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外部形态与构造讲解

合集下载

第一章第一节昆虫的外部形态(腹部、体壁)

第一章第一节昆虫的外部形态(腹部、体壁)

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昆虫的外部形态
四、昆虫的体壁
体壁的结构和特性
• 体壁是昆虫身体的外层组织,骨化成昆虫的外骨
骼。 • 功能:支撑身体,着生肌肉,防止体内水分过度 蒸发,调节体温,防止外部微生物及其他有毒物 质的侵入,接受外界刺激等。
体壁的构造
昆虫的体壁由内向外可分为底膜、皮细胞 层、表皮层三部分。
角质层 上表皮 蜡层 护蜡层 表皮层 外表皮(质地坚硬;骨蛋白、几丁质和脂类等。) 内表皮(最厚,质地柔软,有延展性;蛋白质和几丁质。) 皮细胞层(真皮层)
体 壁
底膜
(二)体壁的衍生物
• 体壁衍生物的外长物,一般是由表皮向外长的,
如刚毛、毒毛、刺、距、鳞片等。 • 体壁衍生物的内陷物,一般是向内生长出的腺体, 如唾腺、蜡腺、毒腺、蜕皮腺等。
尾须:一对须装的结构,是第11节的附肢,
有感觉的功能,分节和不分节,长短不一;
外生殖器:雄性为交配器,一般由一管状的 阳具和一对钳状的抱握器组成。雌性为产卵器,
由2—3对瓣状结构组成。
雄性外生殖器的基本构造
昆虫的雄性外生殖器主要由管状的阳具和抱握器两部分组成。
雌性昆虫产卵器的结构图 (由2—3对瓣状结构组成)
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昆虫的外部形态三、昆 Nhomakorabea的腹部昆虫的腹部是昆虫体躯的第三体段,前段
紧接胸部,近末端有肛门和外生殖器,腹部内
部有大部分内脏器官。腹部是昆虫的内脏活动 和生殖的中心。
腹部的基本构造
昆虫的腹部一般由9—11节组成,第1—8腹节 的两侧常具有一对气门。腹节具背板和腹板, 两侧具有膜质的侧膜,节与节间有间膜 相连, 因此腹部可以伸缩弯曲,有利于交配、产卵和 呼吸等。

昆虫的外部形态

昆虫的外部形态

侧面观
分解图
2.1 雌性产卵器
【直翅目】主要由第1产卵瓣和第3产卵瓣组成,
第2产卵瓣很退化。不同类群的构造有所不同,如 蝗虫为凿状,螽蟖为刀、剑状,蟋蟀为矛状等。 产 卵 器 类 型 :
分 解
蝗虫产卵器
2.1 雌性产卵器
【同翅目】:多
产 卵 器 类 型 : 数都具有发达的产卵 器。主要由腹产卵瓣 和内产卵瓣嵌合组成。 背产卵瓣宽,内面凹, 形成产卵器鞘。产卵 时,产卵器从鞘中脱 出,将卵产于寄主组 织。如蝉、叶蝉等通 常造成产卵危害。
• 了解口器类型和为害特点,可选择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和措
施。
重点和复习思考题
1.触角的基本构造和常见类型。
2.典型咀嚼式口器的构造。 3.刺吸式口器的构造和危害特点。
三 昆虫的胸部
胸部是昆虫的第 2 体段,有 3 个体节组成,依次叫做 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个胸节上各有1对足,分别称 为前足、中足和后足。中后胸称为具翅胸节,通常 各有1对翅,分别叫做前翅和后翅。
1. 胸节的构 2. 胸足 3. 翅
三 昆虫的胸部
1.胸部的构造
胸部三节肌肉发达,体壁较坚硬,连接紧密,支持
着足和翅的活动。每个胸节均由四块骨板构成:背
面的称被背板,腹面的称腹板,两侧的称侧板.前
胸的构造一般较简单,无明显的特化现象。具翅腹 节较复杂,各骨板被若干沟、缝划分成一些骨片。
2、 足
• 2.1 足基本构造 • 成虫的胸足由6节组成,节与节
之间由膜质的组织相连 。
• 基节:粗短,与侧基突形成关 • 转节: • 腿节:强大,与胫节以关节相
• 胫节:细长,边缘有刺,末端
• 跗节:1~5个亚节,常有跗垫。 • 前跗节:多退化为侧爪,或有

昆虫的形态和解剖结构

昆虫的形态和解剖结构

昆虫的形态和解剖结构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动物类群之一,它们化身于千千万万个种类,具备独特的外形和解剖结构。

本文将从昆虫的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角度来探讨这一引人注目的生物群体。

一、昆虫的形态特征昆虫在外形上有着诸多特点,包括体型、体节、触角、翅膀和扩展附件等。

1. 体型:昆虫的体型多样,从微小的飞蛾到庞大的甲虫,大小各异。

在体型上,昆虫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头部、胸部和腹部。

2. 体节:昆虫的体节比较明显,一般分为三个主要的部分,即头节、胸节和腹节。

每个体节都具备不同的功能和特征。

3. 触角:昆虫的触角是其独特的感知器官,用于感知食物、繁殖和环境等信息。

触角的数量、长度和形状因昆虫物种而异。

4. 翅膀:大部分昆虫都具备翅膀,翅膀的形状、颜色和质地各不相同。

翅膀是昆虫飞行的主要器官,也是其分类和识别的重要特征。

5. 扩展附件:昆虫身体的某些部分还可以扩展形成独特的器官,如昆虫的口器、触须和复眼等。

二、昆虫的解剖结构昆虫的解剖结构对其生存、繁殖和适应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对昆虫的主要解剖结构进行说明。

1. 外骨骼:昆虫具备坚硬的外骨骼,外骨骼是由特殊的物质组成,能够保护昆虫内部器官,并赋予其形态稳定性。

2. 消化系统:昆虫的消化系统由口器、食管、中肠、腺体和肠道等组成。

它们通过不同的消化器官和酶的作用来完成食物加工和养分吸收。

3. 呼吸系统:昆虫的呼吸系统主要由气管组成,气管网络分布于昆虫体内,直接与外界相连。

气管的分支越密集,昆虫的氧气吸收效率就越高。

4. 循环系统:昆虫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血液(称为血淋巴)在昆虫体内通过心脏的泵血作用,将养分和氧气输送到各个器官。

5. 神经系统:昆虫的神经系统负责调节其行为、感知和反应。

昆虫的神经系统由大脑、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组成,不同部位负责不同的功能。

6. 生殖系统:昆虫的生殖系统由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组成,用于生殖细胞的产生和交配过程。

昆虫繁殖能力强大,适应能力高。

昆虫的形态结构及分类

昆虫的形态结构及分类

昆虫的形态结构及分类昆虫是一类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中数量最多的类群之一,其形态结构和分类非常丰富。

下面将从昆虫的外部形态结构、内部解剖结构以及分类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昆虫的外部形态结构:1.体表:昆虫的体表被坚硬的外骨骼覆盖,称为壳。

壳由多个相互连接的体节构成,每个体节上有特定的附属器官。

壳保护了昆虫内部的软组织,并提供了肌肉附着的场所。

2.头部:昆虫有明显的头部,头部上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一对咬口器。

触角是昆虫感觉外界环境的重要器官,复眼用于辨别光线和运动,咬口器可用于取食。

3.胸部:昆虫的胸部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三个体节。

每个体节上都有一对关节足,用于行走和捕食。

4.腹部:昆虫的腹部没有附肢,主要用于消化、呼吸、排泄和繁殖等功能。

腹部上有一对和两对翅膀,有些昆虫还具有长短不一的鞭状器官,称为尾丝。

5.体大小:昆虫的体型大小各异,从微小的数毫米到巨型的几十厘米不等。

二、昆虫的内部解剖结构:1.消化系统:昆虫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器、食管、贮量、中肠、结肠和直肠等器官。

它们的功能是摄取、储存、分解和吸收食物。

2.呼吸系统:昆虫的呼吸系统由一系列细小的管道组成,称为气管。

气管通过体壁上的气孔与外界相连,气体通过气管直接输送到细胞内部进行氧气交换。

3.循环系统:昆虫的循环系统是开放式循环系统,由心脏、血液和血管组成。

血液流经昆虫的体腔,起到输送营养物质、氧气和代谢产物的功能。

4.神经系统:昆虫的神经系统由大脑、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组成。

它们负责昆虫的行为、感受、运动和协调等功能。

5.生殖系统:昆虫的生殖系统包括交配器官、生殖腺和生殖导管等。

雌性昆虫通常具有卵巢和子宫,雄性昆虫则有睾丸和精囊。

三、昆虫的分类:昆虫的分类非常庞大和复杂,目前已知的昆虫约有100万种,不同的昆虫根据其形态、生态、行为等因素被分为多个不同的类。

下面是昆虫的主要分类群:1.鞘翅目(甲虫类):主要包括甲虫、金龟子、毛虫等。

2.膜翅目(蝴蝶和蛾):主要包括蝴蝶、天蛾、蛾等。

第一章、昆虫的外部形态讲解

第一章、昆虫的外部形态讲解
后头区是后头沟与次后头沟间的拱形区域。 次后头区是次后头沟之后的拱形区域,
颅顶
触角


额颊沟
侧隆线

颊下沟
颊下区

唇基 上唇
脱裂线
中单眼 额隆线
额唇基沟 上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蝗虫头部正面图
三、头部的内骨骼
昆虫头部的内骨骼统称为幕骨,是体壁内陷而成。 主要由1对幕骨前臂和1对幕骨后臂组成,后者常左 右相连成幕骨桥,再与幕骨前臂相连;有些昆虫的 幕骨前臂上又各具一个突起,成为幕骨背臂。

1、上唇正面

2、上唇腹面

3、上颚正面
内颚 叶
外颚叶
4、上颚腹面
侧唇舌
后颏 前颏
中唇舌
5、下颚正面 6、下颚腹面 7、下唇外面
下颚须
下唇须
8、舌的正面 9、舌的侧面
咀嚼式口器害虫危害状
A.食叶性: 开天窗、缺刻、孔洞,或将叶肉吃去,仅 留 网状叶脉,或全部吃光。
B.卷叶性: 将叶片卷起,然后藏匿其中危害。 C.潜叶性: 潜叶食叶肉留表皮,形成灰白色虫道。 D.钻蛀性: 蛀根、茎、果等。
(二)触角的功能
嗅觉、触觉与听觉。
触角由许多环节组成。基部一节称为柄节;第二节为梗 节;梗节以后的各小节统称鞭节。
(三)触角的类型
线状Filiform :细长如丝,各节呈圆筒形,除基部几节外 各节大小相似。蝗虫。
刚毛状Setaceous:短小如刚毛,基部1、2节粗短,越到末 端越短。蜻蜓、蝉、。
骨化与骨板:大多数成虫羽化后体壁很快硬化这一过程称为称骨化
(Sclerotization),骨化区因体面的不同分为: 背板tergum:背面的骨化区 腹板sternum:腹面的骨化区 侧板pleuron:侧面的骨化区

昆虫结构解剖学的基本知识

昆虫结构解剖学的基本知识

昆虫结构解剖学的基本知识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动物群体之一,其独特的结构和生理特征使得它们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并具有出色的生存能力。

在昆虫研究中,了解昆虫的结构与解剖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介绍昆虫结构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包括昆虫的外部结构和内部器官。

一、昆虫的外部结构昆虫的外部结构主要由头部、胸部和腹部组成。

1. 头部昆虫的头部是昆虫体的前端,包括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一对或两对单眼。

触角是昆虫的感觉器官,用于感知环境和探测食物。

复眼是昆虫特有的复杂视觉器官,能够感知光线和运动。

单眼主要用于感知光强度和方向。

2. 胸部昆虫的胸部是其运动和飞行的主要部位,主要由三个胸节组成,每个胸节都有一对足和一对翅。

足是昆虫的运动器官,用于爬行和定位。

翅是昆虫的飞行器官,使得昆虫能够在空中自由移动。

有些昆虫没有翅膀,而是通过跳跃或者其他方式实现移动。

3. 腹部昆虫的腹部是它们的消化、呼吸和繁殖器官所在的部位。

腹部内部包含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

昆虫的消化系统由口器、食道、胃、中肠和肛门组成,用于摄取和消化食物。

呼吸系统由气管和气管网组成,昆虫通过气管吸取空气并将氧气输送到细胞内。

生殖系统用于繁殖后代,包括生殖器官和交配器官。

二、昆虫的内部结构昆虫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1. 神经系统昆虫的神经系统由大脑、胸神经节和腹神经节组成。

大脑是昆虫的中枢神经系统,负责接收和处理外部刺激,并控制昆虫的行为。

胸神经节和腹神经节则负责传递信号到相应的器官和组织。

2. 循环系统昆虫的循环系统是开放式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淋巴组成。

心脏负责将血液泵送到体内各个部位,血管将血液运输到身体各处,而血淋巴则负责运输养分和废物。

3. 呼吸系统昆虫的呼吸系统主要由气管和气管网组成,负责将空气输送到细胞内,实现呼吸过程。

昆虫的气管系统与外界通过气孔相连,气孔位于昆虫的外壳上。

除了上述提到的结构和器官,昆虫的身体还包括皮肤、体毛、感觉器官、触角、口器等部分。

第一章 昆虫的外部形态2

第一章 昆虫的外部形态2

雄性外生殖器(了解) 腹部的其他附器
尾须
尾须(crci)是由第11腹节附肢演化而成的l对须状外突物 感觉作用 防御敌害和折叠后翅的功能
腹足
腹足 趾钩

触角的类型:
蝗虫 线状触角 触角细长,呈圆筒形. 除第一,二节稍大外, 其余各节大小,形状相 似,逐渐向端部变细.
雄性蚊子: 环毛状触角 除基部两节外,每节具有一圈细毛,近基部的毛较长 .
蛾类:羽毛状 : 触角
双栉齿状(羽状):鞭节各亚节向两边突出成细枝 状,很象鸟的羽毛
蝉: 刚毛状触角 触角很短,基部的一,二节较大,其余的节突然缩小,细似刚毛
如:捕食性及钻蛀性昆虫步甲,潜叶蛾幼虫等
后口式 口器向后,头的纵轴与虫体纵轴 成一锐角,称为后口式(opisthognathous).
如:刺吸式口器 昆虫蝉,蝽象等.
不同的头式,反映了昆虫的取食方式不 同,利用头式可以区分昆虫的类别.
三,昆虫的胸部
胸部(thorax)是昆虫的第2体段,位于头部之后.在胸部 和头部之间有一膜质环,称为颈(cervicum),颈通常缩 入前胸内. 昆虫胸部有前胸,中胸和后胸3个体节组成 每一胸节各有1对足 中,后胸通常还各有1对翅.
复翅( 复翅(蝗虫前翅) )
复翅(tegmina):其质地较坚韧似皮革,翅脉大多可见,但不司 复翅 飞行,平时覆盖在体背和后翅上,有保护作用.
鞘翅( 鞘翅(金龟前翅) )
鞘翅(elytron):其质地坚硬如角质,不司飞翔作用,用以保 鞘翅 护体背和后翅.
半鞘翅( 半鞘翅(蝽象前翅) )
半翅鞘(hemielytron):其基半部为皮革质,端半部为膜质,膜 半翅鞘 质部的翅脉清晰可见.
平衡棒( 平衡棒(家蝇后翅) )

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

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

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动物群体之一。

它们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生活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包括陆地、水中、空气中和地下等。

昆虫的形态特征是其适应性的重要体现,本文将从昆虫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命历程三个方面来探讨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

一、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外部形态是其与其他动物群体区分的重要标志。

昆虫的头、胸、腹三部分组成了其身体结构,其中头部具有感觉、进食和运动等重要功能,胸部则是昆虫的运动中心,腹部则是其消化、排泄和生殖等重要器官的所在地。

1. 头部昆虫的头部通常由一对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单眼、一对口器和一对颚组成。

触角是昆虫的感觉器官,能够感知周围的气味、声音和振动等信息;复眼则是昆虫的视觉器官,能够感知周围的光线和颜色,单眼则是昆虫的辅助视觉器官,能够感知周围的运动和方向。

昆虫的口器和颚则是其进食和咀嚼食物的主要器官,不同种类的昆虫口器和颚的形态和功能也各不相同。

2. 胸部昆虫的胸部通常由三对腿和两对翅膀组成,不同种类的昆虫腿和翅膀的形态和功能也各不相同。

昆虫的腿是其运动的主要器官,能够爬行、跳跃和游泳等,不同种类的昆虫腿的形态和数量也有所不同。

昆虫的翅膀则是其飞行的主要器官,不同种类的昆虫翅膀的形态和数量也有所不同。

3. 腹部昆虫的腹部通常由消化器官、排泄器官和生殖器官组成,不同种类的昆虫腹部的形态和功能也各不相同。

昆虫的消化器官是其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能够将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和废物,排泄器官是昆虫排泄废物的主要器官,生殖器官则是昆虫繁殖后代的主要器官。

二、昆虫的内部结构昆虫的内部结构是其生命活动的基础,包括其呼吸、循环、消化、排泄和神经等系统。

昆虫的内部结构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复杂性,不同种类的昆虫内部结构的形态和功能也各不相同。

1. 呼吸系统昆虫的呼吸系统是其获取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主要系统,通常由气管和气孔组成。

昆虫的气管是一种管状器官,能够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部分,气孔则是昆虫身体表面的小孔,能够将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发生较重。

2 气候条件: 温度和湿度影响玉米螟最大,适于玉米螟各虫态发生的温度范围在15一 30℃ 之间、旬平均相对湿度在60%以上。在玉米生长期间温度可以达到要求,
这时各地玉米螟发生数量常与当地湿度和降水有密切关系。

春季复苏的越冬幼虫必须咬嚼潮湿的秸秆和吸食雨水,取得足够的含水食物后才能化蛹。成虫羽化后,也必须饮水才能正常产卵。
叶呈半透明薄膜状或成排的小圆孔,称为花叶;玉米打包时幼虫集中在苞叶或雄穗包内咬食雄穗;雄穗抽出后,又蛀入茎杆,风吹易造成折雄;雌穗长出后,幼虫虫龄已大,
大量幼虫到雌穗上为害籽粒或蛀入雌穗及其附近各节,食害髓部破坏组织,影响养分运输使雌穗发育不良,千粒重降低,在虫蛀处易被风吹折断,形成早枯和瘪粒,减产很
齐的半透明斑点或孔洞,即俗称花叶。4龄后幼虫开始蛀茎,并多从穗下部蛀入,蛀孔处常有大量锯末状虫粪,是识别玉米螟的明显特征,也是寻找玉米螟幼虫的洞口。

四 发生条件:

玉米螟发生的轻重和为害程度与越冬基数、气候、天敌及寄主植物的种类、品种、生育期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 越冬基数: 一般幼虫越冬基数大的年份,田间卵量和被害率就 高。如果百杆越冬活虫量在50头以下发生轻;在50一100头发生中等;在100头以上幼虫死亡率在10%以
越冬,其中75%以上幼虫在玉米秸秆内越冬。越冬幼虫春季化蛹、羽化、飞到田间产卵。

化蛹期: 越冬代幼虫在5月末至6月上旬开始化蛹,6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田间开始见到越冬成虫,越冬代蛹羽化盛期是6月末。

产卵期: 越冬代蛹羽化盛期也是成虫的产卵盛期,成虫产卵盛期是6月末到7月上旬,卵期一般是5一7天。
昆虫
昆虫
性别不同
1.雌雄个体相差悬殊的(通常雌性比较大):螳螂 2.雄性有和同类之间打斗的武器:犀金龟,锹甲 3.有些昆虫的雌虫或雄虫的某个器官会有部分或完全的退化:
在日本有一种蛾子,雌蛾没有翅膀。
4.有些雄虫有发声器官,会鸣叫:蟋蟀,蝉 5.有些雌虫有明显的产卵器官:螽斯,蟋蟀,蝉,蝼蛄,蜜

玉米螟俗称箭杆虫、玉米钻心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玉米螟是世界性大害虫,为害寄主种类多达150种以上,其中玉米为害最重。每年可造成产量损失5一15%。

一 危害特点

玉米螟以幼虫危害,可造成玉米花叶、折雄、折秆、雌穗发育不良、籽粒霉烂而导致减产。初孵幼虫为害玉米嫩叶取食叶片表皮及叶肉后即潜入心叶内蛀食心叶,使被害
风飘移而扩散到临近植株上。幼虫有趋糖、趋触(幼虫要求整个体壁尽量保持与植物组织接触的一种特性)、趋湿、背光四种习性。所以4龄前表现潜藏,潜藏部位一般都在
当时玉米植株上含糖量较高、潮湿而又隐蔽的心叶、叶腋、雄穗包、雌穗花丝、雌穗基部等,取食尚未展开的心叶叶肉,或将纵卷的心叶蛀穿,致使叶片展开后出现排列整

幼虫期: 玉米螟卵孵化盛期约7月中、下旬,也就是第一代玉米螟幼虫开始危害田间的玉米的时期,危害最严重时期是7月下旬一8月下旬。9月份幼虫进入越冬状态。

2
生活习性:

成虫习性: 玉米螟成虫有昼伏夜出的习性,白天躲藏在杂草、茂密的作物间,夜晚飞出活动,飞翔力强、有趋光性。玉米螟雌蛾羽化后不久开始分泌性外激素,有强烈的
大。

二 形态特征

1 成虫: 玉米螟成虫体长13一15毫米,体黄色( 雌)或黄褐色(雄)前翅内横线暗褐色波纹状,外横线暗褐色锯齿状。

2 卵: 玉米螟卵块由20一60卵粒呈不规则鱼鳞状排列,单粒卵椭圆形扁平,出产时乳白色(似蜡滴)渐变淡黄色,虫卵孵化前中央有黑点(俗称黑头卵)。

3 幼虫: 玉米螟幼虫初孵时体长1.5毫米头壳黑色,体乳白色半透明,老熟幼虫体长20一30毫米头壳棕黑色,体污白色,体背毛片明显。
亡。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心叶期抗虫新品种,对减轻心叶期螟害将起到重要作用。

五 玉米螟的综合防治:

防治玉米螟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在玉米螟生长的各个时期采取对应的有效防治方法,在全省的各县(市)联防、在全县的个村屯联防,一定会收到非常好的效
雨,不利于玉米螟发生。如果今年5月份降雨日过多、雨量大、气温低、造成越冬幼虫死亡率增加,就抑制了玉米螟的发生危害。

3
天敌: 玉米螟的天敌种类很多,主要有寄生卵赤眼蜂、黑卵蜂,寄生幼虫的寄生蝇、白僵菌、细菌、病毒等。捕食性天敌有瓢虫、步行虫、草蜻蛉等,都对虫口有
一定的抑制作用。

4 抗虫品种: 不同品系的玉米对玉米螟抗性强弱不同,玉米螟发生强弱也不同。近年研究抗螟玉米品系在心叶期的心叶中含有抗螟素,抑制初龄幼虫的发育,甚至引起死

成虫产卵后,卵的孵化、初孵幼虫都要求较高的相对湿度。调查统计,相对湿度在25%以下,玉米螟成虫不产卵或极少产卵;相对湿度在40%以上时产卵量增加;相对湿
度在80%以上时产卵达到高峰;相对湿度在90%时卵的孵化率达100%。因此5、6月份雨水充足,相对湿度高,气候温和,常有利于玉米螟的大发生;如果5、6月份干旱少

6.雌雄颜色和花纹不同(主要是蝴蝶) 7.雌雄外观上无明显区别,须通过解剖才能分辨:蜻蜓,步

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的 昆虫纲
昆虫的形态特征
蛾蝶的虹吸口器

玉米螟防治技术

作者:奚艳侠 文章来源: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点击数:11555 更新时间:2011/1/13

4 蛹 : 玉米螟蛹15一19毫米,纺锤形、黄褐色、体背密布细小波状横皱纹,臀刺黑褐色、端部有பைடு நூலகம்一8根向上弯曲的刺毛。

三 生活史及习性

1 生活史;

玉米螟在黑龙江一年发生一代,在辽宁一年发生2代,在我们吉林一年发生1一2代 。不论 一年发生几代,都是以最后一代的老熟幼虫在寄主的秸秆、穗轴、根茬及杂草里
性引诱现象,当天既能交尾,1一2天内即能达产卵高峰。

产卵习性: 玉米螟特别喜欢把卵产在生长旺盛、植株高大、叶色浓绿的玉米中部叶片背面中脉两侧。 50厘米 以下小苗和老熟植株上着卵很少,每头雌蛾可产卵10一20
块约300一600粒,卵期一般5一7天。

幼虫习性: 幼虫多在上午孵化,幼虫孵化后先群集在卵壳上,有啃食卵壳的习性,经1个小时左右开始爬行分散、活泼迅速、行动敏捷,被触动或被风吹即吐丝下垂,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