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基层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基层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基层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政府办公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政府机构已经在包括日常办公、信息发布、公共事务管理和信息沟通各个领域开始运用信息技术;目前,己经基本形成网络化的国家行政管理模式并且初具规模;然而,国家基层政权组织,由于种种原因,其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电子政务的发展道路上也是困难重重;为了提高我国政府电子政务的整体水平,基层电子政务更是不容忽视;因此,研究基层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意义重大;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就是将电子政府的理念引入基层政权领域,使信息和网络技术与基层政府的特性和需求有机结合,在互联网上构建一个电子化的基层政府机关,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拓展和提升基层政权的各项职能;一、基层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一经济发展滞后,电子政务建设经费不足由于电子政务的发展在我国还处于初步阶段,大多数基层政府还未能像传统项目一样将其列入财政预算;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基础网络设施的建设,软件系统的开发,以及系统后期的维护管理,这一切缺少资金、缺少投入,加上财政本身的经费紧张,在将电子政务建设与城建、农业、交通等项目建设对比的时候,电子政务建设往往要排在其后,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大多数地区的基层政府对电子政务的建设资金还是随意分配的,甚至要依赖有些部门领导的“认识”来划拨款项,这给电子政务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电子政务的发展只会是一个空架子;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这也是各地电子政务开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确保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资金的持续投入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基层政府工作开展和事业发展的必要前提;二电子政务建设的认识误区及造成的问题目前基层政府电子政务的建设主要存在两种认识上的误区,一种错误的认识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一个计划或项目,并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优化整合,政府专属部门对下级单位办公内容和办公方式不了解,如工作分配错误等,有些政务办公流程中,电子政务加入反而会增加一个办公路程,延长办理时间,各部门协作办公不明显,缺少互相沟通了解,仅用计算机系统来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电脑设备成为打字工具或者摆设,下属部门的电子政务网洛沦为该部门电子档案信息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一种认识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建设等同于政府上网,认为只要把政府的政策法规、条例条款等内容发布到网上就实现了电子政务,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同网络平台有机的结合起来,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政务服务,电子政务成为只是政府的网络宣传工具;三民众信息化水平不高与数字鸿沟问题在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民众是电子政务的最终受益人,可以说电子政务是为民众而建;因而民众的信息化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电子政务应用的实际效果;民众的计算机运用水平还比较低,有相当一部分人根本不会使用电脑,即使是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民众,很多人也只是用于传统的娱乐项目,平时根本很少上网或者不上网,更没有通过电脑网络来与政府交流和办事的意识;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基于统一的技术架构、标准和环境,进行数据整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协同办公和政务公开;“数字鸿沟”又称信息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基层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数字鸿沟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全国各县信息化建设程度参差不齐,不同的县或者同一个县的不同地区的居民能够使用的信息渠道也存在很大差距;那么,如何拉近政府和民众之间的距离,使得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所取得的成果更好为弱势群体服务,缩小数字鸿沟,成为基层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四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低思想观念存在阻力问题1.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低;由于电子政务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这方面的人才普遍存在着教育落后、专业信息知识普及不足的现象,并且这些情况在欠发达地区表现的尤为明显;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出现的信息人才队伍出现弱化趋势,不能与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进行同步,很多经验丰富和具备先进信息技术知识的人才不愿留在基层基层部门;因而,基层政府在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中急需一批既有丰富的政务管理经验又有相应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2.思想观念的阻力;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的观念陈旧,对电子政务建设认识不到位,同样制约着电子政务的发展;首先,传统的行政观念、人浮于事、互相推诱、以权谋私、官大于民、部门分割、这些传统的行政观念长期存在于部分机关人员头脑中;把占有信息当成是一种权力,把自己掌握的公共信息视为“私有财产”,不与他人分享,阻碍了信息共享和共建;其次,部分领导干部由于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性,对电子政务建设不了解,认为这是个“形象工程”而敷衍了事;在现有的行政体制下,单位负责人对决策有绝对的控制权,因此领导对电子政务建设的不重视,直接影响到一个部门的电子政务程度;最后,是政府管理人员整体缺乏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多数官员没有认识到政府信息是“公共物品”,是社会、机构和个人的宝贵资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开发和充分利用,很多人对实物的功能容易认可,对信息的作用容易忽视,认为资金设备的丢失、损坏才是责任事故,信息的流失浪费无所谓;同时管理人员也没有大局意识和协作意识,多数政府部门习惯于关门干好本部门的事,很少将其置于政府和社会、部门与部门相互促进的一个大环境中考虑;五规章制度以及各项法规的不完善由于电子政务方面的相关立法是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有力保障,所以国家要建立健全与基层电子政务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如电子签名法、电子文件法、数据保护法、信息况,或者法律的执行难以监督,法律效力低,造成信息共享无法可依;我国关于计算机信息安全方面的法规和标准比较多,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很多的法规、规章,但是相对分散,使用起来比较麻烦,这样给普法、执法带来了很大困难,也不利于基层电子政务的建设;在信息技术促进下,基层电子政务得到了飞快的发展;政务信息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信息安全方面立法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也导致了目前的法规难以适应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的需求,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基层政府的政务信息窃取和泄密偶有发生,政府的网络安全令人担忧,一些基层政府的门户网站经常受到病毒感染和“黑客”攻击,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基层政府的形象受到损害;一些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存在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下级部门办理过程中存在拖延推脱时,没有相应的管理及处罚政策;因此,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中涉及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成为一个函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有关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法规制度不多,在政府信息资源公开、采集、存储、发布、交换、监督等方面缺少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或者原有的法规己不适应现在的情二、加快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一电子政务建设资金问题的解决基层政府电子政务的建设离不开政府大量的财政投入,无论是硬件设备的购买、信息数据库的建立,还是公务人员的培训,都需要保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但作为经济不发达的基层政府单纯依靠财政投资、政府建设、政府管理和维护的投融资模式,资金的投入总量非常有限;单一的资金运作模式一方面造成了建设资金的紧张,致使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另一方面造成了电子政务相关项目建设以及管理效率的低下,制约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健康发展、因此解决电子政务建设的投融资问题可以为政府减轻财政负担,使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的投入到电子政务建设中;因此,基层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除了要加强政府财政投资为主渠道的同时,还要鼓励企业投资参与共建,积极与有实力的企业合作,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企业投资为辅的“政企联合”新模式,从而实现了政府与企业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互惠互利;还可以使用“服务外包”模式,外包模式具有较高的投资效率;其次,外包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政府面临的人才缺乏及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最后,外包模式可以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所以,基层政府在保证政府财政一定量的投入同时,可以普遍的采取外包模式,开发建设应用服务系统,赋予开发企业特许经营权,在应用服务系统建设中倡导社会民间投资;二提高对电子政务建设的认识基层领导对电子政务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并制约其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只有当基层领导对基层电子政务有了全面的认识,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并帮助其落实;深入了解了电子政务的内涵和意义,他们才会对其更加重视;只有相关领导重视电子政务建设的相关工作,才能为从事该工作的人员提供优越的条件,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激励工作人员,这样就能有效地推动电子政务的积极发展;电子政务的发展极大地挑战着政府工作人员传统的办公习惯;提高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的认识,正确地认识电子政务,真正全面深入认识电子政务;他们才会积极转变自己的观念,从行动上支持和配合基层电子政务的发展;广大基层政府工作人员要认识到,基层电子政务不只是技术活,而是以技术为支撑的政务业务流程和服务方式的转变,认识到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对他们是有利无弊的;电子政务可以有效道的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工作;最后,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电子政务认识;让民众认识参到电子政务的建设中来;服务于民是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是以自身职能为中心,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少,而电子政务业务流程则完全相反,政府要充分调动民众参与电子政务的积极性,以居民的要求为导向,设计符合本地区特点的信息平台,从而更好的为民众服务;三普及信息化知识努力消除数字鸿沟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目标的最终表现形式是通过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有规律有控制的信息流;要把信息资源输送给用户,必须协调整个社会的信息资源活动,促进信息在各个共享主体之间流动顺畅,提高用户信息资源的集约程度和开发程度;消除“信息孤岛”、“数字鸿沟”是基层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必须要解决的两大问题,政府电子政务的建设要充分考虑本区域的各种差异,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的同时,加强对名字信息化知识的普及;基层部门可以定期开展信息化方面知识的培训,为群众开展讲座,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来宣传这方面的知识;最后要积极发展教育,使大部分人具备参与信息知识获取所必要的文化程度,为更多的人提供获取信息技术的条件,从而努力消除基层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数字鸿沟问题;四加强人才培养为电子政务地发展提供人才保证电子政务的实施主体公务员的专业素质是电子政务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没有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电子政务地发展不过是纸上谈兵;对于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来说,人员培训是电子政务发挥效能的非常重要的一环,电子政务的人员培训对象包括政府机构中负责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的决策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负责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的IT技术人员;所有使用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各级工作人员及政府服务对象的相关人员;具体说来,电子政务人才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训学习讲授电子政务理论知识,包括电子政务的政策策略、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电子政务的发展动向、电子政务的建设与管理等,促使受训的公务员认识到我国公共行政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在技术层面上需要培训主要有电子政务的平台建设、电子政务的应用开发、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的项目管理、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管理等;使用人员方面需要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电子政务的知识和概念、计算机的知识和使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各种电子政务应用软件的使用,应当注意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五制定发展规划并完善相关的制度标准规范化、标准化是基层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前提,解决这一问题,信息规范化、标准化是关键;通过对信息标准化的立法,为实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奠定基础;整体规划、统一标准不仅能够保证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在时间上的延续性,而且可以消除因技术标准不同所造成的系统难以兼容,消除因管理标准不同所造成的各自为政,消除政府电子政务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是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根本,基层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一套完善可行的发展规划,以确保电子政务建设的顺利进行;此外,基层政府在建设电子政务过程中,应加强对信息产权的立法保护,一方面保障信息所有者的精神利益和财产利益,另一方面也促进其生产出更多信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还要加强对信息保密的立法,防止非公开信息的泄露,以确保社会秩序的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障政府及其各部门的正常运转;。

电子政务外网安全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电子政务外网安全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电子政务外网安全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发布时间:2021-09-16T03:26:42.762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0月下作者:韦泉泓[导读] 推行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

电子政务外网作为电子政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电子政务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承载政务部门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和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为政务部门的业务系统提供网络通信、信息交互和安全保密等支撑服务。

基于此,以下对电子政务外网安全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北海市人民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韦泉泓 536000摘要:推行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

电子政务外网作为电子政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电子政务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承载政务部门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和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为政务部门的业务系统提供网络通信、信息交互和安全保密等支撑服务。

基于此,以下对电子政务外网安全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政务;外网安全建设;问题与对策引言我国电子政务呈现快速发展趋势,管理信息和联网得到了极大改善,管理效果也明显提高。

但是,从电子政务管理的现状来看,安全是一个重要问题,要使网络运行稳定,必须明确安全管理水平。

这里应该指出,电子政务外联网不能被忽视,如果安全管理,设备和技术也应受到同等重视,这大大增加了管理上的困难。

要想使行政工作更有效,就必须找到可行的安全管理策略。

1电子政务网的安全问题1.1网络备份需要增强目前,大多数省份电子政务外网主线路已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全域覆盖,但是备份线路普遍只完成部分单位的接入。

随着政务业务的发展和数据量的增长,电子政务外网需要在扩容带宽的基础上,继续扩展备份线路覆盖范围并增强备份线路安全可控能力。

1.2电子政务系统存在安全威胁从国内电子政务系统的现状来看,现实中存在着安全威胁。

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bt c 】 A e 19 s h o p tino ecm rhnient nl t nt h hi A sr t a f r 0,t cm e t f h o pee s a o a s eg w i t 9 e io t v i r h c s
c a a t rz d wi f r to i a i n h sb c me fe c r a d i h sb o g td e h r c e i e t i o ma i n z to a e o i r e , n a r u h e p h n t i f u n e o c n mi e e o m e t a d s c a r g e s n le c n e o o c d v lp n n o i l p o r s .Th r a h n e i e g e tc a g n p o l ’ l eh st k n p a e,a d g v r me tSta ii n l a a e n o e h s e p e S i a a e l c f n o e n n ’ r d to a n g me t m m d a c u d n t d p h e e v r n n .I h s c s , a v n i g g v r me t l o l o a a t t e n w n io me t n t i a e d a cn o en na
gov r m e . e n nt
【 e od 】 L clo e m n; l t n oe m n a a ; tu u ; o n r esr K y rs w oa gvr et Ee r igvr etf i Sa sn o C ut m aue n co c n fr t iq e

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二、研究方法
(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法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在研究与认识社会现象、社会本质上为本文提供了基本方法与原则,并据此与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相关理论相结合,对具体治理实例进行分析。
(二)文献研究法
通过收集、整理中外有关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研究资料,及对各地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实例进行整理与分析,总结其他地区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方面的成功案例,为大理州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四、研究难点
在数量庞大的政府类网站背后,难以掩盖的是普遍质量不高、流于形式、作用不明显的现状。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多方面的基础相对薄弱,所以,无论是从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还是从政府改革与经济社会信息化的需要来看,大理州的电子政务发展目前还只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还需要分析研究,也有很多实际困难需要去面对和解决。
(三)系统分析法
从大理州的整体情况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全面的研究与分析,使得得出的方案具有可行性与实用性,从而为大理州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提供指导方向。
(四)案例研究方法
对大理州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实际现状进行必要的资料收集,以其实际现状为例,结合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分析,为本文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也为之后提出可行性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
(四)加强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
(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六)加强网络安全防范
(七)提升公众参与度
五、结论
论文完成进度:
第一阶段:选题阶段(2018年9月至10月)。确定的毕业论文撰写指导教师,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
第二阶段:开题答辩阶段(2018年12月初)。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开题答辩,顺利通过开题报告。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安全风险与对策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安全风险与对策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安全风险与对策1. 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建设正在成为政府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政务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还可以提高政府公信力。

但是,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重大问题。

如果安全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会对政府的形象和公众的信任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安全风险与对策方面进行探讨。

2.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安全风险2.1 系统漏洞风险现代电子政务系统大多基于互联网建设而成,这意味着系统处于被攻击的风险之中。

攻击者可以利用系统漏洞进行网络攻击,例如SQL注入、跨站点脚本攻击等,从而获得系统的管理权限并造成数据泄露、服务停止、恶意代码等问题。

2.2 数据风险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中包含大量的敏感数据,例如个人信息、财务信息等。

一旦这些数据泄露,将会对公民的个人隐私产生重大影响。

同时,数据泄露还可能导致政府失去公众的信任。

2.3 系统管理风险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需要对繁多的业务、数据进行管理,如果管理不当,会产生一系列的风险。

例如,管理不当可能导致业务流程的混乱、数据的错误处理等问题,从而影响政府工作的效率和公信力。

3.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安全对策3.1 安全技术3.1.1 网络安全技术政府部门需要使用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例如防火墙、反病毒软件、入侵检测系统等,对网络进行保护。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来自互联网的攻击,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3.1.2 数据安全技术政府部门需要使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对数据进行保护。

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可以有效地防止数据泄露,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

同时,访问控制技术可以限制非授权用户对数据的访问,进一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3.2 人员管理政府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问题。

例如,需要对人员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确保只授权合法用户对系统进行操作。

同时,还需要对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深圳市电子政务建设问题分析

深圳市电子政务建设问题分析

摘要近年来,深圳市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受到了政府与广大市民的重视。

然而,由于发展得过快,深圳市电子政务建设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如城市电子政务目标的问题、政府各部门的协调和信息共享的问题、电子政务如何促进政府管理创新问题等。

本文从阐述电子政务的一般特点入手,分析了深圳市电子政务的特点,并针对深圳市电子政务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和完善深圳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几点建议。

为了深圳市电子政务事业的深入发展,城市电子政务建设必须要有新的思路,要高度重视统筹规划,贯彻以政务为本和以民为本的思想,这样才能把深圳市政府建设成一个高效、务实、廉洁、亲民、开放的政府。

【关键词】深圳市电子政务门户网站AbstractIn recent years, ShenZhen has undergone great develop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government, which has drawn great attention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citizen. However, owing to the over-fast development, ShenZhen has encountered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government, such as E-government goals, coordination of various departments in the government, the sharing of information and 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innovation by E-government, etc.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elaboration of E-government, then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enZhen E-government and advocates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henZhen E-governmen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ShenZhen E-government. In order to have a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henZhen E-government, Shenzhen government should have new idea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E-government, pay much attention to systematic planning, and carry out the concept of “Government Affairs First, and People Most” so that the government can be able to build ShenZhen government into an efficient, practical, incorruptible, cherishable and open government.【Key Words】E-government; Portal; IT目录引言 (4)1.1选题的意义 (4)1.2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4)1.3电子政务简介 (5)2深圳市电子政务的特点 (6)2.1深圳市电子政务自成体系 (6)2.2高效、务实、亲民、开放、廉洁的电子政府 (7)2.3深圳市电子政务有强大的市场需要和信息化基础作为支撑 (7)3深圳市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8)3.1政府工作人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有偏差 (8)3.2电子政务各自为政,资源不共享,缺少统筹协调 (9)3.3电子政务不能解决老百姓所关心的现实问题 (9)3.4只见电子,不见政务 (10)4完善深圳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几点建议 (10)4.1树立以服务公众为中心的意识 (11)4.2重视整合资源统筹规划 (12)4.3打破信息割据,实现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12)4.4政府网站建设要贯彻建以致用的思想 (13)4.5电子政务建设要充分结合政府管理的创新 (14)4.6强化市领导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14)4.7找好电子政务应用与安全的平衡点 (15)4.8充分借鉴外国特别是美国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的经验 (15)5 结束语 (16)参考文献 (17)致谢 (18)深圳市电子政务建设问题分析引言1.1选题的意义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魔术般地变成了一个拥有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为了管理好这座崛起的新城市,就必须要求深圳市政府拥有强大的管理现代化城市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极大发展的今天,电子政务自然应运而生。

电子政务与数字鸿沟 挑战与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与数字鸿沟 挑战与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与数字鸿沟挑战与解决方案电子政务与数字鸿沟:挑战与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然而,尽管电子政务的利益和潜力被广泛认可,但数字鸿沟问题也随之产生。

数字鸿沟指的是信息技术的差距,即信息高度发达与相对缺乏信息技术能力之间的差距。

本文将探讨电子政务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应对数字鸿沟问题。

一、数字鸿沟的挑战1.1 数字鸿沟加大了社会不平等数字鸿沟加大了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使那些缺乏信息技术能力的群体更加边缘化。

信息不对称导致贫困人口、老年人、农村地区居民等群体无法充分享受到电子政务带来的便利。

1.2 数字鸿沟阻碍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电子政务的推广旨在提高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与互动。

然而,数字鸿沟使得那些缺乏信息技术能力的公民无法主动参与政府的决策过程,更难以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责任。

1.3 数字鸿沟威胁了信息安全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普及,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成为了信息安全的重要问题。

数字鸿沟的存在使得一些群体更加容易成为网络犯罪分子的目标,损害了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

二、解决方案2.1 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为了解决数字鸿沟问题,政府应加大对高速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政府应优先发展和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以便确保全国范围内每个地区都能享受到良好的互联网连接。

2.2 加强数字素养教育提升公民的数字素养是解决数字鸿沟问题的重要路径之一。

政府和教育机构应加强对公众、学生和农民等群体的数字素养培养。

提供普及的培训课程,教授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对电子政务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2.3 推广数字政务服务政府需要积极推广数字政务服务,提供更多的在线服务和便捷的数字渠道。

政府网站应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和多样化的服务,确保公众可以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和办理相关事务。

同时,利用社交媒体等新兴平台,积极主动地与公众互动,增加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连接和互动。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应用难点分析与对策探讨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应用难点分析与对策探讨
府机关 、 、 企业 社会组织和公 民提供方便 、 自动化 的信息和服务 , 人 办公效率。 构建高效 、 透明 、 廉洁 、 民主 、 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包括两 第二阶段电子政务系统 的建设成果主要 以第一代水 利公众
代计算机技术和 网络技术 , 进行办公、 管理 以及为社会服务的活
大方面 : 、 1规章制度建设和业务流程重组 ; 、 2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 网站和第二代办公 自动化 系统为代表 。此 阶段的公众 网站 主要 和普 及 应用 。 以信息发布和信息浏览功能为主 , 是我厅对外发布信息 、 普及水
“ 十五” 间, 期 广东省水利政务信息化建设在广东省委 、 省政 利知识 , 公布各项业务办事指南 , 宣传广东水利政策法规 和广东 府 的正确领导下 , 在水利部的指导 、 关心和支持下 , 我省水利 工 水利事业的重要窗 口和平 台。第二代政务办公系统主要 以基于
S n h u S u
( a r sucs pr n f u n d n rvn e Gu n z o 5 0 3 ) W t o re De at t ag o g o ic e Re me o G P a gh u 1 6 5
Ab ta t e Go en n s a h t tp c i e e t y a s n t i p p r t e a t o n l z d t e o s u t n n s r c — v r me t i o o i n r c n e r .I h s a e , h u h r a ay e h b t ci s a d r o df c l e n d v lp n f u l i g Gu n d n ae e o r e - v r me t n o ma in s se ,a d p t owa d i u t si e eo me t i n a g o g w t rr s u c s e Go en n f r t y tm n u r r i i o b d i o f s mer s l t n r S o oui s . e o f U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8 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青岛市为例 学 校:山东农业大学 学院班级:文秘教育专业3班 姓 名:李梅 学 号:20124727 摘要: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信息社会政府运行的平台,是新时期服务型政府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政府机构通过在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电子政务模型可简单概括为两方面:一是政府部门内部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二是政府部门与社会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充分进行信息共享与服务、加强群众监督、提高办事效率、促进政务公开等等。电子政务建设不只是信息技术在政务领域的简单推广和应用,不是简单的把现有政务职能和业务流程电子化,它本质上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大创新和改革。在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推行过程中,需要从管理体制上进行创新,突破体制性障碍,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引用一定的方法体系,建立一套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切实可行的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模式,才能有效的推行电子政务,保障电子政务建设的高效、稳健、快捷和可持续发展。 青岛市作为电子政务起步较早的城市和全国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城市,近年来进行了一些颇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在电子政务技术体系建设、运行机制和应用模式上不断创新,已经形成了特有的发展模式。青岛市电子政务网络——“金宏网”成为我国省市电子政务网络中布局最完整、最大的网络之一。青岛政务网以一网式协同办公为基础,通过打造一站式的服务,切实提高了网上公共服务的水平。 关键词:电子政务 公共管理 政府治理 实施电子政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不仅对政府部门的自身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两年来青岛市电子政务的建设、应用,我们深刻认识到: 2 / 8

第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前提。电子政务建设首先是一场观念革命,当前,政府的监管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我们只有用信息化手段才能提高政府的效率与能力,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对政府提出的新要求。 其次,“一把手”工程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根本保障。电子政务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统一协调。但我们都知道“一把手”工作压力很大,不可能全身心投入电子政务建设的方方面面,因此说最生要的是“一把手”能不能抓关键。我市政务信息化建设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成绩,关键是在于真抓、真落实,具体地说就是确保“人、财、物”三落实。 第三,开展公务员信息化培训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基础。培训既要抓基础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也要讲解信息技术与政府管理的相辅相成关系;既要抓短期应用培训,又要抓培训工作的长期规划;既要抓普通公务员,更要抓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只要领导会使用,大家都能操作,就能为顺利开展电子政务工作奠定良好的使用基础。 我市电子政务建设产生的效益及存在的问题 (一)产生的效益情况。从近两年我市电子政务建设情况看,虽然前期投入较大,但目前在很多方面开始产生效益。 1、在节约通讯资金方面发挥显著作用。借助办公中心大楼已建成的基础网络设备,与网通公司达成免费安装内部电话协议,将办公中心所有固定电话建成一个“内部电话网”,整个大楼内部的通讯不计费。仅此一项,大楼内各部门每年可节约通讯资金10余万元。 2、降低了办公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过去,我市的政务信息大部分通过纸介质、磁介质上报,或以传真方式上传。网络建成后,这些信息全部通过“政务信息传输系统”上报给省、市。部门上报的材料以及内部办公基本取消了纸介质,避免了重复劳动和浪费现象,不仅降低了办公成本,而且缩短了传递时间,实现了工作效率的“大提速”。 3、实现了大楼安全监控。利用现有网络,通过与公安部门合作,我们对办公中心安装了安全监控系统。公安部门可通过网络,实现办公中心安全情况的远3 / 8

程监控,不仅提高了党政办公安全系数,而且在防范和打击治安案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4、电子政务建设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达到了优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增强办事透明度等效果,为优化政务环境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由此可见,电子政务不仅会在政务活动中发挥节能降耗的作用,而且从长远看,也是加强政府建设的必然趋势,确实需要加快推广和应用。 (二)关于存在的问题。 目前电子政务建设面临职能转变、公共服务、资源整合以及协调机制等四大课题。 1、技术应用与职能转变相结合,电子政务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观念问题。要认识到这不仅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要与政府的职能转变结合起来,互相推动,否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容易造成浪费,应用水平也得不到提高。 技术应用与政府职能转变的结合,实质上就是政府业务流程的重塑。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进入这个阶段的条件:经济快速提升、政府高度重视以及社会需求的契机。比如在SARS发生以后,政府迅速协调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建立了相应的应急系统和监控系统。在后来的针对禽流感的战斗中,这个系统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 以公共服务为建设目标 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目的,其实就是为企业和公民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前十年将加强监管、提高政府机关工作效率提到首位来优先考虑。现在电子政务建设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要逐步转向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建设目标,建设服务型的政府。 目前指导着西方国家大力推行行政改革的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服务型政府将是未来政府的基本定位,综合服务将是未来政府的核心职责,政府原有的一些管理职能将移交给其他实体,政府更多的精力将投放到单个实体无法处理的信息服务和信息管理领域。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以用户为中心,按照用户需要来设计政府的网络功能,它将促使政府由一种多层次、多部门、以管理为主的形态向一种智能型的、顾客取向的、以服务为主的形态转变。 为了提供公共服务,一定要非常重视各级政府、部门门户网站的建设。门户网站有别于一般网站,能够实现网上网下的互动,拥有后台的数据库联系和服务功能的整合,用搜狐总裁张朝阳的话说,是“Internet4 / 8

这块大陆的港口”。在我国,政府门户网站最初来自政府上网工程,其地位与作用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其重要性远不如“金”字工程,目前更多的是被各级地方政府当作网络世界的门面,缺乏实质内容。只有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以及商务部、医药管理局等部委的网站达到了门户网站的水平。应当把门户网站作为推进电子政务的“抓手”,以此为载体来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的步伐。 3、建立信息资源整合平台 信息资源是网络的基础,但是要想准确、高效地获得信息资源,就必须做好信息资源的交流整合工作。特别是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很多服务功能涉及到多个地方、多个部门,就更要注意这一点。各部门要建立好自己的数据基础,要根据本部门的工作职能或者核心业务,开展相应的数据收集和应用工作,这就形成了进行互通互联的数据基础。 互通互联的过程中,上级单位与各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对每一个部门来说,掌握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它的一些特殊的优势或者权利,从信息交互的角度看,各部门信息交换一定是不平衡的。因此要通过信息沟通和整合,遵循开放系统的原则,建立相对来说比较合理的、开放的信息平台,为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建立合理的协调机制,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有冷静的头脑,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努力追求成功率。 4、多年的经验表明,信息化成功的主要因素是“技术+应用+领导”。电子政务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建立和完善政府机构内、外的协调机制,这个协调机制落实下来,就是“一把手+信息主管(CIO)”的制度。 在过去一直讲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但是对于一个组织机构来说,在推进本单位信息化时,仅仅有“一把手”挂帅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有专职的、参与决策的、有协调权力的信息主管。因此,当一个组织机构的信息化发展到战略地位时必须考虑信息主管机制的建立。在这个阶段,信息化是“一把手+信息主管(CIO)”工程。 信息主管是在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是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信息主管机制则是指信息主管的定位、作用、责权利以及信息化治理组织机构、治理能力的形成等要素组成的制度性安排,而不仅仅是设立一个领导职位。如何在我国推进信息主管机制的问题,目前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有的单位从实践中总结出信息5 / 8

主管有以下作用:信息主管是信息化的鼓动者,是组织机构信息化战略的制订者,是重大信息化项目实施的组织者,是信息系统正常可靠运行的保障者。 在我国推进信息主管机制,应该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从宏观层面上创造稳妥的环境和条件;二是根据实际需要,有条件的组织机构可以先行一步,在实践中探索可行的制度。建议国家有关领导部门把建立信息主管机制问题列入专题研究议程。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分析我国各类机构中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的基本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设置信息主管职位的必要条件、职业标准、职位责权利以及信息化管理结构的几种可行模式。同时,要组织专家编制信息主管必备知识体系纲要,为开展培训、教育提供指导。在推进信息主管机制的建立时,一定要遵循实际需要和条件允许的原则,在现阶段应采取“积极研究、稳妥推进”的策略。 除此之外,电子政务作为新生事物,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矛盾和困难,我们认为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1、信息化意识问题。 虽然信息技术已经全面渗透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但要在政府内部全面推广电子政务,各级领导和公务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操作能力都存在一些差距。 2、人才资源不足的问题。 现在许多政府部门的信息化人才较少,有的也多数是一些系统和设备的维护人员,如果开展全面的政务信息化,必须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掌握适应信息化服务的技能。 3、如何统一协调不同部门的信息化问题。 主要是由于条块分割、信息资源部门化带来的重复建设和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问题。现在很多政府部门都在因特网上建有自己网站,但与电子政务网无法实现互联互通,重复建设以及资源无法共享现象得不到有效解决。 4、电子文档的确认和合法性问题。 由于目前相关的法规和制度不健全,电子文档的网上认证没有标准和依据,网络上电子文件的效力得不到足够的保证,对政务信息化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