气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也会导致雾霾的形成。
此外,农业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进一步加剧了雾霾的程度。
最后,天气状况也会对雾霾形成起到作用,低温和高湿度的天气有利于水汽和颗粒物的凝结,导致雾霾的形成。
雾霾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会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引发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长期暴露在雾霾环境中,还可能导致肺癌等严重疾病的发生。
研究表明,雾霾还会对孕妇和儿童的健康造成特别大的影响,导致胎儿畸形、早产等问题发生率升高。
因此,雾霾问题已经迫切需要得到解决,以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应对雾霾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必须加强工业和交通领域的环保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工厂应该提高生产工艺,在排放废气前进行有效的处理,以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同时,应该鼓励汽车的节能和减排,推动使用新能源汽车和公共交通工具。
其次,农业方面也应加强管理,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推广绿色农业。
此外,个人也应该增强环保意识,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合理使用能源,减少燃煤和使用电动设备等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此外,科学研究也是解决雾霾问题的重要途径。
需要进一步研究雾霾的成因和形成规律,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掌握雾霾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也需要研究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机制,以及有效的防护方法。
通过科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应对雾霾问题,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综上所述,雾霾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上海雾霾研究报告

上海雾霾研究报告上海雾霾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尾气、工厂排放物和灰尘等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导致了严重的雾霾问题。
本报告旨在研究上海地区雾霾的形成原因、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二、雾霾的形成原因上海地区雾霾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能见度低和空气质量差。
首先,上海地区多为沿海地区,受海洋气候的影响,湿度较大,容易形成雾气。
其次,城市化进程加快,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物、建筑工地扬尘等都会导致空气污染,进而形成雾霾。
三、雾霾对人类的影响1.健康影响:雾霾中的细颗粒物(PM2.5)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长期暴露于雾霾环境中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2.经济影响:雾霾天气下,大气污染和能见度降低会影响交通运输和航班正常进行,给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
3.社会影响:雾霾会引发交通事故频发,影响市民的出行安全;还会导致学校停课和户外活动取消,给居民的生活、学习和娱乐带来困扰。
四、雾霾对环境的影响1.植物受害:雾霾中的有害物质会沉积在植物叶片上,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植物生长受限。
2.水环境受污染:雾霾中的污染物会通过降水进入水体,导致水环境污染,影响水生生物健康。
3.土地受损:雾霾中的颗粒物会附着在土壤表面,使土壤变得贫瘠,影响农作物的种植。
五、应对措施1.减少污染源:加强工厂、车辆等污染源的治理,采取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控制措施。
2.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推广使用电动汽车等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燃油车,减少尾气排放。
3.加强环境监测与预警:建设更多的环境监测站点,及时监测雾霾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预警和应对措施。
4.公众参与:提高公众对雾霾问题的认识,加强环保意识,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
六、结论上海地区的雾霾问题主要由工厂排放物、尾气和灰尘等污染源引起,对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对环境造成了植物受害、水环境污染和土地受损等问题。
为了改善雾霾问题,需要减少污染源、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环境监测与预警,并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乌鲁木齐雾霾天气研究报告

乌鲁木齐雾霾天气研究报告乌鲁木齐雾霾天气研究报告近年来,乌鲁木齐雾霾天气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报告将对乌鲁木齐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乌鲁木齐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乌鲁木齐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和交通排放:乌鲁木齐是工业城市,工厂和车辆的排放是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中,工厂排放的废气和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悬浮颗粒物等,这些物质在大气中聚集形成雾霾。
2. 天气条件:乌鲁木齐地处大陆性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湿度较小,这样的气候条件使得雾霾天气更容易形成。
此外,气象条件不利于空气扩散,使得污染物在空气中停滞不散,导致雾霾天气的持续时间较长。
3. 生物质燃烧:在乌鲁木齐农村地区,生物质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取暖方式,然而,这种燃烧方式会释放大量的烟尘和气体污染物,进一步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形成。
二、乌鲁木齐雾霾天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1. 环境影响:雾霾天气导致空气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了乌鲁木齐的环境质量。
悬浮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的大量释放不仅会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会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2. 健康影响: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巨大的。
首先,悬浮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可以直接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并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其次,长期接触雾霾天气还会引发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加重,并增加肺癌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三、乌鲁木齐雾霾天气应对措施为了应对乌鲁木齐雾霾天气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措施:1. 改善工业和交通排放:加强工厂和车辆尾气的净化工作,推动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加强环保监测和治理:加大对空气质量和污染源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严厉处罚违规排放的企业和车辆。
3.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对雾霾天气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雾霾危害的认知,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减少户外活动等。
杭州市雾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杭州市雾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近年来,雾霾问题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给人们的生活与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杭州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也深受雾霾困扰。
本文将对杭州市雾霾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雾霾现状调查1.1 雾霾的形成原因雾霾的形成主要与工业污染、交通尾气、秸秆焚烧、天气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在杭州,主要的形成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工业污染是杭州市雾霾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厂排放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空气质量。
其次,交通尾气也是杭州市雾霾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
汽车的增多使得排放的废气严重污染了杭州市的空气。
另外,秸秆焚烧也是雾霾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民习惯于将农田中的秸秆烧掉,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加剧了雾霾的程度。
最后,天气条件也会对雾霾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
湿冷的天气会导致雾霾发生,而天气持续不好,不利于雾霾的消散。
1.2 雾霾对人们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雾霾给人们的生活与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首先,雾霾天气导致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
在杭州,雾霾天气常常导致交通拥堵,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
其次,雾霾天气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研究表明,雾霾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对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脏血管系统有直接的毒害作用,长期暴露在雾霾环境中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的发生。
1.3 杭州市雾霾治理现状为了解决雾霾问题,杭州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环保力度,严格执行排污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进行整改或关闭。
其次,减少交通尾气的排放,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限制柴油车进入城区。
第三,加强农业废气的治理,推行秸秆还田等农业环保措施。
最后,加强气象预警系统的建设,提前预警雾霾天气,为市民提供有效的保护措施。
二、雾霾防治对策研究2.1 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为了更好地了解雾霾的形成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杭州市应加强雾霾产生机制的研究,并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了解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影响范围,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雾霾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雾霾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雾霾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雾霾形成的原因雾霾,是由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污染物组成的混合物,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生物质燃烧和煤烟排放等人类活动。
具体而言,雾霾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固体颗粒物排放:工业活动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固体颗粒物的主要来源。
这些固体颗粒物主要包括颗粒物悬浮物(PM10)和细颗粒物悬浮物(PM2.5),它们在空气中漂浮并可被人体吸入。
2.有害气体排放:工业和交通尾气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一氧化碳(CO)等,不仅会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3.气象条件:温度、湿度、风速和气压等气象条件会直接影响雾霾的形成和扩散。
高湿度和低温往往是雾霾形成的重要气象条件之一。
当湿度高、温度低,同时风速较低时,雾霾更容易形成并持续存在。
二、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系统影响:雾霾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可直接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引起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同时,长期暴露于雾霾环境中,还会增加患上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
2.心脑血管系统影响:雾霾中的细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可引起血液粘稠度增加、血小板活性增强,进而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增加。
长期暴露于雾霾环境中,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冠心病、中风等。
3.免疫系统影响:雾霾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可抑制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使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下降。
长期暴露于雾霾环境中,还会增加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如呼吸道感染、肺炎等。
4.眼部影响:雾霾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可引起眼部不适,如疼痛、红肿、痒等。
长期暴露于雾霾环境中,还会增加患眼部疾病的风险,如结膜炎、白内障等。
5.精神和神经系统影响:雾霾中的有害气体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可引起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等神经系统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工程专论》读书报告
1、霾的形成原因
近些年,我国各省深陷雾霾之中,成都市近两个月也多次发布雾霾橙色预警。
雾霾频繁发生也表明我国环境正日益恶化。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空气湿度达到饱和的时候就会在空气中凝结成雾,雾以空气中的灰尘作为核,但对人体的伤害很小,而霾却不同,霾是以有害烟尘污染物作为核。
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场所加速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
因此,雾霾发生的条件有以下几点:第一,空气的相对湿度较高,这也是为什么雾和霾伴随发生。
第二,发生雾霾的地区空气流动较小,没有明显的的冷热空气对流,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
第三,夜间辐射降温,使得原本湿度较高的空气凝结成雾,而雾的形成是霾形成的前提之一。
一些大城市大量的有害气体排放如空气之中,如:硫化物气体、氮化物气体、可吸入颗粒物等,这些有害气体不能通过大气流动排走,这些都会为雾霾的形成助力。
空气的温度越低,能容纳的水汽也越少,超过的部分就会形成雾,也就越容易形成雾霾。
2、雾霾的危害
雾霾对人体的危害很大,首先,对呼吸道的危害就极大。
雾霾的成分很复杂,通常含数百种颗粒物,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它们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急性鼻炎和支气管炎等病症,在雾霾天会感觉到鼻子喉咙有刺激感。
其次,雾霾天对心血管也有严重影响,雾霾天会阻碍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最后,雾霾还会减少紫外线对人体的照射,使人体的维生素D不足,从而影响对钙的吸收。
雾霾比吸烟的危害更大,有调查显示,中国吸烟的人群在不断下降,而患肺癌的人群却上升了4倍,有专家指出这与雾霾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雾霾的治理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我国现在的雾霾形式已经非常迫在眉睫。
3·1、两种评价指标
我国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明确规定了各种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标准限制,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PM2.5、PM10、重金属等。
但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是否有了环境监测体系就足够了?单用环境监测体系就能衡量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吗?在我看来完全不是,单从这套体系来看,我完全认为它的出发点是人,比如《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各项指标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去考虑。
哪怕各项指标都达到要求我任然不认为环境就变好了,因为我们没有从自然的角度去考虑。
因此,我们必须引入生态核算,它能与环境监测体系形成优势互补。
生态核算的对象可以是自然的任何系统,如:农田、森林、湿地、湖泊、海洋等。
核算包括生态系统产品价值、生态调节服务价值和生态文化服务价值,评价模型有普通模型、SBM模型、趋善化模型、GEP模型。
3·2、自然资本概念
要认识生态核算,首先要认识一个概念——自然资本,在一般认为的经济模型中有两大要素:一是资本(这里指人造资本),二是劳动。
虽然经济学家也承认土地的要素,但并不太重视。
十九世纪古典经济学家,特别是《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1817)的作者大卫.李嘉图,曾经关注土地及其生产力,视其为经济生产的基础性决定要素。
随后,生态经济学家们将”土地”的概念扩大为自然资本。
毫无疑问,自然资本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提供先决条件,它限制了生产的上限值,无论技术多么发达,首先得有自然资本,而不是人造资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如何衡量生态系统产品价值、生态调节服务价值和生态文化服务价值成了问题的关键。
方法就是将生态系统产品价值、生态调节服务价值和生态文化服务价值货币化。
3.3、GEP模型
GEP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可以定义为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
GEP=EPV+ERV+ECV ,式中,EPV为生态系统产品价值,ERV为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ECV为生态文化服务价值。
GEP的概念是借鉴国内生产总值(GDP)概念提出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核算目的是评价与分析生态系统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以及对人类福祉的贡献。
通过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核算还可以认识和了解生态系统的状况以及变化。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是与国内生产总值平行的核算指标,前者关注的是生态系统的运行状况,后者关注的是经济系统运行的状况。
GEP核算的首个项目启动,将有助于检验衡量生态良好核算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GEP的提出填补了国内外对自然生态资产核算指标的空白。
中国首个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机制于2013年2月25日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实施,以该项目为例,如果沿用GDP核算,亿利集团20年让50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变成了绿洲的总投入达到了100多亿元,但它的产出只有3.2亿元,但是如果用GEP来核算,包括大气调节、土地涵养等多种功能,它的总价值达到了305.91亿元。
总结
中国现阶段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反应出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对于环境的监测不能只单单用环境监测体系,必须结合生态核算。
应当以两者共同作为制定法律条文的基础,以这两套体系共同衡量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形成互补。
我国的生态核算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地方还需要完善,现阶段建立的各种模型能很好地从侧面反映环境的综合指标,对我们改善环境起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
[2]欧阳志云,朱春全,杨广斌,徐卫华,郑华,张琰,肖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概念、核算方法与案例研究[J].生态学报,2013,33(21)
[3]赵卫权,杨振华,苏维词,周文龙.基于生态与社会资产核算的生态文明综合评价[J].生态经济,2016,32(5)
[4]生态经济核算[5]付允,汪云林,李丁.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J].世界科学界,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