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炎症ct表现

合集下载

肺部常见疾病影像表现.

肺部常见疾病影像表现.

泛耐药屎肠球菌肺炎
葡萄球菌肺炎
28岁的患者,静脉吸毒者.感染MRSA 后,肺部症状很重,呼吸困难.
肺结核常见影像
原发综合征
• 1.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 片状或类圆形模糊阴影, 也可呈肺段或肺叶阴 影。 2.同侧肺门淋巴结 增大。 3.肺内原发病灶 与增大的肺门淋巴结之间 可见索条状阴影,即结核 性淋巴管炎。 上述三者 呈哑铃形,又称双极期, 为原发综合征典型表现, 但这种征象并不多见。如 原发灶范围较大,常可将 结核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 炎掩盖。
干酪性肺炎
• X线表现颇似大叶性肺炎,显示 一片无结构的、密度较不均匀 的致密影,可累及一肺段或肺 叶,密度较一般性肺炎高。由 于多伴有肺不张,肺体积略有 缩小,少数体积也可扩大。干 酪样坏处灶中心发生溶解、液 化并可经支气管排出,在高千 伏摄影时,可见大片实变中有 多量不规则低密度影,加虫蚀 样,亦称虫蚀样空洞或无壁空 洞。 • 高千伏胸片示右上致密影内可 见虫蚀样空洞。
血播型
局限肺 结核 (陈旧)
抗结核治疗三个月
艾滋病纵隔淋巴肿大
艾滋病并结核
肺肿瘤影像
中央型肺癌
• ①癌瘤局限于粘膜,未构成支气管的狭 窄及阻塞者,X线上可无阳性表现。 ②癌瘤致支气管狭窄,可出现一侧或叶 的肺气肿。深呼气位照片易于显示。 ③癌瘤致支气管狭窄,造成分泌物引流 不畅,则出现阻塞性肺炎。 ④癌瘤致支气管阻塞则出现阻塞性肺不 张。另外,癌瘤向支气管外蔓延,形成肺 门区肿块。右上叶肺癌可出现典型的横“S” 征。
• 常见于各种急性炎症、渗出性肺结核、肺 出血及肺水肿。
二、增殖
指肺组织内形成以细胞和纤维为主的肉芽 组织,常局限在腺泡范围内,与正常组织 分界清楚。
影像表现: 1、结节状或梅花瓣状,密度高、边缘清楚; 2、可为单发病灶,即使多发病灶聚集一起, 也无融合趋势; 3、病变发展缓慢; 4、CT上呈软组织密度,可有点状钙化,纵 隔窗缩减率不大。

肺部炎症延缓吸收原因与CT征象分析

肺部炎症延缓吸收原因与CT征象分析

肺部炎症延缓吸收原因与CT征象分析肺部炎症是影响人们健康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由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体所引起的感染,对于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大都可以短时间内吸收。

然而对于小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病变吸收不明显,甚至扩大。

炎症不能预期吸收消散,因而成为医学届的重大问题。

肺部炎症主要诊断依据是胸部X线平片和CT扫描,所谓肺部炎症延缓吸收,临床上指肺部病变的影像学不能预期吸收消散。

本文通过对47例CT 诊断肺部炎症,复查显示病灶吸收不佳的患者,通过对其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病特点、病原菌及CT表现,以提高对肺部炎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2月-2011年3月住院治疗的47例肺部炎症延缓吸收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经临床治疗2~4周后或更长时间CT 复查,病灶显示吸收不佳。

其中男34例,女13例,年龄33~89岁,平均(68.5±5.8)岁。

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1~7 d,在发病期间均行多次痰培养检查,并根据痰培养结果进行治疗,或部分患者痰培养阴性,临床医生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经验性治疗。

1.2 CT检查64排螺旋CT扫描机(Light speed VCT,GE公司,美国)或40排西门子螺旋CT扫描机(***** Definition,Simens公司,德国),所有患者进行胸部CT平扫,扫描条件为层厚5 mm,螺距1.0。

图像以肺窗、纵隔窗观察,显示病变内容包括病灶的位置、形态、大小、密度及周围情况等。

1.3 判断标准目前临床中对肺部炎症正常吸收消散的整个过程不是很清楚,因此通常只能以肺炎球菌性肺炎的自然史作为衡量其他肺炎吸收快慢的尺度。

肺部炎症患者经治疗2周胸部CT平扫提示病变吸收50%,或4周未完全吸收或进行性恶化的肺炎称之为肺部炎症延迟吸收。

2 结果47例诊断肺部炎症患者分为不伴原发疾病25例和伴原发疾病22例,包括血液病10例(白血病9例、巨幼细胞性贫血1例)、脑卒中6例、肿瘤4例、肺纤维化1例、肺栓塞1例。

肺炎CT表现完整版本

肺炎CT表现完整版本
致病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厌氧 菌、梭形杆菌等。
感染途径: -- 吸入性; --血源性; -- 直接侵入。
肺部炎症—肺脓肿
病理发展: --急性期 --亚急性期 --慢性期
肺部炎症—肺脓肿
临床表现:
--急性期:发病急剧, 高热、寒战、体温呈 弛张型,胸痛,咯脓 臭痰,有时咯血。 WBC明显升高。
马赛克灌注
猪头冻肉征—过敏性肺炎特征表现
肺部炎症—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 因胸部恶性肿瘤接受大剂量放射照射引 起的肺部急、慢性损害。
肺部炎症—放射性肺炎
临床表现:咳嗽、咳痰、胸痛、气短, 有时发热,症状轻重与照射野大小有关。
影像表现: --发生部位与照射野有关; --急性期 --慢性期
--弥漫性肺气肿改变.
间质纤维化、急性间质性肺肺炎。
SLE系统性红斑狼疮、间质性肺炎
慢性间质性肺炎
肺部炎症—过敏性肺炎
过敏性肺炎(allergic pneumonia)又 称吕弗留综合征(LÖffler syndrome) 指机体对某种物质过敏引起的肺部炎症。
肺部炎症—过敏性肺炎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小儿多见, 发热、咳嗽、气急、 紫绀,临床症状明显 而体征少。
急性间质性肺炎大体病理标本
肺部炎症—间质性肺炎
影像表现:
--肺纹理增强模糊、 紊乱,两肺下野明显;
-- 肺门影增大、增浓, 结构紊乱模糊,肺门 支气管周围炎;
-- 网状、小点状阴影: 肺间质炎症的重叠影 像,与模糊的肺纹理 并存。
Acute Radiation is
肺部炎症—放射性肺炎
影像表现: -- 晚期肺体积缩小 -- 邻近肺组织代偿性 肺气肿。

5种肺部感染的影像学鉴别(多图)

5种肺部感染的影像学鉴别(多图)

5种肺部感染的影像学鉴别(多图)1、细支气管炎急性细支气管炎胸片可见细支气管壁增厚、肺门周围的线性高密度、细支气管周围实变,常为双侧(图1A)。

急性细支气管炎的 CT 和 HRCT 表现为斑片状肺膨胀不全,常合并支气管壁增厚和马赛克样肺灌注(图1B)。

图1 3 岁,男,病毒性细支气管炎A.正位胸片显示双侧肺门周围线样高密度影(箭头),符合支气管壁增厚和肺塌陷;B.轴位 CT显示斑片状肺塌陷(大箭头)和小叶状空气潴留(小箭头)急性细支气管炎,特别是与儿童早期获得的腺病毒感染相关的支气管炎,可能会导致Swyer-James 综合征(缩窄性细支气管炎或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图2)。

图2 Swyer-James 综合征A.胸部正位片可见左侧肺门减小(箭头),左肺上叶密度相对降低,气管向左侧移位,表示左肺上叶体积减小;B.轴位 CT 可见左肺上叶密度相对降低,伴随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扩张(箭头)2、大叶性肺炎特征是早期周围高密度影,迅速进展融合为均质的实变影(图3),少数情况下大叶性肺炎可以累及整个肺叶,此时称为气腔肺炎,大叶性肺炎或气腔肺炎常见空气支气管征(图4)。

大叶性肺炎或气腔肺炎可引起肺叶增大,即叶间裂膨出征(图5)。

图3 大叶性肺炎胸部正位片显示右肺中叶均匀实变影 ( 箭头 ),提示肺炎球菌性肺炎图4 气腔肺炎,空气支气管征肺炎球菌性肺炎的患者,胸部正位片可见均匀实变影,合并管状透亮影 ( 箭头 ),即空气支气管征图5 气腔肺炎,叶间裂膨出征胸部正位片可见右肺上叶均匀实变合并叶间裂向下移位,血液及痰中均发现克雷伯杆菌3、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的表现为大片实变影,早期局限于1个或多个肺段(图6),接着进展为多灶性,常为双侧实变影。

图6 支气管肺炎A.胸部正位片可见右肺下叶斑片状实变影,符合支气管肺炎;B. 轴位 CT 可见右肺下叶多个小结节影,一些病灶呈分支状( 箭头 ),为典型的树芽征,这表示支气管内感染;C. 粗大标本可见树芽状混浊影(箭头)(引自Martha L.Warnock博士,加利福尼亚大学病理系名誉教授 )4、间质性肺炎典型的间质性肺炎的胸部X 线表现是双侧对称分布的线性或网状高密度影(图7)。

肺部CT解剖+诊断+鉴别诊断

肺部CT解剖+诊断+鉴别诊断

17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15-近心底层面
B7+8:下叶前内段支气管
18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16-近心底层面 B7:下叶内段支气管 B8:下叶前段支气管 B9:下叶外段支气管 B10:下叶后段支气管
19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17-锁骨上和斜角肌组淋巴结
3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1-胸锁关节层面
图1-16:正常胸部断层, 从胸锁关节至心底层面, 间隔3-10mm,以肺窗显 示;螺旋扫描;部分薄 层高分辨率重建 T:气管 E:食管 S1:上叶尖段
4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2:主动脉弓层面
ARCH :主动脉弓 S1:右肺上叶尖段 S2:右肺上叶后段 S1+2:左肺上叶尖 后段
5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3-主肺动脉窗层面
Az:奇静脉弓 B1:上叶尖段支气管 S3:上叶前段
6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4-奇静脉弓层面
S6:下叶背段
7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5-近隆突层面
B1+2:左上叶尖后段支气 管 B3:上叶前段支气管
37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二、肺部炎症
• 病理分期
红肝样变期(2-3天): • 病变发展至实变期, 大量纤维蛋白及红、 白细胞等渗出,使 肺组织变硬 灰肝样变期(4-6天): • 肺泡内红细胞减少, 代之以大量的白细 胞,切面呈灰色

肺炎肺ct诊断报告单

肺炎肺ct诊断报告单

肺炎肺ct诊断报告单
检查部位:胸部肺部
临床诊断:肺炎
检查方法:胸部肺部CT扫描
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检查结果:
1. 两肺纹理增多,密度增高,伴有散在小斑点状高密度影。

部分小斑点状影表现为结节状或片状。

2. 双肺多处出现斑片状或结节状高密度影,部分影像边缘模糊,尤以左下肺和右中肺最为明显。

3. 肺纹理模糊,部分小血管和支气管壁增厚。

4. 双侧胸腔积液明显。

结论:
胸部肺CT表现符合肺炎的特征,证实了临床诊断。

明显的双
肺纹理增多和密度增高,以及散在的小斑点状高密度影,支持了肺炎的存在。

双侧胸腔积液表明肺炎病情较为严重。

建议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观察。

肺部CT征象(大量图片)

肺部CT征象(大量图片)

1.肺小叶内间质增厚常见于肺纤维化。

肺小叶内间质增厚的病理基础:小叶内细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及肺泡间隔的间质增厚。

此征象主要位于肺的外围部分。

肺小叶内间质增厚的CT表现:在HRCT上小叶内间质增厚造成细网状影。

细线影间隔几毫米,呈现细网状或筛孔状影像。

2.肺实质索带:指粗细一致,长2-5cm的线状致密影。

见于肺纤维化和其他原因引起的间质增厚,也称为“长线”。

常呈周围性,与胸膜面接触。

肺实质索带的病理基础:在某些患者代表连续增厚的小叶间隔线;也可代表支气管血管周围纤维化区域的粗糙的瘢痕或伴随着肺或胸膜纤维化的肺不张区域。

肺实质索带的CT表现:这种非间隔性的索带常呈数毫米厚、形态不规则,伴随临近肺和血管支气管结构的明显变形。

3.小叶间隔增厚:小叶间隔增厚通常见于间质性肺部疾病,HRCT容易识别。

小叶间隔增厚的病理基础:间质内存在积液,细胞浸润或纤维化。

小叶间隔增厚的CT表现:周围肺野内,增厚的间隔线长约1-2CM,可勾画出整个小叶轮廓,通常延伸至胸膜表面,大致与胸膜垂直。

在中心肺野,增厚的小叶间隔勾画出直径1-2.5CM的小叶。

4. 肺血管造影征主要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原发性肺淋巴瘤、阻塞性肺炎及感染性肺炎所致的肺组织实变。

肺血管造影征病理基础:病变或事变的肺组织未累及肺内血管,所以于增强扫描的CT 图像上可见树枝状的明显强化的肺血管。

肺血管造影征的CT表现:CT增强扫描,于病变的或实变的肺组织内从肺门指向肺外周的树枝状的高密度影,逐渐变细。

5.胸膜下曲线影又称胸膜下线,此征象为在胸膜下1CM内与胸膜平行的线状影像。

胸膜下曲线影的病理基础:细支气管周围纤维化及肺泡萎缩。

胸膜下曲线影的CT表现:最多见于下叶后部,胸膜下几毫米厚,平行于胸膜的2-10CM 的曲线状致密影。

6.蜂窝征:指广泛的肺间质与肺泡纤维化造成肺泡的破裂与细支气管扩张,产生典型的有特征性的蜂窝样表现或蜂窝肺。

可见于导致“终末期肺”纤维化的任何疾病过程。

肺部感染ct报告单

肺部感染ct报告单

肺部感染ct报告单
检查项目:肺部CT扫描
检查结果:肺部感染
1. 一般情况:患者肺部CT扫描显示有肺部感染病变,表现为
较多的肺部炎症病灶。

2. 病灶特征:扫描发现多处散在分布的实变病灶,大小不一,边界模糊,密度增高,结构不规则。

3. 胸腔积液:部分扫描显示胸腔积液,提示病变部位可能存在炎症渗出。

4. 气管支气管异常:扫描显示气管、支气管壁增厚,轻度扩张,可能存在炎症反应。

5. 淋巴结异常:腺体显影显示腔隙周围多个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提示炎症反应的累及。

综合分析:肺部CT扫描结果显示患者存在肺部感染病灶,可
能为细菌性感染。

建议进一步检查细菌培养等相关实验,以确定病原微生物,并及时开始相应的治疗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肺可见散在小片状实变影, 部分病灶融合成大片状,邻近 病变处胸膜增厚
三、肺脓肿
临床与病理 病理:化脓性细菌经由气管吸入 血行及直 接蔓延 化脓性炎症 液化坏死 脓肿空洞 胸膜受累破溃 胸膜炎、脓胸及脓气胸。 临床:急性者高热,寒战,咳嗽,咳痰,胸 痛,咳大量脓臭痰。慢性者经常咳嗽、咳浓 痰和血痰显示清楚
下图为同一病人抗炎治疗中期及后期复查,可见右肺上叶病灶逐渐吸 收减少,结合病史诊断为右上叶大叶性肺炎。
CT表现
渗出期表现为磨玻璃样影
实变期呈叶、段的实变,可见空气支气管征,
病变边缘被胸膜所局限且平直,叶间裂可向 外膨出 消散期病变呈散在的、大小不一的斑片影
X线表现
充血期:常无异常x线征象。 实变期:大片均匀的致密阴影,形态与肺叶的轮廓 相符合。含气支气管征 ,叶裂为界一侧平 直,其他部分边界不清。 消散期:密度逐渐减低,不均匀、 斑片状、索条 影,偶演变为机化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 1.2正侧位胸片,右肺上叶大片状密度增高影,水平叶间裂显示清楚 3与1.2为同一病人,抗感染治疗后1w,病变范围缩小
a.B右肺中叶外侧段大片状密度增高影, 病变中可见空气支气管征
二、支气管肺炎
临床与病理
病理:支气管周围的肺实质炎症,以小叶支气管为中 心,经过终末细支气管延及肺泡,在支气管和 肺泡内产生炎性分泌物。 临床:多见于抵抗力较低者,高热,咳嗽,咳泡沫样
痰或黏液脓性痰。
X线表现
两肺中下野内中带,病灶沿支气管分布,呈
肺部炎症
一、大叶性肺炎




临床与病理 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病变累及一个肺段以上肺组织, 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 病因——肺炎双球菌 临床: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咳铁锈色痰, 白细胞 数增高。 病理变化:充血期毛细血管充血,肺泡内可有少量浆液性渗 出。 红色肝样变期,渗出液中含较多红细胞。 灰色肝样变期,渗出液中含大量白细胞。 消散期,渗出液溶解、吸收。
增强扫描:病灶未坏死部分不同程度强化,脓肿壁明显环形
斑点状或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较淡且模 糊不清,可融合成较大片状,密度不均
两下肺内、中带见 沿着肺纹理分布的颗 粒状、小斑片或斑点 状阴影,整个病变密 度不甚均匀,边缘模 糊不清。
CT表现
两肺中下部沿支气管分布,呈多发散在的小
斑片影,边缘模糊,或小片状实变影,可融 合,小片状实变影周围常伴有阻塞性肺不张 或肺气肿
X线表现
急性化脓性炎症期:大片较均匀致密影,边
缘模糊,如有空洞,壁光滑或凹凸不平,空 洞内可见液气平面。 脓肿形成期:实变区出现厚壁空洞,内有宽 的液平, 周围有明显的炎性浸润。
左中下肺野类圆形密 度增高影,空洞内壁 不光滑,边界稍模 糊,其内见气液平面
CT表现
平扫:



肺窗上病灶胸膜侧密度增高而均匀,肺门侧密度多较淡且不 均匀,病灶临近叶间胸膜边缘锐利,余边缘模糊 纵膈窗其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 病灶液化坏死呈低密度,空洞内壁不规则,可见液气平面 慢性肺脓肿洞壁增厚,内壁清楚,病灶周围可有条索影和胸 膜增厚,支扩及肺气肿表现。 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